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登泰山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分析赏鉴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姚鼎笔墨简洁,用词传神,真切生动,以神韵为宗的语言特色,体会文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学习写景方法。
4.通过反复吟咏,运用联想、想象感受泰山的山水美、文化美。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学习写景方法,运用联想、想象感受泰山的山水美、文化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一李斯《谏逐客书》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到此观。——张养浩
中国的文人,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排解的泰山情结。泰山于他们而言,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具象,一种心理象征。泰山名人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世界各地的人向往。泰山群峰巡视大地,像帝王检阅他的疆域;泰山脚踏齐鲁大地,身披万古星河,为华夏展示文明的力量。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姚鼐的《登泰山记》,来领略泰山蓄势了千万年的磅礴气势和文化美。
二、了解泰山——五岳独尊。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古称东岳,别称岱宗、岱岳,与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位于山东泰安,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体在泰安市城北,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海拔1524米。北距“泉城”济南60公里,南去孔子故乡曲阜7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泰山为五岳之首。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三、了解作者以及“记"这种文体的相关常识。
1.作者。
姚鼎(1732—1815),字姬传,清代桐城(今属安徽)人,因书斋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清代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与方苞、刘大槐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四库全书》纂修官等。乾隆三十九年(1774)辞官,就在这一年辞别京师南下途中登上泰山,写了《登泰山记》。其后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南京钟山等书院四十年。
姚鼎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诗序、碑传之类。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2.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榭和姚鼎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因这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条理清晰,简明达意。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代表作品如方苞的《送左未生南归序》《武季子哀辞》、姚鼎的《登泰山记》等。
3.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课内学过的作品有:《核舟记》(明朝魏学湃)、《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和《登泰山记》(清朝姚鼎)。《登泰山记》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
四、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
2.读音检测
山麓雕砌山巅徂徕悬崖石磴须臾樗蒲戊申
岱祠姚鼎绛皓膝盖石罅佝偻若偻
3.重点文言字词。
(一)通假字
①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通“彩")
②石头黑色,多平方,少圜(通“圆”)
(二)多义词
①阴: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暗)
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
②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
余始循以入(开始)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
③望: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声望)
在丁卯三月之望(阴历十五日)
④坐: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坐在)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
王曰:“何坐?"曰:“坐盗。”(犯罪)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因为)
⑤视: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看)
⑥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看待)
(三)词类活用
①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向西;向东。名作状)
②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照,名作动)
(四)古今异义词
①阳谷皆入汶(古义:山南水北谓之阳。今义:阳光,表面上)
②至于泰安(古义:由“至"和“于”组成,到达。今义:表另提起一件事情)
③多平方(古义:方方正正的,指山石。今义:数学用语)
(五)特殊句式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判断句)
②余所不至也(判断句)
③(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省略句)
④多松,生(于)石罅(省略句)
⑤余始循(之)以入(省略句)
4.根据注释自由朗读文章。以小组为单位,理清文章思路并用一句话概括每节内容。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二段: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艰难登山的经过。
第三段:观日出的过程及日出时雄浑壮丽的景象。
第四段:写泰山的古迹建筑群与石刻,反映其悠久历史与人文气息。
第五段:总结泰山的景物特征和冬季景色特点。
最后一句“桐城姚鼎记”,交代作者,这是游记常见的格式。
5.讨论:作者是从什么地方出发的?登山的方位在哪边?简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观之景。
明确:作者从泰安出发,西南麓(日观峰之南)登山。
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入山,经天门,越中岭,再循西谷达到极顶,其时天色已晚。
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然后参观名胜古迹,最后补记泰山极顶的景物特点。
6.小结:文章一段写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第二段写登泰山的经过。第三段写观日出的情景。第四段介绍泰山的名胜古迹。第五段介绍泰山冬天的景色。全文不足五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五、布置作业。
巩固重点字词,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准确写出登山路径的?如何精彩描绘泰山日出美景的?
六、板书设计。
登泰山记
姚鼐
交代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
循序渐进,一线贯穿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泰山的高峻、雄伟,那作者是如何准确写出登山路径的?怎样精彩地描绘泰山日出美景的呢?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课文,深度解析。
(一)分析第一段。
1.汶水、济水怎样分流?
明确:“泰山之阳,……阳谷皆入济”。首先介绍泰山突兀于汶、济二水之间,山南有汶水潺潺西流,山北有济水淙淙东去,“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点出万壑争流的景象,名山傍水,分外壮观。
2.古长城在哪里呢?
明确:“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这句既点出古长城在泰山南北山谷的分界处,成为两水分界线,又写出泰山形势之险,依山筑城。作者在长城前加一个“古”字,意在说明这不是秦汉以后得万里长城,而是春秋时代齐国所修建的长城。
3.作者是怎样介绍日观峰的?
