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检验技术 课件全套 张家忠 项目1-12 安全献血 - 临床输血组织与职能_第1页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 课件全套 张家忠 项目1-12 安全献血 - 临床输血组织与职能_第2页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 课件全套 张家忠 项目1-12 安全献血 - 临床输血组织与职能_第3页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 课件全套 张家忠 项目1-12 安全献血 - 临床输血组织与职能_第4页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 课件全套 张家忠 项目1-12 安全献血 - 临床输血组织与职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一安全献血

血液在身体中输送营养物质,排出废物,被誉为生命之河。一旦失血过多会导致生命危险。临床输血非常重要。迄今为止,血液仍然是一种稀缺资源,尚无人工合成替代品可用,唯一的获取途径是来自于献血者的捐献,就是健康人捐献自身的血液和血液成分而挽救需要补充血液的病人,献血也称供血。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节日PPT模板:/jieri/PPT素材下载:/sucai/PPT背景图片:/beijing/PPT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下载:/xiazai/PPT教程:/powerpoint/

Word教程:/word/Excel教程:/excel/

资料下载:/ziliao/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123有偿或职业献血者志愿无偿献血者家庭或家庭替代献血者目前献血者主要有三种类型:志愿无偿献血者指的是“为了挽救垂危病人的生命,出于自愿提供自身可以再生的血液、或其他血液成分而不获取任何报酬的健康适龄公民”

献血关系到献血者和受血者安全,在确保献血者安全同时,也要避免受血者因输血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和充足的血液,无偿献血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前提和基础。献血者受血者献血安全问题有些人未意识到血液安全的重要性或责任意识淡薄有些人认为血液通过检测可完全避免经血传播疾病有些人借献血的名义进行健康检查倘若检测不到位,或窗口期感染,存在输血传染病的危险。安全的血液挽救生命,不安全的血液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需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安全献血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安全献血意识,加强行业规范,严格执行献血者的选择程序。

开展以血液安全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公民安全献血。利用各种媒体或平台普及有关血液生理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以提高公民参加无偿献血意识,让无偿献血成为一项人人都愿意加入的公益事业活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要。

任务四、献血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处理任务三、血液采集技术任务二、献血者的健康检查标准及检查项目任务一、献血者的教育、动员和招募项目一、安全献血任务一、献血者的教育、动员和招募

【情景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偿献血法》实施以来,政府指令性计划献血已转化为无偿献血。但每年1-2月和7-8月,由于天气寒冷和大学生离校等因素,形成献血淡季,无偿献血人数减少。面对此情况,需要加大无偿献血招募宣传的力度,鼓励更多的市民参与献血。

【任务】

1.请制订一个献血者的教育、动员和招募的方案。2.活动结束后,如何评估本次活动的效果。献血者教育、动员和招募的目标献血者教育、动员和招募活动的方法献血者教育、动员和招募活动的评估二三一招募献血者的原则是点击编辑此处确定低危献血者点击编辑此处点击编辑此处招募志愿无偿献血者建立相对稳固的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一、献血者教育、动员和招募的目标逐步改变公民的观念和行为,使其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促进公民在献血认识、态度和信念方面的改进,以便使他们了解献血的意义。确保使潜在的献血者懂得血液安全的重要性。在其健康状况不佳或带有输血相关传染病危险时退出献血。(一)(二)(三)教育潜在献血者的目标是

不同的招募对象对献血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不同的社会阶层其经济状况、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接受知识的渠道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时代在变化,献血者教育、动员和招募的方法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比如广播、影视、网络都是极好的宣传形式。二、献血者教育、动员和招募活动的方法32167845成立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组织招募团队积极进进机关、单位、高校、社区、工厂、商场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做形象代言,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编写献血传单、海报,设置献血宣传板、广告栏报刊杂志、广播影视、网络电信等形式设置街头采血车、献血屋以及回访献血者招募方法世界献血者日,开展献血咨询、知识竞赛表彰和奖励献血先进单位及个人

每年的献血人次献血者中带有经输血传播疾病的人数应急献血招募时献血者的响应度定期献血者比例做好每次活动记录

为了验证献血者教育、动员和招募的方法是否有效,需要对招募活动进行评价,首先必须设置一些可用来衡量招募效果的统计学指标:对预先设置的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三、献血者教育、动员和招募活动的评估1.无偿献血者的人数是否增加2.再次献血或固定献血者的人数是否增加3.每年每人平均献血次数是否增加4.由于有输血传染病而永久排除献血的献血者人数是否减少5.血液短缺或告急的次数或天数是否减少无偿献血教育、动员、招募工作效果的评价指标包括:2、害怕献血过程1.对无偿献血宣传不够3.缺少社团领导、名人支持4.服务人员缺乏良好形象5.不愉快的献血经历评估的另一作用是找出阻碍人们成为无偿献血者的原因,可能包括:任务二:献血者的健康检查标准及检查项目理一、献血前咨询三、血液初筛检查项目及标准四、献血资格评定二、献血者一般检查

【任务】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2、什么是窗口期。

3、献血前应做哪些检查

【情景案例】2010年5月,毛毛做心脏病手术时输血,9月被检测出感染艾滋病毒。时隔四年多,今年1月4日,福建终于给出官方答复:毛毛因输注"窗口期"而感染的可能性极大。

献血前咨询,即通过仔细深入的咨询和有效的教育,告诉潜在献血者有关的健康条件和其不能献血的危险行为,以及询问献血者是否有经血传播疾病,以便对献血者健康状况作出初步评价,同时要解释血液安全的重要性,也给献血者提供一个自检不合格主动退出献血或延期献血的机会。

一、献血前咨询传染病史高脂肪饮食导致乳糜血吸毒人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者51423性传播疾病要建立和完善献血前谈话机制,对每位献血者履行告知义务,消除献血者血液检测万能论等误解,帮助献血者认识窗口期和高危行为,献血前咨询的内容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做好献血前的咨询工作,筑牢血液安全第一道防线,血液中心要不断加强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血液质量意识、道德素质水平和业务技能,加强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对于献血安全重要的的认知度、增强与高危潜在献血者的交流沟通技能,提高对高危潜在献血者的甄别和屏蔽能力。很多疾病仅靠有限的体检和血液检测难以发现,献血前,认真询问病史,应在非公开场所进行,简单明了并做好记录,并向献血者保证严格保密,让献血者献血时填写一张标准的病史调查表“健康状况调查表”,以此来了解其病史情况。可避免工作人员在提问时遗漏某些重要问题有助于系统地收集到每一位献血者的病史情况便于工作人员作出接受献血、延期献血或永久退出献血的决定在工作人员倾听献血者叙述时,提醒他们观察献血者的症状优点

