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考语文必刷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1、下列语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中国是报纸文艺副刊的大国,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发掘新人和新作一直是副刊的优良传统。B.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常有公司上市后人们一夜暴富的传说。C.拉辛汗在最后留给阿米尔的信中说,“你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亲爱的阿米尔,被你和哈桑。”D.“五四”女性在时代浪潮中,勇敢地走出闺门,冲决藩篱,以青春的激情踏上寻求自我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的漫漫旅程。2、下面是某人给即将结婚的朋友发的一则微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喜闻愚兄大婚,婚礼场面想必是高朋忝列、喜庆祥和,舍弟本已拨冗前往面贺,无奈航班延误,恐难莅临了。谨借微信红包遥祝二位新人幸福美满。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魏晋之后,修建私家园林__________。园林不仅是宴饮游乐、赏花作诗的场所,园中容纳自然山水于__________的造景美学也蕴藏着期求隐逸的情志,让士大夫兼得入世和出世,无须告别朝廷而得以享受__________之趣。自此园林艺术中也就逐渐融合了中国文人的文化性格。A.如火如荼尺寸之间洗尘B.如火如茶瞬息之间超尘C.方兴未已瞬息之间洗尘D.方兴未已尺寸之间超尘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旦。这些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结果会大不一样。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预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会是另一番场面。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沉重留传义不容辞全力以赴 B.沉痛流传义不容辞全神贯注C.沉重流传责无旁贷全神贯注 D.沉痛留传责无旁贷全力以赴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B.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C.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D.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B.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C.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D.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开龙门八节石滩①(其一)白居易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振锡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③施家财。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注)①作此诗时,作者73岁。作者在诗前小序中说:“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予尝有愿,力及则救之。会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适同发心,经营开凿,贫者出力,仁者施财。”②振锡:指僧人持锡杖出行。锡,手杖。③汉太傅疏广年老告退,宣帝及皇太子赐金丰厚,广既归乡里,日令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后因以“退傅挥金”作致仕归乡、纵情宴游之典。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若雷”的比喻,渲染凿锤之声洪大,展现出开滩场面的宏伟气势。B.“剑棱”二字体现了此地凶险异常,“摧”字表现了往日深受其苦者今日之喜悦。C.第五句表明,此次开滩工程的资金的唯一来源,是持杖僧人从各方化缘的所得。D.第六句作者以疏广自比,委婉透露出诗人施财凿滩造福于民的愉快心情。2.白居易在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有“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的句子,试结合这两句诗分析本诗尾联表达的深刻意蕴。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3)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陶潜《饮酒》)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5)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__________,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8)__________,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7、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文学社群与文学流派张涛在文学流派研究学术史上,文学流派与文学社群是怎样的关系,学术界争议颇大。吴奔星《文学风格流派论》指出,“文学社群不等于文学流派”,“不能把文学社群和文学流派等同起来”,“文学社群是否为文学流派,必须具体分析”。当下文学流派研究有必要澄清二者关系,这是研究地域文学流派的先决条件。“社”原先来自于中国古代先民对土地繁殖生命能力的一种宗教崇拜,后逐渐演变为中国古代民间春秋两季祭祀“社神”、祈求丰收的风俗习惯。到了明代,人们把具有共同兴趣和信仰的文人士子组织在一起从事一定的有组织有目的活动的群体组织称为“社”。而文学派别,陈文新教授《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导论》认为主要源于先秦之《诗经》与《楚辞》。他以南朝梁钟嵘《诗品》关于建安以降的五言诗“源出于某某”为依据,把文学流派溯源至先秦《诗经》之《国风》与《小雅》,以及战国之《楚辞》。随着建安以降文学独立地位的凸显,文学流派才得到充分发展,国风派、小雅派与楚辞派三种文学流派在这一时期首次出现。