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城市停车设施技术标准_第1页
吉林省城市停车设施技术标准_第2页
吉林省城市停车设施技术标准_第3页
吉林省城市停车设施技术标准_第4页
吉林省城市停车设施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22

DB22/TXXXX-2022

城市停车设施技术标准

Technicalstandardforurbanparkingfacilities

(送审稿)

2022_xx-xx发布2022-xx-xx实施

吉林省住房利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市停车设施技术标准

Technicalstandardforurbanparkingfacilities

DB22/TXXXX-2022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2年xx月xx日

2022•长春

前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2年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

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设(2022)4号)文件要求,编制组经

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现行相关标准,在广泛征

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停车设施建设情况,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停车基本设施;

5配套设施;6施工与安装;7工程验收;8运行与维护管理。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

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

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

理办公室(地址:长春市民康路519号,邮编:130041,邮箱:

jljsbz@126.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长春城投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长春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

吉林省吉规城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智慧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嘉技智能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中元国际(长春)高新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徐征宇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张会权李建国杜艳韬关文英

张源

曲正民王健鹏徐浩洋文IJ福生

尤洋

赵旭顺刘欣伟洪德法齐景东

肖波

徐俭高爽刘继斌孙宏亮

王伟

张伟隋洪凯王晨阳冯谕

杨柳

王汝鑫胡馨月刘缤璘董桂红

张可新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1总则

1.0.1为健全城市综合交通标准体系,规范停车设施技术措施,提高城市停车设

施工程建设水平,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健康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机动车停车设施建设。城市非机动

车建设需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LU.3城巾停车设施.1: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停车设施Parkingfacilities

供机动车停放的场所及地上、地下建(构)筑物。一般由出入口、停车位、

通道和配套设施组成。

2.1.2停车场parkinglot

停放机动车的露天场所。

2.1.3停车库parkinggarage

停放机动车的建(构)筑物。停车库包括自走式停车库和机械式停车库两

种类型。

2.1.4路内停车泊位on-streetparkingspaces

利用车行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的机动车停车泊位。

2.1.5基地base

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场地。

2.1.6基地出入口baseentrance

停车设施建筑基地与城市道路联系的部位。

2.1.7停车库出入口garageentrance

停车库进行室内外车辆交通联系的部位,包括人员和车辆出入口。

2.1.8停车场出入口parkinglotentrance

停车场出入停车区域的联系部位,包括人员和车辆出入口。

2.1.9自走式停车库self-propelledparkinggarage

机动车自走停放、不采用机械传动的停车库。

2.1.10机械式停车库mechanicalgarage

采用机械式停车设备存取、停放机动车的停车库。

2.1.11停车当量parkingequivalent

用于协调各种不同车型,便于统计与计算停车数量、停车位大小等数据而

设定的标准车单元。

2.1.12停车区域parkingarea

停车设施中车辆行驶与停放的空间,主要由停车位与通车道组成。

2.1.13坡道式出入口rampaccess

停车库中通过坡道进行室内外车辆交通联系的部位。

2.1.14升降梯式出入口elevatoraccess

停车库中通过升降梯进行室内外车辆交通联系的部位。

2.L15平入式出入口horizontalaccess

2

停车库中由室外场地直接出入停车区域的部位。

2.1.16缓坡段transitionslope

当坡道坡度较大时,为避免机动车的底部在坡道两端碰擦地面而设置的缓

和坡段。

2.1.17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minimumturningradiusofmotorvehicle

机动车回转时,当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机动车以最低稳定车速转向行驶

时,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支承平面上滚过的轨迹圆半径。

2.1.18环形车道内半径innerradiusofaroundabout

以回转圆心为参考点,机动车回转时其内侧最近端循圆曲线行走的轨迹半

径减去机动车最近端至环形车道外边的安全距离。

2.1.19机械式停车设备mechanicalparkingequipment

采用机械方法存取、停放机动车的机械装置或设备系统。简称停车设备。

2.1.20配建停车设施equippedparkingfacilities

建筑物依据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所附设的面向本建筑物使用者和公众服

务的供机动车停放的停车设施。

2.1.21停车诱导系统parkingguidancesystem

面向驾车者服务,提供停车设施的位置、空闲车位数据等信息,指引驾驶

员停车的系统。

2.1.22换乘停车场ParkandRide(P+R)

