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辽宁省大连金州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棣花之荷徐祯霞对于棣花的荷,我好奇着,疑惑着,一直处于隔县观望的状态。天下美荷,多在南方,北方甚少,荷生之地,多是水源涵养之所,棣花乃旱地,何以养得如此多的荷?更何况是千亩之荷,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个传说。去过棣花的人都说棣花的荷美,有水道,能划船,花开之际,一眼望不到边,荷头攒动,绿叶招展,真真是个美煞人也。人如此说,我是有些不相信的。我始终以为,不是荷有多美,而是荷因为棣花这片土地而被人高看一眼,荷花长在棣花的土地上,贾平凹出生在棣花,人因贾平凹而来棣花,因贾平凹的大名而仰视棣花的荷,棣花的荷便因贾平凹而与其它的荷大大不同了。这些年见的荷多了,有私人庭院的荷,有公园的荷,有水塘的荷,更有南方的荷。尤其是在济南,看到了大明湖的荷,天下的荷在我的眼里顿时逊色,大明湖的荷,那可真真是不辜负传说,石桥、曲廊、画舫、古亭,都是最美的风景画,湖中荷韵飘香,岸边绿柳垂绦,在绿柳婆娑间,远处烟波浩渺,青山如黛,忽然楹联出现在我的面前:“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联是对大明湖景色最好的概括,大明湖的荷花确实浩瀚无边。棣花的荷塘开放好久了,我一直没有去,常见之物,也少了去探究它的兴致。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丹凤,同行之人要去看棣花的荷,便陪同前往。来到棣花,放眼四望,棣花的荷竟不逊于大明湖的荷花的,我诧异,在秦岭山中,一个崇山峻岭的县城,也会有如此浩瀚的江南之地,烟波水乡,让我吃惊不小,千亩荷塘,真不是一个传说。我不仅诧异了,而且惊喜了,我常常追逐于江南的水乡,而就在我所处的商洛,也一样有着一个水光潋滟荷叶田田的水乡,我竟然几年视而不见,太辜负这片生机勃勃的荷塘了。来到荷塘边,我放眼望去,荷塘在我的眼前便如铺开的一幅硕大的锦画,绿荷、拱桥、长亭、游船,一眼望不到边。我静静地打量了数分钟,心中顿有豁然之象,总是喜欢江南的开阔,喜欢江南的无遮无拦,喜欢一眼可以看出几里外的视觉,眼前的荷塘,又让我有了找到小江南的感觉,看到那些在荷塘中穿梭迂回的船只,我不禁心动起来,划船击,划船去!我们上了船,船顺着水道“嗖”地向前驶去。第一次坐船。坐北方荷塘中的船,这种感觉是兴奋且激动的。我一边用手拍水,一边欣赏着满塘的荷花,突然想起了扬万里的诗:“红白莲花共塘开,两般颜色一船香。疑是汉殿三千女,半是红妆半淡妆。”此诗恰好写出了此时荷塘的景色。水波两边,荷花开得正艳,粉的,白的,竞相在望出窜,共争一池春色。正是赏荷时节,我们在无意之中赶上了一塘荷的盛宴,观赏到了荷生命中最美的姿态,袅袅婷婷,如豆蔻少女一般的绽放。蓦然想起了晋乐府《采莲曲》:“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鱼戏荷叶东,鱼戏荷叶西;鱼戏荷叶南,鱼戏荷叶北。”此时,不是采莲的季节,我只能臆想一下。我是没有采过莲子的,愈是没有机会体验的事,愈是充满着无限的好奇。船依然在行进,我们已经置身在满满的荷丛当中,纵眼四周,全是荷,挤挤挨挨,将我们簇拥着,心也如这船儿荡漾了起来。自此,对于一个没有考察论证过的事情再也不敢妄下断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物都有自己的不同,在荷的世界里,每一朵荷看似相同的,其实又是不同的,生长的土壤、气候、环境以及地域地貌特征,都会让它们产生很大的不同,有的肥厚,有的瘦削,有的丰硕,有的娇艳。而在花的世界里,它们又都有着自己的生命轮回。有早开的,有晚开的,有绽尽一生风华的,也有被无情的风雨摧折的,而我们看到的,都只是它们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它们的艰辛与磨砺我们却不知。棣花的荷,也注定有过艰辛的,也是从一个个小的叶片逐渐成长起来的,长成这郁都葱葱健硕丰满的荷塘,而最终盛开成这一片天光灿烂的荷花。因此,任何的成长和成功都不会一蹴而就,正如贾平凹辉煌的文学成就,也是贾平凹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如果没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耕耘,他如何能著作等身?如果没有写出优秀深刻的文学作品,他又如何能屡屡获奖,以至“荷叶田田”呢?棣花的荷,注定是与别处的荷不同的,它有着别的荷所没有的成长经历和故事,有着自己的性格和品格,有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和人文情怀。它与天下荷是相同的,又与天下荷是不同的。正如,众生有别。(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开始没有去棣花观荷,原因在于不相信北方旱地能拥有千亩荷塘,认为人们因为作家贾平凹的大名而仰视棣花的荷花。B.看到棣花的荷塘,作者感到惊诧和惊喜,为崇山峻岭中的棣花千亩荷塘的美景而陶醉,为对距离自己最近的美景却视而不见而感到深深的遗憾。C.作者看到棣花之荷,心中顿有豁然之象,有了找到小江南的感觉,说明作者骨子里还是喜欢江南的荷花,对北方的荷花看不上眼。D.经过棣花观荷这件事,作者得到了人生有益的教训和经验,那就是只要对于一件事情考察论证过,就可以下结论,否则不能妄下断言。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自己没有探究棣花荷花的兴致,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从而使读者对棣花之荷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B.文中“湖中荷韵飘香,岸边绿柳垂绦,在绿柳婆娑间,远处烟波浩渺,青山如黛”,句式整齐中有变化,有韵律感,与大明湖荷之美相得益彰。C.“竞相在望出窜,共争一池春色”,运用了拟人手法,“袅袅婷婷,如豆蔻少女一般的绽放”,运用引用、比喻手法,表现棣花之荷不同于南方之荷的美。D.通过对棣花之荷的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作者引发联想,由荷花联想到了人,由棣花之荷联想到了贾平凹,认为人的成长和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3.文章中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请举三例加以分析。4.作者在结尾说“正如,众生有别”。请根据文章内容解释这句话的含意。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母亲的手庄因在异乡做梦,几乎梦梦是真。而梦境每如倪云林的山水,平、漠、淡、远,殊少浪漫绮丽的了,也许就是总提挂着,那无法忘却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情怀所使然的罢。“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这首菩萨蛮,确乎把我梦境皴染出来了。梦境虽属平漠淡远,却是画意诗情,将梦乡装点得不忍醒来。