文学社群一般具备严格的组织体系,如必须具备大家推举的社长、制定的社约、严格吸收的成员、定期开展的社群活动,等等。而文学流派则更多表现为一种观念上的文人集合。也就是说,文学流派不必像文学社群那样有严密的组织实体,只要某一特定文人群体围绕某一文坛领袖形成共同的创作风格,并在文坛产生一定影响力,就往往把这一文人群体称为某一文学流派,至于是否具备严格的组织体系并不重要。而文学社群则不一定要求社群成员在创作风格上的一致性,只要志同道合,皆可入社。文学社群的成员虽然多为文人士子,但这些文人士子所结社群不一定是为文学目的。如明末著名的文学家张岱青年时期在绍兴曾结丝社弹琴娱乐,明天启二年又与其叔张尔葆于绍兴结斗鸡社取乐,黎遂球诸昆弟在年轻时于番禺结怒飞社放鸽游戏,明末大儒刘宗周还于崇祯四年在越中结学术性社群证人社,等等。因而,文学社群在范围与性质上具有多样性,在功能上也表现出较多的文化色彩。而文学流派则纯粹是一种伴随文学独立而在文学史上出现的文学现象,它是某一文人群体对文学创作规律普遍认同的结果。当然,一个文学流派的形成可以说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即使在文学社群并不发达的其他历史时期,也可能出现众多文学流派。但到明末清初,文学社群无处无之,且大多集中在某一地域兴盛,因而,文学流派的形成(特别是地域性文学流派)就不能不受士人结社的影响,众多文学流派就是在士人结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是当前文学流派研究必须要澄清的一个问题,也是当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亟待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想要研究地域文学流派,首先就必须澄清文学社群和文学流派二者之间的关系。B.在明代只要将具有共同兴趣和信仰的文人士子组织在一起活动,就能构成社群。C.文学社群的成员虽多为文人,但他们所从事的活动的范围和性质却呈现多样性。D.文学流派的形成不仅仅受士人结社的影响,还是其它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流派的充分发展,和建安以来文学独立地位的凸显息息相关。B.文学社群的成员必须遵守社群制定的社约,定期参加社群的活动。C.文学流派组织形式松散,没有组织体系,成员创作风格相同即可。D.在明代文人士子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加入相应的各种社群。3.文学社群和文学流派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也受自然规律制约。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相对频繁;温暖期气候较稳定,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从春秋战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720年间,我国至少有13年为疫灾流行之年。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疫灾频度为20.99%,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疫灾高峰期;北宋以来,疫灾频度不断上升,明清疫灾频度高达78.34%,是第二个疫灾高峰期。在中国古代,每当疫灾发生,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神灵,请求上天宽宥。民间则捐钱捐粮,施医给棺;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渐步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的应对效率,总体而言仍然非常低。(摘自《疫灾的历史地理学思考》,有删改)材料二:“新冠肺炎”具有强大的人传人特性,从很大程度上说,普通民众的行动决定了这场战“疫”的成败。关注普通民众在这场重大公共危机中的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等、靠、要”思想会比较严重,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与国家、政府对应的社会能动性不强。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这为全能型政府背景下社会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样本。为了防疫需要,封城、封路等隔离手段,客观上给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但城乡民众高度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物资哄抢、恐慌式的大量出逃,没有出现对管制政策的对抗。整个城市,运行井井有条。这不仅节约了宝贵的疫病防控资源,而且为疫病防控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在这次疫情中,最初几天出现了一些谣言,这完全符合谣言产生与传播的规律,但这些谣言很快就因政府特别是知情民众主动辟谣而消失,后续几乎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但民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显然不是提前储备的,而是海量的民间科普在短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舆情的内容上,建设性的批评逐渐取代了泄愤式的批判,客观的监督性行动取代了情绪性的破坏;在应对舆情的行动上,广大民众一改初期的狂躁,非常冷静、谨慎地接受、转发、发表相关信息与言论,以及基于冷静的反思。与此同时,在较多细节的披露和媒体的引导下,民众开始设身处地地思考一线工作人员的处境,不再盲目指责,社会包容度显著提升。虽然广大民众表现出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仍然需要冷静、客观地关注和反思与普通民众进步不匹配的一些问题。民众参与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缺乏制度支持,渠道仍需拓宽。同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疫情信息由于种种原因披露不及时、细节不够,才酿成后续的疫情危机和舆情事件。这是我们以后在应对各种危机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摘自《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有删改)材料三:2019年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次疫情可谓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随着收入和学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提高安全、健康、智识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而长期以来在这些方面的投入欠账和重视不够,需要尽快扭转。