提供停车换乘功能的场地,是一种主要布置在城市中心区以外、公共交通

服务不足地区,为鼓励个体机动车交通方式向公共交通方式转换而设置的享受

停车收费优惠补贴的停车场。

2.1.23无障碍楼梯accessiblestairway

在楼梯形式、宽度、踏步、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及视觉障

碍者使用的楼梯。

2.1.24无障碍电梯wheelchairaccessibleelevator

适合行动障碍者和视觉障碍者进出和使用的电梯。

2.1.25无障碍出入口accessibleentrance

在坡度、宽度、高度上以及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障碍者通

行的出入口。

2.1.26无障碍通道accessibleroute

在坡度、宽度、高度、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障碍者通行的

通道。

2.1.27轮椅通道wheelchairaccessiblepath/lane

为方便乘轮椅者设置的通道。

2.1.28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accessiblevehicleparkinglot

3

方便行动障碍者使用的机动车停车位。

2.2符号

D—停车位总需求(个);

Di——基本车位需求(个);

D2——出行车位需求(个);

Wei——垂直停车道宽度的最小停车位宽度(不靠墙);

唯2——垂直停车道宽度的最小停车位宽度(靠墙);

L——平行通车道方向的最小停车位宽度;

Wd——通(停)车道最小宽度;

DN-----公称直经;

LX——照度单位;

URG——眩光指数;

Ra——显色指数;

V/C——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

v—机动车平均行车速度;

d.―每两个平行式停车泊位一组设置时,每组之间的泊位间隔;

d2——多个平行式停车泊位一组设置时,每组之间的泊位间隔;

La——垂直车行道方向的停车位宽度;

〃——平行车行道方向的停车位长度;

B——单个标准车停放建筑面积(n?)。

4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停车设施建设应与城市车辆保有量、交通需求以及交通发展政策相协调。

3.1.2停车设施建设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控制性详细

规划,城市道路空间规划,城市停车规划,城市环境保护,建筑设计,古城保

护、环保、防火、节能及安全防护等规定,与城市景观相协调。

3.1.3停车设施建设应采用成熟的、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材料与设备;建筑

形式应满足交通功能;建筑结构应坚固、耐久、稳定,确保使用安全;建筑装

饰应实用,采用防火、防潮、防滑、防腐、无污染、易于清洁的安全材料。

3.L4停车设施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

时验收。

3.2停车需求预测

321停车需求预测应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机动车发展水平为依据,根据城市

用地规划、交通出行特征、交通服务水平及城市交通管理等因素,在停车调查

的基础上,预测规戈J期末城市停车需求总量及空间分布。

322停车调查主要内容应包括停车设施调查、停车特征调查、相关资料的收集、

现状停车供给和需求关系分析与评价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停车设施调查应获取停车设施规模和空间分布、形式、收费管理等信息;

2停车特征调查应获取停车需求生成率、停车设施供给能力、平均停车时

间、车位周转率、停车设施利用率、停车集中指数等指标;

3相关资料收集应获取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机动车保有量、城市道

路里程和网络布局,以及建设用地规模、性质和布局等;

4现状停车位供需关系分析与评价应根据停车特征调查结果,定量化评价

现状停车供需关系,分析停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323停车需求预测包括基本车位和出行车位预测两部分。

1基本车位需求应等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规划年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应综

合考虑影响机动车发展的政策,结合城市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采用趋

势分析法、类比法、相关因素法等方法预测;

2出行车位需求与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停车特征、交通管理政策等紧密相

关,其需求预测应在停车调查的基础上,可采取经验借鉴法、用地类别法、机

动车出行分布法等预测;

3停车位总需求应等于基本车位需求与出行车位需求之和。可按下列公式

5

计算:

D=D|+D2

式中:D——停车位总需求(个);

Di——基本车位需求(个);

D2——出行车位需求(个)。

3.3分类

3.3.1停车设施的分类方式:

1按停车布置形式分类:停车场和停车库;

2按服务对象分类:公共停车设施和专用停车设施;

3按管理方式分类:免费停车设施、限时收费停车设施和收费停车设施。

3.4规模

341停车设施的建设规模应依据相关规划,综合考虑周边用地情况、停车需求、

交通出行特征、路网承载能力及城市交通管理等因素确定。其中,配建停车设

施的建设规模应依据城市停车配建标准确定。

3.4.2停车设施的规模按停车当量数计算,换算系数按表3.4.2确定。

表3.4.2不同车型的停车当量换算系数

车型小型车轻型车中型车大型车钦接车

换算系数1.()1.52.()2.53.5

343停车设施规模按停车当量数可分为四类,如表3.4.3所示。

表3.4.3停车设施建筑规模及停车当量数

类型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停车场设施停车当量>1000301~100051-300W50

注:其中机动车停车当量数以小型车为计算当量。

6

4基本设施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基地出入口的数量和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GB5035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车库建筑

设计规范》JGJ100的规定及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的有关规定。

4.1.2基地内的道路纵坡坡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GB50352的最大限值的规定。

