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学期天津高中地理高一期末提升卷1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天津高中地理高一期末提升卷1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天津高中地理高一期末提升卷1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天津高中地理高一期末提升卷1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天津高中地理高一期末提升卷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天津高中地理高一期末提升卷1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24秋•津南区校级期中)关于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人()A.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 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横波和纵波经过软流层时,会完全消失 D.水圈是由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2.(2024秋•津南区校级期中)图中黑点表示小行星。与地球相比,天体②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3.(2024秋•津南区校级期中)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08月06日02时33分59秒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东经116.34度,北纬37.16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如图示意地球圈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A为横波,B为纵波②A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B只能通过液体传播③A和B传到N时,波速突然下降④岩石圈包括C层与D层顶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在水汽充足、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读图,完成下面4﹣4小题。4.大雾多发于深秋、初冬时节,主要原因是()A.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 B.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 D.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读图,据此完成5﹣5题。5.关于该层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层空气下冷上热,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②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③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④受强烈的太阳辐射影响而呈电离状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6.(2023秋•和平区校级期末)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如果陆地上的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循环()A.②环节加强 B.④环节减小 C.⑤环节季节变化变大 D.③环节季节变化变小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如图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结合图文资料,完成7﹣8题。7.丁海域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有利条件是()①纬度较高,水质较好②距大陆较远,受陆地影响较小③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④水深较浅,光照充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3月初小黄鱼从丁越冬场出发,最先到达的产卵场进行产卵是()A.甲 B.乙 C.丙 D.戊阿根廷滑柔鱼是广泛分布在西南大西洋的重要经济鱼类,滑柔鱼渔场分布主要受马尔维纳斯寒流与巴西暖流的影响(如图)。近年来,南半球西风带不断向极地迁移,巴西暖流呈增强趋势,渔场位置发生变化。据此完成9﹣10题。9.影响马尔维纳斯寒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①盛行风②大陆轮廓③地转偏向力④离岸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0.近年来,西南大西洋海域()A.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减弱 B.受寒流影响海水温度下降 C.大陆架海域生物多样性增加 D.受暖流影响海水盐度下降11.(2024秋•津南区校级期中)不同河段流水作用形成不同的地貌景观。图为“我国某河流示意图”,下列在乙处所做的河流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我国某地石灰岩广布,多溶洞、暗河、峰丛、峰林等,该地一条地下河从崖洞中流出,形成“口若悬河”的瀑布景观(如图)。完成下面小题。12.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作用 B.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 D.海浪作用望天树可高达七八十米,树冠较大,常年枝叶繁茂。望天树板根发育明显,板根可达十米之高,具有支撑、吸收营养、呼吸、改变微环境等功能,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图为望天树近地面根系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望天树指示当地的自然环境为()A.全年高温的沙漠气候环境 B.全年湿热多雨的森林环境 C.干湿分明的热带草原环境 D.全年严寒大风的极地环境14.(2024•天津一模)砖红壤是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形成的酸性土壤,黄壤则是在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形成的。如图为热带某山地不同海拔土壤及其表层(0﹣20厘米)和次表层(20﹣40厘米)有机质含量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结合该山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可知()A.随着海拔升高,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均逐渐增加 B.山地不同海拔土壤次表层的有机质含量均明显低于表层 C.高海拔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和温度因素有一定关系 D.山地黄壤的次表层有机质含量较低和降水因素没有关系如图是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图。读图,回答15﹣16题。15.如果只考虑纬度地带性,那么25°S的植被类型应当是()A.荒漠 B.低矮灌木丛 C.泰加林 D.苔原16.下列关于澳大利亚东、西两岸水热条件不同的原因最准确的是()A.相对海拔高度差异大 B.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不同 C.两侧洋流性质相同 D.盛行风不同二.解答题(共4小题)17.(2024秋•南开区校级月考)图1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波,B表示波。(2)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地震波B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态。(3)岩石圈是特指层(填字母)和顶部(软流层以上)。(4)若模式图(图2)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代,当时动物大量盛行。③④之间地层的地质年代是。18.(2024秋•津南区校级期中)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层(填文字),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2)图1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层(填文字),主要原因是。(3)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温室大棚可以吸收更多的(填图2中数字),使大棚内温度升高,(填图2中数字)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4)图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此时段绿洲气压(高或低),在如图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图。19.(2024秋•武清区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圣劳伦斯河是北美洲东部的大河,是五大湖的出水道,注入圣劳伦斯湾(图1)。圣劳伦斯湾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27%~32%,深层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5月底开始解冻。分析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原因。20.(2024秋•西青区校级期中)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图乙是(填名称),二者都是河流地貌。