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二单元(四十三)
选择题
1、下列有关《米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赋。
B.这首诗表现了妇女们在田野边采车前草边唱歌的欢快的劳动景象。
C.“薄言祐之”中的"言”是"说”的意思。
D.这首诗在重章叠句中展现出车前草采摘的全过程,诗中的几个动词采、有、掇、捋、祐、襁不能调换位置。
答案:C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的能力。
C项,“言是说的意思”错误,“薄”和“言”都是都是助词,无实意。
故选Co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阴霆(yin)场圃(pu)村苒(go)
B.闭原(ITn)I事de)娥诗(fu)
C.平葺(fuyT)簿言(bo)接之(duo)
D.捋之(luo)褚之(jie)一之(xie)
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
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本题中,B项,“I(Ie)事”应
为(liao)事”。故选B。
小提示: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
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
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
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
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3、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以上仅是鄙人的一家之言,权作抛砖引玉,感谢各位的聆听。
B.这张照片是我俩艰难打拼时互相扶持的见证,我一定好好惠存。
C.我才疏学浅,说话办事考虑不周,如果无意中冒犯了您,还望海涵。
D.学生会进行调查后将提出提高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责成校方尽快落实。
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研读选项的语句,注意从主客、谦敬、语言色
彩等得体的角度考虑,重在认真研读语句,仔细揣摩语言运用的环境。
A项,“聆听”,虔诚而认真地听,带有尊敬的色彩。此处是指他人听说话者,不合语境;
B项,“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不能用于自己;
D项,“责成”,指定(专人或机构)负责办好某件事,多用于上对下。此处说“学生会”责成“校方”,表
达不得体。故选C。
小提示: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
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
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造如姻净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
都深深吸弓I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耳那看、
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言
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坟圈率嚷,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
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羊本芯螟、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刚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浚券期隼生机勃勃。
2
A.®m)B.
c.0SX6)D.ow
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①浩如烟海:形
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此处成语用于表示我国传统文化典籍十分丰富,成语使用正确。②刮目相看:
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此处成语不合语境,被误用来形容观众们欣赏小香玉的表演,句中并没有观众们用新眼
光欣赏他的意思,成语使用不正确。③一言九鼎:形容言语极有分量,能起决定性作用。此处成语不合语境,
被误用来形容藏族姑娘卓玛的诚信精神,成语使用不正确。④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
死板。此处成语用来形容公安人员按照调查所得线索捉拿在逃人员,成语使用正确。⑤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
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此处成语用来形容书法作品流畅飘逸,成语使用正确。⑥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
隔阂等完全消除。此处成语望文生义,被误用来形容春天到了冰雪融化,成语使用不正确。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
文生义比如涣然冰释",“冰释”意思是“像冰遇热消融”,并非是真的‘冰’消融,句中恰恰就理解成
“冰块”融化,故错误。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
如“一言九鼎",这是说语言的决定性作用,而句中是形容“精神品格”,对象不当。解答词语题,第一、逐
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
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
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灾难,却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愚您加工。
B.在警方霞园风行地扫荡之下,许多不法行业销声匿迹。
C.这部电视剧情节跃考年优,扣人心弦。
D.这篇文章巨木三租,故事情节漏洞百出,病句连篇,不可能发表。
答案: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
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
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A项,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而止。使用正确。
3
B项,雷厉风行: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使用正确。
C项,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使用正确。
D项,五大三粗:形容人高大粗壮,身材魁梧。这里是说“文章”,使用对象不当。
故选D。
小提示: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
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
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
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
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6、下列对《插秧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装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蔚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A.诗的开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时的繁忙景象。
B.“笠是兜黎蓑是甲”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
C.第三、四句写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而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
新鲜独特,而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
D.第五、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
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
答案:B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B项,“‘笠是兜黎蓑是甲’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错,不是夸张,是比喻,把“笠”比作“兜装’,把“蓑”
比作“甲”。
故选Bo
7、下列选项中,有关新闻知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4
A.新闻要用最吸引人的信息来抓住受众,所以,在写作时,要求把含金量最大的信息首先交代出来,把有关背
景放在最后,按“倒金字塔式”组织材料。
B.新闻语言的特点就是简洁、准确、生动、通俗,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充分的信息。
C.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对当前重大的新闻事件或重要的社会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明是非的一种议论文体。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正是对社会热点“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时代意义的评论。
