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诗歌鉴赏
(23-24九年级上•山东荷泽•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
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
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请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2.请指出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和诗人抒发的情感。
【答案】
1.这首词上片描写了祖国的壮丽江山,下片评论了历上的英雄人物。
2.描写、议论(或叙述)。歌颂了当代英雄人物,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解析】
1.本题考查词的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可知该句总写北国雪景,把
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
雅,可以冠结全篇。该词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
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可知上片描写了祖国的壮丽江山;结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该句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
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可知下片评论了历上的
英雄人物;故可知这首词上片描写了祖国的壮丽江山,下片评论了历上的英雄人物。
2.本题考查词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主旨。结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可知该词上片描写乍暖
还寒的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可知上片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抒
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结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知下片运用了议论(或
叙述)的表达方式,引出对历史人物的评论;结合“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
天骄。成吉思汗。”可知这是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
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结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知作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
颂当代英雄,“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
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
自信和伟大的抱负,可知下片运用了议论(或叙述)的表达方式,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
情壮志。
(23-24九年级上•山东枣庄•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下正理的一项是()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真实地写出诗人在渡黄河、登太行时面临着“冰塞川”“雪满山”
的艰难险阻。
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遭遇坎坷,凸现了他苦闷、彷
徨、茫然的心理。
4.诗中采用“"和""(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答案】
3.C
4.垂钓碧溪乘舟梦日对从政仍抱有希望,希望能重新得到朝廷任用。
【解析】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意思是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
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这句诗是诗人的想象,是虚写之景,不是实写;选项中“真实地写出诗人在渡
黄河、登太行时”错误;故选C。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意思是遥想当年,姜太公磁溪垂
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这两句诗运用了“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
故。
垂钓碧溪:这个典故来源于姜太公。传说中,姜太公在渭水之滨垂钓,实际上是在等待周文王的发现与任
用。他用无饵的直钩垂钓,这一非寻常的举动最终吸引了周文王的注意,使他得以辅佐文王、武王伐纣兴
周。李白在这里借用这一典故,暗示自己也有姜太公那样的才华和耐心,期待有朝一日能得到朝廷的赏识
和重用。
乘舟梦日:这个典故与伊尹有关。传说中,伊尹在受商汤聘请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这一梦
境预示了他即将辅佐商汤成就一番大业。李白借用这一典故,表达自己虽然目前处于困境,但对未来仍充
满希望,相信终有一天能够像伊尹一样,得到朝廷的召唤,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李白在《行路难》
中通过“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这两个典故,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希望再次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
(23-24九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阅读《行路难》,完成各题。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本诗抒发了诗人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然怀有。诗中,
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是想表明o
6.本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人生的感慨和人生精神追求。请结合本诗,简析李白的浪漫主义笔法特点。
【答案】
5.怀才不遇希望理想仍在(仍想有所作为)
6.李白的浪漫主义主义的笔法在本诗中主要体现在词句、诗句、意境的夸张上。词句夸张如''金樽”"斗
十千”;诗句的夸张如“拔剑四顾心茫然”;意境的夸张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
伴随浪漫而奇特的想象抒写人生追求。
【解析】
5.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第一空。这首诗开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通过描绘丰盛的酒宴却无法下咽,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愤郁。面对美酒佳
肴,诗人却停下酒杯,扔掉筷子,拔出宝剑,四处张望,心中一片茫然,这体现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欲
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表明他在
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遭遇重重困境,进一步突出了他内心的悲愤不平。因此第一空可填“怀才不遇”等。
第二空。诗人并没有一直消沉下去。“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引用姜太公垂钓和伊尹
梦日的典故,暗示自己对未来仍抱有希望。诗的结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发出“行路难”的感叹,面对歧路不知何去何从,但最后坚信总有一天能乘
风破浪,挂起云帆,横渡沧海,表现出诗人在困境中依然坚定的信念,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现出其
积极、乐观的态度。第二空可填“希望”等。
第三空。“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意思是: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
他乘船经过日边。诗人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从中表现了诗人对被重新
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巧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仍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
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6.本题考查对诗歌运用浪漫笔法的分析。这首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诗歌想
象丰富、夸张奇特。李白浪漫主义的笔法主要表现在夸张和想象的运用上。
词语的夸张。本诗开篇就以夸张的手法领起,如“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等极写宴会的丰
盛,营造出欢乐的宴饮气氛;
诗句的夸张。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要像南朝名将宗强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
横渡沧海干什么呢?李白向以“济苍生”为己任,他无时无刻不在积极地追求着。他渴望越过大海,在彼
岸寻得一片光明的地方。突出表现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
意境的夸张,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自己因受到重重阻力而无法实
现远大理想的困境;“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
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
