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4055-2024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18/17/wKhkGWdZkRGAayEvAACX1HS9fPQ204.jpg)
![DB21T 4055-2024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18/17/wKhkGWdZkRGAayEvAACX1HS9fPQ2042.jpg)
![DB21T 4055-2024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18/17/wKhkGWdZkRGAayEvAACX1HS9fPQ2043.jpg)
![DB21T 4055-2024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18/17/wKhkGWdZkRGAayEvAACX1HS9fPQ2044.jpg)
![DB21T 4055-2024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18/17/wKhkGWdZkRGAayEvAACX1HS9fPQ20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1.040.20 DB21CCSP33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4055—2024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Evaluationstandardforgreenindustrialbuilding2024-11-30发布 2024-12-30实施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辽宁省地方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EvaluationstandardforgreenindustrialbuildingDB21/T4055-2024主编单位: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批准部门: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24年12月30日2024年沈阳1122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辽住建科[2024]第xx号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辽宁省地方标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业经审定通过,批准为辽宁省地方标准,编号为DB21/T4055-2024,自2024年12月30起实施。本标准在辽宁省地方标准全文公开系统(https://:8081/StdSearch/PublicSearch.aspx)公开。特此公告。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4年1230日前 言根据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22年辽宁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辽住建科[2022]11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地88110005,E-mail:lnlsgyjzpjbz@163.com)本标准主编单位: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省节能监察服务中心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中交城市能源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大连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沈阳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陈德龙刘庆武李延吉杨璐戈玉民宋悦袁耀明目 次总则 1术语 2基本规定 4一般规定 4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4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 6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 6节地 7物流与交通运输 7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 8节能与能源利用 10能源利用指标 105.2节能 11能量回收 12可再生能源利用 1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3水资源利用指标 136.2节水 136.3水资源利用 1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57.1节材 157.2材料资源利用 15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 17环境影响 17水、气、固体污染物控制 17室外噪声与振动控制 18其他污染控制 18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 19室内环境 19职业健康 19运行管理 20管理体系 20管理制度 20能源管理 20公用设施管理 20技术进步与创新 21附录A 权重和条文分值 22附录B 评分要点 29附录C 工业建筑能耗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 54附录D 工业建筑常见能耗计算方法 55附录E 能源及耗能工质折标准煤系数 58附录F 可再生能源系统能量计算方法 61附录G 工业建筑水资源利用指标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 63本标准用词说明 65引用标准名录 66条文说明 673344CONTENTSGeneralProvisions 1Terms 2BasicRequirements 4GeneralRequirements 4EvaluationMethodandRating 4LandSavingandSustainableSites 6MasterPlanandPlantSiting 6LandSaving 7LogisticsandPublicTransportation 7LandResourcesProtectionandRecovery 8EnergySavingandUtilization 10EnergyConsumptionQuotas 10EnergySavingandEfficiency 11EnergyRecovery 12RenewableEnergyUtilization 12WaterSavingandUtilization 13WaterUseQuotas 13WaterSaving 13WaterUtilization 14MaterialsSavingandUtilization 15MaterialsSaving 15MaterialsUtilization 15OutdoorEnvironmentandPollutionControl 17EnvironmentalImpact 17WaterPollutants,AirPollutantsandSolidWastesControl 17OutdoorNoiseandVibrationControl 18OtherPollutionControl 18IndoorEnvironmentandOccupationalHealth 19IndoorEnvironment 19OccupationalHealth 19OperationandManagement 20ManagementSystem 20ManagementInstitutions 20ManagementofEnergy 20UtilityFacilitiesManagement 20Innovation 21APPENDIXAWeightingsandCredits 22APPENDIXBScoringPoints 29AppendixCScope,CalculationandStatisticalMethodforEnergyConsumptionQuotaofIndustrialBuilding APPENDIXDCommonEnergyConsumptionCalculationMethodsforIndustrialBuildings.54APPENDIXEEnergyandEnergyConsumingWorkingMediumConvertedtoStandardCoalCoefficient AppendixFEnergyCalculationMethodforRenewableEnergySystems 60AppendixGScope,CalculationandStatisticalMethodforWaterUtilizationQuotaofIndustrialbuilding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64ListofQuotedStandards 65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66PAGEPAGE11PAGEPAGE21总则为贯彻国家绿色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政策,执行国家对工业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恢复建设的工业建筑和既有工业建筑的绿色性能评价。本标准规定了评价绿色工业建筑需要达到的共性要求。当评价绿色工业建筑时,应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统筹考虑全寿命周期内土地、能源、水、材料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和运行管理等的不同要求。当评价绿色工业建筑时,应考虑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和文化等影响因素。industrialbuilding