2

3

4

1使用标准的调查表有以下优点:献血前咨询应向献血者解释对他们的血液将要做的检测项目及意义,特别是输血相关感染病原学标志物的检测,并且应告知检査结果中阳性和阴性的含义。献血前应征得献血者的知情同意并签字。献血者需明确表示对于血站将要采取的行动是明白且同意的,包括献血过程及血液采集操作、可能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对血液标本的处理、对血液的检测和使用等。献血者有权对献血过程及操作提出疑问,有权拒签献血知情同意书,献血者和记录者同时在病史上签名填上日期。二、献血者一般检查为确保医疗用血的质量,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受血者的安全,按照国家有关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规定,对具有献血意向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献血者健康检查的项目一般有:年龄、体重、血压、脉搏和一般健康状况等。我国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CB18467)中对献血者一般检查的项目和要求作了如下的明确规定:18~55周岁;正常男≥50kg,女≥45kg12.0Kpa≦收缩压﹤18.7Kpa8.0Kpa≦舒张压﹤12.0Kpa节律整齐,60~100次/分皮肤巩膜无黄染。四肢无重度及以上残疾,双臂静脉穿刺部位无皮肤损伤。无静脉注射药物痕迹。献血者一般检查年龄体重血压脉搏体温一般健康状况血液初筛项目及标准1血红蛋白(Hb)测定2血型(ABO、Rh)检测3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5丙肝病毒抗体(HCV抗体)检测6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检测7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三、血液初筛检查项目及标准献血资格评定

第一可以献血各项检査均符合献血标准第二延期献血不能献血的原因消除后方可献血第三不能献血会影响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健康四、献血资格评定经过献血前咨询、健康检査和血液检测,医生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不影响献血者健康和受血者安全的前提下,对献血者全面分析、综合判定,最后可以得到3种结果:任务三:血液采集技术四、静脉穿刺的选择和准备三、献血者的核对二、采血器材准备一、血液采集的环境要求七、血液采集后的保存与运输六、质量控制五、血液采集流程八、献血后的生理恢复一、血液采集的环境要求

【情景案例】某省的市中心血站到一高校进行无偿献血的招募和血液采集工作,由于无偿献血的师生较多,工作人员在采集血液过程中,有一名献血者血流不畅,并进行二次采集。献血结束后,发现采血部位出现了直径为3厘米的血肿。

【任务】

1.请拟定出血液采集的基本流程2.总结血液采集的质量控制一般分为固定采血点和流动采血点(一)

固定采血点环境要求采血环境以采血室为界可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图1-3-1固定采血室内环境1.对采血外环境的要求(指采血室以外)(1)庭院应绿化、美化(2)有明显的标示牌(3)人流、物流分开,(4)配置一些献血宣传画、献血知识等宣传栏目(5)禁止人员喧哗2.对采血内环境的要求(指采血室内)(1)室内装修和布置要朴素、文雅(2)有良好的采光(3)可安装录音机、电视机等音像设备(4)禁止室内喧哗(5)常规采血使用的物品、器械都要保持清洁干净、定期消毒并安放在固定位置(6)室内空气及所用器材要定期消毒并采样抽检,进行细菌培养图1-3-2采血椅(二)

流动采血点环境要求1.使用采血车外出采血要选择适宜的采血地点、好的地理位置。2.外出采血应注意季节变化,冬季做好保温,夏季做好防暑降温。3.干净整洁、清洁的水源供应、公厕方便、光线充足、舒适的休息条件。图1-3-3流动采血车图1-3-4室外采血环境二、血液采集器材准备(一)采血容器1.血袋

为一次性密闭多连塑料血袋系统,一般选用三联或者四联血袋(1)一个首袋(含有保养液),用于采集全血(2)一个子袋(含有红细胞添加液)及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空的转移袋,用于成分制备

图1-3-5多连塑料采血袋2.标本管

(1)白头管,用于检测病毒核酸(2)紫头管,用于血清学和血型检测(3)红头管,用于ALT检测(二)采血器材1.器具采血椅、采血秤、热合机、储血冰箱、血压计、体重秤、体温计、止血钳、条形码阅读器,根据需要配备生化分析仪、加样器、离心机等图1-3-6采血器具2.材料医用消毒剂、医用手套、血型检测试剂、血红蛋白检测试剂、乙型肝炎病毒金标试纸、ALT检测试剂、一次性采血袋、一次性采血针、止血带、献血条形码、无菌纱布、无菌棉签、医用胶带等。图1-3-7采血材料三、献血者核对(一)献血者基本信息核对1.献血者相貌与有效身份证件原件中姓名、性别、年龄、血型信息核对;2.献血者面色是否苍白;3.肘窝是否具有新穿刺的痕迹。(二)献血者沟通与评估1.迎接献血者,并为其提供咨询和护理服务2.询问献血者的既往献血经历、近日休息等情况,评估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和不适合献血的情况3.观察献血者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是否处于紧张、害怕甚至恐惧状态图1-3-8问询服务台四、静脉穿刺的选择和准备(一)静脉选择1.通常选择肘中静脉、头静脉、前臂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要求静脉清晰可见、粗大、充盈饱满、弹性好、较固定、不容易滑动;2.用食指指腹上下左右触摸,确定其位置、粗细和弹性,评估并确定穿刺位点和路径;3.使用止血带可使静脉充盈,便于触及和穿刺;4.应选择无损伤、炎症、皮疹、皮癣、疤痕的皮肤区域为穿刺部位。(二)静脉穿刺前的准备1.取与本次献血量相同规格的采血袋,至下而上地卷折血袋,按的要求进行检查,确认完好才能使用;2.检查血袋是否漏气,抗凝剂是否浑浊。3.设置血液采集量,将采血袋放置于自动混均采血秤上。

流程五、血液采集流程1.消毒

2.扎止血带

3.穿刺进针4.血液采集和混匀6.拔针止血

7.核对献血者信息8.贴条形码9.送至发血室5.察言观色

图1-3-9血液采集中六、质量控制(一)采血前的质量控制1.血液采集环境的要求固定采血站采血,房间通风、清洁,采血前要用紫外灯照射消毒30分钟。流动采血室采血,保持采血环境干净、清洁,可采用喷雾或者有效消毒剂或移动紫外灯照射消毒。2.采集前血袋的检查(1)产品标识正确;(2)塑料采血袋的采血针、采血管、输血插口密闭系统检查;(3)血袋外观检查,无明显的杂质、斑点、气泡,袋中抗凝剂无浑浊、无沉淀等;(4)血袋标签应字迹清晰,项目齐全;(5)处于有效期内。3.严格消毒(1)一般选用含碘消毒剂,对碘过敏者采用其他消毒剂,消毒剂处于有效期内,启用时标明日期。(2)不应触摸已消毒的皮肤,不应靠近已消毒的皮肤讲话。(二)采血中的质量控制1.扎止血带应该距离穿刺点6厘米以上2.血液进入血袋后,要立即将抗凝剂与血液混合。3.静脉穿刺成功后启动自动采血秤摇摆,夹闭留样袋夹子,

松开阻塞件下端止流夹,使血液流入采血袋。固定针头位置,用敷料保护穿刺点。4.维持穿刺点与血袋的落差,保证血流通畅,叮嘱献血者不断进行松拳和握拳动作,促进血液回流。

