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的故事征文比赛_第1页
东周列国志的故事征文比赛_第2页
东周列国志的故事征文比赛_第3页
东周列国志的故事征文比赛_第4页
东周列国志的故事征文比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周列国志的故事征文比赛TOC\o"1-2"\h\u11711第一章:周室衰微 1146971.1 115688第二章:诸侯争霸 27554第三章:三家分晋 422525第四章:战国争雄 531492第五章儒家兴起 611961第六章:道家与墨家 716556第七章:列国纷争 9146701.1.1战前局势 9253191.1.2战争过程 937901.1.3战争结果 9100981.1.4楚汉争霸的背景 913281.1.5战争过程 9161051.1.6战争结果 9315071.1.7燕齐之战的背景 1092141.1.8战争过程 1012021.1.9战争结果 1013610第八章:统一六国 10第一章:周室衰微1.1公元前781年,周室之内,朝政腐化,国势日衰。周幽王即位后,荒淫无度,不理朝政,致使国家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一日,周幽王得知褒姒怀孕,心生欢喜,于是下令全国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生子平安。祭祀完毕,幽王心生一计,欲以烽火戏诸侯,检验天下是否忠诚。周幽王传令下去,命人在骊山之巅点燃烽火,各地诸侯见烽火,以为国家有难,纷纷点起烽火,一时之间,全国烽火连天。但是当诸侯们率领兵马赶到骊山时,却发觉并无战事,原来只是周幽王的一场玩笑。诸侯们敢怒不敢言,心中对周室的不满愈发强烈。此时,褒姒产下一子,周幽王大喜,将此子立为太子。但是褒姒因产后体弱,无法陪伴幽王,使得幽王对她的宠爱逐渐减弱。幽王开始移情别恋,宠爱上了另一个美女——褒人。褒人得宠后,开始在幽王面前说褒姒的坏话,诬陷褒姒意图谋害太子。幽王信以为真,将褒姒打入冷宫,并对褒人越发宠爱。第二节:平王东迁洛邑周幽王宠爱褒人,使得朝政越发混乱。此时,犬戎乘机侵扰周室边境,周幽王dispatch大军前往抵御。但是由于幽王荒废了国政,军队战斗力严重下滑,最终在战争中失利。犬戎军队乘胜追击,直逼镐京。周幽王见状,慌忙命人点燃烽火,希望诸侯们前来救援。但是由于之前的烽火戏诸侯事件,诸侯们纷纷按兵不动,无人前来救驾。最终,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在逃亡途中被杀。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平王深感国势衰微,决心迁都洛邑,以重建周室的权威。在迁都洛邑的过程中,平王积极调整政策,广纳贤才,整顿朝政,使周室逐渐走出衰微的阴影。Headoptedthefollowingstrategies:(1)重用贤才:平王在迁都过程中,积极选拔贤才,任用了一批有才能的官员,如周公旦、召公奭等,使得朝政逐渐走上正轨。(2)整顿朝政:平王采纳周公旦的建议,废除了周室内的苛捐杂税,减轻百姓负担;同时改革刑法,严惩腐败官员,使朝政逐渐清明。(3)修明法度:平王采纳召公奭的建议,修订了《周礼》和《周官》,明确了各级官员的职责,使国家机器得以有效运转。(4)结好诸侯:平王在迁都洛邑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各地诸侯修好关系,争取他们的支持。(5)发展经济:平王鼓励农业生产,提倡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使周室经济逐渐复苏。通过这些策略,平王使周室逐渐走出衰微的阴影,为后来的东周时期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周室衰微已久,平王的政策并未能立即恢复周室的昔日荣光,但他的努力为后来的复兴奠定了基础。第二章:诸侯争霸第一节:齐桓公称霸中原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相,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改革。齐桓公深知“国无常强,无常弱”的道理,他明白改革才能使国家走向强盛。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逐渐富强起来。齐桓公首先改革了土地制度,实行“井田制”,将土地分给农民,使农民有田可耕,有家可归。同时他还规定了农民的赋税,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这一举措使齐国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大增。在军事方面,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实行“五属大夫制”,将全国分为五个军事区域,设立五个大夫负责军事事务。这一改革使齐国军事力量得到了有效整合,战斗力大幅提升。齐桓公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打败了周边的强国,如鲁国、宋国等。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各国诸侯纷纷朝贡,尊奉齐桓公为中原霸主。至此,齐桓公完成了称霸中原的伟业。第二节:晋文公退避三舍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即位。晋文公在位期间,积极改革政治,整顿军队,使晋国逐渐走向繁荣。晋文公深知,要想称霸中原,必须先稳定国内局势。晋文公在位之初,曾因国内矛盾尖锐,被迫退避三舍,将国都迁至绛城。但是他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称霸中原的决心。在退避三舍的过程中,晋文公积极寻求盟友,与秦国、宋国等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使晋国声威大振。此后,晋文公又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扩大了晋国的疆域。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在践土会盟,各国诸侯纷纷朝贡,尊奉晋文公为中原霸主。