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讲义及习题_第1页
货币银行学讲义及习题_第2页
货币银行学讲义及习题_第3页
货币银行学讲义及习题_第4页
货币银行学讲义及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货币银行学讲义

第一节什么是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探讨的是金融经济运

行的一般形式、规范、原则、操作程序。

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既具有宏观性、综合性、战略性,又具有微观性、个别性、适用性。

它既是政治经济学的具体和深化,又是金融经济本身运行规律、规则及经营管理方法的概括

与升华。

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

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

逻辑的线索: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的联系

历史的线索: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二节为什么要学习货币银行学

1、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依靠金融供给。

2、市场经济的资本再分配通过金融市场完成。

3、金融业的发展制约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

4、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也要运用金融政策。

5、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也离不开金融业。

第三节货币银行学学些什么知识?

1、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章)

2、货币供求与均衡(第十章)

货币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十一章)

4、货币政策(第十二章)

1、信用与信用工具(第二章)

信用2、利息与利息率(第三章)

货币银行学1、金融体系概述(第四章)

金融体系2、商业银行(第五章)

3、中央银行(第六章)

4、其他金融机构(第七章)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第八章)

国际金融•一国际金融(第九章)

1、金融创新(第十三章)

金融发展2、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

3、金融与经济发展(第十五章)

第四节怎样学习货币银行学?

一、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方法

1、端正学习态度,学以致用。

2、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3、充分吸取古今中外管理学理论精华,吸取精华,弃去糟粕。

4、在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理论时,既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也不崇洋媚外、

全盘西化。

5、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

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一、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一)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2、商品体内包含着多对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个别劳动时间与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3、解决上述矛盾的方法是:交换。通过交换,一个商品的价值就通过另外一个商品表现出

来,这个商品就具有了价值的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

(-)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产物

1、简单的价值形式:含义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优点缺点。

1只绵羊-2把石斧

2、扩大的价值形式:含义优点缺点。

=2把石斧

=10斤茶叶或

1只绵羊=1袋小麦或

=5斤烟叶或

=2克黄金或

=其他商品

3、一般的价值形式:含义优点缺点。

2把石斧

或10斤茶叶

或1袋小麦=1只绵羊

或5斤烟叶

或2克黄金

或其他商品

4、货币形式:含义优点缺点。

2把石斧

或10斤茶叶

或1袋小麦=2克黄金

或5斤烟叶

或1只绵羊

或其他商品

二、从实物货币到电子货币

1、实物货币:自然物或劳动产品充当货币,如盐、毛皮、农具、贝等。

2、金属货币:贱金属货币贵金属铜金、银称量货币铸币。

金属称量货币:以金属的块状流通,交易时要称其质量,估其成色,如镑、

铢等。铸币:国家证明、具有规定重量和成色、铸成一定形状的金属块,如秦始皇时期的“半

两”铜钱,清代的银铸等。

3、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因贵金属币材匮乏,在货币流通手段的基础上产生了可兑现的银行

券。它只是金银的价值号,代表金币流通。

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货币发行不再以黄金为基础,而是以国家信用

用为基础。它是国家强制发行并流通的纸质货

币,不可兑现,如北宋的“交子”,美国的“绿背

钞”。

5、存款货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货币的范围扩大,不仅包括铸币

和现钞,而且包括了可转账的活期存款,进而发展到

“准货币”(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货币从有形转向无

形。

6、电子货币:随着电子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电子货币

转移系统”,使货币走向了“电子化”,如信用卡、电子汇

兑等。

第二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

1、货币是商品,具有与共同的特征;

2、货币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是一般等价物,它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具有与

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

3、货币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4、人民币是一种价值符号,没有价值,但它代表一定量的价值流通,是一般等价物。

5、人们的金钱观与“货币拜物教”、“拜金主义”。

二、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含义价格观念货币、价格标准。

2、流通手段:含义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现实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货币。

3、贮藏手段:含义金属货币制度下贮藏手段职能的蓄水池作用保值的现实货币才能起到

贮藏手段的职能。

4、支付手段:含义现实货币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在现实经济中的表现。

5、世界货币:含义现实货币不能是本国货币。

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之所以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自身有价值。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由商品价值决定。货币单位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价值计量单

位,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必须有的技术性规定。

贮藏手段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的职能。

自货币产生以来,货币贮藏形式也不断发展变化。

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在流通中,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交替发挥作用。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支付手段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同时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货币超越国

内流通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执行世界货币职能。

马克思对世界货币的论述是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进行的。世界货币职能具体表现为国际市

场上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与财富转移手段。

三、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1、货币面纱论:注重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认为货币只是交易的媒介。

2、金融深化论:货币化与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呈正向关系。

3、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

第三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其内容

1、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

方面的法令、条例等综合构成。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货币币材:是货币制度的基础,不同的币材构成了不同的货币制度。

(2)确定货币单位:包括确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所含的货币金属重量。

(3)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本位币又称主币,是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

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名目价值=实际价值,可自由铸造、自由流通、

无限法偿;辅币是不足值货币,用较贱金属铸造,名目价值大于实际价值,限制铸造、有限

法偿。

(一)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币材。

(二)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二

(三)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辅币是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四)自由铸造、限制铸造,即金属货币流通下货币铸造权的规定。

(五)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六)准备制度。

银单本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历史悠久。

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被同时法定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一)金币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辅币和银行券可自由兑换成金石,黄金可以自由输出