梦境也常有满天如飘絮的诗句,忽而排成人字雁阵,在萧杀、庄穆、澄澈又复高远的秋空里,冉冉南徂。也多次从梦中踢被跃起,不及揽衣追腾空际,那雁阵却已去远。孤自失落,残阳中,让一声幽怨的雁鸣惊醒。去年秋匆匆返台一行,回来后,景物在梦中便很是依稀了,而人物的比重则日复一日增加起来。这真是颇令人惊心动魄的现象,却也是一种颇残酷的事实。试想,你在梦乡方与旧人握手、把酒、高歌、欢言、争辩、漫步过,觉来讶然自己竟身在迢迢万里大海关山之外,其不堪、其酷寂,或非弃梦之痛所可比。近年,人物中的师长、故友、亲友和亲戚们,也都相继渐隐,独留下母亲一人形象,硕大磐固,巍伟如泰山,将梦境实然充沛了。那夜,我梦见母亲。母亲立于原野。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风筝如鲸,载浮载沉。母亲手中紧握住那线绕子,线绕子缠绕的是她白发丝丝啊。顷刻,大风起兮,炊烟散逝,落日没地,古道隐迹,远山坠入苍茫,而江声也淹过了母亲的话语,母亲的形象渐退了,我的视线焦定在她那一双手,那一双巨手,竟盖住了我泪眼所能见到的一切。那手,使我走入这世界之门;那十指,是不周之山顶处的烛火,使我的世界无需太阳的光和热。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揪或拧,许是中国母亲对男孩子们惯用的戒法,大概一般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我的母亲也正如天底下数亿个母亲一样,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劫,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益切,责之越苛。母亲之对我,虽未若岳母之对武穆,但是,在大敌当前的大动乱时代,大勇大义之训,使母亲与任何一位大后方逃难的中国母亲一样,对子女的情与爱,可向上彰鉴千秋日月。在贵州安顺,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菜,这对孩子们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了。我因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睇着母亲。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朝我说:吃完,不许剩下。我摇头示意,母亲脸色转成失望懊忿,但仍只淡淡地说:那么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展,也少言笑。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了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说:为什么明明知道吃不下去还盛?有得饱吃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没再剩过饭。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帖细腻的一面。那时,一家大小六口的衣衫裤袜都由母亲来洗。一个大木盆,倒进一壶热水后,再放入大约三洗脸盆的冷水,一块洗衣板,一把皂角或一块重碱黄皂,衣衫便在她熟巧之十指下翻搓起来了。安顺当时尚无自来水,住家在院中有井的自可汲取来用,无井的便需买水,终日市上沿街都有担了两木桶水(水面覆以荷叶)的卖水的人。我们就属于要买水的异乡客。寒冻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地洗。我常在有破洞的纸窗内窥望,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待把洗好的衣衫等穿上竹竿挂妥在廊下时,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待我们长大后,才知道母亲在婚后头数年里,曾过着颇富裕的少奶奶生活,可是,母亲那双纤纤玉手,在“七七”炮火下接受了洗礼,历经风霜,竟脱胎换骨,变得厚实而刚强,足以应付任何苦难了。也同样是那双结满厚硬的茧的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盏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粗糙易破的草纸书,一本本,一页页,在她指间如日历般翻过去。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历史实录”的手,颤抖得比我自己的更加厉害。可是,出乎意料地,那双手,却轻轻覆压在我的头上,我听见母亲和平地说:没关系,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我记不得究竟站了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然则,就在那样的岁月中,母亲仍不乏经常兴致高涨的时候。每到此际,她会主动地取出自北平带出来的那管玉屏箫和一枝笛子,吹奏一曲。母亲常吹的曲子有《刺虎》、《林冲夜奔》、《游园惊梦》和《春江花月夜》。那双手,如此轻盈跳跃在每个音阶上,却又是那般秀美。去夏返台时,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有一天上午,家中只留下母亲和我,我去厨房沏了茶,倒一杯奉给她。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霎时间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大得使我为将于三日后离台远航八千里路云和月找到了恒定的力量。母亲的手,从未涂过蔻丹,也未加过任何化妆品的润饰。惟其如此,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以母亲的手为线索串起二三事,将母亲过去几十年的生活浓缩其中,构思巧妙,意蕴丰厚。B.文章用第一、第三人称展开叙述,娓娓道来,富含情感,真实而又灵活地反映出母亲在不同时空中的形象特点。C.文中母亲看到成绩单时颤抖的手与和平的语调这一细节描写,在手态的动与语态的静的对比中体现了母亲愤怒与无奈的心态。D.本文卒章显志,“至大完美”点化出由母亲的手所传感的伟大的母爱,永恒的人格力量,“从未”突出了母爱的质朴无华。2.文章前三段对梦境的描述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本文以浓墨重彩借母亲的手以写母亲其人,“手”是理解母亲形象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3、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我们知道,人的情绪、心理、性格极易受到周围世界的影响。(2)那么,清旷灵秀的江南山水又对人的文化心理产生着怎样的影响呢?(3)学者常常引用孟德斯鸠的观点来阐述气候对人的精神气质的影响。孟德斯鸠认为:“人们在寒冷气候下,便有较充沛的精力”,“有较强的自信,也就是说,有较大的勇气。”