第三节:楚庄王问鼎中原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楚庄王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楚国国力迅速恢复。楚庄王深知,要想问鼎中原,必须先统一南方。楚庄王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击败了周边的强国,如吴国、越国等。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在邲之战中,大败晋国,使楚国声威大振。此后,楚庄王又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扩大了楚国的疆域。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北伐陆浑戎,到达洛水。楚庄王在洛水之滨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阅兵式,向中原诸侯展示了楚国的强大实力。此时,楚庄王已经具备了问鼎中原的条件。第四节:吴越争霸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即位。吴王阖闾在位期间,任用伍子胥、孙武等贤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吴国迅速崛起。吴王阖闾深知,要想争霸中原,必须先统一江南。吴王阖闾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击败了周边的强国,如楚国、越国等。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在柏举之战中,大败楚国,使吴国声威大振。此后,吴王阖闾又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扩大了吴国的疆域。但是在吴国崛起的同时越国也在逐渐崛起。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即位。越王勾践在位期间,积极改革政治,整顿军队,使越国迅速崛起。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在夫差之战中,大败吴国,实现了越国的崛起。从此,吴越两国开始了长期的争霸战争,中原局势愈发动荡。在这场争霸战争中,吴越两国轮流坐庄,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一大亮点。第三章:三家分晋第一节:韩赵魏三家分晋东周时期的推移,诸侯国的势力逐渐崛起,晋国作为中原的一大强国,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公元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联手,逼迫晋哀公禅让,将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个国家。这一事件标志着东周进入了战国时代。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韩国以韩虔为君主,定都于韩城(今河南新郑市);赵国以赵籍为君主,定都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市);魏国以魏斯为君主,定都于安邑(今山西夏县)。三国地理位置相邻,彼此之间既有合作也有争斗,共同演绎着战国时代的辉煌篇章。第二节:三家逐鹿中原三家分晋后,中原地区的势力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韩、赵、魏三国为了争夺地盘和霸权,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战争。这些战争使得中原地区饱受战乱之苦,同时也为三国之间的实力较量提供了舞台。在这段时间里,三国之间互相攻伐,互有胜负。韩国在韩虔的领导下,多次击败赵、魏两国,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赵国在赵籍的带领下,也多次击败韩国和魏国,逐渐崛起;魏国在魏斯的统治下,积极变法强国,使得国家实力大增。三国之间的争斗,使得中原地区呈现出逐鹿态势。第三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在赵籍去世后,赵武灵王即位。他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立志改革国家,提高国家实力。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赵武灵王决定推行胡服骑射政策。胡服骑射,即模仿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改变赵国军队的装备和作战方式。赵武灵王亲自带头,穿着胡服,学习骑射。在他的影响下,赵国军队逐渐实现了改革,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胡服骑射政策的推行,使得赵国在战国时期的战争中占据了优势。赵武灵王凭借强大的军队,多次击败韩国和魏国,使得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第四节:魏文侯变法强国魏国在魏斯去世后,魏文侯即位。他是一位富有远见的君主,认识到国家要想强大,必须进行变法。于是,魏文侯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魏文侯首先改革了政治制度,削弱了世袭贵族的权力,选拔贤能之士担任官员。他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他还加强了国防建设,修筑长城,加强边防。在魏文侯的变法下,魏国实力大增,成为战国时期的首强。魏文侯还派遣李悝、吴起等贤臣担任要职,使得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但是魏文侯在位期间,未能彻底消除三家分晋带来的隐患,为后来的战国纷争埋下了伏笔。第四章:战国争雄第一节:商鞅变法强秦战国时期,各国争雄,秦国地处西部,国力并不强盛。秦孝公即位后,深感国家面临的危机,决心寻求改革。于是,他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以期实现国家的强盛。商鞅变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二是奖励垦荒,增加粮食产量;三是废除世袭制度,实行军功爵位;四是统一度量衡,简化货币。