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商丘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商丘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商丘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商丘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商丘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河南省商丘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唐人选唐诗中有的选录杜诗,有的并不选录杜诗,这种情况是杜甫研究的重要命题,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诗坛风气和主潮,《箧中集》也代表着一种新的思想动向,却都先后意外落选。原因何在?《河岳英灵集》(殷璠)是被认为最能代表盛唐诗歌理想的诗选,盛唐诗坛重要人物基本入选其中。杜甫当时诗歌创作数量也不少,主要原因应是杜诗本身的问题,即其内容、艺术风格和当时主流风尚并不一致。如深受今人赞美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泾渭不可求”借写景而喻时事,乃至“黄鹄去不息,各有稻粱谋”的高自标置,反而不如高适、薛据、岑参、储光羲等人的即景写实、淡定优雅从安史之乱爆发到终老于江湘,正是杜甫创作高峰,在杜诗佳作不断涌现之时诞生的两部诗选《箧中集》和《中兴间气集》中却仍难觅杜诗踪影,总编次之”,其实并非没有严格的入选标准。元结序主张“雅正”,皆以忠信而久贫贱,皆以仁让而至丧亡”,并非主流,正好和杜甫比较接近,杜甫其人其诗并不完全吻合其选人、选诗之标准。杜甫曾为左拾遗,并非“正直无禄位”“忠信而久贫贱”者,他们关注个人疾苦,而杜甫则忧国忧民,但往往推己及人,这种精神正是杜甫超越《箧中集》诸子之处。据卢燕新考察,理致清新”“朝野通取,格律兼收”。杜诗却没能入选《中兴间气集》,当然主要还是因为诗歌理念、诗歌内容与风格的巨大差异﹣﹣卧病江湖感叹“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吟咏“战血流依旧,人际交往的限制也不可忽视。安史之乱发生后,杜甫漂泊蜀中,也与活跃的江南诗人群体存在巨大时空阻隔和社会身份的高低落差。早期唐人选唐诗中杜诗的落选也是时代的问题,《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代表当时诗坛主潮,杜诗的落选表明其与时代主潮相对隔膜的关系。杜甫从生前到身殁短期内未被主流诗坛理解、认可,其诗歌创新超越其时代。(节选自吴怀东《杜甫的诗为什么会落选﹣﹣唐人选唐诗与杜诗早期传播、影响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与《箧中集》代表了当时诗坛风气和主流思想动向,是当时比较重要的诗歌选本。B.与高适、储光羲相比,杜甫的诗歌创作在即景写实、淡定优雅方面存在不足,这是殷璠没将杜诗选录集中的主要原因。C.杜诗主题已摆脱了对个人苦难的书写,其忧国忧民的精神高度成为其超越同时代诗人的重要特征,也是其不被选录的原因之一。D.当时诗坛,京城与江南两地崇拜盛唐气象,而杜甫却以“沉郁顿挫”的笔调书写人间疾苦(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杜甫的诗句,旨在论证杜甫的诗歌风格有别于同时期的诗坛风格。B.文章运用因果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针对杜甫诗歌落选于同时代诗选的原因进行了分析。C.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提出问题,后分别从选录标准、诗风与时代三个方面进行论证。D.文章既肯定杜甫诗歌的思想高度,又指出其与诗坛现实和时代的关系,论证严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人选唐诗中杜诗的落选,不仅有杜甫及其作品风格的原因,也与殷璠、元结和高仲武个人思想以及当时诗坛主流评价有关。B.元结的《箧中集》中体现的文学思想与杜诗比较接近,但杜诗之所以落选,是因为杜甫曾“有禄位”及其诗歌内容等不合要求。C.诗人的出身、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客观因素,不仅影响诗人的文学创作,更影响到其诗文的传播与社会影响。D.符合时代发展主流的文学创作往往能够被时人接受而广为流传,这是评价文学创作水平的最基础标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野生稻遗传资源对中国的水稻育种、生产和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2021年9月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所有野生稻属植物均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1970年,袁隆平院士在海南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的野生稻——野败(野生的雄性败育稻)。野败个体的雄蕊不育特征,正是它,让杂交水稻从设想变为现实。野生稻对人类的价值不仅仅是提供杂交水稻的亲本,对干旱、淹浸、寒冻和土壤酸碱性等不良环境的耐受性等。野生稻这些优秀的基因,未来在应对水稻稳产高产的挑战中具有重大价值。今天,野生稻的生存危机并非来自人类对它的采挖,而是栖息地的丧失。它的典型生活环境是湿地,湿地要么被开垦成了农田,要么被开发成了建筑用地。野生稻的“家园”随之遭到破坏。保护湿地,与自然界的其他物种和谐相处,这是人类未来可行的生存之道。(摘编自史军《野生稻:装满人类饭碗的希望》,《知识就是力量》2022年第7期)【材料二】东乡野生稻属普通野生稻,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分布最北(N28°14′、E116°36′)的野生稻特异种质资源。孙传清等对东乡野生稻和栽培稻的核DNA序列分析认为,更容易实现将其优良基因导入栽培稻,已有的关于东乡野生稻的育种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东乡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张晓丽等研究发现,XIE等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因此,相较于其他野生稻类型,为了充分挖掘东乡野生稻的有利基因为栽培稻品种改良所用,我国科学家已经开展了不少研究(摘编自毛一剑等《东乡野生稻研究进展及育种利用策略》,《中国稻米》2022年第5期)【材料三】野生稻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是提高栽培稻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栽培稻遗传改良的重要候选资源。