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综合利用方案_第1页
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综合利用方案_第2页
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综合利用方案_第3页
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综合利用方案_第4页
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综合利用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综合利用方案TOC\o"1-2"\h\u10690第一章废水处理概述 360151.1造纸废水处理的意义 347031.1.1保护环境 3243631.1.2保障水资源安全 3254591.1.3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3281011.1.4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4173411.1.5造纸废水处理现状 4296321.1.6造纸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423525第二章废水预处理 5207601.1.7废水预处理概念 5261241.1.8废水预处理目的 544071.1.9废水预处理技术分类 5149971.1.10物理预处理方法 5171651.1.11化学预处理方法 5195531.1.12生物预处理方法 5304321.1.13预处理设备选型 6224961.1.14工艺流程 614238第三章物理处理方法 6254971.1.15原理 6173341.1.16分类 7261461.1.17应用 7106921.1.18原理 7175631.1.19分类 7203721.1.20应用 7138561.1.21原理 7241361.1.22分类 7153251.1.23应用 89381第四章化学处理方法 868191.1.24概述 8186451.1.25原理及工艺流程 8271781.1.26中和剂的选用 8115491.1.27中和法的优缺点 8121341.1.28概述 8182591.1.29原理及工艺流程 8252501.1.30氧化剂和还原剂的选用 9269181.1.31氧化还原法的优缺点 918421.1.32概述 9100961.1.33原理及工艺流程 9271381.1.34凝聚剂的选用 9166691.1.35凝聚沉淀法的优缺点 91352第五章生物处理方法 10108791.1.36概述 10151411.1.37处理原理 10184311.1.38处理工艺 10261111.1.39影响因素 10316221.1.40概述 10298991.1.41处理原理 115421.1.42处理工艺 11150221.1.43影响因素 11193461.1.44概述 1152741.1.45处理原理 1110491.1.46处理工艺 12237561.1.47影响因素 122126第六章废水深度处理 1290581.1.48概述 12322661.1.49工作原理 1272541.1.50技术特点 12247881.1.51概述 13303731.1.52纳滤(NF) 1317931.1.53反渗透(RO) 13116331.1.54概述 1332671.1.55技术类型 13110951.1.56技术特点 1315538第七章废水资源综合利用 1464811.1.57物理处理技术 1424501.1.58化学处理技术 14158421.1.59生物处理技术 1429221.1.60组合处理技术 14139131.1.61再生水制备 15169321.1.62冷却水回用 15254531.1.63工艺水回用 15128721.1.64碱回收 15275241.1.65木质素回收 15216601.1.66纤维回收 1521421.1.67重金属回收 1522441第八章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管理 15171551.1.68运行维护概述 15272501.1.69运行维护内容 1661731.1.70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16168681.1.71监测目的 1641361.1.72监测内容 16222151.1.73监测方法 16292111.1.74监测数据分析 1721041.1.75安全生产 17113941.1.76环境保护 1728405第九章废水处理工程案例分析 17123081.1.77项目背景 17204821.1.78项目目标 1741701.1.79项目规模 17208431.1.80预处理 1785931.1.81生化处理 18271871.1.82深度处理 18189411.1.83污泥处理 1837681.1.84废水处理效果 1883681.1.85经济效益评价 18258581.1.86环境效益评价 186475第十章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19268531.1.87技术进步 1992551.1.88产业协同 19260781.1.89政策引导 19125921.1.90国家政策法规 1974321.1.91地方政策法规 20129351.1.9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0244871.1.93完善标准体系 20259531.1.94加强监管和执法 20第一章废水处理概述1.1造纸废水处理的意义我国造纸行业的迅速发展,造纸废水处理问题日益凸显。造纸废水处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保护环境造纸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悬浮物、色度及有毒有害物质,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周围水体、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通过造纸废水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浓度,减轻对环境的负担。1.1.2保障水资源安全造纸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可能导致水资源受到污染,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对造纸废水进行处理,有利于保障水资源的安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1.1.3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造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纤维、填料等有用物质,通过废水处理,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1.4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造纸废水处理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造纸废水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可以促进造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第二节造纸废水处理现状及问题1.1.5造纸废水处理现状目前我国造纸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方法。物理处理主要包括格栅、沉砂池、气浮池等;化学处理主要包括混凝沉淀、氧化还原、吸附等;生物处理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造纸行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得到了较大改善。大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废水处理设施,并对废水进行处理后排放。