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本里的自然观察征文_第1页
中学生课本里的自然观察征文_第2页
中学生课本里的自然观察征文_第3页
中学生课本里的自然观察征文_第4页
中学生课本里的自然观察征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课本里的自然观察征文TOC\o"1-2"\h\u12880第一章观察自然之美 228101.1四季更迭 220393第二章植物的秘密 325217第三章动物的世界 4247001.1.1概述 4305791.1.2昆虫的多样性 488361.1.3昆虫的繁殖与发育 5105931.1.4昆虫的奇趣现象 5135151.1.5概述 5189431.1.6鸟类迁徙的原因 5239941.1.7鸟类迁徙的特点 5316031.1.8概述 6242541.1.9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 6271101.1.10哺乳动物的社群行为 610758第四章自然界的能量 67221.1.11风能 7130821.1.12水力 781081.1.13太阳能光伏发电 865041.1.14太阳能热发电 817431.1.15地热 992061.1.16潮汐 931962第五章地貌与地质 10327251.1.17沉积岩的形成 10127641.1.18变质岩的形成 10325301.1.19岩浆岩的形成 10289301.1.20内力作用 10174541.1.21外力作用 10283291.1.22地震 11262181.1.23火山 1112285第六章气候与气候现象 1115727第七章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1283321.1.24生态系统的定义及要素 12140911.1.25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3198311.1.26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13287131.1.27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3151421.1.28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 14210301.1.29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1412718第八章人与自然的关系 14164341.1.30生态环境的改变 14320681.1.31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5318431.1.32自然资源概述 15193181.1.33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5272901.1.34自然资源保护措施 15212511.1.35可持续发展理念 15182951.1.36可持续发展战略 1590891.1.37可持续发展路径 16第一章观察自然之美1.1四季更迭在广袤的大地上,四季的更迭如同一曲优美的乐章,演绎着自然界生命的轮回。春之生机、夏之热烈、秋之丰硕、冬之静谧,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美景。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此时,大地披上了一层嫩绿的新装,树木抽出嫩芽,百花争艳,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泥土的芬芳。在这个季节,我们可以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生命的萌动。夏天,骄阳似火,绿意盎然。此时,植物生长旺盛,农作物逐渐成熟,一片丰收的景象。夏日的早晨,露珠晶莹,傍晚时分,晚霞映照着天际,呈现出大自然绚丽的色彩。在这个季节,我们可以观察到生物的活跃,体验生命的繁荣。秋天,金黄遍地,硕果累累。此时,丰收的果实挂满枝头,农田里一片金黄。秋风拂过,落叶纷飞,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在这个季节,我们可以观察到大自然的丰盈,品味生命的甜美。冬天,银装素裹,寂静无声。此时,大地被冰雪覆盖,万物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但是在这寒冷的季节,生命并未完全停止,一些耐寒的植物和动物仍在顽强地生存。在这个季节,我们可以观察到生命的坚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第二节晨昏交替在自然界中,晨昏交替是另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日出日落,昼夜更替,犹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展现着大自然无尽的魅力。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霞光映照着大地,万物复苏。鸟儿在枝头欢唱,空气清新,给人以新的希望和力量。在这个时刻,我们可以观察到自然界生物的活跃,感受生活的美好。傍晚,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大地。此时,天空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夜幕降临,星星点点,大地回归宁静。在这个时刻,我们可以观察到夜空的星辰,品味生活的宁静。晨昏交替,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奇妙现象。它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体验到生活的节奏。在晨昏交替的时光里,我们学会了珍惜每一个美好时光,不断追求生活的美好。第二章植物的秘密第一节种子的旅行种子的旅行,是大自然中一场奇妙的旅程。在生命的传承中,植物通过种子的旅行,将自己的后代传播到世界各地。种子旅行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等。风力传播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例如,柳树的种子借助风力,像蒲公英一样飞舞在空中,飘荡到远方。风力传播的距离往往较远,有利于植物在更广阔的地域繁衍生息。水力传播是另一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一些水生植物,如睡莲、荷花等,它们的种子水流漂泊,到达适合生长的地方便扎根发芽。水力传播使植物得以在河流、湖泊等水域广泛分布。动物传播是种子旅行的重要途径。许多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具有粘性,可以粘附在动物的皮毛或羽毛上,动物的活动范围传播到各地。一些果实被动物食用后,未消化的种子随粪便排出,也实现了种子的传播。第二节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过程。从种子发芽到成熟,植物经历了根、茎、叶等多个器官的发育。在这个过程中,植物需要吸收阳光、水分和土壤中的养分,通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实现自身的生长发育。种子发芽是植物生长的起点。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条件下,种子中的胚芽开始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茎、叶等器官。随后,植物进入快速生长阶段,根、茎、叶不断延伸,吸收养分,积累能量。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根、茎、叶等器官的功能各不相同。根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土壤中的养分,茎承担着运输养分和支撑植物的作用,叶则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为植物提供能量。第三节植物的适应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环境挑战。为了生存,植物必须适应环境,克服困难。植物的适应能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形态、生理和行为等。在形态方面,植物通过调整自身的形态结构,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例如,沙漠中的植物往往具有发达的根系,以吸收深层的水分;而水生植物则具有漂浮的叶子和发达的气孔,以适应水生环境。