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上第三单元课题9.海伦﹒凯勒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勒”“躁”“脾”“燥”“燥”“挠”。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3.品读第一自然段,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想象海伦.凯勒失聪失明的痛苦生活,走进她的内心。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海伦.凯勒失聪失明的巨大痛苦和悲哀。教学准备先学提纲、小黑板(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

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她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她是一个享誉世界的作家、演说家、教育家,她的名字震撼着世人的心灵;她是一个普通的女性而又特别的女性,她以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抒写着自己精彩的人生,她的名字响彻世界,她的精神激励着世人“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她的名字是----海伦·凯勒(板书课题)2.指导书写生字“勒”。3.齐读课题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1.课前请同学们查找了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让我们来交流交流吧。2.作者简介。(指名交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人物传记《海伦.凯勒》。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她一定会有更深的了解。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勒”“躁”“脾”“燥”“燥”“挠”。9。

(二)师简述目标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三)检测字词1.学习生字新词海伦.凯海伦.凯勒暴躁脾气干燥盲哑学校不屈不挠吮吸玫瑰安妮.沙利文甘霖

(1)正音 ①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躁、燥”都是平舌音,要求读准确。“勒”和“挠”的声母不要混淆。“吮”是翘舌音的。②学生提醒后,指名一名同学读准这些词语。(2)辨形观察字形,你觉得哪个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的?①学生根据先学情况互相提醒。▲范写“勒”字,注意右边是一个“力”字,不要写成反文旁。▲“暴躁”和“干燥”的部首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足字旁,一个是火字旁。▲“挠”是提手旁,要和“浇、烧、晓”等字区分开。②描红:视实际情况,把其中容易错误的生字描一描,记一记。(四)出示目标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五)师简述目标:学会了生字新词,就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那现在咱们就来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六)顺读课文1.刚才,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把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能读准吗?(指名分段读文,相机交流不理解的词语)2.出示句子:(1)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2)她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残疾人身上。联系上下文,辨析两个词语的词义。3.从这几位同学的朗读中,你了解了关于海伦.凯勒的哪些情况?一场重病让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海伦在萨勒老师的指导下,终于学会了说话。海伦考上大学,把全部的爱倾注在残疾人身上。小结:感谢这几位同学,他们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让我们对海伦.凯勒又有了许多新的了解。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章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这些情况?2.交流:第一段(第1自然段)一场重病让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第二段(第2~第5自然段)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第三段(第6~第7自然段)海伦在萨勒老师的指导下,终于学会了说话。第四段(第8自然段)海伦考上大学,把全部的爱倾注在残疾人身上。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学习第1自然段)1.出示目标3:品读第一自然段,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想象海伦.凯勒失聪失明的痛苦生活,走进她的内心。2.提示任务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注意想象海伦当时的处境,感受她当时的心情。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注意想象海伦当时的处境,感受她当时的心情。

3.自主阅读4.交流展示(1)谁能用朗读告诉我们她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指名朗读)(2)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海伦?-----痛苦的、绝望的、不幸的、可怜的......(3)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出这样的海伦?交流同学们,当六七岁的你们正观看着精彩的动画节目的时候、当你们跟随爸爸、妈妈游山玩水,欣赏美丽风景的时候,你知道此时此刻的小海伦她能看到什么?当你们坐在教室里听着幼儿园的阿姨给你们讲着动听的故事的时候,当你们坐在教室里听着老师娓娓动听地给你们讲着课的时候,此时此刻小海伦坐在哪里?她能听到什么?当你们受到委屈向爸爸、妈妈倾诉或在他们怀里撒娇的时候,此时此刻小海伦能向谁撒娇,向谁倾诉心声?(4)齐读,再次体会。5.小结:是啊!小海伦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她能挺得住吗?人生中无数个磨难在等着她,她能坚强地生活下去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近海伦,她又会留给我们什么印象呢?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一)选择合适的汉字填入括号,组成词语。浇挠绕()水()命阻()燥躁噪干()()声急()脾牌啤()酒()胃()子

(二)比一比,选词填空。

1.倾诉倾注倾听(1)我们的班主任正在()同学们的建议。(2)好久不见,大家在一起尽情地()。(3)妈妈将毕生的精力()于教育事业。六、布置作业1.完成《习字册》16页。2.完成《补充习题》一到三题。板书设计:

