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武汉高中语文高一期末典型卷3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2秋•新洲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诗歌还没有完全脱离应用性质而成为纯文学形式之前,诗歌语言还是与散文语言相似的。然而古诗语言与散文语言的难分难舍造成了它自身的窘境,它的语序由于过分吻合人们的“约定俗成”而使诗歌意义的展开过程过分清晰,它的语序由于过分完整正常而使意义过分明确,虽然这种符合人的思维与语言习惯的诗句容易让人感到自然、质朴、亲切、熟悉,但是它也使诗歌的独立品格受到损伤。当人们习惯了这种平直流畅的诗句之后,不免又会由习惯变为淡漠。那么,怎样才能使诗歌变得更像诗歌,怎样才能更好地构造一种与散文全然不同的诗歌语言世界呢?从谢灵运、齐梁永明诗人的探索到唐初近体诗律的形成,令人想起俄国形式主义诗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谢灵运诗的“典丽新声”已经开始了对古代诗歌质直、自然语言习惯的有意矫正。他的诗里越来越少用虚字、多用对语、讲究韵律、善镶丽字等趋向,使诗歌语言大大变形,并影响了一代诗风;沈约、谢朓、周颙、刘绘等人“务为精密”的努力与“八病”说的提出,更进一步使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分道扬镳,逐渐完成了对日常语言与散文语言的“陌生化”过程。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诗歌语言是“歪斜”“别扭”“弯曲”了的语言,“诗歌的目的就是要颠倒习惯化的过程……‘创造性地损坏’习以为常的、标准的东西,以便把一种新的、童稚的、生机盎然的前景灌输给我们”,因此,当古诗经过漫长岁月仍以它一成不变的、与散文语言相近而不能引起人们新奇感的语序讲述着各种内容时,人们就感到了变革诗歌语言习惯的意义。同时,中国古诗的主题多集中在人与社会(道德与功业)、人与自然(死亡与永恒)、人与人(爱情与仇恨)这些“老生常谈”里,如果意象与形式再重复而陈旧,诗歌便将衰亡了。因此,谢灵运以来的诗人们在意象更新(自然山水中的生命意识与人生情感)的同时,也开始了对语言形式的开拓。逐渐把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距离拉开,形成了一整套独立的诗歌美学形式,而省略与错综正是构成这一形式的重要内容。首先是省略(如古诗中常见的“我”“汝”等主语代词,“于”等时空位置介词,“乃”等判断系词,“之”等助词,“乎”“也”“焉”等句尾虚词)。省略不仅使诗句词汇整齐化与意象化,具备了音步整饬与节奏有序的前提条件,而且使诗歌意蕴复杂化。副词、介词在诗中的逐渐消失,使时空位置模糊了,因而“直线的过程”还原为“平列的组合”,时间空间一下子变得无限广阔;主语性代词的逐渐消失,使诗句的视觉角度模糊了,读者可以从这边看那边,可以从那边看这边,这种“视角转换”即视点游移构成了电影蒙太奇的奇异效果,使诗境处于一种不断的叠变之中。其次是词序的错综。省略使诗句结构关系松散,关联词逐渐消失,就像本来环环相扣的链条一下子松散开来一样,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松动了,因而词可以互相易位,这种词序的错综,更使得本来就朦胧的诗境变得更加曲折多变,意蕴复杂,包容了多种组合的可能性与意义的互摄性。以杜甫《旅夜书怀》为例:“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诗人的所思所见,依照日常语序,应是——微风(吹动)岸(上)细草,舟(上的)危樯(在)夜(中)独(自矗立)。或者是——微风(吹动着)细草(之)岸,独(立)夜(中的)危樯(之)舟。或者是——岸(上的)细草(在)微风(中摆动),舟(上的)危樯(在)夜(中)独(立)。这里,省略的成分不仅有表示处所的介词“在”,表示方位的“上”“中”,表示从属关系的“的(之)”;还有谓语动词“吹动”“矗立”,这样,诗境便“还原”为物象平列杂陈的这种“生成转换”为语言之前的视觉印象,并由此发生了理解的歧义,平列错陈的视觉印象使读者更贴近诗句中的自然境界,理解的歧义则给读者留下了艺术想象的“空白”,而诗的魅力不就在于这种真切的境界与朦胧的意味么?(摘编自葛兆光《陌生化:意脉与语序的分离及诗歌语言的形成》)材料二:每个艺术家都要创造形式来表现他的思想。有些人以为形式最好不谈,歌德说过,文艺作品的题材是人人可以看见的,内容意义经过一番努力才能把握,至于形式对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我认为每一个艺术家必须创造自己独特的形式,而事实也是如此,十个艺术家去表现同一个题材,每个人表现的形式一定不同。要使内容更加集中、深化、提高,需要创造形式。所谓形式主义,变成形式的游戏,歪曲了形式的本质。没有创造性的形式,很可能不美,不能打动人心。艺术品能够感动人,不但依靠新内容,也要依靠新形式,假若观众无动于衷,那才是形式主义。真正的艺术家是想通过完美的形式感动人,自然要有内容,要有饱满的情感,还要有思想。艺术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然而艺术家不是赤裸裸地表达,而是让人探索无穷,几百年以后还有影响。讲来讲去,一句话:在艺术创作中要有形式的创造,所谓形象就是内容和形式。(节选自宗白华《艺术形式美二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相似是因为诗歌还没完全脱离应用性质而成为纯文学形式。B.诗歌意义的展开过程过分清晰,诗意过分明确,会使诗歌的独立品格受到损伤。C.从谢灵运等人的探索到唐初近体诗律的形成是一个诗歌语言“陌生化”的过程。D.在艺术创作中,没有艺术形式的创造就不能使作品内容更加集中、深化、提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谢灵运以来的诗人们不仅努力更新意象,而且更重视矫正质直自然的语言习惯,重视对语言形式的开拓。B.省略既让词汇整齐化与意象化,又使诗句音步整饬与节奏有序,还使诗歌意蕴复杂化,使诗境更曲折多变。C.艺术品能感动人,不但靠新内容,也要靠新形式,所以要引起人们对诗歌的新奇感,就必须变革其语言习惯。D.真正的艺术家拒绝赤裸裸地表达,只想通过完美的形式感动人,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白”,让人探索无穷。(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B.百年积死树,千尺挂寒藤。(何逊《渡连圻二首•其一》)C.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一》)D.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吕本中《兵乱后杂诗•其一》)(4)两则材料都运用了引证法,请简要分析其用法上的差异。(5)请结合材料,从省略与错综的角度,简要分析“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形式美。2.(2022秋•洪山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书者雪樵凯歌雪樵的字儿写得好,是大伙儿都知道的事。窗外,杏树枝头的雀雀儿刚叫上早,雪樵就已经站立在书案前,眼皮子似合微张,整个人似醒未醒,就那么傻乎乎地站着;要么,就直接往椅子上一蹲,面无表情,活脱脱一块榆木疙瘩。良久,他双眼圆睁,挽袖、吸气、提笔,横竖撇折点,笔走龙蛇,一气呵成。末了,瞥上一眼未干的墨迹,捧起沏好的一壶“铁观音”,长长地舒上口气。这字,就算是成了。为写好这一个字,可是熬足了雪樵三个月的工夫呢。字好,又出名,雪樵的门前就不清静。先是有后生向雪樵求字。雪樵瞥一旁棉絮外翻、冻得红鼻青脸鼻涕顺溜的年轻人,微笑着点头。提笔,发力,转眼间,几个遒劲的楷体已是入木三分,写的是“业精于勤”四个大字。年轻人这边刚走,又有人风尘仆仆而来。来的是一位河东商人。来人双手施礼,恭敬地放下润金。妻招呼客人茶座。雪樵头也不抬。也就在片刻之间吧,来人挨着木椅的屁股还没有蹭出温热来,这边雪樵已经风起云止,大功告成了。雪樵吹着茶叶说,拙字取走,这东西,雪樵用眼神指了指润金,就拿回去吧。商人是个不错的商人,在河东很有慈善之名,雪樵早有耳闻。人家是诚心想交你这个朋友啊,河东商人久经商海,怎么会不明白?冲雪樵肃然施礼,回去,过些日子,却让人送来用四头骡子驮着的八垛习墨用纸。陕北的九月天高云淡,却不时有阴雨扑来,让人猝不及防。前脚刚跨出门的雪樵这回就给迎面而来的一大片黑云驻了足。随黑云一道而来的是国军副师长子清。子清土匪出身,但素来敬仰读书人。子清使人呈上二百块银圆,并说,过些天是陕北镇守使大人的寿辰,我辈均仰慕先生大名,望先生不吝赐墨,为寿宴添光盈彩!