入国境。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金币本位制的稳定因素遭到破坏。

(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一种没有金属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以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为法偿货

币。

我国货币制度是人民币制度。人民币制度属于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

进行管理调控。

4、建立准备制度:金币制度下的准备制度又称为金准备或黄金储备,它是一国货币稳定的

基础。金准备的用途有三:

(1)扩大或收缩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

(2)支付存款或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3)国际支付的准备金。

二、金属本位货币制度

1、银本位制:是较早的货币制度之一。其内容如下:

(1)规定以白银为货币金属,银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2)规定银铸币的重量、成色、形状及货币单位;

(3)银币可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银行券可自由兑换成银币。

银本位制崩溃的原因:金贵银贱,且银不便于大宗交易。

2、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分为三种类型:

(1)平行本位制:金铸币和银铸币均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两种货币的交

换比率不加规定,有市场自发决定。弊端:两种标价,且价格不断变动,使交易混乱。

(2)双本位制:金铸币和银铸币按政府规定的法定比率流通,弊端:黑市价、劣巾驱逐良

币现象。

(3)跛行本位制: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并有法定的固定比率,但政府规定:

金币可自由铸造而银币则不能,银币退化为金币的价值符号。这是由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

制过渡的一种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币材的一种货币制度。金本位制有三种类型:

(1)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也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其特点有:

①金币可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其他金属铸币限制铸造;

②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

③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过境;

④货币储备全部是黄金,并以黄金进行国际结算。

金币本位制的两大自发调节机制:

①自发调节者货币流通量,使物价稳定;

②自发调节外汇汇率,使汇价稳定。

(2)金块本位制:又称为生金本位制,国内不铸造、不流通金币,而流通银行券;黄金集

中存储于政府;银行券可在一点的数量之上,一定的用途之内向发行行兑换成等量的黄金。

英国规定400盎司为底限。

(3)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实行这一制度的国家,货币单位仍规定有含金量,

但没有黄金流通,而把黄金集中存储于另外一个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国内流通银行券,

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但可兑换成外汇。这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就

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既没有黄金流通,也不能自由兑换成黄

金,它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三、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就是流通纸币的货币制度。纸币是由国家强制发行并流通、不兑

换金银的纸质货币符号。

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必然性。黄金生产增量不足;社会财富的巨

大浪费;黄金在各个国家分配不均等。

3、不兑现信用货市制度的特点;

(1)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且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2)货币由现钞和银行存款构成。

(3)货币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投放。

(4)货币供应量要受到该国经济发展的制约,货币管理成为政府的H常工作。

(5)货币供应量不受贵金属量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弹性。

4、人民币是信用货币,它是通过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投放出去的:人民币的发行是中

国人民银行的负债,人民币的持有者是债权人。人民币的发行应遵循下列三原则:集中统一

发行原则、经济发行原则、计划发行原则。

四、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

1、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不是国家主权的创造物,但当产生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之后,

国家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并把货币制度作为国家主权的一项内容,禁上其他个人和组织对货

币制度进行干预。

2、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产生,侵蚀了国家货币发行的垄断权,电子货币和网络银行的出现,

削弱了国家货币发行的垄断权,国家也不再强调货币的国家主权特征,放权于中央银行及商

业银行,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的关系进一步分离。

3、中国的货而制度体现了“一国两制”,“一国多币”的特征。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一节信用及其产生

一、信用的产生

1、信用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借贷是指商品或货币的所有者,把商品或

货币暂时让渡出去,根据约定的时间,到期由商品或货币的借入者,如数归还并附带一定数

额的利息的行为。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3、信用在不同的社会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

4、信用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贫富差别和剩余产品的出现是信用产生的条件。实物借

贷与货币借贷是借贷活动的两种形式。

二、信用的发展

1、高利贷信用

(1)高利贷信用是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是生息资本的古老形式,它产生于

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运社会得到广泛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态。

(2)高利贷的借者(需求者)是小生产者、奴隶主、地主;高利贷的贷者(供给者)是商

人、宗教机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统治者。

(3)高利贷的特点:利息率高、非生产性、保守性。

(4)高利贷的作用:导致生产力的衰退:促进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5)高利贷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引起了反高利贷的斗争,是形成新的生产方式的推动力。

2、资本主义信用

(1)资本主义的信用表现为借贷资本的运动。借贷资本就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而暂时贷给

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

(2)借贷资本是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在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中,一方面出现暂

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另一方面出现资本的临时性需求,信用中介把二者联结起来,就形成了

资本主义的借贷资本。

(3)借贷资本的特点:

①借贷资本是作为商品的资本。

②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

③借贷资本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④借贷资本最具有拜物教性质。

(4)资本主义的借贷资本反映了借贷资本家、职能资本家、雇佣工人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3、社会主义信用

(1)社会主义信用也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2)社会主义信用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一种信用,它反映的是借贷之间根本利益一

致的关系,因此,社会主义信用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信用形式。

第二节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1、商业信用的含义

商业信用就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一种是提供商品的

商业信用;一种是提供货币的商业信用。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了商业票据。商业信用是

整个信用形式的基础。

2、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所贷放出去的资本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的商品资本。

<2)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企业。

(3)商业信用的供求在产业周期各个阶段与产业资本状态相一致。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有一定的限制。