9海伦.凯勒双目失明痛苦双耳失聪悲哀

五上第三单元课题9.海伦.凯勒第2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海伦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与厄运不屈不挠进行抗争的感人精神。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体验、感受、对话交流,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教学难点引领学生走进人物内心,通过体验、感受、交流,感悟海伦.凯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同时从海伦的经历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课前准备先学提纲、小黑板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一个名字,一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2.我们来看一看海伦﹒凯勒,(课件出示四幅海伦不同时期的照片)再请大家轻轻地满怀尊敬地念这个名字——海伦凯勒。二、品读入境,感悟诗韵(一)整体感知,走近人物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海伦的不幸,也走进了小海伦无声无色的世界。同学们还愿意读课文吗?其实读书就是走进课文,与文中的人物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走进人物的内心,认识人物的品格。下面请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说说你对海伦有怎样的体会?(学生自主读书,整体感悟人物)2.由同学们读书的神态看出海伦﹒凯勒深深地吸引住了大家。现在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海伦凯勒,你会一下子想到什么词?学生交流。3.同学们,你们都对海伦有了属于自己的感受。不过,在你们的回答中,我注意到这个词,大家请看(板书)——不屈不挠,这是课文结尾对海伦具有精神的概括,而且这个词本身也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4.请大家读读这个词(两遍)怎么来理解这个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画出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的句子。(二)品读第二至五自然段1.提示任务1任务提示1:任务提示1:第一步:默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第二步:划出表现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语句,细细品味,想象海伦的内心活动。第三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划到的语句。2.自主学习3.交流共享(1)现在同学们的书本上留下了一道道充满你智慧的横线。谁来说,你找到的第一处句子是什么?(2)课件出示: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请齐读这段话。你发现有哪些词语值得我们注意,用笔将它圈出来。▲你发现了什么词?(根据学生回答,相继红色强调:不分昼夜吮吸拼命不停地如饥似渴)请大家读读这些词,你会有什么发现?(这些词写出海伦的不屈不挠)▲在这段话中,作者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语,你找到了吗?(“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感受海伦对知识的渴求)▲你能读好这段话吗?请大家练习朗读,读出你的体会。指生读,评议。▲我建议,如果大家想着画面来读,一定能更好地读好这段话。(生齐读)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指生交流。▲就看到了这些画面吗?来,我们闭上眼睛,用我们的想象走进海伦的世界。(音乐声中)师语言描述:也许这是一个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可是你看到海伦已在做什么?她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吗?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但海伦呢?她在做什么呢?我们继续看,夜很深很深了,万物进入梦乡,海伦还是在干什么,你看到了吗?一阵阵倦意袭来,海伦打起精神,她仍在做着什么?连手指头都摸出了血,血在一滴滴落在书上,海伦忍住疼痛,她还在……同学们,你还看到了些什么?▲请同学们睁开眼,看到了吗?你看到了哪些画面?请用你手中的笔,选择你看到的一个画面用文字写下来,让大家都来感受你心中的,让你感动的画面吧!生动笔。▲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真诚的文字。(多生读自己描绘的画面,师相机评价)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是的,在早晨、中午、傍晚、深夜,海伦她不分昼夜——(引生齐读上面一段话)你感动了,请你来告诉大家,海伦——(再读)面对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海伦——(生齐)这才是不屈不挠啊!请全班再读这段话。(三)品读第六至七自然段刚才那段话帮助我们理解了“不屈不挠”,海伦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学会了拼写哪些单词?(“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还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板书:用手指“说话”)。▲交流先学提纲:第一处加引号是为了让读者知道海伦学会拼写哪些单词,起强调、引起注意的作用。第二处加引号表示不是真的用手指说话,而是指学会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人交流,表示特殊的含义。文中还有哪段话也体现了海伦的这种精神?1.提示任务2任务提示2:任务提示2:第一步:诵读六至七自然段。第二步:划出表现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语句,细细品味,想象海伦的内心活动。第三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划到的语句。2.自主学习3.交流共享课件出示: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1)又有哪些词跳入你的眼帘?(根据学生回答,突出:夜以继日反复甚至每天坚持)(2)学语文就要有这样的敏感,通过关键的词语来理解句子。这段话该怎么读好呢?生练读后齐读。(3)当假期到来时,海伦的功课也告一段落。她回到家中,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谁来读读这句话?(3-4生读)那个一岁半就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的小海伦,完全靠触觉学习发音,现在,她说出的每一个字,难道不都是震撼人心的吗?(板书:靠触觉学会说话)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七自然段最后两句话。(4)你能用成语或名言来概括一下海伦•凯勒的优秀品质吗?(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四)品读第八自然段1.提示任务3任务提示3:任务提示3:再读第八小节,此时有何感受?2.自主学习3.交流共享正是靠着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海伦学会了“算术”、学会了写字、学会了说话。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又回到了有声有色的世界。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考上了哈佛大学;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决心像沙利文老师那样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残疾人上;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一生写下了14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创造生命奇迹(板书:创造生命奇迹)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五)拓展主题,升华情感1.走进了海伦那富有传奇色彩的成长经历,此时,大家心中一定有太多的感慨要倾诉,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音乐)2.生交流所写内容。3.总结:在这里,我要感谢海伦,因为是她让我们懂得了许多,我们不但要学习她,更要超越她。让我们永远记住她——海伦•凯勒!(齐读课题)4.最后,让我们在海伦的名言中激励自己。(小黑板出示名言)生齐读。把它积累在课本上。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要不断努力。对于凌驾于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我努力求取知识,目的在于希望日后能使用,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三、检测完善阅读课文片段,答题。

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1.“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这句运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这里把

比作

,这样打比方的好处是。2.文中语句表现了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用“----”画出。

3.写一句表现有顽强毅力方面的名人名言。4.除了海伦,你还了解哪些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人?5.学了《海伦凯勒》这篇文章,你对海伦的身世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她早年的经历肯定充满钦佩。你想对她说些社什么?写下来。四、布置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题、第五题。板书设计:9海伦·凯勒用手指“说话”不屈不挠