D.新闻是经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信息。“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前
提,可见,新闻就是事实。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新闻就是事实”错。真实性是前提,并不是完全没有想象性。
故选D。
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雕瑾(zhuo)墓志第(ming)感修(kai)挑剔⑻
B.造遍(zhT)精净(zhan)内抽(han)一把卷(cud)
C.拔萃(cui)发自肺咽(fu)。魂(zhu)顾客逾门(ying)
D.边萼(jiang)不懈追求(xie)赋予(yu)卓越(zhuo)
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
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总之,字音是考试中常考的题型,考生要
在平时多识记正确的字音,要养成正音正读的好习惯,要根据字形去准确辨识字音。只有平时的多积累,养成
好的习惯,才能很好的作答字音题。
A项,“剔”应读ti;
B项,“诣”应读y1;
D项,“卓"应读zhul故选C。
9、下列对诗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5
A.采采茉苜,薄言采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茶苜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B.采采紫苜,薄言祐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茶苜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C.一竿晴日舞比邻。
翻译: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
D.多博村酷劳苦辛。
翻译:带多了村酿使人劳累辛苦。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
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册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
行翻译。本题中,D项,应翻译为:多带村酿好去犒劳辛苦劳动的人们。
10、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提倡民族精神教育,绝不是▲,关门自大,遗世独立,而是为了求得将自己民族投入世界各民族之
林,A,能够与世界各民族▲,得一平等自由之地位。
A.特立独行激浊扬清并行不悖
B.特立独行激浊扬清并驾齐驱
C.抱残守缺革故鼎新并驾齐驱
D.抱残守缺革故鼎新并行不悖
答案:C
本题考核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
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
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特立独行:也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普遍形容人的志向高洁,不同流俗。抱残守
缺:指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也指保存价值较低或与当前社会脱节的习俗。也
可指保存虽有残缺,但仍有价值的古物。根据语境“提倡民族精神教育,绝不是“关门自大,遗世独立”,此
处所说的是提倡民族精神教育的目的,因此应填“抱残守缺”;第二处,激浊扬清:本意为冲去污水,让清水
6
上来。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革故鼎新:指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
朝换代或施政有重大变革等。根据语境而是为了求得将自己民族投入世界各民族之林,……”,因此应该用
"革故鼎新"。第三处,此处空格说的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位于平等自由的地位,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
而互相不违背。并驾齐驱:指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或地位相当。根据
语境“能够与世界各民族……,得一平等自由之地位”,应选“并驾齐驱”。故选C。
11、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阜宫外面的街道上车辆熙熙攘攘,公交车、私家车还有五颜六色的突突车到处都是,非常热闹。
B.你的主张和我的主张完全相同,真可说是不约而同。
C.中央城社区举办道德讲座,现场座位座无虚席,场场爆满。
D,对犯错的学生,张老师总是和颜悦色地告诫.从不斥责他们。
答案:D
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
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熙熙攘攘”指的是人来人往,这里使用对象是“车辆”,错误;
B项,“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此处指两人的主张相同,应该改为“不谋而合”;
C项,“座无虚席”形容出席的人很多。和前面的“座位”重复。
D项,“和颜悦色”和蔼喜悦的神色;和蔼可亲的面色。形容态度温和亲切。正确。
故选D。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迪骨俘取的时代。
B.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康供。
C.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领容牛?、生意红火这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
D.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挫,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答案:A
本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以及词语的意思逐项进行
7
辨析,注意细节。本题中,
B项,感概,应写作“感慨”,感触,感叹之意。
C项,顾客迎门,应写作“顾客盈门”,“盈”,满之意。
D项,挫,应写作‘键’,指锤刀。
故选Ao
13、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山东省著名景点一一东岳泰山将迎来旅游高峰,有关人士说,泰安市该旅游景点严呼
以待,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②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模仿名家名作的语言,而不能欣赏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学习其崇高的精神,则恐有头帙
还琰之憾。
③每个生命个体都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运行轨迹。有人热衷于独占鳌头,一枝独秀;亦有人倾心隐于花丛,
如半春风。
④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口士革纳新、转型攻坚过程中的精神原动力,所以,涵养城市的文化底蕴是提
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
⑤在座谈会上,抗洪救灾英模代表结合工作实际,广开言除,畅所欲言,为水库除险加固、河流治理、城市供
排水、道路交通和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员
备。
A.⑥B.(W5)C.纳⑥D.0X3X5)
答案: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
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①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文句中的对象为旅游景点,属于用错对象。
②买桂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文句中说到我们一味地模仿名家名作的语言,而不能欣赏其作品的思
想内涵,学习其崇高的精神,属于取舍不当,使用正确。
③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文句中是说有人倾心隐于花丛,如同坐
8
在春风里一样。属于望文生义。
④吐故纳新: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文句中是说文化是城市扬弃旧的、不好的,
吸收新的、好的的精神原动力。使用正确。
⑤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文句中说到是在座谈会上,抗洪救灾英模代表献计献策,
而不是对下属。属于用错对象。
⑥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文句中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没有瑕疵的人或事,所以不必苛责别人,
要求完美无缺。使用正确。
故选Co
小提示:解答本题时,积累记忆是解答词语题的基础,也是做对词语题的关键。首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词语,
结合词义、句意,正确代入原句中,逐一排除,之后,再进行整体检验,所涉及词语都代入原句,读起来正确
顺畅就可以确定了。
1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12月2日,一座寺庙由于香火燃烧幔帐引发火灾,消防员将火扑灭,没有造成重大损失。
