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专题17非连
续性文本阅读
(2024・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给使用汉字写作带来了便利,却对汉字书写提出了挑战。这是因为计算机输
人只要求辨识、选用汉字,而汉字书写还要求笔画正确、结构完整。近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
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汉字书写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重要方面。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
言文字,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材料二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被称为“几乎有了“:很多人想问题或写字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要书写的字形
出现在自己的头脑里,一闪而过,但又没有抓住。有时候,人们拿起笔写字,虽然对某个字或词有似曾相
识的感觉,但就是无法正确地写出来。这种现象在汉字书写中更为明显。_o汉字系统中,很多形声字的字
形相近,如"朱''字与不同的偏旁组合,可以组合成“株”“珠”“铢”等。有些指事字仅是个别笔画的位置不同,
如“本”“末”,都是在“木”字的基础上添加一笔,添加的位置不同,意思也就不同。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能
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了”的现象。
材料三
人类的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准确识记、正确书写汉字,需要将对汉字的短时
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根据研究,初次学习之后,间隔性地重复学习有助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时
间间隔和记忆保持数量的关系如表所示。
表时间间隔和记忆保持数量的关系
时间间隔(小时)记忆保持数量(%)遗忘数量(%)
0.3358.241.81
144.255.8
8.835.864.2
2433.766.3
24X227.872.2
24X625.474.6
24X3121.178.9
根据记忆保持的规律,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间隔,能够提高汉字识记、书写的准确度。多写、多看都
是复习汉字的有效方法。但研究表明:手写汉字比注视汉字更有利于准确识记汉字;在汉字识记方面,手
写笔记的学生往往比用键盘打字的学生更具优势。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对汉字书写提出了挑战。
B.“几乎有了”的现象表明字形相近的形声字容易被区分。
C.表1显示,距初次学习后的时间间隔短,记忆保持数量多。
D.相较于注视汉字或使用键盘打字,手写汉字更有利于识记。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下列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B.这是因为汉字的笔画简单
C.这与汉字特点有一定的关联
D.这可以规避汉字书写的问题
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提高全民汉字书写的准确性,可以从①一、②一、③一三方面下功夫。
【答案】1.B2.C3.①语文课程和教学引导;②把握汉字结构特点;③强化对汉字的长时记忆(多
写、多看、多复习)
【解析】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析。
B.结合材料二“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被称为,几乎有了,:很多人想问题或写字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要书
写的字形出现在自己的头脑里,一闪而过,但又没有抓住”,可知:“几乎有了”的现象是指在书写汉字时,
脑子里有一闪而过的印象,但又无法正确书写;结合“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
了’的现象”可知字形相近的形声字要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才能更好的去区分。选项理解有误。
故选Bo
2.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结合材料二“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被称为‘几乎有了':很多人想问题或写字的时候,问题的答案、要书写
的字形出现在自己的头脑里,一闪而过,但又没有抓住”可知“几乎有了”的现象是指在书写汉字时,脑子里
有一闪而过的印象,但又无法正确书写的现象,这是在描述“几乎有了”的现象定义并强调在汉字书写中尤为
明显。结合材料后半段“汉字系统中,很多形声字的字形相近……”可知举例说明要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才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了”的现象。画线处需要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几乎有了”的现象在汉字书写中尤
为明显,结合后半段材料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是此现象的原因。
故选Co
3.本题考查材料筛选与概括。
结合材料一“近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汉字书写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
重要方面。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可知语文课程是引
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故可加强语文教学;
结合材料二“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了'的现象”可知不同的汉字根据结构特点
去识记能更好的记住写法,故可提炼:把握汉字结构特点;
结合材料三表格可知,间隔时间越长,记忆保持数量越少,遗忘数量越多,结合“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间隔,
能够提高汉字识记、书写的准确度。多写、多看都是复习汉字的有效方法”“手写汉字比注视汉字更有利于准
确识记汉字;在汉字识记方面,手写笔记的学生往往比用键盘打字的学生更具优势”可知可采用多写、多看、
多用手写的方法来提升汉字的准确性,即加强长时记忆。
(2024・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西游大观园——跨学科整本书阅读课程展”在福建省厦门市音乐学校开
展。展览呈现了五年级上学期以语文学科为主体,带动其他学科共同构建的《西游记》跨学科阅读课程。
有的孩子说:“我特别喜欢《西游服饰美学》这节课,从服饰的颜色设计可以看人物的地位、个性,感觉
很新鲜!”在大观园观摩中,不少教师感言:“看了这个展览,感觉跨得很巧,对读本挖掘得很深。”
跨学科阅读打破了语文阅读专属的思维惯性,挖掘事物之间的联系,以表现性任务启发阅读、思考、
表达。