(2)商业信用有较严格的方向性。

(3)信用能力有局限性。

二、银行信用

1、银行信用的含义

银行信用就是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提供的信用。主要形式有吸收存款、

发放贷款等。

2、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局限性。

(2)银行信用可以把货币资本提高给任何一个需要的部门和企业,克服了商业信用的方向

上的限制。

(3)银行信用稳定性和信誉度较高,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能力上的局限性。

(4)在产业周期各个阶段上,银行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一致。

三、国家信用

1、国家信用的含义

国家信用是国家(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借助于债券筹集资金的一种形式,包括国内信

用和国外信用。

国家信用的债务人是国家或政府,债权人是购买债券的企业和居民或对外提供贷款的国

家等。

2、国家信用的作用

(1)是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的手段。

(2)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

(3)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四、消费信用

1、消费信用的含义

消费信用就是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消费目的的信用。

2、消费信用的形式

(1)分期付款信贷。是指购买消费品的人,除第一次按规定比例付一定现款外,其余货款

要分期偿还。

(2)非分期付款信贷。是债务人一次付清的信贷,一般由银行贷款给债务人,贷款银行与

企业协议,接受贷款人必须购买指定厂商的的指定商品。

(3)信用卡。是一种供顾客赊购的凭证,持卡人可以凭信用卡在特约商户购买商品或获得

服务,还可以向发卡银行或其代理行透支小额现金。特约商户向发卡机构索偿货款,发卡机

构定期与持卡人进行计算。

3、消费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消费信用的发展扩大了需求,刺激了经济发展。

(2)消费信用的发展为经济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五、股份信用

1、股份信用的含义

股份信用是股份公司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所体现的一种信用形式。

2、股份制成为信用形式的原因

(1)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2)资本所有者以利息和红利作为出让资本使用权的代价。

(3)股票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

(4)股份公司的存在以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为前提条件。

3、股份信用的组织形式一一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而兴办的企业或公司。

股份公司分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无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

六、合作信用

1、合作信用的含义

合作信用是信用领域中的一种合作经济形式,最初是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的手段之一。

2、合作信用的组织形式一一信用合作社

3、合作信用的原则

自愿结合,自我服务,民主管理,权力平等,广泛合作,按贡献分配。

七、租赁信用

1、租赁信誉的含义

租赁信用就是以出租设备和工具收取租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在物品的出租期间,物品的

所有权仍归出租人所有,而承租人有使用权。租金一•般高于同期银行利率。租赁期满,承租

人可归还所租设备,也可作价承购。

2、租赁信用的形式

(1)金融租赁。又称财务租赁,由承租人选好所需机器设备,由租赁公司出资购买,并出

租给承租人使用。

(2)经营租赁。又称服务租赁,使一种不完全付清的短期租赁,出租人需提供特别的维修

和保险等服务,租金较高。

(3)维修租赁。是金融租赁的一种形式,租金中加入了维修、保养和保险等费用。租金较

|H]O

(4)杠杆租赁。又称平衡租赁,出租人自筹20%—40%的资金,其余部分的资金以出租设

备收取的租金作担保向银行贷款,是投资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租赁形式。

八、国际信用

1、国际信用的含义

国际信用也称国际信贷,是指国际间的借贷行为。

2、国际信用的形式

(1)国际商业信用。指出口商以延期付款的方式向进口方提供的信用。它一般借助于国际

银行信用来实现。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也属于国际商业信用。

(2)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口国和出口国双方银行为进出口商提供的信用,以出口信贷的方

式出现,分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3)政府间信用。是国与国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由政府和财政部出面进行借贷。特点:

利率低、期限长、条件优惠,具有援助性质,一般均附带限制性条款。

(4)国际金融机构信用。是世界性或地区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为其成员国所提供的信用。特

点:期限长、利率低、条件优惠,但审查严格,一般用于受信国的经济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特点和分类

1、信用工具的含义

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

证,它是资本的载体,是重要的金融资产,也是金融市场交易的对象。

2、信用工具的特点

(1)返还性。债权人或投资人可按时收回债权金额。

(2)流动性。债权人或投资人可把信用工具变现,收回投资。

(3)收益性。债权人或投资人可凭信用工具获得定期或不定期的收益。

(4)风险性。债权人或投资人对持有的信用工具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3、信用工具的分类

(1)按信用工具发行者地位划分,分为: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

(2)按信用工具融资期限长短划分,分为:长期信用工具和短期信用工具。

(3)按是否拥有所投资产的所有权划分,分为:债务凭证和所有权凭证。

(4)按发行信用工具的地理范围划分,分为:地方性信用工具、全国性信用工具、世界性

信用工具。

二、支票

1、支票的含义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存款人统治银行从其账户上以一定金额付给票面指定人或持票人的无

条件支付命令书。

2、支票的分类

(1)按是否记载受款人姓名分为:记名支票(抬头支票)和无记名支票(来人支票)。

(2)按支付方式分为: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划线支票、平行线支票、横线支票)和保付

支票。

3、支票的性质

支票被存款人从银行提取现款时,只是一种普通的信用凭证,当支票被存款人用来向第三者

支付款项时,它已经信用货币化了。支票的流通节约了现金流通。

三、商业票据

1、商业票据的含义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是记载商业信用债权或债务的一种凭证。

2、商业票据的特点

(1)商业票据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

(2)商业票据的票面必须载明特点的内容。

<3)商业票据具有不可争议性。

(4)商业票据具有流动性。

3、商业票据的分类

(1)期票,也称本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发出的在一定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的债务证明

书。期票的当事人只有出票人和收款人。

(2)汇票,是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第三者的无条件支付命

令书。汇票须经承兑后方能生效,承兑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4、商业汇票的流通和转让