特别是要转变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与此同时,要加强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价值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力。目前我国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但是在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还有待补足相关制度。要加快弥补这些领域的制度盲点和制度漏洞,避免由此可能诱发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增强制度的权威性,避免制度停留在纸面上,使制度真正发挥预定作用。此次疫情应对,广大医护人员、领导干部、基层人员和每一个中国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都展现出了巨大的集体意愿,使全政府和全社会的防控策略得以奏效。但是总书记也指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比如,湖北等地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乃至一问三不知现象,暴露出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和治理能力的明显欠缺。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使其在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上能够适应国家治理的新需求。此次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必将在各个方面加快国家治理转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摘自《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疫灾的发生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既有人类社会原因,也有自然生态原因。B.受社会规律的制约,疫灾大多发生在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地区和自然疫源地地区。C.从自然规律看,疫灾流行受气候变化的制约,同时,有些类型的疫灾具有地方性特征。D.近三千年来,中国疫灾频度总体呈现增高的趋势,平均3年左右的时间就发生1次。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从科学角度看,古代部分防疫措施带有迷信色彩,甚至有些结果会适得其反,使疫病流行速度更快。B.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社会能动性不强,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C.广大民众不断丰富疫情的相关知识,提升判断力,主动辟谣,就能够完全阻止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D.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转变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分析了民众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体现出辨证的态度。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运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分别从民众和国家角度展开论述。C.材料三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指出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D.三则材料将古代和现代防疫措施作了的对比,体现了国家疫情防控能力的大幅提升。4.在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5.材料三指出“此次疫情可谓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中,政府在哪些方面尚需改进和完善?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请叫我麦子田洪波麦子回村两天了。麦子很郁闷,他看到一张张笑脸,却唯独听不到有人喊他麦子。无论谁,都恭敬地称他麦总,尽管麦子不时提醒,叫我麦子就行了。十五年,弹指一挥间,麦子感觉到乡邻的一丝陌生。当年,麦子还没铁锨高时,孤寂的爹去世,家里家徒四壁,连买棺材的钱都拿不出来。当时的村支书徐原胜眼泪纵横,让人砍了村口的两棵老树,做成一副像样的寿材,又有乡邻凑米凑面,才算体面地帮麦子安葬了爹。那时,麦子动过辍学打工的念头,乡邻不允许,硬是帮衬着把麦子供上了大学。此情此义,麦子一生也报答不完啊!经过多年拼搏,麦子已摇身变为一家千万资产企业的总裁,老支书徐原胜儿子徐文广也接了班,慑于县里招商引资不力撤职的压力,打电话找到了麦子,也恰好与麦子回村看看的想法不谋而合。回村当晚,麦子看到村委会给他腾出的房间放了两箱矿泉水,问徐文广何意,徐文广红着脸说,咱村的水你不是不知道,怕你喝不惯。没有乡邻亲切地唤他麦子,又待客一样给他准备矿泉水,麦子胸口闷得慌。麦子说,我是喝前进村的水长大的,你和我又是光腚娃娃,你不是不知道这些!我虽然现在打拼在城里,可还没娇惯到要喝矿泉水才行。徐文广有些尴尬,下意识想摸兜里的中华烟给麦子抽,犹豫一下,从另一个兜里摸出莫合旱烟递给麦子,麦子难得地在脸上露出一丝笑。不过,我还是要谢谢你。麦子一边卷烟一边说,我回来的事,没让你惊动县里,你做得不错。吃过早饭,麦子和徐文广一前一后走到村里最高的山坡上。望着山下的村庄,麦子眼里含了泪。十多年了,咱村变化不大,吃水还是那么紧张,还靠村里的那口老井……徐文广低下头,我能力不够。麦子狠狠捶下徐文广的肩。我早想过了,你看,如果把百里外的凤凰水库引水上山,在山上建一个容量五千立方米的大水池,再铺设十公里左右的管道到田里,就能实现自流灌溉。会至少增产一倍粮食!太好了!徐文广站起身,握住麦子的手,谢谢……麦……总!麦子愣怔,你怎么总是这么见外呢?我不是说过,请叫我麦子,咱俩是发小,还用得着这么虚伪地客套吗?徐文广的黑脸泛上红,是……麦……总!这句话脱口说出,两个人又愣怔了,然后是沉默,气氛多少有些尴尬。除了上田间走动,麦子还会逐户串门,东家寒喧,西家问候,耳边响起的依然是一声声恭敬的麦总。