(2)若图甲、乙中两地貌在图丙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图甲地貌在处分布,图乙地貌在处分布。(填字母)(3)随着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甲中沿B→A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A.黏土、砾石、粉砂B.黏土、粉砂、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4)请列举出一个与图甲、图乙地貌成因相同的地形。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天津高中地理高一期末典型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24秋•津南区校级期中)关于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人()A.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 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横波和纵波经过软流层时,会完全消失 D.水圈是由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分析】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33km,海洋地壳6km。)、地幔、地核。岩石圈的范围是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即软流层以上部分。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大气圈:从地表到大气上界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岩石圈的上部)、水圈(全部)和大气圈(底部),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解答】解:地球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太气圈和生物圈等,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A错误。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之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正确。一般认为,生物圈才是地球表面最活跃的圈层,D错误。一般认为,软流层物质呈固流体状态,横波和纵波均可通过软流层传播,不会完全消失,C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2.(2024秋•津南区校级期中)图中黑点表示小行星。与地球相比,天体②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稳定的太阳光照提供了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是: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适于生命生存的大气层;有液态水的存在。【解答】解:②根据图中太阳系中小行星带的位置推知,图中②是小行星带向内第三颗行星,应为金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适宜的大气、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金星上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由于距日较近(与地球相比),表面温度较高,不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也没有大量液态水存在,这些是金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①③正确。金星属于类地行星,有坚硬的地表,且坚硬地表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②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星的体积和质量比地球略小,大致处于同等级水平,④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该题可以借助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解答。3.(2024秋•津南区校级期中)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08月06日02时33分59秒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东经116.34度,北纬37.16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如图示意地球圈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A为横波,B为纵波②A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B只能通过液体传播③A和B传到N时,波速突然下降④岩石圈包括C层与D层顶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分析】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部分。特征:①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33km,海洋6km。海拔越高,厚度越大);②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深度2900km)之间,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组成。软流层(深度80km﹣400km)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解答】解:从图中来看,A传播速度慢,为横波,B传播速度快,为纵波,①正确。横波A只可通过固体传播,纵波B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②错误。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包括C层(地壳)和上地幔(D层)顶部,④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到,A横波传到N古登堡界面时消失,B纵波波速突然下降,③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在水汽充足、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读图,完成下面4﹣4小题。4.大雾多发于深秋、初冬时节,主要原因是()A.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 B.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 D.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分析】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等。【解答】解:深秋、初冬时节,当天气晴朗时,大气中云层较少,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昼夜温差大,早晨气温降低幅度大,水汽易凝结,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读图,据此完成5﹣5题。5.关于该层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层空气下冷上热,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②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③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④受强烈的太阳辐射影响而呈电离状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分析】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对流层大气主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平流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解答】解:从图中温度变化可知,该层空气下冷上热,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①正确。平流层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③正确。当太阳辐射穿过平流层时,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短波辐射,②错误。高层大气受强烈的太阳辐射影响而呈电离状态,④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6.(2023秋•和平区校级期末)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如果陆地上的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水循环()A.②环节加强 B.④环节减小 C.⑤环节季节变化变大 D.③环节季节变化变小【分析】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被称为海陆间水循环。【解答】解:读图,图示反映三大水循环,①为水汽输送、②、⑦均为降水、③为植物蒸腾,④为蒸发、⑤为地表径流、⑥为地下径流。植被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弱;陆地降水可能会减少,但对水汽输送环节无影响。在降水集中的季节,由于植被的破坏使得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的效果减弱,从而使得地表径流增加。