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理文化_第1页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_第2页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_第3页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_第4页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中国古代地理文化节天地观念2021/6/271本章内容第一节天地观念 一.古代中国天地结构的认识二.古代关于天地本原和天体演化思想第二节 文化孕育发展的地理环境 一.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2021/6/272

一.古代中国天地结构的认识中国古代天文中有丰富的关于宇宙结构的设想。远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中国古代就逐渐形成“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朴素的直观见解。《淮南子天文训》∶共怒触不周山许多讨论天地结构的学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形成于汉代的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2021/6/273(一)盖天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出现于殷末周初。1、天圆地方,《晋书·天文志》有:“周髀家云﹕‘天员(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2、将方形大地改为拱表大地。《晋书·天文志》:“天象盖笠,地法覆盘。”2021/6/274(二)浑天说大地是个球形,外裹着一个球形的天穹,地球浮于天表内的水上。《张衡浑仪注》: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2021/6/275(三)宣夜说“日月众星,自然浮生于虚空之中,其行其上,皆须气焉”主张天无一定形状,也非物质造成,其高远无止境,日月星辰飘浮空中,动和静都依靠“气”《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绝无师说……虞喜云: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数,其术兼之,故曰宣夜。”清代邹伯奇:"宣劳午夜,斯为谈天家之宣夜乎?"宣夜说之得名,是因为观测星星常常闹到夜半不睡觉。2021/6/276

二.古代关于天地本原和天体演化思想(一)天地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观点1、“浑沌、混沌”说(浑沦、浑敦)2、五行说西周·史伯“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3、水是最基本的元素。《管子·水地篇》:“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2021/6/2774、精气说/元气说“凡物之精,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名气。”(《管子·内业篇》)5、阴阳说

