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河南省新未来等名校高考语文联考试卷(4月份)·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几年艺术界的焦点都与科技有关,从前两年的区块链和NFT再到2022年的元宇宙,眼下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成为热门话题。对于人类而言、科技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它只会往前走,不会往后退,更不会消失。所以,我们应该以开放的态度来拥抱ChatGPT,接受它,研究它。ChatGPT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未来随着它的不断优化、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甚至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从微观角度而言,ChaGPT是西方在数字科学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它与西方的当代艺术和社会形态是一体的,同时也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世界观在科学各领域的一个缩影;从宏观角度来看,ChatGPT更是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从第一台蒸汽机的发明到后来火车、汽车和轮船等机器的发明,如果说这些机器取代了人的体力工作,那么,电脑的发明便是对人类智力劳动的初步取代,而ChatGPT是基于计算机科学的算法,它能够将知识转换为数据,然后进行计算和处理、进而或将取代人类的智力劳动。科技进步一直推动着艺术的发展。在西方艺术史中,科技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那时就有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等几何学知识的应用;到文艺复兴时期,又有透视学和解剖等科学知识的应用;在现代艺术中,色彩、光学和心理学等科学知识也被应用于艺术创作中。如今,数字技术常常被用于二维、三维电脑动画和数码打印立体数字艺术品的创作,目前还出现了由OpenAI技术创作的艺术作品,它能利用现有的艺术图像知识来生成艺术作品,其创新点取决于不同的组合。如古典绘画跟现代绘画的结合,样本的不同比重会带来千变万化的艺术作品。在此之前,我们看到利用数字绘画和电脑绘画技术创作的表现主义作品,跟艺术家创作的表现主义作品具有同样的效果,甚至它可能比艺术家做得更好,至少在表达技巧和内涵方面可能会高于现有艺术家的平均水平。虽然也有人认为、由AI(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缺乏人的情感、精神和意志,但随着科技的发展,AI也可能会突破这样的界限,正如当年AlphaGo打败了世界顶级围棋棋手李世石,其工作原理同样是依靠深度学习,并以此来挑战围棋的极限,从目前ChatGPT的表现来看,首先,它在与人类对话的过程中虽然在某些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共情能力,但它依然无法深度感知人的生存体验和生存处境,每个人仍具备独特性。其次,ChatGPT是滞后于生活的,它只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而艺术家是生活的第一发现者、第一感受者和第一表达者,具有更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发现力。因此,人工智能会促使艺术家更加注重艺术的创造性。对于那些与时俱进的、愿意尝试表达新的生命感受的艺术家,依然具备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艺术家,其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ChatGPT从2022年年底问世至今,由它引起的话题产生了很多热议,影响不言而喻。ChatGPT可能会给既有的分配制度带来挑战,科技越发展就意味着所需要的人力越少,很多重复性的工作将会被ChatGPT所取代,人工智能将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有人担心ChatGPT未来会抢人类的饭碗,甚至过分夸大ChatGPT的负面作用,认为它会毁灭人类。但笔者认为这是杞人忧天,科技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创造新科技的人的动机也是向善的。其发展跟人的生存并不是一种敌对关系,它对于人类的影响取决于人们如何使用它。(摘编自王端廷《以开放的态度拥抱ChatGPT》)(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ChatGPT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达到新高度,它将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B.依靠深度学习,AI创作的艺术作品存在的诸如缺乏人的情感、精神和意志等不足,可能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得到改善。C.与人类相比,目前ChatGPT存在无法深度感知人的生存体验和生存处境以及滞后于生活、只能利用已有知识等短板。D.基于对科学发展与人的生存之间关系的认识,作者认为ChatGPT技术现在、未来都不会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三段以绘画雕刻为例、以时间为序,运用史实论述科技进步一直推动着艺术的发展这一观点,论据充分。B.文章第四段将艺术家创作的表现主义作品和利用电脑绘画技术创作的表现主义作品进行对比,突出了技术革新的重要性。C.文章中作者在评述ChatGPT这一人工智能最新成果的影响时,既充满期待又不失理智将知识性、论证性融为一体。D.除了举例论证外,文章还使用了因果论证、假设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使专业性很强的文章变得较易理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ChatGPT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世界观在科学各领域的缩影,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的学习、借鉴,为我所用。B.