创造生命奇迹靠触觉学会说话教学反思:五上第三单元课题10.二泉映月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锡”“惠”“倾”“愤”“饶”“坛”“享”。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重点词语。3.概括课文大意,理清脉络。4.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了解阿炳生世以及创作背景。教学重点1.读通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感知课文大意。2.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了解阿炳生世以及创作背景。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层次,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教学准备先学提纲、小黑板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这节课上,老师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一段曲子,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3.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谁知道《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谁再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二)出示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锡”“惠”“倾”“愤”“饶”“坛”“享”。(三)师简述目标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四)检测字词1.学习生字新词无锡惠山倾听激愤倾听美丽富饶乐坛享有盛誉无锡惠山倾听激愤倾听美丽富饶乐坛享有盛誉树木葱茏搀扶哭泣倔强呐喊积淀委婉连绵抒发恬静

(1)正音 ①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倔强”的“强”读“jiàng”,是个多音字。出示:强qiáng:1.健壮,有力,与“弱”相对;2.程度高;3.胜过,优越,好;4.有余,略多于某数;5.使用强力,硬性地;6.着重,增加分量。强qiǎng:硬要,迫使,尽力。强jiàng:固执,强硬不屈。你能读准这些词语的音吗?强迫强壮强烈强词夺理争强好胜强横②学生提醒后,指名一名同学读准这些词语。(2)辨形①字音都读准了,咱们仔细看看这些加点的字,这是需要我们这节课学会书写的。通过课前学习,你认为哪个字特容易写错?无锡无锡惠山倾听激愤美丽富饶乐坛享有盛誉

②学生根据先学情况互相提醒。辨析:惠与慧,饶与绕③描红:视实际情况,把其中容易错误的生字描一描,记一记。藤萝摇曳一泓清泉月光如银淙淙饱经风霜患病泯灭月光似水静影沉璧萦绕坎坷蜿蜒恩重如山升腾跌宕势不可当抒发恬静动人心弦诞生藤萝摇曳一泓清泉月光如银淙淙饱经风霜患病泯灭月光似水静影沉璧萦绕坎坷蜿蜒恩重如山升腾跌宕势不可当抒发恬静动人心弦诞生(五)出示目标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六)师简述目标:学会了生字新词,就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那现在咱们就来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大意。(七)顺读课文1.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1自然段。①阿炳是在哪里创作《二泉映月》的?②谁来用文中的语句介绍一下这泓清泉?③出示图片理解“树木葱茏”“藤萝摇曳”。2.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2自然段。①在一个中秋之夜,小阿炳和师父来到那一泓清泉边,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②这一段主要讲什么?③读着“月光如银”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④理解“饱经风霜”。3.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3自然段。①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遭遇了怎样的人生变故呢?②但是怎样面对这一切的?(相机理解“泯灭”)从中可以看出什么?③阿炳心中有着怎样的美好愿望?④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这段的主要意思?4.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4自然段。①又是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那晚的月色怎样?理解“静影沉璧”(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这里的“璧”是什么意思?墙壁的壁是土字底,这里的“璧”什么意思?这个璧可能指什么?②他又听见了什么?给“萦绕”换个近义词。③引读:听着那淙淙的流水声,阿炳想起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坎坷”什么意思?哪个词语意思跟它相近?5.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5自然段。①听着,听着,阿炳怎么样了?他是怎么做的?理解“积淀”。②那琴声是怎样的?谁来读一读?势不可当:来势猛烈,不可抵挡。恩重如山:形容恩德深厚。升腾跌宕:本课指音调抑扬顿挫,富于变化。③阿炳想用琴声告诉人们什么?动人心弦:指因受感动而内心引起共鸣。也说“扣人心弦”。6.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6自然段。①引读第6自然段:就这样——②你发现这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③理解“享有盛誉”。7.小结:感谢这几位同学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读带着大家一起领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概括课文大意,理清脉络。1.出示目标概括课文大意,理清脉络。2.课文写了阿炳几次来到二泉?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1)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二泉,师父告诉他;(2)十年后的又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再次来到二泉,他听到了;(3)听着听着,阿炳。3.能用三个小标题来概括这三句话吗?4.分清段落。第一段(第1~2自然段):中秋之夜在二泉边师父告诉阿炳,要等他长大后才能听懂泉声。第二段(第3~4自然段):历尽人生磨难的阿炳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声中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第三段(第5~6自然段):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一)出示目标4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了解阿炳生世以及创作背景。1.小黑板出示: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了解阿炳生世以及创作背景。

2.提示任务:自己默读第一段,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自己默读第一段,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3.自主阅读:默读,并用笔画出相关句子。4.交流展示(1)播放惠山录象片段。(2)惠山美吗?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的,美在哪儿?谁来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那怪那里会被人称为——“天下第二泉”呢!)(3)指导朗读。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份美吗?指名读,齐读。(4)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师父对阿炳说了些什么?读读第二自然段。①交流:师父先问阿炳什么问题?阿炳听见了吗?师父又说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②预设生质疑:为什么师父能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而小阿炳不能?③出示师父的话,再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④交流:现在知道阿炳听不到的原因了吗?哪里体会到的?⑤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强调“倾吐”、“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1.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jīnjìn)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2)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qiánɡjiànɡ)的呐喊……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的经历()的叹息()的哭泣()的呐喊()的倾诉()的夜色()的琴声()的乐曲()的脸庞六、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第十八页。

