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将“拿来主义”理论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并取得完全成功的代表作品。作为兼取中外文学精华而独创的艺术结晶,它体现了“拿来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及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折射出独具的特色。首先,《狂人日记》是借鉴外国特别是俄国文学写成的。它吸收俄国诸作家之长,但取法果戈理尤为明显。这是因为中国和俄国都在封建专制之下,人民有着大致相同的命运和革命要求,而取法于果戈理这位现实主义大师,来表现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忧愤”和反抗,尤为适合。鲁迅曾说,自己写这篇小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这是鲁迅善于博采众长的一个绝好的注脚,也是他的谦逊之词。诚然,《狂人日记》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读者尤应看到,鲁迅不只善于“拿来”,更贵在独创。只要把两篇《狂人日记》稍加比较,便可见其一斑。果戈理以二十则狂人日记,写一个主张“国不可一日无君”、看不起下等人、一心想往上爬的“九品文官”,由于职衔低微,没有权力去爱他的司长的女儿莎菲,因而忧郁发狂。鲁迅则是写一个备受封建桎梏折磨的“迫害狂”,他把诊脉的医生当成是化了装来摸肥瘦的刽子手,把围观的人看作是吃他的团伙。他看透了吃人的社会,识破了吃人的方法,并顽强地进行揭露和斗争,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同是日记,鲁迅却以代狂人整理日记供医家研究为序,写得煞有介事,铺厚垫实,出手不凡。尤为可贵者,借助这种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一举突破了中国小说传统的章回体和从头至尾慢慢道来的写法,因而更适于表现风雷激荡的“五四”时代风貌和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其“格式的特别”,不但为时人所欢迎,即在今天来看也是新颖脱俗的,仅此亦堪称现代文学的开山奠基之作。鲁迅运用所学医学知识,把狂人的错觉、幻觉、病态心理刻画得更显细腻、真切、合理,貌似多疑而思想敏锐,语言荒唐却多含哲理,一再预言“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道出了历史的必然趋势,于弥天大夜中追求光明,敢于反抗,借以塑造了一个清醒的、彻底的、英勇无畏的反封建战士的典型形象。恰如鲁迅自评:“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社会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因此,它作为“五四”反封建的第一声号炮,震撼中外文坛。取法外国而有中国式的独创,体现了鲁迅指出的一条重要途径:“采用外国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鲁迅还同时指出:“择取中国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他正是这样实践的。考诸狂人形象,并不始于外国,其渊源却在中国。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以其狂放的歌喉,唱出了“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千古佳句,这狂人最早嘲笑的也正是礼教之鼻祖孔丘;那上下求索、感而为骚的三闾大夫屈原,也正是一个“楚狂人”;近代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曾被称为“狂人”;而鲁迅却又是被称为狂人的章太炎的学生,狂人门下自有狂人弟子。且鲁迅自谓:“因为神经不好,所以容易说愤话。”言下大有以狂人自慰之意。就这个意义上,与其说狂人形象仿效于果戈理,毋宁说是鲁迅把中华民族历代愤世嫉俗、敢于反抗、勇于改革的“狂人”择取过来加以典型化的产物,进而不妨说是鲁迅本人的写照。同时我们还可以窥见,作品所透射出的辛辣讽刺的锋芒,是对《儒林外史》笔法的发扬光大;清峻、通脱的韵致,则是对魏晋风骨的升华;那严谨的章法,酣畅的行文,洗炼的语言,白描的技巧等等,也无不受益于中国优秀文学传统的滋养。(选自张宗田《从《狂人日记》看“拿来主义”》)材料二:日本人善于“境外学习”,是实行“拿来主义”的典范。日本人对“三国”的感情和研究并不亚于中国人,三国文化在日本有着深厚的积淀。现代日本翻译三国作品的第一人吉川英治略去冗长的战斗描写,采用“七实三虚”的办法,对原作进行文字修改加工,以迎合日本读者的口味,并将人物加以日本化,获得了很高评价。日本人不仅重视“三国”的学术性研究,更重其实用性研究。与中国的实用性研究多为政治服务不同,日本的三国实用性研究主要由企业界人士参与,带有鲜明的活学活用的研究色彩。许多大公司把《三国志》列为“领导者必读”,并将孔明兵法作为管理原则。日本的“三国迷”遍布全国,他们自发组织的“三国迷俱乐部”就有上百个。在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与消化上,不仅仅是大搞“人海战术”,更多时候是集中优势兵力,发挥后天优势。日本人对质量有着无止尽的追求,特别善于“吐故纳新”,以《三国演义》的译本、刻本和改写本为例,这当中有节译本,有全译本,有的配以绘画,有的以现代小说笔调重新改写,既有面对一般读者的,还有专以少儿为读者对象的。(选自王运涛《论《三国演义》日本传播的文化启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践行“拿来主义”理论就获得最大成功的作品。B.鲁迅取法果戈理,表明其“拿来”有眼光,有辨别,有其明确的目的性。C.鲁迅能创作《狂人日记》,是因为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且具有医学知识。D.《狂人日记》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旨在服务于反封建的主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和果戈理笔下的“狂人”分属不同的类型,作品的现实意义完全不同。B.鲁迅的《狂人日记》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不能否定其对果戈理的借鉴。C.吉川英治用“七实三虚”的办法对原作文字加工,从而实现了人物的日本化。D.日本既有注重“三国”实用性研究的各届人士,又有许多不同层次的“三国迷”。(3)以下文学形象,最不符合材料一最后一段中“狂人”特点的是A.《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B.《雷雨》中的繁漪C.《窦娥冤》中的窦娥D.《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4)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给“拿来主义”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100字。(5)材料一中多次引用鲁迅的话,试分析这一写法的作用。(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死生契阔石锅鸡堵力一天,我突然心区剧痛,嘴唇发麻,慢慢地躺倒在家里地板上。当时脑子很清楚——答应朋友,要重走川藏线,要在鲁朗再吃石锅鸡的,完了,吃不上了。随着心痛缓解,我一骨碌爬起来又成了一条好汉。逃过一劫的人想到的没有别的,还是墨脱石锅鸡。川藏线是穿过北纬30度的神秘线、死亡线,世界上最难走的公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的《蜀道难》真是壮烈,但说的确是实情。经过抢修,凌晨一点通车了。我们等了一天,在露天打牌,铆足了劲开进去。山,盘盘相扣,越野车一辆一辆紧跟,大伙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在黑暗中落入峡谷。