1.1.6造纸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1)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不佳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废水处理设施,但部分设施运行效果不佳,处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原因包括设施设计不合理、设备老化、运行管理不善等。(2)废水处理成本较高造纸废水处理成本较高,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影响。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存在偷排、漏排等现象,导致环境污染问题。(3)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目前我国造纸废水处理过程中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较低,部分有用物质未能得到有效回收和利用。(4)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我国造纸废水处理技术相对滞后,缺乏技术创新。在处理效果、运行成本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5)政策法规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造纸废水处理的政策法规,但部分法规仍不完善,执法力度有待加强。第二章废水预处理第一节废水预处理技术概述1.1.7废水预处理概念废水预处理是指在造纸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对废水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以降低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负担,提高整体处理效果。1.1.8废水预处理目的(1)降低悬浮物含量,减轻后续处理设备的磨损;(2)调节废水pH值,有利于后续生物处理过程;(3)降低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提高处理效果;(4)减少后续处理单元的能耗和投资。1.1.9废水预处理技术分类废水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预处理、化学预处理和生物预处理。(1)物理预处理: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絮凝沉淀等;(2)化学预处理:包括中和、氧化还原、絮凝、电解等;(3)生物预处理: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第二节废水预处理方法1.1.10物理预处理方法(1)格栅:用于拦截废水中的大块悬浮物,如纤维、塑料等;(2)沉砂池: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沙粒、泥土等无机颗粒;(3)初沉池: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减轻后续处理设备的负担。1.1.11化学预处理方法(1)中和:调节废水pH值,使其处于适宜的处理范围;(2)氧化还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3)絮凝:利用絮凝剂将废水中的细小悬浮物聚集成大颗粒,便于沉淀分离;(4)电解:利用电解原理,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1.1.12生物预处理方法(1)好氧生物处理:利用好氧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2)厌氧生物处理:利用厌氧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第三节预处理设备选型与工艺流程1.1.13预处理设备选型(1)格栅:根据废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及颗粒大小,选择合适尺寸的格栅;(2)沉砂池:根据废水中的泥沙含量,确定沉砂池的有效容积;(3)初沉池:根据废水中的悬浮物含量,确定初沉池的有效容积;(4)絮凝沉淀设备:根据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选择合适的絮凝剂及设备;(5)氧化还原设备:根据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选择合适的氧化还原设备;(6)生物预处理设备:根据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及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好氧或厌氧生物处理设备。1.1.14工艺流程(1)废水预处理工艺流程:废水→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絮凝沉淀→氧化还原→生物预处理→后续处理单元(2)工艺流程说明:废水首先经过格栅,去除大块悬浮物;然后进入沉砂池,去除沙粒、泥土等无机颗粒;接着进入初沉池,去除悬浮物;随后进入絮凝沉淀池,利用絮凝剂将细小悬浮物聚集成大颗粒,便于沉淀分离;氧化还原设备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废水进入生物预处理单元,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预处理后的废水再进入后续处理单元,进一步净化。第三章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在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综合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章主要介绍沉淀法、浮选法和过滤法等物理处理方法。第一节沉淀法1.1.15原理沉淀法是利用废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然沉淀或凝聚沉淀,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沉淀法处理造纸废水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等优点。1.1.16分类(1)普通沉淀法:通过调节废水pH值,使废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颗粒凝聚沉淀。(2)高效沉淀法:通过添加凝聚剂,提高废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颗粒的沉淀效果。1.1.17应用沉淀法在造纸废水处理中主要用于去除悬浮物、油脂、重金属等污染物。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废水水质和排放要求,选择合适的沉淀工艺和设备。第二节浮选法1.1.18原理浮选法是利用废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颗粒与气泡的亲和力差异,通过气泡的浮力将污染物带到水面,实现固液分离。浮选法具有处理效果好、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1.1.19分类(1)空气浮选法:通过向废水中注入空气,使污染物与气泡结合,实现浮选。(2)气浮法:通过向废水中注入微小气泡,提高浮选效果。1.1.20应用浮选法在造纸废水处理中主要用于去除油脂、悬浮物、染料等污染物。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废水水质和排放要求,选择合适的浮选工艺和设备。第三节过滤法1.1.21原理过滤法是利用过滤介质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颗粒截留,实现固液分离。过滤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等优点。1.1.22分类(1)混凝过滤法:通过添加凝聚剂,提高废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颗粒的过滤效果。(2)微滤法:利用微孔过滤介质,实现废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颗粒的过滤。