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320B50/59DB21DB21/T2254—2014海洋贝毒预警监测技术规程Marineshellfishpoisonearlywarningandmonitoringtechnicalregulation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DB21/T2254—2014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标准由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伦、王年斌、宋广军、吴金浩、宋永刚、刘桂英、徐晓红、田金、杨爽。本标准首次发布。1DB21/T2254—2014本标准规定了海洋贝毒预警监测的内容、监测方法、技术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管辖海域海水经济贝类贝毒的预警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009.212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GB/T5009.213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GB/T23215贝类中多种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Y/T069赤潮监测技术规程SC/T3023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生物法SC/T3024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生物法SN/T1735进出口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SN/T1773进出口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SN/T1996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DB33/T743水产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B32/T1710海水贝类毒素采样检验技术规范3术语下列术语适用于本规程。3.1贝类毒素shellfishtoxins由有毒赤潮生物产生的天然有机化合物。3.2有毒藻类toxicalgae自身能分泌毒素或者在其代谢过程中能释放毒素的海洋微藻。3.3麻痹性贝毒paralyticshellfishpoisoning2DB21/T2254—2014有毒藻类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人们误食含有此类毒素的贝类会产生麻痹性中毒的现象,其毒理与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相似,主要是通过对钠离子通道的影响而抑制神经的传导。3.4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shellfishpoisoning有毒藻类产生的一系列对热稳定的脂溶性多醚类化合物,包括软海绵酸(okadaicacid,OA)和它的衍生物鳍藻毒素等(dinophysistoxins,DTX)、扇贝毒素(pectenotoxins,PTX)、硫酸化衍生物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YTXs)、氮杂螺环酸毒素(azaspiracidpoisoning,AZP)、螺旋形亚胺(gymnodimine,GYM)化合物等。4监测内容实时监测养殖海域的有毒藻类数量及贝毒含量。5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5.1监测站位布设监测站位应覆盖整个养殖区,沿潮流方向站位间距应小于一个潮程,潮流垂向站位间距应小于1km。监测区面积小于50km2,测站不能少于6个;监测区面积等于或大于50km2,测站不能少于12个;当发生有毒藻类赤潮时,应增加监测站位数量。5.2监测区域划分结合辽宁海域贝毒历史资料及养殖种类的染毒程度不同,将辽宁近岸海域分为二类不同的监测区:——重点监测区:大连市、东港市、营口市;——一般监测区: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5.3监测频率重点监测区每年4月至8月每两周监测一次,9月至次年3月每月监测一次;一般监测区每年4月至8月每月监测一次。5.4监测指标有毒藻类数量(种类见附录A及附录B,根据研究和监测结果需随时增加其它可能产生赤潮毒素的有毒藻类)、贝类毒素含量。5.5监测种类常规监测贝类品种(优先顺序):牡蛎、贻贝、扇贝、蚶类、蛏类、蛤类。非常规监测品种选取根据养殖区实际和特殊情况来确定1)当食用该养殖区某种贝类发生中毒事故时(其他养殖贝类也需检测2)当养殖者要求对某一贝种进行监测时3)当对某一贝种有特定的科研目的时4)当某一种贝类需要出口时,可将该种设为非常规监测品种。5.6监测预警3DB21/T2254—2014当有毒藻类超过附录A(强制性附录)中Ⅰ级预警值时,监测频率提高至每周1次,直到有毒藻类低于Ⅰ级预警值时,恢复至正常监测频率;当有毒藻类超过Ⅱ级预警值时,则应每周监测2次,直到有毒藻类低于Ⅰ级预警值时,恢复至正常监测频率;当有毒藻类超过Ⅲ级预警值时,则应每天监测1次,同时,应采集该海域经济贝类进行贝毒检测,若超出警戒标准,则应关闭该养殖区,当有毒藻类低于Ⅰ级预警值时,且检测贝毒低于警戒标准时,开放养殖区,并恢复正常毒藻监测频率。5.7监测分析方法有毒藻类的监测方法参照赤潮监测技术规程(HY/T069)中规定的浮游植物采水监测方法进行,贝类采样、监测方法参照海水贝类毒素采样检验技术规范(DB32/T1710)规定进行。麻痹性贝毒(PSP)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或生物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PSP毒素(GB/T5009.213、GB/T23215、SC/T3023,检测方法应符合SN/T1735、SN/T1773检验要求);腹泻性贝毒(DSP)使用ELISA试剂盒或生物法初检(GB/T5009.212、SC/T3024、检测方法应符合SN/T1996检验要求),阳性样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按OA、DTX、PTX、AZP组分进行检测(DB33/T743),警戒标准见附录B(强制性附录)。4DB21/T2254—2014(强制性附录)辽宁近岸海域有毒藻类预警级别序号中文名拉丁名毒素种类(Cells/L)(Cells/L)Ⅲ级预警1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catenellaPSP2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PSP3链状裸甲藻PSP5×1025×1035×1044尖头鳍藻DinophysisacutaDSP5×1025渐尖鳍藻DinophysisacuminataDSP5×1026具尾鳍藻DinophysiscaudataDSP5×1027倒卵形鳍藻DinophysisfortiiDSP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参考:开放式创新网络中“数字悖论”现象研究:形成机理、作用机制和优化路径
- 2025年度企业临时工培训与考核合同3篇
- 商场烟感报警系统采购与安装合同(二零二五年)2篇
- 2025年度个人生育保险代缴服务合同范本4篇
- 2025版出台二手房交易税费计算与申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厅转让合同范本(含会员卡及积分系统)3篇
- 2025年度墓地转卖及墓园墓碑石材更换合同4篇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研发借款合同范本发布
- 二零二五年度多功能铲车租赁与技术支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用电变压器项目融资与风险管理合同
-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及进展
- 【大学课件】基于BGP协议的IP黑名单分发系统
- 2025年八省联考高考语文试题真题解读及答案详解课件
-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课件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初中学业水平生物试题含答案
- 美的MBS精益管理体系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课件
- 2024安全员知识考试题(全优)
- 法律诉讼及咨询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标)
- 格式塔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
- 英语六级词汇(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