7.(23-24九年级上•山东聊城•期中)下面对《行路难(其一)》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本诗开篇以饮食的精美和诗人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动作形成强烈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运用典故,表现出诗人想要像姜尚、伊尹那样过上闲适
安逸的隐居生活。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表明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
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答案】C
【解析】C.有误。“过上闲适安逸的隐居生活”错误。应该是: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
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23-24九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下列各项,对这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白居易。
B.从首联中可以看出,当时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C.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D.尾联是本诗的点睛之笔,“长精神”三个字,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9.下列各项,对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写溪云乍起,夕阳沉落,风雨将至,风声
满楼,营造出一种萧条苍凉的氛围。
B.”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表达的是在历尽世事艰难后,满腹愁苦,无从诉
说的复杂情绪。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写出了秋夜的美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之情。
D.秦观的《行香子》写绿树环绕,水满池塘,阳光明媚,春风浩荡,描绘出一幅醉人的田园春景。
【答案】
8.C9.C
【解析】
8.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C.根据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可知,其意思是:怀念故友
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可见,诗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
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
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
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而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故选C。
9.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C.根据《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可知,其意思是:今天是
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可见,“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
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
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
的月亮最明,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非“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之情”;故选C。
(23-24九年级上•山东青岛•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脩®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释】①脩:xid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1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诗的首联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
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甲】诗的颔联,作者运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怀念以及对岁月流
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C.【乙】诗通过“身瘦”“发稀”“惜眼”“多灸”等种种表现,书写了作者人“老”时的状态,交代了
人们顾虑变老的原因,让人读来极为同情。
D.【乙】诗作者认为老年固然有可感伤的一面,但作者将老年与青年对比,觉得老了也有很多优点,克服
对衰老的忧愁便觉得自由自在。
11.【甲】【乙】两诗分别借“树”和“落日”抒怀,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分析。
【答案】
10.D
11.【甲】诗以“病树”比喻自己,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写出了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达出豁
达的襟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乙】诗用“落日”比喻晚年,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落日折射出的
晚霞还可以照满天空;表达了面对衰老乐观积极的心态。
【解析】
10.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鉴赏。D.乙诗“细思皆幸矣,下此便脩然”意思是: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
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诗人劝慰友人对待衰老不要有过多的忧虑,正确对待
衰老就能够悠然自得;“将老年与青年对比”表述有误;故选D。
11.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甲诗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
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沉舟”“病树”是旧事物的象征,“千帆过"''万木春”是新事物蓬
勃发展的象征;沉舟旁“新生事物”(千帆)正以昂扬姿态向前方进发,病树前方“希望”(春)就在眼
前,寄寓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事物以积极向上的姿态蓬勃发展的道理,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
表现了作者不再因被贬“凄凉地”而苦闷凄凉,不再因被贬“二十三年”而抑郁不平,不再因世事变迁、
物是人非而满心愁绪,写出了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但是作者仍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向前方,面对
未来,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积极进取的精神。
乙诗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意思是:不要说日落之时天色已晚,虽然是流照在桑榆之上的余晖,
依旧能够幻化成霞,绮丽满天。作者将落日比作晚年时的风采,借落日能折射出耀眼的晚霞,来写面对衰
老时仍应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表达了面对衰老乐观积极的心态),既是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
是对朋友的宽慰和鼓励。
12.(23-24九年级上•山东济宁•期中)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首联回顾了①;颔联借用典故抒发
了②之情。
(2)有人认为,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与本诗中“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观点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1)诗人漫长的贬谪生活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
(2)李白通过想象表现出自己勇于挑战命运,不屈服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
追求的豪迈情怀。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
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陀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
现出豁达的襟怀。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首联通过“凄凉地”“弃置身”回顾了漫长的贬谪生活,表达了
诗人无罪而遭贬谪的无限辛酸与愤激之情;“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吕安和嵇
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
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刘禹锡
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指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
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正在下围棋,于是驻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
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