在生理方面,植物通过调节生理活动,适应环境变化。如干旱条件下,植物会关闭气孔,减少水分蒸发;寒冷环境中,植物会降低细胞膜的流动性,防止细胞冻裂。在行为方面,植物通过改变生长方向、开花时间等行为,适应环境。如向日葵在光照条件下,会太阳的运动而调整花朵的方向;一些植物在春季开花,以吸引昆虫传粉。植物的适应能力使其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但是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植物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保护植物,关爱自然,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第三章动物的世界第一节昆虫的奇趣1.1.1概述昆虫作为自然界中最为繁盛的动物类群,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构成了一个充满奇趣的世界。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以及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等方面,都展现出无穷的魅力。1.1.2昆虫的多样性(1)形态多样性昆虫的形态多样,有翅膀的、无翅膀的、长腿的、短腿的,各具特色。如蝴蝶、蜻蜓、蜜蜂等,它们的外形和颜色各异,构成了美丽的画卷。(2)生态多样性昆虫的生态多样性表现在它们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例如,有的昆虫生活在水中,如水黾;有的生活在陆地上,如蚂蚁;有的生活在空中,如蜻蜓。1.1.3昆虫的繁殖与发育昆虫的繁殖方式多样,有卵生、胎生等。发育过程也各有特点,如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如蝴蝶,其个体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1.1.4昆虫的奇趣现象(1)拟态现象昆虫中的拟态现象令人称奇。如竹节虫、枯叶蝶等,它们通过模仿周围环境,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2)昆虫的社会行为昆虫的社会行为表现为群体生活,如蚂蚁、蜜蜂等。它们有明确的分工,共同维护群体的利益。第二节鸟类的迁徙1.1.5概述鸟类迁徙是自然界中一种神奇的现象,它们在不同的季节,沿着固定的路线,进行长距离的飞行,以适应生态环境的变化。1.1.6鸟类迁徙的原因(1)生态因素鸟类迁徙的主要原因是生态因素,如气候变化、食物资源分布等。在严寒的冬季,北方地区的鸟类会向南方温暖地区迁徙;而在食物资源匮乏的季节,鸟类也会选择迁徙。(2)生物节律鸟类的迁徙还受到生物节律的调控。它们在体内有一种生物钟,能够准确预测迁徙的时间和路线。1.1.7鸟类迁徙的特点(1)长距离飞行鸟类迁徙往往涉及长距离飞行,如北极燕鸥,其迁徙距离可达数万公里。(2)固定的路线鸟类迁徙有固定的路线,如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美洲迁徙路线等。(3)群体行为鸟类迁徙通常表现为群体行为,它们在迁徙过程中互相配合,共同克服困难。第三节哺乳动物的习性1.1.8概述哺乳动物是自然界中一类重要的动物类群,它们的习性表现出多样性,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1.1.9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1)食性哺乳动物的食性多样,有肉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如狮子、老虎等肉食性动物;牛、羊等植食性动物;熊、猴子等杂食性动物。(2)栖息地哺乳动物的栖息地多样,有草原、森林、沙漠、水域等。它们根据自身的生理特点,选择适合的栖息地。(3)繁殖方式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多样,有卵生、胎生等。胎生哺乳动物具有哺乳和抚育后代的特点。1.1.10哺乳动物的社群行为(1)群体生活许多哺乳动物具有群体生活的习性,如狼群、象群等。它们在群体中互相协作,共同生活。(2)领地意识哺乳动物通常具有领地意识,它们会在自己的领地内建立领域,并捍卫领域内的资源。(3)社会等级哺乳动物中存在社会等级,如狮子、猴子等。它们在社群中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维护群体的稳定。第四章自然界的能量自然界中的能量转换与传递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基础。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探讨自然界中的风力与水力、太阳能的利用,以及地热与潮汐等自然能源。第一节风力与水力1.1.11风能风能是指地球表面大气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由于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导致大气温度和压力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大气运动。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已被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1)风力发电原理风力发电是通过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转动,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风力发电机主要由叶轮、增速器和发电机组成。叶轮在风力的作用下旋转,通过增速器将转速提高,再由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2)风力发电的优势与局限风力发电具有以下优势:(1)清洁环保:风力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友好。(2)可再生:风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3)经济效益:技术的进步,风力发电成本逐渐降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风力发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1)地理限制:风力发电需要一定的风速,且风速分布不均匀,导致部分地区的风力资源利用率较低。(2)技术挑战:风力发电设备在恶劣环境下运行,对设备功能要求较高。1.1.12水力水力是指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水力资源丰富,可分为地表水力和地下水力。水力发电是利用水力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1)水力发电原理水力发电是通过水流的动能驱动水轮机转动,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水力发电站通常包括水库、水轮机、发电机等部分。水库负责调节水量,水轮机利用水流的动能旋转,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2)水力发电的优势与局限水力发电具有以下优势:(1)清洁环保:水力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友好。(2)可再生:水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3)经济效益:水力发电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水力发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1)地理限制:水力发电需要丰富的水资源,且对地形有要求。(2)生态环境影响:水力发电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影响鱼类迁徙、湿地破坏等。第二节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是指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1.13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过程。