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溜索》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溜索》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溜索》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溜索》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溜索》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溜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溜索》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在此

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多篇小说,对这一体裁已经比较熟悉。本单元的阅读

教学,要求在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理解小说的主题及

其社会意义,并进一步了解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溜索》

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与之间的现代小说《孔乙己》以及讽刺小说《变色

龙》,在风格、情节、语言等方面有很大不同,我们需要进行比较学习,

来深入理解《溜索》的独特魅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小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

有梳理情节的能力和简单的语言赏析能力。

《孔乙己》、《变色龙》重点讲解了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已经

能够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初步理解主题。但学生对笔记小说接触较少,需要

教师的引导来理解文本的艺术创作手法。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引导学生

自主研读。

【目标预设】

1、淡与不淡一一分析小说情节

2、变与不变一一辩证人与环境

3、我与无我一一品读叙事角度

4、简与不简一一感受语言魅力

【重点、难点】

1、通过比较阅读,分析小说情节,感受环境描写,挖掘人物形象。

2、通过带入式阅读,品读叙事角度,领悟作品魅力。

【设计理念】

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

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欣赏小说作品,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作品的魅力。

2、小说的教学一要紧扣“三要素”感受和剖析小说文本,二要坚持

把阅读感受转化成表达。

3、不同作家的小说作品也各具特色,比较是深入了解文本特色的有

效方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作品,从而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够表达出

来是设计本课的基本理念。

【设计思路】

在已知的基础上接触未知,用已有的小说阅读经验和体验去阅读新的

文本是简单快捷高效的方式。本课我们会一直用己学过的小说和文言文来

辅助品读,在比较中将本文向深度和广度探究,以期能有不同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用“一”字开头,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一处奇险的环境;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一次溜索的经历;一

群惊恐万状的牛;一只迅猛的鹰;一个胆战心惊的“我”……

用“一”就可以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足可以说明本文有很多方面,

淡而简,以不变的奇险环境和变色的牛群、我,来烘托一群丝毫不变色的

马帮汉子。我们今天结合已有阅读经验,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阅读《溜索》。

二、淡与不淡一一分析小说情节

我们之前学过两篇小说《孔乙己》和《范进中举》,如果按时间顺序

或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别简要的概括这几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孔乙己》

可以概括为“腿被打折前一一腿被打折后”,《范进中举》可以概括为“中

举前一一中举后”,那么本文《溜索》也可以概括为“溜索前一一溜索后”。

是不是意味着这三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没有区别,请同学们说一说?

工、不淡

《孔乙己》有尖锐的矛盾,麻木的看客、冷淡的“我”、冷漠的掌柜、

冷血的丁举人都是将“孔乙己”推向坟墓的刽子手。虽然文章结尾说孔乙

己大约的确是死了。看似是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其实大家都已经猜到结

局。所以这篇小说的结构是比较完整的。

《范进中举》里有高潮迭起,就是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发疯的部分。

也有戏剧冲突,中举前的胡屠户骂范进是懒蛤蟆想吃天鹅屁,中举后说范

进是添上的文曲星,这种前恭后倨的态度颇具有戏剧性。

2、淡

《溜索》这篇作品写马帮汉子溜索,情节平淡,没有其它小说那样尖

锐的矛盾冲突,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这篇小说的情节具有以下特点:

①淡情节的完整性。

小说情节平淡,没有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不求情节的完整性,削弱

传统情节结构模式中的因果性因素,从容地呈现出生活的本相。

②淡情节的跌宕性。

淡化传统情节模式中的戏剧性因素。情节舒缓,少有悬念设置、高潮

迭起及戏剧冲突,给人以风平浪静之感。虽有怒江天险、牛群惊恐,但这

些不是情节,只是环境描写,为了烘托人物形象的。

三、变与不变一一辩证人与环境

工、自然环境不变人不变《溜索》

①(开篇自然环境)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

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

(首领的表现)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②(结尾自然环境)万丈的下的怒江,倒像是一股尿水,细细流着。

(首领的表现)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

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首领在怒江天险前的形象始终没有变,那就是从容不迫,气定神闲,

胸有成竹,临危不惧,处惊不乱,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在天险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使我想到了《七律长征》里红军