2术语指厂区内主要生产厂房(含厂房内办公间和生活间)及各类辅助生产建筑。绿色工业建筑greenindustrialbuilding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提供适用、健康、安全、高效使用空间的工业建筑。工业建筑能耗energyconsumptionofindustrialbuilding为保证生产、人和室内外环境所需的各种能源耗量的总和。单位产品(或单位建筑面积)energyconsumptionofindustrialbuildingforunitproduct(orunitbuildingarea)统计期内工业建筑能耗与合格产品产量(或建筑面积)的比值。quantityofwaterintakeforunitproduct统计期内取水量与合格产品产量的比值。水重复利用率waterreuserate统计期内评价范围中重复利用的水量与总用水量的比值。quantityofindustrialwastewaterforunitproduct统计期内废水产生量与合格产品产量的比值。清洁生产cleanerproduction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sourceheatpumpsystem水地源热泵系统。greenmaterial绿色工厂greenfactory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greenconstruction基本规定一般规定工业企业的建设区位应符合国家批准的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工业企业的产品、产量、规模、工艺与装备水平等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行业准入条件。工业企业的产品不应是国家规定的淘汰或禁止生产的产品。各种污染物排放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用地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设项目用地的规定。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3.1节的要求后进行评价。申请评价的项目应按本标准有关条文的要求对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进行过程控制,并应提交相关文档。A的规定,评价要点应BAB3.2.7表3.2.7绿色工业建筑等级划分序号必达分总得分P等级11140≤P<55★21155≤P<70★★311P≥70★★★PAGEPAGE10PAGEPAGE7节地与可持续发展场地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除国家批准且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的项目外,建设场地不得选择在下列区域: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建设场地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未选择在下列区域:9度及高于9度的地震区;有泥石流、流沙、严重滑坡、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采矿塌落(错动)区地表界限内;有火灾危险的地区或爆炸危险的范围;爆破危险区界限内;坝或堤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受海啸或湖涌危害等地质恶劣地区。建设场地总体规划及其动态管理,符合下列要求: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结合,并根据实际变化定期或适时调整;在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同时,对总体规划进行局部或全面调整。节地申请评价的项目建设用地符合国家现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要求。公用设施统一规划、合理共享;合理规划建设场地,整合零散空间;1~3款项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合理开发可再生地,并符合下列要求:利用农林业生产难以利用的土地或城市废弃地建设;利用沟谷、荒地、劣地建设废料场、堆场。物流与交通运输物流运输优先考虑共享社会资源,并符合下列规定:建设场地邻近公路、铁路、码头或空港;生产原料、废料与产品仓储物流采用社会综合运输体系;公用动力站房的位置合理,靠近市政基础设施或厂区负荷中心。物流运输与交通组织合理,满足生产要求;物流运行顺畅、线路短捷,减少污染。采用资源消耗小的物流方式,并符合下列规定:物流仓储利用立体高架方式和信息化管理;结合厂区地势或建筑物高差,采用能耗小的物流运输方式;采用环保节能型物流运输设备与车辆,且具备提供补充能源的配套设施;1~3款项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员工交通符合下列条件:优先利用公共交通;配置交通运输工具及停放场地;自行车停放场地至少满足15%的员工需要;1~3款项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场地资源保护与再生合理利用或改造地形地貌、保护土地资源,并符合下列要求:保护名木古树,保留可利用的植被和适于绿化种植的浅层土壤资源;不破坏场地和周边原有水系的关系;合理确定的场地标高和建设场地土石方量;1~3款项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场地透水地面和防止地下水污染符合下列要求:28%;8%;透水地面的构造、维护未造成下渗地表水对地下水质的污染;污染危险区设有良好的不透水构造,冲洗后的污水经回收或处理后达标排放;具有与1~4款项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建设场地的绿地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城市绿地规划标准》GB/T51346和国家有关绿地率的规定。建设场地绿植种类应多样,成活率不得低于90%,且符合生产环境要求。建设场地有利于可再生能源持续利用。建设场地具有应对异常气候的应变能力,并符合下列要求:重大建设项目先作气候可行性论证;施;暴雪频繁地区采取防止暴雪压垮大跨度结构屋面建筑的措施;台风、龙卷风频繁地区采取抗强风措施;针对气候异常其他危害形式采取的相应措施。节能与能源利用能源利用指标C(或单位建筑面积)工业建筑能耗指标应达到下列国内同行业水平:基本水平;先进水平;领先水平。设备的能效值分别符合下列要求:空调、供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的能效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7规定的2级及以上能效等级;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组的能效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6规定的3级及以上能效等级;多联式空调机组的能效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42级及以上能效等级;风机、水泵等动力设备(消防设备除外),风机效率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通风机能GB197612《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规定的节能评价值;GB245002级及以上工业锅炉能效等级;2级及以上能效等级。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符合《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51245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有温湿度要求的厂房,其外门、外窗的气密性等级和开启方式符合要求。合理利用自然通风。主要生产及辅助生产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未采用玻璃幕墙。合理利用自然采光。GB55015的要求:在满足照度的情况下,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及《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50034的规定值;在考虑显色性的基础上,选用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的光源和高效率灯具及镇流器;风机、水泵等输送流体的公用设备合理采用流量调节措施。在满足生产和人员健康前提下,洁净或空调厂房的室内空气参数、系统风量等的调整有明显节能效果。采用有效措施,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高大厂房合理采用辐射供暖系统。设有空调的车间采用有效的节能空调系统。根据工艺生产需要及室内、外气象条件,空调制冷系统合理地利用天然冷源。设计时正确选用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度,运行时合理设定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度。在满足生产工艺条件下,空调系统的划分、送回风方式(气流组织)合理并证实节能有效。公用和电气设备(系统)设置有效的节能调节系统。施工完毕后,对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和除尘等系统进行节能调试,调节功能正常。能量回收设置热回收系统,有效利用工艺过程和设备产生的余(废)热。在有热回收条件的空调、通风系统中合理设置热回收系统。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作能源的物质采取回收和再利用措施。可再生能源利用工业建筑的供暖和空调合理采用地源热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10%。