那天正是八月十五,圆月在车灯的映衬下格外苍白,我们的命,和光同尘,不知下落。进入西藏自治区界,山一下开阔了,公路一下平坦了。我家车忽然恢复了大气、静音、平稳、舒适的出厂感。我狠狠地靠在车座背上,它终于不震颤了。这时候,路上认识的四川导游给我打来电话:“去吃鲁朗石锅鸡,压压惊。”进了店,腿还软着呢,心也没撂下,贪生怕死的我坐在桌前发呆。石锅里突突地冒着热气,我的手脚渐渐暖了。不知怎么尝了一筷子,鸡肉很烫,越嚼,越有天籁间奔跑的味道涌出。这才注意到那口破破烂烂的石锅里面葱花伴着枸杞,真如藏南的风光。三魂六魄,飞荡而起又翩然而落,围着那沸腾的石锅,一圈圈地欢唱,赞美那翻滚着的美味。服务员是一四川大嫂,操着亲切的川音介绍:“这藏鸡完全是放养,就跟野鸡一样,爬墙上树满山跑。”她接着说,这石锅更难得,是不通公路的墨脱的皂石做成的,里面含镁、铁等17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一煮,都被鸡肉吸收了。嗯嗯,此时的我连耳朵眼儿里似乎都钻进了营养因子。大嫂顺手将一把变了形的汤勺往里面一搅,捞出了几块我不认识的东西。看,都是藏药,这是手掌参、松茸菌、青冈菌,这是牛肝菌、松蘑菌。她的伶牙俐齿,靠着鲜美的实力,让我眼前都是《舌尖上的中国》片头蘑菇出生的图像。从离开成都,一路向西,进入高海拔地区后,我几乎没吃到过百分百熟的东西。这石锅鸡不仅是去头去爪的鸡,还被人精细地加工过!“讲究”二字充斥在我的眼前。走了川藏线,谁还讲究那么多?城市生活早被奇丽的景色、艰辛的生活彻底替代。只要把小命留下来,什么我都无所谓了。可以不讲究,但碰到了讲究的厨子,我那潜伏的“小要求们”又悄悄复活了。生与死那时就在一念间,活下来的人,还能享受到如此高贵的犒赏,夫复何求?我经常把蜀道图给朋友看,告诉他们,这是我曾经走过的路。经过九曲回肠,好在最后也走出来,上了康庄大路,还吃到了墨脱石锅鸡,好庆幸也。(摘自《人生得意须尽餐》)(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叙写“我”和朋友相约开车通过川藏线去鲁朗吃“石锅鸡”的事情,表现了自己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和领悟。B.第一段开篇点题,“我”虽“心区剧痛,嘴唇发麻”,“躺倒”在地板上,但“脑子却很清楚”地记得和朋友相约去吃石锅鸡的事。C.经过川藏线时的“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命的“不知下落”,让我们觉得“八月十五”的“圆月”也“格外苍白”。D.文末“我经常把蜀道图给朋友看”,还“告诉他们,这是我曾经走过的路”,是想向朋友炫耀自己曾经走过艰险的川藏线。(2)下列对文章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语言通俗自然,颇具哲理。如“生与死那时就在一念间,活下来的人,还能享受到如此高贵的犒赏,夫复何求”。B.适当引用,丰富文章内涵。第三段介绍川藏线之后,通过引用《蜀道难》的句子,使读者自然想到川藏线的险峻难行。C.巧用修辞,表述生动形象。如第九段运用比拟的手法,第十一段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石锅鸡”给“我”的感受。D.行文简洁,详细处理得当。如第十二段不惜笔墨列举“我不认识的东西”,意在突出“石锅鸡”用料珍奇,具有养生价值。(3)文中写“石锅鸡”时说“石锅”“破破烂烂”,汤勺也是“变了形的”,请问这样写用意何在?(4)“鸡肉很烫,越嚼,越有天籁间奔跑的味道涌出”,请问“天籁间奔跑的味道”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我”能从“石锅鸡”中嚼出这种味道?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困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敞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以戎狄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以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略有改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B.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C.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D.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川,古地区名,泛指当时韩国境内黄河、伊水、洛水三水流经的广大地区。B.二周,文中指战国时,周王室由于内乱先后分封的两个诸侯国西周国与东周国。C.九鼎,传说禹收天下之金,“铸九鼎,象九州”,因此在各朝各代被奉为传国之宝。D.戎狄,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仪主张亲近魏国,与楚国交好,同时发兵东下,声讨周王室,最终逐渐侵占楚国和魏国的土地。B.蜀地归属于秦国以后,秦国变得更加强盛富足,改变了地小民贫的局面,也更加看轻天下诸侯了。C.张仪虽然贵为连横派的领袖,这次却败于同样滔滔雄辩的司马错口下,张仪主要败在急于争名夺利上。D.司马错和张仪在秦王面前展开的“伐蜀”与“伐韩”的争论,实质是秦国用什么战略统一天下的问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夫蜀,西僻之国也,以戎狄长也,而有桀、纣之乱。②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5)与张仪比,司马错策略的优点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两首选自《红楼梦》的诗,完成下列各题。香菱咏月诗其一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其三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注】《红楼梦》第48、49回中,香菱向林黛玉学写诗。香菱共写了三首咏月诗,这三首咏月诗代表了她学诗进步的三个阶段。(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诗中最大的毛病在执着于月的形状、光色而少有景中寓情,言尽意止,了无余味。B.其一诗中颈联出句和对句的意思完全重复,犯了合掌的毛病,内容显得单薄,形式较为板滞。C.其三诗中“娟娟”指月的形象的美好,“魄寒”指月本质的高寒,暗寓作者虽遭压抑而不变的芳洁本性。D.其三诗中作者写自己在圆月之夜的所见所思,表达了渴望实现自身价值,渴望幸福生活的真诚愿望。(2)《红楼梦》中评价香菱写的第一首咏月诗“措辞不雅”,称赞第三首诗为“新巧有意趣”。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杜甫在《客至》中用“,”两句解释只有简单菜肴和旧酿之酒招待客人的原因。②高中时光转眼将逝,学生甲用《琵琶行》中“”感慨自己“虚度韶华”,热心的同学乙用《离骚》中“”表示自己愿意帮助他,做他的引路人。③《答司马谏议书》中写盘庚不因有人怨恨而改变计划,考虑事情适宜就行动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乡贤,是指在本乡本土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他们或以学问文章,或以清明善政,或以道德品行等赢得乡邑百姓的高度认同和效仿,从而形成植根乡野,兴盛基层的乡贤文化。传统中国的乡贤或乡绅,一般指科举中取得功名而生活在乡村并有较高地位,他们包括由退职返乡的文武官员和有一定功名而未出仕的乡村贤达组成。百年来,传统乡土中国的存在样态和内在结构正在或者已经发生了①的变化。乡村作为传统乡土中国的重要存在样态之一,百年来中国乡村日益现代化的变迁史就是中国共产党②、奋勇前进的最好见证。作为乡村建设重要参与者、引领者和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政策重要传递者的乡贤在中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环节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乡土作家既把乡贤作为乡土文学重要的审美对象,又通过乡贤形象的行为事迹展现或透视百年中国乡村而又摧枯拉朽的现代化进程。