陕北镇守使大人,咱不认识呀?雪樵耷拉着眼皮说。忽地一抬头,恍然大悟地说,想起来了啊,可是那个娶了好几房姨太太,又拼命捉拿红匪的陕北镇守使大人吗?副师长子清低下头来干咳了两声,一抱拳说,正是,那可是咱们西北的一位英雄豪杰啊!雪樵抚着胸口自言自语,唉,莫非昨夜受了些寒,为甚感觉这般恶心呢?猛地挥袖长捋。“哗啦”一声响,一堆银圆落地,四处乱窜。子清脸色陡变,身旁的卫兵齐刷刷地拔出枪。子清沉着脸说,既然先生身体有恙,子清当改日再来造访!这天庙会,山上山下人声鼎沸,上香的,看戏的,大家扶老携幼,一团和气。就听见一阵“嗡嗡”的声音由远而近,像苍蝇一般。大伙抬头,这群“苍蝇”已经开始“下蛋”了。顿时,接二连三的爆炸声传来,庙会现场一片火海。小鬼子的飞机又过黄河了!负责治安的子清提着枪,一边指挥乡亲们躲避,一边命令士兵们还击,火光中,瞅见一人手牵毛驴,指天痛骂。子清喊了一声赶快躲起来,不要命啦!冲上前一看,正是雪樵。子清又气又恼,一把扯过雪樵,直奔防空洞。士兵接连向子清报告:房屋被毁,百姓死伤无数……鬼子呢,鬼子伤亡如何?师部里的子清铁青着脸问。鬼子的飞机来了36架,丝毫未损,已经向河东飞回去了。子清大怒,挥起拳头,狠狠地砸向桌面。忽听“啪”地一声响,早有人拍案而起,倒是吓了子清一大跳。奇耻大辱呀,雪樵怒形于色,我堂堂华夏国土,岂容倭寇这般横行霸道,痛煞我也!雪樵大喝一声,笔墨何在?子清一听,惊喜地说,莫非先生要留墨了?忙喊警卫员,文笔伺候!雪樵一边挽袖一边说,待我修书一封往省城,向省府提议成立救国会,我誓将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亲赴前线杀敌,不胜不归……雪樵的咳嗽声传来,子清望望雪樵那单薄的身子,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心里却翘起了拇指:这怂人,一点儿都不怂啊!去扎萨克旗,是应了蒙古王爷的诚邀前往草原的。那里,日本人正谋划着一场将蒙汉分而治之的阴谋。雪樵拖着病躯上路,这一去,竟是永别。雪樵与众友人四处奔走,据理力争;蒙汉人民携手抗日,心若磐石。雪樵,却被病情耽搁得形如枯槁。一场大雪下来,高原上尘埃落定,万籁俱寂。消息传来,众人落泪。子清泪眼婆娑、捶胸顿足:老哥呀,怎么走得这么急,你还欠着兄弟的字儿呢!这年春天,黄河水解冻,子清的队伍要开拔了,在河的那头,早有一支武装力量等着他们呢。誓师大会上,有人送来了一幅横匾。子清瞪大了眼睛,那字,他熟悉。对,是雪樵亲笔所书。来人说,是先生在病中为师长您写的,先生临终前嘱托,若师长深明大义,胸怀长远,务必当面呈给您,见字如面……匾上是几个遒劲雄浑风骨凸显的楷字:保家卫国。落款小楷自是气韵不凡:书者雪樵为弟子清壮行。子清向着北方施礼,敬酒,正身时已是泪流满面。转身,摔碗,子清向着长长的队伍发出号令:出——发——这一声喊,声震苍穹,惊动了黄河水。(《微型小说选刊》2022年第22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活脱脱一块榆木疙瘩”既是对雪樵写字之前凝神静思的形象特征的刻画,也是在暗指他固执的性格特点。B.雪樵给求字的年轻后生写“业精于勤”四个大字,意在鼓励年青人勤奋求进,不要辜负人生的宝贵年华。C.一位河东商人诚心想与雪樵交朋友,特地跑来求字,雪樵送他字后没有要钱,但收下了他送的习墨用纸。D.雪樵为蒙汉人民联手抗日而奔走呼吁,为此耽误了病情,在一个大雪日逝去,但其报国的遗愿令人动容。(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善用短句,如“双眼圆睁,挽袖,吸气,提笔,横竖撇折点,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形象地描绘了雪樵写字的神情动作。B.小说中写到,雪樵给年轻后生和子清写的字都是遒劲有力的楷体字,这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意在表现雪樵刚正不阿的精神追求。C.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如“一场大雪下来,高原上万籁俱寂”的描写对雪樵病逝带给众人的悲痛起到烘托作用。D.结尾“这一声喊,声震苍穹,惊动了黄河水”,既实写声响之大,也把小说主题由颂扬子清升华为表现全民族的团结与爱国精神。(3)雪樵对子清的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产生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雪樵写字的细节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试结合文本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2秋•武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赤壁怀古苏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①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②,意突成功所未闻。[注]①觜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所写之事与《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B.第三句紧承上句士气如云的场景,写千艘战船横布长江,突显曹军雄壮气势。C.“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D.颈联写曹操仰仗自身的强大实力执意决战,终于确定了在三国中的霸主地位。(2)苏辙此诗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了“赤壁之战”的古事,但苏辙旨在议论,苏轼旨在抒情,请简要分析。三.默写(共1小题)4.(2022秋•新洲区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鸡鸣枕上,夜气方回”,《琵琶行》中琵琶女在商人离去,独守空船时,“,”,不由得妆泪横流。(2)问世间,谁是英雄?在苏轼笔下,英雄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的周瑜;在辛弃疾笔下,英雄是“,”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的宋武帝刘裕。(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而此时忽闻“,”,层林震颤,令人生畏。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2秋•新洲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唐)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①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段成式《酉阳杂俎》节选)(乙)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薛福成《登泰山记》节选)(丙)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姚鼐《登泰山记》)【注】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②曾公:指曾国藩。(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绯服,唐代规定,官服颜色上,四品、五品官员服绯(朱红)。“绯服”的官阶远高于“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的级别。B.同治四年,是以帝王年号纪年;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则是以干支纪年。古代常用纪年法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C.四更,与丙文的“五鼓”同为我国古代计时法。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五鼓”就是“五更”。“四更”对应“亥”时,这个时候,鸡开始打鸣,所以又称做“鸡鸣”。D.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是古代传统的防御建筑。刘禹锡就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封禅影响不小。