表1-3-1献血者采血时间的控制200ml采集时间300ml采集时间400ml采集时间结果采取措施>5分钟>7分钟>10分钟所全血不可用于制备血小板《无偿献血登记表》上“其它”请说明及血袋上标识“血流不畅”或“超时”>7分钟>10分钟>13分钟所采集的全血不可用于制备新鲜冰冻血浆5.应该对采血时间进行控制见(表1-3-1)6.根据天气原因,若天气较冷,血管收缩不易找到穿刺部位,可以让献血者在休息室休息,饮用适当热水,按摩局部,让血管充盈,方可采血。7.采血量达到要求时,嘱献血者松拳,解止血带,合闭止血夹,用创口贴或者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拔出针头加重按压3~5分钟。(三)采集后的质量控制1.一次只能对来源于同一献血者的一份血袋、标本管和献血记录进行标识。2.应在标本管与留样针/静脉穿刺针分离前开始标识,对采血袋和标本管的标识应当连续完成,不能中断。3.应在标本管与留样针/静脉穿刺针分离前核查采血袋、血液标本、献血登记表,所标识的献血条形码应该一致。4.有规范的献血后注意事项宣传册,将其发放给每一位献血者。5.告知献血者领取献血证和纪念品。七、血液采集后的保存与运输1.根据制备成分血的不同,尽快在合适的温度下保存和运输;2.需要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全血,室温或者20~24℃保存和运输;3.其他全血在2~6℃条件下储存,2~10℃环境下运输;4.核酸检测标本应按要求进行离心、保存。八、献血后的生理恢复

献血后的血液生理恢复与献血者的体重、营养状况、性别、献血量、献血间隔时间以及献血类别(全血、血浆或者血小板等)密切相关,同时,与献血后适当饮食、适度体息,避免剧烈运动、高强度劳动等也有一定程度的关系。(一)血容量的恢复捐献的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约占45%;其余55%为无形成分——血浆,血浆中约90%为水分。因此,献血后及时、适量地饮水,有助于血容量的恢复。一般献血后1到2个小时可以恢复血容量。(二)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若捐献200ml全血,红细胞及献血后机体促发骨髓造血功能,血红蛋白恢复至献血前水平需要7到10天,通常男性较女性恢复快。(三)白细胞、血小板的恢复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9到13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约7到10天,献血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较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更加快,一般72小时左右即可恢复。一、献血不良反应、并发症的诱发因素二、献血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分类及处理任务四献血者的健康检查标准及检查项目

【情景案例】

2008年12月17日,安徽行政学院的学生小陈在合肥市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过程中出现血肿,后来休克。医护人员测其血压较低,给予静脉点滴,并注射肾上腺素及吸氧。【任务】1、什么是献血不良反应2、小陈为什么会出现献血不良反应3、献血不良反应如何处理一、献血不良反应、并发症的诱发因素

按献血体检标准严格筛选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人,通常都能很好地完成献血。但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部分献血者受生理与心理因素、采血环境、采血者操作技术与工作态度等因素影响,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心慌气促、甚至晕厥抽搐等表现,称为献血不良反应。虽然大多数献血反应并不严重,基本上无须治疗即可自行恢复。但会对在场其他献血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阴影,影响群众献血积极性,献血不良反应常由以下因素引起:152634诱发因素献血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献血环境献血者体位因素饮食因素精神因素:采血人员服务态度及技术欠佳二、献血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处理大多数人可承受献血200~400ml,无任何不良反应,个别的献血者可能因精神因素、献血环境或其他因素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献血不良反应可发生在献血前、献血中及献血后。不良反应按症状范围分为全身不良反应和局部不良反应,其中全身不良反应根据程度又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不良反应。1、轻度献血反应1、血肿二、献血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处理(一)全身不良反应(二)局部不良反应

2、中度献血反应3、重度献血反应2、感染3、其他献血不良反应不仅给献血者造成伤害,还有可能影响血液质量。因此要求每位献血者遵照献血前、后应注意的事项,以减低献血不适发生的可能。为了更好地做好血液保障,应加强献血服务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从各个服务细节做起,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从而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保证无偿献血事业蓬勃、健康持续地发展。谢谢项目二血型检测技术任务一红细胞血型系统检测技术一、红细胞血型系统分类及命名红细胞血型分类传统分类器官组织血型分类ISBT分类红细胞型ISBT命名红细胞血型抗原的表达方法红细胞血型表型的表述红细胞血型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命名红细胞血型集合、系列表述二、ABO血型系统人类ABO基因位于第9号染色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BO血型受控于3个等位基因,即A、B、O基因,A、B是显性基因,O是隐性基因。ABO基因通过编码糖基转移酶,转移糖分子到前体物质上形成ABO抗原。ABO血型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学规律,子代从亲代各获得一半的遗传基因,产生相应的血型抗原,可以根据双亲血型推断子女可能的血型。二、ABO血型系统ABO血型遗传示意图二、ABO血型系统二、ABO血型系统ABO血型抗体出生前尚未产生抗体。出生后3-6个月出现ABO抗体,5-10岁时达高峰;成人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新生儿抗体常来自母体IgG,偶尔自身产生的IgM。新生儿血型抗原少,抗体效价低,易误定血型。抗-A、抗-B、抗-AB存在于所有缺乏相应抗原的人的血清、唾液、乳汁、泪液等各种体液及分泌物中。二、ABO血型系统A型、B型:以IgM为主,有少量IgG、IgA抗体。O型:以IgG抗体为主,主要是抗-AB,不是抗-A和抗-B的混合,通过吸收放散试验予以证实。A亚型:可以出现抗-A1,A2B型产生抗-A1的概率高于A2型。抗-A1:多数是IgM抗体,可干扰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ABO抗体的特性二、ABO血型系统母胎不相容输血不相容自身溶血性贫血随着妊娠、输血次数增加,IgG抗体产生增多。二、ABO血型系统A抗原:主要为A1和A2。其它A亚型:A3、Ax、Aend、Am、Ay、Amos、Aint、Aw和Ael。B亚型:一般比A亚型更少,B3、Bx、Bm、Bmos和Bel等。ABO亚型二、ABO血型系统A1和A2表型鉴别血型抗原抗-A抗-A1抗-BA1A、A1++-A2A+--A1BA、A1、B++

+二、ABO血型系统A1、A2血清学区别:抗-Al检查有无Al抗原。抗-A1试剂:B型人的血清制成,或为双花扁豆提取并稀释的植物凝集素。凡与抗A1试剂发生凝集反应者为A1,如果同时还与抗B凝集,则为A1B型;不与抗-A1试剂凝集者为A2或A2B型。A1、A2亚型的鉴定方法三、Rh血型系统Fisher-Race:CED表述Rhesus85%Rh命名ISBT:RH1(D)、RH2(C)、RH3(E)、RH4(c)、RH5(e)Wierner假说:R1、R2、R0现代命名法:RHCE*CE、RhD三、Rh血型系统RH基因RHD和RHCE

