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发展史复习重点_第1页
中医文献发展史复习重点_第2页
中医文献发展史复习重点_第3页
中医文献发展史复习重点_第4页
中医文献发展史复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文献发展史复习重点上古医疗技术的传播方式:言传口授周秦医学文献:医事制度:周礼中记载最早的医学分科与医事制度。分科:疾医食医疡医兽医四大类出土文物医学文献:1,安徽阜阳汉墓出土简书《万物》——现存本草方面的著作2,长沙马王堆汉墓古医书:目前发现最早论述经脉学说的文献——两部古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两者与《灵枢经脉》比较,1脉数不同,记载十一经脉。2《内经》中经脉互相衔接《足臂十一经脉》都向心。《阴阳十一经脉》只有九条向心性。3在脏腑联系上,《内经》中经脉与脏腑紧密相连。帛书《五十二病方》有一部分祝由方,内科比重不大,有辨证论治的雏形,外科比重较大,注重加减化裁,记载精彩的手术疗法及大量外治法。迄今发现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却谷食气》主要记载导引行气的方法和四时食气的宜忌。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导引图》,描绘14个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在做各种动作,标明通过导引可以防治的某些疾病名称既知最早的妇产科专书《胎产书》主要记载了养胎埋胞转胞求子及产后处理等内容。3,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古医籍《脉书》第一,多文献合并一起的著作,记录60多种病证及其症状——最早证候学专著。第二,骨脉血筋肉气作痛的症状。第三,辨识脓之深浅大小的方法。“砭有四害”。第四,论述“相脉之道”,例举盈虚滑涩动静六种脉象主病关系。第五,部分内容与《阴阳十一脉灸经》相近。《引书》第一,论述四季养生之道。第二,论述导引术式及其作用与《导引图》互补。第三,讨论致病因素防止方法以及养生理论等问题。第四,改写一些中国医学史上的最早记录(抱朴子叩齿法,下颌脱位术)两汉三国医学贡献:《汉书·艺文志·方技》著录医书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等四个方面。医籍引荐诸书《针灸甲乙经》皇甫谧第一,证明仲景之书散亡之后,经王叔和重为撰次,方得传世。第二,认定《素问》、《针灸甲乙经》为《黄帝内经》之最早者。第三,最早著录《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第四,《汤液经法》与《伤寒杂病论》等医方关系。古文史书籍援引之医论、医言《易纬通卦验》郑玄《春秋元命苞》《白虎通义·情性》——班固道教医学文献《太平经》特色1作为道家早期的经典著作,其立说的基本思想是“神权”和“天命”。2在道教医学文献中,贯穿着神学思想。3作为道经经典的《太平经》,也是今存有关道教医学文献的最早著录者。4在《太平经》中,已经突出了精气神的论述,为后来《黄庭经》的问世奠定了基础。《参同契》——汉末魏伯阳特点1书中内养与炉火则具继承先秦以来养生法与黄白术的成就,加以发展而成。2道教用以驱邪治病之符文,后来竟发展为有些教派的主要法宝,对医学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实实则为医学领域之异端矣。3《参同契》建构人天模型。医学文献的流传概况存世医藉介绍《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神农本草经》出土文物医学文献1《流沙坠简》——罗振玉与王国维从内容上分析,它可能是一部完整的“兽医方”。故《流沙坠简》之兽医方,对兽医方书源流的考证,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为汉代已有兽医医方书,提提供了实物证据。2.《武威汉代医简》①基本上是无名方②个别方,已出具有名方之义,说明医方已开始有无名方向有名方过渡3.人体经脉漆雕模型为研究早期经脉学说的可靠依据,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载体,或者说模型图像,是迄今为止文物发现之最早者。医学文献整理概况《汉书·艺文志》大规模的一次整理主导者:汉成帝参与者:刘向李柱国刘歆等人两晋南北朝医学文献书目著录医书文献概论《隋志》《隋书经籍志》古籍援引医学文献情况古籍援引医学文献情况: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余见戴霸,华佗所集《金匮绿囊》崔中书《黄素云》及《百家杂云》五百许卷。甘胡、吕傅、周始、甘唐同、阮河南等……《玉函方》葛洪医学文献种类分布概况脉学类:王叔和《脉经》本草类:吴普《吴普本草》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雷学文《雷公炮炙论》方书类:葛洪《肘后备急方》徐嗣伯《风眩方》陈延之《小品方》外科类:刘涓子《刘涓子鬼遗方》龚庆宣《神仙遗论》针灸类: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寒食散与解散类文献寒食散与五石散的联系?