(1)背书转让。商业票据在一定限度内可以通过背书进行转让。因转让票据于他人而进行

背书的人称为背书人,接受票据的人称为被背书人。背书人也称为“第二债务人

(2)贴现转让。贴现就是持票人把未到期的票据提交给银行,银行扣除自贴现日至到期日

的利息后,付给现款的行为。

四、债券

1、债券的含义

债券是一种债权债务凭证,它是债券持有者有权向债券发行者定期取得固定的利息收入,

到期收回本金的一种融资工具。债券未到期之前可以出售。

2、债券的分类(见下页)。

公债券: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由政府承担还款责任的中

长期债务凭证。

政府债券国库券:与公债券无本质差别,期限低于一年,属短期

债券。

地方债券:为了地方政府财政需要而由地方政府发行并

承担还款责任的债券。

按发行主体分

公司债券:是企业为了筹资而发行的较长期限的债务凭证;企业发

行债券有明确的目的

因信誉不如政府债券,利率较高;各国对企业发行公司

债券有严格的限制。

金融债券: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是银行外来资金的组成

部分。

短期债券:融资期限在1年以下的债券。

按偿还期分中期债券:融资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债券。

债券长期债券:融资期限在10年以上的债券。

担保债券:也称抵押债券,它是以某种抵押品为担保而发行的债券。

按是否担保分

信用债券:凭发行者的信用发行的,没有任何担保的债券。发行者

必须有较高的资信。

固定利率债券:是在债券到期之前,利率固定不变,利息按此

利率计算支付。

按利率是否固定分

浮动利率债券:发行的债券利率要定期随市场利率变化而经常

进行相应的调整。

息票债券:是••种附有各期息票的债券,载明付息的时间和金

额,也称“剪息票”。

按利息支付方式分

折扣债券:即采用折扣发行的债券,利息是面额与市价的差额。

五、股票

1、股票的含义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以证明其入股资本额并有权取得股息的书面凭证,是资本市场

上借以实现长期投资的工具。

2、与股票相关的概念

(1)股东:股票的持有者,股份公司的实际所有者。股东无权撤回实交资本,但可出卖股

票。

(2)股份公司(见前述14页)。

3、股票的分类(见下页)。

普通股票是指其持有省的股息收益会随着股份公司

利润的变动而变动。

并具有下列下列权利:

1、经营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发言权、

表决权。

普通股票2、盈余和剩余财产的分配权。

3、优先认股权。

按性质划分

股票优先股票是一种股东有优先于普通股东分红和优先

于普通股资产

求偿权的股票。有以下的特征:

优先股票1、股息收益事先确定。

2、在普通股之前获得股息,并事先获得剩余资

产请求权。

3、不得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认股权,不

得分享企业的高利。

4、分为累积性和非累积性。

记名股票:将股东的姓名记入股票及股东名册,记名股票的转

让须到公司办理过户

手续。

按有无记名划分

无记名股票:不记载承购人的姓名,可以任意转让。

六、金融衍生工具

1、金融衍生工具的含义

金融衍生工具就是从原生金融资产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它以合约形式出现,其价值取

决于原生金融工具的变动。

2、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形式

(1)金融期货:是指交易双方在固定场所以公开竞价的方式成交后,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

以确定的价格买卖标准数量的某种金融商品的合约,包括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及货币期

货。

(2)金融期权:是一种赋予期权持有者在某一未来日期或在这日期之前按议定的价格买卖

某种金融工具的权利的合约。分为买权(看涨权)和卖权(看跌权)。期权是一种权利而不

是义务,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平等的。

(3)互换协议:是一种交易双方商定在一定时间以后互换支付的合约。主要有货币互换和

利率互换两种。

(4)远期利率协议:是交易双方在未来某一时间对某一具体期限的存款支付利率的合约。

第四节信用对经济的影响

一、信用与生产

1、信用促进了利润的平均化。

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约流通费用。

3、信用促进了股份制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规模扩大。

二、信用与消费

1、调剂消费。

2、推迟消费。

3、刺激消费。

三、信用与经济调节

金融体系的形成和多种信用工具的出现,为国家利用信用调节国民经济活动创造了条件。

国家利用信用调节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是通过紧缩或放松银根,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

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使供需均衡。

四、信用与危机

信用不是引起整个社会经济危机的原因,但信用能够强化或缓和经济危机。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利息的本质

•、利息的产生与定义

1、利息的定义

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债权人)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货币使用者(债务人)手中获

得的报酬,是借贷资本的增加额,或使用借贷资本的代价。

2、利息的本质

(1)利息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2)利息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生产关系。

(3)利息是货币资本的价格。

二、关于利息本质理论的不同观点

1、利息报酬论

由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和洛克提出,认为利息是贷款人因贷出货币给自己带来不便

或承担了风险而获得的一个报酬。

2、资本生产力论

有庸俗经济学家萨伊提出,认为资本也象自然力一样,具有生产的功能,因此,借款人

借入资本从事生产,其产生的价值的一部分必须用来支付资本生产力的报酬。

3、节欲论

由西尼尔提出,认为利息是资本出让者“节欲”的报酬。

4、灵活偏好论

由凯恩斯提出,认为利息是“在一特点时期以内,人们放弃货币周转灵活性的报酬。

三、利息的计算方法

1、单利计息

单利计息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不论期限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