作为工业文明发展的成果,ChaGPT能够将知识转换为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其取代人类的智力劳动为时不远。C.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出现和使用对艺术家既是挑战也是激励,促使艺术家与时俱进,更加注重艺术的创造性。D.对于人类而言,科技的发展不可逆转,科技本身也无善恶之分,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它应当成为人类明智的选择。(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是历经上千年垦殖创造的梯田农业生态奇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全人类共同珍惜和保护的遗产。它不仅为当地百姓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稻米和水产品,在调节气候、保水保土、防止滑坡、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湿地功能。红河哈尼梯田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总面积达82万亩,开垦历史已有1300多年。如今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就是以哈尼梯田为核心区域打造的。红河哈尼梯田位于哀牢山南部,夏季在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下,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左右。此外,该地区属于干热河谷地带,气候炎热,年平均蒸发量较大,水蒸气上升后,与冷气团相遇便会产生雾,当雾达到一定的浓度就会形成降水。综合以上因素可知,红河哈尼梯田所处的地区降水丰富,但梯田往往是自上而下沿山势分布的,降水会顺着山势很快流入山脚下的谷底和河流之中。那么梯田又是如何保持水分的呢?第一点在于树木。哈尼族人通常会选择在山顶长满茂密树木的山坡上修筑梯田。山顶的树林主要是由桤木组成,其根系发达,具有极强的蓄水能力。第二点在于土壤。此处的山体主要由云母片岩和片麻岩组成,这两种岩石风化后形成的土壤黏性很高,具有很好的保水性。哈尼族绝大部分的村寨都建立在山顶树林与梯田之间。这样,自山顶流淌而下的水先流入寨,满足居民的日常使用,再流入梯田进行灌溉,最后汇入山底的河流当中。而河流中的水又会蒸发,最终形成降水再次回到山顶。以此往复,红河哈尼梯田形成了“水系—森林—村寨—梯田”四素同构循环系统,完美展现了一个精密、复杂的农业生态循环系统。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描述红河哈尼梯田:其完美反映的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分配系统,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社会经济体系得以加强,彰显了人与环境互动的一种重要模式。(摘编自赵陶陶《红河哈尼梯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宝地》)材料二:澳大利亚的自流井现象主要出现在澳大利亚大盆地。澳大利亚大盆地东北部的大分水岭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十分丰富。大量的雨水渗入地下,通过透水层渗到盆地地下的含水层储存起来,使得盆地的地下水十分的丰沛。盆地的含水层与大分水岭的含水层连为一体,大分水岭的地下水受到的重力压力,通过液体的力传播特性传导到盆地底部的地下水中,使得这里的地下水具有极高的压力。这时候如果在盆地中开凿水井,水就会自行喷涌出地面,形成自流井。(摘编自360百科)材料三:新疆吐鲁番坎儿井总长度约五千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坎儿井主要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当地老百姓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些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坎儿井在吐鲁番盆地的形成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自然条件方面,由于干旱少雨,地面水源缺乏,人们要生产、生活就不得不重视开发利用地下水。同时,当地的地下水因有高山补给,储量丰富。地面坡度又陡,有利于修建坎儿井工程。发展方面,由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要求,以及当时东西方文化的传播,逼使人们必须进一步设法增大地下水的开采量,扩大灌溉面积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因而对引泉结构必须进行改良,采取挖洞延伸以增大其出水量。这样就逐步形成了坎儿井取水方式的雏形。经济技术方面,尽管当时经济技术条件水平很低,但坎儿井工程的结构形式可使工程的土方量大为减少,且施工设备极为简单,操作技术又易为当地群众所掌握。故坎儿井的取水方式在当时经济技术条件水平上是比较理想的形式。坎儿井作为吐鲁番盆地的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已成为2000多年人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亦是世世代代居住在吐鲁番盆地的各族劳动人民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巧妙创造。近几年来,由于肆意使用坎儿井资源,缺乏管理,使坎儿井流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坎儿井的数量迅速减少。目前,当地政府按照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求,制定了保护规划和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坎儿井,善待坎儿井,使这一伟大农业文化遗产得以继承,继续为大洲人民带来甘甜泉水。(摘编自《新疆吐鲁番坎儿井自流灌溉农作物的原理是什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A.哈尼梯田:山顶树、土蓄水→精选山坡造田→山顶、梯田间修建村寨→自下而上筑湖用水B.哈尼梯田:山顶树、土蓄水→精选河流造田→山顶、梯田间修建村寨→形成水系循环用水C.自流井:地处低洼盆地→大量降水蒸发→开凿盆地竖井→地下水自行涌出D.