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专项汇编: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专项汇编: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专项汇编: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专项汇编: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专项汇编: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精讲精练专项汇编-专题08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含解析考点讲解)

一、古诗鉴赏

(一)《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2分)

【答案】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

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画面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描绘

诗句的画面,切忌翻译诗句的意思。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准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给意象加上合

适的修饰语,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

2.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2分)

【答案】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及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

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

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及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

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

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请你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简要赏析(2分)

第1页共96页

【答案】将我的怀念之心托付给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伴送你一直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吧。这句话运用了拟

人的手法,赋予明月以人的情趣,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

目的要求作答。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2分)

【答案】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齐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

挂着。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画面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描绘

诗句的画面,切忌翻译诗句的意思。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准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给意象加上合

适的修饰语,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

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在描写景物、

节令之中,蕴含着新旧更替是自然规律,旧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现了游子的思乡

之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两句诗对偶工整,

形象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

目的要求作答。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思念故乡。

【解析】考查对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把握。联系全诗,结合内容来回答。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首小令的情景。(2分)

【答案】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凄冷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画面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描绘

第2页共96页

诗句的画面,切忌翻译诗句的意思。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准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给意象加上合

适的修饰语,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

2.这首诗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答案】人家(2分)

【解析】考查诗歌的意象,根据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可知:人家。

3.“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人”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长期漂泊在外的悲苦落魄的思乡游子。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

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

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2

分)

【答案】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

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意象构成画面能力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

象,描绘诗句的画面,切忌翻译诗句的意思。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准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给意

象加上合适的修饰语,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

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

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

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及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

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

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3、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第3页共96页

【答案】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

江水缓缓流动。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画面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描绘

诗句的画面,切忌翻译诗句的意思。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准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给意象加上合

适的修饰语,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

4、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2分)

【答案】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运用拟人手

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

目的要求作答。

(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2分)

【答案】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

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

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

目的要求作答。

2、“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寻常,平常;几度,多次。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

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解答时从关键词语的词性、色彩、修辞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

涵。要结合诗句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表达的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

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

第4页共96页

景理解。

(七)《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划线的诗句所表现的景象。(2分)

【答案】低头看回乐峰前,那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一般,白茫茫一片;抬头看,

受降城外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寒月犹如严霜,令人顿觉冷嗖嗖。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画面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描绘

诗句的画面,切忌翻译诗句的意思。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准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给意象加上合

适的修饰语,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答案】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

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

景理解。

3.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2分)

【答案】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

【解析】考查诗歌中的比喻的作用,结合全诗所写内容得出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

(A)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这首诗写了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等词语可以看出。(2分)

【答案】重阳节;(1分)“九日”、“登高”、“饮酒”、“菊”等(2分)。

【解析】考查诗歌中的节时令、节日,通过诗歌的意象和关键词来暗示出答案。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

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

景理解。

(九)秋词刘禹锡

第5页共96页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答案】“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

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2分)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解答时从关键词语的词性、色彩、修辞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

涵。要结合诗句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分析。“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

天。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情景。(2分)

【答案】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那凌云的白鹤,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画面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描绘

诗句的画面,切忌翻译诗句的意思。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准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给意象加上合

适的修饰语,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案】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

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解析】考查诗歌作者的理解,表达清楚理由。从全诗可知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

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十)《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答案】“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解答时从关键词语的词性、色彩、修辞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

涵。要结合诗句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分析。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2分)

【答案】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画面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描绘

诗句的画面,切忌翻译诗句的意思。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准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给意象加上合

适的修饰语,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

第6页共96页

3、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

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

理解。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4、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2

分)

【答案】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

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解析】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

果及情感。

(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品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2分)

【答案】我虽然年迈力衰困居在孤独、荒凉的小村里,可是并不为自己不受重用而感到悲哀,还时刻想着

率领千军万马为祖国戍守边疆。这两句述志,写诗人忠心报国的情思。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

目的要求作答。

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所展现的画面。(2分)

【答案】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诗人躺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睡梦中

自己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过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抒发渴望杀敌报国的爱国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画面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描绘

诗句的画面,切忌翻译诗句的意思。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准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给意象加上合

适的修饰语,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诗人躺在床上,听着风

吹雨打的声音,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睡梦中自己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过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

在疆场厮杀。

(十二)潼关谭嗣同

第7页共96页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作者什么感情?(2分)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种种冲决罗网,勇

【解析】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

果及情感。

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2、谭嗣同《潼关》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对王朝更替兴亡的感慨,对广大被压迫人民的同情。

【解析】此题考查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

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联系全诗可知抒以了作者对王朝更替兴亡的感慨,对广大被压迫人民的同情。

七年级下册

【课内知识点总结】

一、古诗鉴赏

竹里馆

【走近诗人】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诗人、画家。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著有《王右丞集》。苏轼谓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背景资料】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辆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

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

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汇,而命笔成篇的。

【作品赏析】

这首诗采用动静相衬的手法写景抒情,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以具有典型特征的清新的月夜竹林为背景,将外物——幽篁、深林、明月与人的活动——独坐、弹琴、长啸

