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民网北京2022年9月20日电)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年底,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干流水质保持Ⅱ类;长江经济带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以上,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3%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经过3年攻坚,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截至2020年年底,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6.7%,较2016年提高14.4个百分点,长江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明确需消灭的劣V类国控断面已实现动态清零,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得以有效遏制或解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摘自王仁宏《17部门联合部署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材料二:我国首部流域法——《长江保护法》已正式实施一周年,长江保护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长江保护法实施一周年以来,各地和各部门稳步推进流域协同立法,探索新型立法模式。各地方积极探索流域层面以地方立法方式促进协调配合、联防联控机制形成,推动形成上下游联动、干支流统筹、左右岸合力的法治格局,如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探索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共同决定”的联合立法模式,为赤水河流域保护提供法治保障。落实流域治理协调机制,联合执法已成为常态。如湖北、安徽、江西、湖南、重庆五省市共同签署《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联合执法合作协议》,明确执法联络员制度、联合巡查机制、协作共治机制等内容,不断完善了长江流域环境司法机制,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国改革报》刊文指出,为保障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发布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案例,明确要求坚持系统保护理念。同时,湖北、江西、重庆等各地方法院、检察院不断完善了流域司法机制。《长江保护法》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一些困难和问题。立法不够明确等带来了实施困难。如《长江保护法》对“长江支流”界定不够清晰,实践中对“二级以下支流”是否属于岸线管控范围争议较大,导致该法规定的“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存在实施困境。司法资源未有效整合影响实施效能。对于涉及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案件,流域内各省法院之间还存在类案不同判、裁判标准尺度不统一的情况。跨行政区域的环境资源案件管辖出现“争着管”“不愿管”甚至因行政管理权限交叉而“不好管”的现象,长江流域环境司法资源协调不足。配套制度未及时跟进影响实施效能。由于缺乏配套制度,《长江保护法》规定的国家长江流域协调机制尚未落地实施,地方协作机制还处于单独行动状态。由于联合执法涉及不同部门,因缺乏相应的配套性规定,管辖协调、职责协同、协作规模、协作方式等尚未形成体系,影响法律实施的稳定性。所以,必须采取行动,提升《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效果。要加快制定相关立法解释和技术标准。如尽快对《长江保护法》涉及的立法问题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支流”等界定不清晰的法律概念。同时,根据实际执法中遇到的难点,研究制定《长江保护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细化行政处罚载量权,统一执法标准和尺度。适时公布执法、司法指导性案例,为基层执法人员提供指导。要构建全流域、一体化司法保护机制。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案件经常出现污染发生地与损害结果发生地不一致的情况。鉴于流域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司法机关衔接和协调不足的现实情况,可设立长江生态法院,集中管辖涉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各类案件,整合调度各地区司法资源,避免司法权地方化,确保案件裁判标准统一,保障司法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推动长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推进长江流域综合管理配套制度建立,完善综合执法体系。《长江保护法》实施后,各地执法机构自发联合开展执法协作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这种协作机制不是一种制度安排,权威性不足,无法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对此,应制定长江流域综合管理配套制度,解决长江流域协调机制的组织形式、启动方式、协调方式、协调程序等问题,明确不服从协调、怠于协调或协调不当的法律后果,切实解决长江保护中的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等体制机制问题。(摘自法制网《<长江保护法>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截至2020年年底,长江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这一成果充分表明我国已提前实现了《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对干流水质的要求。B.《长江保护法》是我国首部流域法,该法案的出台有利于长江的保护和治理,但该法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立法、司法、配套制度中的困难和问题。C.《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联合执法合作协议》明确了执法联络员制度、联合巡查机制等内容,证明落实流域治理协调机制,联合执法已成为常态。D.对《长江保护法》涉及的立法问题进行梳理,明确“支流”等界定不清晰的法律概念,可有效减少实践中“二级以下支流”是否属于岸线管控范围的争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经过3年攻坚,长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阶段性目标任务已经圆满完成。B.《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完全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保护并修复了长江生态环境,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C.由于配套制度未及时跟进,导致《长江保护法》规定的国家长江流域协调机制无法落地实施,地方协作机制仍处于单独行动状态。D.《长江保护法》实施后,由于其权威性不足,无法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各地执法机构自发联合开展执法协作尚未取得显著成效。(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材料二中的问题和困难的一项是A.针对在长江违法采砂的行为,南京、武汉等地处罚标准不一样。B.长江湿地公园遭到破坏,水警、环保、文化等部门却各自为战。C.由于资金、技术的支持不足,长江网络办案系统一直无法建成。D.建在江边的化工厂是否合法,企业、政府、司法机关争论不休。