(选自《中国教师报》,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季节气候而发生变化的自然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们为物候。
中国古代诗歌中包含物候资料,具有科学价值。
纬度越低,物候越早。例如:
吴融:“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①郊原尚朔风。”(长治)
钱起:“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禁晓阴阴。”(长安)
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具有情。”(成都)
柳宗元:“宦臣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
地势越高,春来越迟。例如: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九江)
【注释】①二月:与下文的“二月”都指农历二月,相当于公历三月左右。
(选自《语文闲谈》,有删改)
【材料三】
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自古以来放纸莺——
放风筝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俗活动。
②“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孩子们没能把风筝成
功放飞!非但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抱怨风力不够,可爱形象跃然纸上。
③看来想把风筝高高飞在天上,绝非易事。
④风力和风向对风筝的升空有决定性影响。风力较大时,适宜放大风筝;风力小时,适宜放小风筝。
风力稳定时,风筝飞得比较平稳;风力变化不定时,控制风筝的人就有点儿手忙脚乱。同样的道理,不断
变化的风向也会对空中的风筝产生影响。
⑤气温太高或者太低,人们容易中暑或被冻伤,不适合放风筝。
⑥空气湿度较大时,风筝身上会吸附许多水汽,导致自重增加,蒙面变软,加大放飞难度,风筝也容
易脱胶或变形,影响放飞效果。
⑦气压同样会影响放风筝。某个区域为高气压所控制时,由于大气中盛行下沉气流,风筝不易飞起来。
反之,风筝易于飞起。(见图一)
【材料四】
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矍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
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
了罢。”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铳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飘飘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
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
【注释】①簟(yue)子:绕线的工具。②放病根儿,一种民俗,“放晦气”。放风筝时故意剪断扯线让风筝
飞走,认为可以放走坏运气。
(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
4.对上述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IE项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学生通过“西游服饰美学”这节课,能够从服饰的颜色设计看出人物地位、个性。
B.材料二中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山寺”所在地的地势低,物候早。
C.材料二中的“花须柳眼”“东风日暖”和材料三中的“草长莺飞”“杨柳春烟”等都是物候现象。
D.材料三中“骂天公”表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材料四“将鳖子一松”表现黛玉放风筝的自如。
5.初春刚开学,某校部分师生将要参加“青少年风筝友谊邀请赛”,带队老师与同学们就行程问题进行分析
交流。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及图二完善交流内容。
老师:经多方面考虑,我们此次将前往长治、西安、成都、柳州
参加比赛,最先举行比赛的城市是柳州,谁知道为什么呢?
学生甲:我知道,柳州现在天气适宜,让我联想到相关的诗句
是;还想知道最后举行比赛的是哪个城市?
学生乙:我认为是,因为物候知识告诉我们o
老师:大家说的很有道理,当四月初完成所有比赛返回辽宁时,
我们可以相约共赏春花。
6.风筝友谊邀请赛归来后,大家对《红楼春趣》中的“趣”有了新的思考,借助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及
图一,助力他们完成下面的探究提纲。
“跨界•红楼・问趣”探究提纲
一、民俗闲“趣”:
二、气象理“趣”:风力较大;风向稳定;气温、湿度适宜;O
三、跨界妙“趣”:
【答案】4.B5.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长治纬度越高,物候越晚。
6.放风筝的民俗活动,《红楼春趣》众人放风筝的场景气压适宜将文学与气象学、物理学
等学科相结合,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细节和内涵,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和智慧。
【解析】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和辨析。
B.根据材料二“地势越高,春来越迟。例如: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知,诗句表示
的是“山寺”的地势较高,物候较迟;
故选B。
5.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
第①空:根据材料二“柳宗元:‘宦臣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官
场上的失意和寄居他乡的忧思一起涌上心头,阳春二月的景象也好像到了寒秋一样,令人心意凄迷。山城
的雨后,百花凋零。榕树叶落满庭院,黄莺的啼叫也显得十分嘈杂。)‘(柳州)”可知,表现柳州天气环境
的句子是: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第②③空:根据图二可知,举行比赛的城市从南到北依次是:柳州、成都、西安、长治,期中柳州纬度最
低,长治纬度最高,所以最后举办比赛的城市是长治;结合材料二“纬度越低,物候越早”可知,长治是四个
城市中纬度最高的,最后举行比赛,原因是纬度越高,物候越晚,春天来得越晚,放风筝比赛就会越晚举
行。据此作答即可
6.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
第①空:根据材料三第①段“自古以来放纸莺一放风筝就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俗活动”可知,放风筝自
古以来就是一种民俗活动,《红楼春趣》的民俗趣则体现在众人放风筝的场景上;
第②空:根据材料三第④段“风力和风向对风筝的升空有决定性影响。风力较大时,适宜放大风筝”“风力稳
定时,风筝飞得比较平稳”第⑤段“气温太高或者太低,人们容易中暑或被冻伤,不适合放风筝”第⑥段“空气
湿度较大时,风筝身上会吸附许多水汽……”第⑦段“气压同样会影响放风筝”可知,影响放风筝的因素有风
力、风向、气温、空气湿度以及气压,根据题干“风力较大;风向稳定;气温、湿度适宜”可知,最后可填:
气压适宜;
第③空:根据材料四“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霞子一松……一会儿
就不见了”可知,《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红楼春趣》中放风筝的场景是文学性的描绘,材料三分析了