1P34-36,分别编码D和C/c、E/e抗原RHD基因,无等位基因d三、Rh血型系统Rh血型抗原50多种

D抗原最重要Rh阳性:?Rh阴性:?85%99.6%Rh抗原红细胞上含有D抗原者称为Rh阳性,不含D抗原者称为Rh阴性。三、Rh血型系统Rh抗原强度:仅次于A及B抗原。常见抗原:D、C、c、E、e,只存在于人红细胞膜。Rh抗原具有剂量效应:纯合子比杂合子抗原强度强(cDe/cDe比cDe/cde反应性强)。Rh、Kidd、Duffy、MNS系统表现明显ABO表现不明显基因为纯合子时,抗原位点多,与抗体反应强基因为杂合子时,抗原位点少,与抗体反应弱三、Rh血型系统D抗原D抗原:正常D、-D-、Du等。

弱D(WeakD)

部分D(Partial

D)

放散(Del)Du三、Rh血型系统RHCE基因编码C和/或c、E和/或e抗原。RHCE有50多种等位基因,易发生突变,突变后可导致抗原表达改变或减弱。(1)复合抗原:包括ce、cE、Ce、CE,在同一蛋白质分子上表达。(2)变异体:RHCE基因突变,导致C、c、E、e抗原数量或质量改变,其中C和e抗原改变较常见。c/C和E/e抗原三、Rh血型系统偶见天然抗-E、抗-CW,基本上都是通过输血、妊娠等刺激产生的免疫性抗体。抗体:抗-D、-E、-C、-c、-e、-DE、-DC、-Ce、-Ec等,为IgG抗体。约30%左右Rh阴性个体接受Rh阳性血液后能产生抗体。受血者或孕妇血浆中含有Rh抗体时,当再次接受相应抗原阳性血液,可引起严重的HTR和HDN。抗-E产生的机率高于抗-D。Rh抗体四、红细胞其他血型系统1H血型系统2Lewis血型系统3MNS血型系统4P血型抗原5I/I血型系统7Kell血型系统红细胞其他血型系统8Kidd血型系统9Duffy血型系统6Lutheran血型系统10Diego血型系统四、红细胞其他血型系统H血型系统ISBT命名为H,数字序号为018,只有1个H抗原。红细胞或体液中的寡糖前体链→H抗原→A、B抗原。H抗原表达在红细胞膜糖蛋白或糖脂上,以及体液、分泌液黏蛋白上。H抗原:由19号染色体上紧密连锁的FUT1(H)和FUT2(Se)控制合成。FUT1和FUT2各自编码一种L-岩藻糖基转移酶(H酶),分别转移岩藻糖到Ⅱ型、Ⅰ型寡聚糖链上。

四、红细胞其他血型系统H基因→H酶,将红细胞上的Ⅱ型寡糖链转化为H抗原;Se基因→H酶,将分泌液中的Ⅰ型寡糖链转化为分泌型H抗原,即体液中的H物质。分泌型个体唾液腺细胞有Se和H基因,因此唾液中同时表达Ⅰ型、Ⅱ型H抗原,是分泌型个体形成A和/或B物质的基础;非分泌型个体为se隐性基因,唾液中不表达H抗原。四、红细胞其他血型系统H抗原强弱趋势:O>A2>B>A2B>A1>A1BH抗原四、红细胞其他血型系统缺失H基因,即缺乏H酶,则无H物质。孟买型个体携带的ABO基因可以遗传给后代,无法遗传给后代H基因和Se基因,所以后代也不能形成ABO抗原,故为隐性遗传。血清学特征:①红细胞上无ABH抗原,与抗-A、抗-B、抗-AB、抗-H均不反应,易误判为O型。②唾液无ABH物质。③血清中有抗-A、抗-B、抗-H,在4~37℃有活性,能引起HTR。孟买型个体只能输注孟买型血液。H抗原缺失表型--孟买型四、红细胞其他血型系统缺乏H基因,有Se基因,红细胞表面弱表达H抗原,与抗-H不反应,与抗-A、抗-B凝集反应很弱,可通过吸收放散试验证实红细胞上有A和/或B抗原。分泌液及血浆中含有H物质,可以形成少量A和/或B物质,并吸附到红细胞上,微弱表达A和/或B抗原。血清中存在着抗-A、抗-B、抗-H、抗-HI等。H抗原缺失表型—类孟买型五、ABO血型血清学鉴定无相应ABO抗原、抗体有相应ABO抗原、抗体红细胞凝集悬浮于上层游离红细胞下沉阳性反应阴性反应微柱凝胶检测卡法五、ABO血型血清学鉴定五、ABO血型血清学鉴定五、ABO血型血清学鉴定【质量控制】1.标本2.离心机3.凝胶卡五、ABO血型血清学鉴定五、ABO血型血清学鉴定六、RhD血型血清学鉴定Rh血型鉴定临床较重要的血型系统,抗原性仅次于ABO血型。采用已知特异性抗体,如抗-D、抗-C、抗-E、抗-c、抗-e,检查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Rh血型抗原,尤其RhD抗原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红细胞膜上有D抗原为Rh阳性,无D抗原者为Rh阴性。针对弱D、部分D或Del等D变异型需要应用不同厂家或批号的试剂予以证实抗原有无。六、RhD血型血清学鉴定六、RhD血型血清学鉴定【质量控制】1.标本待检者红细胞要用生理盐水充分洗涤,避免血清蛋白的干扰。2.对照每次试验应需做阳性、阴性对照。3.Rh阴性确认试验若待检红细胞与抗D试剂在盐水介质中不凝集,一般使用3种以上IgG抗D试剂进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若3种IgG抗D试剂抗球蛋白试验的结果均为阴性,即可判定为Rh阴性;如果抗球蛋白试验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IgG抗D试剂的结果为阳性,则判断结果为Rh阳性,该个体为弱D表型。任务二白细胞抗原系统检测技术一、人类白细胞血型抗原系统HLA复合体结构图白细胞血型抗原系统HLA复合体:指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也称为HLA系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的命名图示一、人类白细胞血型抗原系统HLA分子结构:依据HLA基因分类情况,其编码的产物依次被称为HLA-Ⅰ类分子、HLA-Ⅱ类分子和HLA-Ⅲ类分子。HLA分子结构示意图一、人类白细胞血型抗原系统HLA分子的组织分布HLA-Ⅰ类分子广泛分布在有核细胞表面HLA-Ⅱ类分子主要表达在巨噬细胞等细胞表面HLA分子也分布在血、尿、唾液及精液中检出一、人类白细胞血型抗原系统白细胞血型抗原的种类1.与红细胞共有的血型抗原:ABO、P、LE、XG、Sc、Do等,但在白细胞上表达量少。2.与其他组织细胞共有的血型抗原:HLA除表达在白细胞上,也表达在表达在其他组织细胞上,如血小板表面存在HLA-A、HLA-B和HLA-C位点等HLA-Ⅰ类抗原。3.白细胞本身所特有的抗原: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主要分布于中性粒细胞表面上。二、粒细胞抗原系统白细胞本身所特有的血型抗原主要有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中性粒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和淋巴细胞上的Gr系统抗原等。HNA分子的命名原则:1.命名为HNA。2.数字编号表示抗原糖蛋白膜位点。3.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同一位点上的不同抗原如HNA-1a、HNA-lb和HNA-1c等。4.新发现的粒细胞抗原暂时用字母缩写命名,直至正式命名。三、白细胞血型抗体1.HLA抗体:多为IgG类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reactiveantibodies,PRA),具有结合补体的淋巴细胞毒性质。2.粒细胞抗体:粒细胞抗原免疫刺激机体后可以产生,与粒细胞抗原相对应,多数为IgG类,也可能出现IgM类或者IgM与IgA的混合抗体。四、白细胞抗原系统检测技术HLA系统检测(一)HLA的血清学分型试验(二)HLA的细胞学分型试验(三)HLA的基因学分型试验粒细胞系统检测(一)血清学技术(二)基因分型技术四、白细胞抗原系统检测技术HLA的血清学分型试验HLA抗原检测: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流式细胞仪方法ELISA方法HLA抗体检测方法: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Luminex检测技术掌握不同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四、白细胞抗原系统检测技术HLA的基因学分型试验HLA分型技术:根据个体HLA遗传学差异,检测具有等位基因差异的HLA基因序列,本质在于编码相应抗原的基因,常用PCR-SSP法、PCR-SSOP法、PCR-RFLP法、SBT法五、白细胞抗原系统检测的临床应用HLA系统在医学上的应用HLA系统在移植医学的应用HLA系统在输血医学的应用HLA系统在法医学的应用HLA系统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的应用任务三