(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长江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对长江的保护。(二)现代文阅读Ⅱ(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远逝的牛犄角刘建超我10岁那年,队里的水牛死了。饲养员陆大爷很伤心,流着泪,坐在磨盘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水烟。孩子们高兴,我也高兴,可以喝到牛肉汤了。那时的年月生活还艰苦,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几次肉。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碗筷,孩子们都把家里最大的碗捧手里了。炉灶垒好,大铁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翻滚着。牛肉被切成几大块,放进锅里,合严木锅盖,熬汤。别下来的牛骨头和牛皮,要卖到供销社的废品收购站。反正牛肉煮熟的时间还早,我就跟着卖废品的青年一起去了废品站。一车东西,卖了不到十块钱。往回赶的路上,青年嫌我走得慢,怕耽误了喝牛肉汤,就把我放在车上拉着,颠簸的土路把我的屁股都磨破了。那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喝汤运动啊。队长敲响了一截铁轨钟,喝汤了,喝汤了!男女老少几百口子人,端着碗排着队。会计给每个人的碗里放葱花,妇女主任给碗里放几片牛肉。队长挽着袖子,操着一只铁皮大勺子,把一只只递过来的碗盛得满满当当。喝,使劲喝,管够啊。那一夜,家家户户都打着饱嗝儿,泛着牛肉味儿。七八天过去,少油寡水的肚子就又想牛肉汤了。越是想那天喝牛肉汤的过瘾场面,越是觉得肚子里有个馋虫在爬在叫。我脑子忽然灵机一动,那天去废品站卖牛骨头,好像就看到一只水牛的犄角。另一只牛犄角哪里去了?这个问题让我兴奋了,这牛的犄角在摔下山坡时就掉了,没有被人发现。放学的钟声一响,我就兔子般地跑出去,撒开腿往队里那块山坡地跑。我沿着水牛走过的路线,仔细跟踪到了它摔下的坡边。坡很陡,有三四十米深。我先绕道坡下,在沟底的乱草丛里寻找了好几遍,没有牛犄角的踪影。我顾不上手脚被划破,从坡地往坡上艰难地攀爬。在一条石缝之间,我终于看到了那只牛犄角。一定是水牛在滚落的时候,一只犄角正好卡到了石头缝中间,牛犄角给掰断了。我拔出牛犄角,像是挖到了人参,像是捡到了大元宝,冲着夕阳嗷嗷地大喊。我把牛犄角藏在一处草丛里。星期天,我可以去废品收购站把牛犄角卖了。回到家天已经黑了,母亲见到我灰头土脸的样子,什么也没有说,端了一盆水说,洗洗干净,快吃饭吧。第二天就是星期天,阳光灿烂。吃过晌午饭,我把布袋塞在书包里,绕过村子,我就往山坡上跑。在草丛中找出那只牛犄角,装在袋子里,抱在怀里往供销社走。一路上,我把自己会唱的歌都唱了一遍,那只牛犄角肯定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多的歌。我走进供销社,对着一个梳着长辫子的阿姨说,我要卖废品。阿姨问,你卖什么废品啊?我打开袋子,说,水牛犄角。阿姨指着里面说,到那个院子里去过秤。我走到堆放废品的院子里,看秤的是一个大胡子叔叔。他把牛犄角往秤上一扔,给我一张小票,说去柜台找阿姨拿钱。我小心地接过那张门票,清楚地看到上面写着一毛,一毛钱啊,对我来说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我拿着小票又回到长辫子阿姨跟前,阿姨接过票看了一眼,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元钱放在了柜台上。我吃了一惊,给了我一元钱?是不是给我的?是不是没有一毛钱要让我找开啊?是不是考验我?我的手放在柜台上,离那红红的一元钱有短短的距离。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阿姨看看我说,小孩子,你的钱,拿走。我把钱攥在了手里,心扑通扑通地跳。我不敢转身就走,万一阿姨发现给错了找我怎么办?我慢慢转身,耳朵时刻准备着听阿姨唤我的声音。背后没有声音,可是我的背后如同有针在刺,麻酥酥热辣辣的。我不敢走出供销社的屋子,怕人家再追我,会把我关起来。我就假装在柜台前看东西,布匹、锅碗、盆罐、耙子、镰刀、饼干糖果、书本、鞭炮,我几乎把所有的东西都看过了。我还在磨蹭,又很认真蹲下身子仔细看标签上的价钱。平日里看看就能流口水的饼干,我也对它毫无兴趣,我不时地用眼光扫描那个长辫子阿姨。阿姨似乎没有注意我,她招呼着来买东西的顾客,没有顾客时,她就和另一个短头发的阿姨说说笑笑。我不知道在供销社里待了多长时间,直到那个长辫子阿姨对我喊,小孩儿,都快下班了,还不回家吃饭,快走吧。我如同得到了特赦令,转身就跑。一块钱啊,天啊,一块钱。我把钱捏在手心里,一路跑啊,手心里攥着的钱都被汗水浸湿了。一毛钱,我敢花掉,一块钱,我不敢花。远远看到家里的土屋了,我发疯似的喊着妈妈,妈妈——我的声音肯定与往常不一样,正端着盆子洗菜的妈妈以为出了什么事,支下盆子就往屋外跑。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妈,钱,一块钱,卖牛犄角。妈妈听完了我的叙述,拍拍我的肩膀说,孩子,你多拿了钱,那个阿姨就会短钱了,那个阿姨是要自己补齐公家的。妈妈擦擦手,解下围裙,说,你先吃饭吧。妈把钱给人家送回去。我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回来的,我太疲惫,睡着了。(选自冰心奖获奖作家作品精选《青涩忧伤》)(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队里的牛死了,饲养员很伤心,孩子们却因可以喝到牛肉汤而高兴,说明当时的生活确实艰苦,人们处在一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B.在去供销社卖牛角的路上,“我把自己会唱的歌都唱了一遍,那只牛犄角肯定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多的歌”,写出了我内心的愉快。C.尽管自家的物质条件很不好,妈妈却毫不犹豫地把一元钱的“巨款”送还回去,让人感受到她在艰苦生活中依然保持着人性的善良。D.文章最后写到“太疲惫,睡着了”,“疲惫”既是来回奔跑产生的身体疲惫,也是因为母亲的言行让我无比汗颜而产生的心理疲惫。(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善于铺垫,如前文“一车东西,卖了不到十块钱”既介绍了当时物价行情,又自然地烘托出后文一元钱的巨大价值。B.小说全文采用儿童视角观察、描摹事物,在讲述和理解事件时表露出儿童所特有的思维习惯,使文章呈现出天真和童趣。C.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手法,“人参”“元宝”更能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我”找到牛犄角的极大的喜悦和兴奋。D.刘建超的小说独树一帜,在努力讲好故事的同时,给生命以向上仰视的提升,敬畏更高生存的力量,有鼓舞人心的效果。(3)从长辫子阿姨错给了一元钱到回到家中,“我”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4)有人评价刘建超的小说善于发现“平凡中的伟大”,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节选自苏轼《范增论》)世谓范增为人杰,予以为不然。夷考平生,盖出战国纵横之余,见利而不知义者也。始劝项氏立怀王及羽夺王之地迁王于郴已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王之,沛公既先定关中,则当如约,增乃劝羽杀之,又徙之蜀汉。羽之伐赵,杀上将宋义,增为末将,坐而视之。坑秦降卒,杀秦降王,烧秦宫室,增皆亲见之,未尝闻一言也。至于荣阳之役,身遭反间,然后发怒而去。呜呼,疏矣哉!东坡公论此事伟甚,犹未尽也。(宋洪迈《容斋随笔范增非人杰》)六国亡久矣,起兵诛暴秦,不患无名,何必立楚后,制人者变为制于人。而怀王者公然主约。既约先入关者王之,而不使项羽入关,是明明不欲羽成功也。独不思己本牧羊儿,谁所立乎。既不能杀羽,而显与为难。且不但不使羽入关而已,并救赵亦仅使为次将。所使上将则妄人宋义也。羽即帐中斩其头如探囊取物。迨羽屠咸阳杀子婴后怀王犹曰如约,如约者,欲令沛公王关中也。兵在其颈,犹为大言,牧羊儿愚至此。范增谬计,既误项氏,亦误怀王。(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1)下面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始劝项氏立怀王及羽/夺王之地/迁王于郴已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B.始劝项氏立怀王/及羽夺王之地/迁王于郴/已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C.