(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请将文字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面对浩瀚天空,我们的先人认为那里除了点点星光,可能空无一物,①。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太空其实并不空,而是充满了等离子体、宇宙射线、电磁场等物质,存在各种复杂的物理现象。随着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人类开始进入并利用太空,太空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越发紧密。就像人们需要根据日常天气预报安排生产生活一样,为了规避太空灾害、更好地探索和利用太空,②,及时监测太空环境并准确预测其变化规律。人们很早就发现太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源源不断地往外喷发物质和能量,时而平缓、时而猛烈。黑子、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此起彼伏,所引发的太阳风暴不断搅动着日地太阳系空间和行星周围的环境,在太空中产生各种各样短时间尺度的变化,称之空间天气。太阳打个喷嚏,包括地球在内的各大行星就得“感冒”。一般而言,③:大幅增强的X射线、紫外射线将以光速轰击地球,8分多钟后即可导致大气电离率增强,引发电离层的剧烈扰动;太阳高能粒子将在几小时之后到达地球附近,极大影响在地球周围运行的航天器安全;上百亿吨的等离子体从太阳表面以每秒上千公里的速度抛出,形成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将在几天内到达地球,引起近地空间各种环境要素的剧烈扰动。(1)下列各项中,与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C.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D.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好像一把标尺,彰显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意思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各处最多不超过16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2022年热播剧《人世间》中,周秉义和郝冬梅是一对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恩爱夫妻。为了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周秉义瞒着妻子向部里打了调回吉春市的报告。与此同时,郝冬梅决定牺牲自己的事业,辞去了医院的工作,准备去北京找周秉义。周秉义调令下来之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郝冬梅,准备给她一个惊喜,没想到郝冬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彻底崩溃了,两人之间也因为这件事产生隔阂。人际交往中,此类令人遗憾的现象并不少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教师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将“拿来主义”理论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并取得完全成功的代表作品。作为兼取中外文学精华而独创的艺术结晶,它体现了“拿来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及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折射出独具的特色。首先,《狂人日记》是借鉴外国特别是俄国文学写成的。它吸收俄国诸作家之长,但取法果戈理尤为明显。这是因为中国和俄国都在封建专制之下,人民有着大致相同的命运和革命要求,而取法于果戈理这位现实主义大师,来表现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忧愤”和反抗,尤为适合。鲁迅曾说,自己写这篇小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这是鲁迅善于博采众长的一个绝好的注脚,也是他的谦逊之词。诚然,《狂人日记》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读者尤应看到,鲁迅不只善于“拿来”,更贵在独创。只要把两篇《狂人日记》稍加比较,便可见其一斑。果戈理以二十则狂人日记,写一个主张“国不可一日无君”、看不起下等人、一心想往上爬的“九品文官”,由于职衔低微,没有权力去爱他的司长的女儿莎菲,因而忧郁发狂。鲁迅则是写一个备受封建桎梏折磨的“迫害狂”,他把诊脉的医生当成是化了装来摸肥瘦的刽子手,把围观的人看作是吃他的团伙。他看透了吃人的社会,识破了吃人的方法,并顽强地进行揭露和斗争,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同是日记,鲁迅却以代狂人整理日记供医家研究为序,写得煞有介事,铺厚垫实,出手不凡。尤为可贵者,借助这种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一举突破了中国小说传统的章回体和从头至尾慢慢道来的写法,因而更适于表现风雷激荡的“五四”时代风貌和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其“格式的特别”,不但为时人所欢迎,即在今天来看也是新颖脱俗的,仅此亦堪称现代文学的开山奠基之作。鲁迅运用所学医学知识,把狂人的错觉、幻觉、病态心理刻画得更显细腻、真切、合理,貌似多疑而思想敏锐,语言荒唐却多含哲理,一再预言“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道出了历史的必然趋势,于弥天大夜中追求光明,敢于反抗,借以塑造了一个清醒的、彻底的、英勇无畏的反封建战士的典型形象。恰如鲁迅自评:“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社会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因此,它作为“五四”反封建的第一声号炮,震撼中外文坛。取法外国而有中国式的独创,体现了鲁迅指出的一条重要途径:“采用外国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鲁迅还同时指出:“择取中国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他正是这样实践的。考诸狂人形象,并不始于外国,其渊源却在中国。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以其狂放的歌喉,唱出了“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千古佳句,这狂人最早嘲笑的也正是礼教之鼻祖孔丘;那上下求索、感而为骚的三闾大夫屈原,也正是一个“楚狂人”;近代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曾被称为“狂人”;而鲁迅却又是被称为狂人的章太炎的学生,狂人门下自有狂人弟子。且鲁迅自谓:“因为神经不好,所以容易说愤话。”言下大有以狂人自慰之意。就这个意义上,与其说狂人形象仿效于果戈理,毋宁说是鲁迅把中华民族历代愤世嫉俗、敢于反抗、勇于改革的“狂人”择取过来加以典型化的产物,进而不妨说是鲁迅本人的写照。同时我们还可以窥见,作品所透射出的辛辣讽刺的锋芒,是对《儒林外史》笔法的发扬光大;清峻、通脱的韵致,则是对魏晋风骨的升华;那严谨的章法,酣畅的行文,洗炼的语言,白描的技巧等等,也无不受益于中国优秀文学传统的滋养。