(3)超滤法:利用半透膜,实现废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颗粒的过滤。1.1.23应用过滤法在造纸废水处理中主要用于去除悬浮物、染料、重金属等污染物。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废水水质和排放要求,选择合适的过滤工艺和设备。第四章化学处理方法第一节中和法1.1.24概述中和法是一种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处理废水的方法,主要适用于造纸行业废水中的酸性或碱性废水。通过投加碱性或酸性物质,使废水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得到中和,从而达到降低废水酸碱度的目的。1.1.25原理及工艺流程(1)原理:中和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是酸碱中和反应,即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水和盐。(2)工艺流程:废水预处理→投加中和剂→混合反应→沉淀→过滤→出水。1.1.26中和剂的选用中和剂的选择应根据废水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种类、浓度以及处理要求进行。常用的中和剂有石灰、氢氧化钠、硫酸铝等。1.1.27中和法的优缺点(1)优点: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投资较低,适用于处理低浓度酸性或碱性废水。(2)缺点:处理高浓度酸性或碱性废水时,药剂消耗大,运行成本较高;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有害物质去除效果较差。第二节氧化还原法1.1.28概述氧化还原法是一种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处理废水的方法,主要适用于造纸行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从而实现废水净化。1.1.29原理及工艺流程(1)原理:氧化还原法处理废水的原理是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与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改变有害物质的化学性质,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2)工艺流程:废水预处理→投加氧化剂或还原剂→混合反应→沉淀→过滤→出水。1.1.30氧化剂和还原剂的选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选择应根据废水中的有害物质种类、浓度以及处理要求进行。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臭氧、氯气等;常用的还原剂有亚硫酸钠、硫酸亚铁等。1.1.31氧化还原法的优缺点(1)优点:处理效果较好,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适用于处理高浓度废水。(2)缺点:药剂消耗大,运行成本较高;对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差。第三节凝聚沉淀法1.1.32概述凝聚沉淀法是一种利用凝聚剂处理废水的方法,主要适用于造纸行业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等。通过投加凝聚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聚集成较大的颗粒,然后通过沉淀或浮选等方法进行去除。1.1.33原理及工艺流程(1)原理:凝聚沉淀法处理废水的原理是利用凝聚剂与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使其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处理。(2)工艺流程:废水预处理→投加凝聚剂→混合反应→沉淀或浮选→过滤→出水。1.1.34凝聚剂的选用凝聚剂的选用应根据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种类、浓度以及处理要求进行。常用的凝聚剂有硫酸铝、聚合硫酸铁、聚丙烯酰胺等。1.1.35凝聚沉淀法的优缺点(1)优点:处理效果较好,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运行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废水处理。(2)缺点: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差;可能产生大量污泥,需要进一步处理。第五章生物处理方法第一节好氧生物处理1.1.36概述好氧生物处理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的过程,广泛应用于造纸行业废水处理。该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1.1.37处理原理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通过摄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进行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其主要反应式如下:有机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微生物细胞1.1.38处理工艺(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好氧生物处理中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向废水中投加活性污泥,使微生物与有机物质充分接触,实现有机物质的降解。(2)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将生物膜固定在填料上,废水通过填料层时,微生物与有机物质充分接触,实现有机物质的降解。(3)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SBR法是一种间歇式好氧生物处理工艺,通过周期性地改变反应器内溶解氧浓度,实现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降解。1.1.39影响因素(1)溶解氧:溶解氧是好氧生物处理的关键因素,其浓度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速率。(2)温度: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速率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35℃。(3)pH值: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速率也有一定影响,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8.5。第二节厌氧生物处理1.1.40概述厌氧生物处理是一种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的过程。该方法具有能耗低、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造纸行业废水处理。1.1.41处理原理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质,实现废水净化。其主要反应式如下:有机物质→甲烷二氧化碳微生物细胞1.1.42处理工艺(1)厌氧消化法:厌氧消化法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降解,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2)UASB反应器:UASB反应器是一种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通过污泥床层实现有机物质的降解。(3)两相厌氧消化法:两相厌氧消化法是将废水分别经过酸化和甲烷化两个阶段,实现有机物质的降解。