按照唐代的惯例,封禅后,参与封禅的官员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将升迁一级。郑镒则凭借张说的关系越级升到了五品官。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C.泰山文化博大精深。泰山是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会寄予他们的人生感怀。D.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二文迥别:薛福成文只叙写了登山循道的情况和日出前的景象,姚鼐文则侧重描绘了日出前中后变幻纷呈的景象。(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5)选文(乙)中画双横线的句子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五.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6.(2022秋•江岸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读书记忆是温馨的。那个时代百废待兴,一切都是开放而自由的。我们正当年轻,①,对于各种书籍、各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就像大旱之后干裂的田地,突然遇到充沛的时雨。当时,陈景润因为徐迟一篇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而成为全国人民的偶像,而李泽厚则是许多大学文科生的崇拜对象。《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人们从长期压抑中解放出来,表现出对美的强烈诉求,这也是思想解放运动思潮中的一朵浪花。那时,李泽厚还是一位年轻学者。许多大学生②地赏读、讨论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像一班去春游的小孩,尾随着老师,在鲜花怒放的郊外,观察③的春天。那种兴奋和激动,实在难以言传。(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B.《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学术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C.1981年初版的《美的历程》,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D.1981年初版的《美的历程》,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学术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7.(2022秋•江岸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鹅并不是体形最大的鸟,不是毛色最绚丽的,不是歌喉最悦耳的……①,我们所谓的无瑕,仅是在一个狭小局部达到的自我满足,其实它只是一种令人愉快的谐调关系,实现了优点对缺点的最大比值,表现出美对丑的顽强克服愿望——说到底,只是把缺点放置到观察者的盲区上。绝对意义的美是非真的,正如高大辉煌的王鸟凤凰,是幻想中的杰作。如果天鹅拥有引人注目的体形,那么它也许会像鸵鸟一样失去飞行能力。世间的美好不是并行不悖的,有时一个优点竟会成为另一个优点发展的阻碍。原来,删减技巧的运用有时要大于增叠,正是众多的舍弃成就了天鹅。它在飞行高度上独占鳌头,可以在八九千米的高空连续飞行十余个小时,而普通的鸟只能达到四五十米的高度。有时候,谦虚并不取决于品德,②。如果你所看到的范围足够宽广,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骄傲。高远的视线使它明白,骄傲仅是鼓励自信的方式,而非对比别人的自得——我由是理解天鹅的谦和。(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什么使用第二人称“你”,而不使用第一人称“我们”?试作分析。(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六.作文(共1小题)8.(2022秋•江岸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中国航天人再次刷新飞天壮举。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组成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接力空间站建造阶段载人飞行任务的最后一棒,向着建造空间站的终点冲刺。当大屏幕上显示出那熟悉的面孔时,全国的航天爱好者都为之激动不已——因为一直没能前往太空的邓清明,终于可以实现飞天的梦想了。有人说,邓清明梦想的实现,在于他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地努力训练;有人说,邓清明梦想的实现,在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跨越发展,空间站时代飞行任务的更多规划;还有人说,邓清明梦想的实现,在于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是实干成就梦想的时代。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梦想•努力•时代”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武汉高中语文高一期末典型卷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2秋•新洲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诗歌还没有完全脱离应用性质而成为纯文学形式之前,诗歌语言还是与散文语言相似的。然而古诗语言与散文语言的难分难舍造成了它自身的窘境,它的语序由于过分吻合人们的“约定俗成”而使诗歌意义的展开过程过分清晰,它的语序由于过分完整正常而使意义过分明确,虽然这种符合人的思维与语言习惯的诗句容易让人感到自然、质朴、亲切、熟悉,但是它也使诗歌的独立品格受到损伤。当人们习惯了这种平直流畅的诗句之后,不免又会由习惯变为淡漠。那么,怎样才能使诗歌变得更像诗歌,怎样才能更好地构造一种与散文全然不同的诗歌语言世界呢?从谢灵运、齐梁永明诗人的探索到唐初近体诗律的形成,令人想起俄国形式主义诗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谢灵运诗的“典丽新声”已经开始了对古代诗歌质直、自然语言习惯的有意矫正。他的诗里越来越少用虚字、多用对语、讲究韵律、善镶丽字等趋向,使诗歌语言大大变形,并影响了一代诗风;沈约、谢朓、周颙、刘绘等人“务为精密”的努力与“八病”说的提出,更进一步使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分道扬镳,逐渐完成了对日常语言与散文语言的“陌生化”过程。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诗歌语言是“歪斜”“别扭”“弯曲”了的语言,“诗歌的目的就是要颠倒习惯化的过程……‘创造性地损坏’习以为常的、标准的东西,以便把一种新的、童稚的、生机盎然的前景灌输给我们”,因此,当古诗经过漫长岁月仍以它一成不变的、与散文语言相近而不能引起人们新奇感的语序讲述着各种内容时,人们就感到了变革诗歌语言习惯的意义。同时,中国古诗的主题多集中在人与社会(道德与功业)、人与自然(死亡与永恒)、人与人(爱情与仇恨)这些“老生常谈”里,如果意象与形式再重复而陈旧,诗歌便将衰亡了。因此,谢灵运以来的诗人们在意象更新(自然山水中的生命意识与人生情感)的同时,也开始了对语言形式的开拓。逐渐把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距离拉开,形成了一整套独立的诗歌美学形式,而省略与错综正是构成这一形式的重要内容。首先是省略(如古诗中常见的“我”“汝”等主语代词,“于”等时空位置介词,“乃”等判断系词,“之”等助词,“乎”“也”“焉”等句尾虚词)。省略不仅使诗句词汇整齐化与意象化,具备了音步整饬与节奏有序的前提条件,而且使诗歌意蕴复杂化。副词、介词在诗中的逐渐消失,使时空位置模糊了,因而“直线的过程”还原为“平列的组合”,时间空间一下子变得无限广阔;主语性代词的逐渐消失,使诗句的视觉角度模糊了,读者可以从这边看那边,可以从那边看这边,这种“视角转换”即视点游移构成了电影蒙太奇的奇异效果,使诗境处于一种不断的叠变之中。