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清河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人情往来渗透于人们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也常常被当作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资源进行呼唤。人情一般都是在非等价交换的原则下进行的,并在这种非等价交换中反反复复,使得这种人情交换旷日持久地持续下去,村民之间依赖这种人情关系不断地形成自己的社会关系。但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了开放和流动的社会环境。使乡土村民社会关系的范围越来越大,同时,也使他们更深刻地意识到利益上的相互关系及其极端重要性。虽然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村民们的交往行为依旧按照人情的规则在互惠往来,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交往活动中的经济利益交换成分却在逐渐增加。费孝通认为,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发达,乡土社会关系之间的经济利益交往也会越来越频繁。人和人之间单靠人情难以维持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乡土社会关系也就会随之变得理性化、功利化,目的性增强,渐渐失去其本有的温情的一面。(摘编自刘青《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乡土社会关系的变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3月)材料二:(摘编来白罗芳菲《过个年预计花多少钱?人情支出成最大花费》,《民生周刊》2016年2月)材料三:乡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因为封闭的经济环境决定了这个自给自足的社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以村落为生活单位的乡村社会,以乡情为纽带维系着它的正常运转。乡村社会村落聚居的生存状态,使农民在这个相对狭小的环境中很易于彼此熟识,即使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中,乡土社会的乡情因素依然可以游刃有余地调和或者说超脱于这些纷争之中。此外,以祠堂宗族为纽带的人际关系使这种关系迥异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一旦这种类似于乡情的社会关系受到冲击,农民们的社交关系也便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失去这种有效的约束,乡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面临着信任缺失和秩序混乱的危险。(摘编自魏韬《白鹿原:失落的乡土中国》)材料四: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宗法传统的社会,人们生活在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社教规范网络中,根本无法衍生出个人的权利、独立的人格。“梁漱溟在把中国的社会系统同西方的社会系统进行对比之后断言中国社会既不是个人本位的,也不是社会本位的,而是关系本位的。”(《金耀基自选集》)其中关系本位其实就是家族本位、集体本位。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的主体地位被淹没在集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洪流之中,从而无法产生以个人独立、社会自主为基础的契约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契约主要是作为一种经济范畴起作用,因其领域狭小不可能对整个社会关系发生全局性影响。当代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换成市场经济体制,遵循的是“从身份到契约”的演变规律。但由于契约文化的先天不足,我国当前只重视私人契约而不重视社会契约,只重视契约的微观分析而不重视契约的宏观研究。由此可看出中国市民社会文化特征的不完整性。(摘编自龚玉伟《析论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建构》)(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在现代中国,人情关系仍然是社会关系的主要内容,这反映出传统社会规范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B.传统的充满亲情和温情的走亲访友逐渐与经济利益挂钩,这反映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对人情社会形成了强烈的冲击。C.人情支出在过年开销中占据了大部分比重,这让绝大部分调查对象感到有经济压力,但他们又不得不参与其中。D.超过八成的调查对象对春节开销感到有压力,说明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春节消费需求并未达到应有的平衡状态。(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了开放和流动的社会环境,也使得社会关系变得理性化、功利化,逐渐在改变人际交往行为的规则。B.随着经济利益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逢年过节请客送礼不可避免地成为维系人情往来的必要行为。C.受到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冲击,人与人之间信任缺失,导致维系传统社会正常运转的乡情和宗族纽带失去应有的约束力。D.契约文化的先天不足,使得中国的社会系统长期秉持宗法传统,重视家族和集体,个人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材料三的论据来使用的一项是A.在都市中生活,一天到晚接触着陌生面孔的人,才需要在袋里装着本姓名录、通信簿。在乡土社会中则是毫无意义的。在一个村子里可以有一打以上的“王大哥”,绝不会因之错认了人。B.在广西有一个封闭的山村,一百多年来一直延续这样的习俗:卖菜从来没有人看着,只需写一个价格放在那儿,来买菜的其他村民把菜拿走,把钱扔里面,从不差帐。C.沈从文发表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边城》,展现了湘西小城茶峒的风土人情。虽然外部世界动荡不安,但这里的人们却在淳厚古朴的人情关怀中,享受着田园牧歌式的平静生活。D.西方古典经济学认为,每个人只要能“自私”,充分满足本性里带来的欲望,社会就会形成一个最好、最融洽的秩序。亚当•斯密说,“冥冥之中那只看不见的手”会安排个社会秩序给每个为自己打算的人们去好好生活。(4)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把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概括为“乡土本色”。请结合以上材料概括“乡土本色”的具体表现。(5)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社会关系良性发展?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送牛废名①今天小林要接到一匹牛儿,紫绛色的牛儿,头上扎一个彩红球。照习惯,孩子初次临门,无论是至戚或好友,都要打发一点什么,最讲究的是牛儿,名曰“送牛”。即如我,曾经有过一匹,是我的外婆打发我的,后来就卖给那替我豢养的庄家。刚好小林新从病愈,特地趁这日子送去贺喜他。送牛的自然也是三哑②,他打扮得格外不同,一头蓬发,不知在哪里找得了一根红线,束将起来。牵牛更担一挑担子,这担子真别致,青篾圆箩盛着二十四个大桃子。