合理利用空气的低品位热能。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水资源利用指标单位产品取水量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G的规定,单位产品取水量指标应达到下列国内同行业水平:基本水平;先进水平;领先水平。G的规定,水重复利用率应达到下列国内同行业水平:基本水平;先进水平;领先水平。蒸汽凝结水利用率的计算和统计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G的规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凝结水设置回收系统,蒸汽凝结水利用率达到下列国内同行业水平:基本水平;先进水平;领先水平。G的规定,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达到下列国内同行业水平:基本水平;先进水平;领先水平。节水生产工艺节水技术及其设施、设备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或领先水平。设置工业废水再生回用系统,回用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或领先水平。合理采用其他介质的冷却系统替代常规水冷却系统。采用适合本地的植物品种,或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灌溉系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用水设备和管网漏损。合理规划屋面和地表雨水径流,合理确定雨水调蓄、处理及利用工程。清洗、冲洗工器具等采用节水或免水技术。GB/T7119的要求。水资源利用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并符合所在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给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企业自备水源工程经有关部门批准,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政策、规划及标准的规定。给水处理工艺先进,水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按照用水点对水质、水压要求的不同,采用分系统供水。生产用水部分或全部采用非传统水源。排水系统完善,并符合所在地区的排水制度和排水工程规划。按废水水质分流排水,排放水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污、废水处理系统技术先进,且其排水水质优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材合理采用下列节材措施:工艺、建筑、结构、设备一体化设计;土建与室内外装修一体化设计;根据工艺要求,建筑造型要素简约,装饰性构件适度。采用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建筑材料和制品的耐久性措施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钢结构厂房单位建筑面积用钢量优于同行业同类型厂房的全国平均水平。材料资源利用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或建筑产品。采用下列建筑材料、建筑制品及技术:1国家批准的推荐建筑材料或产品;主要厂房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或高强度钢;复合功能材料;工厂化生产的建筑制品;l〜4款项效果相同的其他建筑材料、建筑制品或新技术。场地内既有建筑、设施或原有建筑的材料,经合理处理或适度改造后继续利用。30%。10%以上。主要建筑材料占相应材料量60%以上的运输距离符合下列要求:混凝土主要原料(水泥、骨料、矿物掺合料)在400km以内;预制建筑产品在500km以内;钢材在1100km以内。使用的建筑材料和产品的性能参数与有害物质的限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应获得批准。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已通过有关竣工验收。水、气、固体污染物控制废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利用指标达到下列国内同行业水平:1基本水平;先进水平;领先水平。废气中有用气体的回收利用率达到下列国内同行业水平:1基本水平;先进水平;领先水平。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指标达到下列国内同行业水平:1基本水平;先进水平;领先水平。末端处理前水污染物指标应符合或优于本行业清洁生产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经末端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浓度值应符合或优于国家现行有关污染固体废物的储存和处置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在分类收集和处理固体废物的过程中采取无二次污染的预防措施。危险废物处置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室外噪声与振动控制厂界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的规定。工艺设备、公用设施产生的振动采取减振、隔振措施,振动强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的规定。其他污染控制建筑玻璃幕墙、灯光设置、外墙饰面材料等所造成的光污染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已获批准,电磁辐射环境影响优于现行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的规定。使用和产生的温室气体和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室内环境厂房内的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符合国家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辅助生产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满足职业安全卫生评价室内最小新风量应符合《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含热桥部位)无结露、发霉等现象。工作场所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GB55016的规定。职业健康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按照国家现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安全标志设置正确、完整。运行管理管理体系应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应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制度设置了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能源管理、水资源管理、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保护的领导机构和管理部门。设置了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能源管理、水资源管理、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保护的专职人员及管理制度,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能源管理能源信息准确、完整,有定期检查或改进的措施记录。能源管理系统符合生产工艺和工业建筑的特点,系统功能完善,系统运行稳定。企业已建立建筑节能管理标准体系。公用设施管理建筑物和厂区内各种公用设备和管道、阀门、相关设施的严密性、防腐措施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已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对建筑物和厂区各类站房内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已设置自动监控系统,且运行正常。对建筑物和厂区内公用设备、设施的电耗、气耗和水资源利用等已设置便于考核的计量设施,并进行实时计量和记录。公用设备和设施已建立完善的检修维护制度,记录完整,运行安全。技术进步与创新在工业建筑建设或运行过程中所采取的创新技术或管理方法,鉴定结论达到下列水平:1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国际领先。省部级或行业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碳排放计算分析,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获得绿色工厂认证。采用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等技术体系。采用太阳能或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应用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建造、运营。使用二星级以上绿色建材。获得绿色施工优良等级或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认定。附录A 权重和条文分值A.0.1章、节权重应符合表A.0.1的规定。