其次是词序的错综。省略使诗句结构关系松散,关联词逐渐消失,就像本来环环相扣的链条一下子松散开来一样,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松动了,因而词可以互相易位,这种词序的错综,更使得本来就朦胧的诗境变得更加曲折多变,意蕴复杂,包容了多种组合的可能性与意义的互摄性。以杜甫《旅夜书怀》为例:“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诗人的所思所见,依照日常语序,应是——微风(吹动)岸(上)细草,舟(上的)危樯(在)夜(中)独(自矗立)。或者是——微风(吹动着)细草(之)岸,独(立)夜(中的)危樯(之)舟。或者是——岸(上的)细草(在)微风(中摆动),舟(上的)危樯(在)夜(中)独(立)。这里,省略的成分不仅有表示处所的介词“在”,表示方位的“上”“中”,表示从属关系的“的(之)”;还有谓语动词“吹动”“矗立”,这样,诗境便“还原”为物象平列杂陈的这种“生成转换”为语言之前的视觉印象,并由此发生了理解的歧义,平列错陈的视觉印象使读者更贴近诗句中的自然境界,理解的歧义则给读者留下了艺术想象的“空白”,而诗的魅力不就在于这种真切的境界与朦胧的意味么?(摘编自葛兆光《陌生化:意脉与语序的分离及诗歌语言的形成》)材料二:每个艺术家都要创造形式来表现他的思想。有些人以为形式最好不谈,歌德说过,文艺作品的题材是人人可以看见的,内容意义经过一番努力才能把握,至于形式对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我认为每一个艺术家必须创造自己独特的形式,而事实也是如此,十个艺术家去表现同一个题材,每个人表现的形式一定不同。要使内容更加集中、深化、提高,需要创造形式。所谓形式主义,变成形式的游戏,歪曲了形式的本质。没有创造性的形式,很可能不美,不能打动人心。艺术品能够感动人,不但依靠新内容,也要依靠新形式,假若观众无动于衷,那才是形式主义。真正的艺术家是想通过完美的形式感动人,自然要有内容,要有饱满的情感,还要有思想。艺术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然而艺术家不是赤裸裸地表达,而是让人探索无穷,几百年以后还有影响。讲来讲去,一句话:在艺术创作中要有形式的创造,所谓形象就是内容和形式。(节选自宗白华《艺术形式美二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相似是因为诗歌还没完全脱离应用性质而成为纯文学形式。B.诗歌意义的展开过程过分清晰,诗意过分明确,会使诗歌的独立品格受到损伤。C.从谢灵运等人的探索到唐初近体诗律的形成是一个诗歌语言“陌生化”的过程。D.在艺术创作中,没有艺术形式的创造就不能使作品内容更加集中、深化、提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谢灵运以来的诗人们不仅努力更新意象,而且更重视矫正质直自然的语言习惯,重视对语言形式的开拓。B.省略既让词汇整齐化与意象化,又使诗句音步整饬与节奏有序,还使诗歌意蕴复杂化,使诗境更曲折多变。C.艺术品能感动人,不但靠新内容,也要靠新形式,所以要引起人们对诗歌的新奇感,就必须变革其语言习惯。D.真正的艺术家拒绝赤裸裸地表达,只想通过完美的形式感动人,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白”,让人探索无穷。(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BA.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B.百年积死树,千尺挂寒藤。(何逊《渡连圻二首•其一》)C.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李白《望庐山瀑布•其一》)D.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吕本中《兵乱后杂诗•其一》)(4)两则材料都运用了引证法,请简要分析其用法上的差异。(5)请结合材料,从省略与错综的角度,简要分析“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形式美。【答案】(1)A(2)C(3)B(4)①材料一直接引用原文,给论述对象一个精准的概念和阐释。②材料二转述歌德的相关阐述,批驳错误主张,增加佐证。(5)①这三句按照日常语序可以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词人有意“颠倒习惯化”语序,通过新的语言形式使读者感到“陌生”、新鲜。②词人省略了主语,主语若是“周瑜”,诗意是周瑜神游故国嘲笑苏轼;主语若是“我”,诗意是词人在自嘲。省略使诗境曲折新奇。【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最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语句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相关材料的论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则材料论证方法用法上的差异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则材料,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文章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提示,明确文本的相关内容,读懂题干涉及的诗句,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是因为……”错误,原文为“在诗歌还没有完全脱离应用性质而成为纯文学形式之前,诗歌语言还是与散文语言相似的”,二者没有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故选:A。(2)A.“更重视”错误,原文只说“谢灵运诗的‘典丽新声’已经开始了对古代诗歌质直、自然语言习惯的有意矫正……更进一步使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分道扬镳……谢灵运以来的诗人们在意象更新的同时,也开始了对语言形式的开拓”,没有进行比较。B.“省略……使诗境更曲折多变”错误,原文为“词序的错综,更使得本来就朦胧的诗境变得更加曲折多变”,是“词序的错综”使“使诗境更曲折多变”,不是“省略”,选项张冠李戴。C.正确。D.“只想通过完美的形式感动人”错误,原文为“真正的艺术家是想通过完美的形式感动人,自然要有内容,要有饱满的情感,还要有思想”,可见不只是需要完美的形式,还要有其它方面。选项表述绝对化。故选:C。(3)材料一观点是省略和词序的错综可以把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距离拉,使诗句词汇整齐化与意象化,使诗歌意蕴复杂化,诗境更曲折多变。A.没有体现省略和词序的错综。B.“百年积死树,千尺挂寒藤”,语序上应是“树积百年死,千尺寒藤挂”,内容上应是“百年积死树,千尺寒藤挂(于树)”,此诗句运用省略和词序的错综手法,使诗句整齐且意象鲜明,诗歌更有意蕴。C.可以是“(我)西登(上)香炉峰,(我于)南见瀑布水”,只有省略主语和介词。D.可以是“(我因)积忧(所以)全少睡,(我因)经劫(故)抱长饥”只省略主语和关联词。故选:B。(4)材料一,“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诗歌语言是‘歪斜’‘别扭’‘弯曲’了的语言,‘诗歌的目的就是要颠倒习惯化的过程……‘创造性地损坏’习以为常的、标准的东西,以便把一种新的、童稚的、生机盎然的前景灌输给我们’”,这是直接引用原文,给论述对象“诗歌语言”一个精准的概念和阐释。材料二,“歌德说过,文艺作品的题材是人人可以看见的,内容意义经过一番努力才能把握,至于形式对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这是转述歌德的相关阐述,批驳“有些人以为形式最好不谈”的错误主张,为此增加了佐证。(5)诗句意思是,“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结合“‘诗歌的目的就是要颠倒习惯化的过程……‘创造性地损坏’习以为常的、标准的东西,以便把一种新的、童稚的、生机盎然的前景灌输给我们’”分析,这三句按照日常语序应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词人有意“颠倒习惯化”语序,通过新的语言形式使读者感到“陌生”、新鲜。