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1页
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2页
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3页
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4页
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陕西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根据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4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灰树花又名千佛菌、栗子蘑、莲花菌、云蕈、舞茸等,于上世纪80我国驯化栽培成功,近年来在各项农业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各省市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我省灰树花栽培已有十多年历史,在宝鸡、汉中、安康、杨凌等地种植规模逐年提升,2023年栽培量约260万袋,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然而在栽培生产中存在菌种质量差、栽培基质不符合要求、生产技术水平低、栽培管理不规范、病虫害防治不科学等问题,导致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产量低、质量差、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影响了产业经济效益,不利于我省灰树花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根据灰树花生物学特性、陕西省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栽培原料与产品出口规定的要求,制定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规范,形成灰树花栽培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以保障栽培成功率、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栽培生产经济效益,带动从业者生产积极性,形成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在本标准综合体编制过程中,我们遵循了“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1)本标准综合体严格遵守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3)标准综合体的内容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上级强制性标准相一2(4)力求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在指标上力求科学、先进、可行,为大量本标准重点围绕灰树花生产活动中有关栽培生产的质量和安全,立足于我省灰树花发展现状,同时充分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以相关科研成果为依据,积极借鉴国内先进标准,对灰树花栽培技术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使本标准能够在灰树花栽培技术的选择和使用中起到规范作用,引导我省灰树花栽培行业水平提高一个层次,从而有利于我省灰树花栽培行业的长远发展。本标准在制定过——本标准依据《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本标准由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起草单位为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陕西省理工大学、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汉中康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表1标准主要起草人及职责分工工作单位承担的工作研究员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整体实施和标准编制王周平正高级农艺师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统筹校验张伟兵正高级农艺师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材料整理张文隽副研究员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标准编制吴建海技术总监汉中康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材料收集雷丽农艺师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材料整理韩根锁高级农艺师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校验简红忠高级农艺师汉中市农业技术与培训中心校验3马婧嘉助理研究员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标准编制王璞农艺师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材料收集李雅茹--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材料整理起草标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意见征询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起草标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意见征询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实施方案标准检验前验证技术成果技术规程类讨论验证生产单位或基地验证第三方材料证明检测验证第三方检测报告项目组实施方案标准检验前验证技术成果技术规程类讨论验证生产单位或基地验证第三方材料证明检测验证第三方检测报告项目组评审与发布标准文本修改标准评审专家评审与发布标准文本修改标准评审专家省技监局标准发布省技监局标准发布42022年8月1日,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陕西理工大学、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汉中康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就本标准的编制事宜进行了协商,成立了《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编制项目组。