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共12页)一、《红与黑》文学认识的变化对文学进行研究,总是不能脱离其时代背景和文化。首先是1949年到1966年期间,这个时期对作品的分析和把握的原则是“首先是政治标准,其次才是艺术标准”,这促成了这个时期的到来,文学艺术家把《红与黑》看作政治小说,体现王朝复辟时期社会阶级矛盾,通过对人虚伪无知和贪婪的描写,二是进入文革时期,受国家氛围影响,此时,不少研究者认为,《红与黑》从本质上看,是一部反映资本主义革命时期政治交替变化的小说,作者以艺术的形式与手段,严肃地批判资本主义阶级金钱至上。从这个阶段开始,《红与黑》的主题被逐渐淡化。直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突飞猛进的进步,人民群众也获得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此时对《红与黑》研究和评论比较客观,多维。从作品本身来看,作者在创作时采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并且以“小人物”为主要人物塑造对象,通过对他们生活经历的描写来体现出当时人们的真实心理状态。司汤达的写作过程也中将了他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对拿破仑时代的眷恋和对复辟朝代的怨恨,无不融于于连一人的形象之中,借他的嘴宣泄,也使于连这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和有水平。二、于连自我性格的分析(一)情爱与复仇尽管于连出生成长在一个平民家庭,但在内心里,他却有一种无比崇高的愿景,甚至有人说,他是一个野心的体现。他在这个神学院里的经历会让人觉得他是个有正义感的人,他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着热情,他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和渴望。但是在于连和德莱纳夫人有了感情之后,还不如说是他满足了个人爱欲,这其实是在满足自己强烈的自尊心。他的内心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渴望获得被人理解,渴望得到他人的同情以及得到人们的喜爱。当司汤达开始叙述于连和德莱纳夫人的关系,最早是从手与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始,其实,人类的眼睛,嘴巴之外,手,是人表现传递情谊的载体。所以,他就用自己的方式去讲述这段故事。这本书里作者不超过10次描述两人之间手与手之间互动接触,其中,驱动故事发展的于连最令人兴奋之处,莫过于当他无意中触摸椅背上德莱纳女士的手,她倒是很突然地又缩回来,对于连自尊心来说,是个巨大的冲击,他认定,不管怎样,都会有她这只手留在自己手里。在他的心中,他认为自己应该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在这双手上。一天思想斗争下来,他战胜心中的畏惧,终于达到目标,甚至到了后期德莱纳夫人反手将其握住让他亲吻她的手臂等等,这一切亦就水到渠成了。同样的,于连与德拉莫尔小姐所发生关系也是更多的为了满足其自尊心。当他收到了来自德拉莫尔小姐的告白信后,他不禁幸福的说到:“毕竟,我,可怜的平民的我啊,竟然收到了贵族小姐的告白”。王丽萍译.红与黑.[M].哈尔滨出版社.2010他的幸福并非是获得了一份少女的亲睐而是作为平民战胜了聪明睿智的侯爵情敌,收到了来自贵族小姐的告白。王丽萍译.红与黑.[M].哈尔滨出版社.2010于连这两段爱情经历中,无一不是身份卑微的贫穷男子和高高在上的上流社会女子之间的爱情,皆为地位不平等的爱情。在于连的内心深处有一股巨大而强烈的欲望要将自己从别人手中抢去,这使得他在与他接触的过程中,总是表现出一种近乎疯狂的行为。而这两段爱情,没有充分自尊心作后盾,几乎不可能获得成功,这表明,于连自尊心已膨胀起来,已经达到某种境界。(二)贫穷与尊严于连步入社会之后,遭到了市长一次次的打击与轻视,以便能填补心灵上的伤痕,他为了复仇,选择了抢市长夫人,由此使他们心中的尊严获得了弥补。但这一赔偿并非源于对其轻视者的馈赠,就于连本人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他只是被剥夺了获得尊重的机会。并在贝尚松神学院里,才领略到最直接的尊敬。但是在这种修道的人,大都处于狭隘自私的境遇中,于连很小心地在心里埋下对于教会的怨恨,用沉默来对待大家,渐渐地成为院长们的最爱。他在这个神学院里的经历让人觉得他是个有正义感的人,他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着热情,他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和渴望。也是这所神学院,完全把于连一位有反抗精神的热血青年变成伪君子。初来乍到的时候,于连经常被别人贬低,觉得透不过气来,直到后来,他才发现,大多数学生的爸爸都是冬夜不吃食,只收回自家茅草屋,他反而用恻隐之心去对待那些欺负自己的学生,这矛盾的心里转变,和于连本人的身世密不可分,他出身于贫穷阶级,他怜悯贫困、体谅贫困,更清楚地认识到,贫困是剥夺人类尊严的根源。他从小就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因此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对周围的人表现出对自己的蔑视态度,这使得他的心理非常压抑,从而产生了自卑的情绪。但对真实的认识,并不能说明他对真实是心甘情愿,他发挥自己的天赋,再次故伎重演,用罪恶的方式抗争,终于让他跃入圣经辅导老师之列,这一进程是显而易见的,于连无意为某种身份奋斗打仗,却为自己的尊严苦苦挣扎,他亦唯有透过这样的挣扎,才能掩饰自己原生家庭所赋予的自卑。(三)于连性格产生的原因小说中的于连,是个过于追求自尊,在爱情方面,于连最初于仅把女性视为男性战利品,他既不明白,又不愿意去碰这个玩意儿,因此,一直到最后,他都不过是一个情人而已。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对于文学作品进行研究时需要将时代元素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来对其做出全面解读,而对于文学中人物思想情感等方面也要充分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文学性。由此,于连足以成为一个悲剧,他并不正大光明,谈了一段正儿八经地爱情,一切情感都在于,即使在那里看起来是如此火热,其实也是虚无缥缈。于连生活的年代,正是波旁王朝时期,黑暗社会盛行,他那往上爬的雄心壮志,只应该属於动乱的时代,要有英雄,即拿破仑时期,以及在等级地位已经定型的复辟时代,有什么是统治者一定要扼制的。他在追求政治上的成功时却失去了人性,失去了自我价值,失去了生命意义。其结果就是其悲剧就是一位平民青年英雄没有用武之地,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等悲剧。司汤达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处于社会动荡中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急切地希望通过创造某些如于连这样的人物形象,表现出对于当下生存困境的反思。这说明《红与黑》里于连那种复杂的悲剧性格是存在的,是司汤达本人的真实反映。三、于连形象的当代价值当于连当庭对着一张张丑陋资本家嘴脸,宁可受理死刑判决,也不提出上诉。他的人格里没有一丝邪恶之气。他是为尊严而不受玷污和践踏的,以避免沦为上流社会耻笑、污辱之人,宁可舍弃性命。他的行为可以说是典型的极端叛逆,但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所要提倡的。那种孤傲固执的性格、无拘无束的精神。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立足,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得到更好地发展。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并没有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容易安于现状,止步不前,缺乏远见卓识,还丧失了继续奋力拼搏的积极性。所以说,在当今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当代人应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为了公众集体利益,识大体,顾全局,克己奉公,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所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不受冲突的影响,不向挫折妥协,不担心矛盾,热爱工作,积极行动,做出成绩。