4.13机动车经基地出入口汇入城市道路时的通视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

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的规定。

4.1.4停车设施的平面布置应遵循安全、便捷、顺畅的布置原则,在停车需求较

大的区域,停车设施的平面布局应有利于提高净车高峰时段的使用效率。

4.2总体布置

421特大型、大型、中型停车设施的基地宜临近城市道路;不相邻时,应设置

通道连接。

422连接停车设施和干路间通道的通行能力应能够承受建成后所吸引的附加交

通量,并能提供车辆因等候停车而排队所必需有的空间。

423停车设施的总体布置应充分考虑基地平层面积是否具备足够的承载力,若

无法满足停车需求,宜建设立体停车库。

424应避开地质灾害多发的不良地质地区。

425城市停车设施应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集约用地,因地制宜地选择建设

形式。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宜结合城市广场、体育场馆、公共绿地等

用地修建地下停车库;当快速路桥下有建设条件时,可设置桥下停车场。

4.2.6停车设施的组成部分包括停车基本设施、建筑设备、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

设施、管理设施、服务设施等配套设施。

1停车基本设施,包括停车位、通车道、出入口、坡道、人行道、升降机、

楼电梯、候车场地以及交通工程设施(防护、标志标线、信号、信息诱导等)。

机械式停车库还应包括机械停车设备;

2建筑设备,包括给水排水系统、采暖通风系统、电气系统;

3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设施,包括消防、防雪、防滑等安全防护设施和绿

化、降噪等环境保护设施;

4管理设施,包括值班室(管理办公室)、控制室、防灾中心等管理用房

和管理系统;

7

5服务设施,包括卫生间、等候室、洗车房等设施。

4.2.7停车设施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总平面的功能分区应合理,除考虑停车区、通行区外,还应组织好步行

流线,设置步行安全通行带;

2总平面内,单向行驶的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双向行驶的小型车道

不应小于6m,双向行驶的中型车以上车道不应小于7m;

3机动车道路转弯半径应根据通行车辆种类确定。消防车道转弯半径应满

足消防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道路转弯时,应保证良好的通视条件,弯道内侧

的边坡、绿化及建(构)筑物等均不应影响行车有效视距。

4.2.8停车设施的纵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总平面内的道路、广场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道路纵坡坡度不应小于

0.2%,广场坡度不应小于0.3%;

2当机动车道路纵坡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坡段与城市道路连接,缓坡长

度可采用4mo

429停车设施应根据停放车辆的设计车型外廓尺寸进行设计。设计车型的外

廓尺寸可按表4.2.9取值。

表4.2.9设计车型的外廓尺寸

外廓尺寸(m)

设计车型总长总宽总方]

小型车4.801.802.00

轻型车7.(X)2.252.75

客车9.002.503.20

中型车

货车9.002.504.00

客车12.(X)2.503.50

大型车

货车11.502.504.00

注:专用停车设施可按所停放的机动车外廊尺寸进行设计。

4.2.10机动车之间以及机动车与墙、柱、护栏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4.2.10

的规定。

表4.2.10机动车之间以及机动车与墙、柱、护栏之间最小净距

''—■—___中型车

小型车轻型车

项目■—______大型车

平行式停车时机动车间距纵向净距(m)1.201.202.40

垂直式、斜列式停车时机动车间距纵向净距(m)0.500.700.80

机动车诃横向间距(m)0.60().8()1.00

机动车与柱间净距(m)0.300.300.40

机动车与墙、护栏及其他构纵向0.500.500.50

筑物间距(m)横向0.600.801.00

注:纵向指机动车长度方向、横向指机动车宽度方向;净距指」拉近距寓,当地、柱外有突出物时,从其

凸出部分外缘算起。

8

4211车辆出入口、坡道、停车区域的最小净高应符合表4.2.11的规定。

表4.2.11车辆出入口及坡道的最小净高

车型最小净高(m)

小型车2.20

轻型车2.95

中型、大型客车3.70

中型、大型货车4.20

注:净高指从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至吊顶、设备管道、梁或其他构件底面之间的书•效使用空间的垂直

高度。

4.2.12停车区域的停车方式应排列紧凑、通道短捷、出入迅速、保证安全和与

柱网相协调,并满足一次进出停车位要求。停车方式可采用平行式、斜列式

(倾角30。、45。、60°)和垂直式(图4.2.12),或混合布置。

(b)斜列式

9

(c)垂直式

图4.2.12停车方式

4.2.13机动车最小停车位、通(停)车道宽度可通过计算或作图法求得,且通

车道宽度应大于或等于3.0m。小型车的最小停车位、通(停)车道宽度应符合

表4213的规定。

表4.2.13小型车的最小停车位、通(停)车道宽度

垂直通车道方向的最小平行通车道方向的通(停)车道

停车方式停车位宽度(m)最小停车位宽度L最小宽度伙

Wei做2(m)(m)