(选自张宗田《从《狂人日记》看“拿来主义”》)材料二:日本人善于“境外学习”,是实行“拿来主义”的典范。日本人对“三国”的感情和研究并不亚于中国人,三国文化在日本有着深厚的积淀。现代日本翻译三国作品的第一人吉川英治略去冗长的战斗描写,采用“七实三虚”的办法,对原作进行文字修改加工,以迎合日本读者的口味,并将人物加以日本化,获得了很高评价。日本人不仅重视“三国”的学术性研究,更重其实用性研究。与中国的实用性研究多为政治服务不同,日本的三国实用性研究主要由企业界人士参与,带有鲜明的活学活用的研究色彩。许多大公司把《三国志》列为“领导者必读”,并将孔明兵法作为管理原则。日本的“三国迷”遍布全国,他们自发组织的“三国迷俱乐部”就有上百个。在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与消化上,不仅仅是大搞“人海战术”,更多时候是集中优势兵力,发挥后天优势。日本人对质量有着无止尽的追求,特别善于“吐故纳新”,以《三国演义》的译本、刻本和改写本为例,这当中有节译本,有全译本,有的配以绘画,有的以现代小说笔调重新改写,既有面对一般读者的,还有专以少儿为读者对象的。(选自王运涛《论《三国演义》日本传播的文化启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践行“拿来主义”理论就获得最大成功的作品。B.鲁迅取法果戈理,表明其“拿来”有眼光,有辨别,有其明确的目的性。C.鲁迅能创作《狂人日记》,是因为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且具有医学知识。D.《狂人日记》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旨在服务于反封建的主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鲁迅和果戈理笔下的“狂人”分属不同的类型,作品的现实意义完全不同。B.鲁迅的《狂人日记》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不能否定其对果戈理的借鉴。C.吉川英治用“七实三虚”的办法对原作文字加工,从而实现了人物的日本化。D.日本既有注重“三国”实用性研究的各届人士,又有许多不同层次的“三国迷”。(3)以下文学形象,最不符合材料一最后一段中“狂人”特点的是AA.《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B.《雷雨》中的繁漪C.《窦娥冤》中的窦娥D.《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4)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给“拿来主义”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100字。(5)材料一中多次引用鲁迅的话,试分析这一写法的作用。【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下定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被定义概念的相关信息,在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归纳。(5)本题考查分析引用手法作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可以从结构、内容等角度分析。【解答】(1)A.“获得最大成功的作品”错。根据材料一原文“《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将‘拿来主义’理论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并取得完全成功的代表作品”可知,“最大成功”不等于“完全成功”,过于绝对。C.“是因为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且具有医学知识”错。根据材料一原文“鲁迅曾说,自己写这篇小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这是鲁迅善于博采众长的一个绝好的注脚,也是他的谦逊之词”可知,鲁迅这样说,既表明其博采众长,又体现了自谦。D.“《狂人日记》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旨在服务于反封建的主题”错。根据材料一原文“借助这种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一举突破了中国小说传统的章回体和从头至尾慢慢道来的写法”可知,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是对传统章回体和从头至尾慢慢道来写法的主观能动性突破,不能说旨在服务于作品主题。故选:B。(2)C.“吉川英治用‘七实三虚’的办法对原作文字加工,从而实现了人物的日本化”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二原文“采用‘七实三虚’的办法,对原作进行文字修改加工,以迎合日本读者的口味,并将人物加以日本化,获得了很高评价”可知,“七实三虚”的办法与实现了人物的日本化是两种不同的做法,二者不是因果关系。(3)A.格里高尔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生存的压力使许多人精神被扭曲摧毁、人情淡薄如纱的时代里处于底层的小人物,他的身上没有愤世嫉俗、敢于反抗、勇于改革的“狂人”特点。(4)“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xxx(种概念)是xxx的xxx(属概念)”或“xxx叫xxx”。根据材料一、二内容可知“‘拿来主义’是理论”,可以此句话为句子主干。接下来,可筛选出“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中”指明两则材料中“拿来主义”的讨论范畴;“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外国文化有选择地借鉴、批判地吸收”指明具体做法;“与本民族的时代语境相结合”指明现实目的;“更好地丰富、发展文学创作,充分发挥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价值”指明理论的意义,添加到“‘拿来主义’是理论”这一主干句中作修饰成分。故为“拿来主义”可下定义为:“拿来主义”是指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中(范畴),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外国文化有选择地借鉴、批判地吸收(具体做法),并使其与本民族的时代语境相结合(现实目的),从而更好地丰富、发展文学创作,充分发挥各民族优委文化的价值的(理论的意义)理论。(5)多次引用鲁迅的语言,这是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有根有据地证明了《狂人日记》是兼取中外文学精华而独创的艺术结晶,它体现了“拿来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及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折射出独具的特色。这样写有助于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增强对鲁迅作品阐析的说服力。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显示行文脉络的作用,各处引用的鲁迅的语言是各段内容的概括,强调的中心意思明确,使文章的层次脉络清晰。多次引用鲁迅的语言,且这些语言并不处于单一意义层面,分别从博采众长、作品主题、创作途径、自我描述等角度展开,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意蕴。《狂人日记》和“拿来主义”分别是鲁迅的作品和主张,文中引用鲁迅的语言,让作者自己出面进行解读,来剖析自己对《狂人日记》的认识和理解,这些语言具有“原典”的价值,增强了文章内容的真实性,更能揭示作品和理论的特点。