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安全管理与预警系统升级方案TOC\o"1-2"\h\u22969第一章综述 3234211.1公共安全管理概述 358461.2预警系统的作用与意义 3317581.3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与预警系统现状 415119第二章公共安全管理机制优化 4216962.1公共安全管理法规与政策完善 410302.2公共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优化 5275492.3公共安全管理责任与权力分配 52802第三章预警系统技术升级 5321553.1预警系统硬件设施升级 5314483.2预警系统软件升级 6281363.3预警系统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优化 621774第四章预警系统信息来源拓展 773044.1社会信息采集与整合 7218944.2国际信息资源引进与借鉴 7106804.3跨部门信息共享与协同 726452第五章预警系统响应与处置能力提升 863615.1预警系统响应流程优化 8149525.2预警系统响应资源配置 850755.3预警系统应急演练与培训 827642第六章公共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 967176.1公共安全宣传教育策略 9326386.1.1制定全面的宣传教育规划 97806.1.2创新宣传教育手段 951516.1.3强化宣传教育效果 9114296.2公共安全培训体系构建 9253496.2.1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模式 9221406.2.2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9135686.2.3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10145046.3公共安全教育与培训资源整合 10128726.3.1整合部门资源 10207526.3.2拓展社会资源 10177746.3.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1023333第七章公共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 10211777.1公共安全风险识别 10200367.1.1风险识别概述 10203527.1.2风险识别方法 10246187.1.3风险识别流程 10248967.2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1133577.2.1风险评估概述 11108857.2.2风险评估方法 11258767.2.3风险评估流程 11235077.3公共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 11181097.3.1风险监测概述 1144127.3.2风险监测内容 11261047.3.3风险预警体系 1223757.3.4风险监测与预警流程 1216451第八章公共安全事件应对策略 12266968.1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制定 12149148.1.1预案编制原则 1249668.1.2预案编制内容 12212978.1.3预案编制程序 12186548.2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流程 12175648.2.1事件报告与评估 1318578.2.2预警发布 13310108.2.3应急响应启动 1391538.2.4应急处置 13230588.2.5应急结束 13122328.3公共安全事件恢复与重建 13130838.3.1临时救助 1342088.3.2恢复基础设施 1393318.3.3重建家园 13324078.3.4产业恢复 1379538.3.5社会心理干预 1373258.3.6改进措施 131018第九章公共安全监管与问责 13304839.1公共安全监管体系构建 1317089.1.1监管主体 14122589.1.2监管对象 14204069.1.3监管内容 14192759.1.4监管手段 14224489.1.5监管机制 14143429.2公共安全监管手段与措施 14157839.2.1行政手段 14213209.2.2法律手段 1439769.2.3经济手段 14208179.2.4技术手段 1478229.3公共安全问责制度完善 15236779.3.1问责主体 15228939.3.2问责对象 1518779.3.3问责程序 15298629.3.4问责措施 15225359.3.5问责机制 1515001第十章公共安全管理与预警系统升级实施与评估 1518210.1公共安全管理与预警系统升级实施策略 152690010.1.1制定详细的升级方案 151312910.1.2优化系统架构 152878310.1.3更新系统功能 151346610.1.4培训与宣传 161855110.2公共安全管理与预警系统升级效果评估 161285210.2.1评估指标体系 162910510.2.2评估方法 161409110.2.3评估结果分析 161171210.3公共安全管理与预警系统升级持续改进与完善 161607010.3.1跟踪监测 16408310.3.2定期评估 16937310.3.3技术创新 162029210.3.4人员培训与交流 16第一章综述1.1公共安全管理概述公共安全管理是指及其他公共管理主体为了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预防、应对和处置各类公共安全事件,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行动。公共安全管理涵盖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多个领域,旨在降低公共安全风险,提高国家应急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2预警系统的作用与意义预警系统作为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其主要作用如下:(1)信息收集与整合:预警系统通过收集、整理各类公共安全信息,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2)风险评估与预警:预警系统对公共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发出预警信号,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3)应急响应与协调:预警系统在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协助组织应急响应,协调各方资源,降低事件损失。(4)宣传教育与培训:预警系统通过宣传教育与培训,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预警系统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提高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能力,减少发生的概率。(2)降低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增强公共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国家应急能力。1.3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与预警系统现状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与预警系统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1)公共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我国高度重视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2)预警系统建设取得进展:在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领域,我国预警系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预警能力不断提高。(3)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我国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工作得到加强。(4)公众安全意识不断提高:通过宣传教育与培训,我国公众安全意识得到提高,自救互救能力逐步增强。但是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与预警系统仍面临以下挑战:(1)预警系统覆盖面不足:当前,我国预警系统在地域、领域等方面仍存在覆盖面不足的问题,部分公共安全风险难以得到及时发觉和预警。(2)预警系统技术手段有待提高:预警系统在技术手段、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安全管理需求。(3)应急预案执行力度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应急预案执行力度不足,影响应急响应效果。(4)公众参与度有待提高:在公共安全事件应对过程中,公众参与度仍有待提高,以形成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第二章公共安全管理机制优化2.1公共安全管理法规与政策完善公共安全管理法规与政策是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为了提高公共安全管理的效能,必须对现有的法规与政策进行梳理和完善。