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水循环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从图文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如图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结合图文资料,完成7﹣8题。7.丁海域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有利条件是()①纬度较高,水质较好②距大陆较远,受陆地影响较小③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④水深较浅,光照充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分析】小黄鱼越冬场的有利条件从水温、水质、海陆位置等角度分析。【解答】解:由材料可知,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冬季越冬应选择较温暖的海域。冬季陆地温度低,丁地距陆地较远,受陆地影响小,且受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暖流影响,海水温度较高,有利于小黄鱼越冬,②③正确。丁地远离陆地,受陆地影响小,水质较好,①错误。丁地距离陆地较远,水深较深,光照条件较差,④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小黄鱼越冬场的有利条件,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8.3月初小黄鱼从丁越冬场出发,最先到达的产卵场进行产卵是()A.甲 B.乙 C.丙 D.戊【分析】影响鱼类生长主要因素有营养物质、热量、光照、水质、水域面积等。【解答】解:由材料可知,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冬季越冬应选择较温暖的海域。冬季陆地温度低,丁地距陆地较远,受陆地影响小,且受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暖流影响,海水温度较高,有利于小黄鱼越冬,②③正确。丁地远离陆地,受陆地影响小,水质较好,①错误。丁地距离陆地较远,水深较深,光照条件较差,④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小黄鱼为例主要考查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涉及洋流的分布及性质、洋流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读材料的综合思维能力。阿根廷滑柔鱼是广泛分布在西南大西洋的重要经济鱼类,滑柔鱼渔场分布主要受马尔维纳斯寒流与巴西暖流的影响(如图)。近年来,南半球西风带不断向极地迁移,巴西暖流呈增强趋势,渔场位置发生变化。据此完成9﹣10题。9.影响马尔维纳斯寒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①盛行风②大陆轮廓③地转偏向力④离岸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分析】洋流的形成受大气环流、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地球自转偏向力等因素的影响。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洋流;密度流: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而引起的洋流;补偿流:因海水从一个海区大量流出,另一个海区的海水流入补充而形成的洋流。【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马尔维纳斯寒流位于南美洲南端,是西风漂流遇南美大陆阻挡后,沿大陆北上所致,②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西风漂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不断向北偏移,③正确。马尔维纳斯寒流所在纬度的离岸风为西北风,受其影响,洋流应自北向南流动,而马尔维纳斯寒流自南向北流动,①④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洋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0.近年来,西南大西洋海域()A.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减弱 B.受寒流影响海水温度下降 C.大陆架海域生物多样性增加 D.受暖流影响海水盐度下降【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的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世界著名的渔场大多形成于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域;洋流对航运也有显著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其速度要比逆流航行快得多;洋流加快了污染物净化的速度,扩大了污染的范围。【解答】解:由材料可知,近年来,南半球西风带不断向极地迁移,巴西暖流呈增强趋势。巴西暖流呈增强趋势,寒暖流交汇处主要受巴西暖流影响,海水扰动减弱、海水温度上升,海水盐度升高,A正确,BD错误。海水扰动减弱,大陆架海域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洋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1.(2024秋•津南区校级期中)不同河段流水作用形成不同的地貌景观。图为“我国某河流示意图”,下列在乙处所做的河流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分析】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解答】解:读图乙地为弯曲河道,主要是惯性离心力的影响,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b位于凹岸,侵蚀严重,河岸较陡;a位于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且河岸较缓,B项河流剖面示意图符合这一特点,B对,ACD错。故选:B。【点评】本题以河流剖面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曲流的侵蚀和堆积的知识,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解答地理问题。我国某地石灰岩广布,多溶洞、暗河、峰丛、峰林等,该地一条地下河从崖洞中流出,形成“口若悬河”的瀑布景观(如图)。完成下面小题。12.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作用 B.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 D.海浪作用【分析】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因此促使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溶蚀)作用,与冰川作用、风力作用和海浪作用无关,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望天树可高达七八十米,树冠较大,常年枝叶繁茂。望天树板根发育明显,板根可达十米之高,具有支撑、吸收营养、呼吸、改变微环境等功能,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图为望天树近地面根系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望天树指示当地的自然环境为()A.全年高温的沙漠气候环境 B.全年湿热多雨的森林环境 C.干湿分明的热带草原环境 D.全年严寒大风的极地环境【分析】植被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坡向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热量等)等因素的影响。【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望天树常年枝叶繁茂,为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植被;根据板根发育可知,望天树应为热带雨林地区的植被,板根发育和粗大较长的根系可保障其适应多水松软的土壤环境,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植被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4.(2024•天津一模)砖红壤是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形成的酸性土壤,黄壤则是在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形成的。如图为热带某山地不同海拔土壤及其表层(0﹣20厘米)和次表层(20﹣40厘米)有机质含量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结合该山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可知()A.随着海拔升高,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均逐渐增加 B.山地不同海拔土壤次表层的有机质含量均明显低于表层 C.高海拔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和温度因素有一定关系 D.山地黄壤的次表层有机质含量较低和降水因素没有关系【分析】土壤的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解答】解:结合图示,黄棕壤和棕壤有机质含量并没有变化,A错误。砖红壤的次表层不低于表层,B错误。高海拔地区气温低,有机质分解少,积累多,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和温度因素有一定关系,C正确。山地黄壤的次表层有机质含量较低,原因是降水多,雨水的淋溶作用使有机质流失,故降水有一定关系,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土壤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如图是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图。