怎样科学利用野生稻,允许实施一定数量的中长期育种项目,为培育重大品种创造环境,宜选择具有所需优异性状的栽培稻作亲本进行回交、复交或选择不同野栽杂交后代中的优良株系进行兄妹交,使各亲本的优良基因结合于同一栽培品种上,充分利用其优异性状;利用骨干亲本材料与野生稻种质资源构建遗传材料进行基础理论研究,从而促进遗传育种科研项目在实践中推广应用。(摘编自盛文涛等《野生稻种质在水稻高产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南方农业学报》2017年第2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隆平发现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杂交育种工作杂交水稻设想变为现实B.东乡野生稻栽培稻近缘祖先种优良基因更易导入栽培稻C.普通野生稻利用栽培稻亲本与野生稻团九夺方式实现高产稳产D.利用MAS技术高产QTL遗传效应验证遗传育种科研项目推广应用(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野生稻遗传资源对我国水稻育种、生产和粮食安全等意义重大,所有野生稻属植物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B.由于人类对野生稻的滥采滥挖和随意开发湿地导致其栖息地丧失,从而造成野生稻的生存危机,保护野生稻迫在眉睫。C.东乡野生稻属普通野生稻,为充分挖掘其有利基因以改良栽培稻品种,我国科学家开展了不少研究D.优化科研体制是保障,在科研体制顶层设计上,应允许实施一定数量的中长期育种项目(3)对野生稻的保护和利用有哪些意义?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花瓣饭迟子建我正出神地蹲在灶坑前看火,灶房的门响了,爸爸回来了。他一进来就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你妈还没回来?”“回来了,又走了。”我说,“找你去了。”爸爸皱了皱眉头,突然盯着那顶高高的纸帽子问我们:“你妈妈今天又游街去了?”“去了。”姐姐说。“游街时没人打她吧?”“没人打她。她戴着高帽子走,好事的人跟着看看而已。”姐姐说。爸爸略感欣慰地哦了一声,嘱咐我们先吃饭,然后自己转身又出门寻妈妈去了。他出门一会儿,妈妈便无声无息地回来了。她进来没有和弟弟说话,也没有搭理我“你是不是碰到梁老五的老婆了?她骂了你?”姐姐问。“是啊,我路过梁老五家,正赶上他老婆出来泼水。她一见我就骂:‘你一个特务还想养汉养到我家门口!’然后故意把水泼到我脚下。”妈妈说完,像个受到伤害的小女孩一样,嘤嘤哭个不休。姐姐说:“妈,你别生爸的气。爸去他家找你,肯定以为你去那里找他去了……”“那梁老五的老婆凭什么那样污蔑我?”妈妈一梗脖子,很天真地问。我说:“就是因为你比她长得好看,她看着眼气。”妈妈含泪笑了。她笑得很好看。姐姐不失时机地告诉她,爸爸很惦念她,向我们打听她上午游街时受没受委屈。这个“苏修特务”听到这番话后,嘟嚷一句:“这么晚了,他别是因为上老梁家遭了白眼,我得出去找他。”妈妈一转身消失在夜色中。我坐在灶坑前,灶膛的火微微点炙着我,使人昏昏欲睡。正在似睡非睡之时,爸爸推门而入了!“你妈妈还没回来?!”我看不清他的脸,只听见他焦急的声音。“回来了,又找你去了。”我有气无力地说。“她怎么不知道在家等我?”爸爸抱怨道。“那你怎么不知道在家等她?”我反问。“她是个女人,我不放心她天黑时一个人在外面,我不去找她行么!”爸爸跟我喊道。“那她怕你不当校长去当装卸工想不开了,她在家能坐得住凳子么?”我抢白爸爸。姐姐简短地把妈妈遭梁老五老婆羞辱的事告诉了爸爸,爸爸更加着急了,他说:“我得赶快去找她,别再出点什么事。”爸爸像旋风一样来去匆匆。那夜伸着一条长舌头,把他又卷入黑暗之中了。钟摆左摇一下,右摇一下,时间就让它给这么不经意地摇走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我和姐姐有些提心吊胆了,爸爸妈妈是否真的去死了?他们是不是抛下我们不管了?我们一旦把事情往坏处想了,就魂不守舍了。这样思来想去,便觉得他们已经死了,把夜都给哭深了。突然院子里响起脚步声,我们三个人几乎同时奔向门口,爸爸妈妈回来了!他们进了屋里,一身夜露的气息。爸爸和颜悦色地提着手电筒,妈妈娇羞地抱着一束花,有的朵大,有的朵小,有的则还打着骨朵,还有一些已经快凋谢了。爸妈都是爱花的人,我们家的窗台上除了冬天,似乎从来都少不了花儿的影子。在爱花的问题上,极具怜惜之情。他清晨起来的惯常动作是,先奔到窗台去闻闻野花的香气。他从粮库回来,只要天气好,又碰到了姹紫嫣红的野花,车把上常常别着一束花。镇子里的一些人见了会啐口痰说:“臭老九就爱瞎浪漫!”妈妈抱着那束花经过饭桌的时候,许多花瓣就落进了粥盆里。那苞米面粥是金黄色的,它被那红的黄的粉的白的花瓣一点缀我赶紧去灶房当我的司火女神。柴火已经灭了,我又重新点燃,把那份落着花瓣的饭给重新热了。当我端着粥盆回到里屋时,正赶上妈妈把那束花往一个大罐子里插,她一摇晃,又有一批花瓣落在饭上,这盆粥真是香气蓬勃了。妈妈把花插好,将它摆在八仙桌中央。深夜,全家团聚在桌子旁,我们把它们全吃了。那是我们家吃的最晚的一顿饭,也是最美最美的一顿饭。(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没有交代时代背景,但是作品中“游街”“苏修特务”“臭老九”等词语,表明故事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B.小说中梁老五的老婆对“妈妈”出言不逊,甚至用水泼她,这让“妈妈”觉得屈辱而哭泣。而“我”则夸“妈妈”长得漂亮C.小说中父母因担忧彼此而反复出去互相寻找,这种互相寻找构成了小说的叙事线索,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非常年代知识分子复杂的心理状态。D.小说与铁凝的《哦,香雪》都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揭示了共同的主题(2)小说采用了“我”这一儿童视角叙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有人评论说:“迟子建的作品‘忧伤而温情’”。也有人说:“迟子建作品中的悲剧意识深藏于‘温情’的底色之下”。请简要分析文中书写了哪些温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钦娶湖阳樊重女,生三男:縯、仲、秀。兄弟早孤,养于叔父良。縯性刚毅,自莽篡汉,常愤愤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此亦天亡之时。”众皆然之。于是分遣亲客于诸县起兵,縯自发舂陵子弟。诸家子弟恐惧,皆亡匿,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凡得子弟七八千人。刘縯欲进攻宛,与甄阜、梁丘赐战。时天密雾,縯弟仲及宗从死者数十人。縯复收会兵众,还保棘阳。