麦子就笑着责怪,叫我麦子吧?村里辈份大的高爷严肃着多皱的脸,那可不行,如今你的钱连村子都能买下呢。麦子啼笑皆非,这跟钱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当年乡亲们的帮助,就没有我麦子的今天啊!你们也是看着我长大的!大家点头,有人插科打诨说,你给咱村挣了脸面呢!送麦子往外走,依然下意识说出,麦总走好。麦子摇头了,麦子不能不摇头。麦子感觉像走进一个完全陌生的村落。麦子围村转时,每个迎头撞见的乡亲,也都亲热地喊他麦总。麦子干脆不瞎逛了,他让徐文广找来纸和笔,一个人闷在房间里写东西。徐文广想偷瞄麦子写什么,麦子不让他看。麦子又去看那口老井,在井旁呆了很久。早晨,徐文广照例到村委会看麦子,却见麦子的轿车等在门口。徐文广复杂着脸进屋,见麦子正收拾东西,迟疑着问,你这是……要回城里?麦子面无表情,肯定地点点头。一切收拾停当,麦子拍拍徐文广的肩,想说点什么,又咽回去了,只在把脚迈上车时说,下次,我再回来看你们。麦……麦子!徐文广搓着手,真的要走吗?你叫我什么?麦子眼里突然涌上一丝泪花。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老支书徐原胜帮忙安葬麦子爹,到儿子徐文广为了招商引资找麦子回乡,可以看出父子二人都是心里想着乡亲的好干部。B.乡亲们见到成功后返乡的麦子称他“麦总”。尽管麦子反复纠正,乡亲们依然不改口,这是因为乡亲们觉得麦子给村里挣了脸面,说明乡亲们懂礼数。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徐文广想偷瞄麦子写什么”“见麦子的轿车停在门口”,表现出徐文广对麦子的行为的关注。D.文章在结尾处写道,徐文广看到麦子要走,情急之下终于叫出“麦子”,这表现出他在心里是把麦子当成原来的麦子的。2.请简要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请简要分析麦子,这一人物形象。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三年,泉州留从效卒。景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景故,不纳。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长子仲遇清源公,次子仲仪宣城公。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五代史·李煜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B.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C.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D.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A.监国,通常是皇帝病危或出巡不在皇宫时,皇太子留在京城管理朝政,如有特别需要,也可以是其他皇子。B.大赦,皇帝即位或驾崩等,皇帝下旨将一些罪行较轻的犯人释放,死刑犯人酌情减刑。C.太祖,这里指宋太祖赵匡胤。经过陈桥兵变,他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他死后即位的是他弟弟赵光义,是为宋太宗。D.浮图,梵文Buddha(वहपो)的音译,本意是佛陀,后引申为佛教徒、佛塔等含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煜原名李从嘉,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唐中主去世以后,李煜在金陵继承皇位。B.李煜想要封韩熙载为宰相,李煜刚把韩熙载的妓女遣散,想封为宰相,韩熙载就死了。C.李煜的弟弟李从善到了宋朝,被宋太祖赵匡胤扣留,此后他愈发担忧国事。D.李煜后期矛盾。他即喜好美人,同时又笃信佛法,后期已经不管国家政事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2)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人也。祖任,齐豫章王行参军。父高明,梁尚书中兵郎。不害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家世俭约,居甚贫窭,有弟五人,皆幼弱,不害事老母,养小弟,勤剧无所不至,士大夫以笃行称之。年十七仕粱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大同五年,迁镇西府记室参军,寻以本官兼东宫通事舍人。是时朝廷政事多委东宫,不害与舍人庾肩吾直日奏事,梁武帝尝谓肩吾曰:“卿是文学之士,吏事非卿所长,何不使殷不害来邪?”其见知如此。简文又以不害善事亲,赐其母蔡氏锦裙襦、毡席、被褥,单复毕备。七年,除东宫步兵校尉。太清初,迁平北府谘议参军。侯景之乱,不害从简文入台。及台城陷,简文在中书省,景带甲将兵入朝陛见,过谒简文。景兵士皆羌胡杂种,冲突左右,甚不逊,侍卫者莫不惊恐辟易,唯不害与中庶子徐摘侍侧不动。及简文为景所幽,遣人请不害与居处,景许之,不害供侍益谨。简文夜梦吞一块土,意甚不悦,以告不害,不害曰:“昔晋文公出奔,野人遗之块,卒反晋国,陛下此梦,事符是乎?”简文曰:“若天有征,冀斯言不妄。”梁元帝立,以不害为中书郎,兼廷尉卿,因将家属西上。江陵之陷也,不害先于别所督战,失母所在。于时甚寒,冰雪交下,老弱冻死者填满沟堑。不害行哭道路,远近寻求,无所不至,遇见死人沟水中,即投身而下,扶捧阅视,举体冻湿,水浆不入口,号泣不辍声,如是者七日,始得母尸。不害凭尸而哭,每举音则气绝,行路无不为之流涕。即于江陵权殡,自是蔬食布衣,枯槁骨立,见者莫不哀之。(节选自《陈书·殷不害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足A.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B.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C.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D.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辄上书言之/多见纳用/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忧,为“丁父忧”省写,丁忧是古代官员在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B.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表示升职的有超迁、迁陟、左迁,表示降职的有迁黜、迁封、迁谪、迁窜等。C.东宫,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汉代时,皇太后的居处在未央宫东,故也用来指皇太后。D.