2.完成《补充习题》一到三题。板书设计:10.二泉映月中秋之夜师徒听泉又一中秋独自听泉倾吐情怀创作名曲五上第三单元课题10.二泉映月第2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音乐和由琴声联想表达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3.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教学重点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经过。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描写音乐和由琴声联想表达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课前准备先学提纲、PPT、小黑板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一年的中秋夜,小阿炳跟着师傅来到二泉边赏月,可是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似乎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又到了二泉。这回他听到的和上次是不是一样呢?为什么不一样呢?我们继续学习——《二泉映月》,从中寻找答案。二、品读感悟(一)品读文本,了解阿炳。品读第3自然段,感悟阿炳的坎坷的人生和不屈的精神,并通过读表现自己的感受。品读第3自然段,感悟阿炳的坎坷的人生和不屈的精神,并通过读表现自己的感受。2.阿炳第一次听泉什么也没有听到,师傅是怎样说的?(板书:奇妙)什么叫奇妙?在你的想象中,什么样的声音是奇妙的?3.十多年过去了,阿炳又来到了二泉边,他听到了什么?——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4.看看阿炳两次听到的为什么不一样呢?提示任务:第一步: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阿炳苦难生活的句子,划下来。第一步: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阿炳苦难生活的句子,划下来。第二步:阿炳是怎样面对苦难的生活的,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把它画下来。5.自主阅读6.交流共享★出示: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1)你看到阿炳怎样的苦?①师父去世,阿炳孤苦伶仃,无依无靠。②疾病的折磨。③生活的困苦。(2)阿炳在街头卖艺的时候会有怎样的遭遇,是捉弄,是嘲笑,还是饥寒交迫呢?老师这里有三个场景,你可以任选一个,发挥想象,想想阿炳在卖艺过程中遇到的苦难。【出示场景提示】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场景二:一天,阿炳生病了,发着高烧,浑身发抖,他。场景三:的日子,阿炳。(学生静静思考再写下来)选择一个画面,想象一下,写下来。【配乐】★出示句子: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1)什么是泯灭?(消灭、失去、消失)(2)谁能联系阿炳说说泯灭不了的意思?(没有因为穷困和疾病,失去对音乐的热爱和向往。)(3)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从阿炳的身上看到了怎样的一种精神?★十多年后,又是一个中秋夜,当阿炳再次来到二泉边,渐渐地,渐渐地,他听到了许多奇妙的声音,他听到了什么?出示句子: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1)真的是泉水在叹息,在哭泣,在倾诉,在呐喊?(不是,是阿炳)(2)阿炳叹息的是——唉,这痛苦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老天啊,我饱受不幸的折磨,真是命苦啊!(3)阿炳哭泣的是——“师父”早已离开了人世,不知九泉下有没有瞑目;自己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再也看不到二泉映月的美景了,怎能不伤心哭泣?想到自己双目失明,无依无靠,只能凭卖艺度日,将来又靠什么度日呢?(4)阿炳倾诉的是——泉水啊泉水,我的师父早已离开人世,谁来关爱我、指导我呢?我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经历了风风雨雨,饱尝了酸甜苦辣,只能向你倾吐。(5)阿炳呐喊的是——老天啊,你为何对我如此不公?我要与不幸的命运抗争!我永远热爱音乐,至死不渝!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二)品读文本,感受乐曲的不朽1.出示目标:品读第4、5自然段,品读第4、5自然段,感悟乐曲的丰富内涵,并通过读表现出来。2.提示任务: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把自己的苦难一生通过琴声倾诉给这茫茫月夜,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标出。3.自主阅读:4.交流共享:★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1)作者在这里用了哪些词语写旋律变化的?交流,圈画。(2)齐读这三个句子。(3)这三句写了旋律的变化,还写了什么呢?交流:A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①出示句子指名读。②起初这个琴声的基调是怎么样的?③说说透过这三个词你体会到这时候的阿炳想通过这委婉连绵的琴声要说些什么呢?你能帮他说出来吗?④小结:起初的琴声是委婉连绵的,抒发了阿炳赞叹二泉美景,怀念恩师,思索人生的情怀。B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他对命运的抗争和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①出示句子指名读。②那同学们思考一下,阿炳想通过乐曲抗争些什么呢,同样的又向往些什么,如果你就是阿炳,你会怎么说呢?C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①学们你们想想看,除了这四个“爱”,阿炳他可能还会爱些什么呢?②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四个“爱”,细细体味阿炳当时的心情。③那谁有勇气能把这四个“爱”读好呢?(4)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师叙述:同学们,这就是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5)配乐朗读让我们伴随着动人心弦的音乐,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体会阿炳的心声。师引读:起初——;一生跟读:这似乎——师引读:随着——;一生跟读:它以势不可当——师引读:月光照水——;全班跟读:阿炳用这动——(三)情感的升华1.正因为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才孕育出这享誉全世界的不朽的乐曲。出示小泽征尔在指挥《二泉映月》后说的一句话: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提问:小泽征尔要跪阿炳的什么精神?板书: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2.此时此刻,我们该怎么去听《二泉映月》呢3.让我们再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这首《二泉映月》。4.结束语: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是悲痛、是哀伤、是哭泣。不,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磨难,战胜磨难吧!就让我们在美妙的乐曲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吧!三、检测完善1.《二泉映月》一文记叙了这首二胡名曲的形式过程,再现了

,表现了

。2.“渐渐地,

,他似乎听到了

”这句话写出了阿炳的

,表达了他对

。与小时只听到

不同的原因是

。3.“阿炳用这

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

,他爱那

,他爱那

。4.阿炳借

,音乐旋律的变化是

。5.阿炳的原名

,民间音乐家,著名二胡独奏有

,琵琶曲有

。6.《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在国际乐坛也享有盛誉。因为它不仅

,而且

,由此用

两名诗形容。四、布置作业完成《补充习题》四到六题。板书设计:

听:没有(奇妙)二泉映月听:叹息、哭泣、倾诉、呐喊~~——对命运的抗争光明的向往教学反思:五下第三单元课题11.郑和远航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码”“遣”“器”“拳”“赠”“撕”“范”。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重点词语。3.概括课文大意,理清脉络。4.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感受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词,理清脉络。2.学习课文的有关语段,感受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教学难点1.理清文章层次。2.感受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教学准备先学提纲、小黑板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在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叫——郑和。(板书课题)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就是在我们江苏太仓!这是我们江苏人的骄傲。今天,就让我们回到600多年前,看看郑和是如何完成这一壮举的。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出示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锡”“惠”“倾”“愤”“饶”“坛”“享”。(二)师简述目标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三)检测字词1.学习生字新词码头派遣瓷器抱拳赠送撕裂范围码头派遣瓷器抱拳赠送撕裂范围桅杆魁梧炫耀威胁珊瑚鬓发俘虏

(1)正音 ①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②学生提醒后,指名一名同学读准这些词语。(2)辨形①字音都读准了,咱们仔细看看这些加点的字,这是需要我们这节课学会书写的。通过课前学习,你认为哪个字特容易写错?码头派码头派遣瓷器抱拳赠送撕裂范围

②学生根据先学情况互相提醒。辨析:遣与遗③描红:视实际情况,把其中容易错误的生字描一描,记一记。(3)课文中一些词语比较难读,我们来读一读。万里无云人山人海迎风招展雄伟壮观浩浩荡荡万里无云人山人海迎风招展雄伟壮观浩浩荡荡扶老携幼惊叹不已名扬海外狂风呼啸脱缰野马奔腾咆哮波峰浪谷镇定自若化险为夷严阵以待(五)出示目标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六)师简述目标:学会了生字新词,就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那现在咱们就来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大意。(七)顺读课文1.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1自然段。①指名读。②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③理解“派遣”: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你能试着说句话吗?2.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2自然段。①我们再来看看郑和远航的船队,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②这一段文字给了我们怎样的感觉?3.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3自然段。①将近中午,郑和上船了,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郑和的语句?②“身材魁梧”告诉我们什么?③这段主要写什么?4.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4自然段。①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是怎么做的?②各国的君臣是怎么做的?老百姓呢?其他人有怎样的表现?“扶老携幼”的“携”是什么意思?整个词语怎么理解?(携,带。扶着老人,搀着小孩子。形容所有的人都出动了,老人、小孩也不例外。)“惊叹不已”是什么意思?那“已”就是什么意思?5.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5自然段。①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船队遇到的一种是危险是什么?郑和有怎样的表现?“化险为夷”怎么理解?那么“夷”就是——(夷,平坦,平安。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②那另一种危险呢?郑和又是怎样处理的?读读“严阵以待”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军士们怎么样?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由此知道“待”的意思就是——6.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6自然段。①指名读第6自然段。②这段内容告诉了我们什么?7.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7自然段。①指名读。②这段话主要写什么?7.小结:感谢这几位同学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读带着大家一起领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概括课文大意,理清脉络。1.出示目标概括课文大意,理清脉络。2.指导分段。(1)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2)课文的第6~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意义)(3)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第一段(第一到第五自然段):主要写郑和率领船队第一次远航的情况。第二段(第六、七自然段):简要介绍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有过七次航行,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3.默读第一次远航的内容,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这个,给第一部分划分一下层次。板书: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1~3)(4)(5)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一)出示目标41.小黑板出示:品读课文的有关语段,感受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品读课文的有关语段,感受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2.提示任务: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书上有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句句子。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书上有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句句子。3.自主阅读:默读,并用笔画出相关句子。4.交流展示(1)交流出示句子“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来,一起读!(2)理解“顶峰”“什么是顶峰?”(山的最高点)“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二)(3)质疑过渡: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5.提示任务:自由地读1自由地读1—3自然段,圈画出表示规模大的词句,读一读。6.自主阅读:默读,并用笔画出相关句子。7.交流展示(1)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这是通过场面壮观来展示“规模之大”的。“人山人海”,写出了郑和远航牵动无数人的心,人们对“郑和远航”,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不但写出了场面的热烈、壮观,还昭示着:“郑和远航”得到了官府的重视和百姓的支持。(2)“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这一句从人员的配备、人数的众多上,表现了“规模之大”,也显示了郑和考虑细密,准备充分,组织管理能力很强。(3)“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师红显数字,渲染宝船的大。“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以我们所在的这幢教学楼来作比,宝船大概有这么大:两个五层楼叠起来的高,两幢教学楼连起来那么长,三座教学楼那么宽!我们全校师生都乘坐在这一艘宝船上!宝船的雄伟壮观由此可见一斑!”指导朗读:谁来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指名读(规模之大,仪器之先进,真不愧是宝船呀!)(如果你能把这些数字读好,宝船的气势肯定会更雄伟!)(呀,你读出了心中的赞叹!)(4)六十多艘宝船,多庞大的航海队伍啊!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船只随行!他们分工明确:(出示其他船只图片)有负责装载粮食的粮船,有运输淡水的水船,有拴马匹的坐船……总共二百多艘!(此处最好再扣到文中“像一条巨龙”这句话)上面载有二万七千多人,(引读)他们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总结:规模确实非常庞大!(板书:规模之大)8.提示任务:那时间到底有多长呢?范围到底有多广呢?那时间到底有多长呢?范围到底有多广呢?9.自主阅读:默读,并用笔画出相关句子。10.交流展示(1)1405至1433年,达7次历时28年,多达7次,这么长时间。(板书:时间之长)这么多次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出示第六节)让我们由衷地赞叹!(生齐读)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在返回途中以身殉职,病逝于古里,再也没有回到祖国!让我们带着怀念之情再读!(2)板书:范围之广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总结:课文用具体的数据体现了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很有说服力。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一)选择词语填空。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严阵以待

