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历史上,文学与理论的关系从来不是自明的。按理说,文学理论发生的根据在于对文学的解释,理论是对文学的守护。然而,考察文学与理论关系的历史不难发现,理论在发展中不仅没有与文学达成一致性的默契,反而不断挑起事端,造成了文学与理论关系紧张。在马可•爱德蒙森的心目中,理论应该能被反驳,应该具备“使文学充满活力的潜能”。而一旦将文学视为“难以驾驭的能量”,理论就会滑向“焦灼的单线思维方式”之中,就会威风凛凛地对文学实施“驱逐、压制、带倾向性的颂扬、代价惨重的辩护”。苏珊•桑塔格对理论的抵制表现在她对阐释的独特分析和评价中。她坚决反对对艺术进行阐释,认为阐释是一种概念化的活动,即从作品整体中抽绎出思想,使艺术同化于思想,或者同化于文化。阐释背离了艺术的特征,是对艺术作品整体的破坏。在所有关于理论的讨论中,美国解构主义文论家乔纳森•卡勒的一句名言最耐人寻味:“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按照常理,常识是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的基本道理,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但是,卡勒却提出“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理论常常是常识性观点的好斗的批评家”的观点。现代意义上的理论更加确证了自身的这种特质:理论与其说是一种体系,不如说是一种反思怀疑的气质,一种推测探究的动能。在当前反思性语境下,我们试图提出“理论的文学性”命题,以化解理论与文学的紧张关系,恢复理论的信誉。“理论的文学性”这个命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理论的文学性在场。文学与理论具有内在精神的一致性,理论是关乎文学的,但是理论一旦形成,就可以超越文学,成为一种独立的言说方式。理论既可以以文学为言说对象,也可以以自身为言说对象。文学性是理论的基本在场,这是衡量理论属于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标准。在理论文本的生成中,文学性不单是文学的特点或品质,更是理论的一种发现问题的视角和进入文本的工具。借助这种视角和工具,理论实现了对理论之不可言说之域的抵达。文学性作为理论的在场,要求理论对形式有一种特殊的尊重意识。唯有形式,超越了逻辑的、理性的言说,有能力抵达本源的世界。从形式进入,能发现文学艺术不同寻常的洞见真相、揭示生存的功能。理论的文学性言说。既然文学性是理论的基本在场,文学性有助于理论抵达理论无法呈现之域,那么,文学性就不应该只是理论的手段,更应该是理论自身,是真理呈现的方式。相应地,理论,无论是知识生产还是理论言说,无论是讲述还是陈述,都不应该将观点、论据、论证的逻辑自洽视为唯一有效的方式。事实上,文学理论的书写更应该是多维的、丰富的、指向内心经验的、更具反思精神气质的,因而是更具文学性的。信念、价值、经验、情感、事件、隐喻、图像和叙事等,正是理论文学性言说处理的问题。理论同样可以使用隐喻、象征、暗示、形象、体悟、反思等概念工具,甚至可以通过文学的方式表达自身。文学性言说之于文学理论,不是一个技巧、策略的问题,实际是走进文学、最大限度秉持对文学善意的努力。理论如何穿梭于文学的世界,讲述文学的故事,文学性言说是一个基本的制衡机制。(摘编自邢建昌《文学需要理论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理论之所以造成与文学的紧张关系,是因为文学与理论的关系从来不是自明的。B.苏珊•桑塔格从阐释的角度抵制理论,因为阐释会对艺术作品整体造成破坏。C.乔纳森•卡勒所说的理论是对自然观念的批评这个观点违反了常识,有失偏颇。D.现代意义上的理论自身的特质是,理论不是一种体系,而是一种反思怀疑的气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提出文学与理论关系紧张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指出应该怎样化解两者的紧张关系。B.文章引用马可•爱德蒙森的观点,阐述理论如果压制文学的活力,试图“驾驭”文学,文学与理论的关系就会变得紧张。C.文章第七段和第八段把“理论的文学性在场”和“理论的文学性言说”并举,用对比的方法论述了“理论的文学性”。D.文章以理论是对文学的守护为创作动机,深入浅出,探讨了文学与理论的深层关系,回答了文学是否需要理论的问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性的基本在场,是衡量理论属于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标准,更是理论的一种发现问题的视角和进入文本的工具。B.理论应当借助形式,超越逻辑的、理性的言说,抵达本源的世界,去发现文学艺术不同寻常的洞见真相、揭示生存的功能。C.文学理论以多维、丰富的形式,使用隐喻、象征等概念工具,通过文学的方式表达自身,使理论的感染力超越了文学本身。D.文学性是制衡理论穿梭于文学的世界、讲述文学故事的机制,也是理论走进文学、最大限度秉持对文学善意的努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短文,完成问题。材料一:ㅤㅤ医学是人类健康的保护神。精准医学的提出和发展,大大增强了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效果,进一步为人类消除病痛、健康生活带来更有力更好的保证。精准医学是一种生物医学医疗保健战略,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诊断、医疗决策、药物治疗及预后,从而改善生活质量。