本金重复计算利息。优点:手续简便;易计算借款成本;有利于减轻借款者的利息负担。计

算公式如下:

l=PRD

2、复利计息

复利计息指计算利息时,要按一定期限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利,俗

称“利滚利二优点:有利于提高使用资金的时间观念,发挥利息的杠杠作用,提高社会资

金的使用效益。计算公式如下:

l=P((1+R)n-1)

第二节利息率

一、利息率的定义

1、利息率的定义

利息率是指利息额与预付借贷资本价值之比。它是计量借贷资本增值程度的数量指标。

2、利息率的计算公式

R=Ag/gxlOO%

3、利息率的表示方法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00)。

4、利息率的相关性质

利息率是一个既定的、明确的量。0<R<Pz

二、利息率的分类

1、市场利率与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指在借贷货币市场上由借贷双方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利息率。包括借贷双方直

接融资时商定的利率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各种有价证券时的利率。市场利率是借贷资本供

求状况的指示器。

公定利率是指一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而确定的各种利率,由银行公会确定的各会员银行

必须执行的利率也是公定利率。

公定利率的变化代表了政府货币政策的意向,对市场利率有重要的影响;市场利率的变

化非常灵敏地反映了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使国家制定公定利率的重要依据。

2、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客户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存款所得利息与存款额的比率。

二、利息率的分类

贷款利率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所收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

存贷款利差是影响金融部门经营状况的主要因素。

3、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是指融资期限在1年之内的利率。

长期利率是指融资期限在1年之上的利率。

短期利率一般低于长期利率。

4、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利率不随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而变动,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固定不变的利率,

适用于短期借贷。

浮动利率也称可变利率,指利率会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适用于中长期

借贷。

二、利息率的分类

5、差别利率与优惠利率

差别利率是指针对不同的贷款种类和借款对象采用不同的利率,实行差别利率的依据是

期限、行业、项目、地区等。

优惠利率是差别利率的一种,它是指对国家支持的贷款种类和借款对象实行优惠的低利

率贷款。

6、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就是以名义货币所表示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真实利率。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

膨胀率。即:

Re=Rb-RP

三、利率体系及结构

1、利率体系的含义

利率体系是指在一个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利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利率

结构、利率传导机制和利率监管体系。

2、利率结构

我国的利率结构包括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利率,他们的关系如下:

中央银行率

商业银行利率

市场利率

3、利率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利率

市场利率

买卖有价证券

货币供应量

市场利率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市场利率(中介目标)

其他利率

4、利率监管体系

我国的利率监管体系反映在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利率管理暂行规定》中:(1)中国人

民银行总行负责全国利率政策的制定和组织全国利率的管理工作;(2)各分、支行负责本辖

区内利率政策的贯彻、组织实施及监督检查工作;(3)各级经营性金融机构负责国家利率政

策的执行。

四、利率管理体制与利率市场化

1、利率管理体制

利率管理体制是指一国政府管理利息率的政策、方针和制度的总称。

西方国家一般实行利率自由化,采取间接的利率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直接的利率管理体制。

2、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放弃直接的利率管理,建立以市场利率为基础,能灵活反映市场

资金供求状况,并具有灵活有效传导机制的间接调控利率体系的变革过程。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实现金融体制和信贷

资金经营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我国利率市场化采取渐进方针,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

款后存款”的原则。

第三节决定和影响利息率变化的因素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1、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

2、供求和竞争对利息率的影响。

3、社会再生产状况是影响利息率的决定性因素。

4、物价对利率的影响。

5、国家经济政策对利率的影响。

6、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

二、影响我国利率的主要因素

1、企业的承受能力。

2、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

3、物价的变动。

4、银行利润。

5、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

三、西方利率决定理论的几种观点

1、储蓄投资利率论

由马歇尔提出,认为: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的均衡点。

三、西方利率决定理论的几种观点

2、货币供求利率论

由凯恩斯提出,认为: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决定利率。

三、西方利率决定理论的几种观点

1、IS—LM利率论

由希克斯提出,汉森发展,认为:利率不仅受储蓄和投资影响,江与收入有关。

第四节利率的作用

一、利息调节经济活动的原理

1、通过调整利息率,能够调节货币所有者和货币使用者的经济利益,因而,利息率对经

济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2、利率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条件是:货币所有者和货币使用者都必须讲经济效益。

二、利息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1、利息率对集聚社会资金的作用。

2、利息率对调节信贷规模和结构的作用。

3、利息率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

4、利息率对稳定物价的作用。

5、利息率对货币流通的调节作用。

三、复利在经济中的应用

复利在经济中的应用之一是未来货币求现值,现值就是指未来货币的现在价值,对未来

货币求现值的过程称为对未来折现,实际上是复利的逆运算,计算公式为:

PV=S/(1»R)n

四、收入资本化与虚拟资本

1、收入资本化

收入资本化,指在利息作为独立范畴存在的条件下,人们把每一个固定的、有规则的收

入都看成是一定资本带来的利息。如租金、地租、股息等。利息独立化是收入资本化的基础。

2、虚拟资本

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下的一种必然的资本存在形式。货币所有者将其持有的货币在不改

变所有权的条件下让渡其使用权并获得增值,他手中必然要持有一个表明其所有权并能定期

获得收益的证明书,这个证明书就是虚拟的资本。

五、利息率与其他经济杠杆的协调

利息率要能有效地起到调节经济活动的作用,必须与价格、税率等经济杠杆协调配合。

第四章金融体系

第一节金融体系概述

一、金融体系的概念

1、金融体系的含义

是指金融要素的安排及其动态观念系统。是一个国家以行政的、法律的形式和运用经济

规律确定的金融系统结构,以及构成这个系统的各种类型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职能作

