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江西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古籍历史悠久,卷帙浩繁,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古圣先贤的深邃智慧。在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是重要的方面。“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本义是指对人进行礼乐教化。西周时期,对人的教化、人自身的修养开始受到重视。后来,孔子称赞周王朝“郁郁乎文哉”,指的就是文明教化成果斐然。春秋时期,人文精神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强化,人的主体性逐步确立起来,人文精神的内涵也随之越来越丰富。在个人对自身方面,人文精神强调修身。我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源于《大学》。古人把“修身”作为教化的起点,包含着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人格和尊严首先要得到承认和尊重的思想。同时,人文精神还要求修身时把天性和修养结合在一起。修身要求个人高度自律、践行诺言。《论语》中说子路“无宿诺”,意思是子路践行诺言毫不迟疑,答应的事情就会立刻去办。《新序》中记载的“季札挂剑”的故事,也是古人“重然诺”、严于修身的千古佳话。在个人对他人方面,人文精神要求包容。古人认为品行宽厚的君子,对他人有一颗包容之心。有一个“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郑国百姓很喜欢在乡校聚集,议论时政。有人劝子产:“干脆把乡校拆了吧?”子产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人们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对此,韩愈很受触动,写下《子产不毁乡校颂》来称赞此事。在人文精神中,既强调个人作为人的主体性,也尊重他人作为人的主体性,所以人文精神也要求彼此尊重个性差异,互相理解和包容,在此基础上和而不同、和睦相处,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在个人对人类方面,人文精神提倡大爱。《周易》中有句名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君子要像大地一样,德行宽广深厚,化育万物,因此对待他人,要有一种温情的爱意。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应该爱天下之人,这种对于全人类的大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古人追求的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礼记》捉到的“天下大同”。放在今天可以理解为,在发展、安全、气候等关系人类共同命运的大事上,国与国之间应该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摘编自冯胜君《做好人文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材料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组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深入挖掘古籍中传承下来的优秀价值理念,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深入挖掘古籍中关于“做人”的价值理念。中华民族自古重视“做人”的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等价值理念代代相传,蕴藏在众多古籍中,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一是勤学多闻。古籍中提倡勤学多闻的篇段数不胜数,比如《礼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二是谦虚为尚《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不能自满。三是刚健为美。《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日出目落,春去秋来,自然的运行是非常刚健、水不停息的,优秀的人也应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四是富贵以义。《论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认为获取财富、官位等,要通过正当的途径,而不能用投机取巧等不讲道义的伎俩。①。中华民族的行事之道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古籍中记录着大量古人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等问题的思考,对于规范当代中国人的行事方式仍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一是顾全大局之道。《左传》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世间的依存关系很多,爱护家庭,爱护社会,爱护国家,就是顾全大局。二是讲信修睦之道。《礼记》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论语》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是中华民族历来恪守的价值理念。三是善始善终之道。《诗经》警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事要有良好的开头,也要追求圆满的结局,无不以“善始善终”作为行事的正面价值判断。②。儒家所推崇的价值理念不仅包含“修身”“齐家”等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要求,更蕴含着“治国”“平天下”等国家层面的要求。一方面,倡导“国家至上”的爱国观念。《大学》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强调把个人人生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又将“治国”视为崇高事业。另一方面,推崇“天下为公”的爱国理念。爱国,就会希望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古人对理想社会有自己的设想。《礼记》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一理念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内涵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研究。(摘编自杜泽逊《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滋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春秋时期得到了强化,其内涵也更加丰富。B.“天下大同”和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有相通之处,可以为解决全球安全、气候等问题提供借鉴。C.在新时代,我们应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D.古籍中关于做人道理的阐述各有侧重:《礼记》侧重勤学多闻,《尚书》侧重谦虚为尚,《周易》侧重刚健为美,等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文精神强调尊重个性差异,任何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行为都是有违人文精神的。B.古人“天下为公”的理念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内涵具有契合性,至今仍具有重大的价值。C.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加强古籍研究对于当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了《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所论证的观点相同。(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在个人对人类方面,人文精神提倡大爱”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B.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C.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放贱,诈不欺愚。(《墨子•兼爱中》)D.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4)请结合材料一,对下面这句话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进行简要分析。