应对现行的公共安全管理法规进行全面审查,查找可能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针对新兴的公共安全问题和挑战,应加快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以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指导。要注重法规与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法规与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觉问题并调整优化,保证法规与政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要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法规与政策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使公众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法规和政策,积极参与公共安全管理工作。2.2公共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优化公共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是公共安全管理的核心力量。为了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对现有的组织体系进行优化。要构建权责明晰、协调有力的公共安全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要加强公共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培训、选拔、任用等手段,提高公共安全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和战斗力。要推进公共安全管理的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形成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2.3公共安全管理责任与权力分配合理分配公共安全管理责任与权力是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效能的关键。要明确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责任与权力。根据各自职责和任务,合理划分责任与权力,保证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要建立责任追究和激励机制。对在公共安全管理中履行职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主体进行严肃追究,同时对在公共安全管理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要加强对公共安全管理责任与权力分配的监督。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对公共安全管理责任与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第三章预警系统技术升级3.1预警系统硬件设施升级为保证预警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响应,本节主要针对预警系统的硬件设施进行升级。具体措施如下:(1)提高服务器功能:针对预警系统数据量大、计算复杂的特点,升级服务器硬件,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存储容量。可选用高功能服务器,配置多核处理器、高速内存和高速硬盘,以满足预警系统的高功能需求。(2)优化网络设施:升级网络设备,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和稳定性。采用千兆以太网、光纤通信等技术,降低网络延迟,保证预警信息实时传输。(3)增加数据采集设备:根据预警系统所需监测的数据类型,增加相应的数据采集设备,如气象观测仪器、地震监测设备等,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3.2预警系统软件升级软件升级是预警系统技术升级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升级预警系统平台:选用成熟、稳定的预警系统平台,提高系统兼容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同时针对现有系统进行功能完善和功能优化,提升用户体验。(2)优化数据传输与存储:采用高效的数据传输协议和存储技术,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存储效率。例如,使用压缩、加密技术,保证数据安全、完整。(3)开发智能预警算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智能预警算法,提高预警准确性。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挖掘潜在风险,为预警系统提供科学依据。3.3预警系统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优化预警系统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是预警系统的核心,以下从几个方面对现有技术进行优化:(1)信息融合与预处理:针对多源数据的特点,采用信息融合技术,将不同来源、格式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提高数据利用率。同时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降低数据噪声,提高数据质量。(2)实时监测与预警:采用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实现预警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通过设置阈值、关联规则等方法,实时监测数据变化,发觉异常情况并及时发出预警。(3)风险分析与评估:运用风险评估模型,对预警对象进行风险分析,评估预警级别。结合历史数据和现实情况,为预警系统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4)可视化展示与交互:采用可视化技术,将预警信息以图形、表格等形式直观展示,便于用户快速理解和决策。同时提供交互功能,方便用户查询、分析和处理预警信息。第四章预警系统信息来源拓展4.1社会信息采集与整合社会信息作为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采集与整合对于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部门应建立健全社会信息采集机制,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媒体、社区等多个层面。还需对社会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和整合,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信息采集过程中,部门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民生领域信息,如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2)社会治安信息,如犯罪率、治安案件、恐怖袭击等;(3)自然灾害信息,如地震、洪水、台风等;(4)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如疫情、食品中毒等;(5)社会舆情信息,如网络舆情、社会舆论等。4.2国际信息资源引进与借鉴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信息资源对于我国预警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部门应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借鉴国际成熟的预警系统模式,提升我国预警系统的整体水平。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共享国际预警信息资源;(2)借鉴国际预警系统的成功案例,优化我国预警体系;(3)引进国际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预警系统的技术支撑能力;(4)加强国际交流与培训,提升我国预警人员素质。4.3跨部门信息共享与协同预警系统的信息来源涉及多个部门,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与协同是提高预警系统效能的关键。部门应打破部门壁垒,建立健全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措施包括:(1)制定跨部门信息共享政策,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益;(2)搭建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实时交换与共享;(3)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形成预警系统合力;(4)定期开展跨部门预警演练,提高预警系统的实战能力。