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质量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质量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质量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质量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质量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安康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联考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璧、玉琮、玉璜的玉礼器组合不但广泛分布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区,而且向其他地区远距离扩散传播;且除璧、琮、璜之外,各地还出现了璋、圭、琥等新型玉器,与《周礼》所载的用于祭祀天地四方的“六瑞”相符。这反映出该时期()A.良渚文化引领华夏文明的发展B.文明演进呈现多元一体格局C.各地区物质文化交流较为频繁D.中国传统礼乐文化开始萌发2.西汉中后期,反映道家“延年益寿”“速差病苦”以及“自为自当”等观念人名大量出现。在文学著作中,汉赋、乐府诗歌中有对“游仙飞升”“天道无常”思想的流露。在中医文化中,“精气论”“气元论”被反复引用。这表明西汉中后期()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政府奉行实用性的文化政策C.休养生息政策影响犹存 D.黄老思想根植广大民众生活3.北魏道武帝时期,拓跋珪通过征聘、使用汉族士大夫,与儒家政治联结;北魏献文帝拓跋弘时期,拓跋族上层集团的儒化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统治阶层中出现了许多精通儒学的拓跋贵族。这些做法()A.利于塑造北魏政权的合法性B.奠定了隋唐大一统的政治基础C.提升了北魏国家的行政效率D.开启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4.唐代前期,户籍是统计人口、征发赋役的依据。所有人丁必须编入户籍,未经许可,百姓不得随意迁移,如迁移需要得到地方官府的批准,并且要办理相关手续。唐代中后期,赋役户籍著录时已出现了商贩客户。这一变化反映出()A.政府放弃对人口的管控B.赋税征收逐渐实现货币化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D.藩镇割据导致户籍的紊乱5.宋人洪迈记载安徽萧窑生产情况时言:“邹氏,世为兖人,至于师孟,徙居徐州萧县之北白土镇,为白器窑户总首。凡三十馀(余)窑,陶匠数百。”这可用来说明宋代()A.人口迁徙促进商贸繁荣 B.手工业生产日益规模化C个体生产规模得到扩大 D.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6.下表所示为元代全国植棉地区分布情况。导致棉花种植分布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当时()省级政区路府江西行省广州路、吉州路、临江路、建昌路江浙行省泉州路、福州路、建宁路、婺州路、杭州路、温州路、庆元路、镇江路、平江路、松江路、湖州路湖广行省雷州路、化州路、廉州路、吉阳路、万安路(海南岛)、谭州路、衡州路、桂阳路陕西行省兴元路河南江北行省扬州路、卫辉路中书省东平路、元大都A.自然环境与政治中心 B.棉纺织技术的传播路线C.经济发展与人口密度 D.东南沿海汇集诸多港口7.下表是清代在西南地区推动改土归流前后对比情况表。据表可知,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前改土归流后统治方式土司高度自治,土司习惯法设府、州、县机构,实行里甲制,《大清律倒》经济制度土司土地占有,火坑税、烟户税、锄头税清查户口,丈量土地,科田纳粮文化教育教育仅限于土司上层弟子建孔庙、明伦堂,令人入国学受业习礼①有利于中华民族整体意识发展②助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③推动了封建大一统国家建立④标志着边疆治理体系成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8.在《瀛寰志略》初刻本目录里,“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本来居于“亚细亚”之后,将具体国家置于所属大洲之后符合地理书籍的通常做法。但在压力下,徐继畬在正式版本里将“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挪到了“亚细亚”之前。这反映出()A.顽固派坚决抵制西学 B.政治环境与学术研究的冲突C.夷夏观念已经被打破 D.边疆危机促进了学风转变9.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窃自马江败后,法人据越南,职于此时隐忧时事,妄有条陈,发俄日之谋,指朝鲜之患,以为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据此可知,当时()A.西方列强已将中国瓜分完毕B.公车上书揭开变法序幕C.民族危机激发救亡图存意识D.西方各国关注中国命运10.1911年12月,《纽约时报》刊文建议中国实行立宪政体。文章认为,中国的解决之道在于实行君主立宪,由袁世凯任内阁。中国目前不适合共和政体,因为那意味着无休止的叛乱和长期的混乱。《纽约时报》的这一言论()A.代表了清廷的政治立场B.符合中国社会主流民意要求C.维护了北洋军阀的利益D.体现了列强控制中国的企图11.1921年劳动节,在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帮助下成立的人力车夫工会,用罢工手段反抗加租,取得了初步胜利。在广州的共产主义小组的指导和帮助下,广州木匠、水泥匠工人在1921年初成立了有4000多人参加的广州土木建筑工会。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民主革命纲领得到了实践C.党的中心任务的确立D.进步知识分子活动深入群众12.抗战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编写了“抗日三字经”。它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三字经”民间杂字形式,将当时还相当抽象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内容,在广大民众耳熟能详的拙朴语境中,进行了深入浅出,别具一格的系统阐述与宣传。由此可见,当时编写“抗日三字经”有利于()A.促成全民族抗战的到来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贯彻民主与科学的精神D.提高民众政治觉悟和抗日热情13.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居委会对居民进行了深刻镇反教育。由于居委会干部和广大居民政治觉悟和革命警惕性的提高,不少治安模范居委会得以出现,如蓬莱区西凌家宅居委会检举了108人,经核实逮捕了反革命分子21人,刑事犯17人。这表明上海镇反举措()A.保障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加快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C.激发了广大民众主人翁意识D.导致反右派运动扩大化的倾向14.三大改造时期推行的农业合作化,去除了小土地私有的痕迹——地界、地边、沟垄、横头,扩大了耕地面积,统一经营使得社员的利益不再局囿于它原有的小块土地上。这就能够使劳动力集中运用,并按照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劳动者的体力及技能特点,进行有计划的、合理的分工分业。材料表明农业合作化运动()A.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实现了机械化生产C.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水平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5.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经商不再遮遮掩掩,男女恋爱不用隐讳,流行歌曲不再被视为伤风败俗的“靡靡之音”,跳交谊舞成为正常的社交活动。材料意在说明()A.市场经济冲击了传统伦理价值观B.