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和士兵的积极性,使秦国迅速走向繁荣富强。但是商鞅变法也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引起了许多反对。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坚决推行变法,最终使秦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第二节:苏秦合纵连横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纷争不断,为了应对秦国的威胁,苏秦提出了合纵连横的策略。合纵即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而连横则是六国之间相互勾结,共同谋取利益。苏秦凭借其出色的口才和智慧,成功游说了六国君主,使合纵连横策略得以实施。但是由于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合纵连横并未能长久维持。在秦国的强大压力下,六国纷纷败退,合纵连横最终宣告破产。尽管如此,苏秦的合纵连横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为其他国家争取到了一定的生存空间。第三节:赵国平原君赵国平原君,名赵胜,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出身名门,才华横溢,曾担任赵国相国,为赵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平原君提倡变法,改革政治制度,使赵国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他还主张加强国防,修筑长城,抵御秦国等外敌的入侵。在平原君的领导下,赵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一强国。平原君还以善于交际著称,他广交天下豪杰,使赵国在战国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第四节:燕国乐毅伐齐战国时期,燕国与齐国相邻,两国之间矛盾重重。燕昭王即位后,决心报复齐国,他任用乐毅为将,发动了对齐国的战争。乐毅率领燕国军队,采用迂回战术,成功攻占了齐国的大部分领土。但是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乐毅却因战略失误,未能彻底消灭齐国,使齐国的残余势力得以喘息。尽管如此,乐毅伐齐仍然是战国时期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它削弱了齐国的实力,为燕国在战国争雄中赢得了一定的地位。第五章儒家兴起第一节孔子周游列国自春秋以降,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生于斯时,深感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孔子幼孤而志学,长而好礼,遍读诗书,广求学问,弟子有三千,其能言者七十有二。孔子以为,欲救乱世,必兴礼乐,复周礼,方能导民向善,恢复秩序。孔子游说诸侯,周游列国,始自鲁,继至齐,又至宋、至陈、至蔡,乃至楚。所至之处,无不宣扬其仁政王道之理念,倡导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妇、朋友间亦各守其道。然时人皆以功利为先,鲜有能用孔子之学者。孔子虽屡遭挫折,但仍不懈其志,传道授业,解惑于众。第二节孟子倡导仁政孟子,名轲,邹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秉承儒家学说,而又加以发挥。孟子之时,战国纷争,民生疾苦。孟子以为,治国之道,在于仁政。仁政者,以民为本,施政为民,使百姓得以温饱,安居乐业。孟子游说诸侯,倡导仁政,反对暴政。其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语一出,震动当时。孟子主张君臣之间,应以道义相待,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亦重义轻利,主张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然其仁政理念,亦未能为诸侯所采纳。第三节荀子主张礼法并用荀子,名况,赵人,乃儒家之又一大家。荀子之学,集儒家之大成,而又有所不同。荀子以为,人性本恶,需以礼法来约束。故荀子主张礼法并用,以礼节情,以法正乱。荀子曰:“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认为,礼法为治国之基,无礼无法,则国将不国。荀子亦提倡王道,但与孟子之仁政不同,荀子更强调法治之重要性。荀子之门人众多,其中韩非、李斯等,皆受荀子之学,后成为法家之代表人物。儒家学说,自孔子创始,至孟子、荀子而益发扬光大。然其理念,终未能为战国诸侯所全然接受。然而儒家学说,影响深远,成为后世中国思想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第六章:道家与墨家第一节:老子的道德经在东周列国纷争的时代,思想文化的繁荣达到了一个高峰。道家学派作为当时的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老子,以其博大精深的道德经,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智慧。老子,原名李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他主张“道法自然”,认为宇宙万物皆遵循道的规律运行。在《道德经》中,老子用五千言概括了其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道的概念。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造化万物的根本。他强调道是无形无象、无始无终的,具有超越一切的特性。(2)道德观念。老子主张,人应当顺应道的规律,做到清静、无为、守柔、谦下。他提倡“无为而治”,认为无为才能无不为,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3)人生观。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不强求,不执着。