第五章预警系统响应与处置能力提升5.1预警系统响应流程优化为保证公共安全管理与预警系统的高效运作,本节将对预警系统响应流程进行优化。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预警信息收集与评估机制。加强预警信息收集渠道,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保证预警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同时建立预警信息评估机制,对预警信息的真实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评估,为后续响应提供依据。(2)完善预警信息发布与传递流程。明确预警信息发布责任主体,规范预警信息发布格式和内容,保证预警信息传递迅速、准确。同时建立预警信息发布与传递的监督与反馈机制,保证预警信息传递到位。(3)强化预警系统响应协调机制。加强预警系统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保证预警系统响应过程中各环节的顺畅衔接。设立预警响应指挥中心,统一调度预警系统资源,提高预警系统响应效率。5.2预警系统响应资源配置为提高预警系统响应能力,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预警系统资源配置:(1)加强预警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预警系统硬件设备水平,保证预警系统运行稳定、高效。同时加大预警系统软件研发投入,提升预警系统智能化水平。(2)优化预警系统人力资源配置。加强预警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专业人才,提高预警系统人员素质。同时合理配置预警系统人员,保证各环节工作有序开展。(3)完善预警系统物资储备。根据预警系统需求,合理配置预警物资,保证预警响应过程中物资供应充足。5.3预警系统应急演练与培训为保证预警系统在实际应急响应中的高效运作,本节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预警系统应急演练与培训:(1)定期开展预警系统应急演练。通过模拟真实应急场景,检验预警系统响应流程、资源配置和协同作战能力,发觉问题并及时整改。(2)加强预警系统培训工作。针对预警系统各环节工作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预警系统人员业务素质和应急响应能力。同时加强预警系统培训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培训质量。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升公共安全管理与预警系统的响应与处置能力,为我国公共安全事业贡献力量。整合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针对我国公共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的现状与需求,本文提出了以下方案。第六章公共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6.1公共安全宣传教育策略6.1.1制定全面的宣传教育规划部门应制定全面的公共安全宣传教育规划,明确宣传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和方式,保证宣传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6.1.2创新宣传教育手段应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手段,结合线上线下活动,创新公共安全宣传教育方式,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6.1.3强化宣传教育效果应关注宣传教育效果,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调整宣传教育内容和方法,保证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6.2公共安全培训体系构建6.2.1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公共安全培训应建立包括理论教学、技能操作、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员培训需求。6.2.2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6.2.3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选聘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培训讲师,提高培训质量。6.3公共安全教育与培训资源整合6.3.1整合部门资源部门应整合现有公共安全教育与培训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培训效率。6.3.2拓展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作用,拓展公共安全教育与培训资源,形成社会、市场三位一体的公共安全教育与培训体系。6.3.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公共安全教育与培训水平。第七章公共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7.1公共安全风险识别7.1.1风险识别概述公共安全风险识别是公共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的首要环节,旨在系统梳理和识别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各类风险因素。风险识别主要包括对自然、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梳理,保证风险监测与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7.1.2风险识别方法(1)资料收集与分析:收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资料,分析已有研究成果,为风险识别提供理论依据。(2)实地调查与访谈: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了解公共安全风险的具体情况,为风险识别提供实证依据。(3)专家咨询: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以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7.1.3风险识别流程(1)确定风险识别目标:明确风险识别的目标和任务。(2)梳理风险因素:根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专家咨询的结果,梳理出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各类风险因素。(3)构建风险识别框架:将风险因素进行分类,构建风险识别框架。(4)风险识别结果评估:对风险识别结果进行评估,保证其准确性和全面性。7.2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方法7.2.1风险评估概述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分析,评估其对公共安全的影响程度,为公共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提供依据。7.2.2风险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方法:通过专家评分、层次分析法等对风险因素进行定性评估。(2)定量评估方法: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评估。(3)综合评估方法:将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对公共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7.2.3风险评估流程(1)确定评估目标:明确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2)选择评估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3)收集评估数据:收集与公共安全风险相关的数据,为评估提供依据。(4)进行评估:根据选定的评估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估。(5)评估结果分析: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7.3公共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7.3.1风险监测概述公共安全风险监测是对公共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掌握风险动态,为预警和应对风险提供信息支持。7.3.2风险监测内容(1)风险因素监测: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实时监测。(2)风险态势监测:对公共安全风险的态势进行监测,了解风险发展趋势。(3)风险防控效果监测:对已采取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行监测,评估其效果。7.3.3风险预警体系(1)预警指标体系:构建涵盖各类风险因素的预警指标体系。