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5)请在材料二的横线处填写出能够概括本段内容的句子,要求和材料二第二段的段首句保持句式一致。(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回答问题。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狄更斯当清晨我苏醒的时候,我的脚异常疼痛,全身都僵硬了。我知道,我若想到达目的地,今天就不能再走那么多路了。因此我那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卖掉我的外套。我把外套脱了下来,试着学习没有外套应该怎么生活。我用胳膊夹起外套,开始挨个儿地去收衣服的店看。那个地方可是一个最理想的买卖旧衣的地方,那儿的旧衣店多极了,而且店老板都站在门口等待着顾客。但他们的店门口大多挂着一两件威风的带着肩章的军衣,因而我被他们的排场给吓住了。我来回走了好几趟,也没敢把我的外套拿出来。由于胆怯,我只能更加注意那种不起眼的店铺。终于,在一条肮脏小街的拐角,我看中了一家店。店旁的围墙边长着有刺的荨麻,店里到处挂着旧水手服。此外还有几张床、生锈的枪,还有一些用油布做的帽子和几个装满了生锈钥匙的盘子,那些钥匙什么样的都有,足以打开这世间所有的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这间又低又小的屋子,屋子里有一扇窗,但上面却挂着衣服,反倒让店里的光线显得更明暗。我的心从进来时就一直打着鼓。突然,一个丑陋不堪的老头从一个很脏的小屋中冲了出来,一把抓住我的头发。他长得实在是太可怕了,他的下半截脸上长满了斑白的胡子,身上的法兰绒背心脏得要命,而且带着一身的酒气。在他刚出来的那个像窝一样的屋里,放着一张被缝满了补丁的床单盖着的床,屋里也有一扇小窗子,窗外是荨麻和一头病了腿的驴。“喂,你进来干什么?”那老头龇着一嘴的牙问我,那难听的鼻音让人毛骨悚然:“喂,你进来干什么?喂,噜噜,噜噜!”他一连串的话,把我吓呆了,尤其是他从嗓子眼里冒出的最后那几个让人听不懂的词,我吓得连话都不会说了,可是老头却依然揪着我的头发说:“喂,你进来干什么?喂,噜噜!”他好容易才说出最后这个“噜噜”,他的眼睛差点也给憋出来。“我想问您一下,”我一边发抖一边说,“您要不要买外套?”“喂,让我看看吧!”老头叫道,“喂,我的心烧起来了,把外套给我看看!”说着说着,他放开了鸟爪一般抖动着的、抓着我头发的手,然后戴上了眼镜,我觉得那眼镜也并不能让他的眼睛明亮多少。“喂,你准备卖多少钱?”看完后他叫道:“喂,噜噜,你准备卖多少钱!”“半克朗。”我定了定神说。“喂,我的心肝,”老头叫道,“喂,我的手和脚,不可以!十八便士。噜噜!”每当他说这两个字时,他的眼睛都有掉出来的可能。他说话总用一种腔调,就像一阵风,先从底下刮上来,然后再从上而刮下去,我觉得这么比喻是最恰当的。“行,”我说道,我为能把衣服顺利卖出去而高兴,“那就十八便士吧!”“喂,”老头一边把外套扔到架子上,一边叫,“你给我出去!喂,噜噜,别想要钱,换东西吧。”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像这次这么害怕过,可是我还是苦苦哀求他,说我只需要钱,不需要东西。我可以出去,像他要求的那样,在外边等。我出了房子,找到一个阴凉的角落坐了下来。我在那里坐了不知有多久,那个角落从阴凉变得有阳光,再从有阳光又变得阴凉,而我就那么呆坐着,等着他出来给我钱。我现在想,希望再不要与什么酒鬼做生意了。从孩子们骂他的话中我才知道:他正是以酒鬼之名名闻当地的。那些孩子一会儿一会儿地来找他,大声地骂他。这让他非常气愤,于是时不时地冲出来追那些孩子,而孩子们一见他出来拔腿就跑。他有时气极了,就把我也当作那群孩子中的一个,嘴里嘟囔着说要把我撕成八块。可忽然又想起我是谁,便又重新返回屋里。那些孩子看见我衣衫不整,而且又那么耐心和老实地待在店外面,以为我是这间店里的人,总是朝我扔石头,或用别的方法折磨我。那个老头用各种方法想让我跟他换东西。他要么拿出根鱼竿,要么拿出一把提琴,要么就是一顶尖尖的帽子,要么就拿出一根笛子。但我只是那么坐着,对他的要求一概不接受。而且每次都泪流满面地要求他要么给我钱,要么还我衣服。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从门口露出那张可怕的脸喊道:“喂,再给你两便士,行了吧?”“不行,”我说,“那样我就要被活活饿死了。”“喂,我的心肝,那给你三便士,你该走了吧?”“我真是在等着钱用,要不然你不给都行,”我说,“可我真的需要钱呀!”“喂,噜——噜!”我真不知该怎么形容他这时的样子,他那奸诈的脑袋从门后探了出来盯着我:“四便士,总可以了吧?”我那时是那么的疲惫与困乏,听他说给四便士,便答应了。我用我那发抖的手从他爪子一样的手里接过了钱。太阳已落山了,我是那么的饿和渴,于是又花了三便士,才恢复了过来。我趁着精神不错,于是又跛着腿向前走了七英里。这天晚上,我仍然睡在一堆干草上。我先在小河里泡了泡我的脚,然后用一些凉爽的叶子把它们包好。然后就躺在草上,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早晨,我发现我走的路两边都是蛇麻地和苹果园,那正是一个苹果成熟的季节,而在一些蛇麻地中,已经有人在工作了。我被周围的环境深深吸引住了,我决定今晚就睡在这蛇麻地中,我觉得那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就像我的一个个伙伴。(有删改)【注】本文选自《大卫•科波菲尔》第十三章。本章内容是,大卫•科波菲尔逃离伦敦,历尽种种坎坷,最终到达了姨奶奶贝茨小姐的家,并受到了热情款待。(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我的脚异常疼痛,全身都僵硬了”的描写中可知,大卫昨天走了很多路;从大卫决定卖掉外套可知,大卫处境窘迫。B.“那些钥匙什么样的郁有,足以打开这世间所有的门”,这句话写出了大卫作为儿童的内心感受,充满童真,读来十分生动形象。C.从孩子们骂店主的话中,大卫得知店主是当地有名的酒鬼,于是非常害怕,后悔与酒鬼做生意,但由于缺钱而又不得不坚持。D.酒鬼想方设法让大卫用外套和他交换东西,而大卫不为所动,坚持要换钱,最后酒鬼不得不妥协,大卫也在价格方面作了让步。(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那个角落从阴凉变得有阳光,再从有阳光又变得阴凉”的环境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B.小说围绕“卖外套”事件,写了“我”一天的遭遇,而这一天的遭遇是“我”投奔姨奶奶贝茨小姐的艰辛旅途的缩影。C.小说中的描写隐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如酒鬼对“我”的蛮横态度的描写,以及孩子们对“我”的态度的描写。D.小说通过大卫这个孩子的眼睛来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人物,有些语言看似平淡,却符合孩子的身份特点,与人物个性相吻合。(3)酒鬼虽然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长为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从节选的这部分的内容来看,大卫的成功能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回答问题。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虽可得,犹若不可法。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必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入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B.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C.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D.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要”的意思是“适合”,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的“要”含义相同。B.“鼎”的意思是“用来煮东西的器具”,和“问鼎中原”的“鼎”含义不同。C.“亏”的意思是“违背”,和《兼爱》“故亏父而自利”的“亏”含义相同。D.“有司”的意思是“负有专责的官吏”,和《答司马谏议书》“以授之于有司”的“有司”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王之法在流传的过程中,被人们增益或删减,后世国君所看到的已经不是原本的先王之法。不过,先王之法即使保留完整,也是不可效法的。B.先王之法适应先王所处的时代而立,后世国君所处的时代已与先王之时不同,所以后世国君应该舍弃先王之成法,而取法先王制定法令的原则。C.治国要明察当今时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法令。如果不知察今,死守先王之法,那就如同病变而药不变的庸医给人治病那样,会导致严重后果。D.治理国家必须制定法令,而制定法令又必须因时而变。天下七十一位圣明的国君都认为先王之法有许多弊端,因而制定了适应各自时势的法令。(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②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5)文中说“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荆人和引婴投江者的做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回答问题。