结合“省略不仅使诗句词汇整齐化与意象化,具备了音步整饬与节奏有序的前提条件,而且使诗歌意蕴复杂化……读者可以从这边看那边,可以从那边看这边,这种“视角转换”即视点游移构成了电影蒙太奇的奇异效果,使诗境处于一种不断的叠变之中”分析,“多情应笑我”一句,词人省略了主语,主语若是“周瑜”,诗意是周瑜神游故国嘲笑苏轼多情善感;主语若是“我”,诗意是词人在自我解嘲。省略主语使诗境曲折新奇。答案:(1)A(2)C(3)B(4)①材料一直接引用原文,给论述对象一个精准的概念和阐释。②材料二转述歌德的相关阐述,批驳错误主张,增加佐证。(5)①这三句按照日常语序可以是“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词人有意“颠倒习惯化”语序,通过新的语言形式使读者感到“陌生”、新鲜。②词人省略了主语,主语若是“周瑜”,诗意是周瑜神游故国嘲笑苏轼;主语若是“我”,诗意是词人在自嘲。省略使诗境曲折新奇。2.(2022秋•洪山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书者雪樵凯歌雪樵的字儿写得好,是大伙儿都知道的事。窗外,杏树枝头的雀雀儿刚叫上早,雪樵就已经站立在书案前,眼皮子似合微张,整个人似醒未醒,就那么傻乎乎地站着;要么,就直接往椅子上一蹲,面无表情,活脱脱一块榆木疙瘩。良久,他双眼圆睁,挽袖、吸气、提笔,横竖撇折点,笔走龙蛇,一气呵成。末了,瞥上一眼未干的墨迹,捧起沏好的一壶“铁观音”,长长地舒上口气。这字,就算是成了。为写好这一个字,可是熬足了雪樵三个月的工夫呢。字好,又出名,雪樵的门前就不清静。先是有后生向雪樵求字。雪樵瞥一旁棉絮外翻、冻得红鼻青脸鼻涕顺溜的年轻人,微笑着点头。提笔,发力,转眼间,几个遒劲的楷体已是入木三分,写的是“业精于勤”四个大字。年轻人这边刚走,又有人风尘仆仆而来。来的是一位河东商人。来人双手施礼,恭敬地放下润金。妻招呼客人茶座。雪樵头也不抬。也就在片刻之间吧,来人挨着木椅的屁股还没有蹭出温热来,这边雪樵已经风起云止,大功告成了。雪樵吹着茶叶说,拙字取走,这东西,雪樵用眼神指了指润金,就拿回去吧。商人是个不错的商人,在河东很有慈善之名,雪樵早有耳闻。人家是诚心想交你这个朋友啊,河东商人久经商海,怎么会不明白?冲雪樵肃然施礼,回去,过些日子,却让人送来用四头骡子驮着的八垛习墨用纸。陕北的九月天高云淡,却不时有阴雨扑来,让人猝不及防。前脚刚跨出门的雪樵这回就给迎面而来的一大片黑云驻了足。随黑云一道而来的是国军副师长子清。子清土匪出身,但素来敬仰读书人。子清使人呈上二百块银圆,并说,过些天是陕北镇守使大人的寿辰,我辈均仰慕先生大名,望先生不吝赐墨,为寿宴添光盈彩!陕北镇守使大人,咱不认识呀?雪樵耷拉着眼皮说。忽地一抬头,恍然大悟地说,想起来了啊,可是那个娶了好几房姨太太,又拼命捉拿红匪的陕北镇守使大人吗?副师长子清低下头来干咳了两声,一抱拳说,正是,那可是咱们西北的一位英雄豪杰啊!雪樵抚着胸口自言自语,唉,莫非昨夜受了些寒,为甚感觉这般恶心呢?猛地挥袖长捋。“哗啦”一声响,一堆银圆落地,四处乱窜。子清脸色陡变,身旁的卫兵齐刷刷地拔出枪。子清沉着脸说,既然先生身体有恙,子清当改日再来造访!这天庙会,山上山下人声鼎沸,上香的,看戏的,大家扶老携幼,一团和气。就听见一阵“嗡嗡”的声音由远而近,像苍蝇一般。大伙抬头,这群“苍蝇”已经开始“下蛋”了。顿时,接二连三的爆炸声传来,庙会现场一片火海。小鬼子的飞机又过黄河了!负责治安的子清提着枪,一边指挥乡亲们躲避,一边命令士兵们还击,火光中,瞅见一人手牵毛驴,指天痛骂。子清喊了一声赶快躲起来,不要命啦!冲上前一看,正是雪樵。子清又气又恼,一把扯过雪樵,直奔防空洞。士兵接连向子清报告:房屋被毁,百姓死伤无数……鬼子呢,鬼子伤亡如何?师部里的子清铁青着脸问。鬼子的飞机来了36架,丝毫未损,已经向河东飞回去了。子清大怒,挥起拳头,狠狠地砸向桌面。忽听“啪”地一声响,早有人拍案而起,倒是吓了子清一大跳。奇耻大辱呀,雪樵怒形于色,我堂堂华夏国土,岂容倭寇这般横行霸道,痛煞我也!雪樵大喝一声,笔墨何在?子清一听,惊喜地说,莫非先生要留墨了?忙喊警卫员,文笔伺候!雪樵一边挽袖一边说,待我修书一封往省城,向省府提议成立救国会,我誓将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亲赴前线杀敌,不胜不归……雪樵的咳嗽声传来,子清望望雪樵那单薄的身子,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心里却翘起了拇指:这怂人,一点儿都不怂啊!去扎萨克旗,是应了蒙古王爷的诚邀前往草原的。那里,日本人正谋划着一场将蒙汉分而治之的阴谋。雪樵拖着病躯上路,这一去,竟是永别。雪樵与众友人四处奔走,据理力争;蒙汉人民携手抗日,心若磐石。雪樵,却被病情耽搁得形如枯槁。一场大雪下来,高原上尘埃落定,万籁俱寂。消息传来,众人落泪。子清泪眼婆娑、捶胸顿足:老哥呀,怎么走得这么急,你还欠着兄弟的字儿呢!这年春天,黄河水解冻,子清的队伍要开拔了,在河的那头,早有一支武装力量等着他们呢。誓师大会上,有人送来了一幅横匾。子清瞪大了眼睛,那字,他熟悉。对,是雪樵亲笔所书。来人说,是先生在病中为师长您写的,先生临终前嘱托,若师长深明大义,胸怀长远,务必当面呈给您,见字如面……匾上是几个遒劲雄浑风骨凸显的楷字:保家卫国。落款小楷自是气韵不凡:书者雪樵为弟子清壮行。子清向着北方施礼,敬酒,正身时已是泪流满面。转身,摔碗,子清向着长长的队伍发出号令:出——发——这一声喊,声震苍穹,惊动了黄河水。(《微型小说选刊》2022年第22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活脱脱一块榆木疙瘩”既是对雪樵写字之前凝神静思的形象特征的刻画,也是在暗指他固执的性格特点。B.雪樵给求字的年轻后生写“业精于勤”四个大字,意在鼓励年青人勤奋求进,不要辜负人生的宝贵年华。C.一位河东商人诚心想与雪樵交朋友,特地跑来求字,雪樵送他字后没有要钱,但收下了他送的习墨用纸。D.雪樵为蒙汉人民联手抗日而奔走呼吁,为此耽误了病情,在一个大雪日逝去,但其报国的遗愿令人动容。(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小说善用短句,如“双眼圆睁,挽袖,吸气,提笔,横竖撇折点,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形象地描绘了雪樵写字的神情动作。B.小说中写到,雪樵给年轻后生和子清写的字都是遒劲有力的楷体字,这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意在表现雪樵刚正不阿的精神追求。C.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如“一场大雪下来,高原上万籁俱寂”的描写对雪樵病逝带给众人的悲痛起到烘托作用。D.结尾“这一声喊,声震苍穹,惊动了黄河水”,既实写声响之大,也把小说主题由颂扬子清升华为表现全民族的团结与爱国精神。(3)雪樵对子清的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产生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雪樵写字的细节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试结合文本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答案】(1)C(2)C(3)①刚开始,当子清向雪樵求字,想送给镇守使作为寿礼,雪樵对镇守使的为人颇为不齿,因此也看轻子清,拒绝为其题字。②在经历敌机轰炸时,雪樵感受到子清的爱国、爱民之情,在他去蒙古王爷那里联合抗日时,他为子清写了“保家卫国”的牌匾,激励他的抗日热情。(4)①突出雪樵对书法艺术的认真态度;②突出雪樵书法艺术的精湛。【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态度变化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内容,找到人物不同情形下的不同反应,结合语境分析态度变化。(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细节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细节在文中的位置以及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解答】(1)C.“但收下了他送的习墨用纸”于文无据。文中没有明确交代雪樵收下了河东商人送的习墨用纸。故选:C。(2)C.“如‘一场大雪下来,高原上万籁俱寂’的描写对雪樵病逝带给众人的悲痛起到烘托作用”分析错误。“一场大雪下来,高原上万籁俱寂”是对雪樵去世的暗示,并不是烘托雪樵病逝所带给众人的悲痛。故选:C。