相反,如果把一个人放在闷热的地方,由于上述原因,他便会感到心神萎靡,缺乏勇气。孟德斯鸠的观点虽然有绝对化的倾向,但其独特的视角却给人以启发。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一般的情况下,寒冷的气候使人勇敢、豪爽,炎热的气候使人敏感、消沉,而长期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活的人们,则具有和谐、平衡、机敏、细腻的心理特征。江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经历着千门万户的变换,但基本的心理图景却由其地理环境所规定。(4)再就地形地貌的影响来看,黑格尔曾以地形地貌为依据将地理环境分成三种类型,即高原、平原和海岸区域。在黑格尔看来,三种不同的地理环境分别形成了牧业、农业和商业等不同的文化形态。我们在讨论江南文化结构中的精神层——亦即江南文化精神的时候,同样可以通过比较江南江北地形地貌的差异来进行阐述。(5)不同的自然风貌会影响到人的审美心理。我们知道,就普遍的情况来看,北方多崇山峻岭和高原,植被和色彩都显得相对单调。但另一方面,这单调却又是严峻、崇高和阔大的,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目光所及,是巨大而高远的世界,所以,生活在北方的人其心胸也就随之扩展,喜好刚毅雄强、粗犷豪迈的美感类型;而江南则有丰饶的物产、秀美的山川,其植被繁密而多彩,景观变化细微而多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长期感受着的是温山软水、莺飞草长,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因此,其文化心理极易被导向精细和柔婉,沈谦评辛弃疾词云:“稼轩词以激扬奋励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呢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正指出了凄迷温婉的江南对人的心理与性格的柔化。(6)除了地理环境以外,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有着区域特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人的文化心理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而最能代表江南地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是稻作,二是舟船。(7)“霜落吴江,万畦香稻来场圃”、“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所描绘的就是金秋时节江南地区处处稻谷飘香的美景。((淮南子·坠形训》这样认为:“汾水浊宜麻,济水和宜麦,河水调宜菽,洛水轻利宜禾,渭水多力宜黍,江水肥宜稻。”这些都指出了江南是比较适合生长水稻的地区。但在这样的生产方式下形成的是什么样的文化心理呢?(8)正如黑格尔所认为的那样,以航海为生产方式的海岸民族,就容易培育起敢于冒险的精神和机智沉着的品格;草原的游牧民族,在长期的迁徙不定和马上生涯中,比较容易形成自由奔放、粗犷彪悍的性格。而处于农耕社会的民族,需要的则是对“秩序”的认可与遵从,滋养出的是稳定、平和。当然就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而言,其主要的社会形态是农耕社会,,在大的民族性上——不管是江南还是江北,都有着一定的共通性。我们以为,江南地区的稻作方式使得民族性的某些方面凸显得更为明显,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文化的区域特性。因为水稻的生长相对较为缓慢,生产技术要求更为精细,而且水稻的生产过程是按部就班的,不可急于求成,只能听其自然,耐心等待。对水稻生长每一环节的关注很容易培养出一种把握“渐变”的能力,而这种对“渐变”的把握培育起来的是稳定、平和的文化心理。(9)而至于舟船,无论是出门代步,还是捕捞运输,对于生活在水乡泽国的人们,其意义都不言而喻。我们知道,骑马坐车与驾船荡舟的感觉差异是明显的,即便同样是驾船,荡舟于山水平远的江南水网与航行于激烈动荡的大海,培育出的也是完全不同的文化性格。在大海中航行,需要冒险的精神和沉着机智的品格,激发的是人的扩张的野心和征服世界的欲望;相反,当我们轻轻摇荡于逶迤绿水、微动涟漪之际,我们的内心就不会是充满扩张与征服的想法,有的只是被细腻、柔软、温顺的水波轻抚而变得舒展、自在的心灵。(10)当然,我们在讨论江南文化精神形成的原因时,要注意反对地理环境绝对论的倾向。(11)江南的地理环境对江南文化精神有着先天制约性,它独特的地理背景决定了江南文化在一些基本方面都区别于其他区域。在地理基础上形成的江南文化的原初本态构成了区域文化的核心内容。(12)江南文化精神又不完全受制于地理环境。江南文化精神并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自我生长起来的。正如人的成长一样,其出生时所带有的先天种族、民族的遗传基因固然会决定着他的体格、甚至是性格,但真正影响他情感、心理和性格的是他后天的成长环境。显而易见的是,从远古以至现代,江南的地理环境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其文化特征却有着不同。因此,只有结合对江南文化精神的历史整合过程的探讨,我们才有可能对其内涵和实质有一比较科学而全面的认识。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8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那么B.因为所以C.之所以是因为D.因此只不过2.文章从哪两方面来说明江南文化精神产生的主要缘由。3.稻作生产和舟船使用分别产生什么文化心理。4.下面选项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航海、游牧和农耕文化之间没有优劣之分。B.写农耕文化是为了凸显航海和游牧文明的自由开放和力量。C.环境等因素对人的文化心理产生影响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D.文章在对事物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说明分析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5.第5和第7段中有诗句和文学评论的引用,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学性。你是否赞同上述说法?说明理由。6.从全文看,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弭,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父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注)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林宗闻而让蕃让:责备 B.