精准医学,又称为“个性化医疗”,是一种医疗模式,是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结合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相关内环境信息,为患者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种定制医疗模式。(摘编自雷仕湛、陈刚《光学与精准医学》)材料二:ㅤㅤ精准医学何以现在成为可能?这是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在各方面取得了可观的进展。首先是由于基因组测序以及DNA、RNA和蛋白质分析技术的进展。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不断进展,伴随着费用的大幅度下降以及可同时检测多个基因变异,其费用往往与做一次基因检测一样。费用迅速降低的全基因组测序是一个有希望的研究工具,但其临床效用尚未得到证明,除了少数非常特殊的情况以外。采用这种有力的新技术的规模和步伐应该由临床需要、临床证据以及将病人置于医疗卫生政策中心的承诺来驱动。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被每一次技术发展不可避免伴随的大肆宣传所绑架,例如几年前被营利赚钱行为驱动的像流行病一样盛行的“干细胞治疗”乱象,而应该采取深思熟虑的路径,要求必须获得清晰的安全和有效的证据,将病人的需要和利益放在首位。其次,药物基因组学的进展。药物基因组学主要关注造成个体间药物反应异质性的基因变异,研究基因变异与药物安全间的关系,具有预测个体不良药物反应的潜力,其出发点是增进我们对在某一人群内基因变异如何影响对特定药物反应的理解。虽然将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转化到临床很缓慢,但将诊断与治疗结合起来的干预使肿瘤病人获益良多。可是研发这些定制的治疗的经济费用很可能是巨大的,需要考虑其满足更广泛的医疗卫生需要方面的价值。再其次,精准基因编辑技术研究的进展,使得成功操纵基因精确性大为改进,在治疗癌症及一系列与遗传有关的疾病方面有潜在的临床用途,但也引起了有关人类胚胎操纵以及生殖系基因治疗的科学与伦理学的争论。最后,生物样本库的建立和数据分享。许多国家目前已经建立了因疾病和人群而异的生物样本数据库,将收集到的组织、基因组数据和临床信息提供给研究人员,得到公共、慈善和商业机构的资助。这种高通量的测序数据和电子健康记录相结合,能创造更好地理解基因在决定疾病和健康结局中作用的机会,也为深入研究重大疾病提供必不可少的资源和服务。人们现在越来越认识到数据分享在增加我们对人类基因组的总体理解以及促进从研究的早期和晚期转化为临床实践的重要价值。(摘编自邱仁宗、翟晓梅《精准医学:对伦理和管理的挑战》)材料三:ㅤㅤ精准医学是把遗传密码研究开展以来出现的新信息用到医学中,特别是应用到临床医学中。从长远看,精准医疗对人类医学的发展是有益的,是医学发展的路标,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樊代明院士所倡导的整合医学:人是一个整体,我们不仅要微观地看到他的局部,更要具有宏观的整体观念,只有将精准医学作为整合医学的路标,将基础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应用的理论、技术和药物的转化医学作为整合医学的路径,将尊重科学证据的循证医学作为整合医学的路沿,并将它们有机地整合起来,才能实现医学“以人为本”的核心目标。(摘编自杨振宇等《人类基因组项目与精准医疗的再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精准医学的提出和发展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效果人类消除病痛、健康生活的机会B.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医疗费用大幅度下降新技术被采用的研究与发展C.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成功操纵基因的精确性精准医学带来的伦理问题的讨论D.生物样本数据库重大疾病研究的资源和机会人们对人类基因组的总体理解(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精准医学模式从对“症”下药改变为对“人”下药,贯穿于疾病预防、分析、诊断、治疗的各个阶段。B.精准医学是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把遗传密码研究开展以来出现的新信息用到医学中的定制医疗模式。C.如果不能将病人的需要和利益放在首位,可能导致全基因组测序技术临床应用被营利赚钱驱动乱象的出现。D.精准医学只有与转化医学、循证医学有机整合,才能真正发挥医学路标的作用,实现医学“以人为本”的核心目标。(3)材料三指出,精准医疗“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原因。(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无法完成的画像刘建东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我十五岁,我师父大约四十岁。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三年前,他来到城里,在南关开了家画像馆。师父保持着一个传统,画遗像一定得到死者的家里去画。一个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味道的屋子里。一个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舅妈说:“小姑子很任性,因为恋爱,断了和我们来往。三年前,我们来找她时,已经看不到她了,只剩小外甥女独自在家。我们找了三年,只好放弃了,就当是死了,所以才请您来她家里给画张像。”师父把目光从女孩身上移到舅妈脸上:“我需要她的照片,你们找出来,我来挑一张。”