阜、赐乘胜留辎重于蓝乡,引精兵十万南渡潢淳,临泚水,绝后桥,示无还心。新市、平林见汉兵数败,阜、赐军至,縯甚患之。会下江兵五千余人至宜秋,縯即与秀及李通造其壁,曰:“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众推王常。縯见常,说以合从之利,辅成大功。”縯遂与常深相结而去。常还,具为余将成丹、张卬言之。丹、卬负其众曰:“大丈夫既起,何故受人乎!”常乃徐晓说其将帅曰:“王莽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灭亡之道也。今南阳诸刘举宗起兵,观其来议者,王公之才,与之并合诸将素敬常,乃皆谢曰:“无王将军,吾属几陷于不义!”即引兵与汉军、新市、平林合。縯大飨军士,设盟约,休卒三日,晦,潜师夜起,袭取蓝乡(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莽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若负强恃勇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B.王莽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若负强恃勇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C.王莽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若负强恃勇/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D.王莽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若负强恃勇/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B.“众皆然之”与“沛公默然”(《鸿门宴》)两句中的“然”字含义不同。C.辎重,原指人们外出时携带的箱包行李,后用于指军队携带、运输的物资。D.“绝后桥”中的“绝”和“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中的“绝”都是“渡过”之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演有远大志向,他希望联合天下英雄豪杰,推翻王莽政权,让百姓摆脱水深火热的生活状况。B.刘縯率军进攻宛城,与甄阜、梁丘赐交战,由于大雾弥漫,刘縯的数十个族人战死。C.刘縯率部退守棘阳,面对甄阜、梁丘赐占据交通要道,新市、平林的士兵已然逃走等问题D.王常通过分析王莽政权存在的问题、下江兵的不足之处、南阳刘姓家族的优势,说服将领们与刘联合作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会下江兵五千余人至宜秋,縯即与秀及李通造其壁。②诸将素敬常,乃皆谢曰:“无王将军,吾属几陷于不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小题。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注】。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注】湘灵:传说中的湘水之神。(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写雨后初晴的明丽景色,将弹筝人置于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B.“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两句实写弹筝的美人,将其比作出水芙蓉C.词中白鹭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以白鹭似乎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同时喻指两位听者欣赏乐曲的情形。D.下片“遣谁听”从听者的角度写出乐曲的哀伤;“烟敛云收”写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2)本诗最后三句“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在诗人的邀请下,琵琶女在讲述完自己的身世以后进行了第二次演奏”,导致“”。(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一句,勾勒出阿房宫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以“”句,展示出连接楼阁的长廊的特点。(3)苏轼《赤壁赋》中,把洞箫声描摹得生动传神,其中“,”两句从正面表现了乐声的悲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无论是诗史之诗,还是新世界诗,都有一条红线:反帝爱国、变法图强。你被诗界誉为诗歌革命的旗手,不仅在于抛弃了烦琐的形式,使诗风;更在于为诗歌赋予了崭新的思想内容。与其说你是以诗推动诗歌革命,毋宁说你是以诗为炬火,引领时代前行的脚步。你的诗是近代新派诗的天花板,诗界革命的旗帜才能迎风招展,中国近代文学史才花团锦簇地被梁启超誉为“近世诗界三杰”之首。你不以诗为荣,诗却成全了你。你的喜怒哀乐在字里行间不时显现,你变得鲜活、生动、立体而饱满。我们不但可以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抚摸你的每一根白发,还可以顺着诗句走进你宽阔的心海。你像一位渔人,引领我们去穿越人生的风浪与绮丽。你的悲愤瘦如秋风,把一路感悟堆积在我们心里;你的思考又如夏日流萤1905年3月28日,一代人杰黄遵宪郁郁而终。他的名字锡刻在了历史的纪念碑上。(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主要运用第二人称“你”来表达,为什么还要使用第一人称“我们”和第三人称“他”?请结合画波浪线的语句,分析其原因。(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善于化无形为有形,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8.(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的最后时刻,①。一组部件是“伽马刹车指令员”,它位于返回舱底部,负责利用伽马射线测量返回舱距离地表的高度。在接近地面时,②,然后快速捕获反射回的射线,并做出精确测量,精度达厘米级。另一组部件就是“着陆反推发动机”,③,得到指令的“着陆反推发动机”立即点火,大量燃气积聚在燃烧室内,形成高压,以反推力来减缓降落速度,提高返回舱降落的安全性。作为飞船上最后一个实现国产化的单机设备,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1)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怎么还不来?B.