请署功曹署:代理C.滂后事释释:释放 D.犹以利刃齿腐朽齿:割除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B.范滂因为弹劾的人数非常多,受到了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果检举的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的人,甘愿接受死刑。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二十余人,而且曾在休息的时候拒绝召见为乡里人所鄙弃的外甥李颂。D.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不愿拘捕范滂,县令郭揖愿与范滂一同出逃,他们的行为既表现了对朝廷此举的不满,也表现了对范滂为人的无比敬仰。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⑵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4.请根据文章二三两段内容,概括范滂为官的特点。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山亭避暑真山民[注]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注]真山民是宋朝的遗民,他痛遭国亡,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中“山亭”是气候凉爽而宜于避暑之处,“暑”字寓有深意,暗指元朝统治的残酷。B.“地皆宜避暑”一句明点“避暑”,寄托了诗人自己避开元朝的虐政而隐居不仕的意思。C.“人自要趋炎”一句中“趋炎”暗讽降元朝、做贰臣的那些人,和诗人形成鲜明的对照。D.水色千顷,松风四檐,竹松掩映,诗人颈联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写山亭的凉爽。2.人在山亭,可写的物事甚多,诗人为何选取翠竹和青松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6、(1)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况《劝学》)(2)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3)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4)一殇一咏,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把酒临风。(范仲淹《岳阳楼记》)(6)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7)落花水香茅舍晚,______________。(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7、根据下列情境,完成后面的题目。欢歌热舞闹新春。春晚是几代人的“春节标配”,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是除夕夜人们的共同期盼。下面是2019年以“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为主题的春节联欢晚会的部分节目。请从下列五个节目中选择两个作为上下节目撰写一段串词,不超过90字。①《我们都是追梦人》(歌舞)②《妙言趣语》(相声)③《锦锈梨园》(戏曲)④《可爱的中国》(朗诵)⑤《占位子》(小品)8、《红楼梦》里用“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描写两个主要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件介绍其性格特点。80字以内。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信心,能增强承受挫折、共克时艰的意志;信心,能产生矢志不渝、奋力前行的动力;信心,能激发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激情……个人、团体如此,民族、国家亦然。
参考答案1、1.B2.C3.①引用大明湖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能更好地概括大明湖荷花浩瀚无边的美丽景色。②引用杨万里的诗,恰好写出了荷塘的景色,各色荷花竞相开放,共争一池春色,便于表达作者的情意。③引用乐府《采莲曲》,引发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4.①棣花之荷与别处的荷不同,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地域特征。②棣花养育了的作家贾平凹与众生不同,他有自己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和个性品格,有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和人文情怀。③表达了作者对棣花之荷的赞美和对像贾平凹一样付出艰辛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人的敬仰。【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A项,“作者开始没有去棣花观荷,原因在于不相信北方旱地能拥有千亩荷塘”错误,不全面,原因还有“看到了大明湖的荷,天下的荷在我的眼里顿时逊色”。C项,“说明作者骨子里还是喜欢江南的荷花,对北方的荷花看不上眼”错误,无中生有,没有对北方的荷花看不上眼。D项,“只要对于一件事情考察论证过,就可以下结论”错误,原文只是说“自此,对于一个没有考察论证过的事情再也不敢妄下断言”,并不能得出“只要对于一件事情考察论证过,就可以下结论”。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C项,“表现棣花之荷不同于南方之荷的美”错误,“袅袅婷婷,如豆蔻少女一般的绽放”,运用引用、比喻手法,表现棣花之荷的特点,此处没有进行比较。。故选C。3.本题考查把握引用的作用的能力。引用在散文中的一般性作用: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思考时,要结合着引用的一般性作用,结合着引用所在语段的具体语境分析。本文主要在第三、六、七段,第三段中作者回忆济南大明湖的荷,引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一楹联是为了展示大明湖的荷花之美,结合“四面”以及“此联是对大明湖景色最好的概括,大明湖的荷花确实浩瀚无边”这一句可知,重点是表现大明湖荷花的浩瀚无边;第六段中是写棣花的荷,作者看到棣花的荷想到杨万里的诗,“红白莲花共塘开,两般颜色一船香。