舅妈把相册递到小卿跟前,问:“照片呢,照片咋就都不见了?”小卿眼中带泪,“我知道。”她说。她领着我们走出屋,左拐,在墙角处放着一个红花的搪瓷脸盆,已经掉了很多瓷,红花已经残缺不全。她指着脸盆里,小声凄凄地说:“喏,都在这里。”我们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低头观看,脸盆底有一层燃烧后的灰烬。“你把照片都烧了!这是为啥?”“我娘没死,找我爹去了。”“那你爹去哪儿了?”“我娘说,我爹去的地方不能让别人知道。”说到这里,她突然警惕地盯着我的眼睛。一会儿小卿舅妈从里屋又翻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我师父:“您看,这个行不行,我只找到这一张。”师父盯着照片,似乎在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舅妈焦急地问:“行不行啊?您给个准话。”师父再次端详着照片,“就它吧。”他平静地说。我开始做准备。师父坐在那里,闭目养神。在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枪炮声中师父缓缓睁开眼,目光在纸上扫视一遍。师父起身,净手,擦干,然后端坐在桌子前,拿起铅笔开始画头像的轮廓。他画得很慢,比平时要慢许多。天擦黑的时候,师父才把铅笔稿画完。第二天画像的过程仍然艰辛。以往每一次,都是从眼睛画起。而这一天,1944年春天的一天,师父犹豫了片刻,然后,用小楷毛笔沾上炭精粉,笔落在了鼻子上。鼻头的阴影慢慢地擦出来了,当师父用炭精粉擦出第一笔黑色的线条时,像是广阔的平原上,吹过来一股春风。第三天,师父画了脸部。第四天,他才最后画眼睛。到傍晚,他再也画不动了。素描纸就放在桌面上,我用宣纸把素描纸蒙住。我看到,师父的右手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从来没有过这么难熬的作画过程。第五天一早,我们就赶到了小卿家。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宣纸下面是空荡荡的桌面。舅妈把小卿喊进来,吼道:“前两天你把你娘的照片烧了,这次你又把画像弄到哪里去了?”小卿憋着眼泪,不答话。师父安抚她:“不关你的事。别怕。”接着,师父淡定地说:“我重画。”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每一天下来,他都疲态尽显。又过了五天。画像告成的那一刻,师父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他闭上眼,没说一句话。小卿看了一会儿,突然放声痛哭。她一直相信,母亲一定会在某个黎明时刻,回到她的身边。现在,当她看到母亲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她面前时,也许她意识到了那个黎明永远不会到来。我背着画夹和师父回到店里。不知睡了多久,暗夜中传来细碎的声音。我爬起来,摸向柜台﹣画夹不见了。借着淡淡的月光,只见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一个人,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父。我和师父,谁也没有再提起画像的事。一年后的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父,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我盘下了那个小店。一边画像,一边等师父,就像小卿等她的母亲一样。又过了一年,遥远的枪炮声终于来到了城外,清晰而响亮。1951年的一天,画店里进来一个姑娘。“我是小卿。”她说。我内心涌动着一股暖流,不知是因为见到小卿,还是想到了当年画像时的师父。我小心地问:“找到你娘了吗?”小卿说:“一直在寻找。有一天,舅舅突然来到学校,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我们站在一张照片前,那是一张合影,合影上是四个微笑着的人,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女人在中间,男人在两边。我惊呆了,我越看,其中一个越像我娘,我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告诉我,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战友,这是他们分别时的照片。她让我叫她黄姨。她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对我说,那是你爹。”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小卿的爹头发很密很长,看上去刚毅英武。那张照片虽然清晰度不高,但他们四人快乐的笑容溢出了照片,明显感染着小卿。她看着照片,眼里含着泪,却微笑着。我的目光重新回到照片上,我紧紧盯着照片中的另一个男人,我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父!”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她告诉我说,这就是你师父,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开了一家画像馆。我这才知道,我师父叫宋咸德。我潸然泪下。(选自《十月》2021年第6期,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卿自作主张地把母亲的所有照片全都付之一炬,之所以会有这种极端之举是不愿意画像完成,实则是内心深处不愿意接受母亲的离去。B.小说中两次写到枪炮声,与“1944”和“1951”两个年份自然呼应,既点出了时代背景,又暗示了历史的进程,让情节发展更为合理。C.