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鉴赏(第三版)课件 第十三章 托物寄意;第十四章 闲情逸趣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C/3F/wKhkGWdbti6ACkIGAADNp6srG_E301.jpg)
![唐诗宋词鉴赏(第三版)课件 第十三章 托物寄意;第十四章 闲情逸趣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C/3F/wKhkGWdbti6ACkIGAADNp6srG_E3012.jpg)
![唐诗宋词鉴赏(第三版)课件 第十三章 托物寄意;第十四章 闲情逸趣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C/3F/wKhkGWdbti6ACkIGAADNp6srG_E3013.jpg)
![唐诗宋词鉴赏(第三版)课件 第十三章 托物寄意;第十四章 闲情逸趣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C/3F/wKhkGWdbti6ACkIGAADNp6srG_E3014.jpg)
![唐诗宋词鉴赏(第三版)课件 第十三章 托物寄意;第十四章 闲情逸趣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C/3F/wKhkGWdbti6ACkIGAADNp6srG_E30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托物寄意引言咏物是古典诗词的重要类别,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源远流长。如《诗经》中的《鲁颂·》,写出了马之壮硕、种类以及毛色,感叹牧马之盛,穷物之情,尽物之态,就展示了咏物诗的最初风貌。此后《楚辞》也有不少吟咏自然物的篇章,且体现了咏物诗“托物寓意”的重要特征,如屈原的《九章·橘颂》,这使得咏物诗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由两汉魏晋文人的开拓,咏物这一题材在六朝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一时期的咏物之作数量众多,“巧构形似”(钟嵘《诗品》),极貌体物,虽然能穷尽物态,但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深度。不过,对呈现物貌的技巧的重视,使咏物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渐趋圆熟,明人胡应麟《诗薮》中说“咏物起自六朝,唐人沿袭”,大概就是针对咏物诗的艺术手法而言的。到了唐代,咏物诗创作进入了蔚为大观、自擅其美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的咏物诗将六朝咏物之形似的遗风和“风骚”咏物之比兴的传统巧妙地融合为一体,图形绘貌,姿态盎然,形神兼备,寄慨遥深;数量上也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据研究者统计,唐代的咏物诗多达6789首。而于隋唐民间兴起的词体也渐为文人们所欣赏、仿效,作为诗人出身的词人自然把这一题材运用到词的创作当中,不断创作出咏物的新篇章,尤其是经过中唐词人题材上的拓展以及晚唐五代词人艺术上的更新之后,宋代词人更是将咏物这一题材发展到了极致,不仅在取材上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有新的开拓,而且把自我的人生体验、身世之感以及整个社会的沧桑变化融入所咏之物中,实现了不粘不离的咏物特征。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唐诗篇初唐咏物诗的代表作家有唐太宗李世民、虞世南、李峤、沈宋、“四杰”及陈子昂诸人。这一时期的咏物诗有不少承袭了六朝只求形似之余绪,但也有少数突破齐梁窠臼、透出新变气息的寄寓之作。如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在狱咏蝉》初唐咏物诗到“四杰”时,兴寄的成分有所增加,抒发个人感慨的作品渐多。咏物诗的思想内容由浅薄浮泛趋向深沉厚实,艺术个性渐趋成熟。“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也有一首咏蝉诗——《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感遇三十八首》陈子昂的咏物诗不多,却能用比兴寄托的方式,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感遇十二首》咏物诗到盛唐进入成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咏物诗深深地打上了盛唐的时代烙印,体现了盛唐诗人积极向上、昂扬奋发、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和开放心态。艺术技巧上也高度纯熟,不管是体物传神还是因物兴寄,都追求兴象玲珑、物我交融的意境。来看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古朗月行》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咏物诗往往略貌取神,即便专门体物,也不屑于精雕细刻,而往往有感而发,一吐为快,笔力雄健,神韵自远。如《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房兵曹胡马》与李白同时期的杜甫可谓集咏物之大成者。他的咏物诗不仅题材丰富,禽鸟虫鱼、松柏柳梅等皆可入诗,而且形式灵活,体裁多样,短的有绝句,长的有排律、歌行等等。杜甫的咏物之作重视形貌色彩的描绘,重视以形传神。如他的《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病马》杜诗咏马者差不多有十三首,诗人对马的审美感觉是随着人生阅历而逐渐改变的。