用和相互关系。

2、金融体系的类型

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多元复合金融体系。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

金融体系。

(2)一元金融体系。将中央银行的职能和商业银行的职能集中于单一的国家银行的金融

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一般另外设立一些专业性的银行。

二、金融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金融体系的形成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紧密联系的。

(1)在自然经济状态中,金融体系是业务单一、规模较小的货币经营组织,通称货币经

营业。

(2)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金融体系是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直接融资和间接融

资相结合的金融体系。

(3)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金融体系是以大银行、大市场为主体,金融制度体系、组织

体系、市场体系相融合的有机整体。

(4)在全球经济-•体化时期,金融体系向金融国际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国际化的金融体

系。

三、金融体系的基本内容

1、金融组织体系。

金融组织体系是现代金融活动的基本载体,金融组织体系分为两大类型:

(1)负债为“货币”的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2)负债不是“货币”的金融机构。也称非货币发行机构,包括储蓄机构、保险机构、

其他金融机构、二级金融中介机构。

2、金融市场体系

金融市场体系是依照特定规则形成的金融市场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以

下类型:

.直接金融市场

按交易中介划分

间接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

按交易期限划分

资本市场

发行城市(一级市场)

按交易程序划分

流通市场(二级市场)

金融市场有形市场

按交易地划分

无形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

按交易地域划分全国金融市场

国内金融市场

现货市场区域金融市场

按交割时间划分

期货市场

按金融资产形式划分:拆借、票据、证券、黄金、外汇、保险、存款单等市场。

传统业务

证券业务

创新业务

财产保险海上保险

保险业务人身保险农业保险

责任保险保证保险

3、金融业务体系中央银行业务

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业务

金融信托业务

其他业务金融租赁业务

金融咨询业务

4、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监管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监管职能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一般包括:金

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管内容、金融监管方法。其中金融监管机构是金融监管体系的主要方面。

在金融监管机构中,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当局居于核心的地位。

第二节金融体系安排的总体原则

一、协调性原则

1、协调性原则的含义

金融体系的协调性是指金融体系各要素之间、金融体系与经济各要素、金融体系与社会

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

2、协调性原则的必要性

(1)金融体系的协调性原则是由人类、社会、经济所具有的系统性特征决定的。

(2)金融体系的协调性原则是由人类社会的结构性特征决定的。

(3)金融体系的协调性原则是由人类、社会、经济运行各要素、金融体系各要素之间的

依存性特征决定的。

二、客观性原则

1、金融要素的客观性。是指构成金融要素的货币、资本、金融制度、金融商品等要素具

有客观性。

2、金融运行环境的客观性。是指社会性要素,如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法律等要素

的存在表现为相对稳定的常态,具有客观性,使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三、绩效性原则

金融体系的绩效性是指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提升。金融体系的绩效性是市场经

济的本源因素;是市场经济动力机制的核心;金融体系的绩效评价是金融要素有效配置的客

观要求。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指决策者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努力实现金融要素

配置的可持续,避免金融决策负效应“后置”和“功能预期实效”现象的产生。

第三节金融体系的评价

一、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理论

1、金融体系竞争力强弱的取决于在货币、资本两个市场的运行状况。

2、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的表现:

(1)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为: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机制和汇率机制的有效运行;多层次的金融

机构并存的有序竞争;金融体系的国际化和一体化程度较高等。

(2)在货币市场上表现为:银行金融活动是开放的、透明的;政府对金融活动的干预是适

度和有效的。

3、健全的金融体系带来金融市场的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并进一步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

国际竞争能力。

二、金融体系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1、资本成本竞争力

资本成本是指使用资本所付出的代价,它反映了金融体系运行效率的高低。

资本成本竞争力指标体系反映金融体系对资本形成的支持程度,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金

融体系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的大小。资本成本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三个指标:

(1)短期实际利率。扣除通货膨张率之后的年平均贴现率或银行利率。

(2)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企业筹资时所花费的成本的多少。

(3)国家信用评级。反映该国对外筹资的能力的高低和资本成本的大小。

二、金融体系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2、资本市场效率竞争力

它反映了资本市场上企业筹资的途径及其难易程度。该指标体系由8个指标构成:

(1)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指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债权结构。

(2)信贷。反映企业获取银行资本的难易程度。

(3)外国金融机构。国外金融机构进入本国的难易程度,即本国的对外开放程度。

(4)外国公司进入本地资本市场的限制。

(5)本国公司进入外国资本市场的限制。

(6)国际保理业务。国际保理业务占出口商品比重越大,表明对外贸易部门的资本效率越

|W]O

(7)股票市场为企业提供资金。反映企业直接融资的难易程度。

<8)风险资本。反映企业获取风险资本的难易程度。

3、股票市场活力竞争力

(1)股票市场筹资额。反映一级市场规模的大小,表明吸收直接资本的能力强弱。

(2)股票市场人均交易额。反映二级市场规模的大小,是股票市场活力的直接表现。

(3)国内上市公司数。反映股票市场对国内公司的支持程度。

(4)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反映上市公司的规范程度。

(5)内幕交易。反映股票市场的完善程度。

4、银行部门效率竞争力

银行部门效率是衡量在货币市场上银行部门的服务质量。包括下列指标:

(1)中央银行政策。反映中央银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效率。

(2)银行规模。用资产列世界前500家银行的数目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银行规模。