血小板血型系统检测技术一、血小板血型系统抗原与抗体血小板相关抗原:与其他细胞表面或组织共有的抗原,红细胞血型系统(ABO、Lewis、I、P)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由血小板膜结构的一部分,特有的膜糖蛋白上的抗原决定簇,表现出血小板独特的遗传多态性,但在其他细胞和组织上也能发现。红细胞相关抗原(红细胞抗原):A、B、H、Lea、Leb、I、i、P、Tja

组织相容性抗原:HLA-A、B位点,血小板上未发现有HLA-DR、DP、DQ等位点的抗原。一、血小板血型系统抗原与抗体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命名①人类血小板抗原系统用英文缩写HPA表示。②按发现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数字编号。③“a”表示高频等位基因对应的抗原,“b”表示低频等位基因对应的抗原,而“w”则表示没有对应等位基因的抗原。一、血小板血型系统抗原与抗体依据人类血小板抗原免疫多态性数据库(ImmunolPolymorphismDatabaseofhumanplateletantigen,IPD-HPA),截至2017年,通过免疫血清学已经确定了35个血小板同种特异性抗原(HPA-1~29bw),其中12个对偶抗原已纳入了6个系统,即HPA-1~HPA-5和HPA-15系统。血小板特异抗原的种类一、血小板血型系统抗原与抗体1.HLA抗体若患者输注的血液制剂中含有足量的白细胞,由于白细胞表面上有HLA-Ⅰ、HLA-Ⅱ类抗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初次同种免疫,当患者再次接受含有少量HLA抗原的血小板,机体就会迅速产生大量的HLA抗体,导致输入的血小板被破坏。2.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受血者因输注与之不配合的血小板、多次妊娠或骨髓移植等免疫刺激,导致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多为IgG型。3.血小板自身抗体由于体内自身免疫系统失调,机体产生针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抗体,多为IgG或IgA型抗体。血小板血型系统抗体二、血小板血型检测技术血清学检测:1.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2.微柱凝胶血小板定型试验3.血小板免疫荧光试验4.单克隆抗体特异的血小板抗原固定试验5.改进的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6.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二、血小板血型检测技术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二、血小板血型检测技术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质量控制】1.待检的血清或血浆标本检测前应充分离心,标本应避免脂类含量高、微生物污染、纤维蛋白原未充分析出。

2.血小板悬液的浓度要符合要求。

3.待检测的标本只能用血清或血小板,检查前需2800×g离心10分钟以上以去除沉淀,

4.指示红细胞使用应充分混匀

5.为防止静电干扰,操作过程需在室温湿盒中水湿润状态下进行二、血小板血型检测技术直接法:血小板致敏抗体检测反应板(已包被血小板单抗)洗涤3次阳性反应抗人IgG指示红细胞(人IgG致敏红细胞)阳性阴性各50μl/孔200g,5min离心200g,5min离心阴性反应患者血小板50g,5min离心50μl/孔二、血小板血型检测技术游离抗体检测或交叉配合试验反应板(包被血小板单抗)血小板单层阳性反应阴性反应患者血清/血浆抗人IgG指示红细胞(人IgG致敏红细胞)50g,5min离心洗涤3次50μl/孔洗涤5次水浴阳性阴性50μl/孔各50μl/孔200g,5min离心200g,5min离心三、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血小板血型抗原的同种免疫作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输血后紫癜(PTP)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NAITP)血小板的自身免疫作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谢谢项目三输血相关传染病病原学标志物检测1、掌握检测标本的采集、运输、交接与处理的基本原则;2、掌握输血相关传染病病原学标志物的检测策略;3、掌握输血相关传染病病原学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待查标本的处理原则。4、掌握HIV、HBV、HCV核酸检测的原理、实验有效性的判定、结论的判断。5、知道反应性和非反应性标本保存的方法,熟悉检测结果的复核、报告发布、报告复核、报告审核签发的流程学习目标任务一检测标本的采集、运输、交接和处理酶免检测血液样本1EDTA-K2真空抗凝管留取5ml血液样本核酸检测血液样本2必须采用无菌、无DNA酶、无RNA酶、带分离胶的一次性真空EDTA-K2抗凝试管采集后4小时内进行离心,离心力要求为1200~1600g,时间不少于15分钟;标本离心后上下层界面清楚明显,上清液应透明清亮,呈淡黄色,无严重溶血,中层分离胶紧实均匀;离心后的标本上下分层界线清楚明显,标本量不得少于5ml。采集的血液标本应尽快放入现场2~8℃冰箱内标本采集标本运输采用试管架等固定装置固定标本防止标本散落;标本应隔离密封包装,包装材料应满足防水、防破损、防外泄、易于消毒处理,装箱时应保持标本管口向上,具有一定保温效果。应避免运输途中发生剧烈震荡而导致样本破损、渗漏或溶血。有温控措施,保证整个冷链系统能有效控制温度在2~10℃范围。标本运输检查核查无误后签字确认标本交接核酸标本的预离心情况标本与送检单信息对应性和完整性运输过程温度是否在2~10℃范围标本来源、数量;核查标本管是否选用错误、有无破损,、渗漏、管内有无异物;标本是否满足既定的质量要求,有无严重溶血、抗凝不充分、标本量不足或被稀释标本离心核酸管应使用低温离心机酶免管低温、常温离心均可离心后应检查标本有无溶血、样本管是否破损、血浆层有无异物。异常标本应交相关部门处理。标本处理编号拔塞摆架标本处理将未检标本直接放入2~8℃待检标本冰箱保存A当日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挑出,在每个试管条码上注明日期和阳性项目,放在试管架上(HIV初筛阳性的标本放在专用试管架上),保存于2~8℃已检不合格标本专用冰箱中,填写血液检测阳性样本登记表B将当日已检测合格的标本放入空试剂盒中,标注日期和架次,保存于2~8℃已检合格样本冰箱。C将待检标本标识后(放入试管架上,直接保存于2~8℃待检样本冰箱中。D检测后标本的保存标本处理任务二病原学标志物检测检测项目检测方法(1)核酸扩增检测技术(2)血清学检测技术(3)速率法(湿化学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感染标志物等检测项目实施核酸检测试剂批签发之前2遍血清学检测和1遍核酸检测,应采用2个不同生产厂家的试剂HIV、HBV、HCV感染标志物检测实施核酸检测试剂批签发之后核酸和血清学检测2种方法各进行1次检测检测策略梅毒螺旋体感染标志物采用2个不同生产厂家的血清学检测试剂进行检测检测策略