平行式后退停车2.42.16.03.8

30°前进(后退)停车4.83.64.83.8

列45。前进(后退)停车5.54.63.43.8

式60°前进停车5.85.02.84.5

60°后退停车5.85.()2.84.2

前进停车5.35.12.49.0

垂直式

后退停车5.35.12.45.5

4.2.14停车基本设施的交通工程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设施类型、建设规模等设置交通工程设施。交通工程设施可分为

交通管理设施与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包括标志、标线、信息系统和运行

监控系统等;交通安全设施包括护栏、隔离设施、防撞设施等;

2交通标志宜采用附着式安装方式,条件受限时也可采用单柱、悬臂或门

架式安装方式。交通标志不应侵占行车与停车限界;

3交通标线包拈标划和设置于停车场地面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面

标记、凸起路标与轮廓标等。特大、大型、中型城市停车设施应以交通标线区分

停车位、行车道、禁行(停)位及场内分区等:

10

4停车设施内应分别设置行人和车辆的引导系统。

4.2.15机械式停车库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淮《机械式停车库工程技术规范》

JGJ/T326的规定。

4.3停车场

4.3.1停车场的基地已入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出入口的规划设计应满足车位对外经营的管理耍求;

2基地出入口不应直接与城市快速路相连接,且不宜直接与城市主干路相

连接;

3基地主要出入口宽度不应小于4m,并应保证出入口与内部通道衔接顺畅;

4需在基地出入口办理车辆出入手续时,基地出入口处应设置候车道,且

不应占用城市道路;机动车候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长度不应小于10m;

5基地出入口必须保证良好的通视条件,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出入口地面坡

度不宜大于5%o基地出入口应在车辆出入口设置明显的减速或停车等交通安全

标识,提醒驾驶员出入口的存在,以保证车辆出入安全。机动车经基地出入口汇

入城市道路时,必须保证驾驶员有良好的视线条件,出入口边线以内2m处作视

点的120。范围内不应有遮挡视线的障碍物。如图431所示,设计应保证驾驶员

图4.3.1机动车基地出入口通视要求示意图

1—建筑基地;2—城市道路;3—车道中心线;4—车道边线;5—视点位置;

6—基地机动车出入口;7—基地边线:8—道路红线:9一道路缘石线

6基地出入口处的机动车道路转弯半径应满足基地通行车辆最小转弯半径

的要求;

7相邻停车场基地出入口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5m,且不应小于两出

入口道路转弯半径之和;

8基地出入口应设置减速安全设施。

432停车场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1

1出入口和车道数量应符合表4.3.2的规定。当车道数量大于等于5且停车

当量大于3000辆时,机动车出入口数量应经过交通模拟计算确定,交通模拟

计算时应考虑消防紧急疏散时间控制和单车道通行能力限制的影响因素;

表4.3.2停车场出入口和车道数量

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停车当量规模

>1000501~1000301-500101~30051-KX)25-50<25

机动车

2322222121

出入口数量

非居住建筑

252423222221

出入口车道数量

居住建筑物

2322>22222

出入口车道数量

注:对于停车当量小于25辆的小型停车场,出入口可设•个单车道,并应采取进出车辆的避让措施。

2出入口宜与基地内部道路相接通,当直接通向城市道路时,应符合本标

准第4.3.1节的规定;

3出入口设置应进行交通组织设计,采取单行线、右进右出等方式,减少

车流冲突,保证车辆顺畅行驶;

4车辆出入口宽度,双向行驶时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时不应小于4m;

5交通流线应周转畅通,且应形成连续不断的通路,并应防止上、下行车

辆交织;

6设有道闸的停车场,道闸应设置在出入口附近的平坡段上,并应留出方

便驾驶员操作的空间;

7停车场的人员出入口与车辆出入口应分开设置。

4.3.3停车场内的标忘和标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入口应设置停车场入口标志、公示牌、限制速度标志、限制高度标志、

禁止驶出标志和禁止烟火标志。车行道应设置车行出口引导标志、停车位引导

标志、注意行人标志、车行道边缘线和导向箭头。停车区域应设置停车位编号、

停车位标线和减速慢行标志。人行通道应设置人行道标志和标线。出M应设置

出口指示标志和禁止驶入标志;

2应在地面上用醒目线条标明行驶方向、用l()()mm~15()mm宽线条标明停

车位。应将标志设在明亮的地方,以保证人们能正常地辨认标志。如在应设置

标志的位置附近无法找到明亮地点,则应考虑漕加辅助光源或使用灯箱;