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又把自然界和社会上一切对立的现象抽象为阴阳,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用来解释天文气象、四季变化、万物兴衰等自然现象。2021/6/278(二)天地万物的演化春秋战国时,天地在不断地运动发展的观点。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管子·侈靡篇》:“天地不可留,故动,化故从新。”《黄帝内经》“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淮南子·天文训》:天地生成过程中,元气中的”清阳者”上升形成为天,“重浊者”向下凝聚为地。2021/6/279朱熹的天地演化理论朱熹:“天地之化,阴阳而已。一动一静,一晦一明,一往一来,一寒一暑,皆阴阳之所为而非有为之者”“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二气,这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zā许多查(渣)滓,里面无出处,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周环运转,地便只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这是一个典型的力学模型,它以习见的漩涡现象比拟宇宙演化,比较科学地说明了为什么会产生“天成于外,地定于内”这种浑天格局2021/6/2710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历史地理环境2021/6/2711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西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类型的文化,是属于平行发展、交流甚少、互不冲突、各有偏重、各具特色的两大文化系统。中国文化是典型的大陆农耕文化,西方文化则属于地道的滨海商业文化。”2021/6/2712二、人文地理环境(一)疆域、政区疆域(重点了解各朝代的疆界变化,有哪几个朝代的疆域比现在的大?西汉、唐、元、清)夏朝《禹贡》是我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地理文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左传·襄公四年》曰:“茫茫禹迹,划为九州”2021/6/27132021/6/2714(1)夏朝:(前21世纪——前16世纪)华夏族在黄河流域繁衍发展,同蛮、夷、狄等经过长期的交融,形成了共同的族体。华夏族分为几个不同的部落,先是生息在黄河及其支流一带,后来发展到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等广大地区,建立了持续600多年的夏朝。夏朝的疆域,以黄河、长江为主,以偃师二里头(河南)为中心,西起山西南部,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处,南接湖北、北到河北。2021/6/2715(2)商朝:其疆域与夏相似。商朝的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商代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是使用文字。甲骨文,仅从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十多万块甲骨上,已发现的单字就有5000个。2021/6/2716(3)周朝: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后,继之而起的是延续了800多年的周朝。周文王姬昌用姜子牙治理国政,国运昌盛。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东周建都洛邑。其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东大部。周朝在中国文化上最大贡献是灿烂的青铜文化。2021/6/2717(4)春秋战国:从东周开国到秦始皇统一中国这500多年,习惯上称春秋战国。在此期间,各诸侯国之间战火不断,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此时的疆域基本上和周朝接近。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空前繁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锋“百家争鸣”的现象。2021/6/2718(5)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是在公元前221年由秦王赢政建立起来的。秦王朝立国仅15年,它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今甘肃、四川、至今云南、广西、北到长城一带。秦朝在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兵马俑”和“阿房宫”成为历史的见证。2021/6/27192021/6/2720(6)汉朝: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西汉王朝建都长安,先后统治达214年,其疆域东南至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葱岭。西南至云南、广西、越南的中部,北至大漠,东北达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自西汉中期至唐朝末年的千余年间,越南南北部都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2021/6/27212021/6/2722(7)唐朝:唐帝国是一个空前强盛的封建帝国,唐朝全盛时,疆域东到大海,南到南海诸岛,西到巴尔喀什湖,东北抵达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一带。(北界包括今俄罗斯的一部分,南界包括越南北部,西界包括乌兹别克斯坦的咸湖,号称唐大帝国。唐以后至宋代中国的疆域有所缩减。唐大帝国的文化十分繁荣,主要成就是艺术。2021/6/27232021/6/27242021/6/27252021/6/2726(8)元帝国,是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元世祖忽必烈灭掉南宋后,疆域辽阔,北达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至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境内,东北达鄂霍次克海。元代的科技和文学比较发达。元杂剧是文学史上首次出现的宏篇巨著。2021/6/27272021/6/27282021/6/2729(9)清代乾隆年间,疆域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到南海诸岛,西到葱岭,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拥有一千多万公里的土地。1840年鸦片战争后、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33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899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这些使中国人民遭受屈辱的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使中国的大片领土沦为殖民地。2021/6/27302021/6/2731总的来看,在中国历史上,西汉、唐代、元代、清代几个朝代的疆域都超过了中国当今的“雄鸡式”疆域。我国最东端:抚远三角洲即黑瞎子岛(135°05′E)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2021/6/27322021/6/27332、政区(行政区划)政区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此属于人文地理环境。研究政区应当探讨古代地方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机构组织及权利分配。2021/6/27341)商周:中国古代行政区域制度最早产生于奴隶制时代。相传夏朝开始按地区划分居民,史称“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商朝开始在王室以外地区分封诸侯,世袭统治权。西周实行了“封邦建国”,“分土而治”的典型分封制。春秋时期,列国兵争,晋、楚、秦等在边地先后设立县和郡,至战国,郡县两级制。县以下置乡、亭、里等基层政权组织。2021/6/27352021/6/2736(2)西汉初年,采用“郡国并行制”。长安及附近地区实行郡县制,长官有太守和都尉。其余地区是分封制。同姓子弟分封为王,功臣和亲属外戚分封为列侯。汉武帝时,诸侯王的封地分割缩小,治民之权被取消,王国变成和郡一样的地方行政机构,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另分全国为十三个州郡,每州由皇帝派刺史一人监察郡国。东汉取消郡尉,固定刺史为州级长官,地方行政机构演变成州、郡、县三级制。2021/6/2737(3)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基本保持州、郡、县三级。但一个州所管的郡县越来越少。2021/6/27382021/6/2739(4)隋唐:恢复郡县两级制。隋初取消郡,只存州、县;隋末改州为郡,实行军政分权。唐代再改郡为州,州有剌史,县有县令。并分立“道”(方镇),成了州以上的一级政区,这就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2021/6/27402021/6/2741(5)宋朝:宋太宗废止了方镇辖州制度。各地设府、州、军、监,其下辖县。其行政长官由京官带原衔出任,简称“知府”、“知州”、“知县”由原来专管督征运送财赋的各路转运使监管军民事务。“路”为监察区,路设安抚使司【地方军事长官】、转运使司【漕司】、提点刑狱司,总称监司,分掌军事、财政、刑狱等职。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2021/6/2742(6)元朝:元置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因幅员辽阔,除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又于诸路重要都会设立十个行中书省,以分管各地区。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行省长官有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等。路、府、州、县设总管、府尹、州尹、县尹。元朝:行省—路(府)—州(县)。2021/6/27432021/6/2744(7)明:明洪武九年废除行中书省。全国设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和两个直隶(京师和南京)。每省设左、右布政使司掌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管军事,合称“三司”。三司互不相统,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机构。省下设府(或直隶州)、县(或散州)。府里的长官为知府,县里的长官为知县。明朝:省、府、县。2021/6/2745(8)清代地方行政机构分省、府、县三级。全国划分为十八个省、五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和内外蒙古旗盟。省里最高行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一省或数省设一总督,各省均设巡抚。省下设府。府长官为知府。府下设县,县里的长官为知县。另外历代在少数地区设过特殊机构。2021/6/2746(9)近代,辛亥革命前后废除了府一级、州、所都改为县,又重划了道区,所以成了省、道、县三级制。国民党政府废除了道,实行省、县二级制。但在30年代又在省和县之间设立了行政监察专员。2021/6/27472021/6/2748(二)民族、人口(1)民族:中华民族是现今56个民族的历史融合过程,主要是境内形成的民族,只有少数迁入和迁出(月氏迁出,朝鲜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迁入)。除汉族外,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蒙古、满族都曾统治过中原地区政权。2021/6/2749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于今晋、陕、甘等地先后建立了汉、前赵、夏、北凉等政权。鲜卑,魏晋南北朝时,先后建立过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代、北魏、西魏、西周等政权,其中北魏还曾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羯,晋时羯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为十六国之一。氐,两晋年间,建立前秦、后凉等政权。