然而三哑的主意却还在底下衬托着的稻草,他用了一下午的工夫从稻草堆上理出了这许多嫩黄草来,才想到去买桃子。他这样的心计,史家奶奶是明白的,见他赤着脚兜了桃子回来,说道:“你也该洗脚了。”他弯着腰,对奶奶的眼睛看,笑道:“牛到哥儿家,两天要停留罢,吃什么呢?我办了许多草去。”“是的。”“挑草不好看,我挑一担桃子去。”“是的,谢谢三哑叔。”牛儿进城,不消说,引起个个观望。还没有走过桥,满河的杵声冷落了下去,只见得循着河岸,妇人家,姑娘们,有的在竹篙子撑着的遮阳之下,都已经抬起身子了。是笑呢,还是对了太阳——总之拿这时的河水来比她们的面容,是很合适的罢。史家庄的长工,程小林的牛,知道的说,不知道的问。三哑——他是怎样的欢喜,一面走,一面总是笑,扁担简直是他的翅膀,飞。但他并不回看人,眼睛时而落在箩筐,时而又偏到牛儿那边去。城门两丈高,平素他最是留意,讲给那不惯上街的人听,现在他挤进去了也不觉得。走过了火神庙,昂头,正是那白白的门墙——“三哑叔!”“哈,哥儿。”小林跳出来了,立刻放炮。他早已得了信,竿子上挂了一吊炮等着。三哑喝了酒才回去,预备一两日后又来牵牛,牵到王家湾去,因为他买的时候也就代为约定了一个豢养的人家。小林的院子里有一棵石榴,牛儿就拴在石榴树下。邻近的孩子们三三五五地走进来看,同小林要好的小林引到屋子里去,看桃子,二十四个大桃母亲用了三个盘子盛着摆在堂屋正中悬挂的寿星面前。“寿星老头子手上有桃子,还要把我的桃子给他,让我们偷他一个罢。”小林自己这么说,别个自然没有不乐意的。然而他的姐姐躲在背后瞄着他,他刚刚爬到几上,伸手,姐姐一声:“吓,捉贼!”小林回转身来笑了——“我要偷寿星老头子手上的桃子。”“那个桃子你偷,你只不要动他的这个。”姐姐笑。“怎么是他的这个呢?是我的!”“不管是你的是他的,你且偷那个桃子我看看。”“画的怎么偷法呢?”最小的一个孩子说。小林笑得跑来倒在姐姐怀里了。“我们还是去看牛儿。”孩子们说。牛儿站在那里,动也不动一动。他们用尽种种法子逗它。小林拿草伸到它的口边,它也不以为这是主人。有一个去拉它的尾巴,他是名叫铁牛的,用了那么大的力,牛突然抱着树碰跳碰跳了,吓得大家退后好几步,石榴的花叶也撒了一阵下来,撒到牛身上,好看极了。然而大家气愤——“真是个铁牛!”铁牛一溜烟跑了。到了天快黑了,牛儿兀的叫几声,只有小林一个人在院,他也随着叫声,起初是一惊,立刻喜得什么似的,仿佛这才放心。他午饭没有吃,虽然被母亲迫着在桌上坐了一会,一心守着看牛吃不吃草。姐姐提了水到院子里来浇花,他说:“我忘记了!三哑叔告诉我天黑的时候,把点水牛喝哩。”姐姐笑道:“你牵到河里去喝。”“好,我把它牵到河里去喝。”说着去解绳子,但母亲也已经走出来了——“姐姐说得玩,你就当真的了,——舀一钵水来它喝。”小林背着牛,就在牛的身旁,站住了。“这时候城外人多极了,你牵到河里去喝,要是人家问你是哪个送你的牛,你怎么答应呢?”“三哑叔送的。”他斩截地说。妈妈姐姐都笑。石榴树做了一个大翅膀,牛儿掩护下去了,花花叶叶终于也隐隐于模糊之中——一定又都到小林的梦里去出现罢,正如一颗颗的星出现在天上。(节选自长篇小说《桥》,有删改)①废名:原名冯文炳,1901年11月9日出生于湖北黄梅。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对沈从文、汪曾祺等作家产生过影响。②三哑:原为乞丐,被史家奶奶收留,遂为史家长工。(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送牛”是乡间邻里的古老习俗,一般至亲或者好友之间平常来往多以牛相赠。B.三哑叔本想为牛儿准备嫩草,但“挑草不好看”,所以买桃子,足见其好面子。C.铁牛拉牛尾巴,大家都很气愤,就是因为孩子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转折吓懵了。D.牛本是史家奶奶送的,但小林以孩子视角不能明了,他认为是送牛人三哑送的。(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哑叔一出场,与平时打扮“格外不同”,用红线将“一头蓬发”束起来,可爱的形象呼之欲出。B.作者擅长用简练的文字状物写情,如“扁担简直是他的翅膀,飞”,一个“飞”字写出轻快喜悦。C.文章看似笔触平静,实则波澜起伏,主人公小林的心理随着牛儿的活动大起大落,引人入胜。D.一场“送牛”活动,窥见人物活动的风俗背景,小说主题及审美追求在这风俗画中得以体现。(3)请简析“偷桃”一节中加点的“笑”字所体现的人物心理。(4)废名的小说具有明显的诗化特点,请结合文本情节及环境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仕为河南尉。李复为郑滑节度使,表为判官。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何自薄与吹笛少年同列邪诸将渐,遽出就坦谢。复卒,诏姚南仲代之。盈珍以面仲本书生,易之,曰:“是将材邪?”坦私谓人曰:“姚大夫外柔中刚,监军若侵之,必不受。我留,恐及祸。”乃从复丧归东都,为寿安令。盈珍果与南仲不相中,幕府多黜死者。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故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帝谕坦曰:“二人所献皆家财,朕已许原,不可失信。”坦曰:“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帝曰:“朕既受之,奈何?”坦曰:“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帝纳之。裴均为仆射,将居谏议、常侍上,坦引故事及姚南仲旧比。均曰:“南仲何人?”曰:“守正而不交权幸者。”均怒,遂罢为左庶子。再迁户部侍郎,判度支。或告泗州刺史薛謇为代北水运时,畜异马,不以献,事下度支。坦遣吏验,未反,帝迟之,更遣中人刘泰昕往。坦曰:“事付有司,而又遗宦官,岂有司不足信乎?”三奏,帝乃止。表韩重华为代北水运使,开废田,列壁二十,益兵三千人,岁收栗二十万石。初,坦与宰相李绛议多协,绛藉为己助,及坦出半岁而绛罢。吴少诚之诛,诏以兵二千宅安州,坦每朔望使人问其父母妻子,视疾病医药,故士皆感慰,北逃还者。惟请收军吏闰月粮助行营、为人所非。元和十二年卒,年六十九,赠礼部尚书。《新唐书•卢坦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B.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C.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问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D.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衣,本意白色衣服,古时多为平民所穿,故可指平民;也可指官员受处分的身份。B.度支,古代掌管财赋统计、支调的官职,隋时隶属民部,唐改民部为户部,下设度支郎中。C.朔望,朔日与望日的合称,分别指旧历每月初一日与十五日,而旧历每月三十称为“晦”。D.元和,文中指唐宪宗李纯的年号。《琵琶行》(并序)中“元和十年”的“元和”与此同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坦能耿介守正。在任郑滑节度使判官时,监军薛盈珍屡次干预军中政务,卢坦总能据理力争;对大将之误,也能机智阻谏。B.卢坦有长远之见。李复死后,卢坦察觉代替李复的姚南仲将与自己不合,于是借李复丧事之机,回到东都,做了寿安县令。C.卢坦敢直言进谏。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违诏进奉而遭弹劾,皇帝本想网开一面,卢坦进言不可因小信失大信。D.卢坦有仁善之心。对待士兵,卢坦每月定期派人慰问他们的父母亲人,并为他们寻医问药,士兵感念卢坦,没有一个逃回家的。(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盈珍以南仲本书生,易之,曰:“是将材邪?”②况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舟,举匏樽以相属。③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赤壁赵翼①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②。[注]1乾隆三十七年(1772),赵翼因事被降级调用,辞官归乡,经过赤壁时写下此诗。