始劝项氏立怀王及羽/夺王之地/迁王于郴/己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D.始劝项氏立怀王/及羽夺王之地/迁王于郴/已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所”是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词组,与“纵一苇之所如”的“所”字用法相同。B.“去就”可以解释为“担任或不担任职务”或“离去或留下”,文中解释为后一种意思。C.“纵横”是“合纵连横”的缩略语,在文章中特指纵横家,纵横家是“九流十家”之一。D.文中的“徒”和“余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迁”均解释为“调动官职”,左迁指降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A.在苏轼看来,项羽怀疑范增始于项梁中道杀义帝,范增应于项羽杀宋义时毅然离去,但他能辅助项羽建功,也算是人杰。B.宋朝洪迈认为,范增对项羽谋杀上将军宋义、坑杀秦投降的士卒和秦王、焚烧宫殿的暴行,不应该熟视无睹,不加劝阻。C.清朝王鸣盛对范增很不认可,他认为范增劝立牧羊儿为楚怀王,打楚王旗号,是一个谬计,不仅误了项氏,还误了怀王。D.苏轼认为范增既是人杰,也有粗陋的地方,洪迈却完全不同意苏轼的看法,王鸣盛也从立怀王这件事对范增进行了否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②迨羽屠咸阳杀子婴后怀王犹曰如约。如约者,欲令沛公王关中也。(5)洪迈认为范增不是“人杰”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4.(9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兰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描写兰花身处春日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从时空两方面为兰花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清幽氛围。B.“此恨凭谁诉”运用反问手法,写出了兰花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的惆怅,透露出作者知音难觅的感慨。C.五、六句写幽兰因为无人欣赏自己,只能与梅花共语,它为自己还能找到这样芳馨的好伴侣感到高兴。D.词中还出现“松竹梅”三个意象,作者正是以“岁寒三友”坚贞高洁的节操来映衬兰花高洁的志趣。(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最后两句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意蕴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个体在天地间的短暂和渺小的句子是“,”。(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3)“水”具有剪切不断、永不停息、无休无止等特点,在古代诗人笔下,“水”成了常见的喻愁对象。如“,”就是以流水喻愁思的千古佳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为腊八。在古代,是把这天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以祈求丰收和吉祥,后来,民间管腊月初八叫腊八节。在古代农业社会,一切风俗习惯,都与农业生产。农民的生活,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前三季较忙,只有在冬季较为空闲,所以,人们在秋收后的年底,去野外猎获禽兽,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以求五谷丰登、、驱除不祥、家人平安,这便是“腊祭”,也叫“猜祭”。腊祭虽然都在十二月,但日子并不固定,有时在月底,有时在月初。古代的腊八是祭祀,而现在提到腊八,人们对祭祀活动已经不感兴趣,取而代之的,是地吃腊八粥。记忆中,一大早母亲就在灶间忙活了。“呱嗒、哌嗒”拉风箱的声音有节奏地传来,不一会儿,粥香便弥漫了整个小院。粥熬好了,母亲就在厨屋里大声喊:“起床喝粥喽!”听到母亲的喊声,我们兄弟姊妹几个就一骨碌爬起来,小燕子般围坐在桌前。母亲将香喷喷的腊八粥端上桌,十几种配料做成的粥,红的、绿的、黑的、褐色的……颜色鲜美,香气浓郁。早已按捺不住的我们迫不及待地端起粥,吸溜着嘴喝着。母亲总是在一旁关切地说:“慢点喝,慢点喝,小心烫着!”(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请赏析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II(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各种植物不但自身有美丽的外衣,而且有着良好的视觉,它能辨别各种波段的可见光,尽可能地吸收自己喜爱的光线。科学家发现,用红光照射农作物,可以增加糖的含量;用蓝光照射植物,则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紫色光可以促进茄子的生长。植物不但“好色”,而且“好声”。科学家研究发现,②,玉米和大豆“听”了《蓝色狂想曲》,心情舒畅,发芽特别快。胡萝卜、甘蓝和马铃薯偏爱音乐家威尔第、瓦格纳的音乐,而白菜、豌豆和生菜则喜欢莫扎特的音乐。有些植物()。③。美国某一研究中心曾经用植物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科学家把活的小虾从一个容器中缓缓倒入滚烫的开水锅中,再把在一旁“目睹”这一悲剧的植物的叶片和测试仪连接起来。当小虾快掉入开水锅时,植物“情感曲线”开始波动,好像人类焦急时的表现。当小虾掉入开水锅的时候,植物“情感曲线”突然上升,好像人类悲痛时的表现。(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宁愿不听音乐,也不愿意听不喜欢的音乐,为了表示厌恶,它们会付出死亡的代价B.宁愿付出死亡的代价,也不愿意听不喜欢的音乐,为了表示厌恶,它们会不听音乐C.为了表示厌恶,宁愿不听音乐,也不愿意听不喜欢的音乐,它们会付出死亡的代价D.为了表示厌恶,它们会付出死亡的代价,宁愿不听音乐,也不愿意听不喜欢的音乐(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史料记载,魏文侯曾问扃鹊:你们兄弟三人,谁是最好的医生?扁鹊答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镜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在扁鹊看来,其长兄的医术最高,治之于未形,中兄的医术其次,治之在毫毛,而自己的医术最低,治之在沉疴。传统医学把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三个层次,强调“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并以此标准判断医术的高下。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民网北京2022年9月20日电)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年底,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干流水质保持Ⅱ类;长江经济带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以上,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3%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经过3年攻坚,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截至2020年年底,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6.7%,较2016年提高14.4个百分点,长江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明确需消灭的劣V类国控断面已实现动态清零,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得以有效遏制或解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摘自王仁宏《17部门联合部署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材料二:我国首部流域法——《长江保护法》已正式实施一周年,长江保护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长江保护法实施一周年以来,各地和各部门稳步推进流域协同立法,探索新型立法模式。