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测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对外交流的主要特点?A.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广泛的贸易往来B.接纳大量外国留学生和使节C.完全封闭,不与外界通商D.文化传播以佛教为重要载体答案:C解析:唐朝时期,中国在世界上有着开放的外交政策,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它不仅没有完全封闭,反而非常注重与外界的交流。通过丝绸之路,唐朝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都有密切的贸易联系;同时,长安(今西安)作为当时的国际大都市,接纳了来自各国的留学生和使节,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此外,佛教在这个时期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2、北宋时期的“庆历新政”是由哪位皇帝支持推行的改革?A.宋太祖赵匡胤B.宋真宗赵恒C.宋仁宗赵祯D.宋徽宗赵佶答案:C解析:“庆历新政”发生在宋仁宗赵祯统治期间,具体时间为公元1040年至1043年之间。这次改革由范仲淹等大臣提出,旨在解决北宋中期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如财政困难、官僚机构臃肿等,尽管最终未能彻底实施,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他选项中的皇帝虽然也在各自任期内进行了不同的改革或政策调整,但并非直接负责“庆历新政”的推行。3、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土地革命答案:B解析:五四运动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选项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C选项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开始,D选项土地革命是革命战争时期的内容。因此,B选项是正确答案。4、以下哪个人物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民主革命家”?A.康有为B.梁启超C.孙中山D.陈独秀答案:C解析: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提出了“三民主义”,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A选项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袖,B选项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D选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因此,C选项是正确答案。5、在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贞观之治”,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A.唐太宗李世民B.唐高宗李治C.武则天D.唐玄宗李隆基答案:A.唐太宗李世民解析: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统治时期,由于他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措施,如减轻赋税、提倡教育、选拔贤能等政策,使得国家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文化繁荣,这一时期被后人誉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清明盛世。因此,正确答案是A。6、中国近代史上,哪个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国民大革命D.抗日战争答案:B.五四运动解析: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5月4日,起源于北京学生反对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不仅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正确答案是B。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中,对农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是:A.指南针B.活字印刷术C.火药D.耕牛答案:D解析:耕牛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替代了人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指南针主要用于航海,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在军事上有重要应用,但它们对农业发展的直接影响不如耕牛显著。因此,正确答案是D。8、在20世纪初,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一次重要政治运动,其目标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是: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南昌起义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旨在推翻清朝的封建帝制,实现民主政治。戊戌变法是1898年的一次政治改革尝试,但并未成功推翻帝制。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但并非旨在建立共和国。南昌起义是1927年的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起义,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行动。因此,正确答案是A。9、关于中国古代史上的丝绸之路,以下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A.丝绸之路始于西汉时期B.它连接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更远地区C.主要运输的商品只有丝绸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答案:C解析:丝绸之路是一条起源于古代中国的贸易路线,它大大促进了中国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虽然这条路线因主要运输商品之一的丝绸而得名,但实际上通过这条路线交易的商品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香料、宝石、马匹、玻璃制品等。因此,选项C的说法过于绝对化,并不符合历史事实。10、在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实施了“贞观之治”,使得唐朝进入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时代?A.唐高祖李渊B.唐太宗李世民C.武则天D.唐玄宗李隆基答案:B解析:“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期间(627-649年)所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这些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开创了唐朝盛世的基础。“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在他的领导下,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11、在分析《贞观政要》时,教师应着重强调其内容中的哪一项?A.唐太宗的用人之道B.唐太宗的治国理念C.唐太宗的文学成就D.唐太宗的军事策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贞观政要》的内容。在这部书中,唐太宗主要阐述了其治国理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和思想。因此,选项B正确。12、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与“安史之乱”有直接关联?A.杜甫B.李白C.白居易D.王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安史之乱的相关人物。杜甫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多与安史之乱有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因此,选项A正确。李白、白居易、王维虽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但与安史之乱没有直接关联。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史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B.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C.唐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主要依据门第和财富。D.宋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答案:C解析:C项描述不正确。唐朝的科举制度确实存在,但选拔官员主要依据考试成绩,而非门第和财富。其他选项描述符合历史事实。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宋代经济发展,出现了纸币“交子”。14、下列关于世界近代史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美国独立战争后,实行了奴隶制。C.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D.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答案:C、D解析:C和D项描述正确。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确实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苏维埃俄罗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A项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不是“资产阶级革命”,而是“光荣革命”。B项中,美国独立战争后废除了奴隶制,而非实行奴隶制。15、在以下哪个时期,中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农民获得了土地?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统一后C.隋唐时期D.宋朝时期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土地生产力得到提高,导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失去土地。这一时期,各国实行变法,推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其中最著名的是商鞅变法,实行土地私有制,农民获得了土地。因此,正确答案是A。16、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因此,正确答案是A。17、下列关于我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封建社会实行土地私有制,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B.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现土地国有化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任务C.