羌,东晋至北宋间,烧当、党项(皆为羌的部落)先后建立后秦、西夏等政权。

契丹,唐末建立辽(916),与五代和北宋并立。女真,1115年建立金,灭北宋,迁都燕京(今北京)。2021/6/2750汉族也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由古代华夏民族发展而来的汉族是始终是主体,但汉族本身也存在吸纳其它民族的过程,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秦统一诸夏族后改称秦人,汉朝时又改称汉人,汉族由此形成。北魏时孝文帝让118姓的鲜卑族人改为汉姓,东汉南北朝的许多少数民族,在唐朝时融入汉族。从东汉至南北朝活跃在中原的非汉族,到唐朝时已都被当作汉族一员。2021/6/2751(2)人口人口历史发展,从汉朝6000万到北宋的1亿到1850年的4.3亿,始终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即使在因天灾人祸人口大规模损失的低谷,也仍然占到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人口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分布不均衡。各朝各代人口分布变化虽大,但一般都是东南部和中原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第二个特点是人口迁移频繁。2021/6/2752历史上有三次人口南迁:其一为永嘉之乱后其二为安史之乱后其三为靖康之乱后此外,还有蒙古人、满人迁入内地;湖广填四川;清末闯关东;走西口等2021/6/2753二、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地貌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高原、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5%。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为最高的一级阶梯。再往东往北,从大兴安岭到太行山、伏牛山、雪峰山一带为第二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主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东部宽广的平原和丘陵是最低的第三阶梯。沿海地区多处于第三阶梯。2021/6/2754以上三个阶梯的地形、地貌是在漫长的地壳运动中逐渐变化的,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有“人化自然”的过程。比如湖泊的发育和消亡;水道和水系的变迁;海陆变迁;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的变迁;沙漠面积扩大2021/6/2755我们仅从水系和古代水利工程建设上,就能发现“人化自然”的过程,发现地形地貌的变化。大禹治水,公元前三世纪中叶,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至今都江堰仍灌溉着成都平原上的800万亩土地,秦统一后,派史禄主持开凿了灵渠(今广西兴安县境内),沟通了湘水、漓水,第一次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联结起来。公元605—610年,隋朝开通了北起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京杭大运河。2021/6/27562、气候气候特征可概括为“三稳定"与"两变化”“三稳定”:一是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二是季风气候明显三是大陆气候强。两个变化特征是:1.五六千年来,气候总的趋势是由暖变凉;2.湿度由温润变得干燥。2021/6/2757中国大部分地处北温带,三面环山,或是无垠的大漠戈壁,东南一带沿海,气候类型多,有暖温、湿润、干旱、高寒、阴湿等差别。由于受季风气候明显的影响,降水量随季节而有显著的变化。此外,由于中国处在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地带,大陆性气候强,影响之下,冬夏温差大,降雨多,降雨性质也多不同于海洋性气候,温度和水分条件配合好,极有利于农作物的发育生长。2021/6/2758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礼记·王制》“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2021/6/2759(一)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关于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类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会组织、文化发展等人文现象受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支配的观点,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理论思潮。简称“环境决定论”。2021/6/2760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柏拉图(Platon)认为人类精神生活与海洋影响有关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接受了古希腊学者关于人与气候关系的思想,认为“气候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英国文明的历史》(1857~1861)认为气候是影响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并认定印度的贫穷落后是气候的自然法则所决定的。2021/6/2761地理环境决定论对于摆脱宗教神学的影响和探索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把自然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完全归因于自然条件的决定性作用,把社会发展及人的活动单纯地看作是对自然界的适应,认为人的体质、心理状态、人口和民族分布、智力的高低、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强弱、社会的发展,乃至宗教信仰、婚姻家庭形态都受地理环境的控制和支配。这就完全抹煞了作为社会行动主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2021/6/2762远古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各方面的活动,几乎都起决定性作用。后来,在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人类普遍使用石头、青铜、或铁器,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出现了金石文化、青铜文化。由此可见,自从石器、青铜、铁器时代,人类已经开始能动地利用环境。2021/6/2763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影响1、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延续的影响3、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4、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2021/6/2764(一)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农耕文明的民族文化性格。1.中国疆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为发展农业提供了适宜条件,使中国文明成为农业文明。

2.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地貌条件的优越,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大片农业区,成为历代王朝的主要政区。3.中国大陆辽阔的疆域优越的条件使其成为东亚地区的优势文化,而与西方的地理障碍又使其无法动摇中国文化的在本土的统治地位2021/6/2765(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延续的影响延续性是指文化无突变、不曾中断的稳定性。完整而广阔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曾中断、具有连续性的传统文化。相对自足、资源丰富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中国文化延续性的影响上。2021/6/2766具体表现在:(1)幅员辽阔为中国文化提供了缓冲的空间。(2)高山、戈壁、大海使中国文化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范围内成长。(3)欧洲文化、南亚文化体系对中国文化系统的冲击不大。2021/6/2767第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起到阻隔作用。2、中国领土辽阔,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3、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