他人在心不在。C.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来,“躺平”一词蹿红社交网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有人说;有人说,“躺平”其实不过是一种减少自己生活需求的“不消费主义”,无可厚非;有人说,淡泊名利,放弃了外在的评价,苟且中不见得彻底放弃诗和远方。在河南大学毕业典礼上,程民生教授致辞时说:“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宋儒吕祖谦有言,“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自安于弱;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以上论述有哪些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商丘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唐人选唐诗中有的选录杜诗,有的并不选录杜诗,这种情况是杜甫研究的重要命题,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诗坛风气和主潮,《箧中集》也代表着一种新的思想动向,却都先后意外落选。原因何在?《河岳英灵集》(殷璠)是被认为最能代表盛唐诗歌理想的诗选,盛唐诗坛重要人物基本入选其中。杜甫当时诗歌创作数量也不少,主要原因应是杜诗本身的问题,即其内容、艺术风格和当时主流风尚并不一致。如深受今人赞美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泾渭不可求”借写景而喻时事,乃至“黄鹄去不息,各有稻粱谋”的高自标置,反而不如高适、薛据、岑参、储光羲等人的即景写实、淡定优雅从安史之乱爆发到终老于江湘,正是杜甫创作高峰,在杜诗佳作不断涌现之时诞生的两部诗选《箧中集》和《中兴间气集》中却仍难觅杜诗踪影,总编次之”,其实并非没有严格的入选标准。元结序主张“雅正”,皆以忠信而久贫贱,皆以仁让而至丧亡”,并非主流,正好和杜甫比较接近,杜甫其人其诗并不完全吻合其选人、选诗之标准。杜甫曾为左拾遗,并非“正直无禄位”“忠信而久贫贱”者,他们关注个人疾苦,而杜甫则忧国忧民,但往往推己及人,这种精神正是杜甫超越《箧中集》诸子之处。据卢燕新考察,理致清新”“朝野通取,格律兼收”。杜诗却没能入选《中兴间气集》,当然主要还是因为诗歌理念、诗歌内容与风格的巨大差异﹣﹣卧病江湖感叹“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吟咏“战血流依旧,人际交往的限制也不可忽视。安史之乱发生后,杜甫漂泊蜀中,也与活跃的江南诗人群体存在巨大时空阻隔和社会身份的高低落差。早期唐人选唐诗中杜诗的落选也是时代的问题,《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代表当时诗坛主潮,杜诗的落选表明其与时代主潮相对隔膜的关系。杜甫从生前到身殁短期内未被主流诗坛理解、认可,其诗歌创新超越其时代。(节选自吴怀东《杜甫的诗为什么会落选﹣﹣唐人选唐诗与杜诗早期传播、影响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与《箧中集》代表了当时诗坛风气和主流思想动向,是当时比较重要的诗歌选本。B.与高适、储光羲相比,杜甫的诗歌创作在即景写实、淡定优雅方面存在不足,这是殷璠没将杜诗选录集中的主要原因。C.杜诗主题已摆脱了对个人苦难的书写,其忧国忧民的精神高度成为其超越同时代诗人的重要特征,也是其不被选录的原因之一。D.当时诗坛,京城与江南两地崇拜盛唐气象,而杜甫却以“沉郁顿挫”的笔调书写人间疾苦(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引用杜甫的诗句,旨在论证杜甫的诗歌风格有别于同时期的诗坛风格。B.文章运用因果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针对杜甫诗歌落选于同时代诗选的原因进行了分析。C.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提出问题,后分别从选录标准、诗风与时代三个方面进行论证。D.文章既肯定杜甫诗歌的思想高度,又指出其与诗坛现实和时代的关系,论证严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唐人选唐诗中杜诗的落选,不仅有杜甫及其作品风格的原因,也与殷璠、元结和高仲武个人思想以及当时诗坛主流评价有关。B.元结的《箧中集》中体现的文学思想与杜诗比较接近,但杜诗之所以落选,是因为杜甫曾“有禄位”及其诗歌内容等不合要求。C.诗人的出身、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客观因素,不仅影响诗人的文学创作,更影响到其诗文的传播与社会影响。D.符合时代发展主流的文学创作往往能够被时人接受而广为流传,这是评价文学创作水平的最基础标准。【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解答】(1)A.“《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与《箧中集》代表了当时诗坛风气和主流思想动向”表述错误,《箧中集》也代表着一种新的思想动向”。B.“这是殷璠没将杜诗选录集中的主要原因”表述错误,“殷璠没将杜诗选录集中的主要原因”是“杜诗‘沉郁顿挫’风格不太符合殷璠气象高华。C.“杜诗主题已摆脱了对个人苦难的书写”表述错误,“杜诗虽歌咏个人苦难,并未摆脱“对个人苦难的书写”。故选D。(2)C.“分别从选录标准。从原文看,即选录标准和时代这两个方面来论证的。故选C。(3)D.“这是评价文学创作水平的最基础标准”表述错误。最后一段为:杜甫从生前到身殁短期内未被主流诗坛理解,根本上是因为其思想高度超过其同代人。故选D。答案:(1)D(2)C(3)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野生稻遗传资源对中国的水稻育种、生产和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2021年9月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所有野生稻属植物均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1970年,袁隆平院士在海南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的野生稻——野败(野生的雄性败育稻)。野败个体的雄蕊不育特征,正是它,让杂交水稻从设想变为现实。野生稻对人类的价值不仅仅是提供杂交水稻的亲本,对干旱、淹浸、寒冻和土壤酸碱性等不良环境的耐受性等。野生稻这些优秀的基因,未来在应对水稻稳产高产的挑战中具有重大价值。今天,野生稻的生存危机并非来自人类对它的采挖,而是栖息地的丧失。它的典型生活环境是湿地,湿地要么被开垦成了农田,要么被开发成了建筑用地。野生稻的“家园”随之遭到破坏。