小卿舅妈提供的照片很不清晰,师父通过仔细辨认,仅凭质量很差的照片就将小卿母亲的形象描绘出来,表现了师父高超的画像技艺。D.小说善于借助物象推进故事发展,如合影照片的出现,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解答了前文的悬疑,使得故事情节有了突转。(2)小说标题“无法完成的画像”意蕴丰富,对其中的“无法完成”应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围绕着“无法完成的画像”这一核心事件,小说作者巧妙地使用明、暗两条线索展开叙事,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故事?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敝,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B.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C.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D.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之鸣”与“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两句中的“假”均为“借助”之意。B.六艺,指包含《诗》在内的“六经”,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C.传,书传,文字记载;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这里指注释经义的文字。D.“奚以喜”与“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奚”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阐述了“物不平则鸣”的道理,即事物得不到平衡会发出声音:草木受风吹而发出声音,水和金石受外力的影响而发出声音。B.文章也阐述了“人不平则鸣”的道理,指出出于人之口的声音大概都是因为有所不平,还指出人的声音的精华是语言。C.要选择那些善鸣的来发声,在尧、舜时,咎陶、禹是当时善鸣的;当周朝衰微的时候,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影响大。D.韩愈为孟东野鸣不平,韩愈认为:处在下位的孟东野努力创作并用自己的诗鸣于当世,他的诗赶得上甚至超过杜甫等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②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二)古诗阅读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①辛弃疾九畹芳菲兰佩好②。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③,朱丝弦断知音少。丹丹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④,石龙舞罢松风晓。【注】①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②九畹:泛指田亩广大。兰佩:以兰为配饰。③泠泠:指瑟音清越如流水。千古调:高山流水之调。④湘累:指屈原。(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蛾眉”代指女子美丽的容颜,作者对一国之君沉迷美色的现状心生怨愤。B.上阕化用了屈原《离骚》的诗句来表情达意,下阕则是对上阕抒情的深化。C.作者借助比兴手法来抒发政治感慨,写出了自己与屈原类似的情感和心绪。D.这首词不尚铺陈,意象含蓄,意境蕴藉,堪称一首意近而旨远的抒情篇章。(2)请赏析“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的表达效果。(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用了“,”两句话来具体表现宋荣子的“荣辱不惊”。(2)《琵琶行》借景物描写渲染感情,如借江月之景“”衬托琵琶女的孤寂生活,借居住之境“”抒写诗人谪居卧病的凄苦之情。(3)陆游的《游山西村》用“,”的诗句渲染出丰收之年山村一片欢悦、农人热情好客的美好景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尕秀美景果然①___________。蓝天下,绵延无尽的广袤绿野甚是养眼,更有一颗颗黑珍珠点缀其间——(1)那是黑牦牛在悠然享受着“日光浴”。宽敞的柏油路穿村而过,独具风情的藏家民居鳞次栉比,房前屋后的格桑花迎风盛开。旧貌换新颜,②___________的尕秀村获评国家4A级景区,旅游业发展③___________。帐篷城建起来了,藏家乐开起来了,牧民们在家门口当上了民宿老板。贡保甲很快意识到,在家乡创业的机会来了——但不是火热的民宿,而是“寻常”的牦牛。“通过奶制品的加工和销售,延长牦牛产业链,增加兄弟姐妹们的收入!”贡保甲④___________。经过半年筹备,2022年9月,合作社正式投入运营,收购周边23户牧民的牦牛奶,经过巴氏杀菌后配送给客户。贡保甲自己设计了“藏家尕秀”品牌,提出了“不加一滴水、只送当日奶”,在短视频App等平台推广、宣传,微信小程序被推出方便消费者下单。经过合作社的标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牛奶的售价从一斤5元左右提高到一斤9元左右,酥油的售价从一斤32元左右提高到一斤45元左右,牧民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利润——(2)小小合作社,让贡保甲心心念念的价值增值终于成了现实。