影响放风筝的气象要素:风力、风向、气温、空气湿度以及气压,属于气象学和物理学知识,所以跨界妙
趣是指:将文学与气象学、物理学等学科相结合,体现了跨界阅读的妙趣,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阅读体验,
也拓宽了我们的知识视野。据此作答即可。
(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组合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罗丹说:”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这话含意深厚,非解释不可。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
中的。非动者,即非自然。照片在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行把动象转变为静象,已非物之真相了。
况且动者是生命之表示,精神的作用;描写动者,即是表现生命,描写精神。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
是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艺术家要想借图画、雕刻等以表现自然之真,当然要能表现动象,才
能表现精神、表现生命。这种“动象的表现“,是艺术最后目的,也就是艺术与照片根本不同之处了。
那么艺术又怎样能表现出“动象”呢?这个问题是艺术家的大秘密。罗丹说:“你们问我的雕像怎样表
现这种'动象’?其实这个秘密很简单。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
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他要能在雕刻或图画中表现出那第一个现状,于
不知不觉中转化入第二个现状,使我们观者能在这作品中,同时看见第一个现状过去的痕迹和第二个现状
初生的影子,然后'动象’就俨然在我们的眼前了。”
(节选自《美学散步•看了罗丹雕刻之后》,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有改动)
【文本二】
相传拉奥孔犯了大罪,天神用了一种极惨酷的刑罚来惩罚他,遣了一条恶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一
块儿绞死了。在这种极刑之下,未死之前当然有一种悲伤惨戚、目不忍睹的一顷刻,而希腊雕刻家并不擒
住这一顷刻来表现,他只把将达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情雕刻出来,所以他所表现的悲哀是含蓄不露的。
倘若是流露的,一定带了挣扎呼号的样子。这个雕刻,一眼看去,只觉得他们父子三人都有一种难言之痛;
仔细看去便可发现条条筋肉、根根毛发都暗示一种极苦痛的神情。
(节选自朱光潜《无言之美》)
【文本三】
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
呼唉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
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
(节选自毛宁《梦回繁华》)
《清明上河图》(局部)[宋]张择端作
7.罗丹为什么说“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请简要回答。
8.艺术家雕刻《拉奥孔》时是怎样表现“动象”的?(用文本二的一句话回答)
9.《清明上河图》中呈现了“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这一“动象”,请借助想象描绘出船的“第一现状”和“第
二现状”。
第一现状:
第二现状:
10.请介绍《清明上河图》中放大处(图中白色圆圈所示)画面内容并点评其妙处。
【答案】7.自然的“真实”是“动”,照片把“动”转换成了“静”是谎言,艺术追求“动象”目标,所以真实。8.只
把将达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情雕刻出来。9.第一现状(示例):巨大漕船正在汴河上扬帆行驶,有
船工大声呼叫:“拱桥!放倒桅杆。”(描绘出漕船放倒桅杆之前情景即可)
第二现状(示例):桅杆放倒,漕船有惊无险驶过拱桥,船夫们额手称庆,桥上岸边众人欢呼一片。(描绘
出漕船驶过拱桥或之后的情景即可)10.图中画着一个“岸边挥臂助阵”(或“两脚张开,微微弯曲,两
臂挥动,仰头呼唤”)的人,(人物状态,“挥臂”“呼唤”有一特征即可);寥寥数笔,人物的形神俱备,细致
入微;形象生动地把此刻人物内心的紧张、焦急、担忧的心理状态刻画出来(有一个心理特征即可),烘托
了漕船过桥的紧张气氛;体现了自然真实的动象。
【解析】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文本一第一段中“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中的。非动者,即非自然。照片在物象转变之中,
摄取一角,强行把动象转变为静象,已非物之真相了。况且动者是生命之表示,精神的作用;描写动者,
即是表现生命,描写精神。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是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艺术家要想
借图画、雕刻等以表现自然之真,当然要能表现动象,才能表现精神、表现生命。这种,动象的表现‘,是艺
术最后目的,也就是艺术与照片根本不同之处了”;
第二段中“你们问我的雕像怎样表现这种,动象,?其实这个秘密很简单。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
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他要能在雕刻或图画中表现
出那第一个现状,于不知不觉中转化入第二个现状,使我们观者能在这作品中,同时看见第一个现状过去
的痕迹和第二个现状初生的影子,然后‘动象'就俨然在我们的眼前了”可知,罗丹说“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
是因为自然万物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这种运动和变化是生命的体现和精神的作用。然而,照片在捕捉物
象的瞬间时,只能截取一个静态的画面,无法完全展现自然的动态美,因此照片所呈现的只是物象的静态
形式,而非其真实的动态本质。
相比之下,艺术追求的是表现自然之真,即能够表现物象的动态变化和精神内涵。艺术家通过巧妙的构图
和表现手法,能够在作品中展现出物象的动象,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精神的力量。
因此,艺术所追求的是更加真实、生动和深刻的自然表现,而照片则因为无法展现自然的动态美而显得虚
假和片面。据此可概括为:自然的“真实”是“动”,照片把“动”转换成了“静”是谎言,艺术追求“动象”目标,
所以真实。
8.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结合文本二“相传拉奥孔犯了大罪,天神用了一种极惨酷的刑罚来惩罚他,遣了一条恶蛇把他和他的两个儿
子在一块儿绞死了。在这种极刑之下,未死之前当然有一种悲伤惨戚、目不忍睹的一顷刻,而希腊雕刻家
并不擒住这一顷刻来表现,他只把将达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情雕刻出来,所以他所表现的悲哀是含蓄不
露的。倘若是流露的,一定带了挣扎呼号的样子。这个雕刻,一眼看去,只觉得他们父子三人都有一种难
言之痛;仔细看去便可发现条条筋肉、根根毛发都暗示一种极苦痛的神情”的内容可知,艺术家雕刻《拉奥
孔》时,通过“只把将达苦痛极点前一顷刻的神情雕刻出来”来表现“动象”。这种表现方式不直接展现苦痛达
到极点的瞬间,而是捕捉到了即将达到这一极点前一刹那的神情,使得作品能够传达出含蓄而深刻的动感
