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A卷-附解析_第1页
2024-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A卷-附解析_第2页
2024-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A卷-附解析_第3页
2024-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A卷-附解析_第4页
2024-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A卷-附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第页省(省(市区)姓名准考证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2024-2024年全国硕士讨论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A卷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认真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十分重视技术教育和专门学校的进展,曾被其喻为“能下金蛋的母鸡”的教育机构是()A.巴黎机械与化学工艺学校B.圣苏尔特种军事学校C.巴黎高等师范学校D.巴黎理工学校2、19世纪前半期,英国兴起的城市学院运动在较大程度上革新了英国高等教育传统,此类学院在教育实践中强调()A.宗教神学知识教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教学并重B.贵族子弟与中产阶层子弟同堂学习C.古典学科与现代科学并行不悖D.社会团体与政府合作管理3、某家长认为目前学校课业负担过重,担心会影响孩子制造性和批判反思能力的进展,决定在家亲自给孩子上课。该事例说明学校教育具有()A.正向显性功能B.负向显性功能C.正向隐性功能D.负向隐性功能4、发生在教案过程之中,旨在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老师调整和改进教案的评价是()A.初始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5、下列选项中,内外效度都比较高的理想的实验设计是()A.单组前后测设计B.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C.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D.所罗门四组设计6、以下传统识字教材按编写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急救篇》《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B.《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急救篇》C.《三字经》《百家姓》《急救篇》《千字文》D.《急救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7、1927年经蔡元培等人提议试行的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是借鉴国外教育行政制度的结果。所借鉴的国家是()A.法国B.德国C.日本D.美国8、某班期末考试语文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8分,小明得92分,则小明的标准分数是()A.1.12B.1.37C.2.13D.6.529、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这说明儿童的认知进展水平已处在()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0、某考试将考生考试的最终结果分为及格与不及格,这种测量属于()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比率测量1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A.自我实现的需要B.自尊的需要C.认知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12、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A.程序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13、在选拔性考试中,某试题得分的标准差微小,表明该题存在的问题是()A.难度低B.效度低C.信度低D.区分度低14、清朝地方官学实施严格的“六等黜陟法”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A.思想控制B.动态管理C.分类教学D.身份限制15、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A.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B.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C.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D.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16、在职业选择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反对的是()A.选择适合儿童禀赋的职业B.选择对社会有用的职业C.选择为法国政府服务的职业D.选择有教育意义的职业17、凯洛夫《教育学》曾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用心理学解释教育学过程B.强调教学过程最优化C.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老师的主导作用D.重视智力进展和制造性培育18、明代在城乡泛设立了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它在招生择师,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这种教育机构是()A.书馆B.精舍C.社学D.私塾19、将要解决的问题、要分析的资料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和比较、归纳法,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是()A.因果分析B.归纳分析C.比较分析D.系统分析20、0世纪60年代确立法国高等教育进展的民主自治,多学科原则规定大学是享有教学、行政和财政主权的国家机构的教育法案是()A.《福尔法案》B.《哈比改革》C.《阿斯蒂埃法案》D.《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21、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中所使用的人际或社会问题情境教材是()A.《学会关怀》B.《生命论》C.《中学道德教育》D.《社会与道德教育》22、下列关于学术论文的结论与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结论就是摘要的重复B.结论是围绕正文所做的结语C.结论是对讨论成果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D.讨论往往用于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23、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向社会中下层及女子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史称()A.高等教育普及化运动

B.新大学运动C.高等教育大众化运动

D.大学推广运动24、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会比准成立的日本教育改革领导机构是()A.中央教育审议会B.临时教育审议会C.学生管理局D.教学局2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进展委员会曾对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查,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日和明天》,这份报告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育制造性”、“培育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A.“培育完人”B.“培育独立个性”C.“培育国际理解”D.“培育终身学习能力”26、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大学组织法》《大学规程》,规定大学的办学目标是()A.讨论高深学问,培育专门人才B.教授应用科学,培育专门人才C.教授应用科学,培育技术人才D.讨论高深学问,培育技术人才27、古风时代雅典青少年一边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一边为了接受体育训练进入()A.斯多葛学校