坎儿井:寻找高山水源→开凿若干竖井→修通井底暗渠→连接地面渠道(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河哈尼梯田所在地降雨充沛,既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又与地处干热河谷,年平均蒸发量较大有关。B.新疆吐鲁番坎儿井主要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其中涝坝的作用最为重要。C.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之一,坎儿井在吐鲁番的形成取决于自然环境、生产发展和经济技术三个基本条件。D.哈尼梯田、自流井、坎儿井都是人类认识、改造利用自然的产物,它们为人类带来了物质、精神双重财富。(3)“我国拥有灿烂的农耕文明,必须确保其根脉生生不息。”(习近平语)请结合材料一、三有关内容和你的理解,简要说明我们应当如何践行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偏方傅思岩奶奶的坟前,新草又绿。晴儿一袭红衣,《霓裳羽衣曲》的旋律从她的手中的琵琶缓缓流出。想起当年奶奶的“偏方”,她的眼睛湿润了。晴儿一生下来就不会说话。七岁那年元宵节,奶奶牵着她去了县城最大的医院。晴儿只记得那晚她们回来的时候,一向节俭的奶奶,居然给她买了小兔子花灯。她一手牵着奶奶缓缓地走,一手摇着小花灯,她摇啊摇,慢慢地,整个县城亮晶晶的花灯,在她的世界摇晃,她睡着了。第二天清晨,她在迷迷糊糊中被奶奶喊醒:“丫头,该练琴咯!”她最早是向李家阿姨学的琵琶。听奶奶说,李家阿姨以前是村里出名的美人,能弹能唱,后来去了县城话剧队,演的还是女主角,可风光了……奶奶一开始想请李家阿姨教晴儿弹琴,说了半天,李家阿姨坚决不愿意。奶奶说:“我家丫头是个哑巴,要是再没个技艺,她可怎么活啊?”李家阿姨还是没吭声。奶奶叹了口气,缓缓走了。第二天,敲门声打破了这个无人问津的家。奶奶打开门,是李家阿姨来了。她对奶奶说:“小姑娘还小,她身子又不便走那么远的路,以后还是我来你家里吧。”晴儿就这样学起了琵琶。李家阿姨好几次夸她有天赋,是弹琵琶的好苗子。于是奶奶把心思就寄托在晴儿的琵琶上,对她充满期待。然而,晴儿毕竟是个孩子,才睡醒的她,慢悠悠拿起琵琶,一脸不情愿地弹起来。一首最简单的曲子,她甚至故意弹错了五个音。就在她为自己的“反抗”沾沾自喜时,奶奶手里拿着个小小的包裹,说:“丫头,你还想不想能说出话?”晴儿猛地点头,从小到大,她生活在这熙熙攘攘的人间,自己却说不出一句话。她当然想说话,甚至比想买小兔子灯还要想。奶奶看她睁大眼睛,便一脸认真,继续说道:“奶奶这个偏方能让你说话,但你要弹熟一百首曲子,才管用。”说完,奶奶扬了扬手里的小包裹。晴儿瞪着大大的眼睛和奶奶做了个鬼脸。这回奶奶没有像往常一样哈哈大笑,而是严肃地看着她。晴儿半信半疑,她望着奶奶手上小包裹里装的偏方,又看着奶奶认真把它锁进柜子。这下她信了,奶奶说的肯定是真的,一定是真的。想到这里。她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她太想和其他孩子一样,能够开口说话。从那天后,晴儿就一直拼了命地练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晴儿在李家阿姨的指导下,不停地学新曲子。那些曾经被琴弦磨破手指淌下的血,那些顽固的老茧,都成了脚底下的河流、绵延不断的山脉,她用琵琶声,筑构起了属于自己的语言世界。时光飞逝,眨眼间,今天是晴儿十七岁的生日,也是离一百首这个遥远的数字只差最后一首的日子。但是,她现在有更要紧的事,就是求李家阿姨,能帮她去参加三天后县城元宵节的演出。于是晴儿写了张纸条,给李家阿姨:“我想在比村里更大的舞台上好好弹一曲琵琶、施展才华。”李家阿姨第一次那么认真地端详着晴儿,她蓦地发现面前的晴儿不再是那个稚嫩的小丫头了。亭亭玉立,一弯柳叶眉,水灵的眼睛给她平添一抹淡淡的忧伤。这忧伤与她生命的坎坷交相辉映,恰如其分地展示这个美人的独特风情。李家阿姨托之前县城剧团的朋友,给晴儿插了一个节目——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曲子是晴儿自己挑的。元宵节那晚,晴儿一袭红裙,缓缓弹起。曲毕,她听见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她想起了那个奶奶给她在满是人群的街上买的花灯。人潮汹涌散尽。晴儿拖延了好久,才在后台卸妆,她多想把今天的美,多保留一会儿。当天夜里回到家,奶奶已经睡着了。晴儿想了很久,决定偷偷打开奶奶的柜子,即便她还差最后一首没学会。多一首少一首应该都没问题的,她想。柜子里,她心心念念的偏方就静静躺在那里。她抑制住激动,虔诚地将其打开——“发音器官完全毁损”,这几个字如晴天霹雳。原来,这不是偏方、是医院的诊断书。一纸判词,判了晴儿的“死刑”。原来,奶奶说她能说话是假的,不过是希望她能好好学琵琶。奶奶是骗子,晴儿恨她。一个哑巴这么努力又有什么用呢?一个会弹琵琶的哑巴,多讽刺啊!大家应该背后都是这样称呼她的吧?他们的掌声也是对身残志坚的哑巴的一种怜悯吧?晴儿把自己关在房间,抽泣了一会儿。她突然意识到,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她的步伐越来越蹒跚,咳嗽越来越剧烈,每天屋里都弥漫着中药味儿。不过现在的她已经无心关照或者说,因为还在怨恨奶奶给她带来的痛苦,对奶奶的病她视而不见。第二天,晴儿发现奶奶咳出大量的血,她想拨打电话让救护车来,可是她说不出话,无法告知医院他们的准确住址。她着急地跑出门口,想让邻里乡亲来帮帮她奶奶,可那天恰逢赶集,乡们都不在家。她已经近乎疯狂,颤抖着回到奶奶跟前,她有千言万语想对奶奶说,她想告诉奶奶自己错了,她不该这样,她想和奶奶说自己非常爱她,但她发出不了声音,只能不停摇头点头,握住奶奶的手,任凭眼泪肆意流淌。奶奶似乎也有千言万语想对晴儿说,但是已经说不了了。奶奶太累了,最后,她用尽所有的力气摸了摸孙女的脸,便笑着离去了,她没有遗憾了。三年之后,晴儿练熟了最后一首曲子——《霓裳羽衣曲》。奶奶的坟前已经长出新草,她仍一袭红裙,这次,她弹给奶奶听。她在完成最后一个音的瞬间,突然意识到奶奶的偏方是真的,她虽然不会说话,但她可以用琵琶去说话,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她像是得到真谛一样,开始用琴声说话了。她不停拨动琴弦,如同震动的声带不止。她一字一句地说:“奶奶,谢谢你的偏方。”(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倒叙开头设置了悬念,起于《霓裳羽衣曲》又终于《霓裳羽衣曲》的精心设计做到了首尾呼应结构圆合。B.“偏方”作为标题,别具匠心,它不仅是文中重要意象,见证了奶奶对孙女的爱,也升华了文章主旨:用心用情帮助残疾人健康成长。C.小说中两处画线语句在叙述中融入或轻松明快或凝练厚重的描写,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表达简洁流畅、典雅庄重的风格。D.小说中的李家阿姨着墨不多却不可或缺:她是晴儿的琵琶老师,帮助并见证着晴儿的专业成长,是爱心人士的代表。