和情感张力。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拓展运用。
首先,需要明确题目要求的是根据《清明上河图》中“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这一场景,描绘出船的“第
一现状”和“第二现状”。这要求我们对原场景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通过想象将其细化为两个不同阶段的画
面。在《清明上河图》中,“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是一个动态的场景,它包含了多个细节元素,如船只、
船工、桅杆、拱桥、河流以及周围的观众等。我们需要从这些元素中挑选出与“第一现状”和“第二现状”紧密
相关的部分进行描绘。为了清晰地描绘出两个不同阶段的画面,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时间线。
在这个时间线上,“第一现状”是船只尚未开始放倒桅杆,但己经做好准备或者即将开始的阶段;“第二现状”
则是桅杆已经放倒,船只正在通过拱桥或者已经通过拱桥的阶段。由于原画作是静态的,我们需要运用想
象力来填补画面中的空白部分。
比如,在“第一现状”中,我们可以想象船工们是如何忙碌地准备放倒桅杆的,他们的表情、动作以及周围的
环境等;在“第二现状”中,我们可以想象船只通过拱桥时的情景,船夫们的反应、观众的反应以及整个场面
的氛围等。最后,我们需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将想象中的画面描绘出来。在描绘时,要注意保持画面的
连贯性和逻辑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两个不同阶段的变化。
示例:
第一现状:
在汴河之上,一艘庞大的漕船缓缓驶来,阳光洒在船帆上,金光闪闪。船工们忙碌地穿梭于甲板之上,有
的紧握船舵,专注地观察着前方的水域;有的则站在船头,眺望远处那座巍峨的拱桥,神色中带着几分紧
张与期待。随着船身逐渐靠近拱桥,船长大声发令:“准备放倒桅杆!”船工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解开固定
桅杆的绳索,有的则准备引导桅杆缓缓下落,确保船只能够顺利通过拱桥而不受阻碍。整个船上一片忙碌
而有序的景象,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做着充分的准备。
第二现状:
随着桅杆被稳稳地放倒,漕船仿佛卸下了重负,更加灵活地穿梭于拱桥之下。船夫们紧握船篙,熟练地调
整着船身的方向与速度,确保船只能够平稳地驶过拱桥。桥上与岸边的观众纷纷驻足观看,为这惊险而又
精彩的一幕鼓掌欢呼。当漕船终于有惊无险地驶过拱桥,船夫们纷纷松了一口气,相互间露出了会心的笑
容。他们有的挥动着手臂,向桥上的观众致意;有的则高声欢呼,庆祝这一胜利的时刻。而桥上的行人与
岸边的居民也被这壮观的景象所感染,纷纷加入到欢呼的行列中来,整个场面充满了欢乐与祥和的氛围。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图文转换。
图中白色圆圈所示的画面,聚焦于《清明上河图》中一个热闹非凡的场景——桥头的岸边,这里聚集了一
群人物,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岸边焦急眺望”的行人。他两脚分开站立,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不自觉
地交织在胸前或轻轻搭在栏杆上,目光紧锁着即将通过拱桥的漕船,脸上写满了焦急与关切。这幅画面妙
处在于其细腻的人物刻画与深刻的情感传达。画家仅通过简单的几笔线条与色彩,便勾勒出行人焦急的神
态与动作,形神兼备,让人仿佛能听到他内心急切的呼唤与担忧的低语。这样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人物个
体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更巧妙地烘托了整个场景的紧张氛围。止匕外,这位焦急眺望的行人形象,也
成为了连接桥上桥下、船上船下众多人物情感的纽带。他的存在,使得整个画面不仅仅是静态的展示,而
是充满了动态的生命力与情感交流。观者可以透过他的眼神与姿态,感受到整个漕船过桥事件的紧迫性与
重要性,进而体会到《清明上河图》所追求的“自然真实的动象”。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示例:图中描绘了一位“桥上紧握栏杆,目光紧锁船身”的民众。他站立于石桥边缘,双脚紧贴着栏杆底部,
仿佛生怕错过任何细微的变化。双手则紧紧抓握着栏杆,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展现出他内心的紧张与
不安。他的头部微微前倾,双眼紧盯着即将通过桥下的庞大漕船,眼神中充满了对安全的忧虑与对结果的
期待。
(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暑期将至,学校开展“假期生活规划”主题活动。
【材料一】
活动宣传海报。(见下图)
【材料二】
①人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教育的使命不能分割为德智体美劳五个向度的独立发展。从教育的内容
看,“五育”之间有着天然的有机联系;从教育的功能看,任何一类教育教学活动都蕴含着多方面的育人资源。
因此,“五育”不应是五个方面各自独立、相互并行,必须融为一体、有机贯通,实现由“五育”并举到“五育”
融通的演进。
②育人先育心,“五育”对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各有侧重,但价值塑造的旨归异曲同工。我们要牢固树
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把价值塑造放在首位,引导学生自觉地明大德、
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
③在育人体系中,体育具有基础性、高阶性的特征,指向人的生命健康。但长期以来,教育“弱于体”
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我们要着力加强新时代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围绕“教会、勤练、
常赛”,通过特色体育活动和群众性竞技性体育赛事,引导学生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
锤炼意志。
④“五育”融通的深入推进,还要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文化是更深沉、更持久的育人力量。只有
涵育学生的“昭昭文心”,才能真正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选自高翅《“五育”融通育全人》,《光明日报》2023年5月30日,有删改)
【材料三】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心脏搏动有力,从而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体育锻炼还能够增强
呼吸系统的动能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肌肉发达,而且神经系统的功能也得
到加强,从而增强了身体的协调性,同时动作的速度、灵活性和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高。
(选自《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
【材料四】
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劳动教育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让学生