表A.0.1章、节权重章节章号权重(%)节号相对权重(%)412.0123.3217.4320.7438.6526.0121.2257.7311.549.6619.0136.8229.5333.7710.0140.0260.0812.0110.0255.8315.8418.4911.0172.7227.31010.0112.0218.0332.0438.011———A.0.2条文分值应符合表A.0.2的规定。表A.0.2条文分值章节条款必达分章号最高分节号最高分条文号分值范围款号最高分412.012.84.1.10.7——0.74.1.20.7——0.74.1.30.7———4.1.40.5~0.7———22.14.2.10.7———4.2.20.5~0.7———4.2.30.5~0.7———32.54.3.10.6———4.3.20.5———4.3.30.5~0.7———4.3.40.5~0.7———44.64.4.10.5———4.4.20.5———4.4.30.5~0.7———4.4.40.5~0.7———4.4.50.5———4.4.60.5———4.4.70.5———4.4.80.5~0.7———526.015.55.1.12.0~4.012.02.023.034.05.1.20.2~1.5———25.2.10.8——5.2.20.6———续表A.0.2章节条款必达分章号最高分节号最高分条文号分值范围款号最高分526.0215.05.2.31.1———5.2.40.6———5.2.50.6~1.1———5.2.60.8———5.2.70.6~0.8———5.2.80.8———5.2.90.8———5.2.101.1———5.2.111.1———5.2.120.8———5.2.130.6~0.8———5.2.140.6~0.8———5.2.150.8———5.2.160.8———5.2.170.8———5.2.180.6———33.05.3.11.1———5.3.20.8~1.1———5.3.30.8———42.55.4.11.1———5.4.20.6~0.8———5.4.30.6———619.017.06.1.11.0~2.011.01.021.532.06.1.21.0~2.011.01.021.532.0续表A.0.2章节条款必达分章号最高分节号最高分条文号分值范围款号最高分619.017.06.1.30.9~1.510.9—21.231.56.1.40.9~1.510.9—21.231.525.66.2.10.6~0.8———6.2.20.6~0.8———6.2.30.6———6.2.40.6———6.2.50.6———6.2.60.8———6.2.70.6———6.2.80.8———36.46.3.10.6———6.3.20.6———6.3.30.4———6.3.40.6———6.3.50.8———6.3.60.4~0.6———6.3.70.8———6.3.80.6———6.3.90.6———6.3.100.8———续表A.0.2章节条款必达分序号最高分节号最高分条文号分值范围款号最高分710.014.07.1.10.7~1.2———7.1.20.9———7.1.30.7———7.1.40.7~1.2———26.07.2.10.7——0.77.2.20.7~1.2———7.2.30.7———7.2.40.7———7.2.50.9———7.2.60.9———7.2.70.9——0.9812.011.28.1.10.6——0.68.1.20.6———26.78.2.10.6~1.110.6———20.831.18.2.20.6~1.110.6———20.831.18.2.30.6~1.110.6—20.831.18.2.40.6~1.2——0.68.2.50.6~0.8——0.68.2.60.8———8.2.70.6———续表A.0.2章节条款必达分章号最高分节号最高分条文号分值范围款号最高分812.031.98.3.11.1———8.3.20.8———42.28.4.10.8———8.4.20.6———8.4.30.8———911.018.09.1.11.0———9.1.21.0———9.1.31.2~1.6———9.1.41.0——1.09.1.51.0———9.1.61.0———9.1.71.0~1.4———23.09.2.11.2———9.2.21.0———9.2.30.8———1010.011.210.1.10.6——0.610.1.20.6——0.621.810.2.10.6———10.2.20.6———10.2.30.6———33.210.3.11.2———10.3.21.2———10.3.30.8———43.810.4.11.0———10.4.20.8———10.4.31.2———10.4.40.8———续表A.0.2章节条款必达分章号最高分节号最高分条文号分值范围款号最高分1110.0—10.011.0.10.0~4.011.0—22.033.011.0.20.0~6.012.0—26.011.0.30.0~2.0—2.0—11.0.40.0~2.0—2.0—11.0.50.0~2.0—2.0—11.0.60.0~2.0—2.0—11.0.70.0~2.0—2.0—11.0.80.0~3.0—3.0—11.0.90.0~2.0—2.0—11.0.100.0~3.0—3.0—注:本标准参评的条文数共计124条。第4章至第10章评价总分值为100分;笫11章评价总分值为28分,最高得10分。附录B评分要点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4.1.1规划设计阶段0.7全面评价阶段同规划设计阶段。项目建设过程中若有改动应提供最终版批复。规划设计阶段0.7全面评价阶段规划设计阶段80.7全面评价阶段规划设计阶段1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结合,并根据实际变化定期或适时调整。0.72在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同时,对总体规划进行局部或全面调整。0.5全面评价阶段同规划设计阶段4.2.1规划设计阶段0.7全面评价阶段规划设计阶段1建设场地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均不低于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基本要求2公用设施统一规划、合理共享。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3在满足生产工艺前提下,采用联合厂房、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地下建筑或利用地形高差的阶梯式建筑。0.54合理规划建设场地,整合零散空间。0.25具有与2~4款项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0.1全面评价阶段同规划设计阶段。注:此条分值范围为0.5~0.7,根据评分要点累计得分,其中1、2为基本要求,必须满足。若总分不满0.5记为0分,若总分多于0.7记为0.7分;若项目不满足基本要求得0分。4.2.3规划设计阶段1利用农林业生产难以利用的土地或城市废弃地建设。0.72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仓库、闲置土地进行建设,受污染土地的治理达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环保要求。0.53利用沟谷、荒地、劣地建设废料场、堆场。0.7全面评价阶段同规划设计阶段。竣工图与规划部门批复的总图应一致。同设计规划阶段。0.70.7分。4.3.1规划设计阶段建设场地邻近公路、铁路、码头或空港;生产原料、废料与产品仓储物流采用社会综合运输体系;公用动力站房的位置合理,靠近市政基础设施或厂区负荷中心。0.6全面评价阶段0.6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4.3.2规划设计阶段0.5全面评价阶段规划设计阶段1 物流仓储利用立体高架方式和信息化管理。0.22 结合厂区地势或建筑物高差,采用能耗小的物流运输方式。0.23 采用环保节能型物流运输设备与车辆,且具备提供补充能源的配套设施。0.54 1~3款项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0.1全面评价阶段同设计规划阶段注:此条分值范围为0.5~0.7,根据评分要点累计得分,其中1为基本要求,必须满足。若总分不满0.5记为0分,若总分多于0.7记为0.7分。4.3.4规划设计阶段1 优先利用公共交通。0.22 配置交通运输工具及停放场地。0.23 15%的员工需要。0.34 1~30.1全面评价阶段同规划设计阶段。现场核查相关设施及记录文件。同规划设计阶段注:此条分值范围为0.5~0.7,根据评分要点累计得分,若总分不满0.5记为0分,若总分多于0.7记为0.7分。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4.4.1全面评价阶段规划设计阶段0.5全面评价阶段对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进行记录,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场地内设有废弃物分类、回收或处理的专用设施和场所;环评、“三同时”有关文件已通过验收。规划设计阶段1保护名木古树,保留可利用的植被和适于绿化种植的浅层土壤资源。0.32不破坏场地和周边原有水系的关系。0.33合理确定的场地标高和建设场地土石方量。0.241~3款项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0.1全面评价阶段同设计规划阶段0.50分,若总分多于0.7记为0.7分。4.4.4规划设计阶段1对于透水良好地层的场地,透水地面面积宜大于室外人行地面总面积的28%;对于透水不良地层的场地,改造后的透水、保水地面面积大于室外地面总面积的8%。同时,透水地面的构造、维护未造成下渗地表水对地下水质的污染。0.2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2污染危险区设有良好的不透水构造,冲洗后的污水经回收或处理后达标排放。0.531~2款项相同效果的其他方式。0.1全面评价阶段同设计规划阶段0.50分,若总分多于0.7记为0.7分。4.4.5规划设计阶段GB501370.5全面评价阶段同规划设计阶段。竣工图应与规划部门批复的总图一致。规划设计阶段绿植种类的选择需考虑生产环境要求。0.5全面评价阶段90%;绿植种类的选择需考虑生产环境要求。规划设计阶段场地经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估,认定为合适采用的地场地。0.5全面评价阶段同设计规划阶段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4.4.8规划设计阶段1重大建设项目先作气候可行性论证。