奔腾咆哮化险为夷

规模宏大

狂风呼啸

名扬海外

波峰浪谷

1.哈尔威船长以他的大智大勇,使人们(

),他自己却以身殉职。

2.那股偷袭的匪徒,看到这支(

)的队伍,犹豫了一阵以后,调转马头跑了。3.旅美画家陈逸飞先生所画的那幅《故乡的回忆》使得周庄(

)。

4.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说得头头是道,使得在场专家也(

)。

二、将下列句子改写成比喻句。

1.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出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奔腾咆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巨浪扑向船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第二十页。

2.完成《补充习题》一到三题。板书设计:11.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五下第三单元课题11.郑和远航第2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国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课前准备先学提纲、小黑板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生读题)2.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生);3.让我们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生)。二、品读感悟(一)学习航海过程,感受郑和其人。1.出示目标:品读第3自然段,品读第3自然段,感悟郑和的威武雄健雾,并通过朗读体现你的感悟。2.提示任务: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让我们把焦点再次聚集到这个伟大的人物身上。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威武雄健?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威武雄健?3.自主阅读4.交流共享★出示: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1)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威武雄健呢?映入眼帘的还有什么?(送行的群众,宏大的场面)这么宏大的场面,这么多的送行人,让郑和感受到了什么,他又会怎么想?再读: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读出威武雄健来。(2)面对茫茫的大海,面对未知的前途此时此刻,郑和又会想到什么呢?(吉凶未卜)这影响了郑和远航的决心了吗?是呀,你看,他——,你听,他——,再读: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读出威武雄健来。就这一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威武、自信、决心、庄严)(二)友好交往1.出示目标:品读第四自然段,了解郑和远航有促进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重大意义品读第四自然段,了解郑和远航有促进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重大意义。2.提示任务:那么都进行了哪些交往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第四节,然后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那么都进行了哪些交往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第四节,然后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2.自主阅读:3.交流共享:(互赠礼物,商品交易)补充资料1:郑和下西洋带往各国的物资有丝绸、瓷器、铁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手工业品、茶叶、货币、历法、衡器、书籍、药材等等,带回的物资大多是土特产,有香料、药材、生产瓷器所需的原料、珍稀动植物等。出示“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个个惊叹不已。”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资料2:郑和和西方航海探险家比较有本质的不同。西方航海探险家他们所到之处就是掠夺、烧杀、欺诈、领土扩张,以达•伽马为例,1502年他在印度洋上遇到一艘没有武装的船,达•伽马下令抢光船上的财物,船上700多人全被烧死,西方的不少航海家都有残忍抢劫的记录。(三)战胜风险品读第五自然段,从郑和面对凶险的表现,感受其身上的优秀品质,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出示目标:品读第五自然段,从郑和面对凶险的表现,感受其身上的优秀品质,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提示任务:成功的背后,道路是坎坷的。速读第五节,想想航行中都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是怎样克服的?成功的背后,道路是坎坷的。速读第五节,想想航行中都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是怎样克服的?3.自主阅读:4.交流共享:(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和是怎样与风浪搏斗的?出示“在大海上,……化险为夷。”(2)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男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女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此处,老师应极力渲染风浪之险恶,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风浪的恐怖,从而深刻地体会到郑和的智勇双全)(3)有这样镇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领导者,还惧怕什么?让风浪来得更猛烈些吧!齐读引读“智擒海盗”这一句(4)小结: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齐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开阔了眼界。”(四)练笔,升华情感1.出示郑和图像。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人,郑和公园重新塑造了郑和的雕像。你看,郑和身着袍衣,手握图卷,神情坚毅,目光坚定,眺望远方。面对着高大的雕像,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郑和说。拿起我们的笔,先将要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选用课文当中学过的下列词语,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但是,一定要表达此时此刻你内心最真挚的情感。(课件屏幕出示:)面对着高大的铜像,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郑和说……雄伟壮观浩浩荡荡破浪西行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身材魁梧健步上船抱拳告别友好亲切镇定自若鬓发全白2.生写作,表达交流。3.总结: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郑和远航!三、检测完善(一)按要求读有关句子。1.表现海上风浪险恶的句子:2.表现郑和等人的不畏风浪的句子:3.郑和远航的意义:(二)填空。课文重点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______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_____________的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文中第一次远航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部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__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四、布置作业完成《补充习题》四、五两题。板书设计:

郑和规模之大友好往来远航时间之长不怕苦难范围之广顽强探索教学反思:五下第三单元课题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狱”“酷”“刑”“泰”“摊”“隶”“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知道司马迁“爱史”的原因。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够围绕主题抓住重点句归纳每段的主要内容,由此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能够围绕主题抓住重点句归纳每段的主要内容,由此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准备先学提纲、PPT、小黑板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大屏幕出示《史记》图片及简介:《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它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它的主体部分是本纪、世家和列传,其中列传是全书的精华。2.板书:《史记》,问:《史记》出自谁之手?板书:司马迁说说你对司马迁的了解。简介“司马迁”: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3.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呢?介绍: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他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史著。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被封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1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共经过十六年。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4.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板书:发愤写(理解发愤:决心努力。)5.这一本《史记》,不仅是空前的历史巨著,而且也是哲学界的宝贵遗产。它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呈现)。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史记,走近司马迁。6.齐读课题。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出示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狱”“酷”“刑”“泰”“摊”“隶”“耗”。(二)师简述目标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三)检测字词1.学习生字新词入狱酷刑泰山耻辱摊开隶字耗尽入狱酷刑泰山耻辱摊开隶字耗尽(1)正音 ①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②学生提醒后,指名一名同学读准这些词语。(2)辨形①字音都读准了,咱们仔细看看这些加点的字,这是需要我们这节课学会书写的。通过课前学习,你认为哪个字特容易写错?入狱入狱酷刑泰山摊开隶字耗尽

②学生根据先学情况互相提醒。③请根据相同的读音写出不同的汉字。xíng模()()状酷()修()小结:我们在辨别同音字时也要从字的意思入手,这样才能正确区分。④描红:视实际情况,把其中容易错误的生字描一描,记一记。2.再来读读课文中一些比较难读的词语。波涛滚滚呼啸而去讲述记载搜集研读飞来横祸波涛滚滚呼啸而去讲述记载搜集研读飞来横祸辩护悲愤交加了此残生辉煌巨著前无古人嘱托①开火车读。②“飞来横祸”的“横”是个多音字,请根据“横”的义项给“横”选择不同的读音。横(héng):(1)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2)纵横杂乱横(hèng):(1)粗暴;凶暴(2)不吉利的;意外的人行横道蛮横无理杂草横生飞来横祸学生齐读。小结:瞧,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义项来判断不同的读音,这比死记硬背要高明得多!③齐读。(四)出示目标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师简述目标:学会了生字新词,就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那现在咱们就来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六)顺读课文1.通过预习,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指导顺读相关段落)2.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第2自然段)①这一段主要写什么?②能不能用八个字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板书:牢记嘱托,整理史料。③出示: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什么是“嘱托”?能换成“嘱咐”吗?(不能换。“嘱托”是托付的意思,一般责任重大。而“嘱咐”则是指告诉对方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一般都是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父亲的遗嘱是他平生的愿望,责任重大,所以应该用“嘱托”。)④读一读这一小节,读好父亲临终前对司马迁的嘱托。3.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又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第3自然段)①这一段主要写什么?②能不能用八个字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板书:忍辱负重,发愤著书。③出示: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时,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什么是“横祸”?能换成“灾祸”吗?(不能换。“横祸”是突如其来的灾难或灾祸。“灾祸”是自然或人为的祸害。司马迁只是为李陵辩护,谁也没想到会触怒天子,入狱受酷刑,所以应该用“横祸”。)④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这里为什么用“残生”?不用“一生”?(司马迁出狱时四十几岁,已值晚年,所以用残生。)⑤读一读这一小节,感受司马迁此时的心情。4.他发愤写《史记》的结果怎样?(第4自然段)①这一段主要写什么?②能不能用八个字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耗尽心血,成就《史记》③“辉煌巨著”可以换成哪个词语?④除了“辉煌巨著”还有哪个词语也是对他发愤写《史记》的高度赞叹?(前无古人: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⑤读一读这一段。5.那么司马迁编写在《史记》仅仅是为了父亲的嘱托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①指名读第一段,师生相机评价。②什么是“修史”?③你在预习时还理解了哪些原本不理解的词语,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④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这一段,并想这段围绕课题写了什么内容?⑤学生概括内容,师引导归纳成八字并板书:受父影响,努力学史。四、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结果怎样?对照上述三个问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1、2):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第二段(3):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第三段(4):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2.默读课文,根据板书,想想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完成填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受父亲的影响,(

),大大充实了自己的(

)。他牢记父亲的(

),每天忙着整理(

)。正当他(

)写作《史记》时,一场(

)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便入狱受了(

)。司马(

),几次想(

),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完成,便把个人的(

)全都埋在心底。司马迁(

)写作,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余字的(

)——《史记》。这部(

)的著作,几乎(

)了他毕生的心血。五、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一)出示目标41.小黑板出示: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知道司马迁“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知道司马迁“爱史”的原因。

2.教师简述目标:接下来咱们就来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司马迁“爱史”的原因。(二)提示任务第一步:第一步: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如何努力的呢?第二步: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所得。(三)自主阅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习情况。(四)展示交流1.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如何努力的呢?出示: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1)什么是“游历”?可以换成“游览”吗?(“游历”指到远地游览。一般是带着某种目的。而“游览”是从容行走观看。一般是比较随兴。司马迁到四处游历是为了努力学习历史,所以应该用“游历”。)(2)司马迁的努力来自书本,也来自实践。让我们的一起读一读。2.司马迁热爱历史,努力学习历史主要是受父亲的影响,但也有环境的熏陶!(引导孩子们感悟司马迁爱史的原因:一是源于母亲河的熏陶;二是源于历史故事的感染;三是受父亲的影响。)3.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六、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黄河