标准起草项目组组建后,按照起草部署会议的计划,在总结本标准制定起草组前期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查阅相关国家标准、其他相关省市地方标准和具有权威采信价值的文献资料,同时密切联系以汉中康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主的灰树花栽培生产实践,多次赴宝鸡、渭南、汉中等栽培区进行灰树花栽培生产调查研究,收2023年4月21日项目组召开了工作会议的步骤、分工和实施方案,对工作组成员分工、工作进度和要求作了具体安排。2023年6月13日,项目组对标准起草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2023年10月20日,项目组召开标准通稿会,审阅了标准初稿,会议确定了标准的制定原则,对标准格式、表达方式、主要内容等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2024年5月26日,项目组组织召开了征求意见会议,邀请有关科研院所、农技推广单位、栽培企业和省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相关人员,对项目组编项目组从2022年开始对陕西省灰树花重点生产区的灰树花栽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2022-2023年分别在宝鸡、渭南、汉中等地开展了不同栽培基质配方、不同出菇温度和湿度、不同光照强度等对灰树花栽培影响的试验,试验方5%,7.棉籽壳60%,麸皮20%,豆饼粉8%,菜园土10%,蔗糖1%,石膏按照上述配方称量栽培料,主料用水预湿搅拌均匀,再添加辅料充分混匀,调节pH至6.5~7.0,含水量60%~65%。采用规格为17cm×33cm×0.005cm的聚丙烯塑料袋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待菌丝长满袋继续后熟培养10d~15d,割口搔菌,进行出菇管理,期间观察不同培养基质配方的菌丝生表2不同栽培培养基对灰树花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编号菌丝生长速度(mm/d)菌丝生长势鲜重(g/袋)生物转化率配方13.34浓密227.5449.9配方23.44浓密248.9854.6配方33.35浓密229.3750.3配方43.37浓密235.3051.6配方53.40浓密240.7752.8配方63.20较浓密192.4342.2配方72.88较浓密173.2838.0注: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产量及生物转化率为一潮菇数值从表2可以看出,配方2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浓密,子实体产量最高,其选择上述配方2配制栽培料,主料用水预湿搅拌均匀,再添加辅料充分混匀,调节pH至6.5~7.0,含水量60%~65%。采用规格为17cm×33cm×0.005cm的聚丙烯塑料袋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待菌丝长满袋继续后熟培养10d~15d,割口搔菌,进行出菇管理,期间观察不同培养条件的出菇情况,6表3不同出菇温度对灰树花子实体生长的影响出菇温度(℃)鲜重(g/袋)生物学效率(%)商品合格率(%)175.5638.515~22259.0156.895高于22224.3549.276从表3可以看出,出菇温度15℃~22℃之间时,单袋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表4不同空气相对湿度对灰树花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空气相对湿度(%)鲜重(g/袋)生物学效率(%)商品合格率(%)75~80207.9445.67680~85238.4952.385~90260.3857.19690~95262.2057.595218.8848.078从表4可以看出,子实体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表5不同光照强度对灰树花子实体生长的影响光照强度(Lx)鲜重(g/袋)生物学效率(%)商品合格率(%)100~200214.7847.178200~300255.8256.194300~400259.9257.095400~500257.6456.595600~700229.3750.3从表5可以看出,子实体生长发育期光照强度在200表6CO2浓度对灰树花子实体生长的影响CO2浓度(%)鲜重(g/袋)生物学效率(%)商品合格率(%)0~0.1260.3857.196247.1554.20.2~0.3212.9546.767从表6可以看出,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1%时,子实体生长发育良好,产量和质量均最佳,生物学效率57.1%;二氧化碳浓度高于0.1%时,子实7项目组从2022年开始在灰树花栽培试验区,调查研究了灰树花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和危害情况,调查发现危害灰树花的常见病害有褐斑病(疣孢表7不同药剂对灰树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调查表病虫害病原物处理方法发病率/虫口数量产量(g/袋)褐腐病疣孢霉石灰水0%260.20草木灰水0.5%258.63大蒜提取液0%261.0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0%260.33CK250.10黑斑病轮枝霉石灰水0%草木灰水0.2%259.68大蒜提取液258.56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0%260.22CK枯萎病脉孢霉石灰水0%260.21草木灰水0%261.00大蒜提取液257.96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0%259.68CK240.89绿霉病木霉石灰水0%259.36草木灰水0.2%257.89大蒜提取液258.42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0%CK241.25青霉病青霉石灰水0%260.36草木灰水0.2%257.65大蒜提取液0.2%256.84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0%261.008CK238.21湿斑病芽孢杆菌3%中生菌素可湿粉剂0%261.332%春雷霉素水剂0%260.30CK8%251.00斑点病假单胞菌3%中生菌素可湿粉剂0%260.682%春雷霉素水剂0%260.21CK8%黏菌病黄黏菌80%乙蒜素乳油0%261.32CK6%254.69螨虫--1%阿维菌素乳油60只260.