(2)晴儿发现奶奶的“偏方”是假的后,对奶奶的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有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3)小说中的奶奶对晴儿可谓用心良苦,她在对待残疾孩子晴儿的成长问题上,哪些做法值得借鉴?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秦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曰:“不可。”王曰:“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今寡人息民以养士、蓄积粮实,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武安君曰:“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罢、卑辞重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伐也。”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校大夫王陵将而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称疾不行。王乃使应侯①往见武安君,责之曰:“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君前率数万之众入楚焚其庙东至竟陵楚人震恐东徙而不敢西向此君之功天下莫不闻今赵卒之死于长平者已十七、八,其国虚弱、是以寡人②大发军,人数倍于赵国之众,愿使君将,必欲灭之矣。”武安君曰:“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妒以功,百姓心离,城池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故起所以得引兵深入,多倍城邑,发梁焚舟以专民以,惊于郊野以足军食!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师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各有散心,莫有斗志。是以能有功也。以今伐赵,赵必固守,兵出无功,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王曰:“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复益发军,更使王龁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秦数不利。武安君曰:“不听臣计,今果如何?”王闻之怒,因见武安君,强起之,曰:“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武安君顿首曰:“臣惟原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应诸侯之变。抚其恐惧,伐其桥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赵为先乎?臣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愿大王察之。”王不答而去。(节选自刘向《战国策•中山策》)【注】①应侯:指范雎。②睢称王命,故云。(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君前率数万之众入楚/焚其庙/东至竟陵/楚人震恐/东徙而不敢西向/此君之功/天下莫不闻/B.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君前率数万之众入/楚焚其庙/东至竟陵/楚人震恐/东徙而不敢西向/此君之功/天下莫不闻/C.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君前率数万之众入楚/焚其庙/东至竟陵/楚人震恐东徙/而不敢西向/此君之功/天下莫不闻/D.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君前率数万之众入/楚焚其庙/东至竞陵/楚人震恐东徙/而不敢西向/此君之功/天下莫不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军之俸有倍于前”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倍”字含义不同。B.“秦数不利”与“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两句中的“数”字含义相同。C.顿首,古代礼节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又作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D.《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善于述事明理;与《国语》同为国别体史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应侯受秦昭王之命去见武安君并转达其意:盛赞武安君大败楚军的不世奇功、说明其伐赵的原因和决心、希望武安君挂帅。B.武安君称病不带兵作战,秦昭王先后派王陵、王龁担任统帅,统兵伐赵,均未取得预期战果,印证了武安君“赵未可伐”的判断。C.武安君从楚国内部情况、战术运用、秦军战斗意志等角度分析了当年以寡敌众伐楚成功的原因,也希望让秦昭王放弃伐赵的打算。D.武安君拒绝接受统率秦军再伐赵国的命令,原因之一是他认为秦昭王应当“释赵养民,以应诸侯之变”,体现了他的仁政思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时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妒以功,百姓心离。②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二)古代诗歌阅读5.(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淮阳感秋①[隋]李密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涂士,郁陶②伤寸心。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眺听良多感,徙倚③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④市井徒,萧何⑤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注】①隋炀帝大业九年,李密从杨玄感起兵反隋,兵败后隐姓理名于淮阳,郁郁不得志,感于当时处境而作此诗。