(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请指出文中两处破折号的作用。(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8.(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火星的大气层从几十亿年前就已经开始流失,逐渐从一个湿润、温暖的宜居星球变成了寒冷干燥的沙漠。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虽然①,但还没弄清磁层如何影响着火星大气层,以及太阳风到底输送了多少能量从而导致大气逸散,这也是未来开展研究的重要方向。大气温度是对火星大气状态的最基本的描述,也是热红外波谱反演大气参数和隔离行星地表热发射的起点。火星大气中常年悬浮着气溶胶,以沙尘和冷凝物两种形式出现,气溶胶会影响大气热结构和影响大气成分的时空分布。火星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虽然很少,但水汽是变化最显著的大气成分,水汽循环是火星气候研究的关键因素。因此火星大气研究最初多集中在②的空间分布、时空变化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上。随着火星航天探测数据的增多,针对火星大气中的痕量气体(甲烷、水汽和臭氧等)成分的含量与分布研究开始增加。水汽是由包括火星上变化最大的痕量气体构成的,垂直分布的水汽是通过光化学反应及其产生的云辐射效应形成其他的大气,因而火星大气中的水汽是火星大气研究中最惹人注目的存在,而且水汽本身是变化剧烈的微量气体,对于火星气候循环有重要作用,也是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佐证。尽管③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但对于火星水汽循环机制我们仍然知之甚少,火星水汽的来源具体在哪儿、空间分布的形成原因、水汽与气溶胶的耦合等也需要科学家们开展更多研究。(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ㅤㅤ“韧性”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于21世纪初传入中国,因学者对其理解的不同,所采用的翻译也不尽相同。经历近二十年的融会贯通,发展到今天,“韧性”有了相对统一的翻译。大多数学者称其为心理弹性和心理韧性,但也有一部分学者称其为复原力、抗逆力和恢复力等。这些概念所表达的核心内涵是相同的,即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快速恢复的能力。ㅤㅤ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向校文学社社刊《蓝山》的“‘韧性’大家谈”栏目投稿。ㅤㅤ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答】(1)A.“之所以造成与文学的紧张关系,是因为文学与理论的关系从来不是自明的”错误,强加因果。由“理论在发展中不仅没有与文学达成一致性的默契,反而不断挑起事端,造成了文学与理论关系紧张”可知,之所以关系紧张,是因为“理论在发展中不仅没有与文学达成一致性的默契,反而不断挑起事端”。B.正确。C.“违反了常识,有失偏颇”错误,曲解文意,由“美国解构主义文论家乔纳森•卡勒的一句名言最耐人寻味”可知,文章没有否定乔纳森•卡勒的观点。D.“理论不是一种体系”错误,曲解文意,原文为“理论与其说是一种体系,不如说是一种反思怀疑的气质”,可见理论是体系,也是反思怀疑的气质。故选B。(2)C.“用对比的方法”错误,文章第七段和第八段运用了道理论证,没有运用对比论证。故选C。(3)C.“使理论的感染力超越了文学本身”错误,于文无据。由“理论同样可以使用隐喻、象征、暗示、形象、体悟、反思等概念工具,甚至可以通过文学的方式表达自身”可知,文中并没有“使理论的感染力超越了文学本身”的相关表述。故选C。答案:(1)B(2)C(3)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D.“人们对人类基因组的总体理解”错误,结合“人们现在越来越认识到数据分享在增加我们对人类基因组的总体理解以及促进从研究的早期和晚期转化为临床实践的重要价值”可知,这是对整个材料二的总结。(2)D.“只有……才能……”错误,没有这种逻辑关系,结合“人是一个整体,我们不仅要微观地看到他的局部,更要具有宏观的整体观念,只有将精准医学作为整合医学的路标,将基础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应用的理论、技术和药物的转化医学作为整合医学的路径,将尊重科学证据的循证医学作为整合医学的路沿,并将它们有机地整合起来,才能实现医学‘以人为本’的核心目标”可知。(3)①结合“可是研发这些定制的治疗的经济费用很可能是巨大的,需要考虑其满足更广泛的医疗卫生需要方面的价值”可知,精准医疗定制治疗的经济费用巨大,尚不能满足更广泛医疗卫生的需要;②结合“但其临床效用尚未得到证明,除了少数非常特殊的情况以外。采用这种有力的新技术的规模和步伐应该由临床需要、临床证据以及将病人置于医疗卫生政策中心的承诺来驱动”可知,精准医疗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研究,其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医学的安全和有效的证据尚未得到充分证明;③结合“再其次,精准基因编辑技术研究的进展,使得成功操纵基因精确性大为改进,在治疗癌症及一系列与遗传有关的疾病方面有潜在的临床用途,但也引起了有关人类胚胎操纵以及生殖系基因治疗的科学与伦理学的争论”可知,精准医疗带给科学和社会积极意义的同时,因之带来的科学与伦理学之间的争论尚未得到充分解决。