(3)从小说中“子清使人呈上二百块银圆,并说,过些天是陕北镇守使大人的寿辰,我辈均仰慕先生大名,望先生不吝赐墨,为寿宴添光盈彩”“想起来了啊,可是那个娶了好几房姨太太,又拼命捉拿红匪的陕北镇守使大人吗?”“雪樵抚着胸口自言自语,唉,莫非昨夜受了些寒,为甚感觉这般恶心呢”“猛地挥袖长捋……一堆银圆落地,四处乱窜”可知,当子清向雪樵求字,想送给镇守使作为寿礼,雪樵对镇守使的为人颇为不齿,因此也看轻子清,拒绝为其题字。从小说中“负责治安的子清提着枪,一边指挥乡亲们躲避,一边命令士兵们还击……子清喊了一声赶快躲起来,不要命啦!冲上前一看,正是雪樵……子清又气又恼,一把扯过雪樵,直奔防空洞”“誓师大会上,有人送来了一幅横匾……来人说,是先生在病中为师长您写的,先生临终前嘱托,若师长深明大义,胸怀长远,务必当面呈给您,见字如面……”等内容可知,在经历敌机轰炸时,雪樵感受到子清的爱国、爱民之情,在他去蒙古王爷那里联合抗日时,他为子清写了“保家卫国”的牌匾,激励他的抗日热情。(4)在小说中多次出现雪樵写字的细节,对于这些描写的作用,可以从如下几点进行分析:首先,如“杏树枝头的雀雀儿刚叫上早,雪樵就已经站立在书案前,眼皮子似合微张,整个人似醒未醒,就那么傻乎乎地站着;要么,就直接往椅子上一蹲,面无表情,活脱脱一块榆木疙瘩”“为写好这一个字,可是熬足了雪樵三个月的工夫呢”,从这些情节中可以看出雪樵对书法艺术的认真态度。其次,从“他双眼圆睁,挽袖、吸气、提笔,横竖撇折点,笔走龙蛇,一气呵成。末了,瞥上一眼未干的墨迹,捧起沏好的一壶‘铁观音’,长长地舒上口气”可知,这些描写是对雪樵写字动作的描写,突出了雪樵书法艺术的精湛。答案:(1)C(2)C(3)①刚开始,当子清向雪樵求字,想送给镇守使作为寿礼,雪樵对镇守使的为人颇为不齿,因此也看轻子清,拒绝为其题字。②在经历敌机轰炸时,雪樵感受到子清的爱国、爱民之情,在他去蒙古王爷那里联合抗日时,他为子清写了“保家卫国”的牌匾,激励他的抗日热情。(4)①突出雪樵对书法艺术的认真态度;②突出雪樵书法艺术的精湛。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2秋•武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赤壁怀古苏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险,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①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②,意突成功所未闻。[注]①觜距:禽鸟的嘴和爪甲。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所写之事与《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B.第三句紧承上句士气如云的场景,写千艘战船横布长江,突显曹军雄壮气势。C.“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D.颈联写曹操仰仗自身的强大实力执意决战,终于确定了在三国中的霸主地位。(2)苏辙此诗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了“赤壁之战”的古事,但苏辙旨在议论,苏轼旨在抒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D(2)①苏辙从曹操的失败中得出结论,认为自古以来攻伐他国需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想要突然成功是不可能的。②苏轼借追忆周瑜的功业来抒发自己年华老去、功业未成的感慨。【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把握诗人情感态度的能力。在仔细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把握。【解答】(1)D.曹操“确定了在三国中的霸主地位”理解有误,这里是说由于曹操在赤壁大败,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形势。故选:D。(2)苏辙在诗中写到“古来伐国须观,意突成功所未闻”,他认为攻伐一个国家必须要窥伺敌人的间隙,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从来没有听说过搞突然袭击而成功的。他善于从曹操赤壁大战的失败中总结教训。苏轼在词中写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是借写周瑜的年少得志,事业爱情都如意来反衬自己年华已逝而功业无成的感伤。答案:(1)D(2)①苏辙从曹操的失败中得出结论,认为自古以来攻伐他国需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想要突然成功是不可能的。②苏轼借追忆周瑜的功业来抒发自己年华老去、功业未成的感慨。三.默写(共1小题)4.(2022秋•新洲区校级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鸡鸣枕上,夜气方回”,《琵琶行》中琵琶女在商人离去,独守空船时,“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不由得妆泪横流。(2)问世间,谁是英雄?在苏轼笔下,英雄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的周瑜;在辛弃疾笔下,英雄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的宋武帝刘裕。(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而此时忽闻“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层林震颤,令人生畏。【答案】(1)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重点字:阑)(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重点字:戈)(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重点字:栗)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2秋•新洲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唐)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①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段成式《酉阳杂俎》节选)(乙)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薛福成《登泰山记》节选)(丙)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姚鼐《登泰山记》)【注】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②曾公:指曾国藩。(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绯服,唐代规定,官服颜色上,四品、五品官员服绯(朱红)。“绯服”的官阶远高于“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的级别。B.同治四年,是以帝王年号纪年;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则是以干支纪年。古代常用纪年法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C.四更,与丙文的“五鼓”同为我国古代计时法。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五鼓”就是“五更”。“四更”对应“亥”时,这个时候,鸡开始打鸣,所以又称做“鸡鸣”。D.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是古代传统的防御建筑。刘禹锡就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泰山封禅影响不小。按照唐代的惯例,封禅后,参与封禅的官员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将升迁一级。郑镒则凭借张说的关系越级升到了五品官。B.泰山景色险峻秀丽。薛福成笔下的泰山,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形态各异,博大壮美,如诗如画,令人沉醉。