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辛弃疾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感慨聚散匆匆不是偶然,但又没有直接点明聚散匆匆的原因,寓含词人隐情。B.两年的时间里,词人遍游楚地山水,陶醉于优美的山水之中,归隐之情油然而生。C.离别之际,词人仍然高呼不要弹奏令人悲愁的离别歌曲,体现了词人的豪迈情怀。D.词人抓住流水如带、荷叶如青钱、碧水连天等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了一幅春景图。(2)本词最后一句“后夜相思月满船”和张若虚《春江化月夜》最后一句“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抒情方式有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无衣》中,除了“修我戈矛”之外,还用“,”两句描写了战士们上战场前磨刀擦枪、准备武器的动作。(2)曹植才高八斗,抱负不凡,但抑郁不得志,后世诗人常在诗歌中写其事迹以寄托自己感慨,如李白《将进酒》中“,”两句。(3)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苏轼和妻子在梦中相遇,本来久别重逢,应有千言万语,但他们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回答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劳动能实现人世间的美好梦想,破解发展过程中人们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如果没有劳动,生命里的一切辉煌也就无从铸就。人们①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警句,也从惜物的角度,提醒我们珍视劳动的价值。1.只要珍视劳动的价值,就能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但是,一些人对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一定程度存在着“重书本教育、轻劳动教育”的倾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学校肩负重任。如何创新机制、优化模式,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一道现实考题。一方面,学校应真正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2.学校认识到了劳动的重要性,学生也必能认真对待劳动课。另一方面,要②,编制相关课程内容。各校有各校的校情,不可盲目照搬。3.多措并举,春风化雨,才能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在青少年心中。其次,要重视家庭教育、社会引导。在学校的劳动课程之外,家长也应③,做孩子的榜样,同时鼓励孩子做一些家务,让他们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4.而孩子有了热爱劳动的意识,将来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进而言之,在全社会倡导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5.让热爱劳动蔚然成风,青少年才会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对劳动的理解,真正以劳动为荣。(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含有条件关系的排比句,可适当增删、替换词话,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横线的五处有三处存在逻辑推断问题,请找出其他两处。并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①珍视劳动的价值和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没有必然联系。(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回答问题。农村科普是实现科学与农民、科学与农业、科学与农村对接的重要渠道,对建设和谐农村、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事关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为核心的农村现代化的推进。而如何开展农村科普工作,是摆在新时代农村科普事业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农村科普,首先要解决“谁来普”的问题。当前,在缺人才、缺经费、缺机制的背景下,依靠“谁来普”是解决农村科普问题的关键,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科普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科普服务需求。乡村振兴,①。农村科普也必须紧紧抓住农民这个主体,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农村科普,其次要②。长期以来,农村科普以农业技术为主,面向农村生活的科学思想、先进文化、精神文明、遵纪守法等内容较少。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的全面发展、农业的全面升级和农村的全面进步。乡村振兴必然要求打破当前农村科普工作的边界,实现科普与产业发展、科普与文化建设、科普与农民教育、科普与基层治理的融合发展。因此,农村科普必须③,向全方位、立体式、综合性的科普内容转变。(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建设和谐农村、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事关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核心的农村现代化的推进。B.对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建设和谐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事关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核心的农村现代化的推进。C.对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和谐农村具有重要作用,事关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核心的农村现代化的推进。D.对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和谐农村具有重要作用,事关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为核心的农村现代化的推进。(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没有严复、梁启超、林觉民等爱国志士的奋斗,中国就无法睁开昏睡的双眼;没有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等革命先烈的奋斗,中国就无法直起久曲的膝盖;没有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等英雄模范的奋斗,中国就无法挺起峭拔的脊梁;没有黄大年、李保国、黄文秀等时代楷模的奋斗,中国就无法踏出强国的步履……新百年的新征程,现代化的新使命,正在呼唤你我更有力的奋斗。《人民日报》将组织以“奋斗•传承•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江西省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古籍历史悠久,卷帙浩繁,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古圣先贤的深邃智慧。在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是重要的方面。“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本义是指对人进行礼乐教化。西周时期,对人的教化、人自身的修养开始受到重视。后来,孔子称赞周王朝“郁郁乎文哉”,指的就是文明教化成果斐然。春秋时期,人文精神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强化,人的主体性逐步确立起来,人文精神的内涵也随之越来越丰富。在个人对自身方面,人文精神强调修身。我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源于《大学》。古人把“修身”作为教化的起点,包含着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人格和尊严首先要得到承认和尊重的思想。同时,人文精神还要求修身时把天性和修养结合在一起。修身要求个人高度自律、践行诺言。《论语》中说子路“无宿诺”,意思是子路践行诺言毫不迟疑,答应的事情就会立刻去办。《新序》中记载的“季札挂剑”的故事,也是古人“重然诺”、严于修身的千古佳话。