3应保证引导标志信息的连续性、设置位置的规律性和引导内容的一致性。

在系统内所有节点[如入口、路线上的分岔点或汇合点等)都应设置相应的要

素,并应通过标志的设置,对所有可能的目的地以及到达每个目的地的最短或

最合适的路线进行引导。

12

4.4自走式停车库

4.4.1基地内停车库库址的车辆出入口,其坡顶或者坡底距离城市道路的规划红

线不应小于7.5m。

442大型车不宜进入地下停车库或立体停车库,较接车禁止进入地下停车库或

立体停车库。

443停车库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停车库的人员出入口与车辆出入口应分开设置。四层及以上的多层停车

库或地下三层及以下停车库应设置乘客电梯;

2区域或相邻地块地下停车库连通,或设置有地下公共通道的,应统筹考

虑地下停车库出入口设置数量,并应进行交通服务水平评价,合理确定地下停车

库出入口数量。

444停车库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下停车库排风口宜设于下风向,并应做消声处理;

2排风口不应朝向邻近建筑的可开启外窗;

3当排风口与人员活动场所的距离小于10m时,朝向人员活动场所的排风

口底部距人员活动地坪的高度不应小于2.5m。

445停车库按出入方式可分为平入式、坡道式、升降梯式三种类型,应分别符

合下列要求:

1平入式出入口室内外地坪高差不应小于0.15m,且不宜大于0.3m。

2坡道式出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坡道最小净宽应符合表4.4.5-1的规定;

表4.4.5-1坡道最小净宽

最小净宽(m)

型式

小型车轻型、中型、大型车

直线单行3.03.5

直线双行5.57.0

曲线单行3.85.0

曲线双行7.010.0

注:此宽度不包括道牙及其他分隔带宽度。当曲线比较缓时,可以按直线宽度进行设计。

2)最大纵向坡度应符合表4.4.5・2的规定;

表4.4.5-2坡道的最大纵向坡度

直线坡道曲线坡道

车型

百分比(%)比值(高:长)百分比(%)比值(高:长)

小型车15.01:6.67121:8.3

轻型车1331:7.50

101:10.0

中型车12.01:8.3

大型客车

10.01:1081:12.5

大型货车

3)当坡道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缓坡坡段,其直线

13

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缓坡坡度应为坡道坡度的1/2;曲线缓坡段

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曲率半径不应小于20m,缓坡段的中心为坡道原起

点或止点;大型车的坡道应根据车型确定缓坡的坡度和长度。

1—坡道起点;2—坡道止点

3升降梯式出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小型停车库设置机动车坡道有困难时,可采用升降梯作为停车库出

入口,升降梯可采用专用升降机等提升设备,且升降梯的数量不应少于两台,

停车当量少于25辆的可设一台;

2)升降梯宜采用通过式双向门,当只能为单侧门时,应在进(出)口处

设置车辆等候空间;

3)升降梯出入口处应设有防雨设施,且升降梯底坑应设有机械排水系统;

4)停车库应在每层出入口处的明显部位设置楼层和行驶方向的标志,并

宜在驾驶员方便触及的部位,设置升降梯的操纵按钮;

5)当采用升降平台时,应在每层周边设置安全护栏和防坠落等措施;

6)升降梯出入口处应设限高和限载标志。

446根据停车楼板的形式,停车区域可分为平楼板式、错层式和斜楼板式。错

层式可分为二段式错层和三段式错层;斜楼板式可分为直坡形斜楼板式和螺旋

形斜楼板式。

错层式停车区域将各停车层楼板标高垂直错开半层,形成两部分停车区域,

它又可分二段式和三段式。图446-1为错层式停车区域,(a)为二段式,(b)

为三段式。

(a)二段式

14

斜楼板式停车区域为各停车层楼面倾斜,并兼作楼层间行驶坡道的停车区

域。图446-2为斜楼板式停车区域的一种。

1错层式停车区域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直坡道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使车辆在停车层作180。转向,两段坡道中

心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4.0m;

2)三段错层式停车区域的通车道应限定车辆行驶路线;

3)错层式停车区域内楼面空间可以叠交,叠交水平尺寸不应大于1.5m。

2斜楼板式停车区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板坡度不应大于5%;

2)当停车位采用斜列式停车时,其停车位的长向中线与斜楼板的纵向中

线之间的夹角不应小于6()。:

3)必要时可设转向的中间通车道,为防止行车高峰堵车,可增设螺旋坡

道。

4.4.7停车库的交通为织优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内部交通组织方式,并确保内部交通的安全、

顺畅、便捷;

2停车区域内交通组织设计时宜采用单向交通组织,以减少内部车辆交织,

提高运行安全性;

3停车库的交通组织主要有单斜路中央型、单斜路半边型等II种形式(见

15

附录A),应根据多层停车库的层数及内部布局选择适当形式,确保交通安全;

