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单元检测卷带答案_第1页
沪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单元检测卷带答案_第2页
沪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单元检测卷带答案_第3页
沪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单元检测卷带答案_第4页
沪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单元检测卷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沪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现象》单元检测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同学们进入自习室都会自觉地轻声细语,从物理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变小,降低声音的响度B.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变小,降低声音的音调C.使物体振动的频率变小,降低声音的响度D.使物体振动的频率变小,降低声音的音调2.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乙、丙的音色不同 B.甲、乙的音调相同C.甲比丙的响度小 D.丙比甲的振动频率低3.唐诗《琵琶行》中有“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诗人辨别出是琵琶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4.很多成语都与声音的特性有关,下列成语中体现的声音的特性与其他几个不同的是(

)A.如雷贯耳 B.低声细语 C.抑扬顿挫 D.声如洪钟5.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只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或只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将钢尺发出的不同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得到的波形如图的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波形图的音调比乙低B.甲波形图的响度比乙大C.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时,对应的是乙波形图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对应的是甲波形图6.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合唱比赛中,师生引吭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抒发浓浓爱党爱国之情。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A.响度大 B.音调高 C.频率高 D.振幅小7.如图所示是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B.丙、丁的音调和响度相同C.甲、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乙、丙的音色和响度相同8.2022年元宵晚会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B.古筝发出的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C.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9.一夜爆火的越剧《新龙门客栈》唱腔优美,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通过空气传播 B.唱曲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C.观众能听懂越曲,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大声演唱能加快声音的传播速度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C.敲击鼓面时,看到鼓面上的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11.一首《有没有人告诉你》歌曲,就能听出陈楚生的声音,辨别的依据是()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音调12.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A.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C.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D.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13.人朗读时听到自己的声音通过空气、骨骼混合传播到人耳,现用录音机记录自己朗读的声音,并用示波器测出朗读声的波形如图,用录音机将朗读声正常播放出来,播放出来听到的声音与自己通过骨骼听到的声音相比()A.声源相同 B.传播介质相同C.传播速度不同 D.波形图相同14.关于如图所示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相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C.乙、丁的响度相同 D.丙、丁的响度相同二、填空题15.弦乐器的音调高低跟弦的粗细、和都有关系,在探究影响弦的乐器音调的因素实验中,要看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用到主要的实验方法是16.如图所示,利用钢尺探究声音的特性。实验中,将钢尺的(A/B/A和B)处紧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钢尺的一端使其发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当钢尺振动频率过低时,发出的声音是波而听不到声音。17.音乐会上,演员甲演奏二胡,二胡发声是由于琴弦产生的,演员乙正在吹笛子,笛声的声源是(选填“笛管”或“空气柱”),观众是通过听到声音。18.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我国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灾情牵动全体中国人的心。有些动物比人提前觉察到,是因为有些动物能感受到地震时产生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动物的叫声是通过传入人耳,对人类有预警作用;救治伤员时,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获得信息。(选填“超声波”、“次声波”)19.声是物体产生的,真空传声。听力正常的人能不能听到声音,受声音的响度,,的限制。20.如图所示的是《大清会典事例》中记录的打击乐器——达卜。达卜音色清脆响亮,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可发出(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化幅度较大的乐音。21.如图所示,正在工作的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将水滴击打成非常小的雾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从水滴到雾的过程是否发生了物态变化?若是,请指出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若否,请说出理由:。三、实验题22.小华和小兰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1)如图甲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塑料球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若将乙装置搬上月球实验,则乒乓球(选填“能”或“不能”)被弹起;(3)如图丙所示,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逐渐,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用到的物理探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科学推理法”)23.张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张莉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声音是由发声体产生的。(2)若在甲装置右侧再放一个音叉,组成乙图的装置,当敲击右侧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选填“弹开”或“不动”),这说明了声音可以通过传播。(3)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24.小明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拧动弦钮,调整了琴弦松紧,音调高低也有变化。小明对此进行探究,经过与同学们讨论,做出了影响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的猜想:猜想一: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验证猜想,他找来琴弦,规格如表所示: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²A铜600.76B铜601.02C铜800.76D尼龙80(1)为验证猜想一,可选编号为的两组琴弦进行实验探究;(2)选择A、C研究后发现音调不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音调的高低与有关;(3)为验证猜想三,表格中琴弦D的横截面积应该是mm²。参考答案1.A【详解】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轻声细语表示说话声音很小,即通过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变小,降低声音的响度,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B【详解】A.