②《楚辞•渔父》中写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山河形胜落笔,写三国时的营垒依稀可辨,“依然”“故”体现了今昔之感。B.颔联“乌鹊南飞”与曹操《短歌行》、苏轼《赤壁赋》中“乌鹊南飞”意蕴相同。C.本诗写景有虚有实,意境壮阔,笔触大开大合,议论不落窠臼,体现诗人的历史观。D.本诗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由眼前景联想到与此相关的人、事,并抒发感慨。(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蕴含的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与辛弃疾都是有历史视野的诗人,苏轼的“”句和辛弃疾“”都是借三国英雄抒写自己的感慨。(2)《登泰山记》中两句“,”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并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积雪的光彩。(3)苏轼的《赤壁赋》中,作者面对天地的广阔和长江的浩瀚,发出“,”的感慨,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l(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身上的文化,首先显现为书卷气。书卷气已经不是书卷本身,而是被书卷熏陶出来的一种气质。大致表现为:衣貌整洁,声音温厚,用语干净,逻辑清晰。偶尔在合适的时机引用文化知识和名人名言,匆匆带过,就像是自家门口的小溪,自然流出。若是引用古语,必须大体能懂,再作一些解释,绝不以硬块示人、以学问炫人。书卷气容易被误置为中国古代的冬烘气、塾师气、文牍气,必须高度_______,予以防范。目前在一些“伪文化圈”中开始复活“近代文言”“民国文言”绝不可用,因为那是很低级的一种“孔乙己腔调”。古文,盛于汉唐,止于明末;现代,美文尽在白话,而且是一种洗去了骈俪_______的质朴白话。近代的落第秀才、账房先生学不会这种白话,才会有那种_______的文言,恰恰与“书卷气”_______。现代的书卷气没有国界,不分行业,表现为一种来回穿插、往返参照的思维自由。自由度越高,参照系越多,书卷气也就越浓。(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警惕污浊不伦不类分道扬镳B.警诫污渍不三不四分道扬镳C.警惕污渍不伦不类背道而驰D.警诫污浊不三不四背道而驰(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目前开始在一些“伪文化圈”中复活“近代文言”“民国文言”绝不可用,因为那是一种很低级的“孔乙己腔调”。B.目前在一些“伪文化圈”中开始复活的“近代文言”“民国文言”绝不可用,因为那是一种很低级的“孔乙己腔调”。C.目前开始在一些“伪文化圈”中复活“近代文言”“民国文言”绝不可用,因为那是很低级的一种“孔乙己腔调”。D.目前在一些“伪文化圈”中开始复活的“近代文言”“民国文言”绝不可用,因为那是很低级的一种“孔乙己腔调”。(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恩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大小寒时节,水会以特殊的形态呈现在世人眼前。民间有“小寒大寒,捏水成团”之说。在黄河流域一带,1月份平均气温已降至零摄氏度甚或以下,此时水缸里的水常由于温度略高仍未结冰。这种“过冷水”虽然尚未结冰,但是,①______。“捏水成团”指的就是此种现象。与小寒相邻的“腊八节”,正是北方冬季最冷的时候,腊八粥便成为人们“向暖而生”的标志食品。自宋代起,()大寒节气,民间忌天晴不雪。古语“一腊见三白,田公笑赫赫”,农谚“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三白”即下三场大雪。②______?《清嘉录•腊雪》说得好:“腊月雪亦曰瑞雪,杀蝗虫子,主来岁丰稔。”腊雪祛了虫灾,丰收自然在望。腊雪对于冬麦尤为有利——③______,还可以来年融为春水保证墒情。难怪农谚有“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的说法。(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民间每逢腊八都不约而同忙着熬腊八粥,寺庙多设粥济贫,皇宫也煮粥分赐百姓。B.每逢腊八,民间都不约而同忙着熬腊八粥,寺庙多设粥济贫,皇宫也煮粥分赐百姓。C.每逢腊八,皇宫也煮粥分赐百姓,寺庙多设粥济贫,民间都不约而同忙着熬腊八粥。D.皇宫每逢腊八也煮粥分赐百姓,寺庙多设粥济贫,民间都不约而同忙着熬腊八粥。(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们常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也有人说:放弃错的选择,才是最大的成功。人生的道路上,你会遇到无数次选择,是坚持,还是放弃?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清河中学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人情往来渗透于人们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也常常被当作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资源进行呼唤。人情一般都是在非等价交换的原则下进行的,并在这种非等价交换中反反复复,使得这种人情交换旷日持久地持续下去,村民之间依赖这种人情关系不断地形成自己的社会关系。但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了开放和流动的社会环境。使乡土村民社会关系的范围越来越大,同时,也使他们更深刻地意识到利益上的相互关系及其极端重要性。虽然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村民们的交往行为依旧按照人情的规则在互惠往来,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交往活动中的经济利益交换成分却在逐渐增加。费孝通认为,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发达,乡土社会关系之间的经济利益交往也会越来越频繁。人和人之间单靠人情难以维持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乡土社会关系也就会随之变得理性化、功利化,目的性增强,渐渐失去其本有的温情的一面。(摘编自刘青《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乡土社会关系的变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3月)材料二:(摘编来白罗芳菲《过个年预计花多少钱?人情支出成最大花费》,《民生周刊》2016年2月)材料三:乡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因为封闭的经济环境决定了这个自给自足的社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以村落为生活单位的乡村社会,以乡情为纽带维系着它的正常运转。乡村社会村落聚居的生存状态,使农民在这个相对狭小的环境中很易于彼此熟识,即使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中,乡土社会的乡情因素依然可以游刃有余地调和或者说超脱于这些纷争之中。此外,以祠堂宗族为纽带的人际关系使这种关系迥异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一旦这种类似于乡情的社会关系受到冲击,农民们的社交关系也便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失去这种有效的约束,乡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面临着信任缺失和秩序混乱的危险。