(3)银行部门资产占GDP的比重,反映•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发展的程度。

(4)利差。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5)对金融机构的法律监管。反映中央银行的监管质量。

(6)对金融交易的信任。反映银行部门的的交易是否有可靠的保证。

(7)金融机构透明度。反映银行部门是否能够提供他们活动的充分信息。

<8)金融教育。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教育是否普及。

(9)金融技术人才。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市场上金融人才的多少。

(10)信用卡发卡量。

(11)信用卡交易量。

第四节金融体系的未来走势

一、建立以全能银行为基础的现代化金融体系。

世界各国的金融制度可以分为两种:全能银行制和专业银行制。全能银行制实行混业经

营,专业银行制实行分业经营。

1999年,美国废除了CS法案,颁布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准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

和保险公司混合经营,这标志着全能银行制为基础的现代金融制度确立了。

二、中国的分业经营体制

中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了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分业经营,证监会、保监会、银监

局分业监管的金融体系。

分业经营体制在我国现代金融发展中遇到了下列的问题:

(1)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银行纷纷开办电话银行和存折炒股。

(2)银行和保险公司积极联合,银行代理了保险业务。

(3)银行千方百计在国内拓展商人银行业务。

三、混业经营的风险权衡

混业经营是银行业务与证券、保险业务融合,这种融合充分利用了规模经济效应,整合

了资源,降低了交易成本,对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也有人提出:证券业

务是高风险业务,不符合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原则;其次,银行涉足证券业,还会带来垄断等。

四、21世纪的现代金融体系

1、21世纪经济的基本特征

21世纪经济最显著的特征是: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资产证券化。

2、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作用

现代金融体系是维持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推动器,也是全球财富在国际间重新分配

的重要机制。

3、传统金融体系与现代金融体系的区别

<1)与实体经济的关联程度不同

传统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在传统金融体系中有

比较明显的反应,金融的晴雨表功能非常显著;现代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度则慢慢减

弱,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并不显著地反映在现代金融商品价格的变化上。

(2)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传统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润滑剂或者说血液;现代金融体系除了上述传

统金融体系的功能外,它还为实体经济的成长提供强大的动力。因此,现代金融体系是21

世纪经济运行的轴心。

(3)作用原理不同

传统金融体系的作用原理是非杠杆化的,也就是资金运行的乘数效应很低;现代金融体

系的作用原理是杠杆化的,也就是资金运行是建立在明显的乘数基础上的。因此,现代金融

体系的运行速度要快得多,效率要高得多,风险要大得多。

五、金融监管体系的国际化

随着跨国银行业务和跨国金融机构的出现,金融全球化趋势加强,国际金融风险产生并

对国别金融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建立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国际金融监管

成为必然。金融监管的国际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金融监管国际合作范围。

(2)推广更具普遍性的监管原则。

(3)加强对金融联合企业集团的有效监管。

(4)建立国际性金融危机救援系统。

第五章商业银行

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

商业银行是指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业务的信用机构。商业银行在银行体

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信用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在银行体系的存贷款业务中占有最大比重,它的活动影响着企业经营的方向

和规模。

(2)商业银行通过办理非现金结算实现着绝大部分的货币周转,起着创造存款货币的作用。

(3)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便利。

1、早期银行的产生

在货币产生以后,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兑换、保管和借贷货币等经营货币的业

务。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既办理兑换,又经营货币存款、贷款、汇

款等业务的机构,这就是早期的银行。

早期银行最早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在英国,早期银行是通过金匠业发展而来的。金匠

业是通过下面的业务实现了向早期银行的转变:

(1)金匠保管凭条演变为银行券。

(2)保管业务的划款凭证演变为银行支票。

(3)全部准备金转变为部分准备金。

2、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

现代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资本主义企业,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

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商业银行是通过两条途径建立起来的:(1)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

的商业银行;(2)按照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组织股份商业银行。

现代商业银行具有三大特点:(1)利息水平适中;(2)信用功能扩大:(3)具备信用创

造功能。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

1、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存在的共性

(1)追求共同的经营目标:利润。

(2)都受剩余价值规律和利润平均化规律的制约。

2、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存在的特性

(1)经营对象具有特殊性,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是特殊商品,即货币。

(2)商业银行的活动处于货币信用领域,以信用方式与工商企业发生广泛的经济联系。

(3)商业银行通过集聚和分配货币资本,调节社会经济活动。

三、商业银行的职能

1、充当信用中介。

2、变居民的货币收入和储蓄为资本。

3、充当支付中介。

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1、单一银行制

单一银行制是指银行业务全部由一个银行机构(总行)经营,不设立任何分支机构的银

行制度。美国是这一制度的代表。该制度限制了银行的兼并和垄断,缓和了银行间的竞争和

集中,业务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2、分支行制

分支行制是指银行机构除总行之外,还在其它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主要代表是英国。我

国的商业银行也主要采取这种组织形式。

3、银行控股公司制

也称集团公司制,即由某一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或两家以上

的银行的制度。也就是大银行通过持股公司把许多小银行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一制度在

美国最为流行。

银行控股公司制有两种形式:单一银行控股公司和多家银行控股公司。

4、连锁银行制

连锁银行制是指由个人或集团控制两家以上商业银行的制度。一般通过股票所有权、共

同董事会或法律允许的方式实现。

5、跨国财团银行

跨国财团银行是随着银行业务的国际化,由不同国家的大银行合资形成的、从事大规模

国际资本投资活动的银行集团。

五、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

1、盈利性

盈利性就是商业银行要通过吸收存款,合理调度头寸,加强核算,降低成本,减少损失,

提高效率,获取较多的利润。

2、安全性

安全性就是指商业银行要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价,严格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遵守国家