乙、丙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甲、乙在2ms内振动的次数不同,则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不同,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甲的振幅小于丙的振幅,所以甲比丙的响度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甲在2ms内振动2次,丙在4ms内振动2次,则2ms内振动1次,所以丙比甲振动频率低,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C【详解】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乐器演奏时发出的音色不同,所以人们能听出是“琵琶声”而不是其他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C【详解】A.如雷贯耳,体现了声音的响度大;B.低声细语,体现了声音的响度小;C.抑扬顿挫,体现了声音的音调高低变化;D.声如洪钟,体现了声音的响度大;综上所述,C与其他几个所描述的声音特性不同,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5.B【详解】A.甲波形图的频率比乙波形图的频率高,所以,甲波形图的音调比乙高,故A错误;B.甲波形图的振幅比乙波形图的振幅大,所以,甲波形图的响度比乙大,故B正确;C.较大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幅较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较大,对应的是甲波形图,故C错误;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的频率较低,发出的声音音调较低,对应的是乙波形图,故D错误。故选B。6.A【详解】引吭高歌中的“高”主要说明声音大,即响度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C【详解】A.由图可知,甲、乙的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因为波形不相同,所以音色不相同,故A错误;B.由图可知,丙、丁的频率和振幅都不相同,音调和响度都不相同,故B错误;C.由图可知,甲、丁的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C正确;D.由图可知,乙、丙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C。8.B【详解】A.琴弦的长短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古筝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C.用同样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琴弦的振幅相同,振动频率不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更高,故C错误;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琴弦的振幅越大,发声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故选B。9.C【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故A错误;B.唱曲声是由演员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观众能听懂越曲,是因为演唱的声音传递了越曲内容的相关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D.大声演唱能增大声音的响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所以大声演唱不能加快声音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故选C。10.C【详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由于是敲击同一音叉,则音叉发声的音色相同,故A错误;B.音色与振动体的材料与结构有关,“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敲击鼓面时,看到鼓面上的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调节吉他的琴弦是为了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从而改变发声的音调,故D错误。故选C。11.C【详解】不同物体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2.C【详解】A.改变杯内水量,水量多的难振动,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时,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B.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的振动幅度不同,鼓面的响度不同,但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不变,故C符合题意;D.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梳齿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C【详解】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且一般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因此用录音机将朗读声正常播放出来,播放出来听到的声音与自己通过骨骼听到的声音相比,声源不同,传播介质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波形图也可能不同,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A【详解】A.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甲、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A正确;B.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甲、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不相同,频率不相同,音调不相同,故B错误;C.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乙、丁的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故C错误;D.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丙、丁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15.长短松紧控制变量法【详解】[1][2]弦乐器的音调高低跟弦的粗细、长短、松紧都有关系,弦越细、越短、越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3]在探究影响弦的乐器音调的因素实验中,要看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就要控制其它因素不变,所以,主要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16.A和B音调次声(波)【详解】[1]实验时只要求尺子伸出桌面部分振动,所以将钢尺的A和B处紧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钢尺的一端,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2]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时,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伸出长度不同,振动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不同。[3]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过低时,小于20Hz,为次声波,低于人的听觉范围,所以听不到声音。17.振动空气柱空气【详解】[1][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二胡发声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内部形成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经由空气传入人耳。18.次声波空气超声波【详解】[1]伴随地震产生的是次声波,而有些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耳的听觉范围大,能听到次声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动物的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3]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超是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来获得病人的情况的。19.振动不能频率距离【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4]人耳的听觉范围是,超出这个范围就听不到了;同时,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越近,听到的声音就越清楚。所以听力正常的人能不能听到声音,受声音的响度、频率、距离的限制。20.响度【详解】用不同的力度敲击,达卜的振幅不同,可发出响度变化幅度较大的乐音。21.能量否,水滴和雾都为液态【详解】[1]正在工作的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将液体打散,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2]从水滴到雾的过程,水滴是液态,雾也是液态的,故水滴和雾都是液态的。22.(1)振动放大音叉的振动,便于观察(2)不能(3)减弱不能科学推理法【详解】(1)[1]图甲中,实验中采用转换法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为乒乓球的运动方便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根据转换法知道,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