4停车库交通流线设置应分为主动线以及一般通道(见附录B);

1)主动线。在设计方案中,宜体现交通主动线;主动线上诱导信息密度

应适当加大,优于其他通道;

2)一般通道。一般通道长度不宜超过68m。宜采用逆时针单循环,避免

小半径右转弯。

5充分利用驾驶行为学、车辆行驶动态限界和动视域分析工具,优化车行

通道,合理组织车行路线,提高车辆在停车库内进出的便捷性。

4.4.8停车库的平面布局优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保证停车库内行车效率和行人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规划通道宽度,充

分利用停车库空间资源;

2基于人防分区、消防分区、柱网分布、设备层分布,对停车空间系统优

化,增加停车泊位数量;

3根据停车设施的不同服务业态、停车需求,结合停车库物理结构和防火

分区等,对停车库进行合埋的功能分区和色彩设计,便于用户辨识停车区域;

4对停车库进行人性化的环境设计,包括标志标线和柱面墙面设计、材质

设计、视觉效果设计等;

5场地内道路转弯时,应保证具有良好视野,弯道内侧的边坡、绿化及建

筑物不应影响行车的有效视距;

6当坡道位置与建筑立柱关系产生矛盾时,移动坡道范围内的立柱,立柱

设置形式可沿着坡道边线设置,如图4.4.8。

(a)禁止方案(b)推荐方案

图4.4.8坡道与立柱关系示意图

4.5机械式停车库

4.5.1机械式停车库分为全自动停车库与复式停车库。

4.5.2全自动停车库的停车设备可采用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垂直升降类、

16

垂直循环类、水平循环类和多层循环类;复式停车库的停车设备可采用升降横

移类和简易升降类。

453停车设备的出入口应设置安全标志。

454机械式停车库的设备操作位置应能看到人员和车辆的进出,当不能满足要

求时,应设置反射镜、监控器等设施。

4.5.5机械式停车库的出入口及车道等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复式停车库的出入口及坡道应符合第4.3节的相关要求;

2全自动停车库出入口处应设置不少于2个的候车位,当出入口分开设置

时,候车位不应少于1个;当机动车需要转向而受场地限制时,可设置机动车

回转盘;

3全自动停车库出入口宽度应大于所存放的机动车设计车型宽加0.5m,且

不应小于2.5m,高度不应小于1.8m;

4对于采用升降横移类和简易升降类停车设备的机械式停车库,车位前的

出入口场地尺寸应满足车辆转向进入载车板的要求,且其宽度不宜小于6.0m;

5人员疏散出口和车辆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

6出入口处应设置防止雨水倒灌的设施。设有回转盘的停车库,回转盘的

底坑应采取防水和排水的措施。

4.5.6机械式停车库停车位的最小外廓尺寸应符合表4.5.6的规定。

表4.5.6机械式停车库的停车位最小外廓尺寸

全自动停车库复式停车库

宽度(m)车宽+0.15车宽+0.50(通道)

长度(m)车长+0.20车长+0.20

车高+微升微降高度+O.OS.且不车高+微升微降高度+O.OS.且不小于

岛度Cm)

小于1.601.60,兼做人行通道时应不小于2.00

457机械式停车库的停车设备可多套并联设置,其防火分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的规定。

458复式停车库停车位前的通车道的最小尺寸应根据车型倒车入库的需求计算,

最小不宜小于5.8mo

459机械式停车库应根据需要设置必要的检修通道,设置位置及方式应根据停

车设备类型进行确定,宽度一般不应小于0.6m,停车位内检修通道净高不宜

小于停车位净高。设置检修孔时,检修孔宜为正方形,且边长不宜小于0.7m。

4.5.10机械式停车库的土建基础和结构等应根据建设场地的地质勘探报告、停

车设备的荷载要求及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混凝土基础,且混凝土的厚度不宜小于0.2m,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C25;

2两层以上的多层停车设备钢架与基础之间宜采用直接预埋、埋设预埋件

等方式进行连接,预埋件的尺寸、位置和精度等应满足停车设备安装的要求;

17

3埋设设备预埋件的建筑结构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2m,当混凝土厚度小

于0.2m时,应对连接构造采取加强措施;

4停车设备的钢架宜为便于现场拼装的形式,并应满足机械式停车库对钢

架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4.5.11当附建式停车设施与建(构)筑物主体结构连接时,不应对建(构)筑

物产生不利影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原建(构)筑特进行检测和符合性验算,再根据检测和验算结果,

进行连接设计;