B.体操学校C.埃弗比

D.体育馆28、强调老师文化建设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沟通的老师专业进展模式是()A.知识取向模式B.实践取向模式C.生态取向模式D.自我更新取向模式29、下列统计方法,不适用于定序变量的是()A.中位数B.百分数C.斯皮尔曼相关D.t检验30、“你曾经在考试中作过弊吗?”这是某讨论者在“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中的一个题目,这一题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过于书面化B.词义模糊C.带有暗示性D.涉及敏感性问题31、拿破仑执政时期所建立的帝国大学实质上是()A.帝国的最高教育领导机构

B.由帝国建立的大学C.帝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总称D.由帝国统辖的大学32、为救妻子去偷药,只不过做了丈夫该做的事。假如他不这样做,别人会骂他的。”根据科尔伯格道德认知)进展阶段理论,该儿童道德推断的()特点是A.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B.以工具理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C.以惩处与服从为定向D.以法律的秩序为定向33、在问卷调查中,相对封闭式题目,开放式题目优点是()A.问卷回收率较高B.对调查对象文化水平要求较低C.利于数据处理D.有利于讨论复杂问题34、20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改革以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为主体的“三分制”中等教育体系,试图消除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就业和升学方面的不平等,大力推动建立()A.统一学校B.国立中学C.中间学校D.综合中学35、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A.老师中心B.学校中心C.学生中心D.活动中心36、直接关系到问卷的质量,关系到所获得的讨论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的是()A.问卷设计B.问题的形式C.答题的形式D.答案的格式37、下列不属于迁移的是()A.吃一堑,长一智B.近墨者黑C.因噎废食D.温故知新38、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批准了《莫雷尔法》,要求各州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类学院。这类学院被称为()A.初级学院

B.社区学院

C.赠地学院

D.技术学院39、20世纪30年代联共(布)中央颁布实施《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确定该时期苏联教育进展的主要任务是()A.实施综合教学大纲B.恢复班级授课制度C.建立统一劳动学校制度D.加强教学与生产劳动的联系40、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教育进展中的重要人物,以下有关他的表达,正确的是()A.最早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B.系统阐述了“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C.组织草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D.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41、中国近代早期教会学校中开设儒学经典课程是为了()A.满足在校士大夫子弟的要求B.执行中国政府的相关文教政策C.提高学生对儒家学说的批判能力D.便于学生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立足42、相对于其它类型的教学讨论,教育行动讨论重视老师的参加,强调()A.与理论的分离B.实践问题的解决C.老师的独立讨论D.讨论结论的迁移43、下列表述中,不符合贺拉斯曼关于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目的与作用理解的是()A.社会机器的平衡论B.社会人才的锻造炉C.社会差异的复印机D.社会意识的均衡阀44、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老师为“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进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轮C.环境决定论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45、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理论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教育与进展的教育实验,形成了实验教学论体系,其代表人物是()A.马卡连柯B.赞科夫C.巴班斯基D.苏霍姆林斯基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当学生学习失败时,老师只需要引导他做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2、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孰能生巧”即可。3、教育受制于社会,因此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取决于社会的现实要求。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1、简述教育讨论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2、简述二战后日本政府颁布的《学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3、资源管理学习策略极其类别。4、简述学科德育的内涵、特点及其实施方式。5、教育观察讨论的实施程序包括哪几个方面。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1、试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共同特点。2、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Ⅰ.试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就其中某个因素举例说明。Ⅱ.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某讨论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纳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育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育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等。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1)写出该讨论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名称。(2)写出该实验的讨论假设。(3)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4)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讨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3、某老师试图采纳榜样法和当众表扬的强化方式培育儿童形成利他习惯,这一做法最容易引起学生何种行为?假如要使行为成为习惯,所需要的内部外部条件以及理由是什么?这一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强化。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D2、D3、D,解析:正向功能是有助于;负向功能是阻碍;显性功能是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相对,指这种结果既非事先筹划,亦未被觉察到。4、D5、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所罗门四组设计的基本特点。