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乡,
仿佛有隔世之感。所以,作者借“闻笛赋”“烂柯人”这两个典故,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表达世事
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怅惘心情。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句意为: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
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此句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内心愤懑不平和他昂扬的斗志,
通过想象表现出自己勇于挑战命运,不屈服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
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
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鸵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对未来充
满信心的情感。
(23-24九年级上•山东枣庄•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3.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前小序起到交代写作时间、缘由等作用。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表达了忧伤难过的感情、消极避世的思想。
C.全词紧扣“月”字来写,情感多次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D.词作表达了作者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也表达出了普天之下所有人的心愿。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什么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答案】
13.B
14.该句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表现了作者希望亲人都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依然能够共享这月光的
愿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与美好祝福,以及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
【分析】
1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有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的意思是:人有悲欢离合
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依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知,该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
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故选B。
14.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子意思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
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依据句中的“千里”可知,本句突破了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表现了作者希望亲人都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依然能够共享这月光的愿景,表达了作者
人的思念与美好祝福,依据作者被贬的背景可知,作者通过对u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豁达乐
观的情怀。
15.(23-24九年级上•山东临沂•期中)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词中“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都是借月寄情,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在以上的诗句中分别借月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李白借月寄托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惋惜和真切的关怀、牵挂之情。苏轼借月寄托了对离别
之人的美好祝愿。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情感。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西”,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愁心寄予明月,希望月亮将自己对朋友的牵挂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
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借月表达了对朋友的担忧和关怀之情,表现出深厚的友情和对朋友的深深牵挂。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但愿亲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
好的月光,借月寄托了对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他希望自己和亲人能够像明月一样长久,即使相隔千里也
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现出对亲情的深深眷恋和思念。
(23-24九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甲】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明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6.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17.对两首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词“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B.【甲】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表达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C.【乙】中诗人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写边地秋夜,诗句流畅婉转,特别是在''有”“无”的对比中,抒
发深沉的思念。
D.【甲】【乙】两首诗词在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外,还表达了人生感悟。【甲】表达作者达观的人生思
考;【乙】表达了深沉的忧国之思。
18.【甲】【乙】都是借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果你的亲人远在他乡,中秋之际,你看到月亮,会
吟出哪一句来表达你的思念。请从AB两句中选择一句,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A.月有阴晴圆缺B.月是故乡明
【答案】
16.示例:夜已深,皎洁的月光转过朱红的阁楼,低低地泼洒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辗转反侧的我,忧伤、
思念充盈内心,我久久难眠。
17.B
18.示例一:选A句。月的阴晴圆缺正象征了人的悲欢离合,在思念亲人时吟咏这句能表达对亲人分别在
所难免的无奈,感人肺腑。
示例二:选B句。虽然月是同轮月,但是诗人认为家乡的月亮更亮。在思念亲人时吟咏这句能表达出异地
亲人的思念之情,使人感同身受。
【解析】
16.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根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即可。“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的意思是: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示例:夜已深沉,一轮圆月高高地悬挂在皎洁的夜空,洒下一片清辉拂拭着赭色的楼宇。斗转星移,月光
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直接照在因思念亲人而辗转难眠的“我”的身上,使“我”更添忧思,更加难以
入睡。
1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B.有误,甲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和抒情,没有说明;故选B。
18.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
借月的阴晴圆缺表达面对种种生活际遇的旷达胸襟和乐观情怀。《月夜忆舍弟》运用了以景衬情的表现手
法,写出了白露节气的清寒,作者巧妙地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到故乡的明月的描写中,含蓄地表达了作
者对故乡地深切思念。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诗词内容,组织合理的语言回答即可。
示例:选A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在思念亲人时吟咏这句能明白月有阴晴
圆缺的转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人生在世,分别在所难免,以此来安慰自
己。
选B句,“月是故乡明”虽然月是同轮月,但是诗人认为家乡的月亮更亮。将抽象的思乡之情具体化,在
思念亲人时吟咏这句能表达出对异地亲人的思念之情,使人产生共鸣。
(23-24九年级上•山东枣庄•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苏轼的《水调歌头》地位极高,是最著名的咏词之一,词前小序,交代了
20.对词的理解,不E理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极写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