1.1.43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对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速率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温度范围为3040℃。(2)pH值:pH值对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速率也有一定影响,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7.5。(3)有机负荷:有机负荷对厌氧生物处理效果有一定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有机负荷都会影响处理效果。第三节生物膜法1.1.44概述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废水通过生物膜层时,微生物与有机物质充分接触,实现有机物质降解的过程。该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1.1.45处理原理生物膜法中,微生物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生物膜层时,被微生物摄取并降解。其主要反应式如下:有机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微生物细胞1.1.46处理工艺(1)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是一种以填料为载体,使微生物在其表面形成生物膜,实现有机物质降解的工艺。(2)生物转盘:生物转盘是一种将生物膜固定在转动盘上,废水通过转动盘表面时,微生物与有机物质充分接触,实现有机物质降解的工艺。(3)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将生物膜固定在填料上,废水通过填料层时,微生物与有机物质充分接触,实现有机物质的降解。1.1.47影响因素(1)溶解氧:溶解氧对生物膜的生长和代谢速率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溶解氧浓度为24mg/L。(2)温度:温度对生物膜的生长和代谢速率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35℃。(3)pH值:pH值对生物膜的生长和代谢速率也有一定影响,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8.5。第六章废水深度处理废水深度处理是造纸行业废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进一步净化废水,达到更高标准的排放要求。以下为本章内容。第一节膜生物反应器(MBR)1.1.48概述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在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1.49工作原理MBR通过将活性污泥与膜组件相结合,利用膜分离技术实现泥水分离。废水中的微生物在生物反应器内生长繁殖,降解有机物,实现废水净化。膜组件则负责拦截污泥,保证出水水质。1.1.50技术特点(1)占地面积小,节省空间;(2)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3)适应性强,可处理不同浓度的废水;(4)操作简便,维护方便。第二节纳滤(NF)与反渗透(RO)1.1.51概述纳滤(NF)与反渗透(RO)均属于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具有较高的分离精度和脱盐率。在造纸行业废水深度处理中,这两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1.1.52纳滤(NF)(1)工作原理:纳滤膜孔径较小,能截留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物和离子,但对水分子和部分小分子有机物具有较高的透过性。(2)技术特点:脱盐率较高,操作压力较低,对设备材质要求较低。1.1.53反渗透(RO)(1)工作原理:反渗透膜孔径更小,能截留水中的几乎所有离子和有机物,实现废水深度净化。(2)技术特点:脱盐率高,操作压力较高,设备材质要求较高。第三节高效生物处理技术1.1.54概述高效生物处理技术是指在传统生物处理基础上,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改进设备功能等手段,提高废水处理效果的一类技术。在造纸行业废水深度处理中,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1.1.55技术类型(1)高效好氧生物处理技术:通过提高溶解氧浓度、优化曝气方式等手段,提高好氧生物处理效果。(2)高效厌氧生物处理技术:通过控制反应器内的环境条件,提高厌氧生物处理效果。(3)高效生物膜法:利用生物膜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和降解,实现废水净化。1.1.56技术特点(1)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2)节省能源,降低运行成本;(3)适应性强,可处理不同浓度的废水;(4)操作简便,维护方便。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在造纸行业废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与反渗透(RO)以及高效生物处理技术均具有显著的处理效果,为造纸行业废水处理提供了有力支持。第七章废水资源综合利用第一节废水资源化技术概述我国造纸行业的快速发展,废水排放问题日益凸显。废水资源化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旨在通过对造纸废水进行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废水资源化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以及组合处理技术等。1.1.57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过滤、沉淀、离心、气浮等,主要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油脂、重金属等污染物。这些方法操作简便,但处理效果受废水成分和浓度的影响较大。1.1.58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包括中和、氧化还原、絮凝、电解等,主要利用化学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这些方法处理效果显著,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需谨慎选择处理剂和操作条件。1.1.59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等,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生物处理法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但受废水水质、水温、溶解氧等因素影响较大。1.1.60组合处理技术组合处理技术是将多种处理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例如,将物理处理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或将化学处理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组合处理技术可根据废水特点灵活选择,实现高效处理。第二节废水回用技术废水回用技术是废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1.61再生水制备通过对造纸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再生水标准,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利用。再生水制备技术包括反渗透、电渗析、离子交换等。1.1.62冷却水回用造纸废水中的冷却水经过处理后,可用于循环冷却系统。冷却水回用技术主要包括过滤、水质稳定处理等。