他提倡“知足常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4)社会观。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主张国家应保持简朴,减少战争和征税,使百姓安居乐业。第二节:庄子的逍遥游庄子,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是道家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他的著作《庄子》中,以《逍遥游》最为著名。《逍遥游》以寓言形式,描述了庄子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境界。以下是《逍遥游》中的几个重要观点:(1)精神自由。庄子认为,人应当追求内心的自由,不受外界束缚。他提出“逍遥游”的概念,主张人要像大鹏鸟一样,翱翔于天空,无拘无束。(2)相对论。庄子认为,事物的大小、长短、高低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他主张人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超越世俗的纷争。(3)无为而治。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主张人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他认为,无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第三节:墨子倡导兼爱非攻墨子,名翟,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用、尚贤,以下是其主要观点:(1)兼爱。墨子认为,人应当无差别地爱所有人,包括敌对国家的人民。他主张消除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实现天下大同。(2)非攻。墨子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共处。他提出“非攻”思想,认为国家之间应当相互尊重,避免战争带来的灾难。(3)节用。墨子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他认为,国家应当注重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不是追求虚华。(4)尚贤。墨子主张选拔贤能之人担任国家要职,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墨子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遗憾的是,墨家学派在后世逐渐消失,其思想亦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但是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观点,仍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第七章:列国纷争第一节:秦赵长平之战1.1.1战前局势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崛起,欲图一统天下。赵国地处中原,国力强盛,成为秦国东进的重要障碍。双方在长平之地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1.1.2战争过程长平之战始于公元前260年,赵国名将廉颇率军抵御秦军。战争初期,赵军凭借坚固的城防和精良的装备,屡次击退秦军的进攻。但是秦军统帅白起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使赵军陷入困境。1.1.3战争结果在战争持续三年之后,赵军粮尽援绝,廉颇被迫投降。秦军俘虏赵军四十余万,除年幼者外,全部坑杀。长平之战使赵国元气大伤,秦国则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战国七雄中的地位。第二节:楚汉争霸1.1.4楚汉争霸的背景楚汉争霸是战国时期一场重要的战争,起因于楚怀王对汉中地区的争夺。楚汉两国地处长江流域,国力相当,双方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战争。1.1.5战争过程楚汉战争自公元前206年开始,历时四年。楚军名将项羽英勇善战,一度攻占咸阳,迫使秦王子婴投降。但是项羽在战争中犯了战略性错误,未能及时巩固胜利果实,反而给了汉军喘息之机。1.1.6战争结果汉军统帅刘邦善于用兵,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逐步收复失地。公元前202年,汉军在垓下之战中击败楚军,项羽被迫自刎乌江。楚汉争霸以汉军的胜利告终,刘邦建立汉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的篇章。第三节:燕齐之战1.1.7燕齐之战的背景燕齐之战是战国时期一场重要的战争,起因于燕国对齐国的侵略。燕国地处东北,国力较弱,而齐国则地处山东,国力强盛。双方为争夺领土和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战争。1.1.8战争过程燕齐之战始于公元前284年,燕国名将乐毅率军攻齐。燕军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迅速攻占齐国七十余城。但是乐毅在战争中过于自信,未能巩固战果,导致齐军得以反攻。1.1.9战争结果燕齐之战持续数年,最终以齐国的胜利告终。燕国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国力大减,而齐国则重新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这场战争使燕齐两国的关系长期紧张,为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埋下了伏笔。第八章:统一六国第一节:秦始皇灭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原大地长期分裂,诸侯割据,战火不断。公元前221年,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