太阳能电池分为晶硅电池、薄膜电池等类型。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控制器等部分。(1)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1)清洁环保:光伏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友好。(2)可再生: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3)安装方便:太阳能电池板可安装在屋顶、地面等场所,适应性强。(2)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局限(1)效率低:目前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相对较低,导致发电成本较高。(2)受天气影响:光伏发电受天气影响较大,如阴雨天气发电量减少。1.1.14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热发电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热能,再通过热力循环产生电能的过程。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主要包括集热器、热力系统、发电机等部分。(1)太阳能热发电的优势(1)清洁环保:太阳能热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友好。(2)储能能力: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可配备储能设备,实现连续发电。(2)太阳能热发电的局限(1)效率低:太阳能热发电效率相对较低,导致发电成本较高。(2)地理限制:太阳能热发电需要充足的太阳辐射资源,对地理环境有要求。第三节地热与潮汐1.1.15地热地热是指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资源丰富,可分为浅层地热和深层地热。地热发电是利用地热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1)地热发电原理地热发电是通过地下热水或蒸汽驱动发电机转动,将地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地热发电站主要包括地热井、发电机、热交换器等部分。(2)地热发电的优势与局限地热发电具有以下优势:(1)清洁环保:地热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友好。(2)可再生: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但是地热发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1)地理限制:地热发电需要丰富的地热资源,且对地质条件有要求。(2)技术挑战:地热发电设备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运行,对设备功能要求较高。1.1.16潮汐潮汐是指地球表面水体因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潮汐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潮汐发电原理潮汐发电是通过潮汐运动驱动水轮机转动,将潮汐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潮汐发电站主要包括水轮机、发电机、蓄水池等部分。(2)潮汐发电的优势与局限潮汐发电具有以下优势:(1)清洁环保:潮汐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友好。(2)可再生:潮汐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但是潮汐发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1)地理限制:潮汐发电需要丰富的潮汐资源,且对地形有要求。(2)技术挑战:潮汐发电设备在恶劣环境下运行,对设备功能要求较高。第五章地貌与地质第一节岩石的形成岩石是地球表面的基本构成物质,其形成过程涉及复杂的地质作用。从宏观角度来说,岩石的形成可以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1.1.17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是由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中的沉积物经过长时间的压实、胶结作用而形成的。在沉积过程中,沉积物按照颗粒大小、形状、成分等特征进行分选,形成了层理结构明显的沉积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1.1.18变质岩的形成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原有岩石发分和结构上的改变而形成的。变质作用通常发生在地壳深部,与岩浆活动、构造运动等地质过程密切相关。变质岩的类型繁多,如片麻岩、片岩、大理石等。1.1.19岩浆岩的形成岩浆岩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根据岩浆冷却的位置和速度,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如花岗岩、闪长岩等,喷出岩如玄武岩、安山岩等。第二节地貌的演变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其演变过程受到多种地质作用的影响。以下从内外力作用两个方面介绍地貌的演变。1.1.20内力作用内力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热能、重力能等能量在地表的表现。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地壳运动使地表产生山脉、裂谷等地貌;岩浆活动形成火山地貌;地震则导致地表破裂、地形改变。1.1.21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指大气、水、生物等自然因素对地表的改造。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过程。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土壤形成;侵蚀作用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如河流侵蚀形成的河谷、峡谷等;搬运作用使物质从一处迁移到另一处;沉积作用则使物质在低洼地带堆积,形成三角洲、湖泊等地貌。第三节地震与火山地震和火山是地质作用中最为剧烈的两种现象,它们对地貌和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1.1.22地震地震是指地球表层因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原因引起的震动。地震的强度和破坏性取决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离等因素。地震发生时,地表会出现断裂、地形改变等现象,对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威胁。1.1.23火山火山是指地球表面喷发岩浆、火山灰等物质的地貌现象。火山喷发过程可分为爆发式和溢流式两种。爆发式喷发往往产生巨大的爆炸声,火山灰弥漫天空;溢流式喷发则形成火山熔岩流。火山活动对地表形态、气候、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第六章气候与气候现象第一节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是指地球表面上不同地区因地理位置、地形、海洋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特征。根据气候的成因和特征,气候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热带气候: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其特点是全年气温高、降水丰富。热带气候又可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等。