(2)预警阈值设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定预警阈值。(3)预警系统构建: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公共安全风险预警系统。(4)预警响应机制:建立预警响应机制,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7.3.4风险监测与预警流程(1)数据收集:通过监测系统收集公共安全风险相关信息。(2)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风险监测报告。(3)预警判断:根据预警指标体系和阈值,判断风险是否达到预警级别。(4)预警发布:对达到预警级别的风险进行预警发布。(5)预警响应:根据预警响应机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风险。第八章公共安全事件应对策略8.1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是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重要环节,旨在保证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应对。以下是应急预案制定的主要内容:8.1.1预案编制原则预案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科学合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预防为主,强化预警和预防措施;协同配合,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8.1.2预案编制内容预案编制应包括以下内容:事件类型及特点、预警与预防、应急响应、恢复与重建、组织指挥体系、应急资源保障等。8.1.3预案编制程序预案编制应遵循以下程序:调研与分析、预案编写、预案评审、预案发布、预案演练与修订。8.2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流程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流程是指在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各级部门和企业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以下是应急响应流程的主要内容:8.2.1事件报告与评估各级部门和企业应建立健全事件报告制度,对公共安全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和评估。8.2.2预警发布根据事件评估结果,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相应措施。8.2.3应急响应启动根据预警级别和事件性质,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8.2.4应急处置各级部门和企业应根据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急处置。8.2.5应急结束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应急响应结束,转入恢复与重建阶段。8.3公共安全事件恢复与重建公共安全事件恢复与重建是指在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对受灾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恢复和重建工作。以下是恢复与重建的主要内容:8.3.1临时救助为受灾群众提供临时救助,包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心理援助等。8.3.2恢复基础设施对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修复,包括交通、通信、供电、供水等。8.3.3重建家园对受灾群众的住房进行重建,保证其基本生活条件。8.3.4产业恢复对受灾地区的产业进行恢复,促进经济重新发展。8.3.5社会心理干预对受灾地区群众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恢复正常生活。8.3.6改进措施对事件应对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改进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应对能力。第九章公共安全监管与问责9.1公共安全监管体系构建公共安全监管体系的构建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该体系应涵盖以下几个核心要素:9.1.1监管主体公共安全监管主体包括机构、专业监管机构、行业协会以及社会力量。机构应发挥主导作用,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监管的工作机制。9.1.2监管对象公共安全监管对象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体。监管范围应涵盖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多个环节,保证公共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9.1.3监管内容公共安全监管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监管部门应针对不同领域制定相应的监管标准和措施。9.1.4监管手段公共安全监管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监管部门应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形成合力,提高监管效果。9.1.5监管机制公共安全监管机制包括预防机制、应急机制、问责机制等。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各项机制,保证公共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序进行。9.2公共安全监管手段与措施9.2.1行政手段行政手段主要包括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审批,规范市场准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9.2.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立法、执法和司法。监管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执法效率,保证公共安全监管的法治化。9.2.3经济手段经济手段主要包括税收、补贴、罚款等。监管部门应合理运用经济手段,引导企事业单位自觉履行公共安全责任。9.2.4技术手段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监测技术、预警技术等。监管部门应加强技术支持,提高公共安全监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9.3公共安全问责制度完善9.3.1问责主体公共安全问责主体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体。应明确各部门的问责职责,形成协同问责的工作格局。9.3.2问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阳师范大学《数据仓库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师范大学《量子力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用绘画描绘时代风貌计划
- 《机械零件加工》课件第二篇模块一项目二任务一
- 幼儿园用品租赁合同三篇
- 西南医科大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医科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交通大学《数据结构原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交通大学《嵌入式系统》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计算机视觉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中国保险发展报告-中南大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燕道数科
- 2024年单招计算机试题题库及答案
- 2024入赘协议书范本
- DZ/T 0462.9-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9部分:盐湖和盐类矿产(正式版)
- 小学生普法教育完整课件
- (“双减”作业案例)“鱼米之乡”-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课时)
- 湘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八年级上、下册知识点考点背诵提纲
- 小收纳 大世界-整+理与收纳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参考答案
- 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含答案解析)
- 道德与法治课外活动计划及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