在个人对他人方面,人文精神要求包容。古人认为品行宽厚的君子,对他人有一颗包容之心。有一个“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郑国百姓很喜欢在乡校聚集,议论时政。有人劝子产:“干脆把乡校拆了吧?”子产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人们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对此,韩愈很受触动,写下《子产不毁乡校颂》来称赞此事。在人文精神中,既强调个人作为人的主体性,也尊重他人作为人的主体性,所以人文精神也要求彼此尊重个性差异,互相理解和包容,在此基础上和而不同、和睦相处,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在个人对人类方面,人文精神提倡大爱。《周易》中有句名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君子要像大地一样,德行宽广深厚,化育万物,因此对待他人,要有一种温情的爱意。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应该爱天下之人,这种对于全人类的大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古人追求的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礼记》捉到的“天下大同”。放在今天可以理解为,在发展、安全、气候等关系人类共同命运的大事上,国与国之间应该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摘编自冯胜君《做好人文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材料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组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深入挖掘古籍中传承下来的优秀价值理念,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深入挖掘古籍中关于“做人”的价值理念。中华民族自古重视“做人”的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等价值理念代代相传,蕴藏在众多古籍中,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一是勤学多闻。古籍中提倡勤学多闻的篇段数不胜数,比如《礼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二是谦虚为尚《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不能自满。三是刚健为美。《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日出目落,春去秋来,自然的运行是非常刚健、水不停息的,优秀的人也应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四是富贵以义。《论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认为获取财富、官位等,要通过正当的途径,而不能用投机取巧等不讲道义的伎俩。①。中华民族的行事之道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古籍中记录着大量古人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等问题的思考,对于规范当代中国人的行事方式仍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一是顾全大局之道。《左传》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世间的依存关系很多,爱护家庭,爱护社会,爱护国家,就是顾全大局。二是讲信修睦之道。《礼记》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论语》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是中华民族历来恪守的价值理念。三是善始善终之道。《诗经》警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事要有良好的开头,也要追求圆满的结局,无不以“善始善终”作为行事的正面价值判断。②。儒家所推崇的价值理念不仅包含“修身”“齐家”等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要求,更蕴含着“治国”“平天下”等国家层面的要求。一方面,倡导“国家至上”的爱国观念。《大学》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强调把个人人生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又将“治国”视为崇高事业。另一方面,推崇“天下为公”的爱国理念。爱国,就会希望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古人对理想社会有自己的设想。《礼记》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一理念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内涵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研究。(摘编自杜泽逊《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滋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春秋时期得到了强化,其内涵也更加丰富。B.“天下大同”和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有相通之处,可以为解决全球安全、气候等问题提供借鉴。C.在新时代,我们应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D.古籍中关于做人道理的阐述各有侧重:《礼记》侧重勤学多闻,《尚书》侧重谦虚为尚,《周易》侧重刚健为美,等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人文精神强调尊重个性差异,任何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行为都是有违人文精神的。B.古人“天下为公”的理念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内涵具有契合性,至今仍具有重大的价值。C.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加强古籍研究对于当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了《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所论证的观点相同。(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在个人对人类方面,人文精神提倡大爱”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B.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C.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放贱,诈不欺愚。(《墨子•兼爱中》)D.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4)请结合材料一,对下面这句话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进行简要分析。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5)请在材料二的横线处填写出能够概括本段内容的句子,要求和材料二第二段的段首句保持句式一致。【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相关材料的论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材料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材料,根据题干提示进行概括。【解答】(1)A.“它在春秋时期得到了强化”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一段“春秋时期,人文精神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强化”可知,是人文精神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强化,属于扩大了范围。B.正确。C.“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一段“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知,应是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吸取营养,而不是直接成为“重要组成部分”。D.