中书省,是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隋唐时,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为中央最高政府机关,明朝时被废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殷不害出身官宦,生活俭朴。虽然祖父和父亲曾分别在齐、梁担任官职,但殷不害家境特别贫寒,他勤俭持家。B.殷不害才识超人,深受信任。梁武帝对他处理政务的能力非常欣赏,简文帝也因此赐予其母亲物品并提拔重用他。C.殷不害忠于职守,竭力报效。侯景之乱中,他守护在简文帝身边,毫不畏惧,照顾被囚禁的简文帝更是尽心尽责。D.殷不害母丧战乱,不懈寻觅。母亲死于汀陵战乱,他伤心欲绝,不顾冰雪严寒,历经数日艰辛才找到母亲的尸体。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昔晋文公出奔,野人遗之块,卒反晋国,陛下此梦,事符是乎?(2)即于江陵权殡,自是蔬食布衣,枯槁骨立,见者莫不哀之。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_____,三岁食贫。(《诗经•卫风・氓》)(2)彼于致福者,______。(庄子《逍遥游》)(3)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李白《蜀道难》)(4)直栏横槛,____。(杜牧《阿房宫赋》)(5)______,檣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6)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7)苗而不秀者有矣夫,_____。(《论语•子罕》)(8)好学近乎知,______,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参考答案1、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平时考生要能准确判断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区别几种易混的修辞手法,比如,借代和借喻。A项,“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副刊比作文艺摇篮。B项,“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经济失衡的情况比作泡沫。C项,“你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D项,“冲决藩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封建制度比作藩篱。故选C项。2、①"愚兄"是谦辞,不能用来称呼别人,改为"兄长""兄台";②"忝列"是谦辞,改为"满座";③"舍弟"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应改为"愚弟";④"拨冗"是敬辞,不能用于自身,改为"即刻动身"或"即刻",或删去;⑤"莅临"是敬辞,改为"参加"。【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愚兄”是谦辞,不能用来称呼别人;“忝列”是谦辞,不能用来形容别人;“舍弟”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拨冗”是敬辞,不能用于自身;“莅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3、D【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空,如火如荼,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方兴未已,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修建私家园林”是一种现象或事物,不属于行动。此处应选用“方兴未已”。排除A、B。第二空,瞬息之间,指时间短;尺寸之间,指空间小。和“容纳自然山水”搭配只能是空间小。此处选用“尺寸之间”。第三空,洗尘,指设宴欢迎远道来的客人。不合语境中享受自然的意思。选用“超尘”。排除C。故选D。4、1.D2.C3.C【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沉痛”,深深的悲痛;深刻而令人痛心的。“沉重”,分量大,程度深;(心情)忧郁,不愉快。语段中是说“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如选用“沉重”,则程度不够深,毕竟是如此巨大的损失,还有悲痛的心情,故选用“沉痛”。第二处,“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语段中修饰的对象是文物,是具体的事物,是遗留下来的物品,应使用“留传”。第三处,“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语境“这是历史的使命”,则对每个人来说应该是一种责任,应使用“责无旁贷”。第四处,“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语境说“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可见应使用“全力以赴”。故选D。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与上文“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衔接并照应,这就排除BD两项;下文“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的主语应是“我们”,共用主语时应衔接紧密,故排除A项。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A项,语序不当,主语相同,关联词在后面,故“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搭配不当,“延缓”与“损毁”不搭配。B项,搭配不当,“减少”与“衰老”不搭配。D项,语序不当,主语相同,关联词在后面,故“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故选C。【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5、1.C2.①“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写出了作者晚年对成功治理八节滩心中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欣慰。②尾联里,作者希望有一天随僧人一道玄游四方,不再担心八节石滩难行,(或作者因生前做了好事,想象死后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写出了诗人开凿险滩后内心的悠然自得(或欣喜)③表达了诗人晚年以做善事为民造福为乐的情怀(或将百姓疾苦挂念在心的崇高品质)【解析】1.