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β 受体阻滞剂机制及应用_第1页
临床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β 受体阻滞剂机制及应用_第2页
临床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β 受体阻滞剂机制及应用_第3页
临床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β 受体阻滞剂机制及应用_第4页
临床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β 受体阻滞剂机制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机制及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适用于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疾病的治疗。β受体β受体属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一种。目前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分为α受体和β受体,其中α受体又分为α₁和α₂受体,β受体分为β₁、β₂和β₃受体。1、β受体的分布及生理作用(1)β1

受体分布:主要分布于心脏(在窦房结中,β₁受体可以调节心脏的起搏频率;在房室结,其参与电信号的传导;在心肌细胞上,β₁受体能够影响心肌的收缩力)。

生理作用:正性肌力、正性频率、正性传导:激活后促进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和肾素释放。(2)β2

受体分布:主要分布在平滑肌上,如血管平滑肌、消化管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等。

生理作用:支气管舒张、血管舒张(骨骼肌血管):激动后可舒张平滑肌,进一步引起支气管舒张、血管扩张和骨骼肌糖原分解增加。(3)β3

受体分布:主要分布于白色及棕色脂肪组织。

生理作用:激活后促进脂肪分解和热量产生,调节能量代谢。2、α受体的分布及生理作用(1)α1

受体分布:α1

受体是突触后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全身平滑肌(眼部、肺部、血管、子宫、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

生理作用:血管收缩,内脏平滑肌收缩,瞳孔扩大:(1)激活后引起血管收缩、动脉血压升高,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以及左心室后负荷。(2)α₁受体的激活使内脏平滑肌收缩,减缓胃肠道蠕动,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内括约肌收缩,维持膀胱的正常储尿功能。(3)激动时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2)α2

受体分布:α2

受体主要分布于突触前神经末梢,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某些外周神经末梢,也分布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突触前膜上。生理作用:突触前膜调节:在突触前膜上,α₂受体主要起负反馈调节作用。当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后,一部分去甲肾上腺素会作用于突触前膜的α₂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进一步释放,防止神经递质过度释放,维持神经递质释放的稳定性。β受体阻滞剂的研发历史1、发明与早期应用·1962年,英国药学家JamesBlack成功研制β受体阻滞剂。

·1964年,JamesBlack发现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需氧量,用于治疗心绞痛。普萘洛尔是首个被发明的该类药物并发明了普萘洛尔。·20世纪70年代,β受体阻滞剂开始用于高血压治疗,并在1977年被JNC1指南推荐为高血压治疗的二线用药。2、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转变·1975年,Waagestein等首次报道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心力衰竭(CHF)并获得良好疗效。

·

然而,由于其对心肌存在抑制作用,在当时很长一段时间内,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衰方面属于慎用或禁用药物。

·20世纪80年代中期,受到ACEI治疗心衰的启示,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逐渐受到重视。

·1991年,Braunwald和Dzau教授提出「心血管事件链」概念,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作用被进一步认识。

·

里程碑研究:CIBIS-II、COPERNICUS、MERIT-HF等研究证实了比索洛尔、卡维地洛以及琥珀酸美托洛尔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表明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临床症状、左室功能、心室重构,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住院率,并减少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007年中国CHF指南强调,对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Ⅱ~Ⅲ级的病情稳定患者以及处于B阶段、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或NYHA分级Ⅰ级的患者,除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外,均需终身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且应在ACEI和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加用,进一步规范了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以下是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协会(AHA)以及中国相关心衰指南中关于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部分推荐ESC指南:·2021ESC急慢性心衰诊断与治疗指南提出,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推荐使用ACEI/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作为ACEI的替代药物)、β受体阻滞剂(用于稳定的HFrEF患者)、MRA和SGLT2抑制剂。若有液体潴留可考虑使用袢利尿剂(均为I类推荐)。指南新增了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的建议,以降低心衰住院和死亡风险(I类推荐);对于未接受ACEI治疗的HFrEF患者,可考虑开始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IIb类推荐)。·2023ESC心衰指南建议,对于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或Ⅲ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患者,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I类推荐)。应考虑对所有ACS患者(无论LVEF如何),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剂(IIa类推荐)。AHA指南:·2022AHA/ACC/HFS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中,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目前包括4类药物,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ARNI、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同时指南强调尽快滴定至最大耐受剂量或者靶剂量是改善心衰患者预后的重要一环。

具体推荐如下:对于既往或现在有症状(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HFrEF患者,只要无禁忌证,推荐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卡维地洛),降低心力衰竭住院和死亡风险(I类推荐,A级证据)。中国心衰指南:《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推荐,对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Ⅱ~Ⅳ级的病情稳定的患者以及处于B阶段、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或NYHA分级Ⅰ级的患者,除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外,均需无限期终身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同时应在ACEI和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I类推荐)。

具体药物推荐如下:对于既往或现在有症状(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HFref患者,只要无禁忌证,推荐应用有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的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卡维地洛),降低心力衰竭住院和死亡风险(I类推荐,A级证据)。4、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1977年被JNC1指南推荐为高血压治疗的二线用药。

·1984年,JNC3指南将β

受体阻滞剂列为高血压的一线治疗药物。

·2023年ESH高血压指南重新推荐

β受体阻滞剂用于任一阶段的联合治疗。

·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也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降压初始和维持治疗的药物之一。以下是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协会(AHA)以及中国高血压指南中关于β受体阻滞剂用于降压治疗的部分推荐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2023年ESC高血压管理指南推荐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五大主要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和噻嗪型/噻嗪样利尿剂,与其联合使用构成降压治疗策略的基础。降低血压应优先于选择特定类别的降压药物,因为治疗获益主要源自血压降低本身。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南:2017年AHA/ACC高血压指南虽然没有明确指出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但在特定情况下,如高血压患者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病史、心绞痛或心率过快等,β受体阻滞剂可能是适用的。中国高血压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高血压治疗基本用药,尤其适用于伴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以及高动力状态的高血压患《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在既往五大类降压药物基础上新增了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将六大类药物列为一线及基础降压药物,其中包括β受体阻滞剂。推荐β受体阻滞剂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初始和维持治疗的常用药物。适用于高血压合并慢性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可能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脑血管病。临床常用口服β受体阻滞剂的比较1、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β受体阻滞剂根据其作用特性可分为三类:①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作用于β1

和β2

受体,如普萘洛尔。此类药物竞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