安史之乱以后的杜甫,常年处于生活困苦、漂泊不定的失意状态,此时在情感上最能引起诗人共鸣的当属那些忠厚而不幸的病马、老马,来看他的一首《病马》: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孤雁》杜甫还借咏物而关注社会问题,他的许多咏物诗不仅寄托个人的理想怀抱,而且把民生疾苦、家国之痛、时代之悲,深深渗透于咏物之中。如《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归雁》杜甫的《孤雁》虽写于大历年间,其雄浑苍茫、沉郁悲慨却犹是盛唐气象。而大历诗风的整体格调实际上要孱弱得多,如同样咏雁,钱起的《归雁》就比杜诗要显得哀怨清空: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秦吉了》白居易是唐代创作咏物诗数量最多的诗人。他的咏物诗主要是以咏物为契机来揭露社会弊端,体现了以诗歌为武器干预现实的勇气,具有明显的美刺作用,主要代表作如《秦吉了》: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颈红。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昨日长爪鸢,今朝大觜乌。鸢捎乳燕一窠覆,乌啄母鸡双眼枯。鸡号堕地燕惊去,然后拾卵攫其雏。岂无雕与鹗,嗉中肉饱不肯搏。亦有鸾鹤群,闲立高飏如不闻。秦吉了,人云尔是能言鸟,岂不见鸡燕之冤苦。吾闻凤凰百鸟主,尔竟不为凤凰之前致一言,安用噪噪闲言语。《李花赠张十一署》韩愈对唐代咏物诗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咏物诗的风格及艺术形式的新变上。韩愈将他奇崛诡怪的诗风运用到咏物之作中,即使吟咏花卉草木等柔弱之物,也总要尽力刻画出怪异、恣肆的形象,让人惊叹不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他的《李花赠张十一署》: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君知此处花何似,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念昔少年著游燕,对花岂省曾辞杯。自从流落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力携一樽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马诗二十三首》李贺的咏物诗也彰显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他的《马诗二十三首》,围绕马广搜事典,寄兴述怀,将自己的身世之感寄托于马的命运之中,表现出志士的远大抱负及时不我遇的感慨与愤懑,如其四曰: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蝉》到了晚唐时期,文人们敏感的心灵受到时代衰败气氛的侵袭,胸中充斥着千万重的愁云惨雾。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审美情趣,也从昂扬奋进转化到颓唐消沉方面。因此这一时期的咏物诗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变化,在所咏题材上表现出对琐细之物以及具有悲剧色彩之物的偏好,如瘦梅、枯荷、秋蝉、孤雁等。来看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流莺》同李商隐的其他诗作一样,他的大多数咏物诗也呈现出意蕴的多义性和境象的缥缈朦胧,如他的《流莺》: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官仓鼠》晚唐的咏物诗坛上也出现了不少刺时寓讽、愤世嫉俗的作品。如曹邺的《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宋词篇到了宋代,咏物这一题材借助于词的形式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两宋时期的大多数词人,如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赵长卿、吴文英等都创作了数量颇丰的咏物词,并且从审美的角度把单纯咏物的流连光景之作发展为情景交融、托物寄意之作,把词人情感、社会忧患以及个体特征和所咏之物联系起来,实现了咏物寄意的完美结合。《苏幕遮》北宋前期的咏物词人当以欧阳修、梅尧臣、柳永为代表,这一时期的咏物词注重对所咏之物外在状态的描绘,讲求形似,用尽描摹之笔以求惟妙惟肖的效果,少有寄托之作。来看被王国维誉为“咏春草绝调”之一的梅尧臣的《苏幕遮》: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黄莺儿》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就是将慢词引入词体,而慢词铺陈体物的特点正好给咏物词对物象的刻画创造了足够的空间,以慢词咏物可以说使咏物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他的《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农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到了北宋中期,咏物词以星火燎原之势迅猛发展起来,参与创作的人数和作品数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词人的审美趣味也由原来单纯对事物外在形态的描绘转入对所咏事物寄以感情和人格。来看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花犯·咏梅》周邦彦也是写咏物词的行家里手,周邦彦不仅在咏物词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而且在章法结构上打破了旧的咏物词创作运思程式,试看其《花犯·咏梅》: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卜算子》南渡时期的人们饱受了战乱流离之苦,这一时期的词人多借所咏之物来表现南渡后漂泊无依的孤寂际遇,或寄寓山河破碎以及忠良凋零的悲慨。