有机地融合起来,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

淡泊的心境,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第8页共96页

春夜洛城闻笛

【走近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

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

太白集》30卷。

【背景资料】

这首诗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

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作品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

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

真挚,余韵无穷。

逢入京使

【走近诗人】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

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背景资料】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

赴西域,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

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作品赏析】

这首诗记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捎带平安口信,以慰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思乡怀亲之情。

首句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

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第二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

写捎书回家“报平安”作了铺垫。最后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

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晚春

【走近诗人】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第9页共96页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

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背景资料】

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钱仲联《集释》收此诗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

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

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泊秦淮

【走近作者】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牧人称“小杜”,

以别于“大杜”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背景资料】

当时,唐王朝已经衰败,内部有军阀割据,外部有敌人进犯,人民生活非常困苦,政治上已经出现严重危机。

但是统治集团却还在纵情享乐,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杜牧夜泊秦淮河畔,看到六朝金粉的金陵浮华奢靡、热

闹非凡、感慨之余,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

【作品赏析】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

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诗的前两句写秦淮

夜景,后两句抒发感慨,借古讽今。

贾生

【走近诗人】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

庭筠并称“温李”,著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背景资料】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赏析】

第10页共96页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

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首句正面写汉文帝宣室

召见贾谊。一“求”一“访”,把文帝求贤意愿之殷切和诚恳表现出来,这是诗人欲抑先扬之处。次句是对贾谊的

赞扬,着眼于其才华高超、意气风发和神采照人,无与伦比。第三句是全诗承、转的关键。“可怜”,可叹「寺人笔

触一转,文帝虚心倾听的细节成了诗人叹息和微讽的对象。着一“虚”字,把文帝前面求贤的举动从根本上让人

产生疑问,留下悬念,诗情就显得跌宕起伏。末句是全诗警策之句,是直接对“可怜”一词的回应,词锋犀利,讽刺

辛辣,感慨深沉,却又抑扬顿挫。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走近诗人】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沙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01至0)、

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谥号文节。著

有《诚斋集》等,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等。

【背景资料】

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

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

是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赏析】

诗的前半部是议论,后半部是描摹,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

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

“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

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约客

【走近诗人】

赵师秀,字紫芝,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诗学姚合、贾岛一派,所编《二妙集》选姚诗100多首、

贾诗80多首,绝大部分是五言诗。

【背景资料】

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体验,以此入诗,就难以写得蕴藉有味。然

而赵师秀的这首七言绝句却将此种情志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无穷。

【作品赏析】

第11页共96页

本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心理刻画,展示了一个孤寂者深夜期客不至烦恼焦躁而无奈的感受。首句交代这是

江南梅雨季节,“家家雨”,以叠词形式写出单调而寂寞的气氛,为客人不至埋下伏笔。第二句写夜晚池塘蛙声四

起,“处处蛙,,,似闹而实静,更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第三句虽是点题,却是平平带过,带出了第四句这一绝

妙佳句。主人是准备和客人对弈来度过这漫长的梅雨之夜。一个“闲”字,把主人热切期待客人而客人却迟迟

不来时的失望与无聊,刻画得淋漓尽致:一“敲”一“落”,将诗人约客久等不至时的心情表现得极为生动。

初中课外古诗词考查一般以“课标”附录一推荐的古典诗词为主,以唐诗宋词为主,以爱国诗、离愁诗、

送别诗、边塞军旅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

题型:

1.品味炼字题。2.名句赏析题。3.主旨情感题。

4.想象描述题。5.表达技巧题。6.理解词语题。

分别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观点、态度等角度设问,出两道主观题。

1.了解诗歌感情强烈、语言凝练、富有乐感等基本特征;理解现代白话诗的体裁特点;理解诗歌的

主要表现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比喻、夸张等。

2.诗歌阅读,要经历“疏通字词典故一明诗意一想画面一悟诗情”的学习过程,通过反复朗读诵

读,能够想象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感受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意蕴。

3.了解教材古诗文中涉及到的基本的文学文化常识,掌握重要的作家作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的储备。

4.理解课内古诗文的内容及蕴含的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古代诗词,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技巧。能熟练

背诵教材规定的背诵篇目。

5.学会揣摩诗词的意思,理解诗词的大意,感受诗词的审美情趣。要重点品味古诗词中富有表现力

的字词,鉴赏经典的名句。

【答题技巧】

一、明确题材类别

根据诗词内容,古诗词题材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七大类:

⑴送别类。

主要是写亲友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或者写分别后的思念。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两首诗就分别表达了这两种情感。

⑵思乡类。

主要写对家乡的思念,或写对亲人的牵挂。如杜甫的《绝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写的就是诗

人思归又不能回的伤感情绪。

第12页共96页

⑶感怀类。

或表达缅怀古人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之叹,或表达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如李白的《秋登宣城谢眺北

楼》,诗中可见诗人政治失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

感却无人理解。

⑷战争类。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前者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后者如辛弃疾的《破