答案:(1)B(2)C(3)A(4)“拿来主义”是指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中(范畴),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外国文化有选择地借鉴、批判地吸收(具体做法),并使其与本民族的时代语境相结合(现实目的),从而更好地丰富、发展文学创作,充分发挥各民族优委文化的价值的(理论的意义)理论。(5)①(技巧本身)多次引用鲁迅的语言,这是引用论证(道理论证),这样写有助于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②(对内容)多次引用鲁迅的语言,且这些语言并不处于单一意义层面,分别从博采众长、作品主题、创作途径、自我描述等角度展开,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意蕴。③(对结构)各处引用的鲁迅的语言是各段内容的概括,起到了显示行文脉络的作用。④(对观点)《狂人日记》和“拿来主义”分别是鲁迅的作品和主张,文中引用鲁迅的语言,让作者自己出面进行解读,这些语言具有“原典”的价值,更能揭示作品和理论的特点。(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死生契阔石锅鸡堵力一天,我突然心区剧痛,嘴唇发麻,慢慢地躺倒在家里地板上。当时脑子很清楚——答应朋友,要重走川藏线,要在鲁朗再吃石锅鸡的,完了,吃不上了。随着心痛缓解,我一骨碌爬起来又成了一条好汉。逃过一劫的人想到的没有别的,还是墨脱石锅鸡。川藏线是穿过北纬30度的神秘线、死亡线,世界上最难走的公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的《蜀道难》真是壮烈,但说的确是实情。经过抢修,凌晨一点通车了。我们等了一天,在露天打牌,铆足了劲开进去。山,盘盘相扣,越野车一辆一辆紧跟,大伙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在黑暗中落入峡谷。那天正是八月十五,圆月在车灯的映衬下格外苍白,我们的命,和光同尘,不知下落。进入西藏自治区界,山一下开阔了,公路一下平坦了。我家车忽然恢复了大气、静音、平稳、舒适的出厂感。我狠狠地靠在车座背上,它终于不震颤了。这时候,路上认识的四川导游给我打来电话:“去吃鲁朗石锅鸡,压压惊。”进了店,腿还软着呢,心也没撂下,贪生怕死的我坐在桌前发呆。石锅里突突地冒着热气,我的手脚渐渐暖了。不知怎么尝了一筷子,鸡肉很烫,越嚼,越有天籁间奔跑的味道涌出。这才注意到那口破破烂烂的石锅里面葱花伴着枸杞,真如藏南的风光。三魂六魄,飞荡而起又翩然而落,围着那沸腾的石锅,一圈圈地欢唱,赞美那翻滚着的美味。服务员是一四川大嫂,操着亲切的川音介绍:“这藏鸡完全是放养,就跟野鸡一样,爬墙上树满山跑。”她接着说,这石锅更难得,是不通公路的墨脱的皂石做成的,里面含镁、铁等17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一煮,都被鸡肉吸收了。嗯嗯,此时的我连耳朵眼儿里似乎都钻进了营养因子。大嫂顺手将一把变了形的汤勺往里面一搅,捞出了几块我不认识的东西。看,都是藏药,这是手掌参、松茸菌、青冈菌,这是牛肝菌、松蘑菌。她的伶牙俐齿,靠着鲜美的实力,让我眼前都是《舌尖上的中国》片头蘑菇出生的图像。从离开成都,一路向西,进入高海拔地区后,我几乎没吃到过百分百熟的东西。这石锅鸡不仅是去头去爪的鸡,还被人精细地加工过!“讲究”二字充斥在我的眼前。走了川藏线,谁还讲究那么多?城市生活早被奇丽的景色、艰辛的生活彻底替代。只要把小命留下来,什么我都无所谓了。可以不讲究,但碰到了讲究的厨子,我那潜伏的“小要求们”又悄悄复活了。生与死那时就在一念间,活下来的人,还能享受到如此高贵的犒赏,夫复何求?我经常把蜀道图给朋友看,告诉他们,这是我曾经走过的路。经过九曲回肠,好在最后也走出来,上了康庄大路,还吃到了墨脱石锅鸡,好庆幸也。(摘自《人生得意须尽餐》)(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通过叙写“我”和朋友相约开车通过川藏线去鲁朗吃“石锅鸡”的事情,表现了自己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和领悟。B.第一段开篇点题,“我”虽“心区剧痛,嘴唇发麻”,“躺倒”在地板上,但“脑子却很清楚”地记得和朋友相约去吃石锅鸡的事。C.经过川藏线时的“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命的“不知下落”,让我们觉得“八月十五”的“圆月”也“格外苍白”。D.文末“我经常把蜀道图给朋友看”,还“告诉他们,这是我曾经走过的路”,是想向朋友炫耀自己曾经走过艰险的川藏线。(2)下列对文章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CA.语言通俗自然,颇具哲理。如“生与死那时就在一念间,活下来的人,还能享受到如此高贵的犒赏,夫复何求”。B.适当引用,丰富文章内涵。第三段介绍川藏线之后,通过引用《蜀道难》的句子,使读者自然想到川藏线的险峻难行。C.巧用修辞,表述生动形象。如第九段运用比拟的手法,第十一段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石锅鸡”给“我”的感受。D.行文简洁,详细处理得当。如第十二段不惜笔墨列举“我不认识的东西”,意在突出“石锅鸡”用料珍奇,具有养生价值。(3)文中写“石锅鸡”时说“石锅”“破破烂烂”,汤勺也是“变了形的”,请问这样写用意何在?(4)“鸡肉很烫,越嚼,越有天籁间奔跑的味道涌出”,请问“天籁间奔跑的味道”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我”能从“石锅鸡”中嚼出这种味道?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在仔细阅读本文的基础上辨析正误。(2)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结构,内容,主题等方面去考虑。(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明确题干要求,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解答】(1)D.“是想向朋友炫耀自己曾经走过艰险的川藏线”错,此处并非“炫耀”,而是为了引出下文对人生的慨叹。故选D。(2)C.“第十一段运用比喻的手法”错误,“此时的我连耳朵眼儿里似乎都钻进了营养因子”,用“钻”修饰“营养因子”,此处运用的是比拟手法。故选C。(3)第⑧段描写“这才注意到那口破破烂烂的石锅里面葱花伴着枸杞,真如藏南的风光”,第⑫段写“大嫂顺手将一把变了形的汤勺往里面一搅”,这两处写石锅用了“破破烂烂”,写勺子用了“变了形”,表明这些东西使用的时间很长了;此外说明这家店所用的器物并不精美,但正如四川导游说的那样,“去吃鲁朗石锅鸡,压压惊”,表明这家店很有名。可见从内容上看,石锅破烂、汤勺变形,一方面运用反衬手法,说明被“石锅鸡”吸引的食客众多,店家生意很好。第⑩段大嫂介绍说“这藏鸡完全是放养,就跟野鸡一样,爬墙上树满山跑”“她接着说,这石锅更难得,是不通公路的墨脱的皂石做成的,里面含镁、铁等17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一煮,都被鸡肉吸收了”,原来这“破破烂烂的石锅”取自大自然,富含这么多微量元素。这表明这家店一切用具崇尚自然,不刻意追求外在,而是看重内在。这是主题上的作用。(4)①“天籁间奔跑的味道”的特点:文章写“鸡肉很烫,越嚼,越有天籁间奔跑的味道涌出”,可见“天籁间奔跑的味道”首先指石锅鸡的味道鲜美。其次,作者是在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来吃石锅鸡的,“川藏线是穿过北纬30度的神秘线、死亡线,世界上最难走的公路”“李白的《蜀道难》真是壮烈,但说的确是实情。经过抢修,凌晨一点通车了……山,盘盘相扣,越野车一辆一辆紧跟,大伙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在黑暗中落入峡谷”“那天正是八月十五,圆月在车灯的映衬下格外苍白,我们的命,和光同尘,不知下落”,经历了艰难的生死考验,到店里时“腿还软着呢,心也没撂下”;然而作者也经历了难得的生命体验,“进入西藏自治区界,山一下开阔了,公路一下平坦了。我家车忽然恢复了大气、静音、平稳、舒适的出厂感。