土地改革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D.土地改革后,农民成为土地的真正所有者,农民地位得到提高答案:C解析:选项A、B和D都符合我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实际情况。选项C中提到“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际上,土地改革是在保留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将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并非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因此,选项C是不正确的。1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形成了许多商业都市B.秦朝时期,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限制,商业发展缓慢C.隋唐时期,商业活动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商业城市,如洛阳、长安D.宋元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商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商业发展停滞答案:C解析:选项A、B和D中,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农村,秦朝时期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宋元时期商业活动虽然受到影响,但并未完全停滞。选项C中提到隋唐时期商业活动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商业城市,如洛阳、长安,符合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19、以下关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B.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欧洲的大秦C.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经济贸易,还促进了文化交流D.丝绸之路的开辟主要得益于汉朝的张骞通西域答案:B解析:丝绸之路的起点确实是长安,但终点并非直接到达欧洲的大秦。实际上,丝绸之路的终点是罗马帝国,而不是直接到达欧洲的大秦。丝绸之路的开通确实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张骞是汉朝时期的重要使者,对丝绸之路的开通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选项B的描述是不正确的。20、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辛亥革命后,中国迅速实现了现代化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确实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然而,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没有迅速实现现代化。实际上,中国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历经北洋政府、军阀割据等阶段,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才真正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因此,选项D的描述是不正确的。2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初中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相结合C.历史实证主义D.历史辩证法答案:B解析: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实证主义和历史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则强调意识决定历史,两者结合并不构成初中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因此,B选项不属于初中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22、在教授“三国鼎立”这一历史时期时,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特点?A.仅通过讲解的方式传授知识B.结合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C.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D.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就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讨论答案:D解析:在教授“三国鼎立”这一历史时期时,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选项D中的辩论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分析问题,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三国时期的特点。其他选项虽然也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相较于辩论活动,其效果相对较弱。2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秦朝实行均田制,使土地兼并现象得到遏制B.汉朝推行屯田制,以减轻农民负担C.隋唐时期实行均田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宋朝实行“不立田制”,土地兼并现象得到缓解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中,均田制在隋唐时期得到了推行,但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均田制并未能长期坚持。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中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和均田制,但土地兼并现象并未得到遏制;B选项汉朝的屯田制主要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而非减轻农民负担;D选项宋朝的“不立田制”并未能有效缓解土地兼并现象。24、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推动了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B.揭示了封建主义的本质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案:B解析: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其历史意义包括推动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A选项)、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C选项)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选项)。B选项中,揭示封建主义本质的是五四运动,而非新文化运动。因此,B选项不正确。25、在唐朝时期,下列哪一项不是《唐律疏议》中规定的刑罚?A.斩首B.流放C.免职D.赎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唐朝刑罚制度的了解。《唐律疏议》是唐朝的一部重要法律典籍,其中规定了各种刑罚,包括斩首、流放和赎罪等。而“免职”并非刑罚,而是官员因故不能继续担任原职时的处理方式。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二、简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第一题:请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民族危机:20世纪初,中国正面临列强的侵略和割据,民族危机严重。政治变革: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成立,但政治体制混乱,民生疾苦。思想觉醒: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寻求救国之路。社会矛盾:旧的社会矛盾和新的社会问题交织,促使人们寻求变革。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文化革新: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革新,使传统文化得到了新的诠释和发展。教育改革:新文化运动提倡教育改革,推动了教育现代化,提高了国民素质。政治变革: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政治变革提供了思想基础,为后来的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是在民族危机、政治变革、思想觉醒和社会矛盾等多重背景下兴起的。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文化革新、教育改革和政治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解答时,考生应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影响,结合具体史实进行分析。第二题:请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从封建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开始。它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思想,反对封建迷信和旧道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进步性质。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学革命,促使白话文成为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思想文化领域:新文化运动激发了人们的思想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为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基础。教育领域: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教育改革,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培养了大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才。政治领域: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动力。社会生活:新文化运动倡导新道德、新风尚,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的现代化。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的掌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教育、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考生在回答时,应首先阐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然后具体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影响。