面对真实的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一堂好的劳动课,就是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通过
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练意志、锻炼自己。就拿烹饪来说,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
准(2022年版)》,各年级学生有不同的实践任务,例如:1〜2年级从择菜、洗菜学起,可以剥毛豆、做水
果茶,7〜9年级要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完成3〜4道菜。循序渐进,做中学、学中做,方能取得实
效。
(选自吴月《播下热爱劳动的种子》,《人民日报》2024年4月21日,有删改)
11.以下对二、三、四则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强的一项是()
A.“五育”之间有着天然的有机联系,不应是五个方面各自独立、相互并行,必须融为一体、有机贯通。
B.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可以使自己的肌肉发达,还可以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
意志。
C.文化是更深沉、更持久的育人力量,可涵育学生的“昭昭文心”,因而智育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
主要手段。
D.劳动课要注重实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喊”劳动,要切实保证学生有必要的劳动实践经历,避免
走过场。
12.如图是小美同学的暑期一日生活规划,请你指出这份规划有哪些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暑期一日生活规划
时间活动内容
7:00起身
7:30早餐
8:00-9:30自主预习高年级课程
10:00-11:30参加书法或古筝兴趣小组
12:30午餐
13:00-14:00午休
14:30-17:30到图书馆读书
18:00晚餐
18:30-20:30看电视
21:00就寝
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即将毕业,大家都在积极讨论自己的生涯规划。小明同学却说,想那么多、那么远干什么?当务之急
是考个好分数。请结合上述材料对他进行劝说、引导。
【答案】ILC12.①规划中缺乏体育锻炼活动。②没有劳动实践安排。③看电视时间过长。示
例:可在9:30至10:00和15:30至16:00各安排半个小时的体育锻炼,12:00至12:30安排为家人
做午餐,18:30至19:。。安排洗涮餐具、打扫卫生的内容。19:00至19:30看电视,19:30至20:30用于
与家人交流。13.示例:小明同学,你这种说法我不赞同。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由童年
开始,一直伴随个人的一生。初中阶段,是职业生涯中探索阶段的重要时期,积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了解周围环境,进而减少职业选择中的失误。越早做职业规划,可以越早树
立人生目标,对我们现在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
【解析】1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C.根据材料二第④段中原文“,五育,融通的深入推进,还要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文化是更深沉、更持
久的育人力量。只有涵育学生的‘昭昭文心’,才能真正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可知深入推进“五育”融
通,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涵育学生的“昭昭文心”,才能真正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原文中并没有
提到“智育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主要手段”,本项说法无中生有,因此是错误的;
故选C。
12.本题考查材料阅读运用。
根据材料三可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和身体的协调性,同时动作的速度、灵活性和对外界刺
激的适应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高。
根据材料四可知,参与劳动能磨练意志、锻炼自己,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
分析小美同学的暑期一日生活规划表可知,她的生活规划涉及到起居、吃饭、文化学习、兴趣爱好、娱乐
等方面,却缺少了体育锻炼和劳动方面的内容,且18:30-20:30有2个小时时间看电视,时间过长。这是
暑假时间,要适当地安排体育锻炼、家务劳动、与家人沟通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可分析时间安排,从学习或娱乐较长的时段中安排上、下午各半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午餐或晚餐前后
各半个小时的家务劳动内容、与家人沟通交流等等,合理即可。
1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所给对话情景是:即将毕业,大家都在积极讨论自己的生涯规划。小明同学却说,想那么多、那么远干什
么?当务之急是考个好分数。对小明的说法,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赞同,然后结合材料一的宣传海
报和生活实际进行劝说、引导。材料一海报中文字“没有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才叫蓝图”表明了
“规划”对人生发展的指导意义,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提早做好人生规划。劝说时要具体分析职业规划对
中学生的意义,以理服人。
示例:小明同学,你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伴随人的一生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不再局限
于职业生涯的层面,甚而于指向整个人生目标。作为即将毕业的初中生,我们要认同并建立起自我概念,
要逐步有意识地培养职业能力。通过学校学习进行自我考查、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完成初步择业计划。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自己,不盲目跟从大众的热门选择,这将会有效减少选择中的失误。我们通过讨论,及
时做生涯规划,可以树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有效地促进我们的努力方向。
(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注重传承城市文脉”,要求“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
护”。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
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
②城市文脉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其蕴含的当地历史文化之间有机联系
的集合,集中体现在各类遗址、遗迹和建筑中,也体现在城市的艺术风格、生活方式中。作为城市文脉的