我狠狠地靠在车座背上,它终于不震颤了”,这是一种极致的体验,走过极其艰难的路程之后,更加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自由洒脱,而此刻吃着石锅鸡,感到到“天籁间奔跑的味道”,这正是一种一种美好积极,勇敢追求,自由洒脱,酣畅淋漓的内心体验。②嚼出这种味道的原因:A.客观上:我们走过了世界上最难走的公路,甚至经历了生死考验,“山,盘盘相扣,越野车一辆一辆紧跟,大伙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在黑暗中落入峡谷”“那天正是八月十五,圆月在车灯的映衬下格外苍白,我们的命,和光同尘,不知下落”,在“小心翼翼”走过川藏线之后,导游提议“去吃鲁朗石锅鸡,压压惊”,此刻“进了店,腿还软着呢,心也没撂下,贪生怕死的我坐在桌前发呆。石锅里突突地冒着热气,我的手脚渐渐暖了”,这是一种对生命庆幸,“石锅鸡”的出现,既是为我们“压压惊”,也是在我们对生活再无他求之时的生命给予的惊喜,精神的犒赏。B.主观上: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还能吃到美味的石锅鸡,这“我”感觉庆幸,对生命有了全新的体验,有豁达,有释然,更多了一份感恩、追求和珍惜。这就是“我”这个走过川藏线的人能从“石锅鸡”中感悟到的生命味道。答案:(1)D(2)C(3)①(对内容)石锅破烂、汤勺变形,一方面运用反衬手法,说明被“石锅鸡”吸引的食客众多,店家生意很好。②(对主题)另一方面是说明一切用具崇尚自然,不刻意追求外在,而是看重内在。(4)①“天籁间奔跑的味道”的特点:既指石锅鸡的味道鲜美,更是一种美好积极,勇敢追求,自由洒脱,酣畅淋漓的内心体验。②嚼出这种味道的原因:A.客观上:在“小心翼翼”走过川藏线之后,对生命,只有庆幸。“石锅鸡”的出现,既是为我们“压压惊”,也是在我们对生活再无他求之时的生命给予的惊喜,精神的犒赏。B.主观上:它让“我”对生命、对生活不仅有一份豁达、庆幸,更多了一份感恩、追求和珍惜。这就是“我”这个走过川藏线的人能从“石锅鸡”中感悟到的生命味道。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困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敞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以戎狄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以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略有改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B.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C.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D.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三川,古地区名,泛指当时韩国境内黄河、伊水、洛水三水流经的广大地区。B.二周,文中指战国时,周王室由于内乱先后分封的两个诸侯国西周国与东周国。C.九鼎,传说禹收天下之金,“铸九鼎,象九州”,因此在各朝各代被奉为传国之宝。D.戎狄,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张仪主张亲近魏国,与楚国交好,同时发兵东下,声讨周王室,最终逐渐侵占楚国和魏国的土地。B.蜀地归属于秦国以后,秦国变得更加强盛富足,改变了地小民贫的局面,也更加看轻天下诸侯了。C.张仪虽然贵为连横派的领袖,这次却败于同样滔滔雄辩的司马错口下,张仪主要败在急于争名夺利上。D.司马错和张仪在秦王面前展开的“伐蜀”与“伐韩”的争论,实质是秦国用什么战略统一天下的问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夫蜀,西僻之国也,以戎狄长也,而有桀、纣之乱。②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5)与张仪比,司马错策略的优点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劫天子”,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所不欲”构成所字结构,作“攻”的宾语,动宾结构完整;“危”,是对前面情况“攻天下之所不欲”的判断,此处应单独成句,以显示强调。因此应在“危”前断开,排除A。译文:现在如果我们去攻打韩国,就等于是劫持周天子,劫持周天子是一个恶名,而且也不见得能获得什么利益,反而落得一个不仁不义的坏名。进攻天下人都不愿意进攻的地方,这是危险的。故选:B。(2)C.“各朝各代”错,应为“夏商周时被奉为传国之宝”。故选:C。(3)C.“张仪主要败在急于争名夺利上”错误,结合司马错的话“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此臣所谓‘危’”可知,攻韩劫天子的结果是得恶名,未必利,很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故张仪之败应在罔顾秦国国情,急躁冒进,不考虑后果上。故选:C。(4)①“夫蜀,西僻之国也”,判断句;“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作为首领;“乱”,祸乱。译文:蜀国,是一个西边偏僻的国家,用戎狄作为首领,并且有像夏桀、商纣一样的祸乱。②“拔”,攻占;“以为”,认为;“利尽”,占尽利益。译文:因此如果攻占了蜀国,但天下人不会认为我们暴虐;即使抢走蜀国的一切财富珍宝,诸侯也不会认为我们贪婪。(5)结合“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可概括出,他考虑了秦国地少民贫的现实条件。结合“蜀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可概括出,他的策略更易于施行并有名利双收的好处。结合“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可概括出,这样做不会招到天下人的非议和注意。结合“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不如伐蜀之完也”可概括出,这样没有像攻韩那样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答案:(1)B(2)C(3)C(4)①蜀国,是一个西边偏僻的国家,用戎狄作为首领,并且有像夏桀、商纣一样的祸乱。②因此如果攻占了蜀国,但天下人不会认为我们暴虐;即使抢走蜀国的一切财富珍宝,诸侯也不会认为我们贪婪。(5)①考虑了秦国地少民贫的现实条件。②更易于施行并有名利双收的好处。③不会招到天下人的非议和注意。④没有像攻韩那样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参考译文: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司马错主张秦国讨伐蜀国,张仪说:“没有讨伐韩国好。”秦惠王说:“请让我听听你们的道理。”张仪回答说:“我们先跟魏国亲近,与楚国交好,然后再出兵到三川,堵住辕和缑氏山的隘口,挡住通往屯留的路,让魏国出兵切断南阳的通道,楚国派兵逼近南郑,而秦国的军队再攻打新城、宜阳,兵临东周、西周的城郊,声讨二周君主的罪行。随后乘机侵占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室知道自己没有救了,一定会交出九鼎宝器。我们据有了九鼎,控制了地图和户籍,抉持周天子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谁敢不听我们的命令,这才是帝王之业。至千蜀国,那是西方偏僻的国家,用戎狄作为首领。攻打蜀国,会使士兵病惫,使百姓劳苦却不足以成就威名;即使夺取了那里的土地,也算不得什么利益。臣常听人说:‘争名要在朝廷上争,争利的要在市场上争。’现在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天下的大市场和朝廷,可是大王却不去争,反而争夺戎、狄等蛮夷之邦,这就距离帝王之业太远了。”司马错说:“不对,我听到过这样的话:“要想使国家富强,务必先扩张领土;要想兵强马壮,必须先使人民富足;要想得到天下,一定要先广施仁德。