改革开放深入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个性化的生活追求成为社会风尚D.西方文化的涌入推动了中国经济全球化16.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中国承诺对非洲不断增加发展援助;2014年,中国与巴西、印度一道搭建了金砖国家,组织并筹划组建了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为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国家市场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这些举措()A.彰显了中国发展的全球影响力B.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C.促进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建D.打击了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行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魏晋时期,人们通过文学作品宣扬“人生天地之中,体自然之形”,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竹林七贤”中的士人大都“傲然独得,任性不羁”。东晋谢灵运更是在其著作中明言“六经典文”要追求“性灵真奥”,必以“佛经为指南”。唐代士人借助诗词既发出“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与“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壮志豪言,又有着“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愿望,同时渴盼实现“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人生理想。——摘编自湛芬《汉唐文化思想与文学特征之比较》(1)根据材料,指出魏晋与唐代文学作品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摘编自程朋飞等《明清时期乡村社会治理的空间机制——基于领导领域性视角》材料二康熙时期的《横岗胡氏支谱》制定了详细的族规,内容如下:“使昭明乎纲常伦纪之节,崇本务实之业,治己治人之术,出入内外之防,事上使下之义,保身保家之计,庶几我族之中人尽醇良、俗咸忠厚、家道丰裕,不致有误公之愆;学皆笃实,不复杂邪伪之惑。各务正业,各养正性,依然三代之盛而太古之遗也。”——摘编自卞利《明清徽州族规家法选编》(1)根据材料一、解读明清时期乡村社会治理模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族规在维护乡村社会方面的作用。(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乡村社会治理的建议。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并没有封闭自由市场,征收公粮和市场收购是政府获取粮食的两个重要渠道。然而,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国家所能掌握的粮食与其必须负担供应的城乡粮食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缺口。1953年10月,陈云在全国粮食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讲话,这篇讲话可以让人对当时全国粮食问题的严重性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由于粮食的收购量远远小于销售量,不少地方供给不足,甚至发生混乱。为了尽快摆脱粮食供求不平衡的困境,中共中央在经过反复研究之后,于1953年10月16日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同年11月19日,政务院通过《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正式确立。粮食统购统销的核心内容是:第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简称“统购”)的政策,统购价格及统购粮种,均由中央统一规定;第二、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简称“统销”)的政策;第三、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对私营粮食工商业进行严格管制,并严禁私商经营粮食;第四、在中央统一管理之下,由中央与地方分工负责,除拨给各大区的粮食以外,其他粮食包括各大区之间的调剂粮、出口粮、储备粮、全国机动粮、全国救灾粮等,都归中央统筹安排。——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年我国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1953年我国统购统销政策。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也体现出国际体系的转换过程:以中国为中心的宗藩体系在西方维也纳体系的冲击下开始瓦解,中国逐渐接受了西方建立起来的国际关系原则,逐渐进入到正在形成的新的国际体系之中。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中国不仅对国际格局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知,还能与之互动,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然而由于近代中国的政府大都只是仰赖西方国家的同情心,不敢、不能、也无法突破本身存在严重问题的国际体系,因此它们也不可能真正改变近代中国的命运。——摘编自陈涛《国际体系视角下的近代中国变迁》从材料中提取一项或几项信息,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2025学年安康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联考历史试卷简要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B【16题答案】【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差异:魏晋时期文学作品关注个体内心,倡导任性自由;唐代文学作品既关注国家与社会责任,也追求实现个人政治抱负。原因:魏晋时期:政治动荡;士人逃避社会现实;儒学受到佛道冲击;玄学的兴起;文化的交流与交融。(答出两点即可)唐代:政治的稳定;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科举制的推动;儒家思想的影响;土地国有制的推行,中下层士人与国家利益高度捆绑。(答出两点即可)(2)史料价值:古代文学作品是时代政治、经济、社会等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反映,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但文学作品属于艺术创作,带有夸张、想象的主观意识成分,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综合分析。(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题答案】【答案】(1)解读:明清时期,乡绅与乡民具有地缘或血缘关系,乡绅通过县级政府的认可掌握乡村社会事务管理权。县级政府利用乡绅阶层,加强对乡村社会的权力渗透与控制,完成赋税的征收,同时对乡绅权力又有所控制。因此,乡绅在县级政府和乡民之间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维持了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的关键力量。(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作用:加强儒家伦理道德教化;有利于稳定乡村社会秩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净化社会风气。(答出三点即可)(3)认识: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地方社会的积极性;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