各地方积极探索流域层面以地方立法方式促进协调配合、联防联控机制形成,推动形成上下游联动、干支流统筹、左右岸合力的法治格局,如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探索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共同决定”的联合立法模式,为赤水河流域保护提供法治保障。落实流域治理协调机制,联合执法已成为常态。如湖北、安徽、江西、湖南、重庆五省市共同签署《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联合执法合作协议》,明确执法联络员制度、联合巡查机制、协作共治机制等内容,不断完善了长江流域环境司法机制,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国改革报》刊文指出,为保障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发布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案例,明确要求坚持系统保护理念。同时,湖北、江西、重庆等各地方法院、检察院不断完善了流域司法机制。《长江保护法》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一些困难和问题。立法不够明确等带来了实施困难。如《长江保护法》对“长江支流”界定不够清晰,实践中对“二级以下支流”是否属于岸线管控范围争议较大,导致该法规定的“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存在实施困境。司法资源未有效整合影响实施效能。对于涉及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案件,流域内各省法院之间还存在类案不同判、裁判标准尺度不统一的情况。跨行政区域的环境资源案件管辖出现“争着管”“不愿管”甚至因行政管理权限交叉而“不好管”的现象,长江流域环境司法资源协调不足。配套制度未及时跟进影响实施效能。由于缺乏配套制度,《长江保护法》规定的国家长江流域协调机制尚未落地实施,地方协作机制还处于单独行动状态。由于联合执法涉及不同部门,因缺乏相应的配套性规定,管辖协调、职责协同、协作规模、协作方式等尚未形成体系,影响法律实施的稳定性。所以,必须采取行动,提升《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效果。要加快制定相关立法解释和技术标准。如尽快对《长江保护法》涉及的立法问题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支流”等界定不清晰的法律概念。同时,根据实际执法中遇到的难点,研究制定《长江保护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细化行政处罚载量权,统一执法标准和尺度。适时公布执法、司法指导性案例,为基层执法人员提供指导。要构建全流域、一体化司法保护机制。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案件经常出现污染发生地与损害结果发生地不一致的情况。鉴于流域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司法机关衔接和协调不足的现实情况,可设立长江生态法院,集中管辖涉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各类案件,整合调度各地区司法资源,避免司法权地方化,确保案件裁判标准统一,保障司法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推动长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推进长江流域综合管理配套制度建立,完善综合执法体系。《长江保护法》实施后,各地执法机构自发联合开展执法协作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这种协作机制不是一种制度安排,权威性不足,无法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对此,应制定长江流域综合管理配套制度,解决长江流域协调机制的组织形式、启动方式、协调方式、协调程序等问题,明确不服从协调、怠于协调或协调不当的法律后果,切实解决长江保护中的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等体制机制问题。(摘自法制网《<长江保护法>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截至2020年年底,长江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这一成果充分表明我国已提前实现了《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对干流水质的要求。B.《长江保护法》是我国首部流域法,该法案的出台有利于长江的保护和治理,但该法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立法、司法、配套制度中的困难和问题。C.《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联合执法合作协议》明确了执法联络员制度、联合巡查机制等内容,证明落实流域治理协调机制,联合执法已成为常态。D.对《长江保护法》涉及的立法问题进行梳理,明确“支流”等界定不清晰的法律概念,可有效减少实践中“二级以下支流”是否属于岸线管控范围的争议。(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经过3年攻坚,长江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阶段性目标任务已经圆满完成。B.《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完全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保护并修复了长江生态环境,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C.由于配套制度未及时跟进,导致《长江保护法》规定的国家长江流域协调机制无法落地实施,地方协作机制仍处于单独行动状态。D.《长江保护法》实施后,由于其权威性不足,无法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各地执法机构自发联合开展执法协作尚未取得显著成效。(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材料二中的问题和困难的一项是CA.针对在长江违法采砂的行为,南京、武汉等地处罚标准不一样。B.长江湿地公园遭到破坏,水警、环保、文化等部门却各自为战。C.由于资金、技术的支持不足,长江网络办案系统一直无法建成。D.建在江边的化工厂是否合法,企业、政府、司法机关争论不休。(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长江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对长江的保护。【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是否属于题干涉及的内容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内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理清文章的层次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这一成果充分表明我国已提前实现了《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对干流水质的要求”错,材料一是说《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行动方案》明确的要求是多项的。故选A。(2)A.“《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阶段性目标任务已经圆满完成”偷换概念,材料一“印发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经过3年攻坚,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说的是《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B.