疑是汉殿三千女,半是红妆半淡妆”,引用该诗之后,作者紧跟着说“此诗恰好写出了此时荷塘的景色”,由此可知,该诗主要展现荷塘的景色,联系诗句的内容以及后面描写荷塘的句子来看,“……荷花开得正艳,……竞相在往出窜,共争一池春色。正是赏荷时节,我们在无意之中赶上了一塘荷的盛宴”,展现出荷花竞相开放的热烈景象,同时流露出作者对此景的赞美;第七段是写作者看到棣花的荷想到了晋乐府《采莲曲》“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鱼戏荷叶东,鱼戏荷叶西;鱼戏荷叶南,鱼戏荷叶北”,这是联想,由观荷想到采莲,引用的诗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考生答题的时候,先举出例子,然后分析效果。4.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基本能力。对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手法,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正如,众生有别”,“如”意思是“像”,“众生有别”意思是“一切生物都有不同”,显而易见,这里是说上文所写对象都有自己与众不同之处,而上文写了棣花的荷和棣花养育的作家贾平凹,考生结合上文分析出这二者的特点即可。如棣花的荷,“定是与别处的荷不同的,它有着别的荷所没有的成长经历和故事,它有着自己的性格和品格,有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和人文情怀”,由此可知,棣花之荷与别处的荷不同,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地域特征;如棣花养育的作家贾平凹,倒数第三段说“任何的成长和成功都不会一蹴而就,正如贾平凹辉煌的文学成就,它也是贾平凹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如果没有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耕耘,他如何能著作等身?如果没有写出优秀深刻的文学作品,他又如何能够屡屡获奖,以至‘荷叶田田’呢”,由此可知,棣花养育了的作家贾平凹与众生不同,他有自己自已独特的成长经历和个性品格,有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和人文情怀;作者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棣花之荷的赞美和对像贾平凹一样付出艰辛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人的敬仰。考生结合这些内容进行答题即可。【点睛】“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2、1.C2.示例:①从内容上来说,对梦境中景物及其他人物的描绘烘托了母亲高大伟岸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思念及热烈的赞美之情,奠定文章的基调。②从结构上来说,由梦境中作者的视线定焦在母亲的那一双巨手之上引出下文对母亲的手的描绘,由梦境转入实写记忆中母亲的手,过渡自然。③从艺术效果上来说,作者在一幅幅写意画式的中国山水的梦幻中,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增强了母爱的传统意蕴。3.示例:①由母亲因我剩饭不知民间疾苦而对我严加惩罚的手,可看出母亲的大勇大义、胸怀阔大的形象特点。②由母亲在寒冻日子洗衣、督导课业,整日为家庭、孩子操劳,纤纤玉手变成结满厚茧的粗糙的手,可看出母亲坚韧刚强、无私奉献的形象特点。③由母亲在艰难岁月中兴致高涨吹奏雅乐,轻盈跳跃在音阶上的秀美的手,可看出母亲富有才情、乐观豁达的形象特点。【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体现母亲愤怒与无奈的心态”分析错误,不是“无奈”,而是“理智”,母亲望子成龙,又能教子成龙,看似反常的情态表现,恰恰体现了母亲教子的智慧。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段落作用能力。把握文章段落作用,首先明确要把握作用段落的位置,然后明确段落内容,最后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其作用。本题要求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章前三段对梦境的描述有何作用。题干已经指出要把握作用的段落为“前三段”,对“梦境的描述作用”。答题前,仔细阅读前三段,明确梦境的内容,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以及艺术效果方面进行分析作答。本题前段写梦,第一段写在异乡做梦几乎梦梦是真。梦到真实的景物,“梦境每如倪云林的山水,平、漠、淡、远,殊少浪漫绮丽的了,也许就是总提挂着,那无法忘却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情怀所使然的罢”,梦境中景物“虽属平漠淡远,却是画意诗情,将梦乡装点得不忍醒”。第二段写去年返台一行回来后,“景物在梦中便很是依稀了,而人物的比重则日复一日增加起来”,近年来“人物中的师长、故友、亲友和亲戚们,也都相继渐隐,独留下母亲一人形象”。第三段具体写梦境中母亲形象,母亲立于原野之中,碧海青空之下,手中紧握风筝的线绕子,这是运用梦境中的“平漠淡远,却是画意诗情”景物,以及其他人物诸如“师长、故友、亲友和亲戚们”的形象来烘托“立于原野”之中,“碧海青空”之下母亲形象的伟岸高大。梦境中母亲的形象渐渐退了,“我”的视线定焦在母亲的那一双巨手,紧接着引出下文具体对记忆中母亲的手进行叙写。所以文章由梦境中景物引出梦境中人物,进而引出梦境中母亲形象,最后由母亲形象引出了母亲的手,“我”的视线定焦在母亲的那一双巨手之上引出下文对记忆中母亲的手的描绘。还有前三段对梦境中景物描绘,诸如“梦境每如倪云林的山水,平、漠、淡、远,殊少浪漫绮丽的了”“虽属平漠淡远,却是画意诗情”“梦境也常有满天如飘絮的诗句,忽而排成人字雁阵,在萧杀、庄穆、澄澈又复高远的秋空里,冉冉南徂。也多次从梦中踢被跃起,不及揽衣追腾空际,那雁阵却已去远。孤自失落,残阳中,让一声幽怨的雁鸣惊醒”,简直就是一幅幅写意画式的中国山水画,在这在梦境中一幅幅写意画式的中国山水景物,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增强了母爱的传统意蕴。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和作者创作意图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圈画出涉题信息,进行分析,回答问题。本题题干是“本文以浓墨重彩借母亲的手以写母亲其人,‘手’是理解母亲形象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首先通读文章,在文章中圈画出有关写母亲“手”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些写母亲“手”的内容塑造了母亲什么形象特点。