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的农村金融创新对策》9700字(论文)_第1页
《互联网下的农村金融创新对策》9700字(论文)_第2页
《互联网下的农村金融创新对策》9700字(论文)_第3页
《互联网下的农村金融创新对策》9700字(论文)_第4页
《互联网下的农村金融创新对策》97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1互联网下的农村金融创新对策摘要 1一、 绪论 3(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3(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3(三) 核心概念界定 4(四) 本文拟研究的问题及思路 4二、 农村金融创新相关理论 4(一)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 4(二)金融创新的供需模型 4三、 农村金融创新的现状及问题 5(一) 我国农村金融创新现状 5(二) 农村互联网金融现状 5(三) 互联网下农村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6四、 国外农村金融创新的经验和启示 7(一) 国外农村金融创新的经验 7(二) 国外农村金融创新的启示 7五、 互联网下农村金融创新对策 8(一) 加强农村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 8(二) 加强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 8(三) 完善农村金融法律监督体系 8(四) 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 8(五) 加快互联网技术的推广运用 9六、 结论 9参考文献 10摘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文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推进农村金融创新,但农村金融排斥问题仍然存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仍需改进,适应乡村振兴新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仍然缺乏,影响了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以农村金融创新相关概念和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归纳总结,根据互联网下农村金融的现状分析了农村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指出了制约农村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速互联网下农村金融创新合理化对策和建议。以便能够提升农村金融的改革,保证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关键词:农村金融;互联网背景;金融创新绪论选题背景和意义选题背景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颁布并实施一系列政策目的在于推进农村发展,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国家政策逐渐趋向于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为乡村振兴创造了条件,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中央一号文件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把重点放在“三农”问题上。如何弥补“三农”的不足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着重点。2016年,互联网金融第一次在一号文件中被提出,建议引导网络金融规范农村发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倡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技术加强金融服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为各类市场创新发展提供支持。2019年,中央政府第一号文件提出了“互联网+农业”的理念,推动了重要农产品产业链的整体构建。在国家各种政策的支持下,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始借助互联网技术涉足农村金融领域。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解决农村问题提供了支撑。[1]但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迅速的同时,农业经营主体和模式的变化显著,生产活动的转变大使得农村金融创新面临着新的挑战,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推进农村金融的创新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课题。选题意义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和农村金融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出发,通过深入研究,阐明了互联网下如何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如何解决农村金融创新问题的对策,为互联网下的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从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出发,为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创新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思路,提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策略,提出的对策对于后续农村金融市场的研究奠定基础,对于研究互联网下农村金融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国外研究状况国外研究农村金融领域可以追溯到1950年,到1970年,在金融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是农业补贴的信用机制。到1980年,这种金融机制转变为农村金融体系机制。1985年,旧的金融体系被新的金融体系取代,新的金融体系更加注重持久性发展,这种新的信贷机制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新机制认为:“采用储蓄方式和奖励方式并行可以促进贫困人口省钱,同时也可以促进农民对非生产性贷款的需求。”.David

T(2004)认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供求失衡是由于信息流动不畅和逆向选择导致的高风险和高交易投资造成的。因此,组织创新和新技术创新应以降低风险和金融机构成本为核心,信贷并非集约化,应以市场利益为衡量标准,国家应大力支持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创新,同时应为农村金融体系提供更好的宏观背景和完善的法律法规。Tufano(2002)认为,农村金融组织的微观运作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完整有效的法律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二是在现有基础上推进改革创新;三是简化组织内部工作流程,提高组织效率,使用户能够参与;四是满足日益多样化的需求。Finnerty(2008指出,通过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创新和改革,有必要修改相关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MA),以适应现代金融的需要。[2]国内研究状况在2008年,农村金融成为我国的研究热点。付俊文(2009)结合陕西省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案例研究,较为真实、针对性地反映了农村金融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创新主体相对单一,二是农业投资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以及农村信贷环境不良等一系列问题。[3]杨小玲(2013)通过研究指出农村金融的两个问题:一是创新深度不够,多处于基础商品阶段,没有特色商品;。二是市场之间相关因素的变化影响较低,在抵御风险时必然会遭受重创。[4]