(摘编自魏韬《白鹿原:失落的乡土中国》)材料四: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宗法传统的社会,人们生活在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社教规范网络中,根本无法衍生出个人的权利、独立的人格。“梁漱溟在把中国的社会系统同西方的社会系统进行对比之后断言中国社会既不是个人本位的,也不是社会本位的,而是关系本位的。”(《金耀基自选集》)其中关系本位其实就是家族本位、集体本位。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的主体地位被淹没在集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洪流之中,从而无法产生以个人独立、社会自主为基础的契约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契约主要是作为一种经济范畴起作用,因其领域狭小不可能对整个社会关系发生全局性影响。当代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换成市场经济体制,遵循的是“从身份到契约”的演变规律。但由于契约文化的先天不足,我国当前只重视私人契约而不重视社会契约,只重视契约的微观分析而不重视契约的宏观研究。由此可看出中国市民社会文化特征的不完整性。(摘编自龚玉伟《析论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建构》)(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BA.在现代中国,人情关系仍然是社会关系的主要内容,这反映出传统社会规范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B.传统的充满亲情和温情的走亲访友逐渐与经济利益挂钩,这反映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对人情社会形成了强烈的冲击。C.人情支出在过年开销中占据了大部分比重,这让绝大部分调查对象感到有经济压力,但他们又不得不参与其中。D.超过八成的调查对象对春节开销感到有压力,说明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春节消费需求并未达到应有的平衡状态。(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了开放和流动的社会环境,也使得社会关系变得理性化、功利化,逐渐在改变人际交往行为的规则。B.随着经济利益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逢年过节请客送礼不可避免地成为维系人情往来的必要行为。C.受到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冲击,人与人之间信任缺失,导致维系传统社会正常运转的乡情和宗族纽带失去应有的约束力。D.契约文化的先天不足,使得中国的社会系统长期秉持宗法传统,重视家族和集体,个人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材料三的论据来使用的一项是DA.在都市中生活,一天到晚接触着陌生面孔的人,才需要在袋里装着本姓名录、通信簿。在乡土社会中则是毫无意义的。在一个村子里可以有一打以上的“王大哥”,绝不会因之错认了人。B.在广西有一个封闭的山村,一百多年来一直延续这样的习俗:卖菜从来没有人看着,只需写一个价格放在那儿,来买菜的其他村民把菜拿走,把钱扔里面,从不差帐。C.沈从文发表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边城》,展现了湘西小城茶峒的风土人情。虽然外部世界动荡不安,但这里的人们却在淳厚古朴的人情关怀中,享受着田园牧歌式的平静生活。D.西方古典经济学认为,每个人只要能“自私”,充分满足本性里带来的欲望,社会就会形成一个最好、最融洽的秩序。亚当•斯密说,“冥冥之中那只看不见的手”会安排个社会秩序给每个为自己打算的人们去好好生活。(4)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把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概括为“乡土本色”。请结合以上材料概括“乡土本色”的具体表现。(5)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社会关系良性发展?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逐渐与经济利益挂钩,这反映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对人情社会形成了强烈的冲击”错,材料二不能体现“传统的充满亲情和温情的走亲访友逐渐与经济利益挂钩”,图表中反映出人情支出在过年开销中占据了大部分比重,看不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对人情社会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故选B。(2)A.正确。B.“必要行为”错误,依据材料二图表,“请人吃饭”占23.45%,“走亲串友送礼品”占61.86%,都不如“给红包、压岁钱”占79.66%的比例大。逢年过节请客送礼确实占比很大,但不能因此得出是“必要行为”的结论,说法过于绝对。C.“人与人之间信任缺失,导致维系传统社会正常运转的乡情和宗族纽带失去应有的约束力”错,依据材料三“乡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以乡情为纽带维系着它的正常运转。……一旦这种类似于乡情的社会关系受到冲击,农民们的社交关系也便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失去这种有效的约束,乡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面临着信任缺失和秩序混乱的危险”,可知选项逻辑颠倒,偷换概念扩大了范围,并非“传统社会”而是“乡土社会”。D.“契约文化的先天不足,使得中国的社会系统长期秉持宗法传统,重视家族和集体,个人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错,材料四第一段信息是说“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宗法传统的社会……根本无法衍生出个人的权利、独立的人格……其中关系本位其实就是家族本位、集体本位。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的主体地位被淹没在集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洪流之中,从而无法产生以个人独立、社会自主为基础的契约文化”,第二段说“由于契约文化的先天不足,我国当前只重视私人契约而不重视社会契约,只重视契约的微观分析而不重视契约的宏观研究”,可见选项把材料四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信息混淆在一起,逻辑关系不成立。故选A。(3)ABC均体现了材料三中的观点,乡土社会的熟人关系,彼此熟悉,信任,富有人情味,而D是从“自私”“个体”的角度而论,不能作为材料三的论据。故选D。(4)由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人情往来渗透于人们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也常常被当作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资源进行呼唤。人情一般都是在非等价交换的原则下进行的,并在这种非等价交换中反反复复,使得这种人情交换旷日持久地持续下去,村民之间依赖这种人情关系不断地形成自己的社会关系……其本有的温情的一面”,得出乡土本色的具体表现为富有“人情”的温暖味道。