答案:(1)D(2)D(3)①精准医疗定制治疗的经济费用巨大,尚不能满足更广泛医疗卫生的需要;②精准医疗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研究,其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医学的安全和有效的证据尚未得到充分证明;③精准医疗带给科学和社会积极意义的同时,因之带来的科学与伦理学之间的争论尚未得到充分解决。(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3.【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小说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标题意蕴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本,既要分析标题的表层含义,又要挖掘其深层意蕴。(3)本题考查小说对小说故事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理清其明线和暗线,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概括。【解答】(1)C.“表现了师父高超的画像技艺”错误。从后文可知,小卿的母亲是师父的战友,所以师父的画像不全是仅凭照片画出来的,这一情节也不是为了表现师父的高超技艺。故选:C。(2)内容上看,体现在画像两次被烧掉,由“第五天一早,我们就赶到了小卿家。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宣纸下面是空荡荡的桌面”“舅妈把小卿喊进来,吼道:‘前两天你把你娘的照片烧了,这次你又把画像弄到哪里去了?’”“小卿憋着眼泪,不答话”“师傅安抚她:‘不关你的事。别怕’”“不知睡了多久,暗夜中传来细碎的声音。我爬起来,摸向柜台——画夹不见了。借着淡淡的月光,只见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一个人,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傅”得出:小卿毁掉第一次画像,师傅烧毁第二次画像,画像最终没有完成。从时代背景来看,画像不能完成,师傅烧掉画像后再也没有继续:由“我和师傅,谁也没有再提起画像的事。一年后的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傅,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我盘下了那个小店。一边画像,一边等师傅,就像小卿等她的母亲一样。又过了一年,遥远的枪炮声终于来到了城外,清晰而响亮”得出:革命形势复杂危险,为保护战友及其家人,画像不能完成。由情节发展的最终结果而言,“我内心涌动着一股暖流,不知是因为见到小卿,还是想到了当年画像时的师傅。我小心地问:‘找到你娘了吗?’”“小卿说:‘一直在寻找。……我惊呆了,我越看,其中一个越像我娘,我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告诉我,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她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对我说,那是你爹’”“那张照片虽然清晰度不高……我使劲揉了揉眼睛,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得出:被画人和画像人都已牺牲,画像没法完成。由人物形象刻画而言,“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她告诉我说,这就是你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开了一家画像馆。我这才知道,我师傅叫宋咸德”“我潸然泪下”得出:一幅画像无法完成对革命者精神的塑形。(3)①小说表面上看是一个关于画像的普通小故事,一个失踪的母亲,一个不知道父亲是谁的孩子,一个画匠,一幅没能完成的画像……背后是师傅和他的妻子为革命事业舍家报国,一个牺牲,一个潜伏,亲生女儿不能相认相养……反映的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一群革命者、英勇牺牲的大事件。抗战期间“我”跟随师父为失踪的小卿母亲画像,但画像先后被小卿和师父不明原因地损毁,随后师父也失踪了。直到解放后“我”与小卿重逢才终于得知了各自“失踪”的亲人都是为开展地下工作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这一真相。这是小说的明线。小卿的母亲为革命事业,离家出走,在家人的质疑与埋怨中,与几位战友隐姓埋名,秘密开展工作,最终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这是小说的暗线。答案:(1)C(2)①小卿毁掉第一次画像,师傅烧毁第二次画像,画像最终没有完成。②革命形势复杂危险,为保护战友及其家人,画像不能完成。③被画人和画像人都已牺牲,画像没法完成。④一幅画像无法完成对革命者精神的塑形。(3)①明线故事:抗战期间“我”跟随师父为失踪的小卿母亲画像,但画像先后被小卿和师父不明原因地损毁,随后师父也失踪了。直到解放后“我”与小卿重逢才终于得知了各自“失踪”的亲人都是为开展地下工作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这一真相。②暗线故事:小卿的母亲为革命事业,离家出走,在家人的质疑与埋怨中,与几位战友隐姓埋名,秘密开展工作,最终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明确古文化常识的相关知识及词语含义,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解答】(1)句意:金石没有声音,是由于敲击它而发出鸣声。人们发表言论也是一样的,有不得已的地方,然后起来说话。他歌唱,是有所思念,他哭泣,是有所伤怀。