这三个条件具备了,那么王业就会随之实现了。’如今大王地盘小而百姓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的事着手。蜀国是一个偏僻小国,以戎狄为首领,并且有像夏桀、商纣一样的祸乱。如果用秦国的军队去攻打蜀国,就好像派狼群去驱逐羊群一样简单。秦国得到蜀国的土地可以扩大疆域,得到蜀国的财富可以使百姓富足;虽是用兵却不伤害百姓。并且又让蜀国自动屈服。因此秦国如果攻占了蜀国,但天下人不会认为我们暴虐,即使抢走蜀国的一切财富珍宝,诸侯也不会认为我们贪婪。这样,我们只要做伐蜀一件事,就可以名利双收,其至还可以得到除暴、平乱的美名。现在如果我们去攻打韩国,就等于是劫持周天子,劫持周天子是一个恶名,而且也不见得能获得什么利益,反而落得一个不仁不义的坏名。进攻天下人都不愿意进攻的地方,这是危险的。请允许我讲明其中的缘故:周王室是天下的宗室,齐国是韩国和周国的友好邻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要失掉九鼎,韩王自己清楚要失去三川,那么两国必然联合起来,共同采取对策,依靠齐国和赵国,并且向楚国、魏国求援,两国会自动地把九鼎献给楚,把土地割让给魏,这一切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也就是臣所说的危险所在,比不上攻打蜀国那样万无一失。”秦惠王说:“很好!我采纳你的意见。”最终秦国出兵讨伐蜀国,十月夺取了那里的土地,然后平定了蜀国,把蜀主的名号改为侯,并且派秦臣陈庄去作蜀的相国。蜀地归属秦国以后,秦国就越发强盛富足,轻视天下诸侯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两首选自《红楼梦》的诗,完成下列各题。香菱咏月诗其一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其三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注】《红楼梦》第48、49回中,香菱向林黛玉学写诗。香菱共写了三首咏月诗,这三首咏月诗代表了她学诗进步的三个阶段。(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其一诗中最大的毛病在执着于月的形状、光色而少有景中寓情,言尽意止,了无余味。B.其一诗中颈联出句和对句的意思完全重复,犯了合掌的毛病,内容显得单薄,形式较为板滞。C.其三诗中“娟娟”指月的形象的美好,“魄寒”指月本质的高寒,暗寓作者虽遭压抑而不变的芳洁本性。D.其三诗中作者写自己在圆月之夜的所见所思,表达了渴望实现自身价值,渴望幸福生活的真诚愿望。(2)《红楼梦》中评价香菱写的第一首咏月诗“措辞不雅”,称赞第三首诗为“新巧有意趣”。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明确题干要求,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解答】(1)D.“圆月”错。其三诗中应该是缺月。“精华欲掩料应难”中的“掩”字意味着所咏之月是缺月,“缘何不使永团圆”呼应开头,也暗示所咏是缺月。故选D。(2)句子的含义:香菱写的第一首咏月诗“措辞不雅”,这首诗歌语言比较通俗浅显易懂,不文雅。称赞第三首诗为“新巧有意趣”,“内容、技巧、语言”上“新巧”,情感上“有意趣”。第一首“措辞不雅”表现为:主题是咏月,起笔即用“月”字,以“皎皎”写月色,“团团”摹月形,均为俗套。“常思玩”“不忍观”选语太硬,均过于直露;“翡翠楼”“珍珠帘”之类内容单薄,堆金砌玉比较浅俗;“悬玉镜”“挂冰盘”都是套话没有新鲜感。结联还是归结为月光的明澈,这样的收尾既得无力且又无韵致。第三首“新巧”:开头的“料应难”、结尾的“应借问”设意新奇别致,构思独具匠心;语言委婉含蓄,除首联直接写月外,其它句句不着“月”字,但句句与月相关。“精华欲掩料应难”,言浓密的云雾终究难以遮盖纯净皎洁的月光。“影娟娟”写月亮修美的外形;“魄自寒”,指月质清寒的特性。“一片砧声千里白”以“一片”与“千里”对举,让“砧声”与“皎月”浑融,既写出了地域之广远,又道出了愁思之绵长;颔联用倒装句法,语生奇峭,涵蕴丰富,另外颔联、颈联均化用古代诗句,却不露痕迹。“有意趣”:立意上,开阔深沉,由“一片砧敲”的初夜写到“半轮鸡唱”的天明,联想到旅人思乡和怨女思夫,诗的颈联又在境界上作深一层的开掘,让这种深沉的哀愁扩散开来,使之具有更有为普遍的意义;同一个凄清的月夜,不知有多少身穿绿蓑的游子漂泊江上,因闻笛声而垂涕;又不知有多少红袖佳人徘徊楼头,倦倚栏杆而出神。因而这月夜中的愁思,就不仅是属于香菱本人的,也还是属于千千万万个与香菱有着同样的遭遇的伤心人的!这乃是一种自古至今游子思妇所共有的绵绵愁恨!诗尾联归结为无可奈何的感唱:“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嫦娥因偷食长生不老药而不得不飞升登上月亮,与她的意中人后羿永远分离,想来她孤独凄凉的心是和世人并没有什么两样。故此处借嫦娥之口向命运之神发出疑问,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嫦娥的一问,就问得新奇且意趣,并且诗的句意既做到曲折又能紧扣诗题,笔法老练而又寓意遥深。内容丰富,意境开阔,情感真诚。答案:(1)D(2)句子的含义:香菱写的第一首咏月诗“措辞不雅”,这首诗歌语言比较通俗浅显易懂,不文雅。称赞第三首诗为“新巧有意趣”,“内容、技巧、语言”上“新巧”,情感上“有意趣”。①第一首“措辞不雅”即比较直白、通俗浅显易懂、落入俗套,表现为:A.直白:主题是咏月,起笔即用“月”字,“常思玩”,“不忍观”均过于直露;B.通俗易懂:“翡翠楼”“珍珠帘”堆金砌玉比较浅俗;C.落入俗套:“悬玉镜”“挂冰盘”都是套话没有新鲜感。②第三首“新巧有意趣”体现在“内容、技巧、语言”上“新巧”,情感上“有意趣”。具体表现为:A.“新巧”:a.结构上新巧:开头的“怒应难”结尾的“应借问”设意新奇别致,构思独具匠心;b.内容上新巧: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有关;C.语言上新巧:颔联用倒装句法。语生奇峭,涵蕴丰富,另外颔联、颈联均化用古代诗句,却不露痕迹。B.“有意趣”:诗的首联起句表面上言浓密的云雾终究难以遮盖纯净皎洁的月光,实则暗示象香菱这样才情横溢的女子总有一天会脱颖而出,从而传达了学诗必能成功的坚定信念。颔联把月亮形象与诗人的身世紧紧的联系起来,咏月而又咏人,两者水乳交融。犹如香菱姣好的容貌中深藏着一颗凄凉又寥落的苦心。颈联又在境界上作深一层的开掘,让这种深沉的哀愁扩散开来,使之具有更有为普遍的意义:这月夜中的愁思,就不仅是属于香菱本人的,也还是属于千千万万个与香菱有着同样的遭遇的伤心人的!诗尾联归结为无可奈何的感喟,借嫦娥的一问,就问得新奇且有意趣。其一译文: 月亮挂在中天夜色多么寒凉,月光如此皎洁月轮分外团圆。人们月下吟常常雅兴勃发,漂泊的游子惹恨牵愁却不忍把她遥观。月轮啊!你是翡翠楼边悬挂着的玉镜,月轮啊!你是珍珠帘外高挂着的冰盘。这美好的夜晚何必要点起蜡烛,辉煌的光彩映照着这画栋雕栏。赏析: 诗的首联写了寒秋之夜天宇上一轮皎洁的明月,用吴刚月中伐桂这一古老的传说,来暗点眼下这桂子飘香的晚秋时节。但除了这里有一点意蕴外,其它的如以“皎皎”写月色,“团团”摹月形,均为俗套。诗的颔联显得形象单薄,支离破碎,说诗人们往往借月来助长诗兴,山野的过客不忍对她而平添愁恨,意思显豁,别无余韵。且“常思玩”三字选语太硬,太俗太露。诗的颈联,本应是另转新意,但此处仍原地踏步,仅仅堆砌一些华艳的词藻来装点门面。什么“翡翠楼边”“珍珠帘外”之类,对偶固然精切,仍不免有肥辞瘠义之嫌。至于“玉镜”“冰盘”之喻,也已变成诗中多余之赘疣。而诗的结联还是归结为月光的明澈,这样的收尾既得无力且又无韵致。由此可见,作为刚刚学诗的香菱,即使为一首好诗而整日苦思冥想,“越发弄成呆子一般”,但毕竟初次尝试,还是免不了要有失败的教训。作者故意把这首诗弄得如此蹩脚,使之符合人物的学识和身份,这别出心裁的安排,实在是多么不容易!其三译文: 月亮的光华谁也难把她遮掩,她倩影多娟美可质地多清寒。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夜色将可阑可残月仍挂天边。秋江里漂泊的旅人闻笛声更添愁绪,楼上伤情的少妇终夜里倦倚栏杆。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赏析:《香菱咏月•其三》是由清代作家曹雪芹编著的一首七言律诗,是红楼梦里香菱所作的第三首咏月诗,这首诗在前两首的基础上显得笔法老练,寄情于景,紧扣主题,将自己的孤独寂寞推向嫦娥,寓意深刻。