由材料三“乡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以乡情为纽带维系着它的正常运转……此外,以祠堂宗族为纽带的人际关系使这种关系迥异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一旦这种类似于乡情的社会关系受到冲击,农民们的社交关系也便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失去这种有效的约束,乡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面临着信任缺失和秩序混乱的危险”,得出乡土本色的具体表现为熟人社会,乡情或祠堂宗族为纽带维持人际关系和运转秩序,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由材料四“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宗法传统的社会,人们生活在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社教规范网络中,根本无法衍生出个人的权利、独立的人格……其中关系本位其实就是家族本位、集体本位”,得出乡土本色的具体表现为以家族、集体为本的社会关系。(5)材料一最后提到“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发达,乡土社会关系之间的经济利益交往也会越来越频繁。人和人之间单靠人情难以维持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乡土社会关系也就会随之变得理性化、功利化,目的性增强,渐渐失去其本有的温情的一面”。因而我们要维持社会关系良性发展,就要重建过去那种温情、互惠的人情关系。材料二的数据显示,过年有超过半数的开销花到了发红包,走亲访友,这种人情支出方面,物质化倾向比较明显,而且将近百分之六十的人表示,会有一定压力。长此以往不利于社会关系良性发展,因而我们要改变交往的方式,宣传重视情谊,轻视利益的交往观念。材料三表明,以乡情为纽带的乡村社会,可以维系正常运转,远离革命的血雨腥风。而这种关系一旦失去约束,乡村社会就会面临信任缺失和秩序混乱的危险。因而我们要建立诚信、有序的乡村社会,使得社会关系得以良性发展。材料四最后提到“由于契约文化的先天不足,我国当前只重视私人契约而不重视契约宏观研究。由此可看出中国市民社会文化特征的不完整性”,那么我们就要改正缺点,弥补不足。重视契约文化的社会性和宏观研究,从而完善中国市民社会文化的完整性,以促进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答案:(1)B(2)A(3)D(4)乡土本色的具体表现①富有“人情”的温暖味道。②熟人社会,以乡情或祠堂宗族为纽带维持人际关系和运转秩序,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③以家族、集体为本的社会关系。(5)①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建立诚信、有序的社会行为规范。②宣传重情轻利的社会交往观念,引导人们理性消费。③重视契约文化的建设和对契约的宏观研究,完善市民社会文化。(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送牛废名①今天小林要接到一匹牛儿,紫绛色的牛儿,头上扎一个彩红球。照习惯,孩子初次临门,无论是至戚或好友,都要打发一点什么,最讲究的是牛儿,名曰“送牛”。即如我,曾经有过一匹,是我的外婆打发我的,后来就卖给那替我豢养的庄家。刚好小林新从病愈,特地趁这日子送去贺喜他。送牛的自然也是三哑②,他打扮得格外不同,一头蓬发,不知在哪里找得了一根红线,束将起来。牵牛更担一挑担子,这担子真别致,青篾圆箩盛着二十四个大桃子。然而三哑的主意却还在底下衬托着的稻草,他用了一下午的工夫从稻草堆上理出了这许多嫩黄草来,才想到去买桃子。他这样的心计,史家奶奶是明白的,见他赤着脚兜了桃子回来,说道:“你也该洗脚了。”他弯着腰,对奶奶的眼睛看,笑道:“牛到哥儿家,两天要停留罢,吃什么呢?我办了许多草去。”“是的。”“挑草不好看,我挑一担桃子去。”“是的,谢谢三哑叔。”牛儿进城,不消说,引起个个观望。还没有走过桥,满河的杵声冷落了下去,只见得循着河岸,妇人家,姑娘们,有的在竹篙子撑着的遮阳之下,都已经抬起身子了。是笑呢,还是对了太阳——总之拿这时的河水来比她们的面容,是很合适的罢。史家庄的长工,程小林的牛,知道的说,不知道的问。三哑——他是怎样的欢喜,一面走,一面总是笑,扁担简直是他的翅膀,飞。但他并不回看人,眼睛时而落在箩筐,时而又偏到牛儿那边去。城门两丈高,平素他最是留意,讲给那不惯上街的人听,现在他挤进去了也不觉得。走过了火神庙,昂头,正是那白白的门墙——“三哑叔!”“哈,哥儿。”小林跳出来了,立刻放炮。他早已得了信,竿子上挂了一吊炮等着。三哑喝了酒才回去,预备一两日后又来牵牛,牵到王家湾去,因为他买的时候也就代为约定了一个豢养的人家。小林的院子里有一棵石榴,牛儿就拴在石榴树下。邻近的孩子们三三五五地走进来看,同小林要好的小林引到屋子里去,看桃子,二十四个大桃母亲用了三个盘子盛着摆在堂屋正中悬挂的寿星面前。“寿星老头子手上有桃子,还要把我的桃子给他,让我们偷他一个罢。”小林自己这么说,别个自然没有不乐意的。然而他的姐姐躲在背后瞄着他,他刚刚爬到几上,伸手,姐姐一声:“吓,捉贼!”小林回转身来笑了——“我要偷寿星老头子手上的桃子。”“那个桃子你偷,你只不要动他的这个。”姐姐笑。“怎么是他的这个呢?是我的!”“不管是你的是他的,你且偷那个桃子我看看。”“画的怎么偷法呢?”最小的一个孩子说。小林笑得跑来倒在姐姐怀里了。“我们还是去看牛儿。”孩子们说。牛儿站在那里,动也不动一动。他们用尽种种法子逗它。小林拿草伸到它的口边,它也不以为这是主人。有一个去拉它的尾巴,他是名叫铁牛的,用了那么大的力,牛突然抱着树碰跳碰跳了,吓得大家退后好几步,石榴的花叶也撒了一阵下来,撒到牛身上,好看极了。然而大家气愤——“真是个铁牛!”铁牛一溜烟跑了。到了天快黑了,牛儿兀的叫几声,只有小林一个人在院,他也随着叫声,起初是一惊,立刻喜得什么似的,仿佛这才放心。他午饭没有吃,虽然被母亲迫着在桌上坐了一会,一心守着看牛吃不吃草。姐姐提了水到院子里来浇花,他说:“我忘记了!三哑叔告诉我天黑的时候,把点水牛喝哩。”姐姐笑道:“你牵到河里去喝。”“好,我把它牵到河里去喝。”说着去解绳子,但母亲也已经走出来了——“姐姐说得玩,你就当真的了,——舀一钵水来它喝。”小林背着牛,就在牛的身旁,站住了。“这时候城外人多极了,你牵到河里去喝,要是人家问你是哪个送你的牛,你怎么答应呢?”“三哑叔送的。”他斩截地说。妈妈姐姐都笑。石榴树做了一个大翅膀,牛儿掩护下去了,花花叶叶终于也隐隐于模糊之中——一定又都到小林的梦里去出现罢,正如一颗颗的星出现在天上。(节选自长篇小说《桥》,有删改)①废名:原名冯文炳,1901年11月9日出生于湖北黄梅。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对沈从文、汪曾祺等作家产生过影响。②三哑:原为乞丐,被史家奶奶收留,遂为史家长工。(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送牛”是乡间邻里的古老习俗,一般至亲或者好友之间平常来往多以牛相赠。B.三哑叔本想为牛儿准备嫩草,但“挑草不好看”,所以买桃子,足见其好面子。C.铁牛拉牛尾巴,大家都很气愤,就是因为孩子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转折吓懵了。D.牛本是史家奶奶送的,但小林以孩子视角不能明了,他认为是送牛人三哑送的。(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三哑叔一出场,与平时打扮“格外不同”,用红线将“一头蓬发”束起来,可爱的形象呼之欲出。B.作者擅长用简练的文字状物写情,如“扁担简直是他的翅膀,飞”,一个“飞”字写出轻快喜悦。C.文章看似笔触平静,实则波澜起伏,主人公小林的心理随着牛儿的活动大起大落,引人入胜。D.一场“送牛”活动,窥见人物活动的风俗背景,小说主题及审美追求在这风俗画中得以体现。(3)请简析“偷桃”一节中加点的“笑”字所体现的人物心理。(4)废名的小说具有明显的诗化特点,请结合文本情节及环境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在仔细阅读本文的基础上辨析正误。(2)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能力。