检测流程检测流程原理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和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在微孔条上预包被重组HIV抗原和抗P24单抗,配以生物素抗体、酶标记抗原、酶标记亲和素及TMB显色剂等其它试剂,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HIV-1型和(或)HIV-2型抗体和HIVP24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检测样本EDTA-K2真空采血管留取血液样本器材与试剂手工加样仪、全自动加样及酶免处理系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检测操作试剂的平衡检查试剂盒配制洗液检查微孔反应板加样检查加样效果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判断一种或两种可疑或反应性单试剂待查单试剂双孔复试双试剂待查双试剂单孔复试一孔或两孔为可疑或反应性两孔均为无反应性任一种试剂为可疑或反应性两种试剂均为无反应性HIV阳性HIV阳性HIV阴性HIV阴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检测两种试剂结果无反应性阴性

HIV初筛阳性样本的送检疫情上报人员填写HIV初筛阳性送检单取阳性血清于专用试管、标识填写HIV初筛阳性样本送检记录样品放入专用套桶并放入专用保温箱送确诊实验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检测1.从冰箱中取出的试剂盒应至少在室温平衡30min以上。2.每次实验前试剂最多可添加试剂槽的3/4的量,添加时应小心,防止试剂砰溅导致试剂污染。3.整个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仪器和项目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离岗。【质量控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检测原理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原理。在微孔板预包被纯化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加入待检样本,同时加入酶标记乙肝表面抗体(HBsAb-HRP)进行温育,样本中存在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包被抗体形成“包被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洗板后加入显色剂,复合物上连接的HRP催化显色剂反应,生成蓝色产物,终止反应后,变为黄色。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样本EDTA-K2真空采血管留取血液样本手工加样仪、全自动加样及酶免处理系统、人类乙肝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等器材与试剂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检测操作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判断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检测质量控制very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原理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原理,在微孔板预包被HCV抗原,加入稀释液及待检样品进行温育,样品中存在的HCV抗体与包被抗原形成“包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洗板去除不与包被抗原结合的物质;加入酶标试剂,进行第二次温育,酶标二抗与“包被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形成“包被抗原-抗体-酶标二抗”复合物;再次洗板后加入显色剂,复合物上连接的HRP催化显色剂反应,生成蓝色产物,终止反应后,变为黄色。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样本EDTA-K2真空采血管留取血液样本手工加样仪、全自动加样及酶免处理系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等器材与试剂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检测操作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判断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检测质量控制very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原理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定性检测血清或血浆样品中梅毒螺旋体抗体,在微孔条上预包被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基因重组抗原,用酶标记抗原,与样本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然后用TMB底物作用,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样本EDTA-K2真空采血管留取血液样本手工加样仪、全自动加样及酶免处理系统、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等器材与试剂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检测操作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判断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检测质量控制very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PCR扩增检测采用TaqMan荧光探针标定技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分别采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探针,故可对提取的标本和内对照模板同时进行HBV(DNA)、HCV(RNA)、HIV1(RNA)检测。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HCVRNA/HIV1RNA/内对照RNA反转录成cDNA,再与HBVDNA/内对照DNA一同作为模板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扩增病毒核酸的保守区域和内对照特定区域。TaqDNA聚合酶5’—3’外切酶活性切割反应系统中带荧光标记的TaqMan探针产生荧光信号,随着PCR反应的进行,荧光信号不断积累。实时荧光定量PCR仪通过检测达到和超过荧光阈值的信号给出样品的阴阳性结果。第四节病原学标志物的核酸检测原理样本EDTA-K2真空采血管留取血液样本器材与试剂荧光定量PCR扩增仪、HIV、HBsAg、HCV病毒(DNA)核酸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等。病原学标志物的核酸检测分析项目内对照HBVDNAHCVRNAHIV-1RNA备注检测荧光HEXTAMRAFAMROXCY5/阴性对照++---否则重测阳性对照//+++否则重测

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内对照结果判定规则病原学标志物的核酸检测分析项目内对照HBVDNAHCVRNAHIV-1RNA结果判定检测荧光HXETAMRAFAMROXCY5检测样本++---HBVDNA/HCVRNA/HIV-1RNA阴性//+//HBVDNA阳性///+/HCVRNA阳性////+HIV-1RNA阳性-----所有结果重新测定-/-//HBVDNA结果重新测定/-/--HCVRNA或HIV-1结果重新测定(1.”/”表示不考虑;2.FAM/ROX/CY5荧光层“-”表示Ct>45orNoCt;“+”表示Ct≤45;3.HEX/TAMRA荧光层“-”表示Ct>40orNoCt;“+”表示Ct≤40)检测样本结果判定规则病原学标志物的核酸检测