②郁陶:忧思积聚貌。③徙倚:犹徘徊、逡巡。④樊哙:本以屠狗为业,后从刘邦起事,履建战功,封武阳候,淮阳为昔日樊哙围项籍、取韩信之地。⑤萧何:从刘邦起事,以功封侯,官至相国。(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总写金风摇荡、玉露凋林的景象,明点题中“秋”字;“荡”“凋”二字尽显肃杀之气。B.“野平”二句描写眺望中的秋景:田野荒芜、村落残破,一派荒凉,也是隋末社会的真实写照。C.诗歌善用辞格:八、九句用顶针巧妙过渡,九十句又以设问引出对秋“感”的进一步抒写。D.诗中选取“平野”“葭苇”“荒村”“藜藿”等意象,营造了沉郁苍凉的意境,反衬豪迈之情。(2)本诗题为“淮阳感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其丰富的秋“感”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由《论语•里仁》中孔子所说的“,”两句话,可以联想到唐太宗曾说过的“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3)“阑(干)”有时与“栏(杆)”同义,是中国古代诗词中较为常见的意象,诗词中有很多用阑(栏)”或“阑干(栏杆)”来表达诗人丰富的情感的句子,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7.(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展我治黄万里图,先扎黄河腰中带。”1958年,著名诗人贺敬之来到三门峡,参观了正在兴建中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面对滔滔的黄河水和建设工地的壮阔场景,他抚今思昔,以激情和理想写就了这首荡气回肠的《三门峡•梳妆台》,让三门峡这座美丽的城市①_____,走进神州大地中华儿女的心中。三门峡市位于豫、秦、晋三省交界处的黄河之滨,自古就是东通洛阳、西达长安的交通要道。据传,前有大禹神斧劈开“三门”,后有汉武大帝“瓠子堵口”传为佳话。千百年来,黄河水患威胁着亿万生灵的安全。而如今,“黄河宁、天下平”大河安澜的世纪梦想,在建设者的手中得以实现。“三年两决口”、②_____的“天上之水”,在人民面前低下了狂傲的头颅。历史的长河,演绎着岁月的惊涛骇浪;奔腾的黄河,见证了人间的③_____。60多年来,三门峡大坝这个人才摇篮、这方红色热土、这座治河丰碑,岿然屹立,护佑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平安。眺望天池银河仙鹅舞、玉带含翠绕城郭的和谐美景,瞻仰大坝横空锁东西、高峡平湖妆台秀的惊世奇观,饱览黄河之水天上来、彩虹凌空走东海的绚丽画面,吟诵拦河大坝高过天、水库容量大如海的浪漫诗篇,聆听防洪防凌供水发电生态旅游“八大效能造福人民”的美妙旋律、畅想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绚丽和灿烂,怎能不让人思绪澎湃,心灵震撼!(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若修改为“三门峡大坝是一个人才摇篮,是一方红色热土,是一座治河丰碑”,基本意义与原句相近但表达效果不及原句。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二)语言文字运用Ⅱ8.(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3年3月24日傍晚,一场适合我国大部分公众观测的月掩金星在西方天空上演,再次引发人们对“月掩星星”这一天文现象的关注,那么,①_____?哪些星星会被月亮掩住?月球在运行过程中,在视线方向上恰好遮挡住天体,就会形成“月掩星星”的现象。原理与日食类似,月球视直径很大,且月球“走”得很快,再加上在地球不同位置,所能看见的月球视差比较大,因此,月球运行时“扫过”的面积会比较大,“月掩星星”的现象也比较容易产生。②_____,也能掩住恒星。通常公众比较关注亮星被掩住的情形。比如月掩行星中,公众主要关注月掩金星火星等。月掩恒星中,公众主要关注月掩角宿一、轩辕十四等。月掩恒星时,被掩住的恒星通常“瞬息即逝”,而后又“快速复现”。而对于掩食太阳系中视直径比较大的天体,比如金星,整个掩食过程可能持续几十秒钟。事实上,太阳系内的行星、小行星等也能掩住远处的恒星,即使恒星之间也会排演双星互掩。掩星在天文学上被统称为这一类天象。掩星不仅具有观赏性,③_____。以观测太阳系天体掩恒星为例,可以借掩星判断被掩住的恒星是否为双星,测定恒星的直径,还可能发现太阳系天体周围的结构,比如星环、卫星等。天王星的星环就是通过观测掩星而偶然发现的。(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介绍“月掩星星”现象时,使用了比拟手法,请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关于兼听。东汉王符在《潜夫论•明暗》中有这样的说法:“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意思是,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唐代魏征用以劝谏唐太宗,太宗深以为然,不断践行并成就了明君直臣的千古佳话。但是在生活中,并非总是兼听则明,明代李中梓的《医宗必读》中谈到病人时说:“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意思是,有的病人刚刚相信正确的话,听了错误的话又改变主意,好比岔路一多,就找不到逃跑的羊一样,最终没有效果。在信息来源越来越丰富的当下,你如何看待“兼听”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河南省新未来等名校高考语文联考试卷(4月份)·教师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答】(1)D.“作者认为ChatGPT技术现在、未来都不会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错误。原文是说“它对于人类的影响取决于人们如何使用它”,所以不排除会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故选D。(2)A.“以绘画雕刻为例”错误,原文是说“被应用于艺术创作中”。B.“进行对比”错误。原文是说“具有同样的效果,甚至它可能比艺术家做得更好……”,是对二者进行了比较,不是进行对比。C.正确。D.“文章还使用了……假设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错误,于文无据。