“《礼记》侧重勤学多闻,《尚书》侧重谦虚为尚,《周易》侧重刚健为美,等等”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二段“比如《礼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二是谦虚为尚《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不能自满。三是刚健为美。《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日出目落,春去秋来,自然的运行是非常刚健、水不停息的,优秀的人也应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四是富贵以义”可知,材料只是举例。故选:B。(2)D.“其所论证的观点相同”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二段“在个人对自身方面,人文精神强调修身。我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源于《大学》。古人把‘修身’作为教化的起点”可知,材料一引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了论证人文精神强调修身;依据材料二第四段“儒家所推崇的价值理念不仅包含‘修身’‘齐家’等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要求,更蕴含着‘治国’‘平天下’等国家层面的要求。一方面,倡导‘国家至上’的爱国观念”可知,材料二引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了论证古籍中蕴含着“国家至上”爱国观念。故选:D。(3)A.意思是: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强调士人的使命担当,和材料一联系不紧密。B.意思是: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提倡大爱,和材料一联系紧密。C.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提倡大爱,和材料一联系紧密。D.意思是: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别人才会对你豁达。能就自身打比方,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提倡大爱,和材料一联系紧密。故选:A。(4)这句话的意思是: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这是孔子的传世名言。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未经加工的质朴是朴实淳厚的,但容易显得粗野。后天习得的文饰,虽然华丽可观,但易流于虚浮。质朴与文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实践,成为中国人“君子”形象最为鲜明的写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一第二段“在个人对自身方面,人文精神强调修身。我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源于《大学》。古人把‘修身’作为教化的起点,包含着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人格和尊严首先要得到承认和尊重的思想。同时,人文精神还要求修身时把天性和修养结合在一起”传递的就是修身时要把天性和修养结合在一起的思想。(5)①由材料二第三段“中华民族的行事之道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是顾全大局之道”“二是讲信修睦之道”和“三是善始善终之道”可知,此段强调的重点是“行事”,所以可填:深入挖掘古籍中关于行事的价值理念。②由材料二第四段“一方面,倡导‘国家至上’的爱国观念”和“另一方面,推崇‘天下为公’的爱国理念”可知,此段强调的重点是“爱国”,所以可填:深入挖掘古籍中关于爱国的价值理念。答案:(1)B(2)D(3)A(4)这句话蕴含的人文精神是:人们要强调修身,修身时要把天性和修养结合在一起。人如果天性胜过修养,就会显得粗野鄙俗,而反过来就会显得浮夸,只有把天性和修养相结合,才称得上是君子,才是真正的修身。(5)①深入挖掘古籍中关于行事的价值理念;②深入挖掘古籍中关于爱国的价值理念。(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回答问题。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狄更斯当清晨我苏醒的时候,我的脚异常疼痛,全身都僵硬了。我知道,我若想到达目的地,今天就不能再走那么多路了。因此我那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卖掉我的外套。我把外套脱了下来,试着学习没有外套应该怎么生活。我用胳膊夹起外套,开始挨个儿地去收衣服的店看。那个地方可是一个最理想的买卖旧衣的地方,那儿的旧衣店多极了,而且店老板都站在门口等待着顾客。但他们的店门口大多挂着一两件威风的带着肩章的军衣,因而我被他们的排场给吓住了。我来回走了好几趟,也没敢把我的外套拿出来。由于胆怯,我只能更加注意那种不起眼的店铺。终于,在一条肮脏小街的拐角,我看中了一家店。店旁的围墙边长着有刺的荨麻,店里到处挂着旧水手服。此外还有几张床、生锈的枪,还有一些用油布做的帽子和几个装满了生锈钥匙的盘子,那些钥匙什么样的都有,足以打开这世间所有的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这间又低又小的屋子,屋子里有一扇窗,但上面却挂着衣服,反倒让店里的光线显得更明暗。我的心从进来时就一直打着鼓。突然,一个丑陋不堪的老头从一个很脏的小屋中冲了出来,一把抓住我的头发。他长得实在是太可怕了,他的下半截脸上长满了斑白的胡子,身上的法兰绒背心脏得要命,而且带着一身的酒气。在他刚出来的那个像窝一样的屋里,放着一张被缝满了补丁的床单盖着的床,屋里也有一扇小窗子,窗外是荨麻和一头病了腿的驴。“喂,你进来干什么?”那老头龇着一嘴的牙问我,那难听的鼻音让人毛骨悚然:“喂,你进来干什么?喂,噜噜,噜噜!”他一连串的话,把我吓呆了,尤其是他从嗓子眼里冒出的最后那几个让人听不懂的词,我吓得连话都不会说了,可是老头却依然揪着我的头发说:“喂,你进来干什么?喂,噜噜!”他好容易才说出最后这个“噜噜”,他的眼睛差点也给憋出来。“我想问您一下,”我一边发抖一边说,“您要不要买外套?”“喂,让我看看吧!”老头叫道,“喂,我的心烧起来了,把外套给我看看!”说着说着,他放开了鸟爪一般抖动着的、抓着我头发的手,然后戴上了眼镜,我觉得那眼镜也并不能让他的眼睛明亮多少。“喂,你准备卖多少钱?”看完后他叫道:“喂,噜噜,你准备卖多少钱!”“半克朗。”我定了定神说。“喂,我的心肝,”老头叫道,“喂,我的手和脚,不可以!十八便士。噜噜!”每当他说这两个字时,他的眼睛都有掉出来的可能。他说话总用一种腔调,就像一阵风,先从底下刮上来,然后再从上而刮下去,我觉得这么比喻是最恰当的。“行,”我说道,我为能把衣服顺利卖出去而高兴,“那就十八便士吧!”“喂,”老头一边把外套扔到架子上,一边叫,“你给我出去!喂,噜噜,别想要钱,换东西吧。”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像这次这么害怕过,可是我还是苦苦哀求他,说我只需要钱,不需要东西。我可以出去,像他要求的那样,在外边等。我出了房子,找到一个阴凉的角落坐了下来。我在那里坐了不知有多久,那个角落从阴凉变得有阳光,再从有阳光又变得阴凉,而我就那么呆坐着,等着他出来给我钱。我现在想,希望再不要与什么酒鬼做生意了。从孩子们骂他的话中我才知道:他正是以酒鬼之名名闻当地的。那些孩子一会儿一会儿地来找他,大声地骂他。这让他非常气愤,于是时不时地冲出来追那些孩子,而孩子们一见他出来拔腿就跑。他有时气极了,就把我也当作那群孩子中的一个,嘴里嘟囔着说要把我撕成八块。可忽然又想起我是谁,便又重新返回屋里。那些孩子看见我衣衫不整,而且又那么耐心和老实地待在店外面,以为我是这间店里的人,总是朝我扔石头,或用别的方法折磨我。那个老头用各种方法想让我跟他换东西。他要么拿出根鱼竿,要么拿出一把提琴,要么就是一顶尖尖的帽子,要么就拿出一根笛子。但我只是那么坐着,对他的要求一概不接受。而且每次都泪流满面地要求他要么给我钱,要么还我衣服。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从门口露出那张可怕的脸喊道:“喂,再给你两便士,行了吧?”“不行,”我说,“那样我就要被活活饿死了。”“喂,我的心肝,那给你三便士,你该走了吧?”“我真是在等着钱用,要不然你不给都行,”我说,“可我真的需要钱呀!”“喂,噜——噜!”我真不知该怎么形容他这时的样子,他那奸诈的脑袋从门后探了出来盯着我:“四便士,总可以了吧?”我那时是那么的疲惫与困乏,听他说给四便士,便答应了。我用我那发抖的手从他爪子一样的手里接过了钱。太阳已落山了,我是那么的饿和渴,于是又花了三便士,才恢复了过来。我趁着精神不错,于是又跛着腿向前走了七英里。这天晚上,我仍然睡在一堆干草上。我先在小河里泡了泡我的脚,然后用一些凉爽的叶子把它们包好。然后就躺在草上,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早晨,我发现我走的路两边都是蛇麻地和苹果园,那正是一个苹果成熟的季节,而在一些蛇麻地中,已经有人在工作了。我被周围的环境深深吸引住了,我决定今晚就睡在这蛇麻地中,我觉得那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就像我的一个个伙伴。(有删改)【注】本文选自《大卫•科波菲尔》第十三章。本章内容是,大卫•科波菲尔逃离伦敦,历尽种种坎坷,最终到达了姨奶奶贝茨小姐的家,并受到了热情款待。