“完全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错,材料一是说“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得以有效遏制或解决”。C.正确。D.“各地执法机构自发联合开展执法协作尚未取得显著成效”错,材料二是说“《长江保护法》实施后,各地执法机构自发联合开展执法协作虽然取得显著成效”。故选C。(3)材料二中的问题和困难有:立法不够明确等带来了实施困难;司法资源未有效整合影响实施效能;配套制度未及时跟进影响实施效能。C.“由于资金、技术的支持不足,长江网络办案系统一直无法建成”于文无据,不属于材料二中的问题和困难。故选C。(4)材料二第一段“《长江保护法》已正式实施一周年,长江保护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各地和各部门稳步推进流域协同立法,探索新型立法模式”“落实流域治理协调机制,联合执法已成为常态”首先肯定了《长江保护发》实施一周年以来取得的成效;接着,第二段“立法不够明确等带来了实施困难”“司法资源未有效整合影响实施效能”“配套制度未及时跟进影响实施效能”列举了《长江保护法》实施过程中暴露的立法不够明确、司法资源未有效整合、配套制度未及时跟等困难和问题;最后,第三段“必须采取行动,提升《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效果”“要加快制定相关立法解释和技术标准”“要构建全流域、一体化司法保护机制”“要推进长江流域综合管理配套制度建立,完善综合执法体系”强调提升《长江保护法》实施效果,必须要加快制定相关立法解释和技术标准,构建全流域、一体化司法保护机帅,推进长江流域综合管理配套制度建立并完善综合执法体系。(5)结合材料一“《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年底,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生态环境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经过3年攻坚,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可知,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落实《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要求;结合材料二“《长江保护法》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一些困难和问题。立法不够明确等带来了实施困难”“由于联合执法涉及不同部门,因缺乏相应的配套性规定,管辖协调、职责协同、协作规模、协作方式等尚未形成体系,影响法律实施的稳定性”可知,提升《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效果,各地和各部门稳步推进流域协同立法;结合材料二“要构建全流域、一体化司法保护机制”“应制定长江流域综合管理配套制度,解决长江流域协调机制的组织形式、启动方式、协调方式、协调程序等问题,明确不服从协调、怠于协调或协调不当的法律后果,切实解决长江保护中的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等体制机制问题”可知,落实流域治理协调机制:完善长江流域环境司法机制。答案:(1)A(2)C(3)C(4)材料二首先肯定了《长江保护发》实施一周年以来取得的成效;接着列举了《长江保护法》实施过程中暴露的立法不够明确、司法资源未有效整合、配套制度未及时跟等困难和问题;最后强调提升《长江保护法》实施效果,必须要加快制定相关立法解释和技术标准,构建全流域、一体化司法保护机制,推进长江流域综合管理配套制度建立并完善综合执法体系。(5)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落实《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要求;提升《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效果,各地和各部门稳步推进流域协同立法;落实流域治理协调机制:完善长江流域环境司法机制。(二)现代文阅读Ⅱ(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远逝的牛犄角刘建超我10岁那年,队里的水牛死了。饲养员陆大爷很伤心,流着泪,坐在磨盘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水烟。孩子们高兴,我也高兴,可以喝到牛肉汤了。那时的年月生活还艰苦,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几次肉。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碗筷,孩子们都把家里最大的碗捧手里了。炉灶垒好,大铁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翻滚着。牛肉被切成几大块,放进锅里,合严木锅盖,熬汤。别下来的牛骨头和牛皮,要卖到供销社的废品收购站。反正牛肉煮熟的时间还早,我就跟着卖废品的青年一起去了废品站。一车东西,卖了不到十块钱。往回赶的路上,青年嫌我走得慢,怕耽误了喝牛肉汤,就把我放在车上拉着,颠簸的土路把我的屁股都磨破了。那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喝汤运动啊。队长敲响了一截铁轨钟,喝汤了,喝汤了!男女老少几百口子人,端着碗排着队。会计给每个人的碗里放葱花,妇女主任给碗里放几片牛肉。队长挽着袖子,操着一只铁皮大勺子,把一只只递过来的碗盛得满满当当。喝,使劲喝,管够啊。那一夜,家家户户都打着饱嗝儿,泛着牛肉味儿。七八天过去,少油寡水的肚子就又想牛肉汤了。越是想那天喝牛肉汤的过瘾场面,越是觉得肚子里有个馋虫在爬在叫。我脑子忽然灵机一动,那天去废品站卖牛骨头,好像就看到一只水牛的犄角。另一只牛犄角哪里去了?这个问题让我兴奋了,这牛的犄角在摔下山坡时就掉了,没有被人发现。放学的钟声一响,我就兔子般地跑出去,撒开腿往队里那块山坡地跑。我沿着水牛走过的路线,仔细跟踪到了它摔下的坡边。坡很陡,有三四十米深。我先绕道坡下,在沟底的乱草丛里寻找了好几遍,没有牛犄角的踪影。我顾不上手脚被划破,从坡地往坡上艰难地攀爬。在一条石缝之间,我终于看到了那只牛犄角。一定是水牛在滚落的时候,一只犄角正好卡到了石头缝中间,牛犄角给掰断了。我拔出牛犄角,像是挖到了人参,像是捡到了大元宝,冲着夕阳嗷嗷地大喊。我把牛犄角藏在一处草丛里。星期天,我可以去废品收购站把牛犄角卖了。回到家天已经黑了,母亲见到我灰头土脸的样子,什么也没有说,端了一盆水说,洗洗干净,快吃饭吧。第二天就是星期天,阳光灿烂。吃过晌午饭,我把布袋塞在书包里,绕过村子,我就往山坡上跑。在草丛中找出那只牛犄角,装在袋子里,抱在怀里往供销社走。一路上,我把自己会唱的歌都唱了一遍,那只牛犄角肯定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多的歌。我走进供销社,对着一个梳着长辫子的阿姨说,我要卖废品。阿姨问,你卖什么废品啊?我打开袋子,说,水牛犄角。阿姨指着里面说,到那个院子里去过秤。我走到堆放废品的院子里,看秤的是一个大胡子叔叔。他把牛犄角往秤上一扔,给我一张小票,说去柜台找阿姨拿钱。我小心地接过那张门票,清楚地看到上面写着一毛,一毛钱啊,对我来说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我拿着小票又回到长辫子阿姨跟前,阿姨接过票看了一眼,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元钱放在了柜台上。我吃了一惊,给了我一元钱?是不是给我的?是不是没有一毛钱要让我找开啊?是不是考验我?我的手放在柜台上,离那红红的一元钱有短短的距离。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阿姨看看我说,小孩子,你的钱,拿走。我把钱攥在了手里,心扑通扑通地跳。我不敢转身就走,万一阿姨发现给错了找我怎么办?我慢慢转身,耳朵时刻准备着听阿姨唤我的声音。背后没有声音,可是我的背后如同有针在刺,麻酥酥热辣辣的。我不敢走出供销社的屋子,怕人家再追我,会把我关起来。我就假装在柜台前看东西,布匹、锅碗、盆罐、耙子、镰刀、饼干糖果、书本、鞭炮,我几乎把所有的东西都看过了。我还在磨蹭,又很认真蹲下身子仔细看标签上的价钱。平日里看看就能流口水的饼干,我也对它毫无兴趣,我不时地用眼光扫描那个长辫子阿姨。阿姨似乎没有注意我,她招呼着来买东西的顾客,没有顾客时,她就和另一个短头发的阿姨说说笑笑。我不知道在供销社里待了多长时间,直到那个长辫子阿姨对我喊,小孩儿,都快下班了,还不回家吃饭,快走吧。我如同得到了特赦令,转身就跑。一块钱啊,天啊,一块钱。我把钱捏在手心里,一路跑啊,手心里攥着的钱都被汗水浸湿了。一毛钱,我敢花掉,一块钱,我不敢花。