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2列强侵略中国的加剧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2列强侵略中国的加剧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2列强侵略中国的加剧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2列强侵略中国的加剧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练121.(2024·海南卷)据下表可知,梁启超对时局的看法()1898年各国竞争的起因在于“欧洲全境”“生产过度”,其“所产物”在欧洲已无销场,“不能不觅销售之地”1902年“欧洲区区之地,断不能容此孳生蕃(繁)衍之民族,使之各得其所”,因而“不得不”实行“殖民政略”以扩大容身之地1919年国际联盟是实现“将来志向的世界大同”的“最良之手段”。巴黎和会肯定能建成体现“人类大合同、大进化之国际同盟”的基础——以“扫廓”过去民族竞争造成的“一切扰攘根源”A.希望西方国家赐予经济救济B.基于变法革新进行社会改造C.宣扬民权思想实现君主立宪D.立足世界视角寻求救国之道解析:梁启超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竞争的根源是生产发展,而人口的增加引发了欧洲国家的对外侵略,最终梁启超寄希望于国联,认为国联能实现世界大同,这说明梁启超立足世界视角寻求救国之道,D项正确;梁启超并未主见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救济,解除A项;社会改造在材料中并未体现,解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梁启超的政治主见,解除C项。答案:D2.(2024·福建卷)1898年夏,吴汝纶为严复的译著《天演论》作序,赞扬该书“与晚周诸子相上下”,但又担忧难以引起“以时文、公牍、说部为学”的一般士子的关注。据此可推知当时()A.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B.新旧学问分子阵营分明C.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尚未彰显D.科举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解析:依据材料“吴汝纶为严复的译著《天演纶》作序”“但又担忧难以引起‘以时文、公牍、说部为学’的一般士子的关注”体现的是维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难以赢得群众支持,故A项正确;材料与新旧学问分子阵营分明的说法无关,解除B项;维新思想的出现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结果,解除C项;材料与科举制改革无关,解除D项,故选A项。答案:A3.戊戌变法前后,裘廷梁创《白话报》,提出“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见;梁启超把俚语、韵语、外国语融为一体,不受古来章法的限制;黄遵宪的诗则以反映社会而明显地区分于传统的旧诗;汉字的改革也成为这一时期的一种主见。据此可知,当时()A.崇尚西学成为主流思潮B.西学传播适应了清政府的需求C.戊戌变法新思潮渐渐深化到文化领域D.传统文化不适应近代化的须要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戊戌变法前后,部分学问分子在白话文、诗风、汉字等方面做出了改变,由此可以推断,戊戌变法新思潮渐渐深化到文化领域,C项正确;崇尚西学成为“主流思潮”由材料无法得出,且与史实不符,解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部分学问分子的相识,未体现政府的需求,解除B项;D项材料中无从体现,解除。答案:C4.1906年,美国伊利诺伊高校校长詹姆士在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备忘录中提出:“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化这一代青年中国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回最大的收获。”这打动并促使罗斯福实施庚子赔款的退款安排。据此可知,该安排()A.说明列强在华冲突冲突尖锐B.反映美国对中国持怜悯看法C.是美国施行文化侵略的手段D.推动了清末新政的顺当实施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美国提出的利用“庚子退款”支持中国留学生的方案,其目的是要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回最大的收获”,这反映出西方的侵略方式渐渐趋于隐藏多样,C项正确;A项“冲突尖锐”说法错误,解除;B项并非材料主旨,解除;美国退款主要是为了扩大在华权益,并非清末新政得到国际认可,解除D项。答案:C5.1901—1911年,中国通过日文、英文、法文共译各种西书至少1599种,占晚清100年译书总数的58.7%,超过此前90年中国译书的总数。这说明()A.民主革命的思想广泛传播B.新政促进教化文化发展C.民众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D.向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化解析:据题意可知,1901年到1911年中国翻译西方书籍的数量大大增加,说明向西方学习深化,D项正确;翻译西方书籍不代表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和民众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解除A、C两项;材料仅涉及西方书籍翻译的内容,不能体现新政的影响,解除B项。答案:D6.近代中国有一个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转变过程。1902年,严复在《与〈外交报〉主子论教化书》中起先运用“科学”,如“且其所谓艺者,非指科学乎?名、数、质、力四者,皆科学也”。至此,人们起先接受并采纳“科学”一词来指代近代科学。这一改变()A.推动了救亡图存高潮的到来B.引发了改良思潮的到来C.反映了救国思想的深化发展D.推动了实业救国的兴起解析:依据材料“且其所谓艺者,非指科学乎?”可知“格物”侧重的是自然科学,侧重技术层面。依据材料“名、数、质、力四者,皆科学也”可知“科学”起先涉及自然科学背后及社会科学本身的客观理性精神,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救国思想的深化发展,C项正确;推动了救亡图存高潮的到来不符合当时的史实,解除A项;改良思想形成发展于19世纪70年头到90年头,与题干时间不符合,解除B项;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与材料信息无关,解除D项。答案:C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U字形,起先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在谷底及其以前的时期,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来说,面临的主要是“沉沦”,虽然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方面,事实上存在着主动的、向上的因素,但这种因素的发展是渐进的、缓慢的,相对于社会“沉沦”主流来说,它是弱小的。“谷底”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最困难的时候,但同时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随着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壮大,随着新的社会阶级的出现,随着人民群众、社会精英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日渐觉醒,向上的、主动的因素渐渐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因素,影响着社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围绕“中国近代社会的谷底”进行探讨。(要求:指出对应的历史时段,并说明理由。史实精确,理由充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依据“谷底”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最困难的时候,但同时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随着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壮大,随着新的社会阶级的出现,随着人民群众、社会精英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日渐觉醒,向上的、主动的因素渐渐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因素”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近代社会的谷底应当是1900—1920年。结合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袁世凯复辟失败、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信息进行阐述。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绽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答案:观点:中国近代社会的谷底应当是1900—1920年。理由: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掀起复辟逆流;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国家分裂。与此同时,清末新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等因素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