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是城市的名片和公众约文化记忆,是城市建设中鲜明的文化标识。保护
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可采用“绣花”的方式,不可大拆大建,不可急功近利,不可破坏街区肌理与传统风貌。
③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要统筹城市空间布局,彰显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还要
保护好街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衍生的文化生态,在街区的商业开发和传统保护中寻得最佳平衡点。此
外,在保留历史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融入现代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2024年2月9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①一个个历史文化街区见证着无锡的城市发展。无锡推进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共同发展,南方泉、周
新里、东亭老街、钱桥老街、梅里老街……一条条历史文化街区被唤醒,成为无锡的“文化客厅穿越时光
隧道,这些老街上演着人与城的双向奔赴,城与人的共同发展。此外,推进中的“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
注重与所在区域城市建设的协调共融。
②今年“五一”假期,游客王女士专程来无锡小娄巷游玩。小娄巷集聚了众多文物保护建筑,如福寿堂。
来鹤楼、谈氏宗祠等。对这些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立足于宋朝以来的千年街巷文化。行走在街巷中,赏花
之余,王女士还体验了宋朝替花。在这里,既能感受到“老”的气韵,又能体会到“新”的气象。小娄巷还引入
了年轻人喜爱的创意咖啡、潮流文创、沉浸式剧场,呈现出古韵与今风交融的江南市井生活。
③宜兴前壁龙窑是中国陶文化传承的“活标本近年来,围绕“陶式生活''主题定位,当地政府加大前
墅龙窑及其周边街区的保护修缮力度,着力营造周边的历史文化氛围。为了多角度展示古龙窑品牌文化,
又兴建了占地300多平方米的龙窑展示馆,系统展示古陶演进史。自2019年起,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柴
烧艺术节,向海内外艺术家展示柴烧文化。柴烧专业技法、柴烧艺术创新。未来,无锡的各个区域将有更
多的历史街区“活起来''“靓起来”,与城市发展相融共进。
(摘编自《无锡日报》)
14.请结合材料一,用自己的话解释“绣花”一词的含义。
15.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原则无锡举措
统筹空间布局②_____注重与所在区域协调共融
保护文化遗产③_____加大前墅龙窑保护力度
©_____小娄巷引入创意元素④_________
16.在“城•文脉”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就两位网友的留言展开讨论。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无锡在保护和利
用历史文化街区方面需做哪些改进。
网友小南:“五一”假期,我游览了无锡的几条老街,感受到了无锡的文化气息,但感觉这几条老街好
像都差不多。
网友小北:我也去了几条老街,要是能看到老住户们在小桥流水旁、青石板路上原生态的生活场景就
更好了。
17.下列不符合“传承城市文脉”做法的一项是()
A.淄博市精心打造家乡名人蒲松龄的故居,努力让城市的名片更加闪亮。
B.岳阳市对能全文背诵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各地游客实施免门票政策。
C.某城市号召市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鼓励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D.某城市推出“跟着郦道元游三峡”旅行路线,宣传当地独特地域文化。
【答案】14.“绣花”是要求我们在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时要精心策划、细致操作,以达到最佳的保护和
利用效果。15.推进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共同发展兴建龙窑展示馆融入现代元素
引入创意咖啡、潮流文创、沉浸式剧场16.示例:①深入挖掘每条街区的独特历史文化背景,突出其
个性特色,避免不同街区之间出现相似或重复的景观和文化元素,使游客能够感受到每条老街的独特魅力。
②在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时,应注重保留和恢复街区的原生态生活氛围,让游客在游览中能够亲身体
验到原汁原味的街区生活。17.C
【解析】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词语释义。
绣花本义是指以针引线在丝织品上刺成彩色图样的工艺。
结合材料一②段中“城市文脉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其蕴含的当地历史文化之
间有机联系的集合,集中体现在各类遗址、遗迹和建筑中,也体现在城市的艺术风格、生活方式中。作为
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是城市的名片和公众约文化记忆,是城市建设中鲜明的文化
标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可采用‘绣花’的方式,不可大拆大建,不可急功近利,不可破坏街区肌理
与传统风貌”的内容可知,在材料一的语境中,“绣花”一词被用来形象地描述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的方
式: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时,需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耐心,注重细节和精致度,避免大拆大建或急功近利
的行为。它强调了在保护过程中要尊重街区的历史文脉和传统风貌,通过精细化的操作来维护街区的完整
性和独特性,使之在现代化建设中能够绽放异彩,同时融入现代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简而
言之,“绣花”是要求我们在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时要精心策划、细致操作,以达到最佳的保护和利用效
果。
15.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概括。
第一空,结合材料二①段中“一个个历史文化街区见证着无锡的城市发展。无锡推进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共
同发展,南方泉、周新里、东亭老街、钱桥老街、梅里老街……一条条历史文化街区被唤醒”可提取为:推
进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共同发展;
第二空,结合“兴建了占地300多平方米的龙窑展示馆,系统展示古陶演进史。自2019年起,已成功举办
了三届国际柴烧艺术节”可提取概括为:兴建龙窑展示馆。
第三空,结合材料一③段中“在保留历史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融入现代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
性发展”可提取为:融入现代元素。