明确:“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以古长城为参照物写日观峰,既点明泰山最高点,也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4.小结:作者用由面(两水)到线(古长城)再到点(日观峰)的写法,为后文的叙述设下伏笔。这一段在登泰山之前,勾勒出了泰山的轮廓。
(二)解读第二段。
1.翻译第二段: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地的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达了泰安。这月的二十八日,与朋友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从南面的山脚攀登。全程四十五里,路都有是石头砌的石阶,那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的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间的那一条山谷绕着泰安城边流过,这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我们一开始就沿着这条谷进了山,走了一小半路程,越过中岭,再沿着西面的山谷向上走,就到了它的顶峰。古时登山,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山,天门就在道中。东面的山谷,古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们没有到达的地方。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高崖横在路上的地方,世人都称为“天门山”。一路上云雾弥漫冰滑难走,台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登上山顶,青山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城郭,在夕阳的照耀下,汶水、徂徕好像一幅图画,半山腰停留的云雾,好像一条腰带似的。
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这是本文的重点。本段的行文思路:先写由京师到泰安,点明游览的时间和节令,再写登山的过程,再写所见的美景。
3.登山的时间及自山麓至山顶的路线是怎样的?
明确:时间: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点明节令,为下文作铺垫。
登山路线: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由南麓登,始循(中谷)进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作者仅用十九个字便写出登山的全过程。
4.请用一个字概括途中景象的特点,并说明是如何在文中体现的?
明确:可以用“险"字概括途中景色的特点。通过“崖限当道,世谓天门”、“雾重冰坚,磴滑难攀"体现出来。
5.沿途和登上山顶以后见到了什么景色?你能把这幅瑰丽的风景画描述出来吗?
明确:作者用落日、青山、流水、白雪、城郭组成一幅其妙无比的泰山夕照图,尺幅千里呼之欲出。座座青苍的山峰,身披皑皑的白雪,银光照亮了南天,苍山与白雪相互衬托,雪光与日光交相辉映,凭高俯瞰,远处古老的泰安城郭恬静地沐浴着夕阳的余辉,汶水和徂徕山相依拥抱,宛如自然天成的山水图画,环绕山间的云雾宛如轻柔的腰带在飘荡,朦朦胧胧,恍恍惚惚,似动非动,别具风味。
6.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动静结合、拟人、比喻手法:
“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
“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
“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
7.你认为这幅风景画中哪些词语用得精妙?
明确:(1)苍山负雪: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由被动变为主动,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使人想象到苍山宛如一位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巨人,匍伏在那里,银装素裹,富有神韵。
(2)明烛天南:“烛”是一种光化反应。晴日直射雪山,雪山又把吸收的光能反射天南,绘出积雪映照南面天空的夺目光彩,呈现出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
(3)半山居雾:一个“居"字,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静谧,而且增强了山间云雾缭绕不绝的高峻之感,创造出云雾全然凝滞不动的静穆而奇妙的境界。
这几个词写出了山静中的动态,雾动中的表态。
8.找出自京师至泰安的有关动词,品味其作用。
明确:“乘”,好像风雪随作者驾驭,比“冒"顶”多一份生动。“乘风雪"乃全文点睛之笔,作者悄悄埋下一条贯穿全文的伏线,为登山之难,游兴之豪创造了条件。
“历”“穿"越”“至”,一气读来感到作者不辞旅途漫长、行程艰辛,顶风冒雪,由远而近,快速行进,归返自然,纵情登山。其游兴之豪,向往之切溢于言表。
9.小结:这一部分可分三层:①写京师到泰安的旅程,介绍旅游路线。②写从泰山南麓到山颠的路线。③写登上泰山山顶,极目远眺泰山南部的景色,描绘了夕阳下泰山的景象。旅途远,登山难,景色秀。日期和天气状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登上山巅,看见一座座青山披着皑皑白雪,照亮南天。俯瞰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山,沐浴在夕阳中,宛如图画;环绕在山间的云雾,就像轻柔的腰带。这一切,怎不令人心旷神怡?作者的兴奋和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三)研习第三段。
1.这段主要写什么?与夕照图相比有何不同?
明确:主要描述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是全文的中心。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示给读者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无比壮丽的泰山日出图。如果说夕照图画面明净,色彩柔和,景象恬静,充满阴柔之美,那么这幅日出图则色泽炽烈,气势雄阔,生机勃勃,对比映衬之下,足见其阳刚之美。
2.作者写了哪些自然景观?重点写了什么?
明确:写了大风、积雪、云雾、雪峰、朝霞、太阳、大海、远山,重点写日出时“极天”的变化。
3.作者的观察顺序、描写顺序各是怎样的?