金秋瑶(2017)的研究指出互联网金融技术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核心概念界定农村金融农村金融是指各种与信用活动相关的经济活动和农村货币的流通、是农村经济和货币、金融等的融合体、是农村的货币资金运转中的信用关系、是农村货币资金的筹集、分配和管理活动以及农村货币资金融通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农村金融创新农村金融创新是指农村各种金融机构根据农村和农业发展过程中供需的变化,通过对自身资源的再整合,对于农村的产品、政策以及组织结构等进行创新,最终提高农村金融的支农效率。本文拟研究的问题及思路本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1)从理论层面研究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创新的现状及其成因,如何将互联网技术和农村金融相结合,如何在互联网下有效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注重强调互联网下农村金融创新对策。(2)从实证研究层面验证互联网下农村金融创新的积极影响,通过借取国外先进经验和结合中国所特有的情况,分析如何推进互联网下农村金融创新的发展,为其提供一些对策。论文设计思路本文总共有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状况界定了农村金融和农村金融创新等概念;第二部分阐述了农村金融创新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阐述了互联网下农村金融创新的现状,并且分析研究了互联网下农村金融创新的问题;第四部分介绍了结合中国现状借取国外先进经验的案例;第五部分阐述了互联网下推动促进农村金融的创新对策农村金融创新相关理论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经济学家凯恩认为金融创新在回避金融管制和制度中产生。当金融机构由于政策权威的调控而处于利润下降或经营劣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金融创造,规避政策调控,改善劣势,减少监管损失。但是,当金融机构过于自由,创新活动危及金融部门稳定或违背当局政策的经济目标时,金融监管机制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定了更严格的政策和管理文书,使其创新行为符合当局政策的经济目标。为了在新政策下能获得最大效益,该理论将出现新产品和服务的革新,将有监管和金融创新的交替发展路径。[5]金融创新的供需模型国外对金融创新的研究是将供给和需求分开进行的。供给方面,技术、监管的变化、利率调整、消费者和资产状况这几个因素相互影响,并且也与国际状况和金融方面的变化有关,各个因素的变化都能影响金融创新;需求方面,分类学给出了创新的特征和功能,这些因素的需求推动了新的需求,然后经济学将需求和宏观经济联系起来。农村金融创新的现状及问题我国农村金融创新现状当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正朝着覆盖范围的增加、层次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关于农村金融的政策和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政府对于农村金融的扶持也不断加强。[6]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机构的改革效果明显。一方面,各大金融机构改革创新,支农能力和经营种类不断提高。通过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从各方面支持着“三农”,农民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70%,中国农业银行稳中有序推进着“三农”的改革,明确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地位,继续强化政策职能,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小型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迅速。到2016年底,银行在村镇覆盖率持续提高,农村银行资产规模达到1.2万亿元,国家允许有资质的企业依法开展中型和小型银行的试点,提高服务农业的能力。完善的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服务范围。农业担保产品范围明显扩大,“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信用、期货、保险等领域的协同创新不断涌现。保险机构开发推出了数百种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保险产品,这些体现了农村金融产品种类的增加和服务方式的多样化。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就金融政策而言,充分发挥再融资、再贴现以及一些利率的激励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农村信贷投资。2016年,扶贫再贷款成立,主要作用是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缺发展地区信贷的投资。就财税政策而言,继续扩大财政激励和补贴的范围,加强政策支持和政策整合。2008年以来,县级金融机构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一些定向收费实施了补贴政策。2016年,中央财政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各地普惠金融发展,对于农民贷款数额小的有一定税收优惠,税前扣除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对重点农业相关金融机构减少其增值税,农业保险补贴种类增加,补贴范围扩大,逐步提高不同类型保险的补贴比例。农村互联网金融现状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2018年,互联网金融着重于增加金融产品的种类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可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互联网金融。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三农”的地位不断提高,国家依托于“三农”制定了许多政策。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与以前相比有了显著提高,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4-2020年,农村地区互联网用户的数量从1.8亿上升到2.5亿,互联网的普及率也从28.8%上升到46.2%。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规模越来越大。2020年上半年,农村线上各种产品的销售额达7668.5亿元,占全国线上产品销售额的比例较去年有所增加。其中,全国农产品网上零售额于去年相比增长幅度较大。随着农村道路、物流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的规模化、多样化和专业化发展趋势十分明显。电子商务在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电子商务扶贫已经支持了1000多个示范县,覆盖全国大部分贫困县。2020年上半年,全国贫困县线上零售额达到684.8亿元,同比增长13.3%,比农村增长8.3个百分点。在疫情期间,直播电子商务与农村电子商务开展了十分密切的多元化结合,也爆发出了十分巨大的发展活力。互联网下农村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健全现在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主要是以传统的金融机构为基础的。随着国家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农村银行、互助基金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农村金融机构为了应对网络金融平台的压力,顺应发展趋势,积极开发农村网络金融产品。经过几年的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体系已基本形成。然而,由于中国银行等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垄断特性,产品创新能力较强的农村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虽然可以在农村地区占据一席之地,但跨境难度较大。现有农村金融体系总体布局比较完善,但组织机构的管理经营方面仍有很大的问题。