第四空,结合材料二②段中“小娄巷还引入了年轻人喜爱的创意咖啡、潮流文创、沉浸式剧场,呈现出古韵
与今风交融的江南市井生活”可提取为:引入创意咖啡、潮流文创、沉浸式剧场。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拓展运用。
【材料一】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指示,并详细阐述了城市文脉的概念
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文中指出,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精细化的方式进
行保护和利用,避免大拆大建和急功近利,以保留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历史风貌。同时,提出了在保护的
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建议。
【材料二】以无锡为例,具体展示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的实践成果。文中提到,无锡通过推进各区
域历史文化街区的共同发展,唤醒了众多老街,使其成为城市的文化客厅。同时,通过引入现代元素和创
新方式,如创意咖啡、潮流文创、沉浸式剧场等,实现了古韵与今风的交融,让历史文化街区焕发出新的
生机与活力。此外,还介绍了宜兴前墅龙窑的保护与利用经验,通过举办国际柴烧艺术节等方式,多角度
展示古龙窑品牌文化,推动历史街区与城市发展的相融共进。
结合“我游览了无锡的几条老街,感受到了无锡的文化气息,但感觉这几条老街好像都差不多”的内容,如材
料一所述,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需要统筹城市空间布局,彰显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
无锡在开发老街时,应深入挖掘每条街区的独特历史文化背景,突出其个性特色,避免不同街区之间出现
相似或重复的景观和文化元素,使游客能够感受到每条老街的独特魅力。
结合“我也去了几条老街,要是能看到老住户们在小桥流水旁、青石板路上原生态的生活场景就更好了”可知,
网友小北提到希望看到老住户们在小桥流水旁、青石板路上原生态的生活场景。这提示我们在保护和利用
历史文化街区时,应注重保留和恢复街区的原生态生活氛围。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老住户继续
居住在街区中,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同时引入一些与街区文化相契合的现代业态,如手工艺品店、
传统小吃店等,让游客在游览中能够亲身体验到原汁原味的街区生活。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这一选项并没有直接涉及到对城市文脉的传承和保护,而是强调了“愚公移山”的精神,即坚持不懈、
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与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街区等具体的文化元素没有直接关联;
故选Co
(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小语和小文整理了一组关于“热词新语”的文本,请你参与探讨研究,完成下面
小题。
【文本一】
①今天上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3”揭晓仪
式,发布2023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新词语。
②2023年度十大流行语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球文明倡议、数字中国、
杭州亚运会、核污染水、巴以冲突、大语言模型、神舟十七号、村超。
③2023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是:爱达未来、烟火气、数智生活、村BA、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主打
一个XX、多巴胺穿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新职人。
④2023年度十大新词语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全球文明倡议、村超、新质生产力、全国生态日、消费
提振年、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百模大战、墨子巡天。
⑤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新词语是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基于大数据语料库,
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筛取,并经过专家评议而来的。这些热词新语记录了社会焦点的变迁,勾勒出语言
生活的图景。
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
।生成式人工智能
智慧城市
量子计算
2023年度£
十大科技名词।
数据要素
可控核聚变
柔性制造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年12月20日)
【文本二】
①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
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搭子”“多巴胺XX”“情绪价值”“质疑XX,
理解XX,成为XX”入选。
②‘'十大流行语”的发布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语言的敏感度,有助于人们以新方式、新视角去看待、
认知生活中的语言。看到“显眼包”这个如此接地气的词汇能成为年度流行语,感觉很温暖。的确,少了
“嫌弃”“爱出风头”等意味,多了“个性突出”“活力外溢”“可爱有趣”等内涵,“显眼包”的流行,
让人们体悟到语言流变过程中展现出的人情味,这种精准而不失诙谐的表达,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
态度。
③“十大流行语”的发布也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代际和群体间的壁垒,让不同人群通过语汇的扫盲来
实现更好的跨界沟通。今年发布的流行语中,对于“情绪价值”,不少中老年网友表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但后面给出的详细解读,点出了“情绪价值”流行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物质生活之外还有更高层次
的心理需求。当这种情感需求和动态心理过程被长辈看到,或许就成了一些固有认知和理念发生改变的开
始,成了解开代际和群体间隔阖的一把钥匙。
④“十大流行语”的发布还让人们有机会去接触和了解未知的领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诸如“人
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等词汇,曾经只在某个圈层流行,受到某些特定人群的关注,
将他们放到“年度流行语”这个更大的展台上,正是在帮助更多人了解前沿科技,带那些被“信息茧房”
困住的人去看不一样的风景。
⑤有人说“要读懂中国,先读懂十大流行语”,“读懂了十大流行语,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一年
一度“十大流行语”的发布,某种程度上是国人岁末年终的一种仪式感。
(《工人日报》,2023年12月6日,乐群,有改动)
【文本三】
哪些年度热词能被词典收录?