0.22暴雨多发地区采取防止暴雨时发生滑坡、泥石流和油料、化学危险品等污染水体的措施。0.53暴雪频繁地区采取防止暴雪压垮大跨度结构屋面建筑的措施。0.54台风、龙卷风频繁地区采取抗强风措施。0.55针对气候异常其他危害形式采取的相应措施。0.5全面评价阶段同规划设计阶段注:此条分值范围为0.5~0.7,根据评分要点累计得分,若总分不满0.5记为0分,若总分多于0.7记为0.7分。5.1.1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1工业建筑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基本水平。2.02工业建筑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3.03工业建筑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4.0注:评价时以上三款得分不累计。5.1.2规划设计阶段施工图中,有设备能效值要求,并且满足相应要求。1~50.2第6项,0.5分;满分1.5分全面评价阶段现场核查设备能效值满足相应要求。1~50.26项,0.5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分1.5分注:此条分值范围为0.2~1.5,根据评分要点累计得分,若6款全部满足则记为1.5分。5.2.1规划设计阶段施工图和计算书中,外墙、屋顶、外门窗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满足标准、规范的规定的保温和防结露要求。0.8全面评价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分级》GB/T15225规定的3级。外门、外窗开启方式有利于房间所需的正(负)压要求。0.6全面评价阶段GB71066级;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幕墙GB/T152253开启方式有利于房间所需的正(负)压要求。规划设计阶段1.1全面评价阶段规划设计阶段0.6全面评价阶段0.6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5.2.5规划设计阶段1功率因数优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定的限定值。基本要求2负荷平衡计算及电压偏差计算且符合《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5543和《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5要求。0.63电力谐波治理符合《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规定的限值和允许值。0.5全面评价阶段1功率因数优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定的限定值。基本要求2负荷平衡计算及电压偏差计算且符《电能质量 相电压不平衡》GB/T15543和《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5要求。0.63电力谐波治理符合《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规定的限值和允许值。0.5注:此条分值范围为0.6~1.1,根据评分要点累计得分,其中1为基本要求,必须满足。若总分不满0.6记为0分。5.2.6规划设计阶段减少照明能耗。0.8全面评价阶段方采光系数检测报告或根据系统中安装的光感来测算室内典型区域采光系数。规划设计阶段1在满足照度的情况下,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的规定值。基本要求2在考虑显色性的基础上,选用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的光源和高效率灯具及镇流器。0.6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3当采用人工照明光源时,设置调节的照明控制系统;有条件时采用智能照明系统。0.2全面评价阶段1GB55015的规定值。基本要求2在考虑显色性的基础上,选用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的光源和高效率灯具及镇流器。0.63当采用人工照明光源时,设置调节的照明控制系统;有条件时采用智能照明系统。照明控制系统及智能照明系统运行正常。0.2注:此条分值范围为0.6~0.8,根据评分要点累计得分,其中1为基本要求,必须满足。若总分不满0.6记为0分。5.2.8规划设计阶段0.8全面评价阶段规划设计阶段0.8全面评价阶段0规划设计阶段检查设计参数优化报告,参数优化有明显节能效果。1.1全面评价阶段检查设计参数优化报告,参数优化有明显节能效果;1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措施合理,能源的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1.1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5.2.12规划设计阶段项目是属于高大厂房,且合理采用了辐射采暖系统。0.8全面评价阶段3规划设计阶段1采用了节能空调系统,建筑能耗有效降低。0.62采用了节能空调系统,建筑能耗显著降低。0.8全面评价阶段1采用了节能空调系统,建筑能耗有效降低。0.62采用了节能空调系统,建筑能耗显著降低。4规划设计阶段1合理利用了天然冷源,建筑能耗有效降低。0.62合理利用了天然冷源,建筑能耗显著降低。0.8全面评价阶段1合理利用了天然冷源,建筑能耗有效降低。0.62合理利用了天然冷源,建筑能耗显著降低。5规划设计阶段检查计算书中空气处理设备冷水盘管的空气处理过程焓湿图及选型计算过程,正确选用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度。0.8全面评价阶段6规划设计阶段(排0.8全面评价阶段(排式。0.8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5.2.17规划设计阶段0.8全面评价阶段8全面评价阶段规划设计阶段1.1全面评价阶段规划设计阶段10.82检查施工图中对热回收效率的要求,检查分析报告中的回收效率效率的确定、节能量和回收期计算。热回收系统节能效果显著。1.1全面评价阶段1核对热回收系统的性能检验报告。热回收系统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0.82核对热回收系统的性能检验报告。热回收系统节能效果显著。规划设计阶段回收和再利用系统经技术经济分析合理。0.8全面评价阶段回收和再利用系统经技术经济合理,且运行正常。规划设计阶段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暖通空调能耗的70%以上。1.1全面评价阶段70%以上。1.1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5.4.2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1利用可再生能源供应的生活热水量不低于生活热水总量的10%。0.62利用可再生能源供应的生活热水量不低于生活热水总量的50%。规划设计阶段30%。0.6全面评价阶段30%。规划设计阶段1(设计值达到国内同行业基本水平。1.02(设计值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1.53(设计值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2.0全面评价阶段1(统计值达到国内同行业基本水平。1.02(统计值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1.53(统计值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2.06.1.2规划设计阶段1水重复利用率(计算值)达到国内同行业基本水平。1.02水重复利用率(计算值)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1.53水重复利用率(计算值)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2.0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全面评价阶段1水重复利用率(统计值)达到国内同行业基本水平。1.02水重复利用率(统计值)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1.53水重复利用率(统计值)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2.06.1.3规划设计阶段1蒸汽凝结水利用率(计算值)达到国内同行业基本水平。0.92蒸汽凝结水利用率(计算值)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1.23蒸汽凝结水利用率(计算值)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1.5全面评价阶段1蒸汽凝结水利用率(统计值)达到国内同行业基本水平。0.92蒸汽凝结水利用率(统计值)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1.23蒸汽凝结水利用率(统计值)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规划设计阶段1(计算值达到国内同行业基本水平。0.92(计算值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1.23(计算值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1.5全面评价阶段1(统计值达到国内同行业基本水平。