文章写母亲手的内容主要四到七自然段。文章第四段写对我施以惩罚的母亲手。因为自己小时候贪嘴,多盛了半碗饭,吃不下。母亲在“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了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说:为什么明明知道吃不下去还盛?有得饱吃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此处母亲用手扭揪剩饭的“我”,特别是在教训“我”时候“为什么明明知道吃不下去还盛?有得饱吃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可以看出母亲的大勇大义、胸怀阔大的形象特点。文章第五段母亲手在我的感情上熨帖细腻的一面,母亲用双手操持家务,整日为家庭,为孩子操劳,比如在天寒地冻之中洗一家大小六口人的衣服,在昏黄的油灯下督导孩子课业,使曾经的纤纤玉手变成了成结满厚茧的粗糙的手,第六段指出“母亲在婚后头数年里,曾过着颇富裕的少奶奶生活,可是,母亲那双纤纤玉手,在‘七七’炮火下接受了洗礼,历经风霜,竟脱胎换骨,变得厚实而刚强,足以应付任何苦难了”,由此可以得出母亲坚韧刚强、无私奉献的特点。第七段写在艰难岁月中,母亲经常兴致高涨地用她那双被家务磨出老茧的手吹奏诸如《刺虎》、《林冲夜奔》、《游园惊梦》、《春江花月夜》”的高雅的乐曲,吹奏时“那双手,如此轻盈跳跃在每个音阶上,却又是那般秀美”,由此可以得出母亲富有才情、乐观豁达的特点。【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散文手法主要集中在表达技巧,特别是修辞手法上,主要考核赏析句段表达效果,某种手法作用等;小说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3、1.D2.地理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3.稻作生产:稳定平和。舟船使用:舒展自在。4.B5.不赞同。它们分别为了更加清晰,更有说服力地说明凄迷温婉的江南对人的心理与性格的柔化和稻作这一生产方式对江南人的文化心理产生的影响。6.最后一段能使整篇文章的观点更加辩证和客观,内容上更加完整。【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及对关联词语的把握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回到文章中去,结合上下文对其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判定,最后针对选项选定关联词语。由“正如黑格尔所认为的那样,以航海为生产方式的海岸民族……而处于农耕社会的民族,需要的则是对“秩序”的认可与遵从,滋养出的是稳定、平和”可知,黑格尔的观点是生产方式决定民族性。由“当然就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而言,其主要的社会形态是农耕社会”中的“当然”可知,后文延续这一逻辑。由“在大的民族性上——不管是江南还是江北,都有着一定的共通性”可知,第一空前后为因果关系,故填“因此”。第二空,由“我们以为,江南地区的稻作方式使得民族性的某些方面凸显得更为明显,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文化的区域特性”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既是对黑格尔观点的细化,又有不同,故填写“只不过”。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文章从哪两方面来说明江南文化精神产生的主要缘由。然后回到文章中去通读文章,梳理文章内容,勾画答题区间,最后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概括。梳理文章结构:第(1)至(2)段,提出问题“清旷灵秀的江南山水又对人的文化心理产生着怎样的影响呢?”第(3)段,引用孟德斯鸠的观点,进一步提出江南文化的基本的心理图景却由其地理环境所规定。第(4)至(5)段,提出通过比较江南江北地形地貌的差异来阐述江南文化精神,江南的风貌会影响到人的审美心理。第(6)段,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江南文化精神产生的主要缘由“地理环境以外”,引起下文“有着区域特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人的文化心理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第(7)至(9),通过水稻种植、舟船出行,说明生产方式是江南文化精神形成的原因。第(10)至(12),提出要辩证的看待江南文化精神形成的原因,反对地理环境绝对论的倾向。故文章从地理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两方面来说明江南文化精神产生的主要缘由。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稻作生产和舟船使用分别产生什么文化心理。然后回到文章中去通读文章,梳理文章内容,勾画答题区间,最后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概括。由文章第(8)“对水稻生长每一环节的关注很容易培养出一种把握‘渐变’的能力,而这种对‘渐变’的把握培育起来的是稳定、平和的文化心理”可知,稻作生产产生稳定、平和的文化心理。由文章第(9)“当我们轻轻摇荡于逶迤绿水、微动涟漪之际,我们的内心就不会是充满扩张与征服的想法,有的只是被细腻、柔软、温顺的水波轻抚而变得舒展、自在的心灵”可知,舟船使用产生舒展自在的文化心理。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写农耕文化是为了凸显航海和游牧文明的自由开放和力量”错误。文章第(8)由“正如黑格尔所认为的那样……而处于农耕社会的民族,需要的则是对‘秩序’的认可与遵从,滋养出的是稳定、平和”可知,写航海和游牧文明是为了引出农耕文化这一生产方式对江南文化精神产生的影响。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对引用内容作用的把握能力。作答本类题型,首先要注意题目有两问,分两步作答。其次明确引用的作用: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用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升华文章的主题;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调动读者阅读兴趣。然后要回到文章中去,找到第5和第7段中引用的诗句和文学评论内容,对其引用目的进行分析概括。首先回答:不赞同。第5段,作者引用“‘稼轩词以激扬奋励为工……”,是为了“正指出了凄迷温婉的江南对人的心理与性格的柔化”。