来看朱敦儒的《卜算子》: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清平乐》李清照作为南渡时期最重要的词人,和所有饱受战乱之苦的词人一样,将丧夫失家的悲苦、颠沛流离的哀痛以及孤寂落寞的哀怨一并融入南渡后的咏物词中,如《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这一时期的亡国之君宋徽宗,也留下了几十首可读的诗词,其中为金人所掳途中作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可谓是触景生情、寓意深远之作: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贺新郎·赋琵琶》南宋中后期是咏物词发展的高峰期。以辛弃疾为核心,陆游、张孝祥等为羽翼的辛派词人承苏轼词风,怀着中兴的复国理想,感慨颓危沦丧的国势,不满苟且偏安的现实,表现奋勇杀敌的理想。表现在咏物词里,就是将物、我、现实、理想融合为一体,开拓出咏物词的新境界。来看辛弃疾的《贺新郎·赋琵琶》: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卜算子·咏梅》和辛弃疾同时的陆游也是咏物词的高手,他的《卜算子·咏梅》就是一首颇负盛名的咏梅词,其词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暗香》《疏影》这一时期以姜夔为代表的“清空”词人在咏物词创作上追求艺术的极致,姜夔的《暗香》《疏影》可谓咏梅词里的名作: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双双燕·咏燕》稍后于姜夔的史达祖也创作了一系列的咏物词,来看他咏物的代表作《双双燕·咏燕》: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小结概而言之,咏物这一题材历经唐宋时期诗人词家的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不仅在题材上达到了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一器一物皆可入诗词的境界,而且诗人词家对所咏之物都寄托了深刻的思想意蕴,抒发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和人生慨叹,彰显了自己独特的高贵品格,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对时代兴衰以及民生疾苦的关注,极大地丰富了咏物的内容,对宋代以后的咏物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十四章闲情逸趣引言在中国古代文人心中,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充斥着名利的现实世界,一个是高悬着理想的精神世界。于是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追求:一方面,他们要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寻找着生活的情趣,力图从现实世界中开辟出一方净土。诗歌正是这两种态度的集中体现。古代诗人不仅认为“诗言志”,也认为“诗缘情”,前者是一种政治理想,后者是一种生活情趣。于是在追名逐利的同时,诗人又在憧憬着超脱现实的生活,渴望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抒写闲情逸趣的诗歌即应运而生。物质生活的满足是产生闲情逸致的前提条件,“闲”则是诗人创作的心理状态。古人在官务冗杂之时,只有跳出名利的藩篱,反观生活的单纯与宁静,才能抒发独特的闲情逸致。中国古代的诗人真正实现了一种艺术化的生活,他们不仅与大自然的花鸟虫鱼打交道,而且空闲之余游山玩水,对园林建筑、琴棋书画技艺更是了然于胸。这些不仅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也成为诗人抒写真性灵的重要触媒。唐代以来,社会经济逐步繁荣,文化环境相对宽松,文化交流活动频仍,儒释道思想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占据主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习俗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于是诗人不仅活动于官场衙门,也寄身于禅院寺庙,不仅周旋于同僚,也结交于僧道,这种思想的自由流动也为闲适诗的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与世澹无事,江海自然人
唐诗篇初唐诗坛除唐太宗及其史臣的创作外,最负盛名的就是“初唐四杰”。他们的诗歌注重抒写主观情怀,渴望建功立业,作品多充满着激情昂扬的豪情壮志。而在发出这些“不平之鸣”之余,他们也注意到了“江山与塞漠”的优美景致。《春晚从李长史游开道林故山》例如骆宾王的《春晚从李长史游开道林故山》:幽寻极幽壑,春望陟春台。云光栖断树,灵影入仙杯。古藤依格上,野径约山隈。落蕊翻风去,流莺满树来。兴阑荀御动,归路起浮埃。《游少林寺》沈佺期和宋之问在初唐诗坛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为五律的定型作出了贡献。从诗歌内容上讲,他们的大部分诗作超不出台阁体的框架,应制的成分比较多,但也有一些并不带有明显的政治功利性,例如沈佺期的《游少林寺》: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江上琴兴》诗人常建官场不得意,于是他来往于山水名胜,长时间漫游,《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两句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为他赢得了盛名。试看他的一首《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听蜀僧濬弹琴》常建的琴声能使无情者俱有情,而李白有一首诗也写出了琴声的强烈效果,那就是《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曾长期隐居于终南别墅。