2应根据停车设备的运行特点,采取隔振和防噪措施。

4.5.12在机械式停车设备所需运行空间范围内,不得设置或穿越与停车设备无

关的管道、电缆等管线。

4.6路内停车泊位

461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应结合道路交通情况和机动车停放需求,并遵循保障

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的原则。

462路内停车泊位布设应与用地性质及街道景观协调,减少对其它交通方式的

影响,保障各类车辆与行人的正常通行和交通安全。

463为缓解机动车停车设施不足问题,在统筹考虑道路等级及功能、地上杆线

及地下管线、车辆及行人交通流量和交通组织疏导能力等情况下,可适当设置

限时停车、夜间停车等分时段临时占用道路的机动车泊位。

1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老旧住宅小区周边道路需设置停车位时,宜设置夜

间限时段停车泊位;

2幼儿园、中小学等学校周边路段需设置停车位用于上、下学接送学生的

车辆停放时,宜设置限时长停车位;

3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医院周边道路需设置停车位时,宜设置限时段停车位;

4存在物流配送货物需求的路段可设置物流配送车专用的限时长停车泊位。

4.6.4当道路纵坡大于6%时不宜设置路内停车泊位。

4.6.5以下路段和区域不应设置路内停车泊位:

1快速路主路:

2人行横道;

3主干路、次干路交叉口渐变段的起点开始的路段,若交叉口未展宽则距

离交叉口停止线不足50m的路段;

4支路距离交叉口停止线不足20m的路段;

5铁路道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m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

上述地点不足50m的路段;

6公交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或消防队(站)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不足

18

30m的路段;

7设有水、电、气、光缆等地下管道工作井以及距离上述地点不足1.5m的

路段;

8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出入口5m以内影响车辆进出的路段;

9已建成能够提供充足停车位的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300m以内的路段。

466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设置路内停车泊位时,应按照机动车道、停车带、机非隔高带、非机动

车道的顺序依次布置;

2路内停车泊位不得占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

3应施划交通标线引导机动车避开停车泊位,停车泊位沿非机动车道一侧

可设置柔性警示桩,停车泊位起点处可设置水马、防撞桶等交通管理设施;

4路内停车泊位不得侵占行人过街空间或影响行人过街视线,道路路段设

置停车泊位后宜在人行横道靠近车位一侧设置行人驻足区,行人驻足区宜与人

行道同平面且设置警示桩。如无法设置行人驻足区,停车泊位与人行横道距离

5距离人行横道最近的停车泊位应停放小型或微型载客汽车,宜在停车泊

位中施划文字标识;

6无障碍停车位、母婴车位和卸货车位应相应设置缘石坡道。

467停车位设置后应保证道路沿线出入口的安全停车视距,安全停车视距应符

合表4.6.7的规定。

表4.6.7安全停车视距

道路设计速度(km/h)806050403020

安全停车视距(m)1107060403020

4.6.8占用车行道设置停车位后车行道剩余宽度应符合表4.6.8的规定。

19

表4.6.8设置停车位后车行道剩余宽度

通行条件车行道路路面剩余宽度(m)

机动车双向通行道路26

机动车单向通行道路24

469路内停车泊位设置应符合以下交通运行条件:

1占用机动车道设置停车位后的道路吃比值宜符合表469-1的规定。

表4.6.9-1占用机动车道设置停车位后的V/C比值

机动车单侧道路高峰小时V/C停车位设置

V/CV0.8可设置

V7C20.8不可设置

2占用机非混行车道设置停车位后的道路机动车平均行程速度宜符合表

4.692的规定。

表4.6.9-2占用机非混行车道设置停车位后的机动车平均行程速度

机动车平均行车速度方(km/h)停车位设置

方210可设置

万〈10不可设置

4.6.10停车泊位平面空间由车辆本身的尺寸加四周必要的安全间距组成,平行

式排列方式的停车泊位分为大型停车位和小型停车位,最小尺寸应符合表

4.6.10的规定。当道路条件受限时,平行式小型停车位宽度(“)可适当降低,

但不应小于2m。

*4.6.10停车泊位最小尺寸

小型停车泊位大型停车泊位

排列方式

L.,(m)

dLb(m)a(m)Lb(m)

平行式2.563.2515.6

注:力为垂直车厅道方向的停车位宽度,K为平行车行道方向的停车位长度。

图4.6.10小型停车泊位尺寸

4.6.11路内停车泊位的排列应符合下列要求:

1路内停车泊位一般采用平行式的排列形式,如图4.6.11-1;

Zb

图4611-1平行式排列形式

20

2停车泊位与机动车道间宜设置().5m~lm的安全开门区;