远远看到家里的土屋了,我发疯似的喊着妈妈,妈妈——我的声音肯定与往常不一样,正端着盆子洗菜的妈妈以为出了什么事,支下盆子就往屋外跑。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妈,钱,一块钱,卖牛犄角。妈妈听完了我的叙述,拍拍我的肩膀说,孩子,你多拿了钱,那个阿姨就会短钱了,那个阿姨是要自己补齐公家的。妈妈擦擦手,解下围裙,说,你先吃饭吧。妈把钱给人家送回去。我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回来的,我太疲惫,睡着了。(选自冰心奖获奖作家作品精选《青涩忧伤》)(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队里的牛死了,饲养员很伤心,孩子们却因可以喝到牛肉汤而高兴,说明当时的生活确实艰苦,人们处在一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B.在去供销社卖牛角的路上,“我把自己会唱的歌都唱了一遍,那只牛犄角肯定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多的歌”,写出了我内心的愉快。C.尽管自家的物质条件很不好,妈妈却毫不犹豫地把一元钱的“巨款”送还回去,让人感受到她在艰苦生活中依然保持着人性的善良。D.文章最后写到“太疲惫,睡着了”,“疲惫”既是来回奔跑产生的身体疲惫,也是因为母亲的言行让我无比汗颜而产生的心理疲惫。(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善于铺垫,如前文“一车东西,卖了不到十块钱”既介绍了当时物价行情,又自然地烘托出后文一元钱的巨大价值。B.小说全文采用儿童视角观察、描摹事物,在讲述和理解事件时表露出儿童所特有的思维习惯,使文章呈现出天真和童趣。C.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手法,“人参”“元宝”更能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我”找到牛犄角的极大的喜悦和兴奋。D.刘建超的小说独树一帜,在努力讲好故事的同时,给生命以向上仰视的提升,敬畏更高生存的力量,有鼓舞人心的效果。(3)从长辫子阿姨错给了一元钱到回到家中,“我”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4)有人评价刘建超的小说善于发现“平凡中的伟大”,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内容,找到人物不同情形下的不同反应,结合语境分析心理变化。(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审美特征和价值取向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D.“也是因为母亲的言行让我无比汗颜而产生的心理疲惫”拔高了文章思想情感,“我”只是一个小孩子,还无法体会到母亲行为的意义,也就无法形成汗颜的心理感受。故选D。(2)B.“使文章呈现出天真和童趣”错,文章虽然是以儿童视角写的,表现的却是贫困带来的苦难,以及贫困中坚守的人性善良,并非“天真和童趣”。故选B。(3)由“我吃了一惊,给了我一元钱?是不是给我的?是不是没有一毛钱要让我找开啊?是不是考验我?”可知,先是吃惊、怀疑;由“我的手放在柜台上,离那红红的一元钱有短短的距离。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把钱攥在了手里,心扑通扑通地跳。我不敢转身就走,万一阿姨发现给错了找我怎么办?我慢慢转身,耳朵时刻准备着听阿姨唤我的声音。背后没有声音,可是我的背后如同有针在刺,麻酥酥热辣辣的。我不敢走出供销社的屋子,怕人家再追我,会把我关起来……”可知,然后感到紧张、害怕、矛盾、纠结;由“我不知道在供销社里待了多长时间,直到那个长辫子阿姨对我喊,小孩儿,都快下班了,还不回家吃饭,快走吧。我如同得到了特赦令,转身就跑”可知,最后是如释重负。(4)平凡是指作者描写的是发生在普通人物身边的平常小事,例如小说主要写“我”费力地找到丢失的牛犄角,然后去废品站卖钱,结果阿姨错把一元钱当一角钱给了“我”,小说细腻地描写了“我”的手足无措、惶恐不安,“我吃了一惊,给了我一元钱?是不是给我的?是不是没有一毛钱要让我找开啊?是不是考验我?”“我的手放在柜台上,离那红红的一元钱有短短的距离。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把钱攥在了手里,心扑通扑通地跳。我不敢转身就走,万一阿姨发现给错了找我怎么办?我慢慢转身,耳朵时刻准备着听阿姨唤我的声音。背后没有声音,可是我的背后如同有针在刺,麻酥酥热辣辣的。我不敢走出供销社的屋子,怕人家再追我,会把我关起来……”,这是很平凡的小事;还有“我”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而妈妈却要把钱还给那个阿姨,“孩子,你多拿了钱,那个阿姨就会短钱了,那个阿姨是要自己补齐公家的。妈妈擦擦手,解下围裙,说,你先吃饭吧。妈把钱给人家送回去”,写母亲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教育孩子归还不属于自己的财物,这也是平凡小事。但是这些平凡的人和事件却让人感受到伟大,这些伟大是指小说中体现出普通人身上的人性闪光点,如“我”因为阿姨多给了钱而犹豫害怕、惶恐不安,折射出孩子的单纯天真;妈妈没有过多责备“我”,而是用实际行动教育了“我”;尽管物质极度贫困,妈妈却不贪钱,还能站在对方角度考虑,赶紧把钱送回去,体现出妈妈善良宽容、大公无私的人性美,更凸显出艰难岁月里人们相互体谅、相濡以沫的温暖的人情美。答案:(1)D(2)B(3)①先是吃惊、怀疑;②然后感到紧张、害怕、矛盾、纠结;③最后是如释重负。(4)平凡是指作者描写的是发生在普通人物身边的平常小事,例如生活贫苦十岁孩童用牛角换钱,被多给钱后的手足无措、惶恐不安;母亲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教育孩子归还不属于自己的财物。但是这些平凡的人和事件却让人感受到伟大,这些伟大是指小说中体现出普通人身上的人性闪光点,如孩子的单纯天真,妈妈善良宽容、大公无私的人性美,更凸显出艰难岁月里人们相互体谅、相濡以沫的温暖的人情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节选自苏轼《范增论》)世谓范增为人杰,予以为不然。夷考平生,盖出战国纵横之余,见利而不知义者也。始劝项氏立怀王及羽夺王之地迁王于郴已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王之,沛公既先定关中,则当如约,增乃劝羽杀之,又徙之蜀汉。羽之伐赵,杀上将宋义,增为末将,坐而视之。坑秦降卒,杀秦降王,烧秦宫室,增皆亲见之,未尝闻一言也。至于荣阳之役,身遭反间,然后发怒而去。呜呼,疏矣哉!东坡公论此事伟甚,犹未尽也。(宋洪迈《容斋随笔范增非人杰》)六国亡久矣,起兵诛暴秦,不患无名,何必立楚后,制人者变为制于人。而怀王者公然主约。既约先入关者王之,而不使项羽入关,是明明不欲羽成功也。独不思己本牧羊儿,谁所立乎。既不能杀羽,而显与为难。且不但不使羽入关而已,并救赵亦仅使为次将。所使上将则妄人宋义也。羽即帐中斩其头如探囊取物。迨羽屠咸阳杀子婴后怀王犹曰如约,如约者,欲令沛公王关中也。兵在其颈,犹为大言,牧羊儿愚至此。范增谬计,既误项氏,亦误怀王。(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1)下面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始劝项氏立怀王及羽/夺王之地/迁王于郴已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B.始劝项氏立怀王/及羽夺王之地/迁王于郴/已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C.始劝项氏立怀王及羽/夺王之地/迁王于郴/己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D.始劝项氏立怀王/及羽夺王之地/迁王于郴/已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中“所”是代词,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词组,与“纵一苇之所如”的“所”字用法相同。B.“去就”可以解释为“担任或不担任职务”或“离去或留下”,文中解释为后一种意思。C.“纵横”是“合纵连横”的缩略语,在文章中特指纵横家,纵横家是“九流十家”之一。D.文中的“徒”和“余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迁”均解释为“调动官职”,左迁指降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CA.在苏轼看来,项羽怀疑范增始于项梁中道杀义帝,范增应于项羽杀宋义时毅然离去,但他能辅助项羽建功,也算是人杰。