山林之乐,再加上王维本身具有的很好的艺术修养,使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过着物质相对丰富、精神相对充实的生活。诗人经常用诗一般的眼光去赏玩万物,用佛一样的眼光去体察生灵,于是他的诗作不仅有一种微妙深邃的佛理,而且有超凡脱俗的闲情逸趣。后代评论家都将王维归于“自然”或者“神韵”一派,和诗坛中的经世致用、刻意雕琢一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例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辛夷坞》王维对于自然界的花鸟虫鱼也是抱着一种艺术化的态度。在他的眼里,外界的花鸟不是生物意义上的物质,而是自由自在的个体,是暗含哲理的生灵,诗人从中也获得了诗意的感受,感悟着微妙的禅理。例如《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夜宴左氏庄》诗人杜甫一生可谓颠沛流离,但年轻时候有过一段年少轻狂的生活。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参加过一次进士科考试,结果落第而归。他不以为意,兴致勃勃地到齐赵间漫游,后来在《壮游》诗中回忆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这种无忧无虑的旅游生活对于杜甫来说甚是惬意。后他归居洛阳,写下了《夜宴左氏庄》: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江村》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辗转于陕西、甘肃,后定居于成都。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结束了四年流亡生涯、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的杜甫,依靠亲朋故旧的接济,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起了草堂,总算有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梦寐以求的安定生活对诗人来说自然弥足珍贵,他用诗记录了自己乡居生活的清幽安闲和心情的愉悦闲适。如《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幽居》安史之乱之后,唐代士人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诗歌中的“盛唐气象”逐渐消失,代之以韦应物诗歌中的清雅闲淡和刘长卿、大历十才子诗歌中的冷落寂寞。韦应物被罢到滁州做刺史长达十余年,诗歌中原有的激情昂扬的报国情怀消退了,取而代之的是个人生活中的山水之美和闲静乐趣,于是他开始向往陶渊明隐居的宁静。例如这首《幽居》: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松斋自题》论起闲适诗,在唐代不能不提到白居易,他是第一位在自己的诗歌中划分出闲适一类的诗人,闲适诗与他的讽喻诗、感伤诗并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注疏》),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人生信念和悠久传统,如果说讽喻诗是“兼善之作”,那么闲适诗就属于“独善之作”了。例如《松斋自题》:非老亦非少,年过三纪余。非贱亦非贵,朝登一命初。才小分易足,心宽体长舒。充肠皆美食,容膝即安居。况此松斋下,一琴数帙书。书不求甚解,琴聊以自娱。夜直入君门,晚归卧吾庐。形骸委顺动,方寸付空虚。持此将过日,自然多晏如。昏昏复默默,非智亦非愚。《闲适》在白居易看来,这种乐趣来源于“知足”和“适性”,前提条件是“家给身闲”,具体表现就是吟诗作对,轻歌曼舞,游山玩水,吟风赏月。再如《闲适》:禄俸优饶官不卑,就中闲适是分司。风光暖助游行处,雨雪寒供饮宴时。肥马轻裘还且有,粗歌薄酒亦相随。微躬所要今皆得,只是蹉跎得校迟。《清夜琴兴》将“闲适”作为诗歌的题目,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白居易晚年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司洛阳,这首诗写的正是他此一时期的生活。首联直接拈出“闲适”二字,并且说自己俸禄优厚,官职不卑,是有足够的物力财力享受这份闲适的。中间两联是将日常闲适生活具体化,写得悠然自得。尾联是对这一生活状态的总结和体会,说如今自己想要的基本上都拥有了,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不满足呢?《唐宋诗醇》卷二十六评白居易的《池上篇》诗中的“识分知足,外无求焉”时说:“‘识分知足’四字,是乐天一生得力处,真实受用在此。”事实也是如此。白居易不仅物质生活优厚,精神生活也很丰富,值得叹赏。例如《清夜琴兴》: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响余群动息,曲罢秋夜深。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宋词篇词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刚开始是以婉约、柔美、艳情等特点出现的,后来男性创作主体的加入,使得词从艳情转化为闲情。这期间,李煜、晏殊、欧阳修、宋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晁补之、张孝祥、张元干、陆游、辛弃疾等词人为这种转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张炎曾在《词源》卷下“赋情”条中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如果说诗歌还承担着言志和经世致用的作用的话,那么词完全是作者的性情流露。古代文人对写诗和写词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词本身就含有闲情的意味。