保护湿地,与自然界的其他物种和谐相处,这是人类未来可行的生存之道。(摘编自史军《野生稻:装满人类饭碗的希望》,《知识就是力量》2022年第7期)【材料二】东乡野生稻属普通野生稻,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分布最北(N28°14′、E116°36′)的野生稻特异种质资源。孙传清等对东乡野生稻和栽培稻的核DNA序列分析认为,更容易实现将其优良基因导入栽培稻,已有的关于东乡野生稻的育种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东乡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张晓丽等研究发现,XIE等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因此,相较于其他野生稻类型,为了充分挖掘东乡野生稻的有利基因为栽培稻品种改良所用,我国科学家已经开展了不少研究(摘编自毛一剑等《东乡野生稻研究进展及育种利用策略》,《中国稻米》2022年第5期)【材料三】野生稻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是提高栽培稻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栽培稻遗传改良的重要候选资源。怎样科学利用野生稻,允许实施一定数量的中长期育种项目,为培育重大品种创造环境,宜选择具有所需优异性状的栽培稻作亲本进行回交、复交或选择不同野栽杂交后代中的优良株系进行兄妹交,使各亲本的优良基因结合于同一栽培品种上,充分利用其优异性状;利用骨干亲本材料与野生稻种质资源构建遗传材料进行基础理论研究,从而促进遗传育种科研项目在实践中推广应用。(摘编自盛文涛等《野生稻种质在水稻高产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南方农业学报》2017年第2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CA.袁隆平发现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杂交育种工作杂交水稻设想变为现实B.东乡野生稻栽培稻近缘祖先种优良基因更易导入栽培稻C.普通野生稻利用栽培稻亲本与野生稻团九夺方式实现高产稳产D.利用MAS技术高产QTL遗传效应验证遗传育种科研项目推广应用(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野生稻遗传资源对我国水稻育种、生产和粮食安全等意义重大,所有野生稻属植物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B.由于人类对野生稻的滥采滥挖和随意开发湿地导致其栖息地丧失,从而造成野生稻的生存危机,保护野生稻迫在眉睫。C.东乡野生稻属普通野生稻,为充分挖掘其有利基因以改良栽培稻品种,我国科学家开展了不少研究D.优化科研体制是保障,在科研体制顶层设计上,应允许实施一定数量的中长期育种项目(3)对野生稻的保护和利用有哪些意义?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梳理。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与探究。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题干信息筛选原文内容,进而概括作答。【解答】(1)C.“栽培稻亲本与野生稻”扩大范围,材料三“宜选择具有所需优异性状的栽培稻作亲本进行回交,使各亲本的优良基因结合于同一栽培品种上”,“野生稻”前面也有定语。故选C。(2)B.“由于人类对野生稻的滥采滥挖……从而造成野生稻的生存危机”曲解文意,材料一最后一段“今天,而是栖息地的丧失”。故选B。(3)结合材料一第一段“野生稻遗传资源对中国的水稻育种、生产和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产和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材料一第二段“野生稻这些优秀的基因,未来在应对水稻稳产高产的挑战中具有重大价值”。结合材料三“野生稻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是提高栽培稻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概括出:能提高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答案:(1)C(2)B(3)①对我国水稻育种、生产和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③能提高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花瓣饭迟子建我正出神地蹲在灶坑前看火,灶房的门响了,爸爸回来了。他一进来就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你妈还没回来?”“回来了,又走了。”我说,“找你去了。”爸爸皱了皱眉头,突然盯着那顶高高的纸帽子问我们:“你妈妈今天又游街去了?”“去了。”姐姐说。“游街时没人打她吧?”“没人打她。她戴着高帽子走,好事的人跟着看看而已。”姐姐说。爸爸略感欣慰地哦了一声,嘱咐我们先吃饭,然后自己转身又出门寻妈妈去了。他出门一会儿,妈妈便无声无息地回来了。她进来没有和弟弟说话,也没有搭理我“你是不是碰到梁老五的老婆了?她骂了你?”姐姐问。“是啊,我路过梁老五家,正赶上他老婆出来泼水。她一见我就骂:‘你一个特务还想养汉养到我家门口!’然后故意把水泼到我脚下。”妈妈说完,像个受到伤害的小女孩一样,嘤嘤哭个不休。姐姐说:“妈,你别生爸的气。爸去他家找你,肯定以为你去那里找他去了……”“那梁老五的老婆凭什么那样污蔑我?”妈妈一梗脖子,很天真地问。我说:“就是因为你比她长得好看,她看着眼气。”妈妈含泪笑了。她笑得很好看。姐姐不失时机地告诉她,爸爸很惦念她,向我们打听她上午游街时受没受委屈。这个“苏修特务”听到这番话后,嘟嚷一句:“这么晚了,他别是因为上老梁家遭了白眼,我得出去找他。”妈妈一转身消失在夜色中。我坐在灶坑前,灶膛的火微微点炙着我,使人昏昏欲睡。正在似睡非睡之时,爸爸推门而入了!“你妈妈还没回来?!”我看不清他的脸,只听见他焦急的声音。“回来了,又找你去了。”我有气无力地说。“她怎么不知道在家等我?”爸爸抱怨道。“那你怎么不知道在家等她?”我反问。“她是个女人,我不放心她天黑时一个人在外面,我不去找她行么!”爸爸跟我喊道。“那她怕你不当校长去当装卸工想不开了,她在家能坐得住凳子么?”我抢白爸爸。姐姐简短地把妈妈遭梁老五老婆羞辱的事告诉了爸爸,爸爸更加着急了,他说:“我得赶快去找她,别再出点什么事。”爸爸像旋风一样来去匆匆。那夜伸着一条长舌头,把他又卷入黑暗之中了。钟摆左摇一下,右摇一下,时间就让它给这么不经意地摇走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我和姐姐有些提心吊胆了,爸爸妈妈是否真的去死了?他们是不是抛下我们不管了?