②资料显示,从2008年至2012年,牺牲在救火一线的消防人员超过140人。然而,职责所在,他们依然
____________________O
③如何做到责任到位?山东省济南市委副书记孙述涛认为,落实主体责任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做到
A.当仁不让义无反顾奋不顾身
B.义无反顾当仁不让奋不顾身
C.义无反顾奋不顾身当仁不让
D.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当仁不让
答案:D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正确使用词语
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
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
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本题中的,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偏重
“不顾危险”,适用于①。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强调“不能退缩”,适用
9
于②。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突出“主动性”,适用于③。故选D。
小提示: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
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
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张秉贵祥细地介绍了各种糕点的味道,最后帮她挑了些略带咸味的鸡油芝麻饼和牛舌饼。
B.顾客被张秉贵那火一般的热情感动了,她报谦地说:“刚才我冲您发火,您没见怪吧。”
C.遇到患肝炎的顾客,老张就介绍买糖份多、对治肝病有好处的水果糖;遇到患气管炎的顾客,他就介绍买冰
糖。
D.我们要像您一样,做革命的螺丝钉,党把我们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
答案:D
本题考查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形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杷握
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平时要注意积累常用字的字形写法,注意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字形。
A项,“祥细”应为“详细”。
B项,“报谦”应为“抱歉”。
C项,“糖份”应为“糖分”。
故选D。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枕藉推诿哗众取宠青春永驻
B.荏苒脉搏交插学科望风披靡
C.孝悌怠慢贻人口实迫不急待
D.惭祚斡旋沽名钓誉进退维谷
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B.“交插学科”的“插”应改为“叉”。
10
c.“迫不急待”的“急”应改为‘及‘。
D.“惭祚”的“祚"应改为“作”。
故选Ao
1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火箭院,记者对这句话的体会格外深刻。如“火箭人”所
说,回首来时路,每一步都刻骨钞。地难忘。
B.最终孙权凭借着以周瑜为首的主战派的支持力排众议,强行通过了出兵抗曹的决议。
C.军令在军人的心中无比神圣,不听到号角就不能擅离职守,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有折不慎。
D.国家危亡之际,爱国青年毅然放下书本,义无区顾地奔赴抗日救亡前线。
答案: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语境中修饰“难忘”,“刻骨铭心”不能
和'‘难忘”搭配,使用错误。
B项,“力排众议”,竭力排除各种意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语境中指孙权“强行通过了出兵抗曹的决
议”,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项,“在所不惜’‘,决不吝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语境中说到“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使用正确。
D项,“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语境中“奔赴抗日救亡前线”是一种道义上的
勇往直前,使用正确。
故选Ao
小提示: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L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2.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3.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4.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5.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11
6.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8、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昨晚,中央纪委公布了中央巡视组对14个省区的反馈情况,开门加口、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
的整改意见。
②夜晚的金盘夜市随处可见即廖攘攘的人群,满满的烟火气息,市民游客抛开白天的烦恼或忙碌,尽享海口独
特的夜生活。
③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不反顾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
裁。
④从根本上说,诚信原应该是最起码的商业道德,但苹果公司却对东方的衣食父母非常傲慢,而这种无与僮”
的傲慢挑战着中国消费者的耐心。
⑤作为一部精品,取材于真实事件的《破冰行动》不仅人物形象饱满,而且剧情跌本型体,成为时下坊间谈论
的热点。
⑥这篇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刻骨籁心,复杂而精准地塑造了一个集阳光与阴霾于一身、无法笼统定义的都市外乡
人形象。
A.0(3)@B.®2X5)C.0SX6)D.③(3XW
答案:B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把握能力。注意语境、语体风格、情感色彩、语法功能等等。①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
直截了当,符合语境。②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符合语境。③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
前,绝不能退缩回头。主要强调一种精神、气魄。褒贬误用,不合语境。④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
褒义)。这里修饰“傲慢”,褒贬误用。⑤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
事情节的曲折。符合语境。⑥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里,永远不忘。而语境意思是对人物刻画深刻,故不合
语境。
故选Bo
小提示: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
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
弓I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
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判断这类误用成语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必须把握这类成语的本源,即成语原始意义。为此,对成语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哈尔滨北方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可视化设计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商业银行贷款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中2025年高三年级期末质量调查英语试题含解析
- 企业管理常用制度表格培训
- 如何做教师中小学校教师师德师风专题培训课件
- 医师三基培训
- 安全知识问答
- 教育目的基本类型
- 教育类实习答辩
- 强戒所道德教育
- 盾构始发接收施工技术培训课件
- 高三英语语法填空专项训练及答案含解析
- (完整版)S312防水套管图集
-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及流程
-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招聘村务工作者招聘14人(共500题含答案解析)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附详解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课件
- 个人原因动物检产品检疫合格证明丢失情况说明
- 中国的预算管理
- 如坐针毡:我与通用电气的风雨16年
-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解读课件
- 塔机基础转换脚计算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