B.宋朝洪迈认为,范增对项羽谋杀上将军宋义、坑杀秦投降的士卒和秦王、焚烧宫殿的暴行,不应该熟视无睹,不加劝阻。C.清朝王鸣盛对范增很不认可,他认为范增劝立牧羊儿为楚怀王,打楚王旗号,是一个谬计,不仅误了项氏,还误了怀王。D.苏轼认为范增既是人杰,也有粗陋的地方,洪迈却完全不同意苏轼的看法,王鸣盛也从立怀王这件事对范增进行了否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②迨羽屠咸阳杀子婴后怀王犹曰如约。如约者,欲令沛公王关中也。(5)洪迈认为范增不是“人杰”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明确古文化常识的相关知识及词语含义,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对应的信息点,再对其进行准确翻译的基础上概括分析。【解答】(1)句意:起初劝项氏立楚怀王,等到项羽夺去楚怀王的土地,把他迁移到郴,不久又杀掉怀王,范增却不能本着君臣大义,以死相争。“羽”是“夺王之地”的主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C;“以死”是“争之”的后置状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2)D.错误。迁移,迁徙;调动官职。句意:后来又将其迁往蜀、汉。/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故选D。(3)C.“范增劝立牧羊儿为楚怀王”于文无据,原文“范增谬计”,指的是范增劝项梁打“楚王”旗号。故选C。(4)①“方”,当……时候;“事”,侍奉;“分”,身份。译文:当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君臣的身份还没有确定。②“迨”,等到;“如”,按照;“王”,称王。译文:等到项羽屠咸阳杀子婴后,怀王还说按约定,按约定就是想让沛公在关中称王。(5)①由原文“盖出战国纵横之余,见利而不知义者也”可知,范增贪恋权力,见利忘义;②由原文“已而弑之,增不能引君臣大谊,争之以死”可知,范增没有劝阻项羽弑君,违背君臣大谊;③由原文“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王之,沛公既先定关中,则当如约,增乃劝羽杀之”可知,范增无视约定,背信弃义;④由原文“至于荣阳之役,身遭反间,然后发怒而去”可知,不能驾驭自己的愤怒,中离间计而愤然离开。答案:(1)B(2)D(3)C(4)①当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君臣的身份还没有确定。②等到项羽屠咸阳杀子婴后,怀王还说按约定,按约定就是想让沛公在关中称王。(5)①范增贪恋权力,见利忘义;②范增没有劝阻项羽弑君,违背君臣大谊;③范增无视约定,背信弃义;④不能驾驭自己的愤怒,中离间计而愤然离开。参考译文: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当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父帝,君臣的身份还没有确定。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男子汉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浅陋啊!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节选自苏轼《范增论》)世人都说范增为人中豪杰,我认为并非如此。考其生平,本自战国纵横家之余,是一个见利忘义之徒。起初劝项氏立楚怀王,等到项羽夺去楚怀王的土地,把他迁移到郴,不久又杀掉怀王,范增却不能本着君臣大义,以死相争。怀王和诸将约定,先入函谷关者为关中王,沛公既已平定关中,则应履行约定,范增竟劝项羽杀掉沛公,后来又将其迁往蜀、汉。项羽在征伐赵军的时候,杀上将宋义,范增为末将,坐视不管。活埋秦朝降卒,杀死秦王子婴,烧毁秦朝宫室,范增都亲眼所见,不曾听他劝过一句。到了荥阳之战,自己遭遇反间计,然后发怒离去。唉,失策啊。东坡公关于范增的评论卓有见识,但还不够充分。(宋•洪迈《容斋随笔•范增非人杰》)六国灭亡已经很久了,起兵诛灭暴秦,不用担心师出无名,为什么一定要拥立楚国的后人,控制别人变成被别人控制。怀王公然主持盟约。已经约定先入关的人为王,却不让项羽先入关,这是明明不想让项羽成功啊。怀王不想想自己本是牧羊儿,是谁拥立的吗。已经不能杀项羽,却明着与他为难。并且不但是不使项羽入关而已,并且救赵仅仅任命他为次将。所委派的上将是狂人宋义。项羽在帐中斩宋义的头如探囊取物。等到项羽屠咸阳杀子婴后,怀王还说按约定,按约定就是想让沛公在关中称王。兵器架在他的脖子上,还说大话,牧羊儿的愚蠢竟然到了这一步。范增的计策很荒谬,既耽误了项氏,也耽误了怀王。(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4.(9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兰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一、二句描写兰花身处春日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从时空两方面为兰花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清幽氛围。B.“此恨凭谁诉”运用反问手法,写出了兰花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的惆怅,透露出作者知音难觅的感慨。C.五、六句写幽兰因为无人欣赏自己,只能与梅花共语,它为自己还能找到这样芳馨的好伴侣感到高兴。D.词中还出现“松竹梅”三个意象,作者正是以“岁寒三友”坚贞高洁的节操来映衬兰花高洁的志趣。(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最后两句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意蕴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诗句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诗句,根据提供要求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C.“因为无人欣赏自己,只能与梅花共语,它为自己还能找到这样芳馨的好伴侣感到高兴”错,“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故选C。(2)本词“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意思是,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这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借花喻人,表达作者甘于寂寞坚守高洁品格的节操。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意思是,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两首词都是咏物诗,借花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不媚俗、坚守高洁品格的坚贞。答案:(1)C(2)两首词都采用了借花喻人(托物言志)的方式,表达了不媚俗、不屈邪、坚守高洁品格的坚贞。陆词这两句是说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作者借对梅花的赞咏,表达了自己身处困境依然坚守高洁品格的情怀;曹词殿后两句是说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不经意间反而可以闻到兰花的幽昏,“不肯香”“香在无心处”写出幽兰的独特个性,更抒写了作者甘于寂寞坚守高洁品格的节操。译文: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赏析: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日,指和煦的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三、四两句首一“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这两句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写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过片“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此词开头写“松竹翠萝寒”,已拈出松、竹,这里又写与梅花共语,正以“岁寒三友”来映衬幽兰坚芳之操。