3平行式停车泊位可每两个或多个车位相连组合设置,平行式小型停车泊

位设置于停车带两端时,其长度可缩小至5m。两个停车泊位一组设置时,每

组泊位间隔(山)不宜小于0.8m,如图4.6.11-2,平行式小型停车位两个一组

设置时,其长度可缩小至5.5m。多个停车泊位相连组合时,每组长度不宜大

于60m,每组泊位间隔(d2)不宜小于4m,如图4.6.11-3。停车泊位间隔设置

位置宜与人行道或绿化带预留的行人进出通道衔接;

M9

图4.6.11-2两个停车泊位相连组合

Aff*

**•

图4.6.11-3多个停车泊位相连组合

4居住小区周边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应考虑交通稳静化技术,可以采用

港湾式停车泊位,满足行人安全通行需求。

21

5配套设施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生产、生活用水量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的规定外。

5.1.2停车库内的污水排放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维修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6877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5・1.3停车库内的机械排风系统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5.1.4停车库内的供电系统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5.1.5停车库内的电气工程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GB51348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55024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本

标准的相关规定。

5.L6停车库内的应急消防和疏散指示系统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消防应急照

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

火规范》GB50067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5・1.7停车设备的操作室、检修室等场所的安全标志的设置除应按照现行国家标

准《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5.1.8停车库内的噪声指标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22337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5.1.9停车库内一氧化碳浓度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

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5.1.10老旧小区停车配套设施建设应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同时进行,并

应符合国家相关文件指导要求。

5.1.11海绵城市设计应与停车配套设施建设同时进行,并应符合国家相关文件

指导要求。

5.2建筑设备

521停车设施排水系统宜采用海绵城市技术对地表水进行收集、储存、逢化、

疏导、优化。

5.2.2停车场的给水排水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产、生活和消防给水系统应分开设置,冲洗用水宜优先采用中水;

2在可能产生冰冻的停车场,给水排水设施应采取防冻措施;

22

3停车场排水设施应满足排放雨水的要求。

523停车库的给水排水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停车库内车辆清洗区域应设给水设施,并宜优先采用排水沟排水,并符

合相关规范;

2对于有防雨要求的出入口和坡道处,应设置不小于出入口和坡道宽度的

截水沟和耐轮压沟盖板以及闭合的挡水槛。出入口地面的坡道外端应设置防水

反坡;

3通往地下的坡道低端宜设置截水沟,当地下坡道的敞开段无遮雨设施时,

在坡道敞开段的较低处应增设截水沟;

4停车库应设置地漏或排水沟等排水设施。地漏(或集水坑)的中距不宜

大于40mo敞开式停车库有排水要求的停车区域和停车场应设不小于0.5%的

排水坡度和相应的排水系统;

5机械式停车库的地下室和底坑需保持干燥,应根据当地气候、水文地质

情况,进行防水设计;

6停车库应按停车层设置楼地面排水系统,排水点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20m,当采用地漏排水时,地漏管径不宜小于DN100;

7通往地下的机动车坡道应设置防雨和防止雨水倒灌至地下停车库的设施。

敞开式停车库及有排水要求的停车区域楼地面应采取防水措施。

524当停车库温度不能满足停车设备正常工作温度要求时,应采取采暖或散热

措施,停车库的采暖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停车库内应设集中采暖系统,车库内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应符合表5.2.4的

规定:

表5.2.4车库内采暖室内计算温度

名称室内计算温度('C)

停车区域5~1()

洗车间12-15

管理办公室、值班室、卫生间等16〜18

2对于设有采暖设施的车库,宜在出入口处设热空气幕,且热空气幕应优

先采用集中热源。

525当停车库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停车库内空气品质要求

时,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

5.2.6停车库的通风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车库停车区域自然通风达不到稀释废气标准时,应设置机械排风系统;

2对于设有机械通风系统的停车库,机械通风量应按容许的废气量计算,

且排风量不应小于按换气次数法或单台机动车排风量法计算的风量。停车库换

气次数应符合表5.2.6-1规定,单台机动车排风量应符合表5.2.6-2规定;

23

表5.2.6-1停车库换气次数

序号建筑类型换气次数(次/h)

1商业类建筑6

2住宅类建筑4

3其他类建筑5

表5.2.6-2单台机动车排风・

序号建筑类型单台机动车排风量(mWh:

1商业类建筑500

2住宅类建筑300

3其他类建筑400

3机动车停车区域通风换气次数宜为1次/h〜2次/h;

4停车库送风、排风系统宜独立设置:

5停车库的送风、排风系统应使室内气流分布均匀,送风口宜设在主要通

道上;

6中型及以上停车库送风、排风机宜选用多台并联或变频调速,运行方式

宜采用定时启、停风机或根据室内一氧化碳气体浓度自动控制风机运行;

7停车库通风系统可结合消防排烟系统设置。

528特大型和大型停车库应按一级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