C.泰山文化博大精深。泰山是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祭拜游历的名山,其中也会寄予他们的人生感怀。D.泰山日出气象万千。薛、姚二文迥别:薛福成文只叙写了登山循道的情况和日出前的景象,姚鼐文则侧重描绘了日出前中后变幻纷呈的景象。(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5)选文(乙)中画双横线的句子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答案】(1)B(2)C(3)D(4)①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主道旁的景点没有去。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5)①不能看到泰山日出无须怨天尤人,心胸应阔达;②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③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境读懂画线句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句意: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以巡阅河防”,“河防”是“巡阅”的宾语,句意完整,“河防”后面停顿,排除AC。“乘”后所接宾语为“山轿”,“出”的宾语是“郡北门”,此处为两个动宾结构的句子,故应在“出”前停顿,排除D。故选:B。(2)C.“‘四更’对应‘亥’时”说法错误,四更为丑时,由“半夜三更”为“子夜”以及“子丑寅卯”的顺序可推知。故选:C。(3)D.“薛、姚二文迥别:薛福成文只叙写了登山循道的情况和日出前的景象”说法错误,从乙文“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可知,薛福成文也写了泰山日出前中后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景象。故选:D。(4)①“循”,沿着;“僻”,偏僻;“当”,处在。译文: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主道旁的景点没有去。②“或”,有的;“得日”,被日光照到;“驳色”,颜色错杂;“偻”,弯腰曲背的样子。译文: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5)“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意思是“侯相曾国藩因整夜下雨,未能看日出,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啊’”,曾国藩没能看到日出,却没有将之归咎为天气,展现出阔达的胸襟;曾国藩认为“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没有亲自经历过的事情,不能主观猜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这是说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答案:(1)B(2)C(3)D(4)①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主道旁的景点没有去。②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5)①不能看到泰山日出无须怨天尤人,心胸应阔达;②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③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参考译文:(甲)唐明皇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张说任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来是九品官,按照过去的惯例,封禅结束了,爵位在三公以下的都升迁了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关系一下子升到了五品官,并且赐给了红色官服。因为举行盛大宴会按品位排列座次,所以唐玄宗发现郑镒的官位飞跃上升,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郑镒没有词儿来回答。优人黄幡绰说:“这全靠泰山的力量啊。”(乙)同治四年,我在徐州督师侯相曾国藩的幕府中做事。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沿着盘曲的山路登山,走了将近四十里地,经过十来个十分著名的地方,都尽情观赏,流连良久才离开。越过南天门,转过来向东走。又向北攀登,就是泰山顶了,也就是天柱峰。泰山恢弘的气势,桐城的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主道旁的景点没有去。当我没有到南天门时,看到石阶路陡峭高耸,耸入半空中。向下看,险峻的石阶成为一线,幽深莫测,眼花目眩,心神惊骇,进退两难,屏住气息,抛弃杂念,又鼓起勇气向前行进。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等达到泰山山顶,极目四望。诸峰起伏环列四周,相互依靠,有的像拱,有的像蹲。汶水从东方流来,蜿蜒曲折好似一条带子。远远地注视深远青碧的天空,缥缈得好像没有边际。俯视云烟,瞬息变化。这天晚上我们住在碧霞宫。四更后到泰山顶峰东侧的日观峰,等候日出。风雨骤然而至,很冷,过了很长时间雨才停下来。极目东望,看到一缕红光横跨在浓云之下。不久,璀璨耀目,如轮的太阳由云端露出,摇曳不定,像从地面涌出来一样。太阳的形状并不很圆,颜色正红,可以直接用眼睛观看。在它的上面有明亮的五色彩霞,好像数百匹丝锦。回头看短墙上,日影隐约,一会儿又不见了。侯相曾国藩因整夜下雨,未能看日出,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各位记住这个道理,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不可以主观猜测;稍稍艰难的事,不能够中途停止啊。”(丙)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五.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6.(2022秋•江岸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读书记忆是温馨的。那个时代百废待兴,一切都是开放而自由的。我们正当年轻,①如饥似渴,对于各种书籍、各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就像大旱之后干裂的田地,突然遇到充沛的时雨。当时,陈景润因为徐迟一篇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而成为全国人民的偶像,而李泽厚则是许多大学文科生的崇拜对象。《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人们从长期压抑中解放出来,表现出对美的强烈诉求,这也是思想解放运动思潮中的一朵浪花。那时,李泽厚还是一位年轻学者。许多大学生②如痴如醉地赏读、讨论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像一班去春游的小孩,尾随着老师,在鲜花怒放的郊外,观察③姹紫嫣红的春天。那种兴奋和激动,实在难以言传。(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BA.《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B.《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学术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C.1981年初版的《美的历程》,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D.1981年初版的《美的历程》,出版后洛阳纸贵,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学术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①如饥似渴②如痴如醉③姹紫嫣红(2)B(3)比喻的本体为“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喻体为“大旱的土地遇到时雨”。