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唯一来源”错,第六句表明,工程资金还有一部分是作者的“家财”。故选C。2.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解答此题,首先分析“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再分析本诗尾联的含义和蕴含的情感。“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写诗人希望能够有一天随僧人一道玄游四方,不再担心八节石滩难行,突出诗人为民造福的伟大情怀,也进一步凸显出诗人对百姓的关注,对民生的关注。注意联系全诗,作者抒发了他“誓开险路作通津”的雄心壮志,分析“以做善事为民造福为乐的情怀”“将百姓疾苦挂念在心的崇高品质”。【点睛】解答情感题要四看,看题目,看作者,看内容,看注释。而内容是主要的,把握内容需要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吾尝终日而思矣欲辨已忘言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提携玉龙为君死金戈铁马余将董道而不豫兮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解析】
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此题中需注意“抟”“矣”“辨”“知”“携”“戈”“董”“豫”“利”的书写。7、1.B2.C3.起源方面:文学社群依据兴趣、信仰而确立的群体组织;文学流派根据创作内容、风格而划分。组织形式方面:文学社群一般具备严格的组织体系,但不要求成员创作风格一致;文学流派组织相对松散,但有着共同创作风格。范围与性质方面:文学社群具有多样性,在功能上也表现出较多的文化色彩;文学流派是更纯粹的文学现象。【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B项,“只要将具有共同兴趣和信仰的文人士子组织在一起活动,就能构成社群”错误,应为“一定的有组织有目的活动”,见原文第二段“到了明代,人们把具有共同兴趣和信仰的文人士子组织在一起从事一定的有组织有目的活动的群体组织称为‘社’”。故选B。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C项,“没有组织体系,成员创作风格相同即可”错误,“是否具备严格的组织体系并不重要”不代表没有组织体系,见原文第三段“文学社群一般具备严格的组织体系……至于是否具备严格的组织体系并不重要”。故选C。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相关信息:第二段:到了明代,人们把具有共同兴趣和信仰的文人士子组织在一起从事一定的有组织有目的活动的群体组织称为“社”。而文学派别,陈文新教授《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导论》认为主要源于先秦之《诗经》与《楚辞》。他以南朝梁钟嵘《诗品》关于建安以降的五言诗“源出于某某”为依据,把文学流派溯源至先秦《诗经》之《国风》与《小雅》,以及战国之《楚辞》。随着建安以降文学独立地位的凸显,文学流派才得到充分发展,国风派、小雅派与楚辞派三种文学流派在这一时期首次出现。第三段:文学社群一般具备严格的组织体系,如必须具备大家推举的社长、制定的社约、严格吸收的成员、定期开展的社群活动,等等。而文学流派则更多表现为一种观念上的文人集合。也就是说,文学流派不必像文学社群那样有严密的组织实体,只要某一特定文人群体围绕某一文坛领袖形成共同的创作风格,并在文坛产生一定影响力,就往往把这一文人群体称为某一文学流派,至于是否具备严格的组织体系并不重要。而文学社群则不一定要求社群成员在创作风格上的一致性,只要志同道合,皆可入社。第四段:文学社群在范围与性质上具有多样性,在功能上也表现出较多的文化色彩。而文学流派则纯粹是一种伴随文学独立而在文学史上出现的文学现象,它是某一文人群体对文学创作规律普遍认同的结果。根据上述信息分点概括即可。8、1.B2.A3.D4.①积极主动参与社区防控。②高度配合政府。③辨别谣言的能力提高,能够主动辟谣。④认识上更加理性和包容。5.①应更加重视在医疗、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弥补和管理;加强价值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协调统一。②弥补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制度盲点和漏洞;提高对制度的执行力,增强制度的权威性。③提升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增强责任意识。【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选“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疫灾大多发生在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地区和自然疫源地地区”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选项曲解文意。“自然疫源地地区”应是受自然规律制约。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这类题目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B项,“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说法有误。原文中说“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选项曲解文意。C项,“广大民众……,就能够完全阻止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选项以偏概全。D项,“需要转变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特别是要转变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选项随意删减词语,曲解文意。故选A。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三则材料将古代和现代防疫措施作了的对比”说法有误。材料一写古代防疫措施,材料二写古现代防疫措施,应该是前两则材料形成对比。故选D。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每则材料的内容要点,从而确定答案范围;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回归原文勾画出涉及答案要求的有效信息;最后进行整理,分点加以概括。阅读题干及原文可知,本题答案应在材料二中。