先找到相关句子,再结合人物形象和主旨,结合文章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考生要明确小说特点,其次明确小说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最后结合文章内容和写作主旨总结归纳出答案。【解答】(1)A.“多以牛相赠”错误,“照习惯,孩子初次临门,无论是至戚或好友,都要打发一点什么,最讲究的是牛儿”,可见是孩子初次到来的最高赠品。B.“足见其好面子”错误,“挑草不好看,我挑一担桃子去”,此处表现三哑叔的细心周到。C.“就是因为孩子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转折吓懵了”错误,孩子们“气愤”,从后文“天快黑”小林听到牛儿叫才放心,可见“气愤”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他们担心铁牛拉牛尾巴惊吓了牛。故选D。(2)C.“波澜起伏”“大起大落”不妥,小说中孩子的心理虽有起伏,但全文来看,情节是平缓的。故选C。(3)由原文“寿星老头子手上有桃子,还要把我的桃子给他,让我们偷他一个罢”可知,小林想要偷拿桃子。而这时小林的姐姐躲在背后瞄着他,见他刚刚爬到几上伸手时,姐姐就说了一声“吓,捉贼!”,这时小林回转身来笑了,这时小林的笑是因为偷桃被姐姐发现后,有些不好意思。当小林偷桃被姐姐发现后,小林说自己想要偷寿星老头子手上的桃子,这时姐姐笑着说“那个桃子你偷,你只不要动他的这个”,可知,姐姐的笑是明了小林的心思,幽默打趣小林。姐姐打趣小林,让小林去偷画上寿星老头子手上的桃子,这时最小的孩子说画的怎么偷法呢,说明这个最小的孩子把姐姐跟小林开玩笑的话当了真,所以这里面小林是因最小的孩子不明所以、把玩笑当真的天真有趣而笑。(4)本文描写了小林刚刚病愈,史家奶奶派三哑去给小林送牛;三哑到了城里之后引起了人们的围观;将牛送给小林之后,小林将牛拴在院子里,临近的孩子们三三五五地走进来看,并且小林引要好的同伴到屋子里看桃子;牛站在院子里,小伙伴们用各种法子逗它,以及给牛喝水,姐姐问小林牛是谁送的等情节,可以说情节选择的是平凡的日常生活,节奏平缓,反映人与人之间真挚、简单的人情美。因为照习惯,孩子初次临门,无论是至戚或好友,都要打发一点什么,最讲究的是牛儿,名曰“送牛”。而本文是写小林接到牛以及和小伙伴们逗牛的情景,所以本文的情节多是从小林这个孩童的视角来写孩子们的生活,从而体现了天真浪漫的诗意。本文有很多处环境描写,如“还没有走过桥,满河的杵声冷落了下去”“城门两丈高,平素他最是留意,讲给那不惯上街的人听,现在他挤进去了也不觉得”“小林的院子里有一棵石榴,牛儿就拴在石榴树下”“石榴树做了一个大翅膀,牛儿掩护下去了,花花叶叶终于也隐隐于模糊之中——一定又都到小林的梦里去出现罢,正如一颗颗的星出现在天上”,这里选取了桥、城门、院子、石榴树、星星这些典型的乡土风物,从而呈现出安静而又富有生趣的田园牧歌情调。答案:(1)D(2)C(3)第一处小林“笑”,是偷逃被发现后,有点不好意思;第二处姐姐“笑”,是明了小林心思,幽默打趣的笑;第三处“笑”,是小林因最小的孩子不明所以、把玩笑当真的天真有趣而笑。(4)①情节选择平凡的日常生活,节奏平缓,反映人与人之间真挚、简单的人情美;②情节多从孩童视角叙写孩子们的生活,体现了天真浪漫的诗意;③环境选择典型的乡土风物,有桥、城门、院子、石榴树、星星,呈现出安静而又富有生趣的田园牧歌情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仕为河南尉。李复为郑滑节度使,表为判官。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何自薄与吹笛少年同列邪诸将渐,遽出就坦谢。复卒,诏姚南仲代之。盈珍以面仲本书生,易之,曰:“是将材邪?”坦私谓人曰:“姚大夫外柔中刚,监军若侵之,必不受。我留,恐及祸。”乃从复丧归东都,为寿安令。盈珍果与南仲不相中,幕府多黜死者。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故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帝谕坦曰:“二人所献皆家财,朕已许原,不可失信。”坦曰:“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帝曰:“朕既受之,奈何?”坦曰:“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帝纳之。裴均为仆射,将居谏议、常侍上,坦引故事及姚南仲旧比。均曰:“南仲何人?”曰:“守正而不交权幸者。”均怒,遂罢为左庶子。再迁户部侍郎,判度支。或告泗州刺史薛謇为代北水运时,畜异马,不以献,事下度支。坦遣吏验,未反,帝迟之,更遣中人刘泰昕往。坦曰:“事付有司,而又遗宦官,岂有司不足信乎?”三奏,帝乃止。表韩重华为代北水运使,开废田,列壁二十,益兵三千人,岁收栗二十万石。初,坦与宰相李绛议多协,绛藉为己助,及坦出半岁而绛罢。吴少诚之诛,诏以兵二千宅安州,坦每朔望使人问其父母妻子,视疾病医药,故士皆感慰,北逃还者。惟请收军吏闰月粮助行营、为人所非。元和十二年卒,年六十九,赠礼部尚书。《新唐书•卢坦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B.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C.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问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D.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亟迁/乃及右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白衣,本意白色衣服,古时多为平民所穿,故可指平民;也可指官员受处分的身份。B.度支,古代掌管财赋统计、支调的官职,隋时隶属民部,唐改民部为户部,下设度支郎中。C.朔望,朔日与望日的合称,分别指旧历每月初一日与十五日,而旧历每月三十称为“晦”。D.元和,文中指唐宪宗李纯的年号。《琵琶行》(并序)中“元和十年”的“元和”与此同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卢坦能耿介守正。在任郑滑节度使判官时,监军薛盈珍屡次干预军中政务,卢坦总能据理力争;对大将之误,也能机智阻谏。B.卢坦有长远之见。李复死后,卢坦察觉代替李复的姚南仲将与自己不合,于是借李复丧事之机,回到东都,做了寿安县令。C.卢坦敢直言进谏。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违诏进奉而遭弹劾,皇帝本想网开一面,卢坦进言不可因小信失大信。D.卢坦有仁善之心。对待士兵,卢坦每月定期派人慰问他们的父母亲人,并为他们寻医问药,士兵感念卢坦,没有一个逃回家的。(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盈珍以南仲本书生,易之,曰:“是将材邪?”②况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舟,举匏樽以相属。③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解答】(1)句意:有个擅长吹笛的人,大将等人喜欢他,便到李复那里请求让他担任重要官职,卢坦笑着说:“大将长久在军队中,积累功劳多次升迁,才到尊高官职,怎么能自己轻视自己,想要和吹笛子少年任同等官职呢?”“大将等”做“悦之”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C;“悦之”的“之”是“悦”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D;“积劳”是“亟迁”的条件,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故选:B。(2)C.“而旧历每月三十日称为‘晦’”错误,晦,指旧历每月最后一天,不一定是每月的三十日。故选:C。(3)B.“卢坦察觉代替李复的姚南仲将与自己不合,于是借李复丧事之机,回到东都”错误,根据原文“监军薛盈珍数干政……盈珍以南仲本书生,易之……坦私谓人曰:‘姚大夫外柔中刚,监军若侵之,必不受。我留,恐及祸。’乃从复丧归东都”可知,应是卢坦察觉薛盈珍将与姚南仲不合,恐祸及自己,才借机回东都。故选:B。(4)①“以”,认为;“易”,轻视;“是”,这。