B.词的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C.第一问,陡然发之,表达对宇宙、人生的疑惑和哲思;第二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
D.词作感情变化,富有波澜,由乐观豁达,转抑郁惆怅,凸显苏词委婉而含蓄的词风。
21.紧扣“月”和“人”,简析画线句子的意境之美。
【答案】
19.月作词的缘由
20.D
21.“转”和“低”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
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指因不能和亲人团圆的孤独忧伤而失眠的人。这里“月亮”和“无眠人”,相应
相称,营造出一种清冷、宁静、孤寂而和谐的意境。
【解析】
1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水调歌头》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是最
著名的咏月词之一,词前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意为:丙辰年的中秋节,
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交代了作词的缘由。
20.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D.有误,词作感情变化,富有波澜,由抑郁惆怅转为豁达乐观,凸显苏
轼豪放旷达的词风;故选D。
2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句意为: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
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其中“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移动情景,“转”表明了月亮的
移动,暗示时间的变化。“低”表面写月的位置,实则也是暗示时间,说明月已西落。“两个词都描绘了
月光的移动,表现夜已很深。“无眠”意思是难以入眠。夜已深,词人还是难入眠,这里“月亮”和“无
眠人”,相应相称,营造出一种清冷、宁静、孤寂而和谐的意境。表现了词人当时思念亲人的忧伤心情。
据此概括即可。
(23-24九年级上•山东泰安•期中)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
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2.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即问,表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出作者想象在月宫起舞的美好情景,胜似人间。
C.“无眠”,表现离别之人在月圆之夜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暗示了作者的忧伤。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天下所有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
23.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
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本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答案】
22.B
23.(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
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分析】
22.本题考查赏析词句。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意为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
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本项表述不当,故选B。
23.此题考查诗歌赏析。从艺术成就上看,此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蹊径独辟,“明月几
时有,把酒问青天”起笔,“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等诗句是
对天上月宫的想象描绘,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虚实结合,想象丰富;从主题上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
青天”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引出写作话题,接着深入探讨人生的意义,表达“此事古难全”的旷达自适,
结尾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表现了希望人生长久的乐观态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作者把出世入世的追问、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悲欢离合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人生
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从语言上看,这首词上阕问月,下阕怀人,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
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总的来说,这首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
如画,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24.(23-24九年级上•山东临沂•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本词上阕中“欲”和“恐”用的很妙,请简要分析。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历来为人所赞颂,请简要赏析。
【答案】
(1)“欲”是想要的意思,“恐”是恐怕、担心的意思,作者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月宫的美玉
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两个词写出了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既想超然物外登临仙境,
又难以割舍现实生活的矛盾心理。
(2)但愿人们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诗人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以及诗
人旷达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加点词的妙处。句意: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
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欲”即想要,“恐”即害怕,“我欲”“又恐”,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
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在出世与人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人世的思想战胜了。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
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表现出词人遗世独
立的清高姿态,体现了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据此言之有理即可。
(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赏析诗句的角度有表现手法、抒情方式、情感主旨、意象意境、语言风格等,可
根据具体诗句和个人情况选择恰当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只希望这世上
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表现手法的角度:“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这里
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借用典故,以抽象的“婵娟”代指具体的“明月”,引发人们的想象,把揪心的
寂寞寄托在美好的愿望上,表现了词人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
抒情方式的角度:”但愿人长久”中的“人”既是指其弟苏辙,又是指所有的人;“长久”则是指无限的
时间。“千里共婵娟”中的“千里”既指相离较远的苏辙所在,更指无限的空间;“婵娟”既指月亮,也
饱含着诗人所向往的永恒的美好与光明。此句以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表达了对弟弟的深切的思念,也抒
发了作者在逆境中积极乐观的心态,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情感主旨的角度:“长久”是时间,“千里”是空间,此句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写出作者希望自己思念的
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的愿望,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积极乐观的心态。
(23-24九年级上•山东日照•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为什么要留在人间”。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紧承上片人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
人。
C.词的开头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的诗句,结尾化用谢庄《月赋》中的词句,这些都是对语典的改造运
用。
D.词的上片极写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2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公众最喜
