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928-2024 高粱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_第1页
DB21-T 3928-2024 高粱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_第2页
DB21-T 3928-2024 高粱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_第3页
DB21-T 3928-2024 高粱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_第4页
DB21-T 3928-2024 高粱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CCSB2221IDB21/T3928—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宇飞、陈冰嬬、王艺陶、刘畅、刘春娟、史晓龙、金迪、吴奇、郭伟令、苗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120号联系电话1DB21/T3928—2024高粱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高粱萌发期、苗期、孕穗期以及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本文件适用于高粱品种及品系的抗旱性鉴定及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2645—2014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高粱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高粱抗旱性sorghumdroughtresistance高粱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和产量形成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和适应能力。4萌发期抗旱性鉴定4.1种子处理测试高粱种子应符合GB4404.1的要求。选取饱满一致的高粱种子,用5%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min,自来水冲洗3次,去离子水冲洗3次。4.2干旱胁迫溶液配制(-0.4MPa)将175g聚乙二醇-6000(PEG-6000)加去离子水溶解,定容至1000mL即可获得−0.4MPa的PEG-6000溶液。4.3干旱胁迫处理2DB21/T3928—2024采用培养皿培养。培养皿中先用双层滤纸铺好,滤纸与培养皿间结合紧密,无气泡。再将表面水分吸干的种子均匀摆放在滤纸上。每个培养皿中加入−0.4MPa的PEG-6000溶液,浸润滤纸。用去离子水作为对照。每个培养皿上做相应标识。4.4培养培养皿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在昼/夜温度为(28±1)℃/(25±1)℃,湿度为65%,萌发温度应符合GB/T3543.4的要求,光照/黑暗时间为12h/12h,光照强度为134μmol/m2/s条件下进行培养。连续培养10d,每次处理100粒种子,重复3次。4.5性状测定从种子培养之日起作为起始期(0d每隔2d统计发芽数,每隔1d用称重补水法补充蒸发的水分,连续测到第10d。发芽判定按照GB/T3543.4执行。4.6萌发抗旱指数(DGRI)萌发抗旱指数按公式(1)计算:GDRI=GIDS/GINC…………(1)式中:GDRI(GerminationDroughtResistanceIndex)——萌发抗旱指数;GIDS(GerminationIndexunderDroughtStress)——干旱胁迫下种子的萌发指数;GINC(GerminationIndexunderNormalCondition)——对照种子的萌发指数。萌发指数按公式(2)计算:GI=1.00nd2+0.75nd4+0.50nd6+0.25nd8………………(2)式中:GI(GerminationIndex)——萌发指数;nd2、nd4、nd6、nd8——分别为2d、4d、6d、8d的种子发芽率(%)。4.7萌发期抗旱性评价指标萌发期抗旱性评价指标见表1。表1萌发期抗旱性评价指标12强34弱55苗期抗旱性鉴定3DB21/T3928—20245.1实验设计苗期抗旱性鉴定,采用盆栽方式(实验用盆尺寸为直径30cm×高30cm在具有遮雨条件的设施下开展。采用干旱复水法。实验设置3次重复,每次重复不少于30株幼苗。5.2种子处理5.3播种在盆中装入中等肥力的耕层壤土17kg,灌水至田间持水量的(80±5)%,播种,覆土2cm。5.4第1次干旱复水处理幼苗长至三叶时开始进行干旱胁迫。当土壤含水量降到田间持水量的15%~20%时,调查存活苗数量。复水,使田间持水量达到(80±5)%,48h之后调查存活苗数,叶片带绿,不表现死亡即为存活。5.5第2次干旱复水处理第1次复水后即停止供水,进行第2次干旱胁迫。当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最大持水量的15%~20%时,开始第2次复水,使田间持水量达到(80±5)%,48h之后调查存活苗数,叶片带绿,不表现死亡即为存活。5.6幼苗干旱存活率计算幼苗干旱存活率按公式(3)计算:式中:DSR(Droughtsurvivalrate)——幼苗两次干旱复水存活率(%DS1——第1次干旱存活率(%DS2——第2次干旱存活率(%XTT——第1次干旱前3次重复总苗数的平均值(株XDS1——第1次复水后3次重复存活苗数的平均值(株XDS2——第2次复水后3次重复存活苗数的平均值(株)。5.7苗期抗旱性评价指标苗期抗旱性评价指标见表2。………………4DB21/T3928—2024表2苗期抗旱性评价指标12强34弱56孕穗期抗旱性鉴定6.1实验设计孕穗期抗旱性鉴定可在旱棚或田间条件下进行。田间鉴定选择高粱生育期间自然降水量小于100mm的地区进行。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旱棚鉴定小区面积≥5m2,田间鉴定小区面积≥18m2。使用本区域主推高粱品种作为对照。各处理的种植密度与株行距保持一致。实验土壤为壤土。播种前施入底肥,腐熟有机肥15000kg/hm2,磷酸二铵225kg/hm2,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6.2对照处理对照处理按当地大田生产管理,分别于播种前、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灌水至田间持水量的(80±5)%,以满足高粱正常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6.3干旱处理干旱胁迫处理只在播种后灌一次水,灌水量为50mm,以保证正常出苗,之后不再灌水,灌浆初期补充水分至田间持水量的(80±5)%。6.4收获测产产量计算按照NY/T2645—2014中第8章给出方法进行。6.5抗旱指数计算孕穗期抗旱指数按公式(4)计算:DRI=Ya2×Ym−1×YM×YA−2……(4)式中:DRI(DroughtResistanceIndex)——参试品种的抗旱指数;Ya——参试品种干旱胁迫处理产量(kgYm——参试品种对照处理产量(kgYM——对照品种对照处理产量(kg5DB21/T3928—2024YA——对照品种干旱胁迫处理产量(kg)。6.6孕穗期抗旱性评价指标孕穗期抗旱性评价指标见表3。表3孕穗期抗旱性评价指标12强34弱57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7.1实验设计7.2对照处理7.3干旱处理在播种后灌一次水,灌水量为50mm,以保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