法令等,以避免自己的资产遭受风险损失。

3、流动性

流动性就是指商业银行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的能力。商业银行要保持流动性,必须

使库存现金和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能够满足客户提现的需要。

我国商业银行法中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

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之间既有联系,也有矛盾。联系的方面:安全性是前提,流动性

是条件,盈利性是目的。矛盾的方面:(1)盈利性与安全性呈反方向变化;(2)盈利性与流

动性也呈反方向变化;(3)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因此,三原则之间必须统筹

兼顾,协调安排,才能实现三原则之间的最佳组合。

六、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2)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3)民营股份制的商业银行。

(4)城市商业银行。

(5)中外合资银行。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业务大体上分为三类,即: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自有资本、存款业务和其

他负债业务三大类。

一、自有资本

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包括下列四项:

(1)财政拨给的信贷基金。

(2)银行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

(3)公积金

(4)未分配的利润

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只占银行负债的一小部分,但这是商业银行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

二、存款业务

存款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资金,存款人可以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

在商业银行中占有主要地位。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分为下列几种:

1、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是不规定存款期限,存户可随时提取,银行有义务随时兑付的存款。活期存款

可用支票提款。一些国家对活期存款不付利息,甚至还收取客户的手续费。活期存款的对象

有:工商企业、个人、政府、以及外国客户。活期存款不是为了取得利息收益,而是为了方

便支付和结算。

二、存款业务

2、通知存款

通知存款是存款人提取在银行的存款时,必须提前一定时间通知银行,以便银行提前准

备资金,保证支付的存款。通知存款利率高于活期存款而低于定期存款。

第二节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3、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是有固定期限,到期才能提取的存款。定期存款凭存单提取,存单不能转让(除

CD外)。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其利息不再按原利率支付。定期存款具有稳定性,利率高等特

点。CD是定期存款的一种形式。

4、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是个人为了积存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在银行开立帐户的存款。储蓄存款不能使

用支票。储蓄存款分为活期和定期两种。

三、其他负债业务

1、同业拆借

同业拆借是指商业银行之间及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同业拆借

期限较短,利率较低。

2、向中央银行借款

(1)再贴现。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办理贴现业务所取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贴付

一定利息,再将票据转让给中央银行的一种行为。

(2)再贷款。再贷款是商业银行开出票据或以政府债券作抵押向中央银行取得贷款。

3、发行金融债券

发行金融债券也是商业银行筹资的一种方式,用于弥补流动资本的不足,形成负债业务,

这种筹资方式的好处是不需要交纳存款准备金。

4、占用资金

占用资金是指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及同业往来过程中临时占用的他人资金。

第三节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分为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

大类。

一、放款业务

1、放款根据偿还期限不同可分为活期放款、定期放款和透支

(1)活期放款。放款期限未定,银行可以随时收回或借款人可以随时偿还的放款。

(2)定期放款。是指具有确定期限的放款。可分为短期放款(1年以下)、中期放款(1-5

年)和长期放款(5年以上)。

(3)透支。是银行允许存款户在约定的范围内,超过其存款帐户余额开发支票予以兑现的

一种放款。透支放款分为信用透支、抵押透支和同业透支。透支放款有随时偿还的义务,利

息按天计算。

2、根据使用放款的经济内容不同,放款可分为经营性放款、有价证券经纪人放款和消费性

放款。

(1)经营性放款。是指商业银行对工商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正常资金需要而发放的放

款。包括工商业放款、农业放款和不动产抵押放款等。

(2)有价证券经纪人放款。商业银行向专门从事证券交易的经纪人提供的放款。目的是

解决证券交易过程中暂时资金短缺的需要。

(3)消费性放款。是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

用的放款。消费性放款分为直接和间接,也可分为分期偿还和•次性偿还,还可按购买对象

分为汽车放款、住宅放款、旅游放款等。消费性放款可通过信用卡透支发放。

3、放款根据信用担保的性质可分为以票据、商品、股票、债券为担保的有担保放款和信用

放款

(1)以商业票据为担保的放款业务。包括票据贴现和票据抵押放款。

票据贴现就是顾客将未到期的票据提交给银行,由银行扣除从贴现日起至到期日前一日

止的利息而取得现款。银行办理票据贴现的利率称为贴现率。未到期票据的贴现付款额计算

公式是:

贴现付款额=票据面额X(1-年贴现率X未到期天数方65天)

商业银行的贴现率也称为市场贴现率,它取决于两个因素:短期资金的供求状况;再贴

现率的高低。

贴现票据分为本票和汇票。因付款人不同,又分为银行票据和商业票据,因此,就有了

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商业本票和商业汇票。银行票据信誉高,商业票据具有自动清偿。所

以,两类票据贴现银行都愿意接受。

贴现业务是一种特殊的放款,它与普通放款相比有以下不同;

A、利息收取的时间不同。

B、融资的时间长短不同。

C、债权债务关系不同。

D、利率高低不同。

票据抵押放款是以各种票据为担保的放款,放款期限不得超过票据到期日。在进行票据

抵押放款时,银行为了避免借款人不赎回票据而遭受损失,一般规定有一定的垫头,一般在

60%—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