其他学科类文献梁有伯乐《疗马经》为兽医最早著录《流沙坠简》之兽医方出自汉代《香方》宋明帝撰,为香药方之最早著录医学文献的流传概况存世医籍介绍1,《皇帝针灸甲乙经》皇甫谧晋主要贡献:1宏扬《内经》学术2合三书内容,打破原篇序,使石磊想从,易博览3保留《明堂》基本内容4形成针灸学术的经典型专著2,《脉经》王叔和晋该书述二十四脉之体象,辨三关阴阳、奇经八脉病、三部九侯、脏腑病候及察声色等3,《肘后备急方》葛洪晋后经陶弘景整理增补特点P564,《刘涓子鬼遗方》治金创痈疽5,《中藏经》华佗汉学术价值P596,道教医籍《黄庭经》就道学而论特点P617,《养生延名录》P76综述,1,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甘浚之疗痈疽金创要方》《甘浚之疗痈疽毒惋杂病方》《甘伯斋疗痈疽金创方》五官科专著:《甘浚之疗耳眼方》兽医专著:《伯乐疗马经》2,御药与御膳方书:最早御药方《梁武帝所服杂药方》最早御膳方《太宫食经》与《太宫食法》3,医学典籍的整理现知《黄帝内经素问》第一注解本《隋书·经籍志》著录《黄帝素问》八卷,金元起注。首著《神农本草经》的书籍《本草经集注》陶弘景梁4道教医学文献的进一步发展特点—①《黄庭经》的问世,意味着道教医学理论著作的形成②大量金丹著作的形成③寒食散的服用与解救隋唐五代医学文献书目著录医学文献《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古籍援引医学文献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注,《黄帝内经素问》王冰注,唐·王焘《外台秘要》存世医藉《诸病源候论》—内容:为全面系统的论述病因、病机之佳作。①对病因学发展②在病候与病机方面,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多学科内容,均分别不同症候加以论述③在防治方面,因属病源专著,故无方药或针灸等疗法,然对诸病症所附“养生方导引法”则颇为详尽。《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千金方》《千金翼方》孙思邈《外台秘要》王焘—特点:①先论而后方②以类例相从③引出书名号与卷弟《新修本草》为我国手见之彩绘药物图谱。该书作为首次由官方组织编修之本草,且又是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石药尔雅》—唐·梅彪内容?《仙授理伤续断方》现存第一部伤科专书★宋金元医学文献宋金元书目著录中医文献概况,可以查阅的书目1)宋代所存藏书,不著录亡书,可查《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2)著录不分存佚,通记古今的书目《通志·艺文略》《宋以前医籍考》3)了解古籍版本状况,可查《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录》《直斋书录解题》官修医药书籍1,本草类:《开宝新详定本草》《嘉佑补注神农本草》《本草图经》《政和新修经史政类备用本草》《开宝重定本草》《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2,医方类:《太平圣惠方》《神医普救方》《太平惠平和剂局方》我国第一部官修药典(有法律意义)《圣济总录》3,针灸类:《铜人腧穴针灸图经》4,基础理论类:《圣济方》5,政府组织校订医书:《素问》《伤寒论》《金匮玉函经》《金匮要略》《脉经》《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6,古医籍整理:《注解伤寒论》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文逐条注释本7,私人著述方书:陈言(无择)《三因极—病症方论》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书目著录医学文献概况书目著录1,《宋史·艺文志》(经传体史书)特点①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②保存宋代官方和私家史料最有系统的一部书③著录现存藏书,不著录亡书2,《崇文总目》(提要体)特点①是宋代国家藏书总目录②著录昭文馆、史馆、集贤馆藏书③著录现存藏书,不著录亡书3,《遂初堂书目》尤袤(名录体)仅著录书名,部分款目著录作者①开创了版本研究之冈气②私人藏书薄录③著录现存藏书,不著录亡书4,《郡斋读书志》(提要体)①我国现存最早私家目录,提要性质的书目总分经史子集4部,每书下有提要②著录有书不同版本,开场了目录书籍中记载版本的先例③著录现存藏书,不著录亡书5,《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提要体)①开创书目使用“解题”之先例②对古籍版本讲述尤为详细③著录现存藏书,不著录亡书6,《通志·艺文略》郑樵(经传体史书)著录不分存佚,通记古今7,《宋以前医籍书》冈西为人(辑录体)著录不分存佚,通记古今古籍援引医学文献概况《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医心方》—日本·丹波康赖、《幼幼新书》—宋·刘昉、《东垣试效方》—元·罗天益医学文献种类分布概况《读素问钞》《难经本义》元·滑寿《内经素问论奥》刘温舒基础理论类文献1,解剖学类医学文献:宋·吴简《欧希范五脏图》,宋·杨介《存真图》2,理论综合类文献:宋微宗赵佶《圣济经》伤寒类文献1)伤寒论整理研究方面的文献:金·成无己《太平圣惠方》《注解伤寒论》2)伤寒病文献:以方类证,以方立证成无己《伤寒名理论》,以证立论成无己《伤寒名理论》,以证类文许叔微《伤寒百证歌》,以证带论许叔微《伤寒九十论》3)综合性伤寒文献:庞安常《伤寒总病论》,朱肱《南阳活人书》(第一次认为六经实质为经络),郭雍《伤寒补亡论》诊法类文献南宋·崔嘉彦《脉诀》,元·滑寿《十四经发挥》本草类文献宋以前:《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陶弘景),《新修本草》(政府编,又在《神农本草经》基础上加新内容)。