从“从宏观角度来看,ChatGPT更是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从第一台蒸汽机的发明到后来火车、汽车和轮船等机器的发明,如果说这些机器取代了人的体力工作,那么,电脑的发明便是对人类智力劳动的初步取代……”“如古典绘画跟现代绘画的结合,样本的不同比重会带来千变万化的艺术作品”等处可知,使用了举例论证;出“ChatGPT是滞后于生活的,它只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而艺术家是生活的第一发现者、第一感受者和第一表达者,具有更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发现力。因此,人工智能会促使艺术家更加注重艺术的创造性……”可知,使用了因果论证。但没有使用“假设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故选C。(3)B.“其取代人类的智力劳动为时不远”错误。原文是说“它依然无法深度感知人的生存体验和生存处境,每个人仍具备独特性。其次,ChatGPT是滞后于生活的,它只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很多重复性的工作将会被ChatGPT所取代”,可见,说“其取代人类的智力劳动”为时尚早。故选B。答案:(1)D(2)C(3)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梳理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自下而上筑湖用水”错。材料一第六段“哈尼族绝大部分的村寨都建立在山顶树林与梯田之间。这样,自山顶流淌而下的水先流入寨,满足居民的日常使用,再流入梯田进行灌溉,最后汇入山底的河流当中。而河流中的水又会蒸发,最终形成降水再次回到山顶”,据此看出是自上而下由山顶入村寨如入梯田。B.“精选河流造田”错。材料一第四段“红河哈尼梯田所处的地区降水丰富,但梯田往往是自上而下沿山势分布的,降水会顺着山势很快流入山脚下的谷底和河流之中”,据此看出,是沿山势造田。C.“大量降水蒸发”错。材料二“大量的雨水渗入地下,通过透水层渗到盆地地下的含水层储存起来,使得盆地的地下水十分的丰沛”,据此看出,是大量的雨水渗入地下,而不是蒸发。D.正确。故选D。(2)B.“其中涝坝的作用最为重要”错,属于无中生有。“坎儿井主要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当地老百姓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些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据此看出,并未提到涝坝的作用最为重要。故选B。(3)材料一第一段“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是历经上千年垦殖创造的梯田农业生态奇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全人类共同珍惜和保护的遗产”,据此分析出,灿烂的农耕文明需要全人类共同珍惜和保护。材料一最后一段“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描述红河哈尼梯田:其完美反映的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分配系统,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社会经济体系得以加强,彰显了人与环境互动的一种重要模式”,据此分析出,农耕文明需要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社会经济体系得以加强,彰显了人类与环境的互动。材料三第三段“坎儿并作为吐鲁番盆地的农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已成为2000多年人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亦是世世代代居住在吐鲁番盆地的各族劳动人民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巧妙创造”,据此分析出,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需要各族劳动人民改造和利用自然进行巧妙创造。材料三第四段“当地政府按照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求,制定了保护规划和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坎儿井,善待坎儿井,使这一伟大农业文化遗产得以继承。继续为大洲人民带来甘甜泉水”,据此分析出,要制定中国重要农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答案:(1)D(2)B(3)①灿烂的农耕文明需要全人类共同珍惜和保护。②农耕文明需要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社会经济体系得以加强,彰显了人类与环境的互动。③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需要各族劳动人民改造和利用自然进行巧妙创造。④要制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小说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态度变化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内容,找到人物不同情形下的不同反应,结合语境分析态度变化。(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1)C.“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表达简洁流畅、典雅庄重的风格”的表述以偏概全,不完全准确。从整体上看,这篇小说语言表达的确做到了简洁流畅,但典雅庄重并非其风格。故选C。(2)结合“她抑制住激动,虔诚地将其打开——‘发音器官完全毁损’,这几个字如晴天霹雳。原来,这不是偏方、是医院的诊断书。一纸判词,判了晴儿的‘死刑’。原来,奶奶说她能说话是假的,不过是希望她能好好学琵琶。奶奶是骗子,晴儿恨她”可知,一开始,假偏方如晴天霹雳,让晴儿感到震惊、痛苦,她恨奶奶为了让她学琴而欺骗了她。结合“她突然意识到,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她的步伐越来越蹒跚,咳嗽越来越剧烈,每天屋里都弥漫着中药味儿。不过现在的她已经无心关照或者说,因为还在怨恨奶奶给她带来的痛苦,对奶奶的病她视而不见”可知,晴儿在痛苦中,意识到奶奶的身体每况愈下。但是她因为怨恨奶奶的欺骗而无心关照奶奶。