0.9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2(统计值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1.23(统计值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规划设计阶段1生产工艺节水技术及其设施、设备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0.62生产工艺节水技术及其设施、设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0.8全面评价阶段1生产工艺节水技术及其设施、设备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0.62生产工艺节水技术及其设施、设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规划设计阶段1(计算值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0.62(计算值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0.8全面评价阶段1(统计值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0.62(统计值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规划设计阶段对采用其他介质冷却系统的技术可行性分析合理;其他介质冷却系统设计合理、完善。0.6全面评价阶段其他介质的冷却系统运行正常;规划设计阶段(降或采用高效灌溉系统。0.6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全面评价阶段所选用的适合本地的植物生长状况良好或采用的高效灌溉系统运行正常。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采取合理措施,有效减少用水设备,避免管网漏损。规划设计阶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0.8全面评价阶段运行正常。规划设计阶段节水或免水清洗、冲洗设计资料完善或介绍清晰;节水清洗冲洗计量装置设计明确。0.6全面评价阶段节水或免水清洗、冲洗系统运行正常;节水清洗水量计量资料完整。规划设计阶段主要用水部位水表分三级设置;水表计量率及水表精度满足《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要求。0.8全面评价阶段主要用水部位水表分三级设置;水表计量率及水表精度满足《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要求;水量计量资料完整,计量系统运行正常。规划设计阶段当地水资源状况、气象条件说明符合实际;(用0.6全面评价阶段当地水资源状况、气象条件说明符合实际;(用(用水量三级统计资料完整。规划设计阶段给排水系统安全可靠,供水水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要求。0.6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全面评价阶段规划设计阶段0.4全面评价阶段规划设计阶段设计供水水质符合相关水质标准要求。0.6全面评价阶段给水系统运行正常,水质达到相关水质标准要求。规划设计阶段分质、分压供水系统设置合理。0.8全面评价阶段分质、分压供水系统设置合理,运行正常。规划设计阶段1生产用水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30%。0.42生产用水全部采用非传统水源。0.6全面评价阶段1生产用水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30%。0.42生产用水全部采用非传统水源。规划设计阶段50%。0.8全面评价阶段消防用水及建筑施工用水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0.8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50%。6.3.8规划设计阶段排水系统设计合理,外排水质达到相应标准要求。0.6全面评价阶段规划设计阶段设计排放水质符合相应行业末端处理前水质指标要0.6全面评价阶段排放水质符合相应行业末端处理前水质指标要求。0规划设计阶段设计排水水质明显优于相关水质标准要求。0.8全面评价阶段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要求;准要求。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1工艺、建筑、结构、设备一体化设计。0.52土建与室内外装修一体化设计。0.43建筑造型要素简约,装饰构件造价低于土建和装修总造价的5‰。0.3注:此条分值范围为0.7~1.2,若总分不满0.7记为0分。7.1.2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建筑主结构采用钢结构、砌体结构(除粘土砖砌体)、木结构和预制混凝土结构等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影响小0.9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的结构体系。7.1.3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混凝土耐久性合乎建筑设计年限的要求;对建筑构件采用防护措施提高耐久性;贮水或高湿环境建筑部位满足抗渗性要求;腐蚀性较高或其他特殊环境中的建筑结构进行相应处理。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1钢结构厂房单位建筑面积用钢量优于同行业同类型厂房的全国平均水平。0.72钢结构厂房单位建筑面积用钢量明显优于同行业同类型厂房的全国平均水平。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项目未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或建筑产品。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1采用国家、行业和地方批准的推荐建材、产品。0.22主要厂房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或高强度钢。0.43采用复合功能材料。0.3450.35与1~4款项效果相同的其他建筑材料、建筑制品或新技术。0.10.70分。7.2.3规划设计阶段合理利用了既有建筑、设施。0.7全面评价阶段合理利用了既有建筑、设施或原有建筑的材料。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0.7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材料中,用量比例不低于30%;3废弃物建材中的废弃物含量不低于20%。7.2.5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量占所用相应建筑材料总量的10%以上。全面评价阶段60()400km以内;60500km以内;601100km以内。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所有室内装修材料和产品的有害物含量,必须满足GB18580~18587的要求;GB18588的要求;GB6566其他可能含有危险或有害物质的建材满足相应标准。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获得批准。全面评价阶段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已通过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竣工验收。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1废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利用指标达到国内基本水平。0.62废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利用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0.83废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利用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1废气中有用气体的回收利用率达到国内基本水平。0.62废气中有用气体的回收利用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0.83废气中有用气体的回收利用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1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指标达到国内基本水平。0.62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0.83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1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8.2.4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末端处理前水污染物指标符合本行业清洁生产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经末端处理后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排放废水中有关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国家现行规定。0.6末端处理前水污染物指标明显优于本行业清洁生产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经末端处理后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及排放废水中有关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优于国家现行规定。