读图,回答15﹣16题。15.如果只考虑纬度地带性,那么25°S的植被类型应当是()A.荒漠 B.低矮灌木丛 C.泰加林 D.苔原【分析】植被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坡向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热量等)等因素的影响。【解答】解:纬度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现象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更替。在南半球,从赤道向两极的植被依次为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冰原。25°S大致处于热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过渡地带,其植被类型多为低矮灌木丛,B正确。荒漠一般在更靠近热带的地区,A错误。泰加林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C错误。苔原分布在高纬度地区,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植被分布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6.下列关于澳大利亚东、西两岸水热条件不同的原因最准确的是()A.相对海拔高度差异大 B.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不同 C.两侧洋流性质相同 D.盛行风不同【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大气环流、洋流等。【解答】解:澳大利亚东部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形成温暖湿润的气候;西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且在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下,气候干燥少雨,因此澳大利亚东、西两岸水热条件不同的原因最准确的是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不同,B正确。相对海拔高度差异大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两侧洋流性质不同,东岸是暖流,增温增湿;西岸是寒流,降温减湿,C错误。盛行风不是导致东西两岸水热条件不同的最主要原因,大气环流的整体作用以及海陆位置的差异更为关键,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澳大利亚东、西两岸水热条件不同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二.解答题(共4小题)17.(2024秋•南开区校级月考)图1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2)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突然下降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固态。(3)岩石圈是特指C层(填字母)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4)若模式图(图2)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中生代,当时爬行动物大量盛行。③④之间地层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分析】(1)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2)地震波从地表向地球内部传播的过程中地震波波速逐渐变大,在2900km处横波消失,纵波波速减慢。(3)岩石圈的范围是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即软流层以上的岩石部分。(4)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解答】解:(1)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所以B波为纵波,A波为横波。(2)F在距离地面约2900千米处,应该为古登堡界面。由图可知,纵波(B波)速度降低并继续向深处传播,横波(A波)在古登堡界面完全消失。因为横波(A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图中横波只在古登堡界面以上传播,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固态。(3)岩石圈是指C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主要由岩石构成。(4)裸子植物大量生长于中生代,故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中生代,中生代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大量盛行。阴影部分表示的是中生代,③④之间地层的地质年代位于中生代之前,是古生代。故答案为:(1)横;纵(2)消失;突然下降;固(3)C;上地幔(4)中生;爬行;古生代【点评】本题以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地震波速度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能力的学科素养。18.(2024秋•津南区校级期中)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填文字),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2)图1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平流层(填文字),主要原因是平流层气温上部热下部冷,气流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对流现象减弱;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汽,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3)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温室大棚可以吸收更多的③(填图2中数字),使大棚内温度升高,④(填图2中数字)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4)图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6:00﹣21:00,此时段绿洲气压高(高或低),在如图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图。【分析】(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3)读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反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从大气的保温作用角度进行分析。(4)热力环流的形成是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做垂直运动,即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引起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从而产生气压梯度,即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从而引起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则热力环流形成。【解答】解:(1)读图可知,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靠近地面的①层,即对流层,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对流层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2)读图可知,②层为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汽,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3)利用温室大棚,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经过大棚进入内部而不受影响,大棚减弱了大棚内外的热量交换,使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图2中的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使得大气温度升高,使大气逆辐射(图2中的④)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为水果生长提供热量。(4)根据图3可看出,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也就是沙漠气温曲线在绿洲气温曲线之上的部分,为大约6:00﹣21:00。此时段沙漠气温高于绿洲,绿洲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沙漠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即近地面风由绿洲吹向沙漠,高空风由沙漠上空吹向绿洲上空,即可画出热力环流。绘制如图:故答案为:(1)对流;地面辐射;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2)平流;平流层气温上部热下部冷,气流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对流现象减弱;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汽,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3)③;④(4)6:00﹣21:00;高【点评】本题以大气垂直分层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