①热词是指通过热点事件而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事件指向性的词语,人人都可能是热词的制造者、知
识的传播者。影响年度热词产生和流行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②一是社会因素。随着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新的词语不断涌现,原先限于专业领域的一些词语
逐渐为社会公众所关注。比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年度科技新词,反映了科技进步的足迹。二是语言因
素。通过语言的类推作用产生了大量新词语,语言的经济性、简洁性原则也催生缩略词语。比如,“村BA”
既是缩略词,又是对“村晚”和“NBA”“CBA”等词语的仿造。三是认知因素。新颖独特的词语能够吸引
大众眼球,人们会设法使语言陌生化,在形式上采用字母、符号等非汉字形式,在语音上采用谐音方式等。
四是传播因素。互联网、数字化的背景扩大了社会语言的影响力,特别是短视频传播近来深受大众青睐,
成为人们展现语言智慧的重要途径。
③年度热词中有很多跟某个热点事件相关的词语。只有那些反映社会公众普遍关注事件的词才会成为
流行语。当这些词语被广泛使用,由专指性向普遍性转变,才有机会作为新词新义进入规范性词典。在每
年产生的大量新词语中,有不少的转瞬即逝,能够在社会中广泛使用并被汉语规范性词典收录的更是少之
又少。据统计,2010年至2017年,《中国语言生活报告》共发布媒体新词3601个,其中只有30个被《现
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
④究竟哪些热词有机会进入语文词典?一是语文性。表达形式符合现代汉语的构词规律和语音语法特
点,意义表达准确,音节长短得当。二是稳定性。指词形、词义及其用法已经基本稳定,在社会上使用频
率高、使用范围广,大多已被主流媒体认可。三是通用性。年度热词的选收,以跟生活关系的密切程度而
定。社会共知度高的词语容易被选收为年度热词,也容易被收进《现代汉语词典》。
⑤年度热词记录生活新变化、经济社会新发展,是社会文化和时代变迁的即时反映;语文词典收词则
兼顾延续性与时代性,二者是语言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这些词语不仅串联着社会大众共同经历的
点点滴滴,从不同视角忠实记录着时代之声;而且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
明贡献语言文化之力。
(《光明日报》,2024年1月7日,杜翔,有改动)
1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亚理的一项是()
A.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新词语之间存在着重复出现的词语。
B.这些热词新语记录了社会焦点的变迁、生活新变化和经济社会新发展。
C.人人都是热词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人人又都是热词能否进入语文词典的影响者。
D.互联网扩大了社会语言的影响力,也加速了流行语的广泛传播。
19.请你为文本二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
20.你们围绕本组文本的有关内容和写法展开了讨论。
小语:热词之所以能产生和流行,离不开一个“新”字,即语言形式要新颖独特。
你: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
小文:文本一是一篇新闻,采用了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交代事件简洁到位。
你:文本二三是新闻评论,论证方法使用恰当,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
21.随着探讨的深入,你们不约而同对“什么热词能够进入《现代汉语词典》”产生了探究兴趣。以下几个热
词,你认为哪一个最有可能入选,说说理由。
显眼包村BA生成式人工智能
我选,理由是
【答案】18.C19.2023十大流行语的发布及其意义20.社会因素、语言因素、认知因素和
传播因素文本二通过具体词语如“显眼包”“情绪价值”的解读,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流行语的发
布如何提升人们对语言的敏感度和促进代际沟通;21.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
符合现代汉语的构词规律和语音语法特点,意义表达准确,且反映了科技进步的足迹,具有较高的社会共
知度和使用频率,因此最有可能入选。
【解析】18.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
C.根据文本三第①段“人人都可熊是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正规的房屋转让合同范本
- 土地临时使用协议书(2篇)
- 喷塑加工合同(2篇)
- 国际贸易业务合同(2篇)
-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概率论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校园招聘与实习管理合同3篇
- 2024版年度供货合作框架协议版B版
- 2025年绿色保险(十八)环境信息披露:保险公司迈向绿色发展的关键一步-绿色江南
- 2024股权转让导致的股权稀释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建材承包加工合同协议2篇
- IUE(胚胎电转)课件
-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课件
- 企业信息公示联络员备案申请表
- 学校体育学重点、知识点
- 人因失误及防人因失误工具课件
- (完整版)《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规范》
- 挑战杯生命科学获奖作品范例
- 微信如何进行视频聊天
- T∕CNFMA B003-2018 林火防扑机械 以汽油机为动力的便携式化学泡沫灭火机
- 全贴合OCA工艺简介
- 部编版八上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对比阅读(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