结合“第二天,晴儿发现奶奶咳出大量的血,她想拨打电话让救护车来,可是她说不出话,无法告知医院他们的准确住址。她着急地跑出门口……她已经近乎疯狂,颤抖着回到奶奶跟前,她有千言万语想对奶奶说,她想告诉奶奶自己错了,她不该这样,她想和奶奶说自己非常爱她,但她发出不了声音,只能不停摇头点头,握住奶奶的手,任凭眼泪肆意流淌”可知,第二天,晴儿发现奶奶病情危重却无法施救,她着急、痛苦、愧疚,明白自己错怪了奶奶。结合“三年之后,晴儿练熟了最后一首曲子——《霓裳羽衣曲》……奶奶的坟前已经长出新草,她仍一袭红裙,这次,她弹给奶奶听……她一字一句地说:‘奶奶,谢谢你的偏方’”可知,三年后,晴儿练成了第一百首曲子《霓裳羽衣曲》,并在奶奶坟前弹奏,对奶奶感激不已。(3)奶奶说:“我家丫头是个哑巴,要是再没个技艺,她可怎么活啊?”奶奶觉得晴儿是个哑巴,学门技艺十分必要,它能作为晴儿的谋生手段。可知奶奶对晴儿的人生进行了规划。“奶奶这个偏方能让你说话,但你要弹熟一百首曲子,才管用。”奶奶在晴儿确诊无法讲话后,从小便让她拜师学琴,甚至以“偏方”诱导她。可知采用策略来激励晴儿。“她用琵琶声,筑构起了属于自己的语言世界……完成最后一个音的瞬间,突然意识到奶奶的偏方是真的,她虽然不会说话,但她可以用琵琶去说话,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她像是得到真谛一样,开始用琴声说话了。她不停拨动琴弦,如同震动的声带不止”,通过学弹琵琶,让孙女晴儿用琵琶去说话,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可知奶奶帮助晴儿找到合适的表情达意的方式。以上这些奶奶对残疾孩子的做法,都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答案:(1)C(2)①一开始,假偏方如晴天霹雳,让晴儿感到震惊、痛苦,她恨奶奶为了让她学琴而欺骗了她。②晴儿在痛苦中,意识到奶奶的身体每况愈下。但是她因为怨恨奶奶的欺骗而无心关照奶奶。③第二天,晴儿发现奶奶病情危重却无法施救,她着急、痛苦、愧疚,明白自己错怪了奶奶。④三年后,晴儿炼成了第一百首曲子《霓裳羽衣曲》,并在奶奶坟前弹奏,对奶奶感激不已。(3)①奶奶对晴儿的人生进行了规划:奶奶觉得晴儿是个哑巴,学门技艺十分必要,它能作为晴儿的谋生手段。②奶奶采用策略来激励晴儿:奶奶在晴儿确诊无法讲话后,从小便让她拜师学琴,甚至以“偏方”诱导她。③奶奶帮助晴儿找到合适的表情达意的方式:通过学弹琵琶,让孙女晴儿用琵琶去说话,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4.【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有时也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句意: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士卒上百万,您从前率几万人的军队攻入楚国,焚毁楚王的宗庙,东面攻到竞陵,楚国人感到震惊恐慌,向东迁徙,不敢向西进犯。这是您的功劳,天下没有谁没听说的。“地方”是一个古今异义词,指土地方圆,“地”为“方五千里”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楚”做“入”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A。(2)A.正确。原数的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通“背”,背叛。句意:三军将士的俸禄超过从前一倍。/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B.“两句中的‘数’字含义相同”错误,含义不同。“秦数不利”中“数”的意思是“多次”,“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中“数”的意思是“命运”。句意:秦军出战多次不利。/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C.正确。D.正确。故选B。(3)A.“盛赞武安君……”错误。由原文“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可知,是责备武安君,而不是盛赞。故选A。(4)①“恃”,依仗;“恤”,体察;“而群臣相妒以功”,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而群臣以功相妒”;“相”,互相。译文:当时楚王依仗国家强大,不体察朝政,群臣因争功互相嫉妒,百姓离心离德。②“约”,约束;“谋”,商量;“同功”,同获战功;“旋踵”,退避。译文:不用约束彼此就相互亲近,不用商量彼此就相互信任,一心想着同获战功,奋勇向前死不退避。答案:(1)A(2)B(3)A(4)①当时楚王依仗国家强大,不体察朝政,群臣因争功互相嫉妒,百姓离心离德。②不用约束彼此就相互亲近,不用商量彼此就相互信任,一心想着同获战功,奋勇向前死不退避。参考译文:秦昭王在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兵器车辆得到修治之后,又想进攻赵国,武安君说:“不可以进攻赵国。”秦王说:“前年国库空虚百姓受饥,您不考虑百姓的负担能力,要求增调军粮消灭赵国。如今寡人休养百姓来供养士兵,三军将士的俸禄超过从前一倍,而您却说‘不可以进攻赵国’,这种说法有什么道理吗?”武安君说:“赵国自从长平之战以来,(赵国)君臣早晨很早上朝,晚上很晚退朝,用谦卑的言辞和厚重的礼物,同燕、魏两国结为同盟,同齐、楚两国连成伙伴,致力于防范秦国。赵国国内殷实,外交成功。现在这个时候,是不可以攻打赵国的。”秦王说:“寡人已经准备好发兵了。”于是派五大夫王陵为将进攻赵国。王陵作战失利,损失五校军队。秦王想派武安君出战,武安君称病不出。秦王就派应侯去探望武安君,责备他说:“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士卒上百万,您从前率几万人的军队攻入楚国,焚毁楚王的宗庙,东面攻到竞陵,楚国人感到震惊恐慌,向东迁徙,不敢向西进犯。这是您的功劳,天下没有谁没听说的。如今赵国士卒在长平之战中死去的,已有十之七、八,他们的国家很虚弱,因此寡人大举发兵,人数超过赵国军队的一倍,希望您能为将,一定能够灭掉赵国。”武安君说:“当时楚王依仗国家强大,不体察朝政,群臣因争功互相嫉妒,百姓离心离德。城墙和护城河不加修治,由于楚国已经没有好的大臣执掌朝政,又没有常备不懈的守军,所以我能够领兵深入楚国,占领很多城邑,我又下令折断桥梁,焚毁木船使士卒专心作战,并在城邑的郊外掠得粮食补足军粮。正在这个时候,秦军中的士卒以军队为家,把将帅当作父母,不用约束彼此就相互亲近,不用商量彼此就相互信任,一心想着同获战功,奋勇向前死不退避。楚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战,都顾念自己的家室,各自都有不同的想法,毫无斗志,因此我能取得战功。趁现在去攻打赵国,赵国一定会固守城邑。