的形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

礴走泥丸」首领及马帮汉子就是有“只等闲”“走泥丸”的气魄和胆量,

马帮汉子也好,红军也好,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这种无所畏惧、一往无前

的精神特质。

2、社会环境变化人不变《溜索》

①牛的表现: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

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

②我的表现: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

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③首领的表现:“懒懒”“稳稳”“缓缓”……

④瘦小汉子:“迈着”“走到”“扯”“一跃”“一用力”“小”……

汉子们:“漫声”“笑着”……

写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以及牛的懦弱和哀叫,

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

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反衬出马帮汉子的勇敢坚定、身手敏捷。

将牛与人对比,既突出环境的凶险,又写出人的无比勇敢,充满一种野性、

阳刚的美。

3、社会环境不变人变化《孔乙己》

①出场时的孔乙己: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

没有补,也没有洗。

②退场时的孔乙己: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

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咸亨酒店里永远不变的是孔乙己来了之后的笑声,这笑声的背后是世

态炎凉、人情冷漠。在这不变的环境中,孔乙己最终还是被窒息的吃人的

社会埋葬了。

《溜索》与《孔乙己》比较,前者人物表现始终未变,而后者人物表

现和结局都变了,不管变与不变,小说所反映的本质只有一个。前者赞叹

马帮人的无畏精神和豪迈野性,后者批判社会的冷酷无情。

四、我与无我一一品读叙事角度

1、有我

①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一一

《孔乙己》

②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的叔叔于勒》

《孔乙己》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

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涵着深沉的批判力量。

《我的叔叔于勒》在小说中是唯一同情于勒的人物,他对父母拒不认

亲的做法不以为然,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却无力改变于勒的处境,

只能用给小费的方式,求得良心上的安慰。

2、无我

①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溜索前

②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

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一一溜索中

③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

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一一溜索后

《溜索》无我之境的最高境界就是每个读者都能化身亲历者。通篇未

出现第一人称“我」叙述者的主体精神世界被隐匿。第一人称的“我”

的缺失,使叙述者消解自我与其所描写的风景、情境融为一体,实现了超

越自我的体验。

作者将叙述者淡化隐去,营造出与读者面对面谈话交流,分享自己历

险故事的氛围,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消除文本的陌生化,颇有古代话

本说书的意味。省略主语,能淡化作者的个人情感,让读者在体验文本时

不自觉地将自我代入到场景中去。我(读者自己)就是被淡化主语的“我”,

我(读者自己)所读到的人物、风景是我自己所领略的,有身临其境之感。

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叙述世俗生活和世态人生,并且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

一种平静很透明的写作状态。

五、简与不简一一感受语言魅力

1、对话

①“可还歇?”“不消J——《溜索》

②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曹刿

论战》

《溜索》中马帮首领与其手下之间的对话,联系上下文,“可还歇?”

是无疑而问,起命令的功能,烘托首领不怒而威的气势,对话干净利落,

可见威严、关切和默契,又显豪迈粗犷,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文言文中也能找到这样的简短对话。《曹刿论战》中,在战时,曹刿

的回答只有可和未可,只言其然,不言其所以然。这是因为在紧张的战斗

中,没有时间多讲话。

对话的简洁,必须符合地域、时间、人物的需要。

2、文言

①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一一《溜索》

②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一一《桃花源记》

《溜索》寥寥几笔便勾勒出马帮在壁顶之上的场景:由于马帮已经在

万丈绝壁之上,接近山顶,因此看起来地势不高;缺口处狭小逼仄“仅容

一个半牛过去,,,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同时也提供了参照物。

《桃花源记》中有一句极相似的话,简笔勾勒出进入桃花源的不易,

从而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

文言语句的使用,言简而意无穷。

3、活用

①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

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一一《溜索》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一《泊船瓜洲I》

《溜索》中的“小。写出瘦小汉子溜索渡江过程极快,因此他的身

影嗖一下就由大变小了。作者将“小”动词化,把这一短促的动作捕捉进

读者的视野当中。

不由使人想到诗句中的“绿”字,写出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

的景物变化。既写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

派生机,欣欣向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