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排放废气中有关污染物总量符合国家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定0.6排放废气中有关污染物总量明显优于国家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定。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二次污染环境的措施。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厂界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0.8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8.4.2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温度、湿度、风速设计参数符合GBZ1要求。1.0全面评价阶段温度、湿度、风速运行参数符合GBZ1要求,最近周期内通过职业健康检查。1.09.1.2规划设计阶段室内空气质量符合GBZ1及相关国家标准要求。1.0全面评价阶段室内空气质量记录符合GBZ1及相关国家标准要求;最近周期内通过职业健康检查。1.09.1.3规划设计阶段GBZ1GBZ2.11.6全面评价阶段GBZ2.1GBZ/T195GB/T1866规划设计阶段室内设计最小新风量满足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1.0全面评价阶段1.09.1.5规划设计阶段1.0全面评价阶段(含冷桥部位1.09.1.6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GB500341.0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的规定。的规定。9.1.7规划设计阶段工作场所产生的噪声采取了减少噪声污染和隔声措施,建筑物及其相邻建筑物的室内噪声限值符合GBZ1、GBZ2.2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4全面评价阶段GBZ2.21.09.2.1规划设计阶段进行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获得批复。1.2全面评价阶段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验收合格并获得批复,职工健康档案完善。规划设计阶段工作场所产生的振动采取了减少振动危害或隔振措施,GBZ1GBZ2.2GBZ2.21.0全面评价阶段工作场所产生的振动采取了减少振动危害或隔振措施,GBZ1GBZ2.2GBZ2.2规定1.09.2.3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警示标识、安全标志位置和表达方式正确、完整。0.810.1.1全面评价阶段获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0.610.1.2全面评价阶段获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0.6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10.2.1全面评价阶段0.610.2.2全面评价阶段0.610.2.3全面评价阶段0.610.3.1全面评价阶段规划设计阶段能源管理系统功能完善。1.2全面评价阶段能源管理系统功能完整,运行稳定。全面评价阶段建筑节能管理标准体系完善,运行良好。0.810.4.1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11.010.4.2规划设计阶段各类站房内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已设置自动监控系统。0.8全面评价阶段0.810.4.3规划设计阶段1.2全面评价阶段全面评价阶段0.811.0.1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1鉴定结果为国内领先。1.02鉴定结果为国际先进。2.03鉴定结果为国际领先。3.0注:不同的成果得分可累加,得分累加上限为4分。申报方最多可对3项创新内容进行申报。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11.0.2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1获得省部级或行业科学技术奖。2.02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6.0注:不同技术、工艺、方法的得分可累加,得分上限为6分。同一技术、工艺、方法获不同级别科技技术奖,得分不可累加,只能获得最高奖项的相应得分。11.0.3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2.011.0.4规划设计阶段碳排放计算2.011.0.5全面评价阶段绿色工厂认证2.011.0.6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2.011.0.7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可再生能源提供电量比例小于4%1.0可再生能源提供电量比例大于等于4%2.011.0.8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按照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进行建筑设计、建造、运营1.0按照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进行建筑设计、建造、运营2.0按照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进行建筑设计、建造、运营3.011.0.9规划设计阶段全面评价阶段单类二星级以上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80%且满足此要求的绿色建材种类达到3类;单类三星级以上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80%且满足此要求的绿色建材种类达到2类;1.0单类二星级以上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80%且满足此要求的绿色建材种类达到6类;单类三星级以上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80%且满足此要求的绿色建材种类达到4类;2.011.0.10全面评价阶段3.0410100112810续表B条款阶段评价要点分值C工业建筑能耗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工业建筑能耗应包含下列内容:()系统的全年能耗量;用于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预防设施的全年能耗量;用于1〜2款所没有涉及的各种设备和系统的电、煤、汽、水、气、油等各种能源的全年能耗量;工业建筑能耗指标应按下式计算:�=�×�푎�� �푎
(C.0.2)式中:��——工业建筑能耗指标;�——工业综合能耗指标;�푎�C0.1条工业建筑能耗范围和(C.0.2)(符合国内基本水平的要求且有施工图设计的若干C.01条工业建筑能耗范围和公式(C.0.2)进行计算;�푎——全年工业综合能耗。C.0.1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煤的系数应采用国家规定的当年折算值。电力折算标准煤系数按火规划设计应根据C.0.2条所列的方法进行计算;全面评价阶段应根据C.0.3条所列的方法进行统计。D工业建筑常见能耗计算方法全年供暖和供冷总耗煤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全年供暖耗煤量应按下式计算:CH
QH
(D.0.1-1)11CH中:E —年暖煤(ge/mCHQH——全年累计耗热量(kWh),通过动态模拟软件计算得到;A)1.1;q1——标准煤热值,取8.14kWh/kgce。全年供冷耗煤量应按下式计算:ECC
A
(D.0.1-2)CC中:E —年冷煤(gc/mCCQC——全年累计耗冷量(kWh),通过动态模拟软件计算得到;A)COPC——供冷系统综合性能系数,取3.60;q2——综合发电煤耗,取0.330kgce/kWh。生活热水系统全年能耗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生活热水系统能耗应按下式计算,且采用的系统热源效率应与设计文件一致。QrQSEw rw
(D.0.2-1)式中:Ew——生活热水系统全年能耗(kWh/a);Qr——生活热水年耗热量(kWh/a);Qs——太阳能系统提供的生活热水热量(kWh/a);rw生活热水年耗热量的计算应根据工业建筑的实际运行情况,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hqhCtr11r0gTQh式中:Qr——生活热水年耗热量(kWh/a);Qh——生活热水小时耗热量(kJ/h);qh——卫生器具热水的小时用水定额(L/h);tr1——使用温度(℃),t1——冷水温度(℃);
(D.0.2-2)(D.0.2-3)C——水的比热〔kJ/(kg·℃)〕,C=4.187kJ/(kg·℃);T——年生活热水使用小时数(h);rg/L;n0——同类型卫生器具数;bg——同类型卫生器具的同时使用百分数;c——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损失系数,c=1.10~1.15;其中,qh、tr1、T、bg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确定。照明及电梯系统全年能耗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照明系统无光电自动控制系统时,其能耗可按下式计算:365ijitij24PAEj1i 1 1000
(D.0.3-1)式中:E1——照明系统年能耗(kWh/a);ij——第j日第i(m;Ai——第i个房间照明面积(m2);tij——第j日第i(;——应急灯照明功率密度(W/m2);A——建筑面积(m2)。2电梯系统能耗应按下式计算:E3.6PtaVWEstandbytse 1000