凡是出于口而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有不平的地方吧!“或击之鸣”为兼语结构,“之”作“击”的宾语,作“鸣”的主语,不可断开,排除CD;“其哭也有怀”与“其歌也有思”句式一致,互相对应,独立成句,排除AD;故选B。(2)C.“传”这里不是指“注释经义的文字”,而是指经传,“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出自《论语》。故选C。(3)D.“他的诗赶得上甚至超过杜甫等人”分析不当,根据原文“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可知,孟东野的诗高出魏晋诗文,他不懈怠地努力创作,可以赶得上古人;其他美妙之处,可以渐渐比得上汉代的诗文。选项曲解文意。故选D。(4)①“者……也”,表判断;“尤”,优异,杰出,这里指杰出之士;“信”,的确,确实。译文:跟从我学习的人,李翱、张籍是其中的杰出之士。他们三个人鸣于世的诗文的确是很好的了。②“役于江南”,到江南任职;“释然”,疑虑消除的样子,这里引申指愉快的样子;“解”,宽解,劝解。译文:孟东野到江南任职,好像有些不愉快的样子,所以我谈谈命运决定于天意的道理来劝解他。答案:(1)B(2)C(3)D(4)①跟从我学习的人,李翱、张籍是其中的杰出之士。他们三个人鸣于世的诗文的确是很好的了。②孟东野到江南任职,好像有些不愉快的样子,所以我谈谈命运决定于天意的道理来劝解他。参考译文:大凡事物得不到平衡,就会发出声音:草木没有声音,风吹它而发出声音;水没有声音,风振荡它而发出声音。水的飞溅,是由于外物的冲击;水流得快,是由于外物的阻塞;水的沸腾,是因为用火煮它。金石没有声音,是由于敲击它而发出鸣声。人们发表言论也是一样的,有不得已的地方,然后起来说话。他歌唱,是有所思念,他哭泣,是有所伤怀。凡是出于口而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有不平的地方吧!音乐是人们将郁结在内心的思想感情向外倾泄形成的声音,选择那些善鸣的东西借助它们来鸣。金钟、石磬、琴瑟、箫管、鲍笙、土埙、鼓、祝散这八类东西,是物品中善于发出鸣声的。上天对时令的变化也是这样,选择那些善鸣的事物借助它们来鸣。所以用鸟来鸣春,用雷来鸣夏,用虫来鸣秋,用风来鸣冬。四时的互相推移变化,那必定也是得不到平衡吧!对人来说也是这样。人的声音的精华是语言,文辞对语言来说,又是其中的精华,尤其要选择那些善鸣的借助它们来鸣。在唐尧、虞舜时代,咎陶、禹是当时善鸣的,就通过他们来鸣。夔不能用文辞来鸣,就借着自己制作的韶乐来鸣。夏朝的时候,太康的五个兄弟用他们的歌来鸣。伊尹鸣于商代,周公鸣于周代。凡是载在《诗经》《尚书》等六部经书上的,都是鸣得最好的。当周朝衰微的时候,有孔子和他的学生一班人鸣着,他们的言论影响大。所以《论语》上说:“上天是要把孔夫子作为晓喻众人的木舌金铃。”这能不相信吗?楚是大国,在它灭亡的时候,有屈原来鸣。汉朝的时候,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是最善于以文辞来鸣的。以后到了魏晋时代,鸣于世的人比不上古时,然而也不曾断绝。就那些善鸣的人看,他们的文辞,声音清丽而浮夸,节拍频繁而急促,语言放荡而悲凉,思想感情颓唐而放纵;这样的著作杂乱无章,没有系统。这大概是上天认为那个时代德行重恶而不顾念它吧?不然,为什么不叫那些善鸣的人来鸣呢?唐代有了天下以来,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都用他们的所长鸣于当时。现在还活着而处在下位的,便是孟东野,开始用他的诗鸣于当世。他的诗高出魏晋诗文,不懈怠地努力创作,可以赶得上古人;其他美妙之处,可以渐渐比得上汉代的诗文。跟从我学习的人,李翱、张籍是其中的杰出之士。他们三个人鸣于世的诗文的确是很好的了。还不知道天意将和谐他们的声音,使他们歌颂国家的兴盛呢?还是将使他们处境穷困,心情痛苦,而歌唱他们自己的不幸呢?他们三个人的命运如何,完全决定于天意。他们身处上位何足为喜,身处下位又何足为悲!孟东野到江南任职,好像有些不愉快的样子,所以我谈谈命运决定于天意的道理来劝解他。(二)古诗阅读5.【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翻译诗句理解内容,并结合诗歌标题、注释、关键词句、主要意象等分析体会指定诗句的情感;然后逐一分析理解选项所给诗句的内容、情感;最后根据理解,按要求选出正确答案。(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解答此题,首先要翻译诗句,理解诗句内容;然后结合内容从意象意境、手法、用词等角度分析句子所抒发的情感及表达效果;最后整理概括,分点作答。【解答】(1)A.“作者对一国之君沉迷美色的现状心生怨愤”说法错误,“蛾眉”是作者以美人自喻,自怨因“蛾眉巧”而遭嫉妒。故选A。(2)“唤起湘累歌未了”意思是:我只能将屈原大夫唤醒一起来唱失意之歌。正是因为人世无同调,才只得求之于冥冥之中的千载冤魂,所以该句照应了前文的“空谷无人”。该句表达了词人现实中知音难觅,无人理解的忧愁苦闷之情。“石龙舞罢松风晓”解释为:阵阵松风里,不知不觉天已破晓。这一句是景色描写。在黎明时刻,松风阵阵,词人酒醒梦消,如一盆冷水从他脸上浇过,清醒之后,还是要面对冰冷的现实。结句让全篇挥之不去的沉郁气氛显得更加浓重,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满腹的悲愤之情。故该句景中含情,采用了以景结情(融情于景)的手法。答案:(1)A(2)①“唤起湘累歌未了”,呼应前文“空谷无人”。作者大醉之中唤起屈原来一起唱歌,再次诉说了在人世间难寻知音的苦闷之情。②“石龙舞罢松风晓”采用以景结情(融情于景)手法。在拂晓阵阵松风中,作者酒醒梦消又回到现实中,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满腹的悲愤之情。译文:用来作为佩饰是多么美好!可空谷无人,叫我埋怨娥眉再巧谁个来瞧?琴瑟清脆奏出千古绝调,即便弹断朱红的丝弦,知音依旧稀少。