(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从“我的脚异常疼痛,全身都僵硬了”的描写中可知,大卫昨天走了很多路;从大卫决定卖掉外套可知,大卫处境窘迫。B.“那些钥匙什么样的郁有,足以打开这世间所有的门”,这句话写出了大卫作为儿童的内心感受,充满童真,读来十分生动形象。C.从孩子们骂店主的话中,大卫得知店主是当地有名的酒鬼,于是非常害怕,后悔与酒鬼做生意,但由于缺钱而又不得不坚持。D.酒鬼想方设法让大卫用外套和他交换东西,而大卫不为所动,坚持要换钱,最后酒鬼不得不妥协,大卫也在价格方面作了让步。(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小说中“那个角落从阴凉变得有阳光,再从有阳光又变得阴凉”的环境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B.小说围绕“卖外套”事件,写了“我”一天的遭遇,而这一天的遭遇是“我”投奔姨奶奶贝茨小姐的艰辛旅途的缩影。C.小说中的描写隐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如酒鬼对“我”的蛮横态度的描写,以及孩子们对“我”的态度的描写。D.小说通过大卫这个孩子的眼睛来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人物,有些语言看似平淡,却符合孩子的身份特点,与人物个性相吻合。(3)酒鬼虽然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长为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从节选的这部分的内容来看,大卫的成功能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了解作者常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描像来正面写人物,也会用景物烘托、他人烘托及评价等侧面描写人物。答题需要联系原文语句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给人的启示的解读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对人物的描写,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解答】(1)C.“大卫得知店主是当地有名的酒鬼,于是非常害怕”错误,结合“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像这次这么害怕过”等内容可知,大卫在知道店主是酒鬼之前已经非常害怕,他此时害怕的是酒鬼蛮横、凶狠的态度。故选:C。(2)A.“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错误,从阴凉变得有阳光,从有阳光义变得阴凉的描写,写出“我”等待时间之长,而这个描写体现不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故选:A。(3)环境烘托。“店里到处挂着旧水手服。此外还有几张床、生锈的枪,还有一些用油布做的帽子和几个装满了生锈钥匙的盘子”“屋子里有一扇窗,但上面却挂着衣服,反倒让店里的光线显得更明暗”“像窝一样的屋里,放着一张被缝满了补丁的床单盖着的床,屋里也有一扇小窗子,窗外是荨麻和一头病了腿的驴”,描写了店内破旧、阴暗、乱糟槽的环境,以此烘托酒鬼生活的不如意。动作描写。由“冲了出来,一把抓住我的头发”“依然揪着我的头发……老头一边把外套扔到架子上”等动作描写可知酒鬼的凶狠、蛮横。肖像描写。由“他的下半截脸上长满了斑白的胡子,身上的法兰绒背心脏得要命”可知酒鬼又老又寒酸的特点;由“鸟爪一般抖动着的、抓着我头发的手”“他的眼睛差点也给憋出来”等可知,形象地写出酒鬼说话时的神态。语言描写。“喂,你进来干什么?喂,噜噜,噜噜!”“喂,我的心烧起来了,把外套给我看看!”“你给我出去!喂,噜噜,别想要钱,换东西吧”,作者抓住酒鬼说话带有严重的鼻音“噜噜”和语无伦次等特点进行了生动描写,形象鲜明。(4)坚持目标,毫不动摇。“喂,你准备卖多少钱?”看完后他叫道:“喂,噜噜,你准备卖多少钱!”“‘半克朗。’我定了定神说”“行,我说道”“为能把衣服顺利卖出去而高兴,‘那就十八便士吧!’”“我只是那么坐着,对他的要求一概不接受。而且每次都泪流满面地要求他要么给我钱,要么还我衣服”,大卫决定把自己的外套卖掉,为了这个目标,他和店主耐心周旋,软磨硬泡,直至目标实现。身处困境,充满希望。从“我先在小河里泡了泡我的脚,然后用一些凉爽的叶子把它们包好。然后就躺在草上,美美地睡了一觉”“我被周围的环境深深吸引住了,我决定今晚就睡在这蛇麻地中,我觉得那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就像我的一个个伙伴”可以看出,大卫一路跋涉,露宿野外,但他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讲求方法,适时变通。“他们的店门口大多挂着一两件威风的带着肩章的军衣,因而我被他们的排场给吓住了。我来回走了好几趟,也没敢把我的外套拿出来……我只能更加注意那种不起眼的店铺。终于,在一条肮脏小街的拐角,我看中了一家店”,为了卖掉外套,大卫挑选了不起眼的店铺;从“喂,再给你两便士,行了吧?”“‘不行,’我说”“喂,我的心肝,那给你三便士,你该走了吧?”“我真是在等着钱用,要不然你不给都行”“可我真的需要钱呀!”“我那时是那么的疲惫与困乏,听他说给四便士,便答应了”可以看出,在和店主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再坚持十八便士的价格,使交易得以完成。答案:(1)C(2)A(3)①环境烘托。作者描写了店内破旧、阴暗、乱糟槽的环境,以此烘托酒鬼生活的不如意。②动作描写。如“冲了出来,一把抓住我的头发”的动作描写,写出了酒鬼的凶狠。③肖像描写。如“他的下半截脸上长满了斑白的胡子,身上的法兰绒背心脏得要命”,写出酒鬼又老又寒酸的特点;又如“他的眼睛差点也给憋出来”等描写,形象地写出酒鬼说话时的神态。④语言描写。作者抓住酒鬼说话带有严重的鼻音“噜噜”和语无伦次等特点进行了生动描写,形象鲜明。(4)①坚持目标,毫不动摇。大卫决定把自己的外套卖掉,为了这个目标,他和店主耐心周旋,软磨硬泡,直至目标实现。②身处困境,充满希望。大卫一路跋涉,露宿野外,但他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从“美美地睡了一觉”,把“一排排被绿叶缠着的杆子”看成“一个个伙伴”可以看出。③讲求方法,适时变通。为了卖掉外套,大卫挑选了不起眼的店铺;在和店主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再坚持十八便士的价格,使交易得以完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回答问题。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虽可得,犹若不可法。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必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入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B.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C.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D.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BA.“要”的意思是“适合”,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的“要”含义相同。B.“鼎”的意思是“用来煮东西的器具”,和“问鼎中原”的“鼎”含义不同。C.“亏”的意思是“违背”,和《兼爱》“故亏父而自利”的“亏”含义相同。D.“有司”的意思是“负有专责的官吏”,和《答司马谏议书》“以授之于有司”的“有司”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先王之法在流传的过程中,被人们增益或删减,后世国君所看到的已经不是原本的先王之法。不过,先王之法即使保留完整,也是不可效法的。B.先王之法适应先王所处的时代而立,后世国君所处的时代已与先王之时不同,所以后世国君应该舍弃先王之成法,而取法先王制定法令的原则。C.治国要明察当今时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法令。如果不知察今,死守先王之法,那就如同病变而药不变的庸医给人治病那样,会导致严重后果。D.治理国家必须制定法令,而制定法令又必须因时而变。天下七十一位圣明的国君都认为先王之法有许多弊端,因而制定了适应各自时势的法令。(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②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5)文中说“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荆人和引婴投江者的做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古代帝王制定法度的依据是什么呢?古代帝王制定法度的依据是人,而自己也是人。所以考察自己就可以知道别人,考察现在就可以知道古代。古今的道理是一样的,别人与自己是相同的。“法”是“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人”是“知”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且“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和“察今则可以知古”句式一致,排除D;故选:C。