第7段,作者引用“霜落吴江,万畦香稻来场圃”、“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和文学评论“汾水浊宜麻,济水和宜麦,河水调宜菽,洛水轻利宜禾,渭水多力宜黍,江水肥宜稻”是为了说明稻作这一生产方式生活对江南人的文化心理产生的影响。第5和第7段中有诗句和文学评论的引用,为论证“凄迷温婉的江南对人的心理与性格的柔化和稻作这一生产方式对江南人的文化心理产生的影响”提供有力的论据,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故不赞成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文章的文学性。6.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作用的把握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应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作答本类题型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回答。内容上,充实文本;对主题具有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本文从地理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两方面来说明江南文化精神产生的主要缘由,最后一段,由“江南文化精神又不完全受制于地理环境。江南文化精神并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自我生长起来的……只有结合对江南文化精神的历史整合过程的探讨,我们才有可能对其内涵和实质有一比较科学而全面的认识”可知,内容上提出要辩证的看待江南文化精神形成的原因,反对地理环境绝对论的倾向,是对前文的补充,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观点更加辩证和客观,结构更加完整。4、1.C2.C3.(1)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呢!现在成全了范滂辞官的好名声,恐怕会为自己招来不好的议论吧。(2)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再追求长寿,这二者能同时得到吗?4.与同僚相处,耿直自尊;不畏豪强,揭发佞吏;志不能伸,率性辞官;不徇私情,严整疾恶。【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C项,“滂后事释”意思是“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释”,解除、查清。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而且曾在休息的时候拒绝召见为乡里人所鄙弃的外甥李颂”错误,文中“寝而不召”的意思是“范滂把宗资用李颂为吏这件事压下去了,不召见李颂”,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格”,要求;“成”,成全;“去就”,偏意复词,偏在“去”,辞官;“得无……邪”,恐怕……吧。第二句中,“恨”,遗憾;“既”,已经;“令”,美好;“寿考”,长寿。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文章二三两段内容,概括范滂为官的特点”,然后浏览二、三段,找到范滂为官的表现,根据这些表现概括为官的特点。如“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意思是“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这表现出他为官的耿直自尊;如“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这里表现出他为官之时不畏豪强,揭发佞吏;如“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意思是“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这表现出他志不能伸时就率性辞官;如“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这表现出他为官时不徇私情,严整疾恶。【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参考译文: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如果我的话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受死刑。”(负责审理的)官吏无话可说了。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公正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宗资于是作罢。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狱。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乡里。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5、1.D2.“松”“竹”“梅”素为文人雅士喜爱,有“岁寒三友”之称,诗人选取了挺拔有节的翠竹、坚毅不屈的青松,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特立独行、洁身自好、隐居养廉的品质,也体现了诗人作为一个大宋遗民不降志辱身、永不屈服的骨气与精神。【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触觉”错误,颈联并没有从触觉的角度写山亭的凉爽。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作答。颈联“竹色水千顷,松声凤四檐”描写山亭优美的景致,体现山亭的凉爽,也体现了诗人作为一个大宋遗民永不屈服的骨气与精神。诗人摘取了“翠竹”和“青松”这些高洁的意象,而这两种意象历来被作为有气节和高洁、傲岸品格的象征,再联系注释,可知作者为宋末进士,宋亡遁迹隐沦,由此可分析出作者选取这两个意象是为了表达自己不屈服的骨气。诗人选取了挺拔有节的翠竹,坚毅不屈的青松,不仅象征着自己对理想品格和高尚精神的追求,也体现了诗人作为一个大宋遗民永不屈服的骨气与精神,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独立特行,洁身自好的品质。【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6、吾尝跂而望矣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何当共剪西窗烛亦足以畅叙幽情宠辱偕忘五十弦翻塞外声断桥头卖鱼人散【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跂”“琼”“畅”“偕”“翻”。