然而作者又复寄意于人间的“寻芳侣”,这也是古代士大夫知识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见用于时的心声。“着意闻时不肯香,香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以象征,拟人和暗喻手法寄托作者对隐士节操的崇仰,流露出词人向往出世、归隐的心志。(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个体在天地间的短暂和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水”具有剪切不断、永不停息、无休无止等特点,在古代诗人笔下,“水”成了常见的喻愁对象。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以流水喻愁思的千古佳句。【分析】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内涵,因此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内涵,切不可死记硬背。【解答】故答案为:(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重点字:蜉、蝣)(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重点字:知)(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重点字:似)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为腊八。在古代,是把这天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以祈求丰收和吉祥,后来,民间管腊月初八叫腊八节。在古代农业社会,一切风俗习惯,都与农业生产。农民的生活,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前三季较忙,只有在冬季较为空闲,所以,人们在秋收后的年底,去野外猎获禽兽,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以求五谷丰登、、驱除不祥、家人平安,这便是“腊祭”,也叫“猜祭”。腊祭虽然都在十二月,但日子并不固定,有时在月底,有时在月初。古代的腊八是祭祀,而现在提到腊八,人们对祭祀活动已经不感兴趣,取而代之的,是地吃腊八粥。记忆中,一大早母亲就在灶间忙活了。“呱嗒、哌嗒”拉风箱的声音有节奏地传来,不一会儿,粥香便弥漫了整个小院。粥熬好了,母亲就在厨屋里大声喊:“起床喝粥喽!”听到母亲的喊声,我们兄弟姊妹几个就一骨碌爬起来,小燕子般围坐在桌前。母亲将香喷喷的腊八粥端上桌,十几种配料做成的粥,红的、绿的、黑的、褐色的……颜色鲜美,香气浓郁。早已按捺不住的我们迫不及待地端起粥,吸溜着嘴喝着。母亲总是在一旁关切地说:“慢点喝,慢点喝,小心烫着!”(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请赏析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结合语境读懂句段的意思,根据前后联系,选用意思相符的成语。(2)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要求考生熟练掌握高考命题辨析病句的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根据类型的特征去排查病因。(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含义,再结合语境分析其在文中的意思,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解答】(1)第一空,此处是说习俗习惯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可填“息息相关”。息息相关:意思是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第二空,此处是说祈求的内容,与前面“五谷丰登”搭配,可填“风调雨顺”。风调雨顺:指风雨适合农时,年景好。第三空,此处是形容吃的香甜,可填“津津有味”。津津有味:形容趣味特别浓厚。(2)原句语病有:语序不当,前后句子分别是“腊祭”和“日子”,关联词“虽然”应该放到主语前面;不合逻辑,“有时在月底,有时在月初”,应先说“月初”,再说“月底”。(3)划线句描写吃腊八粥时运用了多感官描写,有视觉“红的、绿的、黑的、褐色的……颜色鲜美”、听觉“母亲就在厨屋里大声喊:‘起床喝粥喽!’”、嗅觉“香气浓郁”,生动地写出喝腊八粥时的愉悦;还有比喻修辞,“我们兄弟姊妹几个就一骨碌爬起来,小燕子般围坐在桌前”,把众多的兄弟姐妹比作小燕子,形象地写出一家人围坐喝粥的温馨情景;“母亲就在厨屋里大声喊:‘起床喝粥喽!’”是语言描写,“一骨碌爬起来”是动作等细节描写,写出我们喝粥时的急切。答案:(1)息息相关,风调雨顺,津津有味(2)虽然腊祭都在十二月,但日子并不固定,有时在月初,有时在月底。(3)①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嗅觉,生动地写出喝腊八粥时的愉悦;②比喻修辞,把兄弟姐妹比作小燕子,写出围坐喝粥的温馨;③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出喝粥的急切。(二)语言文字运用II(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各种植物不但自身有美丽的外衣,而且有着良好的视觉,它能辨别各种波段的可见光,尽可能地吸收自己喜爱的光线。科学家发现,用红光照射农作物,可以增加糖的含量;用蓝光照射植物,则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紫色光可以促进茄子的生长。植物不但“好色”,而且“好声”。科学家研究发现,②,玉米和大豆“听”了《蓝色狂想曲》,心情舒畅,发芽特别快。胡萝卜、甘蓝和马铃薯偏爱音乐家威尔第、瓦格纳的音乐,而白菜、豌豆和生菜则喜欢莫扎特的音乐。有些植物()。③。美国某一研究中心曾经用植物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科学家把活的小虾从一个容器中缓缓倒入滚烫的开水锅中,再把在一旁“目睹”这一悲剧的植物的叶片和测试仪连接起来。当小虾快掉入开水锅时,植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
- 浙江省温州2024-2025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
-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数学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
- 2024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 四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 2024初三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统考版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第42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
- 2024年仓库工作人员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 老高考旧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考情境专项练1太阳方位与影子
- 老高考旧教材适用配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型强化练2表明说明类选择题
- 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制度-小学学业等级
- 过程审核VDA6.3检查表
- 常压矩形容器设计计算软件
- 交流变换为直流的稳定电源设计方案
- PR6C系列数控液压板料折弯机 使用说明书
- 装配工艺通用要求
- 钢结构工程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措施
- 物业管理业主意见征询表
- 8D培训课件 (ppt 43页)
- 劳动力计划表
- 《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义务教育阶段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