)的著作

)的隶字

)的竹简(

)的故事

充实(

)积累(

讲述(

搜集(

)(二)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

嘱托(

)悲愤(

)克制(

)耗尽(

2.写反义词。

痛苦(

)耻辱(

)发愤(

)克制(

(三)选词填空。嘱托嘱咐1.每天妈妈送我上学的路上都要再三地()我:“上课要认真讲,不懂要勤问。”2.妈妈出国之前,()舅舅照应家事。灾祸横祸1.如果不是这飞来的(),这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可真叫人羡慕。2.像汶川地震这样的自然()是无法躲避的。游览游历1.徐霞客是明朝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一生()四方,经30年考察撰成了60万字《徐霞客游记》2.()着枫叶如火的栖霞山,我不禁低声吟诵:“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生残生1.司马迁耗尽了()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2.司马迁出狱后几次想了此(),但想到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七、布置作业1.完成《习字册》第二十二页。2.《补充习题》第一、二题。板书设计: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受父影响,努力学史牢记嘱托,整理史料忍辱负重,发愤著书耗尽心血,成就《史记》七、教后反思五下第三单元课题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2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3.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意识地关注史记,并搜集其中一两个故事,在同学之间交流。教学重点读懂第二、三自然段,理解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难点1.领悟司马迁受宫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2.理解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课前准备先学提纲、PPT、小黑板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出示三组词语:四处游历广交朋友

飞来横祸悲愤交加耗尽心血辉煌巨著◆指名读第一组词语,说说从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读第二组词语,说说飞来横祸指什么?想象司马迁悲愤交加的样子。指导朗读,读出悲愤。◆学生读第三组词语,说说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指名读。2.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主要内容吗?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出示课题),怎么读好课题?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突出了“发愤”一词。)4.齐读课题。5.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又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这节课,我们将去探究这些问题。二、品读感悟(一)感受“悲愤”,走进人物内心。出示目标:品读第三然段,了解司马迁所受的酷刑,感受司马迁内心的品读第三然段,了解司马迁所受的酷刑,感受司马迁内心的“悲愤”。1.提示任务第一步:第一步:快速默读课文。第二步:想一想司马迁到底经受了一场怎样的灾难?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画下来。2.自主阅读3.交流共享★“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入狱受了酷刑。”(1)司马迁为何入狱受酷刑?对这个事件同学们了解吗?谁来介绍一下?(2)简介酷刑。(3)我们知道古代有许多残酷的刑罚,而宫刑是其中最惨无人道、最灭绝人性的一种。它带给受刑者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巨大伤害,更使其心灵蒙受了永远的耻辱,它使正常人身体残缺,心理残缺,使一个原本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再也不能泰然自若、昂首挺胸地活着。司马迁受到这样的酷刑之后,产生了哪些想法呢?(4)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A司马迁悲的是——自己成了一个废人,今后想饱受冷眼;B愤的是——自己一心为了朝廷,却遭遇奇耻大辱。C正如书中所说,当时的司马迁是——“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出示)①自由读:同学们,用你的心去读,你能读出司马迁此时的感受和想法吗?②指名读、齐读体会。(板书:悲愤)③这句中,还有哪个词给你留下深刻感受。“几次”——说明悲愤到极点。④摆在面前的是怎么样的抉择?——生与死。生,苟且偷生,意味着受到耻辱、遭人白眼;死呢?意味着——了此残生,一了百了。D过渡:背负着痛苦与耻辱的重压,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后来的司马迁是这样想的——“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出示)①(指名读)你读出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态度坚决,决心之大)②让我们一起坚定地读读这句话。E其实,在牢狱之中的司马迁还想到了很多很多,请自读第一、二自然段,想想看,他还会想到些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①父亲的嘱托——a出示父亲的话,读,说说体会到什么呢?感悟语句,体会殷殷之情,无奈之心。b指导读好话。c引读,于是,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略)。d小结:牢记嘱托,勤奋研读,这就是司马迁在牢狱之中又想到的。想到这些,他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F早年的勤奋——不能付之东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他不仅读万卷书,还行万里路。出示: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比较:他还四处游览,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体会不同:“游历”是到远处游玩。“游览”既可远处,也可近处。“四处游历”,你好像看到什么?(20岁的司马迁,到苏州饱览湖光山色,游离庐山,考察大禹治水的事迹;登上会稽山,参观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到九疑山,查明了顺帝南巡治水的历史;到汨罗江凭吊屈原,到江淮访韩信故乡,到曲阜瞻仰孔子故居,还到邹县薛城,看了秦始皇刻石的峄山,还有孟尝君的故居。到楚汉相争的彭城,访问了当年的西楚霸王。到丰沛观看了刘邦的故居,西北的扶风,西南的巴蜀、昆明……)G其实他还想到很多,请看他在《报任安书》中写到。(出示资料)文王被拘在酉里而推演了《周易》;孔子被困陈蔡而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才写出《离骚》;左丘明失明了,才写出《国语》;孙膑被剔去膝盖骨,《孙膑兵法》才得以编著;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于世;韩非被囚秦国,写出了《说难》、《孤愤》;(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大抵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想到孔子、屈原、孙膑……他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4)他想了那么多后,是怎么做的?出示:想到这里,……隶字。读到这儿,你想到哪个成语——忍辱负重!(板书)忍什么辱——;负什么重——,引读,想到小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