比如,由于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过于复杂,经营管理理念难以自上而下地传递,导致一些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增加了经营成本。同时,由于各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状况差距较大,一些经营较差的金融机构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农村数据信息系统相对薄弱。对于这些问题要采取一些对策。互联网下农村金融借贷风险较高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地区地不断渗透,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互联网借贷平台专门面向农村居民提供服务,互联网金融机构纷纷将光投入农村,近年来农村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越来越多,但由于违约、诈骗事件的发生。一方面,农村居民通过互联网借贷平台有一定便利性,但是了解不够,政策监管不全面,在贷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偿还贷款主要通过种植农产品取得的收益。其中有许多因素都会对农产品的产量产生影响,此时农村居民很有可能无力偿还贷款,这就将大大提高农村金融的风险水平和逃避偿还贷款事件的发生率。[7]农村金融供需失衡一是农村金融机构单一的经营模式与日益丰富的农村金融需求对象之间的矛盾。首先,传统金融机构对农村信贷业务的管理权力较小。这些金融机构吸收了大量存款,但能够提供贷款的资金却被转移出去,造成了“只存不贷”的现象。其次,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等的发展,农民的信贷需求由传统的小额贷款需求转变为大额贷款需求,更多的信贷需求转变为生产性投资需求。同时,随着新农村经济和农村企业、家庭农场等基础设施的出现,金融服务对象数量增加,金融服务类型越来越丰富。但由于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研发方面的缺乏,使得金融产品供需失衡。二是现代化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供给与原有的金融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监管机制不健全现在,传统农村金融和互联网金融都面临着政策监管的风险。政策监管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监管存在漏洞。由于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突破和网络金融发展模式的转变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这对政策监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需要相应的政策法规跟上网络金融的发展步伐,否则,在一些领域将会出现政策监管的缺失,从而增加风险发生的几率。二是政策监管合理与否。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时间较短,因此没有深入开展研究。如果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问题而不能得到支持,就要加强政策监督。一些资质不完善、资金实力薄弱的平台将面临倒闭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政策监管的合理性受到质疑。[8]人才资源缺乏一个新领域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领域,因此,在这一领域中需要更多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人才与金融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但是,这种人才也是社会上其他领域内比较抢手的人才资源,加上农村的基础设施以及医疗生活条件较差,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从而导致在农村互联网金融事业上没有足够的人才资源供给,这是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外农村金融创新的经验和启示国外农村金融创新的经验美国的农村金融创新经验美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由合作、商业和政策金融三部分组成。美国的合作性银行、联邦土地银行以及中期信贷银行构成了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主要对农村经营主体以及农村生产项目进行放贷支持,其贷款特点各有不同,贷款利率和期限有多种选择;美国农村商业金融体系主要由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美国的商业银行在大部分农村地区都设置了营业网点,其农村保险体系也较为完善;美国农村政策金融体系由四家政策性机构组成,服务了大部分人群。美国的信贷管理机制较为完善。[9]第一,农村信用风险控制机制比较完善。特别是对贷款的发放有一个严格的程序。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在发放信贷时,必须对服务对象的性质、资产状况和偿付能力进行评估。第二,美国的征信体系较为完善。征信体系的完善减少了贷款审批的难度。一旦核对贷款客户的信用信息,就可及时发放贷款。第三,美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较为全面,有各种监管机构、行业管理协会和金融清算中心等。美国在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方面也有突出表现。美国农村金融法律比较全面,经过不断发展,法律也越来越细化,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日本农村金融创新的经验日本的农村金融体系与美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类似,除了占比最大的合作性金融外,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也占一定比例。日本拥有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10]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制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信用担保保险制度。日本对农业信贷基金会成员的存款实行强制保险,每年农业协会都将存款总额的10%作为特别准备金。二是信用担保体系,农业信用基金协会将金融机构和借款人集中,借款人需要支付担保费的一部分,农业信贷资金协会为借款人提供担保责任,担保中心再保险为资金协会的担保责任。印度农村金融的创新经验BASIX是印度的一个信贷机构,主要是小额信贷。它不仅可以为需求者直接提供金融服务,而且其经营范围涉及了农业生产服务,BASIX为了业务开展顺利,有以下几种措施用于缓解信贷风险。一是对贷款进行分类,对不同的贷款采取不同的措施来降低信贷的风险。二是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降低信贷风险,三是技术创新,在互联网背景下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业务效率。法国农村金融的创新经验完整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法国的农业产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并且法国在19世纪《土地银行法》,可见法国政府对自身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关于农业保险,法国政府早在1960年为保障农业保险的顺利实施就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在1964年建立了农业损害赔偿制度。随后,在1982年以法律形式将农业保险列入强制实行的自然灾害保险之中,同时成立“国家自然灾害基金会”。[11]自然灾害使农民损失时为其提供帮助。 国外农村金融创新的启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美国、日本农村金融体系通过不断的发展和改革,为互联网下农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方面,美国和日本通过不断地发展已经形成了政策性、合作性和商业性为一体的多样化,较为成熟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另一方面,美国和日本较为完善的农村金融扶持政策,为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持。