1.1.63工艺水回用造纸废水中的工艺水经过处理后,可用于生产过程中的配料、洗涤等环节。工艺水回用技术包括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第三节废水中有价物质回收废水中有价物质回收是废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环节,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回收方法:1.1.64碱回收造纸废水中含有大量碱,可通过苛化法、电解法等方法回收。回收的碱可返回生产系统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1.1.65木质素回收木质素是造纸废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可通过絮凝、浮选等方法回收。回收的木质素可用于制备生物质能源、化工产品等。1.1.66纤维回收造纸废水中的纤维可通过筛选、离心等方法回收。回收的纤维可用于生产低档纸品、生物质材料等。1.1.67重金属回收造纸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可通过电解、离子交换等方法回收。回收的重金属可用于制备金属盐、催化剂等。第八章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管理第一节设施运行维护1.1.68运行维护概述在造纸行业废水处理过程中,设施运行维护是保证废水处理效果稳定、持续的重要环节。运行维护工作主要包括设备检查、保养、维修、更换及系统调试等方面。1.1.69运行维护内容(1)设备检查:定期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检查,包括设备运行状况、管道阀门、电气设备等,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设备保养:对废水处理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3)设备维修: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保证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4)设备更换:对使用寿命到期或无法修复的设备进行更换,以保障废水处理效果。(5)系统调试: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调试,优化工艺参数,提高处理效果。1.1.70运行维护管理制度(1)建立运行维护档案,详细记录设备运行状况、维修保养情况等。(2)制定运行维护计划,保证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3)强化运行维护人员培训,提高运行维护水平。第二节污染物排放监测1.1.71监测目的对造纸行业废水处理设施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旨在掌握废水处理效果,保证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保护环境。1.1.72监测内容(1)污染物浓度监测:监测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悬浮物(SS)等污染物浓度。(2)污染物排放量监测:监测废水处理设施排放的污染物总量。(3)污染物处理效果监测:监测废水处理设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1.1.73监测方法(1)采样监测:通过采样器对废水进行采样,送检机构分析污染物浓度。(2)在线监测: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废水处理设施排放的污染物浓度。(3)定期监测: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定期监测,评估污染物排放情况。1.1.74监测数据分析(1)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评估废水处理效果。(2)对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第三节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1.1.75安全生产(1)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安全管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2)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保证废水处理设施的安全运行。(3)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1.1.76环境保护(1)严格执行环保政策,保证废水处理设施符合国家标准。(2)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环境监测,及时发觉问题并整改。(3)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环保意识。(4)推广绿色生产理念,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第九章废水处理工程案例分析第一节工程项目概况1.1.77项目背景我国造纸行业的快速发展,废水排放问题日益严重,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为了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和资源综合利用,某造纸厂启动了废水处理工程。该工程位于我国某省份,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元。1.1.78项目目标(1)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影响。(2)提高废水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3)实现废水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1.79项目规模该废水处理工程处理能力为1000吨/天,主要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和污泥处理等环节。第二节废水处理工艺流程1.1.80预处理预处理主要包括格栅、调节池、混凝沉淀池等单元。废水首先经过格栅去除较大的悬浮物,然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最后进入混凝沉淀池去除细小悬浮物。1.1.81生化处理生化处理单元包括好氧池、厌氧池、二沉池等。废水在好氧池中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厌氧池用于降解难降解有机物,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二沉池用于分离活性污泥和清水。1.1.82深度处理深度处理单元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膜生物反应器(MBR)等。废水经过活性炭吸附去除异味、色素等,然后进入MBR进一步降解有机物,提高出水水质。1.1.83污泥处理污泥处理单元包括污泥浓缩、污泥脱水等。污泥经过浓缩后进行脱水处理,最终形成泥饼,便于后续处置。第三节工程效果评价1.1.84废水处理效果经过废水处理工程,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具体指标如下:(1)化学需氧量(COD):≤100mg/L(2)氨氮(NH3N):≤10mg/L(3)总磷(TP):≤0.5mg/L(4)悬浮物(SS):≤30mg/L1.1.85经济效益评价(1)投资回收期:预计在5年内回收投资成本。(2)运行成本:废水处理工程运行成本约为0.5元/吨,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废水处理后,可回用部分水资源,降低新鲜水消耗;同时污泥可资源化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1.86环境效益评价废水处理工程有效降低了废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