出兵不能获得战功,诸侯们产生异心,赵国的救兵必然会赶来。臣下只见到攻赵的害处,没看到好处。臣下现在又有病,不能去。”应侯惭愧退了出去,把武安君的话告诉了秦王。秦王说:“没有白起,我就不能灭掉赵国了吗?”又增派军队,另派王龁代替王陵进攻赵国,秦军围困邯郸八、九个月,死伤众多,却没有攻下邯郸。赵王派出轻锐的小股军队骚扰秦军后方,秦军出战多次不利。武安君说:“不听我的计策,现在结果怎样?”秦王听说后大怒,于是去见武安君,逼着武安君起床,说:“您虽然有病,也得勉强自己卧着为寡人带兵。”武安君叩头说:“臣下只是希望大王能够看一看臣下不高明的计策,放弃赵国,让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以应付诸侯之间出现的变故。安抚恐惧的,攻打傲慢的,诛灭无道的,以此来号令诸侯,天下就可以平定,为什么一定要把赵国作为首先进攻的对象呢?臣下宁愿受重罚而死,不忍做蒙受耻辱的军队的将领。希望大王详察。”秦王没有答话就走了。(二)古代诗歌阅读5.【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全诗读懂题干涉及的诗句,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D.“反衬豪迈之情”错。根据题目和注释可知,此诗以“怀古”抒伤时之慨,表乘时奋起之怀。选取“平野”“葭苇”“荒村”“藜藿”等意象,是为了营造沉郁苍凉的意境,起不到反衬豪迈之情的作用。故选D。(2)前八句借景抒情。起二句总写金风摇荡,玉露凋林的景象,一“荡”一“凋”字将秋风摇扬之状,金风玉露的肃杀之气形象地表现出来。三、四句从自然景物之肃杀凋伤转入人事,由肃杀的秋景联想到自己的穷困处境,故忧思郁结。五、六句又勒回写眺望中的秋景:田野平旷,但见蒹葭芦苇,四处围合;村落之中,唯见藜藿纵横,杂草丛生。两句写出田野荒芜、村落残破的荒凉景象,“合”“深”二字,更透出杳无人迹的情景,这正是隋朝末年中原地区在酷重赋役压榨下千里萧条景象的真实写照,足以印证“岁饥,削木皮以为食”的记载。七、八两句又收回到“感”字,无不使自己徘徊伤感,独自泣下。以上八句,情、景相间,“秋”“感”相浃,前四句犹因自然景象而兴感,后四旬则因现实社会的残破荒凉而增悲,在重复中有递进。后八句借古抒怀。答案:(1)D(2)①借景抒情。前八句主要写淮阳秋景,八句情景相间,前四句因自然景象而兴感,后四句则因社会现实的残破荒凉而增悲,在重复中有递进。②借古抒怀。后八句以“秦俗”“汉道”抒怀,作者有感于乱世末俗尚未荡涤,盛时明代尚不可望,抒发感秋伤时之慨。译文:金风吹荡初秋时节,玉露凋伤岁暮之林。今天晚上穷途之士,忧思郁结伤透寸心。原野平芜葭苇围合,村落破败藿藜纵深。眺听乱象良多感慨,徘徊感伤泪下沾襟。泪满衣襟意欲何为,惆怅都因怀古之意。秦俗乱世尚未荡平;汉道清朝尚难希冀。樊哙是个市井之徒,萧何不过是刀笔吏。一旦与时运相遇合,定会万古留名传谥。劝诫各路豪杰英雄.虚度此生实在有愧。赏析:这首诗分前后两段,每段各八句。九、十两句是前后段的过渡。前段主要写淮阳秋景。起二句总写金风摇荡,玉露凋林的景象,明点题内“秋”字。一“荡”字不仅传出秋风摇扬之状,而且兼含荡涤之意,连同下句“凋”字,将金风玉露的肃杀之气形象地表现出来。金风摇荡,初秋时节尚存的绿叶等随之被荡涤,林木显得萧疏,故云“荡初节”“凋晚林”。后一句为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所本,杜句固然青出于蓝,李句也写得充满秋意。三、四句从自然景物之肃杀凋伤转入人事,贴到自身。当时作者参与杨玄感反隋失败,被捕逃亡,处境艰苦,故自称“穷涂士”;由肃杀的秋景联想到自己的穷困处境,故忧思郁结。两句已透出“感”秋之意,“伤”字更明点“感”字。五、六句又勒回写眺望中的秋景:田野平旷,但见蒹葭芦苇,四处围合;村落之中,唯见藜藿纵横,杂草丛生。两句写出田野荒芜、村落残破的荒凉景象,“合”“深”二字,更透出杳无人迹的情景,杜句“城春草木深”的“深”字似亦从“藿藜深”脱化。这正是隋朝末年中原地区在酷重赋役压榨下千里萧条景象的真实写照,足以印证“岁饥,削木皮以为食”的记载。七、八两句又收回到“感”字,说明眺听之间,无不使自己徘徊伤感,独自泣下。以上八句,情、景相间,“秋”“感”相浃,前四句犹因自然景象而兴感,后四旬则因现实社会的残破荒凉而增悲,在重复中有递进。九、十两句用顶针格紧承上文,以设问引出“怅然怀古意”,转入后段。所谓“怀古”,实即“感”的进一步发展。“秦俗”暗喻隋末乱世,“汉道”隐指重建之清朝。作者有感于乱世末俗尚未荡涤,盛时明代尚不可望,这正是他之所以“郁陶伤寸心”“徙倚独沾襟”的原因。但又转念,当“秦俗”未平,“汉道”何冀之时,如樊哙、萧何等人,虽或出身市井屠者,或为刀笔小吏,一旦与时运相遇,却做出改朝换代、重建明时的大事业,万古流传其不朽之名声,因此感到自己虽生此乱世,但只要奋起图王,仍可像樊哙、萧何做出一番事业。“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这是他感秋伤时最后引出的结论,也是他对自己人生观的明确表述。这“世上雄”自然泛指隋末群雄,也显然包括自己。这八句纯粹抒感,以“怀古”抒伤时之慨,表乘时奋起之怀。这是一位有雄图大志的人物在乱世中面对秋景引发的联想与感慨。古代有不少不得志于世的士人,想在乱世中一显身手,一展宏图。这种乘乱奋起的思想在一部分士人中相当有代表性。诗写得沉郁苍凉,透出特有的时代气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血定风汤联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 《古代中医名家冲任学说思想研究》
- 《东、黄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 《基于机器视觉的水稻病害识别技术研究》
- 2024个人银行贷款的担保合同
- 成人惊厥症状患者护理
- 如何制作一个培训
- 2025年低压电工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共150题)
- 生活起居与情志护理
- 2024设备维修的合同模板
- GB/T 18029.2-2022轮椅车第2部分:电动轮椅车动态稳定性的测定
- SB/T 10408-2013中央储备肉冻肉储存冷库资质条件
- GB/T 40276-2021柔巾
- GB/T 19851.20-2007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20部分:跳绳
- GB/T 14370-2015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 老旧小区维修改造监理服务方案2
- 财务收支审计课件
- 聚合物锂电制造流程课件
- 老年人能力评估结论告知书
- (完整版)内审检查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补充要求)
- 超声波悬浮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