(2)温带气候:温带气候位于热带和寒带之间,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温带气候包括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等。(3)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地和高山地区,其特点是全年气温低,降水稀少。寒带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等。(4)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周边地区,其特点是夏季干热,冬季温暖湿润。(5)沙漠气候: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沙漠地区,其特点是全年降水极少,气温变化大。第二节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中长期变化的自然现象,包括气温、降水、风等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变化。气候变化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轨道变化、火山爆发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地球的辐射平衡,从而引发气候系统的变化。(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如工业排放、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等。这些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的后果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第三节气候灾害气候灾害是指由气候异常变化引发的灾害性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指因强降水、冰雪融化等原因导致的洪水泛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干旱灾害:干旱灾害是指因降水不足、蒸发过强等原因导致的土壤水分严重亏缺,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3)台风灾害:台风灾害是指由台风引起的强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4)寒潮灾害:寒潮灾害是指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导致气温骤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5)沙尘暴灾害:沙尘暴灾害是指强风将沙尘吹起,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气候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包括加强气象监测预警、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气候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七章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构成1.1.24生态系统的定义及要素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其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大部分。(1)生物成分:生物成分主要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1)生产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能量。(2)消费者:消费者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高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以植物为食,次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高级消费者则捕食次级消费者。(3)分解者:分解者主要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分解动植物残体,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归还给环境。(2)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土壤、水、空气、光照等环境因素。1.1.25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营养结构。(1)生物群落结构:生物群落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组成、分布和层次。(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2)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1)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交换和转化的过程。(2)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分解者的单向传递过程。(3)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化学、物理和生物信息进行的相互作用。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1.26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1.27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材、原材料等资源。(2)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为人类提供生存环境。(3)存在价值: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生态、遗传和文化价值。(4)生态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功能,如调节气候、减缓洪水、保持土壤肥力等。第三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1.28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导致生态系统功能受损,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1.29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1)政策法规: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保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制化。(2)生态修复: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恢复生物多样性。(3)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利用生物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4)科学研究:加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高保护水平。(5)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鼓励公众参与保护行动。(6)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挑战。第八章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节人类对自然的影响1.1.30生态环境的改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森林砍伐、土地沙漠化、水体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