6815%哒螨灵乳油65只259.98菜籽饼72只258.99CK240只240.00线虫--1%冰醋酸溶液54只261.000.5%漂白粉(次氯酸钙)62只260.381%漂白粉(次氯酸钙)60只259.65CK284只239.65跳虫(烟灰--新鲜桔皮汁液72只259.77CK264只238.45瘿蚊--61只257.9855只261.5557只260.21CK241.32蛞蝓--38只259.6430只260.8731只260.5835只CK243.10同时,项目组根据试验结果,并对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积极借鉴国内先进标准,在所获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反复斟酌,编制了《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草案,草案由专家进行逐条讨论、修改完善形成标准征求意见9采用塑料拱棚、日光温室、简易荫棚、林地拱棚、工厂化菇房等多种设施培一般为7月~8月制作菌袋,9月~10月出菇。若采用工厂化菇房或控温菇房可利用棉籽壳、阔叶树木屑、玉米粉、麸皮、石膏、壤土等。应符合NY应符合NY/T1935的规定。要求土质疏松,孔隙度大,持水性强,通气性好,土壤颗粒<1cm,使用前采用阳光暴晒、覆膜闷蒸或喷洒药剂的方法消毒主料用水预湿搅拌均匀,再添加辅料充分混匀,调节培养料含水量为0.005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袋。装袋要求上下一致,松紧适度,装至2/3处。装好料后,紧贴料面扎紧袋口,套上塑料颈环并料袋装好后立即灭菌。高压灭菌:压力达到0.105MPa~0.15MPa,温度16h~20h。灭菌结束后,经自然冷却至50℃左右出锅,搬运至冷却室。袋温降接种室或接种箱采用臭氧或熏蒸方式消毒,接种用具、菌种(瓶)袋表面及接种者的双手用75%酒精擦拭消毒。采用固体菌种接种时,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后的接种工具去掉菌种表面老化菌丝,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将栽培种接入菌袋,适当压实后,封口。接种量以覆盖料面为宜,1袋栽培种接栽培袋25袋~30袋。采用液体菌种接种时,在无菌环境下用灭过菌的接种器将液体菌种注~培养室要求清洁卫生,菌袋按“井”字形摆放,温度控制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55%~65%,遮光、通风。清理污染菌袋。培养10d~15d进行第一次翻堆,20d~25d进行第二次翻堆,一在菌袋中部或菌丝生长浓密处,切割出边长1.5cm~2.0cm的“V”形小口,并刮去割口处深0.5cm~1cm的菌皮及少许培养料,每个菌袋割口1处~2处,割口要平整。割口后将菌袋呈三角形或“井”字形摆放,堆高5层~7层放下大棚四周塑料薄膜或在菌袋上覆盖塑料薄膜。控制温度18℃~22℃,空气相或阴雨天多通风,低温或大风天气少通风,避免风直吹原基或子实体。随着子实体分化和生长,适量增加湿度和通风换气,控制空气相对湿度90%~95%,清除栽培场地四周杂草杂物、平整土地、开好排水沟。沿菇棚方向设畦,畦宽80cm~90cm,畦深20cm~25cm,畦间距40cm~50cm。浇灌一次透水,待积水渗下后,畦底和畦边撒一层石灰粉,畦底再铺一层厚1cm的沙壤土。脱去菌袋、套环等,将菌棒横向整齐排放在畦内,袋间距3cm~5cm,菌棒两头和间隙用土壤填实,菌棒表面覆土厚1.5cm~2cm。然后向畦床均匀喷雾状水,少量多次,使土壤含水量达到20%~22%,若有裸露的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严格检查和选用菌种,防止菌种本身携带病菌;选用新鲜、无霉变、无有害物质残留的原材料;创造清洁良好的生产环利用溴氧杀菌、紫外线、太阳暴晒、高温或巴氏消毒、空气过滤等方法,病虫害名称病原物名称防治方法常见病害褐腐病疣孢霉利用溴氧杀菌、紫外线、太阳暴晒、高温或巴氏消毒、空气过滤等方法杀灭病原菌;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大蒜提取液、草木灰水、石灰水,连续喷施2次~3次;石灰直接撒粉,或与硫酸铜合用黑斑病轮枝霉枯萎病脉孢霉绿霉病木霉青霉病青霉湿斑病芽孢杆菌选用3%中生菌素可湿粉剂600倍液、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连续喷施2次~3次斑点病假单胞菌黏菌病黄黏菌加强通风换气,控制湿度,除去菌袋和菌畦上的积水,栽培场地撒石灰粉或喷洒石灰水;用80%乙蒜素乳油3000倍液喷施常见虫害螨虫--利用菜籽饼诱杀;1%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3000倍液喷施线虫--用1%冰醋酸溶液、0.5%~1.0%漂白粉(次氯酸钙)喷雾跳虫(烟灰--用0.25kg~0.5kg新鲜桔皮汁液,再加入0.5kg温水连续喷施2次~3次瘿蚊--用0.3%苦参碱、1%印楝素、2.5%鱼藤酮喷雾蛞蝓--利用枯烟叶1kg、生石灰1kg、水30kg~40kg浸泡12h,取滤液喷洒;0.3%苦参碱、1%印楝素、2.5%鱼藤酮喷雾当子实体菌盖充分展开,边缘白色生长端消失,菌盖背面形成菌孔,菇体七成熟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掌托住菇体根部轻旋,将菇体整体采下或使用工具将菇体从根部切下,并及时清理干净,整齐摆放在周转筐内。采收后,剔除畸形菇、病虫菇,整理分级后采取保鲜、干制或盐渍等方式加工。产品质袋式栽培采收后,菌袋按“井”字形堆放在阴凉、干净、通风的场地,进行养菌修复、安全越夏或越冬管理,之后覆土进行二次出菇,经30d~40d子实体即可成熟。覆土栽培采收后,及时清理畦面,并补充覆土;停止浇水3d后浇一次大水,浇至畦深的1/2以上,之后按照覆土栽培方式管理,经15d~20d即可中的产地环境、栽培设施、栽培季节菌种选择、菌种质量、栽培用料、菌袋制作、发菌培养、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转潮管理等等各个环节技术参数,极大程度的提高我省灰树花栽培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可有效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产量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加我省灰树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积极带动从业者生产积极性,促进我省乃至全国灰树花产业的标准化发展,形成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我省食用菌产业目前,我国有关灰树花栽培技术的相关标准有山东省地方标准《灰树花安标准《灰树花生产技术规程》。陕西省尚未有适用于本地的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本标准结合陕西省地区区域环境、气候条件、栽培原料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