谈到词的闲情逸趣,按照刘尊明的说法,“闲情”是指“人们在一种比较清闲安逸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份从容、淡泊、安闲、清雅的情感与心理”,“逸趣”则是指“人们在隐逸生活乃至其他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份闲适淡雅之情、清逸超迈之趣”。《渔父词》南唐后主李煜不仅写过很多充满故国之思的伤心词,写过很多绮丽奢靡的艳情词,也写过一些袒露真性情的闲适词。如《渔父词》两首: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浣溪沙》宋初的词人晏殊、宋祁、欧阳修等人,尽管偶有不顺,但在政治上是相对通达的。晏殊被称为“宰相词人”,宋祁也被称为“红杏尚书”,他们的物质生活相对丰富,也有充裕的时间流连诗酒风月,写出了大量的闲适词。例如晏殊的《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浪淘沙》宋代优待士大夫,宋祁又官至尚书,生活丰足,空闲之余也写了不少嘲风弄月的诗词。例如这首《浪淘沙》: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采桑子》欧阳修因参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后被贬到颍州。在颍州西湖的自然天光里,他创作了《采桑子》十首,每首的第一句都有“西湖好”字样,看下面这一首: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菩萨蛮》王安石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罢相,其后隐居江宁。隐居十年中,王安石不仅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在文学创作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其词作除了《桂枝香·金陵怀古》外,还有很多抒写闲情逸趣的词,例如《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满庭芳》苏轼一生也是起起落落,晚年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将自己被贬的经历称为“功业”,其乐观旷达的个性由此可见一斑。在经历了人生的波折之后,他渐渐看透了功名利禄,曾经反思“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什么时候才能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呢?表达类似情绪的诗词还很多,例如《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鹧鸪天》词人朱敦儒长期隐居于江湖之中,人称他“天资旷逸,有神仙风致”(《历代诗余》)。靖康年间,宋钦宗召他入京,想授官给他,结果他力辞说:“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宋史·文苑传七》)他的这首《鹧鸪天》颇能代表他前半生的人生态度: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流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昭君怨·园池夜泛》南渡之后,文人的文化心理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有的词人曾经拥有收复失地的远大抱负,但得不到朝廷支持,他们本身不得重用甚至多次被贬,于是政治热情消退,转而追求闲适的生活。江南风光也陶冶了这批词人的性情。他们沐浴在温婉绮丽的江南烟雨中,陶醉在繁华奢丽的城市风情中,写出了很多抒发闲情逸致的词。一些词人在南方还拥有自己的别墅,例如范成大的石湖、叶梦得的石林别墅、张孝祥的鸥盟轩等等,闲居的生活自然会促使词人写出大量的闲适词。张镃的《昭君怨·园池夜泛》是其中的一首:月在碧虚中住,人向乱荷中去。花气杂风凉,满船香。云被歌声摇动,酒被诗情掇送。醉里卧花心,拥红衾。《天仙子》词人沈蔚生平不详,《全宋词》中存词二十二首,有一首《天仙子》是他抒写闲情逸趣的代表作:景物因人成胜概,满目更无尘可碍。等闲帘幕小栏杆。衣未解,心先快。明月清风如有待。谁信门前车马隘,别是人间闲世界。坐中无物不清凉。山一带,水一派。流水白云长自在。《破阵子》陆游和辛弃疾年轻时候都有收复失地、杀敌报国的决心和行动,可惜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他们只能“心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技术服务合同范例
- 2025年航空、航天设备相关专用设备项目提案报告模式
- 2025年国际会议服务提供商合同标准
- 2025年度公司股权策划内部转让协议
- 2025年宅基地共建住宅合同样本
- 2025年人保租赁合同格式
- 2025年不锈钢管材订购合同样本
- 2025年个人购置家居设施合同范文
- 2025年化学品仓库消防隔离带铺设工程承包协议
- 2025年图书策划保密合同
- 桂花-作文ppt-PPT课件(共14张)
- 高一数学概率部分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解析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
- 【课件】Unit1ReadingforWriting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滴灌工程设计示例
- 铁路运费计算方法
- 《小脑梗死护理查房》
- 免疫及炎症相关信号通路
- 医院室外管网景观绿化施工组织设计
- 某风电场设备材料设备清单
- —桥梁专业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终)
- 德龙自卸车合格证扫描件(原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