所罗门四组设计是把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与只有后测的设计加以组合(a与b),将有无前测这一变量纳入实验设计之中,将变量所造成的差异数部分从总变异数中排除出去,以检验实验处理所产生的影响是否显著。所罗门四组设计内外在效度较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设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知识模块:教育讨论方法6、D7、A8、C9、D10、A11、B12、C13、D,解析:本题选D。标准差各量数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的平方根。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验的心理特征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通常情况下,用于选拔和鉴定分等的测验区分度高的试题,对被试者有较高的鉴别力。区分度低的题目,好生与差生的得分无规律或差不多。14、B这个需要了解六等黜陟法的含义,它是动态实现对学生成绩的奖惩。15、B解析:教育的定义具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进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养、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育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进展,追求和制造的合理存在的人的活动。选项C是老师的学生管理,D是小明的自学,A虽然看似是父亲对小明的教育,但是,给予的是一种负向的影响,是基本的价值取向问题,因此,从选择最佳答案出发,答案选择B。16、A17、C18、C只有社学和私塾针对儿童,社学是国家建立,私塾属于私立。19、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因果分析、归纳分析、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把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的资料作为一个系统,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和比较、归纳法,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系统分析方法来源于系统科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知识模块:教育讨论方法20、A福尔法案中提出了高等教育三原则。强化班专门总结出的选择题点。21、A2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术论文中结论的构成。结论是围绕正文所作的结语,是对讨论成果进行的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结论的措辞要严谨,逻辑要严密。讨论往往用于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知识模块:教育讨论方法23、D24、B25、A26、A,解析:1929年,教育部公布《大学组织法》和《大学规程》,把大学(包括独立学院)宗旨确定为讨论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的场所。故本题选A。27、B28、C29、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量变量的变量特点。定序变量中,数字仅代表等级或顺序位置,它既无绝对零点,又无相等单位。因此,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数、斯皮尔曼相关。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知识模块:教育讨论方法30、D31、A32、A,解析: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依据不同年龄儿童进行道德推断的思维结构,将儿童的道德认知进展分。处于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阶段的儿童,表现为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下表为三水平、六阶段见和惯常的角色行为,避开非议以赢得欣赏,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他们希望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和谐的关系,希望被人看作好人,要求自己不辜负父母、老师、朋友的期望,并与其保持相互尊重、信任的关系。这时儿童已能够根据行为的动机和感情来评价行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在读到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时,有的说“偷药不对,好孩子是不偷的”,或强调“海因兹爱他的妻子,是因为已经走投无路才去偷的,这A项。是可原谅的”。33、D,ABC均属于封闭式题目的优点。34、D35、A36、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卷调查法中的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有三个环节:问卷设计、问题的形式、问题答案的格式。在这三个基本环节中,问题的设计是问卷编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直接关系到问卷本身的质量,关系到所获得的讨论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知识模块:教育讨论方法37、B38、C39、B,解析:《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建议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科学讨论,保证在教学大纲中有范围精确的各种系统知识;要求在学校中实行有助于培育主动的、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参加者的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纠正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的学校教学上的问题。故本题选B。40、D只有A和D是张之洞所为,但张之洞不是最早提出的,而是吧中体西用思想理论化的人物,也就是说A表述有误。41、D,解析:早期教会学校开设儒学课程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学习儒学的需要,适应中国的国情,并有助于他们立足于中国。其实质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带有强烈的殖民性,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地位在教育上的表现。答案选D项。42、B43、C44、C解析:教育将教育比方为“园艺”,老师是“园丁”,学生是受到老师“修剪”、“塑造”等方式影响下形成的“花朵”,这是典型的外铄论影响,因此,正确选项为C。45、B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答题要点:错误。(1)根据维纳提出的成败归因理论,主要有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2)学生最终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为什么因素是受到多种变量影响的。假如将失败归因于努力就会产生羞愧和内疚,反而会对学生的动机产生负面影响。2、答案:错误。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具体有三个特点: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第二,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第三,动作结构的减缩性<不用像动作技能那样一一出现,内部语言是可以合并、省略和简化的)。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根据有关讨论并结合教案实际,将加里培林的五个阶段进行了简化和改进,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即: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即了解这种实践模式,了解动作结构,各动作成分及其顺序等。该阶段学员主要是在头脑中形成程序性知识。通过原型定向,学员在头脑中形成了有关活动方式的定向映象)。2)原型操作<在该阶段,活动方式是物质化的,即以外部语言、外显的动作,根据活动模式一步步展开执行)。