(2)A.含义不同。“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的“要”是“求取”的意思。句意: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B.正确。C.含义不同。“故亏父而自利”的“亏”是“使……遭受损失”的意思。句意:因而损害父亲以使自己获利。D.含义相同。“以授之于有司”的“有司”也是指“负有专责的官吏”。句意: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故选:B。(3)D.“都认为先王之法有许多弊端”错误,由“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可知,国君制定各自的法律,是因为时势不同,而不是“认为先王之法有许多弊端”。故选:D。(4)①“暴”,突然,一下子;“益”,通“溢”,上涨,增多;“表”,标记,标志。译文:澭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按照标志夜里渡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②“遽”,立刻,马上;“任物”,处理事情;“悖”,荒谬,错误。译文:父亲虽然善于游泳,儿子难道就善于游泳吗?用这种方法来处理事物,也一定是荒谬的了。(5)由“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入江中,婴儿啼。……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可知,引婴投江者认为小孩的父亲善于游泳,那么小孩也就善于游泳,不知道现实变化了;由“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可知,荆人当初他们事先设置标志的时候,是可以顺着标志渡河的,现在河水已经发生变化上涨了,楚国人还按照标志渡河,他们也是不根据现实变化而采取措施。答案:(1)C(2)B(3)D(4)①澭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按照标志夜里渡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②父亲虽然善于游泳,儿子难道就善于游泳吗?用这种方法来处理事物,也一定是荒谬的了。(5)都不知道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采取措施。参考译文:当今的君主为什么不效法古代帝王的法度?并不是古代帝王的法度不好,是因为它不可能被效法。古代帝王的法度,是经过前代流传下来的,有的人增补过它,有的人删削过它,怎么可能被效法?即使人们没有增补、删削过,还是不可能被效法。即使能够得到真实的先王之法,还是不能效法。凡是古代帝王的法度,都是与当时的时势相符合的。时势不能与法度一起流传下来,法度虽然流传到现在,还是不可以效法。所以要放弃古代帝王的现成法度,而取法他们制定法度的依据。古代帝王制定法度的依据是什么呢?古代帝王制定法度的依据是人,而自己也是人。所以考察自己就可以知道别人,考察现在就可以知道古代。古今的道理是一样的,别人与自己是相同的。有道之人,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由近的可以推知远的,由现在的可以推知古代的,由见到的可以推知见不到的。所以,观察堂屋下面的阴影,就可以知道日月运行的情况,阴阳变化的情况,看到瓶里的水结了冰,就知道天下已经寒冷,鱼鳖已经潜藏了,尝一块肉,就可以知道一锅肉的味道,就可以知道一鼎肉味道调和的情况。楚国人想攻打宋国,派人先在淮水中设置渡河的标志。澭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按照标志夜里渡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军队惊乱的状况就像城市里的房屋倒坍一样。当初他们事先设置标志的时候,是可以顺着标志渡河的,现在河水已经发生变化上涨了,楚国人还按照标志渡河,这就是他们所以失败的原因。现在的君主要效法古代帝王的法度,与这种情况相似。他所处的时代已经与古代帝王的法度不适应了,却还说,这是古代帝王的法度,应该效法它。用这种办法治理国家,难道不是很可悲吗?所以,治理国家没有法度就会出现混乱,死守法度不加改变就会发生谬误,出现谬误和混乱,是不能保守住国家的。社会变化了,时代发展了,变法是应该的了。这就象高明的医生一样,病万变,药也应该万变。病变了药却不变;原来可以长寿的人,如今就会成为短命的人了。所以凡是做事情一定要依照法度去行动,变法的人要随着时代而变化,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没有错误的事了。那些不敢议论法度的,是一般的百姓;死守法度的,是各种官吏;顺应时代变法的,是贤明的君主。因此,古代享有天下的七十一位圣贤君主,他们的法度都不相同。并不是他们有意耍彼此相反,而是因为时代和形势不同。有个从江边经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拉着小孩想把他扔到江中,小孩哭起来。人们问这人为什么,他说:“这个小孩的父亲善于游泳。”父亲虽然善于游泳,儿子难道就善于游泳吗?用这种方法来处理事物,也一定是荒谬的了。荆人处理政事的情况,与此相似。(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回答问题。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辛弃疾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词人感慨聚散匆匆不是偶然,但又没有直接点明聚散匆匆的原因,寓含词人隐情。B.两年的时间里,词人遍游楚地山水,陶醉于优美的山水之中,归隐之情油然而生。C.离别之际,词人仍然高呼不要弹奏令人悲愁的离别歌曲,体现了词人的豪迈情怀。D.词人抓住流水如带、荷叶如青钱、碧水连天等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了一幅春景图。(2)本词最后一句“后夜相思月满船”和张若虚《春江化月夜》最后一句“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抒情方式有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相关句子抒情方式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词人遍游楚地山水,陶醉于优美的山水之中,归隐之情油然而生”错误,词中实际在说两年的时间里,宦海沉浮,调动频繁,致使词人和友人聚散匆匆。由此可知“一年历遍楚山川”蕴含的应是词人对频繁调动的不满。故选:B。(2)辛词:“后夜相思月满船”的意思是,后夜月光满船的时候,正是我孤独的一个人在思念你们的时候。结合词题“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可知,词人此刻正与友人别离,而“后夜”是词人想象离别后的情景,这是虚写,也是想象,由眼前拓展到别后,扩大了诗歌的意境,把自己的不舍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相思”是情,“满船月”是景,这是寓情于景,委婉含蓄。月色满船实是相思满船,既是指月色洒满船,又是指对友人的相思满溢胸中,化抽象为形象,诗人借满船的月来抒写自己对友人浓浓的情意,含蓄写出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张诗:“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意思是,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以景结情,抒发了相思之情,委婉含蓄。“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借助西沉的月亮、葱郁的江树传达出来,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化抽象为形象,情韵袅袅,摇曳生姿,有一种令人回味不尽的绵邈韵味。答案:(1)B(2)①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辛词描写了明月满船的意境,张诗描写了明月西沉、江树葱郁的意境,两者借此抒发了相思之情,委婉含蓄。②化抽象为形象。辛词中“月满船”即相思满船;张诗中,西沉的月亮摇曳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这样,两者都把抽象的相思之情化为具体的画面,形象生动。译文:我们的团聚与分别太匆促了,但这不是偶然的,我在这两年里调动了四次,几乎走遍了楚地的山山水水。让我开怀畅饮,借酒来酬谢这里的风月景色和友人们的关怀吧!不要把离别的歌曲谱在管弦里唱出来,叫我听见伤心。湖中翠绿的水荇如带,密密荷叶如青钱点缀水面。东湖里的春水,碧绿清澈,与湛蓝的天空连在一起。明天早晨我就要放棹向东归去了,后夜月光满船的时候,正是我孤独的一个人在思念你们的时候。赏析:起首二句,借聚散兴感,直中藏曲,吐露自己对于被频繁调动的牢骚不满情绪。作者从淳熙三年到五年的短短二年时间内,先后被调动四次,匆匆来往于今江西、湖北等地,简直疲于奔命,来不及有所建树。对此,作者以一切“二年遍历楚山川”作出形象的概括。作者被频繁调动的原因是未加明说,只以“不偶然”来点出隐情,更耐人寻味。“不偶然”,就是必然,作者已经体会出了被频频调动的必然性。迫思以往经历,作者不能不想起,在作者当年“旌旗拥万夫”来归时,南宋统治者立即解除了作者的武装,而已将作者部下的万余义军当作流民疏散安置到推南各州县;作者也不能不想起,此后作者一直没机会担任军事工作,只能滞留在地方官(偶尔也作京官)的位置上,而且常被调来调去,难以安顿和筹划建树。