我们一旦把事情往坏处想了,就魂不守舍了。这样思来想去,便觉得他们已经死了,把夜都给哭深了。突然院子里响起脚步声,我们三个人几乎同时奔向门口,爸爸妈妈回来了!他们进了屋里,一身夜露的气息。爸爸和颜悦色地提着手电筒,妈妈娇羞地抱着一束花,有的朵大,有的朵小,有的则还打着骨朵,还有一些已经快凋谢了。爸妈都是爱花的人,我们家的窗台上除了冬天,似乎从来都少不了花儿的影子。在爱花的问题上,极具怜惜之情。他清晨起来的惯常动作是,先奔到窗台去闻闻野花的香气。他从粮库回来,只要天气好,又碰到了姹紫嫣红的野花,车把上常常别着一束花。镇子里的一些人见了会啐口痰说:“臭老九就爱瞎浪漫!”妈妈抱着那束花经过饭桌的时候,许多花瓣就落进了粥盆里。那苞米面粥是金黄色的,它被那红的黄的粉的白的花瓣一点缀我赶紧去灶房当我的司火女神。柴火已经灭了,我又重新点燃,把那份落着花瓣的饭给重新热了。当我端着粥盆回到里屋时,正赶上妈妈把那束花往一个大罐子里插,她一摇晃,又有一批花瓣落在饭上,这盆粥真是香气蓬勃了。妈妈把花插好,将它摆在八仙桌中央。深夜,全家团聚在桌子旁,我们把它们全吃了。那是我们家吃的最晚的一顿饭,也是最美最美的一顿饭。(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小说没有交代时代背景,但是作品中“游街”“苏修特务”“臭老九”等词语,表明故事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B.小说中梁老五的老婆对“妈妈”出言不逊,甚至用水泼她,这让“妈妈”觉得屈辱而哭泣。而“我”则夸“妈妈”长得漂亮C.小说中父母因担忧彼此而反复出去互相寻找,这种互相寻找构成了小说的叙事线索,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非常年代知识分子复杂的心理状态。D.小说与铁凝的《哦,香雪》都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揭示了共同的主题(2)小说采用了“我”这一儿童视角叙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有人评论说:“迟子建的作品‘忧伤而温情’”。也有人说:“迟子建作品中的悲剧意识深藏于‘温情’的底色之下”。请简要分析文中书写了哪些温情。【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小说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事视角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小说,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D.“揭示了共同的主题”理解有误。《花瓣饭》意在表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如用爱装点美化人生,香雪》则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对文明的追求。故选:D。(2)从叙述角度看,本文采用了“我”这一儿童视角叙事,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亲耳听到的事情来揭示主题更加直接,文中情节和细节处也增添了儿童角度下的观察所得和独特感受、童趣、畅快淋漓,采用第一人称,抒发“我”的情感,带领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的心情。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与弟弟一样称自己的母亲为“苏修特务”,但这也恰反映了时代特点。但同时、爱着妈妈的孩子,她看着眼气”,就魂不守舍了,便觉得他们已经死了,把夜都给哭深了”,展现了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我们”家里始终花香不断,也更便于揭示赞美浓浓亲情的主题。(3)①《花瓣饭》叙述的是发生在“文革”时期的一个家庭故事:从文中有“没人打她。她戴着高帽子走,在那个特殊时期,并没有遭受实质性的侮辱,看似朴素的文字下却蕴含着脉脉温情。彰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和温情。②小说中,作者采用了“我”这一儿童视角叙事,在一个天降大雨的午后,爸爸妈妈前后回来都因不见对方而担心,就这样,直到第四次,他们出去久久不归,爸爸妈妈才结伴而归,当妈妈抱着花经过饭桌时,那是一家人吃的最晚也是最美最美的的一顿饭,然而就是这平常的故事到了作者笔下,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温情跃然纸上。③小说名为《花瓣饭》,“花”这一事物在小说中多次出现,“妈妈”是爱花的。所以,处境多么艰难,而那浓浓的家庭温情也正如那盛开了鲜花一样,散发出一种沁人的芬芳。答案:(1)D(2)①借“我”这个十二岁的小女孩的眼睛去看故事的发展,这使得小说充满了童真,读起来让人觉得轻松活泼。②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③便于揭示主题,处境多么艰难,作者借“我”的温暖感受。(3)①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那样特殊的历史时期,被“游街”的妈妈没有遭受侮辱;②夫妻之间的温情:困境中依然热爱生活,彼此理解关爱;③家庭的温情:爸爸对孩子的包容,都体现了浓浓的家庭成员间的温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钦娶湖阳樊重女,生三男:縯、仲、秀。兄弟早孤,养于叔父良。縯性刚毅,自莽篡汉,常愤愤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此亦天亡之时。”众皆然之。于是分遣亲客于诸县起兵,縯自发舂陵子弟。诸家子弟恐惧,皆亡匿,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凡得子弟七八千人。刘縯欲进攻宛,与甄阜、梁丘赐战。时天密雾,縯弟仲及宗从死者数十人。縯复收会兵众,还保棘阳。阜、赐乘胜留辎重于蓝乡,引精兵十万南渡潢淳,临泚水,绝后桥,示无还心。新市、平林见汉兵数败,阜、赐军至,縯甚患之。会下江兵五千余人至宜秋,縯即与秀及李通造其壁,曰:“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众推王常。縯见常,说以合从之利,辅成大功。”縯遂与常深相结而去。常还,具为余将成丹、张卬言之。丹、卬负其众曰:“大丈夫既起,何故受人乎!”常乃徐晓说其将帅曰:“王莽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灭亡之道也。今南阳诸刘举宗起兵,观其来议者,王公之才,与之并合诸将素敬常,乃皆谢曰:“无王将军,吾属几陷于不义!”即引兵与汉军、新市、平林合。