译文:薛盈珍认为姚南仲本就只是一个读书人,(于是)轻视他,说:“这个人是将帅材吗?”②“渔樵”,捕鱼砍柴;“侣、友”,以……为伴,以……为朋友;“属”,劝酒。译文:何况我和你在江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朋友,架着一条苇叶般的小船,举起葫芦做的酒杯互相敬酒。③“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句,像门榓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限”,像门槛一样;“谓”,称。译文: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榓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答案:(1)B(2)C(3)B(4)①薛盈珍认为姚南仲本就只是一个读书人,(于是)轻视他,说:“这个人是将帅材吗?”②何况我和你在江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朋友,架着一条苇叶般的小船,举起葫芦做的酒杯互相敬酒。③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榓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参考译文:卢坦,字保衡,是河南洛阳人。做官当河南县尉。李复任郑滑节度使,上奏章推荐卢坦做判官。监军薛盈珍多次干预政事,卢坦每次据理拒绝他。有个擅长吹笛的人,大将等人喜欢他,便到李复那里请求让他担任重要官职,卢坦笑着说:“大将长久在军队中,积累功劳多次升迁,才到尊高官职,怎么能自己轻视自己,想要和吹笛子少年任同等官职呢?”各位将领听到这话很惭愧,急忙出来到卢坦面前感谢。李复去世,朝廷下诏让姚南仲代替李复。薛盈珍认为姚南仲原本就是一个读书人,轻视他,说:“这个人是将帅之材吗?”卢坦私下对人说:“姚大夫外柔内刚,监军如果屡屡冒犯他,他一定不会接受。我如果留下来,恐怕会殃及灾祸。”于是跟随办李复的丧事回东都洛阳,做了寿安令。盈珍果然与姚南仲不和,幕府中有许多人被罢黜甚至处死。起初,各个道罢免调回的长官,拿本道的钱作为进献皇帝的物品,皇帝于是发布赦免命令一律禁止,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违反诏令进献钱财,卢坦揭发他们的罪状奏告,柳晟、阎济美免去官职等待治罪。皇帝告诉卢坦说:“这两个人进献的是家财,我已经答应宽恕他们,我不能失信。”卢坦说:“用来宣示大的信义的就是赦令。现在这两个大臣违反诏令,陛下怎么能因小信而失去大信呢!”皇帝说:“我已经接受了钱财,怎么办?”卢坦说:“把钱财拿出来归还主管官员,来显示陛下的圣德。”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裴均任仆射一职,将位居谏议、常侍之上,卢坦援引旧例及姚南仲旧事与之相比。裴均问:“姚南仲是什么人?”卢坦说:“是坚守正义而不结交权贵的人。”裴均大怒,于是罢卢坦为左庶子。两次任户部侍郎,主管度支事务。有人上告泗州刺史薛謇任代北水运使时,畜养不同寻常的马,而不把它们贡献给朝廷,朝廷将此事交付度支处理。卢坦派遣官吏前去查验,还未返回,皇帝认为太迟缓,又遣宦官刘泰昕前往。卢坦说:“事情已经交付有关部门,而又派遣宦官,难道有关部门不值得信任吗?”多次上奏,皇帝才停止。卢坦上表奏请韩重华任代北水运使,开垦荒废田地,修筑营垒二十所,增加兵卒三千人,每年收获粟米二十万石。起初,卢坦与宰相李绛议论政事意见往往相合,李绛依靠他帮助自己,等到卢坦被贬出京城做官半年后,李绛被罢免官职。吴少诚被诛杀后,朝廷下令派二千士兵屯驻安州,卢坦每逢初一和十五就派人问候他们的父母和妻子,探视疾病请医送药,所以士兵都很感激欣慰,没有人逃回去。卢坦只是请求征收官兵闰月的粮饷来资助行营,受到人们非议。元和十二年去世,年六十九,追赠礼部尚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赤壁赵翼①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②。[注]1乾隆三十七年(1772),赵翼因事被降级调用,辞官归乡,经过赤壁时写下此诗。②《楚辞•渔父》中写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从山河形胜落笔,写三国时的营垒依稀可辨,“依然”“故”体现了今昔之感。B.颔联“乌鹊南飞”与曹操《短歌行》、苏轼《赤壁赋》中“乌鹊南飞”意蕴相同。C.本诗写景有虚有实,意境壮阔,笔触大开大合,议论不落窠臼,体现诗人的历史观。D.本诗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由眼前景联想到与此相关的人、事,并抒发感慨。(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蕴含的情感。【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要准确解读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通过理解注释把握相关背景,还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历史评价。【解答】(1)B.“意蕴相同”错。颔联“乌鹊南飞无魏地”是说曹操大败无立足之地。曹操《短歌行》中“乌鹊南飞”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苏轼《赤壁赋》中“乌鹊南飞”,是通过引用曹操的诗句引出下文对曹操的议论。意蕴明显不同。故选:B。(2)尾联意思是:此日经过赤壁,多少英雄已成陈迹,只有在明月照耀的江上,时时传来渔翁的晚唱。英雄已作古,作者抒发了历史变迁的沧桑之感。“唱沧浪”云云自然是用了《孟子》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意思。结尾这两句不仅与前六句的宏阔气象形成一鲜明对照,以冷静幽远的笔墨结束全诗,令诗意波折,更具回味;同时也与诗人此时弃官归乡、淡于名利的心境暗合。运用渔父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归隐之心。与萧散自在的渔父相比,那些在政治上曾一度风云显赫的人们也显得可怜可叹了。作者通过对三国历史的怀想,抒发往事如烟、胜败成空的感叹。答案:(1)B(2)①尾联写赤壁古战场已为陈迹,只剩明月下渔父的吟唱。借此抒发历史变迁的沧桑之感。②通过对三国历史的怀想,抒发往事如烟、胜败成空的感叹。③运用渔父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归隐之心。译文:昔日的形胜依旧扼住了从赤壁通往荆州、襄阳的路,赤壁的山前,古老的堡垒绵长。又是乌鹊南飞之时,但已经没有魏国了;大江依然东去,周瑜般的人物又在哪有?古代人物千秋永在,魏蜀吴三足鼎立,这一片大好河山,只不过是历经百战的一片战场。今日经过已经是陈年旧事了一切已成为历史的遗迹,唯有渔夫在月光下唱着歌谣。赏析:全诗完全从历史与现实的差异,时间与空间的对照来表现今昔之感,并逗出自己淡于名利的归隐之志。首联破题,从山河形胜落笔。赤壁扼守着通往荆州和襄阳去的道路,因而成了古代兵家争战之地,三国时修筑的战争营垒依稀可辨,山川依然,地形奇险。“故垒”自然是用了苏轼“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的名句。这两句虽为写地理,但“依然”、“故垒”等词已引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颔联则巧妙地运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和苏轼《念奴娇》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句子,貌似写景,其实隐寓曹操在此兵败而周瑜得胜成为英雄的历史画卷。“乌鹊南飞”和“大江东去”是万古如斯的自然景象,但在作者笔下借用了典故的联想而各自带上了丰富的意蕴,而且对仗工巧,绝去斧凿之浪,可见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颈联则以时间和地理自然成对。孙权、刘备、周瑜、曹操这些风云一时的历史人物流传千年,赤壁一战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眼前的山河即是当年历尽无数战斗的地方。