法国也为了建立完整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12]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美国的信贷管理机制完善,解决了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民在担保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了担保贷款过程的顺利实施。日本的信用担保体系是双重的,为日本农业发展提供了信用担保保险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的双重保障。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都有效的分担了信贷过程中的风险,使得借款人和贷款人都有一定的保证。[13]印度也采取了几种措施来缓解信贷风险。完善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美国关于农村金融的法律种类众多,涉及全面,为农村金融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支撑,法国为了农业保险的顺利实施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法律对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尤为重要,可以规避许多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同时也设置明确的界限,用法律确定不能的行为。[14]重视技术创新印度的BASIX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了业务的效率,[15]可以从中看出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现今互联网背景下,如果故步自封一定会被时代所淘汰。先进的技术能简便农村金融中某些业务繁琐的过程,并且能有效的规避因人为而产生的错误。 互联网下农村金融创新对策加强农村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于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素养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农村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和高校之间的校企合作,先搜集市场的需求,再开展相关的课程,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与合作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安排学生实习,最后招聘一定优秀的实习生。企业也要建立内部培训机制,进行相关的金融知识学习和加强意识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地解决互联网下农村金融人才缺乏的问题和满足互联网下农村金融行业发展的需要。[16]加强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由于国内征信体系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建立才刚刚起步,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十分重要。首先,要构建农村地区村民征信信息的数据库;其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个人信息安全,解决互联网下行业之间信息共享所导致的信息泄露问题,明确相关的界限;最后通过线下搜集信息,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电子档案,展示信用状况方面相关信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农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17]完善农村金融法律监督体系互联网下农村金融监管机制不健全,同时法律法规是金融风险监管的基础,可见完善农村金融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性。首先,要根据互联网下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和产生的问题,针对不同的主体和事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也要对行业准备门槛进行规定,防止不规范和具有潜在风险的进入。其次,进行差别化和多方协同监督。由于我国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不同,需求和发展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差别化监督。我国的监管机构众多,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执行不同的监管机制,积极开展协同监管,采取企业的自律和政府的监管相结合的方式。[18]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互联下农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解决农村金融的供需问题尤为重要。首先应建立现代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范围,稳定发展农村服务网络;其次应发挥政府职能,建设现代化的农村金融融资平台,根据不同层次和经济主体的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弥补农村金融供不应求现象;最后应健全农村金融担保机制,互联网下农村金融担保机制的建设尤为重要,利用担保机制,可以发放新型小额信贷,增加农村金融供给,解决供需矛盾。[19]加快互联网技术的推广运用依托于互联网产生的新技术与当前农村金融现状的结合解决了许多问题。首先要提高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加快互联网技术入村入户惠利于民项目的实施进度,提高农村居民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把网络金融知识作为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加大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产品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力度。同时,要重视和严厉打击利用网络金融进行农村金融诈骗活动。[20]结论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颁布并实施一系列政策目的在于推进农村金融发展。但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迅速的同时,农业经营主体和模式的变化显著,生产活动的转变大使得农村金融创新面临着新的挑战,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推进农村金融的创新发展十分重要。在互联网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农村金融创新的以下问题,首先,概述了互联网金融和农村金融相关概念、理论、国内外研究状况等基本信息;其次,通过搜集近几年农村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数据阐述了农村金融创新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互联网下农村金融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健全、互联网下农村金融借贷风险高、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监管机制不健全和人才缺乏;再者,通过从国外农村金融创新的经验中收获了很多,获得了一些启示;最后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互联网下农村金融创新对策,分别是人才、征信体系、法律监督体系、供需矛盾和互联网技术运用。由于互联网下农村金融创新问题发展时间不长,因此随着对问题理解的深入研究,会有诸多问题被提出。同时疫情背景下农村金融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改变,使得互联网下农村金融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农村金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