縯大飨军士,设盟约,休卒三日,晦,潜师夜起,袭取蓝乡(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王莽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若负强恃勇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B.王莽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若负强恃勇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C.王莽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若负强恃勇/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D.王莽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若负强恃勇/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B.“众皆然之”与“沛公默然”(《鸿门宴》)两句中的“然”字含义不同。C.辎重,原指人们外出时携带的箱包行李,后用于指军队携带、运输的物资。D.“绝后桥”中的“绝”和“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中的“绝”都是“渡过”之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刘演有远大志向,他希望联合天下英雄豪杰,推翻王莽政权,让百姓摆脱水深火热的生活状况。B.刘縯率军进攻宛城,与甄阜、梁丘赐交战,由于大雾弥漫,刘縯的数十个族人战死。C.刘縯率部退守棘阳,面对甄阜、梁丘赐占据交通要道,新市、平林的士兵已然逃走等问题D.王常通过分析王莽政权存在的问题、下江兵的不足之处、南阳刘姓家族的优势,说服将领们与刘联合作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会下江兵五千余人至宜秋,縯即与秀及李通造其壁。②诸将素敬常,乃皆谢曰:“无王将军,吾属几陷于不义!”【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以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化常识题的作答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文言实词题的作答,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百姓之心”为“失”的宾语,二者不能断开、D;“下”为“顺”的状语,排除A。句子翻译为:王莽苛刻残酷,百姓歌唱吟咏,已经不是一天的事了,必须下顺民心,感情用事,即使得到天下。(2)D.“都是‘渡过’之意”错。断开身后的桥梁。绝:横渡。(3)C.“新市、平林的士兵已然逃走”理解错误、平林见汉兵数败,阜,各欲解去,说明新市,并非已然事实。(4)①会:适逢;造:拜访。句子翻译为:适逢下江兵五千余人抵达宜秋。②素:向来;谢:道歉;几:几乎,于是都道歉说:“如果没有王将军!”答案:(1)C(2)D(3)C(4)①适逢下江兵五千余人抵达宜秋,刘縯就与刘秀及李通一起到他们的营寨拜访。②将领们向来敬重王常,于是都道歉说:“如果没有王将军!”参考译文:刘钦娶湖阳樊重的女儿为妻、刘仲。兄弟三人早早就丧父。刘縯性情刚毅,自王莽篡夺汉朝政权之后,心怀光复汉朝的志向、经营家产,来结交天下的英雄俊杰,百姓分崩离析,到处兵荒马乱。”大家都认为他说得对,刘縯自己则发动舂陵的子弟,纷纷逃避躲藏!”等到看见刘秀身着红衣,都吃了一惊!”心里才逐渐安定。刘縯打算进攻宛城、梁丘赐交战,大雾弥漫。刘秀单骑逃命。刘縯又集结兵众。甄阜,率领精兵十万南渡潢淳,在潢淳与泚水之间扎营布防,表示决不回师的决心、平林兵看到汉兵多次遭到挫败、梁丘赐的军队要大举进攻,刘縯十分担心,刘縯就与刘秀及李通一起到他们的营寨拜访,商议大事。刘縯见到王常,王常大大省悟,辅佐大业成功,告辞而去,把他的想法详细告诉下江兵的其他将领成丹。成丹,说:“大丈夫既然起事,为什么受别人控制呢,不断丧失民心,思念汉朝。兴起大事业。如果仗恃自己强大勇猛,为所欲为,必然会再失去,尚且归于灭亡,在山林水泽聚集成群,那是走灭亡之路,南阳那刘姓家族起兵,都有深谋远虑,与他们合作。”将领们向来敬重王常,我们几乎陷于不义、新市兵。刘縯用丰盛的酒食招待军队,让士兵休息三天。十二月三十日,乘夜出发,把甄阜。(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小题。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注】。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注】湘灵:传说中的湘水之神。(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开头三句写雨后初晴的明丽景色,将弹筝人置于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B.“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两句实写弹筝的美人,将其比作出水芙蓉C.词中白鹭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以白鹭似乎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同时喻指两位听者欣赏乐曲的情形。D.下片“遣谁听”从听者的角度写出乐曲的哀伤;“烟敛云收”写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2)本诗最后三句“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先要准确地答出这三句所写的内容,再分析使用了怎样的手法,效果如何。【解答】(1)B.上片写景,“一朵芙蕖,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故选:B。(2)“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词的最后,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数峰青”两句,江上数峰青”、贴切而又不露痕迹,而且在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数峰青”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答案:(1)B(2)①借助侧面烘托来表现音乐的魅力。弹筝人已飘然远逝,但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②不仅意象动人,而且在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③这样写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译文:凤凰山下,云淡风清。一朵荷花,但是仍然美丽。