3)原型内化<在该阶段,学员摆脱了实践模式,但已经将实践模式内化为一种熟练的思维活动方式,突出表现在外显的言语活动明显减少。学员最初面临一个新任务时,始终复述任务规则,但随着练习的不断进行,法则复述消逝,这是内化的一个标志)。该题目认为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即可忽略了原型内化阶段,认为只要有外部的练习可以获得的观点是不对的。3、参考答案:错误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育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它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规定教育“为谁培育人”;二是“培育什么样的人”。前者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后者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干为代表。他们主张:(1)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2)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它的进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3)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育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4)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进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育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育,造成对人进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本题比较倾向于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法国的萨特为代表。他们主张:(1)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进展。(2)重视人的价值、个性进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进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进展时才有价值,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进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的需要,具有一定台勺合理性。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条件下,它对于打破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对人的束缚,提倡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升人的价值和地位,使教育回归到人间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激进的个人本位论者离开社会来思考人的进展,无视个人进展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条件,甚至把满足个人需要和满足社会需要对立起来,把教育的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看成是不可调和的,这极易导致唯自由论和个人主义倾向。可见,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论一样,具有明显的片面性。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有:(1)社会依据。教育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进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进展的需要,即生产关系和政治的性质来确定,体现鲜亮的阶级性。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进展的需要,即生产力进展水平来确定。(2)人的依据。教育目的直接指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含有对人的素养进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曼其进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进展和需要来确定。假如不考虑这一点,就会导致实际教育活动脱离学生身心进展水平,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进展。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们积极调整教育目标,建立一个开放的、面对世界的教育体系,造就具有新的个性特征的、全面进展的代新人。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1、答题要点:课题论证是讨论者本人对所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是对课题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和系统化的过程。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课题价值论证。(2)相关讨论文献综述(3课题讨论基本思路论证(4)课题讨论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5)课题讨论可行性论证。2、参考答案:《学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2)采纳六三三四制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原来的六年义务教育延长到九年。男女儿童教育机会均等,一律实行男女同校制度;(3)高级中学以实行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4)将原来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为单一类型的大学。大学以学术为中心,传授和讨论更高深的学问,培育学生讨论和实验的能力。《学校教育法》使战后日本教育系统有了法律保障。但是有些条款还不完善,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订和补充。3、答案: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包括: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以及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等。4、答案要点:1.内涵:学科德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进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育所期望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法律素养等,以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任何学科都承担着德育的任务。2.特点:德育内容丰富性;德育方法多样化;德育过程协同化;德育效果的综合性;德育途径多样化。3.实施方式:直接的德育途径:直接的德育课程;间接的德育途径:其他学科课程中的德育任务。主张德育渗透于一切课程和教学过中。5、答案:1)界定讨论问题,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2)编制观察提纲<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即观察什么和怎么观察),进入观察情境;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观察内容;4)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1、参考答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1、“生活教育”实践(1)晓庄学校:从1926年起,陶行知专注于乡村教育运动,成立乡村教育讨论会,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培育乡村老师,为农民服务,他主张师范教育要下乡。其目标是培育“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老师。”