明确:(1)观察顺序:
由暗到明(稍见云中……→正赤如丹……)
同近到远(自足下……→极天云一线异色)
由东到西(亭东……→回视日观以西峰)
(2)描写顺序:
日出之前(大风、积雪、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日出之时(一线异色、五彩、正赤如丹、红光动摇承之)
日出之后(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总结:这一部分描写日出的情景。按时间顺序写,依次写了待日出,日将出,日正出和日出后的景色。第三段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描写景物的变化。
4.品味作者描写日出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的写法。
明确:(1)日出之前的情景,“大风扬积雪击面”,风雪交加,云雾弥漫,不但写出“风扬积雪”的视觉,而且写出了“击面"的触觉。“扬”“击"二字把劲急的风力描绘得十分突出。风力之急,气候之寒,积雪之多,使人感同身受。
(2)以摴蒱比喻雪中的远山,拔地参天的山峰,竟然小如摴蒱。作者抓住远山又白又小的形、色特点,显得十分贴切。再从这一判断句式来看,作者先写直觉(像何物),进而判断出实际是什么(山也),完全符合观察的过程,显得十分真实。这是一幅云雾中的山的静态图。
(3)写日出之时的景观,着重观察描绘日出前后色彩的变化。以静衬动,是一幅流动着色彩美的动态图。从“一线异色”到“须臾成五彩"到“正赤如丹”“红光动摇承之”,写出了倏忽万变的壮美景象。一个“承”字,把旭日写得仿佛有一双巨手轻托着徐徐上升,又以汹涌着、摇动着、充满无穷生命力的红光为衬托,情景愈加显得奇丽。紧接一句“或曰:此东海也”,好像是谁突然发现,惊呼了一声,引发了我们对日出的壮观景象进行想象:原来太阳是从一片红光闪耀,涵澹澎湃的东海之中升起来的。至此,气势磅礴的日出奇景,用寥寥数语,描绘得宛然在目,而且层次分明。
(4)“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作者由东而西,由高到低,写晨曦中山峰绚丽多姿,是一幅奇异的立体风光图。没有一个字写冰雪,却使我们能够从它的形象中想象到。而“或得日,或否"的山峰,尽管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这就是所谓“皆若偻”。作者回头西望,日观峰以西的山,阳光照射到的,呈现红色;照不到的,依然白色。晨曦中红白错杂相间的群山,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令人想起杜甫的名句:“会当凌绝小,一览众山小。"
(四)分析第四段。
1.翻译:日观亭的西面有祭示泰山之神的东岳大帝的庙宇,又有一座碧霞元君祠。历代皇帝行宫在碧霞行君祠的东边。这天我们还观看了路上的的石刻,从盲显庆以来,那些远古的石刻的字迹全都磨损不清楚或缺失。偏僻的,不在路旁的石刻,都来不及看。
2.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四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泰山的人文景观,行以日风峰为参照物写其周围的高山建筑群,再写点缀于日观亭附近或下山路上的建筑和石刻等名胜古迹,可说是一幅日观峰古迹图。这里简要介绍一些泰山的建筑和古迹,既增强了游记的知识性,表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
(五)研习第五、六段。
1.翻译:山上石头多,土少,石头是青黑色的,大多是方方正正的,很少有圆的。杂树少,松树多,松树长在石头的缝隙中,都是平顶。遍地冰雪,没有瀑布,没有鸟兽的声音和踪迹。到石观峰的几里以内没有树,而积雪很厚,和人的膝盖平齐。桐城人姚鼐记。
2.第五段写了什么内容?为这幅画命名。
明确: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作者以“三多”“三少"三无”,用简明的文字,扣住时令,概括出泰山石多松多的高山特色,同时也以此写出泰山之冬的特殊景观:石峰峻峭,青松苍劲,冰雪覆盖,鸟兽飞绝。这种静美,给我们以和谐的色调感。游览结束之时,作者又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泰山之冬印象图,这幅图画,犹如风光影片的结尾,最后再给你一瞥全貌,虽无细部刻划,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总体印象。
3.从第五段中找出泰山“三多三少三无"的自然景观。
明确:“三多”是:多石、石多平方、多松;“三少"是:少土、石少园、少杂树;
“三无”是: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
4.小结:以极平实简练的语句,将景物进行对比,写出泰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特征。虽无细致的刻画,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简练,准确生动,紧扣时令特点,体现了桐城派文章“雅洁"的特点。
三、体会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物业公司关于小区公共设施更新合同
- 练腹肌教学课程设计表格
- 2025年度油气田钻井工程地质风险防控合同3篇
- 2025年度红砖供应风险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沪教版五年级英语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苏科版七年级英语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版服务业员工集体合同及劳动合同签订与实施细则2篇
- 2025年浙科版四年级英语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人脸识别考勤机精英安全操作规程
- 2025年外研版必修1英语上册月考试卷
- 网络管理与维护课件
- 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课件
- 中建项目实施策划书编制指南(附表)
- 餐饮服务投标文件
- 水果知识培训06车厘子
- 城投公司的债务风险及化解方式
- 设备运行售后故障响应方案
- 亚马逊品牌授权书(英文模板)
- 污水处理厂新建项目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DB52∕T 046-2018 贵州省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 红色简约年终工作总结新征程再出发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