7、在奔跑中奋力逐梦,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请欣赏歌舞《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的人”,这句话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中国正在发展,未来会更好。请欣赏朗诵《可爱的中国》。【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串词的语言特征:抒情重于叙述,多排比、重复句,注重音节,串词要求语言优美,它必须追求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讲究抑扬顿挫,串词语言注意章节美。本题需要注意从材料所给五个节目中选择两个作为上下节目撰写一段串词,紧扣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即可。【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8、第一问:“阆苑仙葩”指林黛玉,“美玉无瑕”指贾宝玉第二问:合乎题意即可【解析】
此题考核考生对文学名著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课文中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对内容繁多的文学文化常识,分门别类加以记忆。如红楼梦曲,《红楼梦》中预示金陵十二钗命运的套曲,考生可以将他们放在一起加以记忆,如《枉凝眉》,咏叹黛玉,命运悲苦,无情;《恨无常》咏叹元春,虽有荣华,无奈早逝;《分骨肉》咏叹探春,远嫁他乡;《乐中悲》咏叹湘云,生性豁达,夫婿早逝。等等。考生将这些知识系统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第一问:“阆苑仙葩”出自于《枉凝眉》,指仙界的花草,根据《红楼梦》第一回中交代,"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那是林黛玉在天界的真形。“美玉无瑕”,比喻人或事物完美得无缺点。《红楼梦》中贾宝玉是衔玉而生,且宝玉的才学在大观园试才藻一回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美玉无瑕”指贾宝玉。第二问:《红楼梦》中贾宝玉性格特点;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把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他和黛玉的爱情是促使他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更其鲜明的叛逆性质。因此这种爱情愈发展,就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愈尖锐。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的。他和历来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比较,体现着初步民主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但由于宝玉毕竟还是个贵族阶级的公子哥儿,他对封建主义的背叛不可能是彻底的。林黛玉性格特点;林黛玉出身于“清贵之家”,由于小时父母钟爱,比较任性。后因父母早丧,寄居贾府,孤苦伶仃。环境的龌龊势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并且常以“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揭露周围不合理的现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出于她和宝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鬓厮磨的宝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她和宝玉之间的真挚感情,成了她能在这个势利环境中生活下去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焚稿断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在黛玉身上又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9、例文有一种力量叫信心蓦然回首,我们看那花开花谢,云卷云舒,它成为别样的风景印在我们心头。在生活中,我们踯躅于泥泞凡尘,徘徊于十字路口,面对生活中多读种种情况,我们要有信心。信心是必胜决心,是黑夜里的一豆灯光,照亮前行的路;是湖泊中的一叶扁舟,将我们摆渡;信心是天使的双翅,让我们“扶摇直上九万里”。信心让我们充实,让我们奋起,让我们一马平川。有信心的人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建筑施工混凝土输送泵租赁合同2篇
- 2024年度文化设施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3篇
- 2024年度人工智能人才租赁借调与智能解决方案合同3篇
- 2024年度综合运维解决方案承包协议版B版
- 2024年白酒年份酒线上线下联销合同2篇
- 2024年度校园快递物流服务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幼儿园招生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度农产品采购合同标的明细2篇
- 2024年承诺保底收益:股东增至协议
- 2024年度政府补贴资金欠款还款协议范本3篇
-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监管记录表
- 六西格玛黄带基础知识题库-B及六西格玛绿带试卷
- 新学习情境在专题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索-以“富氧空气”为例
- 中国剪纸文化英文
- 绘本 我爱幼儿园
- 信息传输原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同济大学
- 高中数学-2.2.1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农业经济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南农业大学
-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 GB/T 28827.3-201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
- GB/T 26411-2010海水中16种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