阵子》。

⑸闲适类。

或表达恬淡的心境,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前者如恩施中考卷赵师秀《约客》,后者如陆游的《游

山西村》。

⑹写景类。

主要是描绘美好风光,抒发喜爱或向往之情。如韩愈的《春雪》,借白雪盼春之景,表现对春天的向

往之情。

⑺爱情类。

主要是表达对爱人的思念或怨恨之情,在中考题中出现较少。

在诗歌赏析中,明确诗歌题材可以让赏析者很快地进入角色,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为进一步准

确地把握诗歌内容作好准备。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只要你确定这首诗属于思乡类题材,对第二

问(最后两句表达他怎样的情感)的回答就等于答对了一半。明确诗歌题材要看诗歌的内容,但更主要的

是看诗歌的主旨句或诗眼。

二、遵循合理流程

1.赏析流程

在赏析中,要注意三个关键词:意象、意境、思想感情。其中赏析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把握诗的意境,

而意境的基础又是意象。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达思想

感情。如果意象是花朵,那么意境就是春天,思想感情就是对春天的喜爱。所以诗歌赏析要遵循这样的思

维流程:

意象(诗的基础)一>意境(诗歌画面的氛围)―思想感情(诗的内涵)

2.答题流程

⑴品味语言类题目的答题流程

这类题目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品味词语(以字为常见),一是赏析诗句。

第13页共96页

先看品味词语的考题。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的妙处。回答时不能

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答题时一般要体现下面几个流程

(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⑴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并说出自己的观点;⑵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

和在句中的意思;⑶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⑷说出该字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再看赏析诗句的题目。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理、艺(表达技巧)方面有被

人们称道的地方,所以经常被用来设置成考题。根据具体的句子,可四者皆说,也可有所侧重。答题时一

般要体现下面几个流程(根据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⑴结合诗句或具体词语作分析,准确指出抒情方

式或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或妙词效果;⑵明确诗中具体形象,概括形象的特点;⑶说出表达了诗人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诗歌凝练的语言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情操,给人有益的启示。考生答题时一般要体

现下面几个流程:⑴阐述诗中具体形象(不能简单地看作诗句翻译问题,而应适当融入自己的想象),概括

形物的特点;⑵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八年级上册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前人在评价此诗时说有一诗句非常有“新意”,表现了诗人的创造性,你能断定是哪一句吗?简单说明一下

理由。

“馨香盈怀袖”。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

动形象。

2.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

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第14页共96页

3.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

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

的哀怨伤感。

龟虽寿

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赏析“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2.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是如何看待暮年的?

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

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3.《龟虽寿》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

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4.曹操所说的“养怡之福”指什么?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最重要,不应因年高而消沉,而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5.表现作者对待生命的自然规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态度的句子是哪几句?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曹操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出一种老当益壮、乐观奋发、自强不息,积极进

取的精神状态。

7.这首诗表现出一种怎样的风格?

第15页共96页

慷慨,豪迈,激昂。

赠从弟

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中描写“风声”“冰霜”有什么作用?

这是环境描写。渲染了风之凛冽和冬之严寒,烘托了松柏的坚韧不拔。

2.“松柏有本性”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希望堂弟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挺立风中不倒,历经严寒不凋(或刚正坚贞、不屈不挠)。诗人希望堂弟要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不要因环境

的压迫而改变操守。

3.“一何”是什么意思?两个“一何”各突出了风声和松枝的什么特点?

多么。第一个突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4.这是一首咏物诗,标题是《赠从弟》,内容却写“松”,请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

本诗以松柏为喻,赞扬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现作者坚贞自守的品格,

也有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5.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

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6.作者在本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作者笔下的松柏是一种立寒风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强者形象。

7.作者写诗的目的是想勉励堂弟,但全诗没有一句勉励的话,却描写了风霜中的松柏。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比喻(或象征)的手法。作者用高山劲松的不畏狂风霜雪比喻人也要像它一样不怕困难,勇敢地面

对艰难险阻,劝勉堂弟做一个坚强的人。这样写使得人生道理的阐述形象生动而富有震撼力,丝毫不显生

硬呆板。

8.这首诗运用哪些技巧来写松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对比、反衬,把青松与寒风放在一起对比,以寒风的凛冽反衬出青松的坚韧不拔。

第16页共96页

梁甫行

魏/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

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

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

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3.(1)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

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

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

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第17页共96页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了解)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

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

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崔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崔顾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

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

表达这种感情的。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

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6.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

机盎然。

7.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8.“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

同。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

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

第18页共96页

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9.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

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水乳

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

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

了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了一幅塞外风光图)意象来叙事写景。

2.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边塞诗: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边、居延、汉塞、胡

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可知。

3.译文:(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

的天空。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

线。

4.首联交待此行的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征蓬出汉

塞,归雁入胡天”运用比喻和对偶,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暗写了作者内心的抑郁和激愤。

5.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通过“直”“圆”二字,

以简洁的线条配合,描绘出了雄奇苍茫的塞外风光,也流露出了作者孤寂惆怅的心绪。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

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7.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诗充分表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诗的画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