通过比喻,让抽象的现象得以具象化,通过人们常见的景象让人们对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的旺盛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2)本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3)本题考查的是辨析修辞手法。首先要对基本常见的修辞手法加以掌握,其次,分析句子,确定修辞手法;最后明确表达效果。【解答】(1)第一空,从后文“对于各种书籍、各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就像大旱之后干裂的田地,突然遇到充沛的时雨”可知,此处作者是想表现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可以用“如饥似渴”。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第二空,文中是形容当时大学生们对李泽厚《美的历程》这本书着迷的状态。可以用“如醉如痴”。如痴如醉:就像喝醉了或者痴呆了。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第三空,根据“一班去春游的小孩,尾随着老师,在鲜花怒放的郊外,观察……的春天”可知,这里要用一个形容春天景色美丽的成语,且语境中有“鲜花怒放”,用“姹紫嫣红”恰当。姹紫嫣红:形容花的品种繁多,五颜六色,景色艳美。(2)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是:语序不当。按照概念范围的大小,“学术现象”是包含于“社会现象”之中的,故在递进句中应是先说“学术现象”,后说“社会现象”。只有B修改正确。故选:B。(3)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由本体、喻体、比喻词构成。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此句中,本体为“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喻体为“大旱的土地遇到时雨”。“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意思是对知识的吸收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动力,而“大旱的土地遇到时雨”意思是大地对雨水的吸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动力,二者之间在“表现出的强大的动力”方面是相似的。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是: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此处的比喻,作者就是将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的旺盛用“大旱的土地遇到时雨”这一常见现象表现出来,既让表达更加通俗具体,也让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更加富有表现力。答案:(1)①如饥似渴②如痴如醉③姹紫嫣红(2)B(3)比喻的本体为“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喻体为“大旱的土地遇到时雨”。通过比喻,让抽象的现象得以具象化,通过人们常见的景象让人们对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的旺盛有了更充分的了解。7.(2022秋•江岸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鹅并不是体形最大的鸟,不是毛色最绚丽的,不是歌喉最悦耳的……①,我们所谓的无瑕,仅是在一个狭小局部达到的自我满足,其实它只是一种令人愉快的谐调关系,实现了优点对缺点的最大比值,表现出美对丑的顽强克服愿望——说到底,只是把缺点放置到观察者的盲区上。绝对意义的美是非真的,正如高大辉煌的王鸟凤凰,是幻想中的杰作。如果天鹅拥有引人注目的体形,那么它也许会像鸵鸟一样失去飞行能力。世间的美好不是并行不悖的,有时一个优点竟会成为另一个优点发展的阻碍。原来,删减技巧的运用有时要大于增叠,正是众多的舍弃成就了天鹅。它在飞行高度上独占鳌头,可以在八九千米的高空连续飞行十余个小时,而普通的鸟只能达到四五十米的高度。有时候,谦虚并不取决于品德,②。如果你所看到的范围足够宽广,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骄傲。高远的视线使它明白,骄傲仅是鼓励自信的方式,而非对比别人的自得——我由是理解天鹅的谦和。(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什么使用第二人称“你”,而不使用第一人称“我们”?试作分析。(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答案】(1)第二人称意在将读者拉入作者设置的哲思氛围中深入思考,拉近读者与作者思维之间的距离。(2)①但世间并无全面价值的美②而是眼界的问题【分析】(1)本题考查人称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了解不同人称的作用,再结合题目要求分析。(2)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语境补写,注意和上下文连贯,且不能是病句。【解答】(1)首先要明确第二人称的作用:①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亲切、自然。②更易接受作者观点,理解作者用意。故本题中,作者运用第二人称将读者拉入作者设置的哲思氛围中深入思考,具有犹如面对面聊天的效果,拉近读者与作者思维之间的距离,便于达成情感共鸣。用“我们”就没有这样的效果。(2)第一处,结合上下文“天鹅并不是体形最大的鸟,不是毛色最绚丽的,不是歌喉最悦耳的……”“我们所谓的无瑕,仅是在一个狭小局部达到的自我满足”“表现出美对丑的顽强克服愿望”“绝对意义的美是非真的,正如高大辉煌的王鸟凤凰,是幻想中的杰作”,此处是说世间的美并无十全十美的,所以可填写“但世间并无全面价值的美”。第二处,结合下文“如果你所看到的范围足够宽广,你就会……”分析可知,谦虚并不取决于品德,和人的眼界有关,所以本处可填写“而是眼界的问题”。答案:(1)第二人称意在将读者拉入作者设置的哲思氛围中深入思考,拉近读者与作者思维之间的距离。(2)①但世间并无全面价值的美②而是眼界的问题六.作文(共1小题)8.(2022秋•江岸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南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医科大学《动物与中外文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林业大学《后期包装特效设计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01月11291教育学期末试题答案
- 安全生产月事故案例分析
- 西华大学《技术与应用双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邮电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My family幼儿园家庭成员介绍手抄报
- 《光辐射与发光源》课件
- 《大数据解决方案》课件
- 小学生学业成绩等级制度-小学学业等级
- 过程审核VDA6.3检查表
- 常压矩形容器设计计算软件
- 交流变换为直流的稳定电源设计方案
- PR6C系列数控液压板料折弯机 使用说明书
- 装配工艺通用要求
- 钢结构工程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措施
- 物业管理业主意见征询表
- 8D培训课件 (ppt 43页)
- 劳动力计划表
- 《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义务教育阶段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