勾画原文关键语句“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但城乡民众高度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物资哄抢、恐慌式的大量出逃,没有出现对管制政策的对抗”“知情民众主动辟谣而消失,……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在应对舆情的行动上,广大民众……非常冷静、谨慎地接受、转发、发表相关信息与言论……民众开始设身处地地思考一线工作人员的处境,不再盲目指责,社会包容度显著提升”。据此分点概括即可。5.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每则材料的内容要点,从而确定答案范围;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回归原文勾画出涉及答案要求的有效信息;最后进行整理,分点加以概括。回答政府尚需改进和完善的方面,需从材料三中概括答案。结合原文关键语句“更加注重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与此同时,要加强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价值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力”“要加快弥补这些领域的制度盲点和制度漏洞,……要充分认识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增强制度的权威性”“暴露出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和治理能力的明显欠缺。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保留有效信息,分点作答即可。9、1.B2.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麦子回到村里人们恭敬地叫他麦总,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叫他麦子,这让他感觉有些陌生。引起下文,引出十五年前乡亲们帮着他安葬父亲,又凑钱供他上大学的内容。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3.麦子是一个出生贫苦、努力拼搏、成功后不忘家乡的企业家。他家境贫寒,立志成才。父亲早亡,乡亲们帮着埋葬,并凑钱供他上大学,他多年拼搏终于成为企业老总。他成功后要回报家乡。他身份变了,对家乡的态度没变,他走村串户,平易近人。愿意人叫他麦子,想喝家乡的水,抽家乡的旱烟。看到家乡没啥变化,他眼中含泪,他决心修建水库,改变家乡面貌。【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B项,“说明乡亲们懂礼数”错误,说明乡亲已经感到他们和麦子之间有了距离。故选B。2.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作用的能力。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从结构上考虑,涉及到开头、结尾、倒叙、插叙、顺序、过渡、照应等文学概念,就从其管辖的区域,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文学概念进行解答。“十五年,弹指一挥间,麦子感觉到乡邻的一丝陌生”,第一段“无论谁,都恭敬地称他麦总,尽管麦子不时提醒,叫我麦子就行了”,因为麦子小时候就成了孤儿,是乡亲们把他养大的,所以他听到乡亲们叫自己“麦总”,内心十分不安、痛苦;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相关情节。村支书用村口的老树为麦子的父亲做了一口棺材,乡亲们把麦子供上了大学,“当时的村支书徐原胜眼泪纵横,让人砍了村口的两棵老树,做成一副像样的寿材,又有乡邻凑米凑面,才算体面地帮麦子安葬了爹”“硬是帮衬着把麦子供上了大学”;表达效果上,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此题考查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阅读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典型意义,进行理解作品主旨和社会意义。所谓人物的性格特征,即指刻画的人物必须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也就是在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既符合人物自身由一定时代、阶级、社会环境造成的性格逻辑,又区别于其他人物的特征。其分析的方法如下: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理解人物性格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人物性格往往在情节发展中表现出来又在情节中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是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此篇小说中的“麦子”很小就成了孤儿,第二段“麦子还没铁锨高时,孤寂的爹去世,家徒四壁”;后来在乡邻们的帮衬下上了大学,有当上了企业总裁,第二段“经过多年拼搏,麦子已摇身变为一家千万资产企业的总裁”,可知他是一个坚强的勇于拼搏的人;升官发财不忘乡亲,第三段,“麦子狠狠捶了一下徐文广的肩。我早想过了,你看,如果把百里外的凤凰水库的水引上山,在山上建一个容量五千立方米的大水池,再铺设十公里左右的管道到田里,就能实现自流灌溉。会至少增产一倍粮食!”,可见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10、1.D2.B3.B4.(1)及至周朝之师南征淮河一带,任命李谷为将,率军以攻取淮南,而韩熙载却不能有所作为。(2)宋太祖派使者持诏书宣李煜赴宋京,李煜推托有病,不肯入宋京。宋朝大军南征,李煜派徐铉、周惟简等人奉表向宋朝请求暂缓军事进攻,宋太祖不答复。【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①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②句子结构的对称性。③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划线句的翻译是:留从效听说李景迁到洪州(今江西南昌),怕李景来袭击,于是派他儿子留绍基到金陵(今江苏南京)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于是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洪州”是地名,作“迁”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AC;“泉人”指泉州人,作下一句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B。