北宋:《开宝本草》(官修),《嘉佑补注神农本草》(掌禹锡),《图经本草》(宋·苏颂),《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陈承),《证类本草》(宋·唐慎微)。《开宝本草》为《开宝新详定本草》及《开宝重定本草》的统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唐慎微,是集北宋以前本草学之大成的本草学专著,代表了宋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方书类医学文献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临证各科医学文献内科:《十药神书》元·葛乾孙,治疗虚劳的专书。外科:《外科新书》宋·伍起予,《集验背疽方》宋·李迅,《外科精要》宋·陈自明《外科精义》元·齐德之妇科:《十产论》宋·杨子健,《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宋·朱端章,《女科百问》宋·齐仲甫,《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女科万金方》宋·薛辛儿科:《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阎氏小儿方论》宋·阎孝忠,《幼幼新书》宋·刘昉,《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宋·佚名丛书的编纂丛书型医学文献首见于元代,《济生拔萃》元·杜思敬,最早丛书。法医文献《洗冤录》宋·宋慈金元四家文献河间派(寒凉派):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火热论《素问玄机原病式》。易水派(脾胃、补土派):张元素,字洁古,重脏腑辨证和扶养胃气,《医学启源》(伪书)。戴人学派(攻下、攻邪派):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儒门事亲》(丛书)。丹溪学派(滋阴学派):朱震亨,字彦修,号震亨,“阳有余阴不足,滋阴降火”《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李杲:字明之,号东垣,《内外伤辨辨感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活法机要》,独创见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元·王好古《阴证略例》,字进之,号海藏。研究伤寒阴症。针灸学术的新发展P190道家与医家的互相渗透P192经典医学著作的全面整理1)对《素问》《灵枢》的注解,《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是《素问》全注本,《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是现存对《灵枢》最早全注本。明·张介宾《类经》是继唐·杨上善《太素》之后对《内经》的全面分类研究的又一著作。李中梓《内经知要》是类编摘要,注解《黄帝内经》著作。《读素问钞》是摘要《素问》的著作。2)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文献整理研究3)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此为《金匮要略》最早注释本。妇科文献P218本草学的新成就P225针灸综合性文献P219书目著录医学文献概况《明史·艺文志》—史志书目焦竑《国史经籍志》《文渊阁书目》—综合性目录《本草品汇精要》—官修本草方剂类文献方剂分类性著作,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方剂考释类著作,明·吴昆《医方考》临床各科文献外科类:陈实功《外科正宗》内科:汪淇石《理虚元鉴》“三本(肺脾肾)二统(阴虚统于肺,阳虚统于脾)”,明·王肯堂《杂病证治准绳》《杂病证治类方》,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临床综合性医书:明·刘纯《玉机微义》,明·孙一奎《赤水选注》明·张洁《仁术便览》兽医类文献明·喻仁、喻杰《元亨疗马集》,明·杨时乔《马书》,明·陈仁锡《马经》,明·佚名氏《马经》清代医家文献伤寒类:清·陈尧道《伤寒辩证》,清·张璐《伤寒续论》温病类:综合性:叶天士《温热论》,吴瑭《温病条辨》,王士雄《温热经纬》。专论性:薛生白《湿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