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地区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_第1页
2025年福建地区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_第2页
2025年福建地区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_第3页
2025年福建地区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_第4页
2025年福建地区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块五

九年级下册

世界现代史第一部分中考考点过关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时空观念大单元构建考点1

冷战(8年5考)★2025年是“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70周年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的建立,认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1.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2.背景: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二战后苏联势力崛起;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3.表现(1)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2017.29](2)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3)德国的分裂: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首都柏林。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2024.27][2020.29](4)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4.影响: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2022.27][2021.29]易失分点1.冷战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冷战,不是美苏两个国家的冷战。2.冷战期间,美苏对峙,从而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使世界出现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3.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进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4.二战后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5.揭开冷战序幕的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标志着冷战开始的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考点2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一、欧洲的联合

(8年5考)欧盟旗帜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目的: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2019.29]3.过程(1)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2)1958年,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4)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即“欧盟”。[2018.30][2017.30]4.作用: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2023.28][2020.30]二、美国的发展二战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三、日本的崛起1.原因: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了“和平宪法”;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积极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大量军需订单;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2.崛起表现: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3.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提升。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建立: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2.发展:二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3.完善: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4.评价: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五、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其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中心。3.资本主义进行内部调整,推动政治、经济方面的变革;资本主义进行外部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4.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考点3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2022版课标: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苏联的改革,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2025年是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75周年1.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1)背景:二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力量逐渐壮大。随着冷战局面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2)概况: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3)作用: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2.苏联对东欧国家的影响:苏共加强了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3.中苏关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二、苏联的改革

(8年1考)[2020.33]

★2025年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40周年1.赫鲁晓夫改革(1)内容: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2)评价: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2.勃列日涅夫改革(1)内容: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为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2)评价: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但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3.戈尔巴乔夫改革(1)内容:1985年,戈尔巴乔夫任苏联领导人,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由于总体效果不佳,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主动放弃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权。(2)评价: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分离趋势加剧。三、东欧剧变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自身的历史。此后,东欧政局剧烈动荡。2.实质: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3.表现: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四、苏联解体1.原因(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的严重弊端。(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3)外部因素: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2.过程: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维护原联盟体制,后宣告失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3.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一种已经僵化的模式的失败,并非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中国社会主义继续发展,这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易失分点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异同比较20世纪后期中苏改革比较概况中国改革开放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时间1978年开始1985—1991年领导人邓小平戈尔巴乔夫背景“文化大革命”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经济政治形势恶化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先实施经济改革,后转向政治改革特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概况中国改革开放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取得巨大成就导致苏联解体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是否重视国内的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是否坚决抵制和反对西方腐朽势力的渗透,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归纳总结改变俄国社会性质的重大历史事件1.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建立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1991年苏联解体:由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考点4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2022版课标: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事,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一、万隆会议

(8年1考)

★2025年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1.时间:1955年4月。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3.性质: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的第一次亚非会议。[2024.28]4.主要内容(1)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2)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5.“求同存异”:周恩来发表演讲,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6.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7.意义: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二、“非洲年”

(8年1考)

★2025年是“非洲年”65周年、纳米比亚独立35周年1.开始: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2.高潮: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3.结束: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2022.28]4.意义: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成为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民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古巴革命: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巴拿马:巴拿马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1999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命题点1

冷战1.[2024福建中考]

为防止德国受苏联的渗透和影响,1946年,美国国务卿声称“除了原子弹以外,德国连同它拥有的各种潜力,也是一个巨大的力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它”。这体现了美国(

)

DA.研发原子弹的需要

B.国家干预政策C.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D.称霸企图明显2.[2022福建中考]

李老师组织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班级群推送了资源包(见下表)。据此可知,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料类型名称漫画《铁幕下的窥视》(1946年3月6日)条约《北大西洋公约》《华沙条约》论文《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D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美苏冷战对峙3.[2021福建中考]

苏联和美国以及它们各自同盟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之间的敌对关系持续了四十多年,波及世界的每个角落。这叙述了冷战的(

)

DA.背景

B.目的

C.措施

D.影响4.[2020福建中考]

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德国由美、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1949年,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联邦德国”,在苏占区成立了“民主德国”。这反映了美苏关系(

)

BA.从紧张到缓和

B.从合作到对抗

C.从敌对到友好

D.从和平到战争命题点2

欧洲的联合5.[2023福建中考]

图1至图3所示某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反映了(

)

CA.北约的成立B.华约的成立C.欧洲一体化的进程D.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6.[2020福建中考]

近年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英国“脱欧”事件等一系列问题重创欧盟。据此可知(

)

DA.英国陷入经济大危机

B.法德矛盾进一步激化C.欧洲成为冷战的中心

D.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命题点3

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7.[2020福建中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6—1970年,苏联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达4.2%,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效果。但改革步子不大,国家统得仍然过多,“吃大锅饭”问题依然存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农业增长率滑坡。1971—197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仅为0.8%,1976—1980年为1.9%。苏联农业落后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统计数据(部分),见下图、下表。我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部分)年份农业总产值比重农村居民年均消费水平农作物业林、牧、副、渔业197082%18%117元198569%31%324元——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农业落后的根源。[答案]

趋势: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滑坡。根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的弊端。(2)根据材料二,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答案]

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作物业比重下降,林、牧、副、渔业比重上升);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水平明显提高)。(3)与苏联农业改革相比,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领导(党的农村政策措施符合实际);人民公社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突破;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农民创造性和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命题点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