想起这些,作者不能不感到南宋统治者对作者这样一个赤心来归的爱国者的防备和猜忌,也令作者感到特别痛苦和不满。作者曾经自呼为“江南游子”,作者曾经叹息过只能醉吟风月,作者曾经以酒消愁,都是为此。因此,这里的“不偶然”一语,包含无限悲愤。下两句,忽然一转,转到饯别的宴会上来,写作者只愿意和朋友一起为了美丽的风光而畅饮,而不愿让离别的歌曲深化作者的别离之愁。这在章法上,是切合题面。而细味其意,其中仍含着无计可施、只得自我排遣的愁情。意脉似断未断。下片起句,承上文的“酬风月”而来,写饯别处的东湖美景如画,实是表达对于豫章的依依眷恋之情。“绿带”“青钱”用以状流水、荷叶之貌,涉笔成趣;“萦”字、“点”字,赋活了景物,而又似信手拈来。“春水碧连天”,以夸张的笔触,显示出作者对于此地风光的无比喜爱之倩。结尾两句,想象别后殷切思念朋友的情境,妙在情景交融。尤其是“后夜相思月满船”之语,写境不隔,写情浓郁,简直是妙手偶得的佳句。(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无衣》中,除了“修我戈矛”之外,还用“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两句描写了战士们上战场前磨刀擦枪、准备武器的动作。(2)曹植才高八斗,抱负不凡,但抑郁不得志,后世诗人常在诗歌中写其事迹以寄托自己感慨,如李白《将进酒》中“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两句。(3)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苏轼和妻子在梦中相遇,本来久别重逢,应有千言万语,但他们却“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解答】故答案为:(1)修我矛戟修我甲兵(重点字:戟)(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重点字:宴、谑)(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重点字: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回答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劳动能实现人世间的美好梦想,破解发展过程中人们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如果没有劳动,生命里的一切辉煌也就无从铸就。人们①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警句,也从惜物的角度,提醒我们珍视劳动的价值。1.只要珍视劳动的价值,就能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但是,一些人对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一定程度存在着“重书本教育、轻劳动教育”的倾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学校肩负重任。如何创新机制、优化模式,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一道现实考题。一方面,学校应真正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2.学校认识到了劳动的重要性,学生也必能认真对待劳动课。另一方面,要②,编制相关课程内容。各校有各校的校情,不可盲目照搬。3.多措并举,春风化雨,才能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在青少年心中。其次,要重视家庭教育、社会引导。在学校的劳动课程之外,家长也应③,做孩子的榜样,同时鼓励孩子做一些家务,让他们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4.而孩子有了热爱劳动的意识,将来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进而言之,在全社会倡导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5.让热爱劳动蔚然成风,青少年才会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对劳动的理解,真正以劳动为荣。(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含有条件关系的排比句,可适当增删、替换词话,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横线的五处有三处存在逻辑推断问题,请找出其他两处。并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①珍视劳动的价值和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没有必然联系。【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填入恰当的成语。(2)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变换。(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逻辑问题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根据题干的示例正确作答。【解答】(1)第一空,填入成语应是强调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句是大家都熟悉的,可以用“耳熟能详”。“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第二空,从后文“各校有各校的校情,不可盲目照搬”可知,填入成语的意思是要根据各校的情况来采取具体措施,可以填入“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第三空,从后文“做孩子的榜样,同时鼓励孩子做一些家务,让他们体会劳动的乐趣”可知,填入成语的意思是家长要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做榜样。可以填入“以身作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2)题目要求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含有条件关系的排比句。这就要完成两步,一是将句子变成排比句,二是要使句子中含有条件关系。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通过观察“劳动能实现人世间的美好梦想,破解发展过程中人们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如果没有劳动,生命里的一切辉煌也就无从铸就”的句子特征,可知,这里强调的是劳动的作用,因此可将几个句子变成“劳动能实现人世间的美好梦想,能破解发展过程中人们所遇到的各种难题,能铸就生命里的一切辉煌”的排比句。而要使句子里含有条件关系,就得用上“只有……才”形式的句式,如第一句则可改成“只有劳动才能实现人世间的美好梦想”,依此句式可得出第二句和第三句,“只有劳动才能破解发展过程中人们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只有劳动才能铸就生命里的一切辉煌”。也可适当调整语序后变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篇中华名绣》课件
-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课件)
- 开题报告:中国教育人类学“三大体系”构建研究
- 开题报告: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研究
- 开题报告:应用型高校参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产教融合机制及对策研究
- 2024届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试卷
- 2024年国际陆运货物运输合同标的及合同签订日期
- 2024城市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采购合同
- 个人的月度工作计划
- 小学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 14、《白杨礼赞》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中医备案诊所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及周边环境情况说明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除法竖式计算题200道及答案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网生产业务外包管理办法(试行)1
- NB/T 11460-2023矿用瞬变电磁超前探测仪技术条件
- 专利权作价出资入股协议
- 投资款返还的法律合同
- 零售药店医保培训试题
- DL-748.7-2001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7部分:除灰渣系统检修
- DL-T5153-2014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