实验有效性判定当阴阳性对照与外部质控品(质控品达到预期结果)同时有效时,整批实验有效;否则整批实验无效,需重做。结论的判定a.采用混检(八混一)模式进行核酸检测,当混检结果呈非反应性(-)时,该混检孔内的标本均判为合格标本。b.当混检结果某一项或多项呈反应性(+)时,混检孔内的所有标本均为待查标本,须进行拆分单样本检测。当拆分检测呈非反应性(-)时,则该标本为合格标本;拆分单样本检测某一项或多项呈反应性(+)时,该样本判为不合格。病原学标志物的核酸检测对照检测报告,将检测呈反应性的POOl所对应的标本挑出,放于2~8℃冰箱,留待次日进行样本拆分检测。对照检测记录,将检测呈非反应性的标本按日期,每100个标本作为一个单位放在样本盘上,贴上留样标签,放-20℃冰箱保存。【标本保存】病原学标志物的核酸检测【质量控制】1.PCR扩增板须严格按照编写的扩增板图从左至右顺序摆放。2.PCR扩增板放入PCR仪的扩增槽后,如扩增板少于6条,应取相同数量八连管从右至左摆放与其配平,如扩增板大于6条少于12条,应将剩下的空扩增槽用八连管补齐。3.按《实验室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PCR扩增实验室清洁消毒。病原学标志物的核酸检测任务三检测报告签发检测结果复核酶免检测原始记录与微孔板逐一核对取消接收试验结果和发布报告结果与扩增曲线核对核对完整实验过程和关键控制点不一致,不在控核酸检测采取纠正措施分析和查找原因填写复核记录单检测报告的签发酶免试验《血液筛查检测报告》报告发布《酶免试验血液检测过程报告》核酸检测试验其它《核酸检测试验血液检测过程报告》核酸免检放行标本核酸试验组单项试验已发布的标本机采预标本常规试验不合格标本发布总评结果检测报告的签发报告复核核实报告与原始数据是否一致报告的标本数与实际检测标本的数量是否一致留取的待查样本管、不合格样本管是否正确填写报告复核记录检测报告的签发报告审核签发《试验结果原始记录》《血液检测过程报告》《血液筛查检测报告》填写报告最终签发记录《报告复核记录》检测报告的签发任务四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可分为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酶免检测项目的室内质控核酸检测项目的室内质控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qualitycontrol,IQC)是指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连续评价实验室工作的可靠程度,旨在监控本实验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提高本实验室常规工作中批内,批间样本检测的一致性,以确定实验结果是否可靠,可否发出报告的一项工作。酶免室内质量控制室内质控物选择试剂盒自带的质控物为内对照阴、阳性质控物为外对照室内质控的操作质控频次及放置位置原则酶免项目固定位质控酶免室内质量控制绘制质控图1、提前测20个结果,计算均值和SD,绘制L-J质控图2、一个月后,累积在控数据就按均值和SD,绘制L-J质控图质控规则1、警告限1-2S2、失控限13S,22S,R4S,41S,10X失控后处理1、查找原因,分析试剂、质控物、检测程序、设备、环境、人员等因素2、排出后,重做实验核酸室内质量控制室内质控物选择弱阳性质控物,浓度为检测系统最低检测限的2~5倍质控频次及放置位置每批设定一个室内质控,质控物放置到标本后,由于标本数量不固定,因此为随机位质控质控结果分析以弱阳性质控物呈阳性反应为在控,若出现弱阳性质控物“S”线未起或起跳但未过阈值,则视为实验失控,分析原因,重新实验室间质量控制01定义(EQA)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并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和反馈实验室上报的结果、以此评价实验室操作的过程。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判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以及监控其持续能力。03室间质评样品的检测1、常规检测方法2、与常规检测次数一样3、上报之前实验室间不能交流4、不能送到另一个实验室检测5、每一步骤和结果的报告文件化02室间质量评价的目的1、确定检测及持续监控能力2、识别问题3、确定新的测量方法4、增加信心5、识别室间差异6、检测方法的性能特征04EQA的成绩要求1、未能达到80%可接受成绩,则本次活动该分析项目为不满意的EQA成绩2、每次室间质量评价所有评价项目未达到80%得分,则称为不满意的EQA成绩血站实验室技术人员在酶免试验和核酸检测试验结束后,需对检测结果进行哪些项目的复核?想一想酶免检测血液标本和核酸检测血液标本采血量应为多少?对真空抗凝管有什么要求?想一想临床输血检验技术项目四血液成分制备技术任务一红细胞制备一、浓缩红细胞学习目标知道浓缩红细胞的概念、保存方法及期限明白浓缩红细胞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浓缩红细胞的概念浓缩红细胞redbloodcells

采用特定的方法将采集到多联塑料血袋内的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分离出后剩余部分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制备方法1、塑料血袋要求双联袋,三联袋均可。2、离心机带温度控制、时间控制和减速装置。离心机要求不小于5000g。3、联袋全血平衡后对称装入离心机中。4、离心条件设置4400g离心5到6分钟,温度2到6摄氏度,刹车5到6挡,在离心开始前应将离心机开机半小时。5、离心机的血液应轻轻拿出,放入分浆或用虹吸方式将血浆分出,又可以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将血浆分出。

浓缩红细胞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质量控制项目要求外观肉眼观察应无色泽异常、溶血、凝块、气泡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全血经热合的导管至少35cm。容量来源于200mL全血:120mL±12mL来源于300mL全血:180mL±18mL来源于400mL全血:240mL±24mL血细胞比容0.65~0.80血红蛋白含量来源于200mL全血:含量≥20g来源于300mL全血:含量≥30g来源于400mL全血:含量≥40g储存期末溶血率<红细胞总量的0.8%无菌试验无细菌生长浓缩红细胞保存储存温度:2℃~6℃。保存期:含ACD-B、CPD血液保存液的全血保存期为21d;含CPDA-1(含腺嘌呤)血液保存液的全血保存期35d。使用其他血液保存液时,按其说明书规定的保存期执行。

想一想浓缩红细胞制剂的外观和血红蛋白的质量要求是什么?外观肉眼观察应无色泽异常、溶血、凝块、气泡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全血经热合的导管至少35cm。血红蛋白含量来源于200mL全血:含量≥20g来源于300mL全血:含量≥30g来源于400mL全血:含量≥40g二、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学习目标知道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的概念、保存方法及期限明白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的概念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redbloodcellsleukocytesreduced

使用白细胞过滤器清除浓缩红细胞中几乎所有的白细胞,并使残留在浓缩红细胞中的白细胞数量低于一定数值的红细胞成分血;或使用带有白细胞过滤器的多联塑料血袋采集全血,并通过白细胞过滤器清除全血中几乎所有的白细胞,将该去白细胞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分离出后剩余部分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制备方法1、通过白细胞过滤器清除全血中几乎所有的白细胞。2、塑料血袋要求双联袋,三联袋均可。3、离心机带温度控制、时间控制和减速装置。离心机要求不小于5000g。4、联袋全血平衡后对称装入离心机中。5、离心条件设置4400g离心5到6分钟,温度2到6摄氏度,刹车5到6挡,在离心开始前应将离心机开机半小时。6、离心机的血液应轻轻拿出,放入分浆或用虹吸方式将血浆分出,又可以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将血浆分出。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保存储存温度:2℃~6℃。保存期:含ACD-B、CPD血液保存液的全血保存期为21d;含CPDA-1(含腺嘌呤)血液保存液的全血保存期35d。使用其他血液保存液时,按其说明书规定的保存期执行。想一想去白浓缩红细胞制剂白细胞残留量有什么要求?白细胞残留量来源于200mL全血:残余白细胞≤2.5×106个来源于300mL全血:残余白细胞≤3.8×106个来源于400mL全血:残余白细胞≤5.0×106个三、悬浮红细胞学习目标知道悬浮红细胞的概念、保存方法及期限明白悬浮红细胞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悬浮红细胞的概念悬浮红细胞(redbloodcellsinadditivesolution)