年华悄然流逝,我已经衰老。汀洲涨满了江水,该到何处寻觅芳草?我只能将屈原大夫唤醒,在石龙前边歌边。阵阵松风里,不知不觉天已破晓。赏析:在这首词中,作者用了比兴的手法,没有繁复的铺陈,却更显韵味悠长。词的上阕,词人主要描写自己的处境:多年来倍遭小人打击、排挤,饱受压抑又没有政治上的知音可以让他倾诉不满。“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开头三句,辛弃疾巧妙地化用《离骚》和《佳人》的诗意,通过比兴手法,自喻为香草美人,表达出自己与屈原、杜甫类似的满腹悲愤和失意情怀。“九畹芳菲兰佩好”化用《离骚》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和“纫秋兰以为佩”的说法。为了显示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操守,词人学习屈原,采撷兰花为佩。“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这两句取《离骚》中“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和杜甫《佳人》中“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的句意。作者在空无一人的山谷中自怨因“蛾眉巧”而遭嫉妒。“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这两句化用岳飞《小重山》中“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句意,宝瑟清音泠泠,弹到弦断也觅不到知音。遭受小人的排挤和毁谤本身就是件可悲的事情,然而更可悲的是,词人遍寻天下,却觅不到能够真正理解和支持他的政治理想和主张的知己。作者虽品格高洁,才干过人,但却因朝中小人的嫉妒和毁谤,而空怀一腔报国之志,毫无用武之地。又因为缺少知音,他在痛苦和失意之中,连一个可倾诉的人都没有。如此不如意的处境怎能不令他心生怨念。词的下阕主要对上阕所表达的情绪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词人感叹年华易逝,自己的报国之志恐再无实现的可能。“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第一句化用《离骚》中“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的句意,辛弃疾的无奈、沉痛溢于言表。而后两句,汀州被水淹没,芳草再难寻觅,暗示其政治理想基本破灭的状态,意极消沉。现实中知音难觅,作者只好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的魂魄来唱歌,他的痛苦有多深可想而知。可是酒终会醒,黎明时刻,松风阵阵,酒醒梦消,如一盆冷水从他脸上浇过,清醒之后,还是要面对冰冷的现实。结句让全篇挥之不去的沉郁气氛显得更加浓重。这首词的主题,是抒发辛弃疾不得志与少知音的惆怅情怀。但是作者并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心事,而是通过比兴的手法,以香草美人自喻,曲折有致地表达出满腹的悲愤。此词不尚铺陈,专用比兴,托意高远,意象深婉,是一篇韵味悠长的抒情短章。(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重点字:誉)(2)绕船月明江水寒黄芦苦竹绕宅生(重点字:芦)(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重点字:豚)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7.【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成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学生要明确病句的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租赁购买合同:办公设备租赁与购买2篇
- 2024年中考英语复习冲刺过关专题08 阅读表达(阅读回答问题)(原卷版)
- 开题报告:中德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比较研究
- 2024届宁波市第七中学高考数学试题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四)
- 医院培训课件:《营养APP在肿瘤患者营养管理中的运用》
- 《货物运输实务》课件 11.3车辆运行组织方式
- 开题报告:新质生产力赋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
- 开题报告:新时代国家课程治理体制研究
- 《专利写作教程》课件
- 《料工艺培训》课件
- 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中国融通集团2024社招笔试题库
- 国开(陕西)2024年《中国制造之高端装备》形考作业1-4答案
-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讲义
- 2024年度商场服装店消防设施改造合同2篇
- 2024年食品安全法培训
- 公司检修队年终工作总结
- 2016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颜龙 第3、4讲 阻燃基本理论、阻燃剂性能与应用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九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便利店运营部年终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