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B项,大赦,一般不在皇帝驾崩之后进行,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题中,B项,“李煜刚把韩熙载的妓女遣散”错误,由文段可知,不是李煜把韩熙载的妓女遣散,而是韩熙载自己做的这件事。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以,率领;有所为,有所作为。(2)阙,京城;称疾,推托有病;缓师,暂缓军事进攻;答,答复。【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李煜,宇重光,初名从嘉,是李景的第六个儿子。李煜为人仁而且孝,善于作诗文,又善于写字作画。他额头很宽。前齿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仁。从太子李冀以上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按顺序被封为吴王。宋建隆二年(961),李景迁于南都(今江苏南京),立李煜为太子,留京监国。李景死,李煜继帝位于金陵。母亲钟氏,其父名泰章。李煜尊他母亲为圣尊后;立他的妃子周氏为皇后;封他的弟弟李从善为韩王,李从益为郑王,李从谦为宜春王,李从度为昭平郡公,李从信为文阳郡公。大赦境内。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准备贡礼送给宋朝廷,令各司四品以下的官员没有任务的,每日二人奉陪于内殿。建隆三年(962),泉州(今属福建)留从效死。李景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贡品献到京师,宋世宗因为李景的缘故,不接受。留从效听说李景迁到洪州(今江西南昌),怕李景来袭击,于是派他儿子留绍基到金陵(今江苏南京)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于是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张汉思年岁大了,不能胜任职务之事,泉州人陈洪进把他赶走,自己称留后,李煜便以陈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964),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很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当十枚铁钱用。李煜任韩熙载为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其长子韩仲遇为清源公,封其次子韩仲仪为宣城公。建隆五年(964),李煜命令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殿勤政殿学士,分批于光政殿直夜班,和他们谈论。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能率直说真话,想起用为宰相,而韩照载后房有妓女侍妾数十人,多到外舍私陪宾客,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于是降而授予韩熙载右庶于之职,分司南都。韩熙载将众妓女尽行斥逐,自己单车上路,李煜很高兴,把他留下来,恢复他的职位。不久,众妓女又渐渐回来了,李煜说:我真是无可奈何啊!这一年,韩熙载死了,李煜感叹地说:吾始终不得让韩熙载为宰相啊。他想以平章事追赠,问前代可有这样的事例?群臣答道:以前刘穆之曾追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追赠韩熙载为平章事。韩熙载,是北海(今山东益都)武将之家的孩子,初时和李谷相友善。后唐明宗时,韩熙载南奔吴地,李谷送他到正阳(今河南汝阳),酒酣话别,韩熙载对李谷:江左如果任用我为宰相,我一定长驱北上,以平定中原。李谷说:中原如果用我为宰相,我直取江南,就像探囊取物而已。及至周朝之师南征淮河一带.任命李谷为将,率军以攻取淮南,而韩熙载却不能有所作为。开宝四年(971),李煜派他弟弟韩王李从善入朝宋京,李从善被扣留不让回去。李煜亲手写信求宋朝让他弟弟从善回南唐,宋太祖还是不允许他回去。李煜因为国家日益困窘而怏怏不乐,满怀忧愁,成天和臣下饮酒,愁思悲歌,不能自已。李煜性骄矜奢侈,喜爱声色,又喜奉佛,爱高谈阔论,不理政事。开宝七年(973),宋太祖派使者持诏书宣李煜赴宋京,李煜推托有病,不肯入宋京。宋朝大军南征,李煜派徐铉.周惟简等人奉表向宋朝请求暂缓军事进攻,宋太祖不答复。开宝八年(975)十二月,宋师攻克金陵(今江苏南京)。开宝九年(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延安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理工学院《汽车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建设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计划
- 二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徐州工程学院《民间艺术创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如何跟踪会计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
- 实施零基预算管理的方法计划
- 爱与关怀构建班级氛围计划
- 信阳师范大学《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师范大学《工笔花鸟临摹》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2024九年级学业水平-信息技术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 阐述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当代价值
- 西班牙语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2024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
- 车辆维修定点服务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
- 抗癌技术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1年10月自考00087英语翻译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 《艺术概论》课件-第七章 艺术的发展
- 16.2《登泰山记》说课稿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江苏开放大学2023年秋《思想道德与法治 060205》第一次过程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