出句是缅怀历史,对句是即目所见;表现古今时代的纵贯,山河遗迹的感喟,于真自然过渡到尾联的自我抒怀。此日经过赤壁,多少英雄已成陈迹,只有在明月照耀的江上,时时传来渔翁的晚唱。“唱沧浪”云云自然是用了《孟子》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意思。与萧散自在的渔父相比,那些在政治上曾一度风云显赫的人们也显得可怜可叹了。结尾这两句不仅与前六句的宏阔气象形成一鲜明对照,以冷静幽远的笔墨结束全诗,令诗意波折,更具回味;同时也与诗人此时弃官归乡、淡于名利的心境暗合,从而起到借古喻今的作用。全诗一气流走,虽点化成言,然清新畅达,境界辽阔,感情激荡,不失为咏史诗中的佳作。(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与辛弃疾都是有历史视野的诗人,苏轼的“遥想公瑾当年”句和辛弃疾“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都是借三国英雄抒写自己的感慨。(2)《登泰山记》中两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并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积雪的光彩。(3)苏轼的《赤壁赋》中,作者面对天地的广阔和长江的浩瀚,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慨,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遥想公瑾当年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重点字:瑾)(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重点字:苍)(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重点字:蜉、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l(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身上的文化,首先显现为书卷气。书卷气已经不是书卷本身,而是被书卷熏陶出来的一种气质。大致表现为:衣貌整洁,声音温厚,用语干净,逻辑清晰。偶尔在合适的时机引用文化知识和名人名言,匆匆带过,就像是自家门口的小溪,自然流出。若是引用古语,必须大体能懂,再作一些解释,绝不以硬块示人、以学问炫人。书卷气容易被误置为中国古代的冬烘气、塾师气、文牍气,必须高度_______,予以防范。目前在一些“伪文化圈”中开始复活“近代文言”“民国文言”绝不可用,因为那是很低级的一种“孔乙己腔调”。古文,盛于汉唐,止于明末;现代,美文尽在白话,而且是一种洗去了骈俪_______的质朴白话。近代的落第秀才、账房先生学不会这种白话,才会有那种_______的文言,恰恰与“书卷气”_______。现代的书卷气没有国界,不分行业,表现为一种来回穿插、往返参照的思维自由。自由度越高,参照系越多,书卷气也就越浓。(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A.警惕污浊不伦不类分道扬镳B.警诫污渍不三不四分道扬镳C.警惕污渍不伦不类背道而驰D.警诫污浊不三不四背道而驰(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BA.目前开始在一些“伪文化圈”中复活“近代文言”“民国文言”绝不可用,因为那是一种很低级的“孔乙己腔调”。B.目前在一些“伪文化圈”中开始复活的“近代文言”“民国文言”绝不可用,因为那是一种很低级的“孔乙己腔调”。C.目前开始在一些“伪文化圈”中复活“近代文言”“民国文言”绝不可用,因为那是很低级的一种“孔乙己腔调”。D.目前在一些“伪文化圈”中开始复活的“近代文言”“民国文言”绝不可用,因为那是很低级的一种“孔乙己腔调”。(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2)本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解答】(1)警惕:动词,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警诫:动词,告诫人使注意改正错误。污浊:形容词,(水、空气等)不干净;混浊;脏东西。污渍:名词,附着在物体上的油泥等。不伦不类: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不三不四:不正派;不像样子。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分道扬镳: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故选C。(2)开始复活“近代文言”“民国文言”绝不可用,句式杂糅,应在“复活”后面加上“的”;“很低级的一种”,语序颠倒,应调整语序。故选B。(3)“偶尔在合适的时机引用文化知识和名人名言,匆匆带过,就像是自家门口的小溪,自然流出”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将“在合适的时机引用文化知识和名人名言”比喻为“自家门前的小溪,自然流出”,使用比喻可使文章中的事物生动形象具体,也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有感染力。还能够使深刻、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答案:(1)C(2)B(3)比喻,将“在合适的时机引用文化知识和名人名言”比喻为“自家门前的小溪,自然流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有书卷气的人在做引用时,语言自然贴切的状态。(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恩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大小寒时节,水会以特殊的形态呈现在世人眼前。民间有“小寒大寒,捏水成团”之说。在黄河流域一带,1月份平均气温已降至零摄氏度甚或以下,此时水缸里的水常由于温度略高仍未结冰。这种“过冷水”虽然尚未结冰,但是,①______。“捏水成团”指的就是此种现象。与小寒相邻的“腊八节”,正是北方冬季最冷的时候,腊八粥便成为人们“向暖而生”的标志食品。自宋代起,()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626建材、家具、家电电商平台建设项目
- 2024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经营合同
- 2024股权补偿协议范本
- 2025年度主播与直播平台合作分成协议3篇
- 福建省南平市莒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2024棉花种子种植基地建设与运营合同3篇
- 2024版:北京企业经营托管协议3篇
- 2024版空压机短期租赁合同
- 2024跨国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合同
- 2023年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英语Unit7How many stars does each group have(含答案)
- 医院OA办公系统技术需求
- 文物保护中的智能材料应用
- 2024政银企合作协议范本
- 外科手术抗凝药物停用指南
- 健康管理师培训课
- 农作物植保员培训课件
- 2024韩束品牌拆解-蝉妈妈
- 建筑企业合同管理培训课件
- 化工有限公司3万吨水合肼及配套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
- 非急救转运公司计划书
- 2023年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SSM-BK-20231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