运不济、身世悲惨的香菱,原为乡宦小姐,后沦为奴隶,做了薛蟠之侍妾。她在大观园中的地位低于小姐而高于丫头。她渴望过贵族阶级的精神生活,因此“慕雅女雅集”,偶遇进园的机会,就一心一意跟黛玉学起诗来。对黛玉给她出的咏月之题,她如痴如呆地琢磨,“苦吟”以求佳句。主旨是写离别之情。首联写月光及月的形态,颔联写月下之景,颈联写思亲之情,表达作者的孤单感觉。尾联归结主旨。除首联直接写月外,其它句句不着“月”字,但句句与月相关。诗的首联次句把月亮形象与诗人的身世紧紧的联系起来,咏月而又咏人,两者水乳交融。“影娟娟”写月亮修美的外形;“魄自寒”,指月质清寒的特性。犹如香菱姣好的容貌中深藏着一颗凄凉又寥落的苦心。全诗围绕这个寒字展开,情感浓郁。这位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却不幸沦落为粗鄙陋俗的呆霸王薛蟠之小妾,她痛苦的泪水永远是流不远的。因而这种顾影自怜的幽怨之情调,便在诗的颈联中委曲的道出:“一片砧声千里白”,以“一片”与“千里”对举,让“砧声”与“皎月”浑融,既写出了地域之广远,又道出了愁思之绵长,而且这种愁思,乃是由砧声(即妇人们在月夜中的捣衣声)所引发的。全诗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杜甫在《客至》中用“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两句解释只有简单菜肴和旧酿之酒招待客人的原因。②高中时光转眼将逝,学生甲用《琵琶行》中“秋月春风等闲度”感慨自己“虚度韶华”,热心的同学乙用《离骚》中“来吾道夫先路”表示自己愿意帮助他,做他的引路人。③《答司马谏议书》中写盘庚不因有人怨恨而改变计划,考虑事情适宜就行动的句子是“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重点字:飧、樽、醅)(2)秋月春风等闲度来吾道夫先路(重点字:闲、度)(3)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重点字:盘、庚)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乡贤,是指在本乡本土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他们或以学问文章,或以清明善政,或以道德品行等赢得乡邑百姓的高度认同和效仿,从而形成植根乡野,兴盛基层的乡贤文化。传统中国的乡贤或乡绅,一般指科举中取得功名而生活在乡村并有较高地位,他们包括由退职返乡的文武官员和有一定功名而未出仕的乡村贤达组成。百年来,传统乡土中国的存在样态和内在结构正在或者已经发生了①的变化。乡村作为传统乡土中国的重要存在样态之一,百年来中国乡村日益现代化的变迁史就是中国共产党②、奋勇前进的最好见证。作为乡村建设重要参与者、引领者和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政策重要传递者的乡贤在中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环节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乡土作家既把乡贤作为乡土文学重要的审美对象,又通过乡贤形象的行为事迹展现或透视百年中国乡村而又摧枯拉朽的现代化进程。(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请将文字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正确填写。(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长句变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提取句子主干,把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排序。【解答】(1)①此处说传统乡土中国的存在样态和内在结构发生的变化巨大,可填“天翻地覆”。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②此处说中国共产党的创业史的特点,可填“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励精图治”。披荆斩棘:指拨开荆丛,砍掉荆棘;比喻开创事业或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艰苦奋斗。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在句中作谓语、状语;含褒义。励精图治:意思是形容一个国家的皇帝或者领导者振奋精神,竭尽全力想治理好国家。同时还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的精神品质和实际行动。③此处形容中国乡村的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可填“波澜壮阔”。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2)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乡绅,一般指科举中取得功名而生活在乡村并有较高地位”成分残缺,结尾加上“者”或者“的人”。二是“他们”指代不明,改为“这些人”。三是“包括由……组成”句式杂糅,改为“包括……”或者“由……组成”。修改为:传统中国的乡贤或乡绅,一般指科举中取得功名而生活在乡村并有较高地位者。这些人由退职返乡的文武官员和有一定功名而未出仕的乡村贤达组成。(3)首先找到叙述主体,为“乡贤”,主干句为“乡贤在中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环节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再把枝叶定状补变成单独的句子。“在中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环节中”可改为:无论在中国乡村建设中,还是在乡村振兴环节中。“作为乡村建设重要参与者、引领者和中国共产党乡村建设政策重要传递者”为定语,可加上主语各自单独成句,改为:乡贤既是乡村建设重要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广西柳州市高三年级上册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中建塔式起重机安装、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2024年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北京版)-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2-1教案
- 2024年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北京版)-平年和闰年-3学习任务单
- 2024至2030年中国有线通讯设备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尖角四方盘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高速自动卷帘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生物质采暖炉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木球座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图案》教学大纲
- 门卫值班巡查记录表(20份)
- 乒乓球比赛用表
- 客运驾驶员从业行为定期考核制度
- 实施“情智新课堂”的思考
- 砖基础工程量计算PPT课件
- 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ppt
- 电动汽车国标充电报文解析及应用
- (改后)柳州火车站设施优化改善报告
- 麻醉科学科建设及人才梯队培养计划
- 紫苏正容贴膏临床研究总结
- 一年级上册生字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