爱的“咏月”诗词调查中位列前三,支持率分别为29.8%、24.5%和18.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为什么会成为公众最喜欢的“咏月”诗词?请分析。
【答案】
25.A
2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放达宽慰之语一一远隔千里之人,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虽不能
团聚,也能有所安慰了。词句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也是词人代替世人发出的美好祝愿,感情热烈而
奔放。在行云流水般的词句和美妙的意境中,呈现出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意思对即可)
【解析】
25.本题考查理解内容。A.有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翩翩起舞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
朗的影子,哪像是在人间。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故选A。
26.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的意思是: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
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
就是共明月的意思,”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
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
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作
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27.(23-24九年级上•山东临沂•期中)古诗鉴赏。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请从本词蕴含的
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
【答案】
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
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
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
很耐人寻味。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的理解。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极
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内容方面来说,上片高屋建羯,下片峰回路转。
上片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婚发展。下片“人月”双及,名为演绎物理,实
则阐释人事。从布局方面来说,全词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去”与“回
归”的矛盾和困惑,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心胸,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望,蕴含了深刻的
人生哲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即可。
(23-24九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8.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A.这两首诗的前四句写法上有些相似。第一句写时局背景,第三、四句写自然景物,除了具体意象的选择
随着季节不同有所变化之外,在写景之中,都倾注了诗人主观情绪,为后面四句抒情做了铺垫。
B.《春望》中,“国破”然而“山河在”,“城春”可是“草木深”,花鸟本使人欢娱之物,反而“溅泪”、
“惊心”。语意的强烈反差和语势的节节逆转之中,寄托了诗人强烈深沉的情感。
C.《月夜忆舍弟》中,整首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
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D.这两首五言绝句均写作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诗人身在都城长安。
29.有人这样说:“这两首诗异曲同工,均可见安史之乱给唐王朝造成的打击之大,给黎民百姓造成的痛
苦之深。”请你结合两首诗歌的具体诗句解读一下这句话。
【答案】
28.D
29.《春望》中的“家书抵万金”,可以理解成勉强读到了一封家书;《月夜忆舍弟》中的“寄书长不达”,
是说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竟完全收不到家书,境况更惨。所以说这两首诗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可
见安史之乱给唐王朝造成的打击之大,对黎民百姓造成的痛苦之深。
【解析】
2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D.“五言绝句”错误,这两首都是五言律诗。故选D。
2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持续了好几个月仍不停息,
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连三月”写战乱时间之长,“家书抵万金”
可以理解为勉强读到了一封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因战事使消息隔断,对妻子儿
女的强烈思念之情。《月夜忆舍弟》中“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意思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
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因为战乱,不通音讯,不能了解到家人的近况。这两句诗都体现了安史
之乱给唐王朝造成的打击之大,进而表现了战争对百姓造成深重的灾难。
(23-24九年级上•山东潍坊•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乙】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暂居成都浣花溪一带的草堂。
3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沉重单调的更鼓和
天边孤雁的叫声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清。
B.甲诗颔联“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
者所写的完全是客观实景,没有融入主观感情。
C.乙诗第一句,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浣花溪一带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
《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骆荡。
D.乙诗第三句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三、四句
动静结合,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31.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创设的意境有何不同。
【答案】
30.B
31.甲诗借鼓声、雁声、白露、明月,营造一种悲凉、凄切的氛围,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乙诗借迟日、
春风、飞燕、鸳鸯,营造一种清新明丽的格调,表达自己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欢悦的心情。
【解析】
3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B.”月是故乡明”是作者想象故乡明月的场景,融入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本项“作
者所写的完全是客观实景,没有融入主观感情”有误。故选B。
31.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联系甲诗中的“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可知,本
诗描写了鼓声、雁声、白露、明月这些意象,联系诗中的“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可知,作者刻画
了一种悲凉凄切的氛围,表现了作者的思乡怀亲之情。联系乙诗中的“迟日”“春风”“燕子”“鸳鸯”,
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暂居成都浣花溪一带的草堂”可知,作者描写了春日的明丽清新之景,表现了作者
暂时定居草堂,生活得以安定后的安适与喜悦之情。
(22-23九年级上•山东枣庄•期中)阅读《月夜忆舍弟》,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2.下列对《月夜忆舍弟》一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预购商品房合同3篇
- 2025年度oem服装加工与品牌授权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标准版商品交易协议书版B版
- 2024年金融教育与普及项目合同3篇
- 2025年度特色餐厅品牌授权合作协议3篇
- 2024幼儿园清洁服务租赁合同
- 2024年离婚协议书规范格式3篇
- 2024年矿石物流承运协议标准模板版B版
- 2024购房合同样书
- 2024年高频交易系统开发与授权合同
- 绿色贷款培训课件
-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作文题目及范文汇编
-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
- 2023年生产运营副总经理年度总结及下一年计划
- 2023年中考语文标点符号(顿号)练习(含答案)
- 施工图审查招标文件范文
-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解读
- 布袋式除尘器制造工序检验规定
-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方法介绍及选择
- 水资源税纳税申报表附表
- MF47万用表组装与检测教学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