什么地方飞过一对白鹭。忽然听见江上哀伤的调子,又有谁。烟霭为之敛容,这曲子,一曲终了,只见青翠的山峰,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赏析:此词为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作者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词中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在对人物的描写上。开头三句写山色湖光。“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从结构上看,而实则转入对弹筝人的描写。据《墨庄漫录》,“风韵娴雅,此处用“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的比喻写她,而且极有情趣。词中之双白鹭实是喻指二客呆视不动的情状。下片则重点写音乐,故曰“哀筝”,故言“苦(甚;谓“遣谁听”,谁能忍听;此下再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云彩为之收色,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用娥皇。词写到这里,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与此同时,又隐喻弹筝人有如湘灵之美好,承“依约”一句正待写人,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人不见,用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是那样的自然。它不仅意象动人,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真可谓言尽而味永。(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在诗人的邀请下,琵琶女在讲述完自己的身世以后进行了第二次演奏凄凄不似向前声”,导致“满座重闻皆掩泣”。(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隔离天日”一句,勾勒出阿房宫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以“廊腰缦回”句,展示出连接楼阁的长廊的特点。(3)苏轼《赤壁赋》中,把洞箫声描摹得生动传神,其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两句从正面表现了乐声的悲凉。【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重点字:凄(2)隔离天日廊腰缦回(重点字:廊(3)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重点字: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无论是诗史之诗,还是新世界诗,都有一条红线:反帝爱国、变法图强。你被诗界誉为诗歌革命的旗手,不仅在于抛弃了烦琐的形式,使诗风;更在于为诗歌赋予了崭新的思想内容。与其说你是以诗推动诗歌革命,毋宁说你是以诗为炬火,引领时代前行的脚步。你的诗是近代新派诗的天花板,诗界革命的旗帜才能迎风招展,中国近代文学史才花团锦簇地被梁启超誉为“近世诗界三杰”之首。你不以诗为荣,诗却成全了你。你的喜怒哀乐在字里行间不时显现,你变得鲜活、生动、立体而饱满。我们不但可以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抚摸你的每一根白发,还可以顺着诗句走进你宽阔的心海。你像一位渔人,引领我们去穿越人生的风浪与绮丽。你的悲愤瘦如秋风,把一路感悟堆积在我们心里;你的思考又如夏日流萤1905年3月28日,一代人杰黄遵宪郁郁而终。他的名字锡刻在了历史的纪念碑上。(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主要运用第二人称“你”来表达,为什么还要使用第一人称“我们”和第三人称“他”?请结合画波浪线的语句,分析其原因。(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善于化无形为有形,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人称用法和作用的能力。要结合语境及常用人称的用法加以分析。(3)本题考查的是辨析修辞手法。首先要对基本常见的修辞手法加以掌握,其次,分析句子,确定修辞手法的构成,最后明确表达效果。【解答】(1)第一空,文中是表达反帝爱国,可以用“贯彻始终”或“一以贯之”,一直都体现。“一以贯之”。第二空,文中是说黄遵宪给当时的诗歌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带来了崭新的面貌。“焕然一新”。第三空,文中是说黄遵宪完全配得上“近世诗界三杰”之首这一评价。“当之无愧”,没有可惭愧的地方。(2)“我们不但可以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抚摸你的每一根白发,用“我们”代指所有后辈,从而侧面烘托“你”作为先驱者引领者为时代进步。“我们”是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也更有利于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氛围。而在文段的最后用第三人称“他”来揭开谜底,因为是为读者揭开谜底。这样显得客观理性。“你”“我们”“他”三种人称不断变化,综合使用,使行文富有变化。(3)“你的悲愤瘦如秋风,把一路感悟堆积在我们心里,不时点亮海上迷人的风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还可以使深刻的、具体地表达出来,以物拟物、真实可感的事物,以及“你”对“我们”的影响。“悲愤”“瘦如秋风”,“感悟”“堆积在我们心里”运用“瘦”“堆积”描绘“悲愤”“感悟”;“思考”就像一点萤火,生动地写出“你”的思考,将描写对象有形化。答案:(1)贯彻始终/一以贯之焕然一新(2)①以“我们”写后辈的感受,不仅侧面烘托出“你”作为文学先驱者;而且更能直接表达对“你”的敬意。②结尾处用第三人称“他”,显得客观理性。③如单用第二人称“你”,行文难免单调呆板。(3)①“悲愤”“思考”本是无形,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夏日流萤”,或视觉可见。②“感悟”“思考”本是无形,作者运用“瘦、点亮”等形容词与动词,更富形象感与感染力。(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8.(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的最后时刻,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