(D.0.3-2)式中:Ee——年电梯能耗(kWh/a);P——特定能耗消耗(mWh/kgm);ta——电梯年平均运行小时数(h);V——电梯速度(m/s);W——电梯额定载重量(kg);Estandby——电梯待机时能耗(W);ts——电梯年平均待机小时数(h)。附录E 能源及耗能工质折标准煤系数(资料性附录)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参考值)表A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参考值)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量折标准煤系数原煤20934kJ/kg(5000kcal/kg)0.7143kgce/kg洗精煤26377kJ/kg(6300kcal/kg)0.9000kgce/kg洗中煤8374kJ/kg(2000kcal/kg)0.2857kgce/kg煤泥8374kJ/kg~12560kJ/kg(2000kcal/kg~3000kcal/kg)0.2857kgce/kg~0.4286kgce/kg煤矸石(用作能源)8374kJ/kg(2000kcal/kg)0.2857kgce/kg焦炭(干全焦)28470kJ/kg(6800kcal/kg)0.9714kgce/kg煤焦油33494kJ/kg(8000kcal/kg)1.1429kgce/kg原油41868kJ/kg(10000kcal/kg)1.4286kgce/kg燃料油41868kJ/kg(10000kcal/kg)1.4286kgce/kg汽油43124kJ/kg(10300kcal/kg)1.4714kgce/kg煤油43124kJ/kg(10300kcal/kg)1.4714kgce/kg柴油42705kJ/kg(10200kcal/kg)1.4571kgce/kg天然气32238kJ/m3~38979kJ/m3(7700kcal/m3~9310kcal/m3)1.1000kgce/m3~1.3300kgce/m3液化天然气51498kJ/kg(12300kcal/kg)1.7572kgce/kg液化石油气50242kJ/kg(12000kcal/kg)1.7143kgce/kg炼厂干气46055kJ/kg(11000kcal/kg)1.5714kgce/kg焦炉煤气16747kJ/m3~18003kJ/m3(4000kcal/m3~4300kcal/m3)0.5714kgce/m3~0.6143kgce/m3高炉煤气3768kJ/m3(900kcal/m3)0.1286kgce/m3发生炉煤气5234kJ/m3(1250kcal/m3)0.1786kgce/m3重油催化裂解煤气19259kJ/m3(4600kcal/m3)0.6571kgce/m3续表A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参考值)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量折标准煤系数重油热裂解煤气35588kJ/m3(8500kcal/m3)1.2143kgce/m3焦炭制气16329kJ/m3(3900kcal/m3)0.5571kgce/m3压力气化煤气15072kJ/m3(3600kcal/m3)0.5143kgce/m3水煤气10467kJ/m3(2500kcal/m3)0.3571kgce/m3粗苯41868kJ/kg(10000kcal/kg)1.4286kgce/kg甲醇(用作燃料)19913kJ/kg(4756kcal/kg)0.6794kgce/kg乙醇(用作燃料)26800kJ/kg(6401kcal/kg)0.9144kgce/kg氢气(用作燃料,密度为0.082kg/m3)9756kJ/m3(2330kcal/m3)0.3329kgce/m3沼气20934kJ/m3~24283kJ/m3(5000kcal/m3~5800kcal/m3)0.7143kgce/m3~0.8286kgce/m3电力和热力折标准煤系数(参考值)表B 电力和热力折标准煤系数(参考值)能源名称折标准煤系数电力(当量值)0.1229kgce/(kW·h)电力(等价值)按上年电厂发电标准煤耗计算热力(当量值)0.03412kgce/MJ热力(等价值)按供热煤耗计算主要耗能工质折标准煤系数(按能源等价值计)(参考值)表C 主要耗能工质折标准煤系数(按能源等价值计)(参考值)耗能工质名称单位能耗工质耗能量折标准煤系数新水7.54MJ/t(1800kcal/t)0.2571kgce/t软化水14.24MJ/t(3400kcal/t)0.4857kgce/t除氧水28.47MJ/t(6800kcal/t)0.9714kgce/t压缩空气1.17MJ/m3(280kcal/m3)0.0400kgce/m3氧气11.72MJ/m3(2800kcal/m3)0.4000kgce/m3(作副产品时)11.72MJ/m3(2800kcal/m3)0.4000kgce/m3(作主产品时)19.68MJ/m3(4700kcal/m3)0.6714kgce/m3二氧化碳气6.28MJ/m3(1500kcal/m3)0.2143kgce/m3乙炔243.76MJ/m3(58220kcal/m3)8.3143kgce/m3电石60.92MJ/kg(14550kcal/kg)2.0786kgce/kg注:单位耗能工质耗能量和折标准煤系数是按照电厂发电标准煤耗为0.404kgce/(kW.h)计算的折标准煤系数。实际计算时,推荐考虑上年电厂发电标准煤耗和制备耗能工质设备效率等影响因素,对折标准煤系数进行修正。附录F 可再生能源系统能量计算方法F.0.1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能量可按下式计算:a
CJT1Lcd3.6
(F.0.1-1)式中:a(Wh;AC——太阳集热器面积(m2);JT——太阳集热器采光面上的年平均太阳辐照量(MJ/m2);cd(%;L%。光伏系统的年发电量可按下式计算:EpvIKE(1KS)APEPV——光伏系统的年发电量(kWh);
(F.0.2-1)I——光伏电池表面的年太阳辐射照度(kWh/m2);KE——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KS——光伏系统的损失效率(%);AP——光伏系统光伏面板净面积(m2)。风力发电机组年发电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E
(z)V3
KWT
(F.0.3-1)WT
0W 1000CR(z)KRln(z/z0)AW5D2/4EPFAPD00.5V30
(F.0.3-2)(F.0.3-3)(F.0.3-4)0.50.5V3iAPD8760——风力发电机组的年发电量(kWh);——空气密度,取1.225kg/m3;
(F.0.3-5)CR(z)——依据高度计算的粗糙系数;KR——场地因子;z0——地表粗糙系数;——年可利用平均风速(m/s);——风机叶片迎风面积(m2);D——风机叶片直径(m);EPF——根据典型气象年数据中逐时风速计算出的因子;APD——年平均能量密度(W/m2);Vi——逐时风速(m/s);KWT——风力发电机组的转换效率。G工业建筑水资源利用指标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申请评价的项目所属行业已经发布清洁生产标准且该标准对水资源利用有关指标的范围、计算和统计方法等内容已有规定时,评价按该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执行;否则按本标准附录D.0.2、D.0.3和D.0.4条的有关规定执行。取水量可包括下列内容:企业自备给水工程取自地表水、地下水的水量;取自城镇供水工程的水量;企业从市场购得的其他水或水的产品(如蒸汽、热水、地热水及城市再生水等);(如蒸汽、热水、地热水等)而取用的水量。取水量、单位产品取水量、水重复利用率、蒸汽凝结水利用率以及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至少符合国内基本水平的要求)D.02条规定的范围,根据项目提供的相关数据(每班员工人数、),扣除水以产品形式外供给市场的部分求得。单位产品取水量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
(G.0.3-1)式中:��-单位产品取水量(m3/单位产品或L/单位产品);��m3或L;�Q-统计期内合格产品的产量。水重复利用率应按下式进行计算:R= Vr+Vi
×100 (G.0.3-2)式中:R-水重复利用率(%);Vr-统计期内的重复利用水量(m);Vi-统计期内进入到系统的新鲜水量(m3)。蒸汽凝结水利用率应按下式进行计算:��式中:��-蒸汽凝结水利用率(%);
=��×100 (G.0.3-3)����-统计期内,回用的蒸汽凝结水量(t);��-统计期内,使用的蒸汽发气量(t)。5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
(G.0.3-4)式中:��-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m3单位产品或L/单位产品);��(m3或L)o�取水量与蒸汽凝结水的统计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D.0.2本标准用词说明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溺水安全应急预案
- 三人共同创业店铺股权分配合同2025
-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示范合同
- KTV股东合作合同模板
- 上海市新车买卖合同标准模版
- 产品采购合同质量保证协议书
- 个人与个人借款合同范例
- 个人购房正式合同样本
- 标准借款合同
- 个人与银行借款合同典范模板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 一年级的成长历程
- 2024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正月十五元宵节介绍课件
- 病毒性肺炎疾病演示课件
- 中考英语语法填空专项练习附答案(已排版-可直接打印)
- 口腔医学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培训课件
- 软星酒店网络规划与设计
-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课件
-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 六西格玛(6Sigma)详解及实际案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