(2)山海工学团:30年代初,陶行知从事普及教育运动,发起“科学下嫁”运动,创办自然科学园和儿童科学通讯学校,1932年,在上海郊区创办山海工学团,以此来普及大众的教育,在国内及东南亚一带,影响很大。所谓工学团,即“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是一个“小工场,一个小学校,一个小社会”。实行军事、生产、科学、识字、运用民权、节制生育六大训练。(3)“小先生制”: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推行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他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发动小学生来充当老师。优点:有利于女子教育的普及;能使中华民族返老还童,使成人得到一种少年精神;不花钱便能接受教育;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沟通,白天学习,晚上教人。(4)育才学校:1939年7月,为了收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苦心兴学。2、“生活教育”理论体系(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什么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由上可知,“生活即教育”主张包涵了这样几层意思:一是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别的教育;二是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三是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与教育是同一过程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相一致,通过生活来进行,以满足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四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五是“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人共始终的教育。(2)社会即学校首先,“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在陶行知看来,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假如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的学校,生活是大众的教育,即主张以人民大众的生活场所为教育的场所,让整个社会都成为人民大众的学校。其次,“社会即学校”是指“学校含有进步的意味”,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主张,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对象、内容和作用,让人民大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的是脱离社会生活的“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3)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结合陶行知的整个思想,“教学做合一”包含以下要点:首先,“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并用”,将传统教育下相互割裂的“劳力”和“劳心”联接起来;其次,“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即“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制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再次,“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有教先学”是指教人者先教自己,为教而学;“有学有教”即会者教人学,能者教人做,只要有学识、有能力的人都可以教别人;第四,“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主张“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老师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被动受教的地位,转变到自觉主动学习的地位。陈鹤琴“活教育”理论:1、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陈鹤琴是中国近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他一生致力于从中国国情出发,学习和引进西方教育思想和方法,建设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儿童教育。2、担任南京高师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授。1920年,他以自己的长子为主要讨论对象,进行儿童个案追踪观察讨论。1923年他在南京利用自己的住宅里办起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开始探究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体系。1925年,该幼稚园扩建为东南大学教育科学实验幼稚园,成为中国第一个幼稚教育实验中心。1940年,他在江西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幼稚师范学校,并附设小学和幼稚园,开展“活教育”实践。1941年1月,创办《活教育》杂志。标志着有全国影响的“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活教育”运动的开始。1943年,“活教育”实验已形成包括专科部、幼师部、小学部、幼稚园和婴儿园五个部门非幼儿教育体系,并在教育目标、教学原则与方法、德育原则、课程与教学大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造就了一所有崭新气息的新型学校。1945年,陈鹤琴到上海任职,并在那里继续着他的“活教育”实验。2、“活教育”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要具备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制造的能力;要有合作的态度;要有服务的精神。(2)“活教育”的课程论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活教育的课程在本质上是活动课程。(3)“活教育”的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判研讨;根据儿童生活的需要及儿童的学习兴趣,组织儿童活动场所,重视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共同特点: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都受到杜威有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并且都是建立在对近代中国“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的弊端的批判之上,批判传统的教育忽视儿童的主体性,学校和课堂脱离了生活实际,对待“洋化教育”的全盘吸收。在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改造,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在他们二人的思想中,不仅体现出批判吸收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理论尝试,也积极融入了在办学实践中所得到的宝贵经验,同时也体现了中国“身体力行”的古老教学思想,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很多观点对当今教育改革仍有启发作用。他们二人的理论既有共通之处,相互影响,相互补充。2、Ⅰ.答案要点:(1)基本过程①理解与表征阶段: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某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或者说形成某种问题空间。②寻求解答阶段:在问题表征阶段,个体有可能凭借与之熟悉的问题直接提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若无这种经验,个体便不得不制订计划,如建立解决问题的子目标层级,或选择相应的解决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