采用特定的方法将采集到多联塑料血袋内的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分离出后,向剩余物加入红细胞添加液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制备方法1、塑料血袋要求双联袋,三联袋均可。2、离心机带温度控制、时间控制和减速装置。离心机要求不小于5000g。3、联袋全血平衡后对称装入离心机中。4、离心条件设置4400g离心5到6分钟,温度2到6摄氏度,刹车5到6挡,在离心开始前应将离心机开机半小时。5、离心机的血液应轻轻拿出,放入分浆或用虹吸方式将血浆分出,又可以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将血浆分出。6、加入红细胞添加液。悬浮红细胞的保存储存温度:2℃~6℃。保存期:红细胞保存液为ACD-B、CPD的悬浮红细胞保存期为21d。红细胞保存液为CPDA-l或MAP的悬浮红细胞保存期为35d。红细胞保存液为0.9%氯化钠溶液的悬浮红细胞保存期为24h。使用其他血液保存液时,按其说明书规定的保存期执行。

想一想悬浮红细胞制剂的外观和比容的质量要求是什么?外观肉眼观察应无色泽异常、溶血、凝块、气泡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全血经热合的导管至少35cm。容量标示量(mL)±10%四、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学习目标知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概念、保存方法及期限明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概念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使用白细胞过滤器清除悬浮红细胞中几乎所有的白细胞,并使残留在悬浮红细胞中的白细胞数量低于一定数值的红细胞成分血;或使用带有白细胞过滤器的多联塑料血袋采集全血,并通过白细胞过滤器清除全血中几乎所有的白细胞,将该去白细胞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分离出后,向剩余物内加入红细胞添加液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制备方法1.使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悬浮红细胞中几乎所有的白细胞;2.使用去白细胞塑料采血多联袋采集全血,经过去白细胞滤器滤出白细胞后,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备方法同悬浮红细胞的制备。

1.肉眼观察应无黄疸、气泡、重度乳糜。2.悬浮红细胞的容量应为标示量±10%。3.全血采集后应在两天内(采集后第二天开始计算)过滤滤除白细胞。注意事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

质量控制项目要求外观肉眼观察应无色泽异常、溶血、凝块、气泡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全血经热合的导管至少35cm。容量标示量(mL)±10%血细胞比容0.45-0.60白细胞残留量来源于200mL全血:残余白细胞为≤2.5×106个;来源于300mL全血:残余白细胞为≤3.8×106个;来源于400mL全血:残余白细胞为≤5.0×106个血红蛋白含量来源于200mL全血:含量≥18g来源于300mL全血:含量≥27g来源于400mL全血:含量≥36g储存期末溶血率<红细胞总量的0.8%无菌试验无细菌生长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保存储存温度:2℃~6℃。保存期:红细胞保存液为ACD-B、CPD的悬浮红细胞保存期为21d。红细胞保存液为CPDA-l或MAP的悬浮红细胞保存期为35d。红细胞保存液为0.9%氯化钠溶液的悬浮红细胞保存期为24h。使用其他血液保存液时,按其说明书规定的保存期执行。

五、洗涤红细胞学习目标知道洗涤红细胞的概念、保存方法及期限明白洗涤红细胞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洗涤红细胞的概念洗涤红细胞(washedredbloodcells)

采用特定的方法将保存期内的全血、悬浮红细胞用大量等渗溶液洗涤,去除几乎所有血浆成分和部分非红细胞成分,并将红细胞悬浮在氯化钠注射液或红细胞添加液中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制备方法1

待用洗涤溶液联袋提前放置冷藏保存,无破损渗漏,溶液外观正常,在有效期内。2

将合格的红细胞悬液用作制备洗涤红细胞悬液的起始血液,无破损渗漏,血液外观正常,在有效期内。3

使用无菌接合机将待洗涤的红细胞悬液袋导管和洗涤溶液联袋进行无菌接合连通。4

将洗涤溶液移至红细胞袋内,每单位红细胞(1个单位红细胞是指200ml全血制备的红细胞)中加入的液体量约为100ml,夹紧导管,混匀。制备方法5

按照制备红细胞的离心程序进行离心操作。6

离心后将血袋取出,避免震荡,垂直放入分浆夹中,把上清液转移至空袋内,夹紧导管。7

重复3.10.4~3.10.6步骤,洗涤3次。8

将适量(每单位红细胞中加入约50ml)保存液(生理盐水或红细胞保存液)移入已完成洗涤的红细胞,混匀。9

热合,贴签,入库。洗涤红细胞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

质量控制项目要求外观肉眼观察应无色泽异常、溶血、凝块、气泡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全血经热合的导管至少20cm。容量200mL全血或悬浮红细胞制备的洗涤红细胞容量为:125mL±12.5mL300mL全血或悬浮红细胞制备的洗涤红细胞容量为:188mL±18.8mL400mL全血或悬浮红细胞制备的洗涤红细胞容量:250mL±25mL上清蛋白质含量来源于200mL全血:含量<0.5g来源于300mL全血:含量<0.75g来源于400mL全血:含量<1.0g血红蛋白含量来源于200mL全血:含量≥20g来源于300mL全血:含量≥30g来源于400mL全血:含量≥40g储存期末溶血率<红细胞总量的0.8%无菌试验无细菌生长悬浮红细胞的保存

储存温度:2℃~6℃。

保存期:添加液为0.9%氯化钠溶液的洗涤红细胞保存期为24h。在密闭系统中洗涤且最后以红细胞保存液混悬,洗涤红细胞保存期与洗涤前的红细胞悬液相同。想一想洗涤红细胞制剂的外观和容量的质量要求是什么?外观肉眼观察应无色泽异常、溶血、凝块、气泡等情况;血袋完好,并保留注满全血经热合的导管至少20cm。容量200mL全血或悬浮红细胞制备的洗涤红细胞容量为:125mL±12.5mL300mL全血或悬浮红细胞制备的洗涤红细胞容量为:188mL±18.8mL400mL全血或悬浮红细胞制备的洗涤红细胞容量:250mL±25mL六、冰冻红细胞与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学习目标知道冰冻红细胞和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概念、保存方法及期限。明白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冰冻红细胞的概念冰冻红细胞(frozenredbloodcells)

采用特定的方法将自采集日期6d内的全血或悬浮红细胞中的红细胞分离出,并将一定浓度和容量的甘油与其混合后,使用速冻设备进行速冻或直接置于-65℃以下的条件下保存的红细胞成分血。制备方法红细胞甘油化1

取拟冰冻保存的全血或悬浮红细胞,离心去除上清液,用无菌接合技术将红细胞转移至容量适当的、适宜于冰冻保存的转移袋内。2

在无菌条件下,缓慢滴加复方甘油溶液至红细胞袋内,边加边振荡,使其充分混匀。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