结语司汤达在《红与黑》一书中,引领世界各国的读者去欣赏法国大革命时期和波旁王朝复辟时的岁月黑暗。无数人为他塑造的主人公于连所折服。他是一个性格矛盾、充满着悲剧色彩的人物。他有野心,却为野心所夺;他有反抗意识,但是,在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中,却不得不选择不断地妥协以保持自我;他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但是他也会遇到很多挫折与困难。他为人刚直诚恳,但为了迎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却存在着不断伪装的必要;他具有善良之心,同时也有着自私的一面,这都是他的人性弱点。由于家庭的原因,他感到自卑,却需要不断地做事情来赢得尊严来掩饰自卑。在他的一生当中,矛盾贯穿始终,这也就构成了其性格中最重要的特征。于连正是这样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在他那里,人性里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得到了充分体现。他是一位充满着矛盾的人物。于连不仅代表了法国革命统治下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是代表了人类的全部,代表着每个人在斗争与生存过程中都要经历的矛盾与苦恼,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他的形象塑造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于连这个角色最吸引人之处,是在其个性的矛盾点上,身为典型圆形人物,他在典型人物身上有典型的个性,它不仅体现出在当时语境中法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也有其鲜明生动的性格特点。他身上所包含的各种矛盾因素使得他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人物之一。于连个性复杂,矛盾重重,反映出人类两面性,但它永远存在着核心自我,可以说,它具有艺术的魅力,审美的效果。他是一个充满着矛盾性的人物,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成为了众多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典范。并且在当今个性学科相互交融相互交叉应用的大环境中,更有学者利用心理学及其他系列不同学科,对连之个性做了重新诠释,使其具有过去未曾有的新意,使于连画面更丰富,更有层次。参考文献[1]李健吾.《司汤达的政治观点和〈红与黑〉》[J].文学评论.1959(3).[2]郭坤.《评司汤达的〈红与黑〉》[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9(8).[3]冉国选.《批判斯丹达尔的〈红与黑〉》[J].开封师范学院学报.1960(12).[4]廖钟闻.《一部反映旧制度复辟的政治历史小说——评司汤达的〈红与黑〉》[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5(2).[5]钟世文.《也谈〈红与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5(1).[6]孟宪郑万鹏.《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破产——评〈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5(2).[7]汪世强.《红与黑》初步探析——一曲个人奋斗的悲歌[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108.[8]王斯秧.司汤达在中国的“红”与“白”[J].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2018(02):71-79+93.[9]司文心.浅析《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多重人格[J].汉字文化,2018(01):47-49.[10]陆维玲.试析人物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红与黑》中的体现[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12):181-182.[11]饶玮.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典型性[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5):75-78.[12]张惠文,王勇.《红与黑》中于连悲剧命运的原因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7):208-209.[13]冯娟.拉康语境中的《红与黑》[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8):129-131.[14]李军.影像品读[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7(08):66-67.[15]赵升平.论《红与黑》无所不在的比对艺术[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04):97-101.[16]陈治云.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看司汤达《红与黑》的“心灵辩证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8(05):44-46.[17]刘怀兰.于连的形象及其启示[J].新西部(理论版),2016(19):81-82.[18]胡晓昕.《红与黑》男主角于连形象研究[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5(02):18-21.[19]柯晓蓉.《红与黑》批判现实主义创作解析[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5(04):51-53.[20]贾华.从反抗到妥协:于连矛盾性格的表现及其社会成因[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15(02):42-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音乐厅前台接待工作总结
- 家电行业行政后勤工作总结
- 粮油副食销售工作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垃圾绿色运输合同3篇
- 蛋糕设计师工作总结
- 二零二五年图书代理加盟经营合同范本下载3篇
-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英语基础写作(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复利数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神木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模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智能家居防水解决方案合同范本3篇
- DB4101T 9.1-2023 反恐怖防范管理规范 第1部分:通则
- 2024-2030年中国公安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行业竞争策略及投资模式分析报告
- 2024年加油站场地出租协议
- 南宁房地产市场月报2024年08月
- 2024年金融理财-担保公司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课件:先秦文学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100道及答案
- 文娱产业政策与发展趋势
- 集团公司2024年度内控评价工作方案
- 2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带括号填空135
- 公厕保洁服务投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