第三题:请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阐述如何将历史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相结合。答案:一、将历史知识与历史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解析: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背景,让学生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历史现象,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解析: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比较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强化历史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解析: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历史想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解析: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历史,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评价,培养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解析: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运用历史观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二、教学实践案例在教学《抗日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华的原因,探讨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在学习《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比较隋朝和唐朝的兴衰,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历史比较能力。在讲述《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革命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在教学《三国演义》这一小说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历史,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在讲述《红楼梦》这一名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历史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第一题:材料:《中国近代史纲要》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请结合材料,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这一历史事件。答案:影响分析:(1)割地赔款: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的割让,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2)加重财政负担: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更加困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加深半殖民地化: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4)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其他列强看到清政府的软弱,纷纷要求在华扩大势力范围,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教学引导:(1)结合历史背景,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过程,让学生了解战争爆发的必然性。(2)通过史料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评价《马关条约》的签订,认识到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负面影响。(3)引导学生思考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对中国民族精神的激发作用,如民族觉醒、救亡图存等。(4)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马关条约》签订前后中国历史发展的差异,加深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认识。(5)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历史事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这一历史事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第二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我国某初中历史教材中关于“辛亥革命”的章节内容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的成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开辟了道路,但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材料二: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授“辛亥革命”这一课时,与学生互动的片段: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辛亥革命’。请大家结合教材内容,谈谈辛亥革命的意义。”学生甲:“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学生乙:“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学生丙:“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请分析材料一中关于辛亥革命的描述是否全面,并简要说明理由。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评价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答案:材料一中关于辛亥革命的描述不够全面。理由如下:材料只提到了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没有涉及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材料没有提到辛亥革命后,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以及辛亥革命对后来的历史发展的影响。材料没有提及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社会结构变革的推动作用。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点:提问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结合教材:教师以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多元互动: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阐述观点,体现了教学的互动性。关注学生思考:教师尊重学生的观点,并能够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有更深入的认识。评价:这位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以及革命未能实现的历史原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第三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和教学理念,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处理方式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材料:某初中历史教师在讲授“抗日战争”一课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了一系列关于抗日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抗日战争的纪录片,接着引导学生回顾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战役。在讲解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时,教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最后,教师总结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从这段历史中汲取教训,以促进和平与发展。分析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处理方式是否合理。结合教学理念,阐述该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答案: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处理方式是合理的。理由:(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2)通过观看纪录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3)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背景和重要战役,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脉络。(4)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5)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历史教训,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教育价值。该教师的教学方法优点:(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采用多媒体教学,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共青团员管理工作计划格式
- 小学生新学期学习计划设计
- 4酒水部某年工作总结及某年工作计划
- 单位员工二月份个人工作计划
- 2024学年度高中教科室工作计划
- 农村除四害消杀工作计划例文
- 2024年管理人员工作计划例文
- 数学教研工作计划集锦
- 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事迹材料计划生育事迹材料
- 常年法律顾问工作计划
- 智慧养老综合解决方案PPT
- 健康管理概述课件
- 《计算机组成原理》全册详解优秀课件
- 邯运集团物流设计方案
- 企业清产核资报表
-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通识题学习考试题库(含答案)
- 神经外科年度医疗质控总结年度质控计划
- Unit 2 My week B Read and write(教案)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ERSA-回流炉教学讲解课件
- 正投影及三视图的形成(共70张PPT)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精忠报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