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通关-《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_第1页
高考通关-《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_第2页
高考通关-《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_第3页
高考通关-《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_第4页
高考通关-《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高考通关题组(2020·河南名校联盟联考)地表水、地下水是陆地水资源的两种存在形式。图1为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过程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2为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影响图。读图,回答1、2题。1.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过程线反映()A.地下水位季节变化较小B.水位变化与降水量同步C.高水位出现在6-7月份D.低水位出现在初春前夕2.为合理利用区域水资源,华北平原在统筹兼顾地表水与地下水方面,应()A.雨季及时回灌抽水井,避免地面沉降B.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C.大量开发利用地表水,避免地面渍涝D.大打机井、深井,缓解春夏季节旱情下图为黄河源头年径流量月平均值统计图。读图,回答3-5题。3.1972-2013年,黄河源头两次汛期的主要补给类型依次是()A.积雪融水大气降水B.冰川融水湖泊水C.大气降水地下水D.积雪融水冰川融水4.1972-2013年与1919-1971年黄河源头年径流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增加B.冰川融水增多C.蒸发增强D.含沙量增大5.针对黄河源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应()A.恢复源头植被B.增加人工降水C.减少灌溉农业面积D.修建水库下图为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回答6、7题。6.浸水桥是洪水时允许水流从桥面浸过的桥梁。图示地区的河水流过桥面的时间多在3-4月。据此推断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最可能是()①雨水②高山冰川融水③季节性积雪融水④湖泊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当地居民喜欢在涨水时到河边钓鱼,而河边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水流平缓的地方。图中最适宜垂钓的地点是()A.=1\*GB3①B.②C.=3\*GB3③D.④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读图,回答8、9题。8.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9.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回答10、11题10.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11.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2\*GB3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2021·新高考1月八省联考·辽宁)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勒拿河发源于西伯利亚中南部,注入北冰洋,流域在—,—之间。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勒拿河流域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呈现出明显变化趋势。下图为勒拿河河口附近某水文站多年观测数据的统计图。图1示意月均气温及其增量变化趋势,图2示意月均降水量及其增量变化趋势,图3示意月均径流量及其增量变化趋势。(1)概括勒拿河流域气温、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特点。(2)推断勒拿河两种主要补给类型并说明理由。(3)分析勒拿河6月多年平均径流增量呈负值的原因。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1)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2)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参考答案1.D【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区的地下水水位过程线季节变化波动较大,故地下水水位季节变化较大;由图可知,该地地下水水位最高值与降水量最大值不是同时出现,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而水位最高值出现在8月;该地高水位出现在8月份;低水位出现在3月初。2.A【解析】雨季回灌可使地下水水位维持在合理高度,有利于避免出现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现象。3.D【解析】11972-2013年,黄河源头第一个汛期出现在3月,应为积雪融水补给;第二个汛期出现在8-9月,应为冰川融水补给。4.C【解析】整体而言,1972-—2013年黄河源头年径流量小于1919—1971年,降水增加和冰川融水增加均会造成径流量增加,与图示趋势不相符;含沙量变化不会影响河流径流量;气候变暖使得蒸发增强,导致径流量减少。5.A【解析】恢复源头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人工降水不宜长期进行;黄河源头灌溉农业面积较小,减少灌溉农业面积对年径流量影响不大;水库只能调节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不能影响年径流量。6.C【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没有高大山脉,河流不会有髙山冰川融水补给;中亚地区距海较远,降水少,河流不会有雨水补给;洪水期多出现在3—4月,说明河流的补给水源最可能是季节性积雪融水;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图中湖泊水补给河流。7.D【解析】由图可知,①地位于湖泊出口处,水流速度较快;②地位于急流处,水流速度较快;③地位于凹岸,水流速度较快;④地位于凸岸,水流速度平缓。8.C【解析】由材料“闭合流域”可判断该流域水循环的支出方式是蒸发,收入方式是降水;由题千“盐湖面积多年稳定”可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均降水量大致相等,故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为210毫米。9.A【解析】可能蒸发量与气温和风力有关,而实际蒸发量受控于潜在蒸发量和本区域的水量,水量最小的区域实际蒸发量最小。由于坡面地质为岩石,地表坡度大,不利于积水留存,实际蒸发量最小;而洪积扇、河谷、湖盆水分较多,实际蒸发量都比坡面大。10.B【解析】我国降水量和降水变率的大小主要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A、C两项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增强,能够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提高,河流径流量会减小,D项错误。11.B【解析】与第2、3次降水相比,第5次降水历时并不长,①错误;第5次降水历时较短,但是降水量与第3次的降水量相差不大,说明其降水强度较大,②正确;前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无法容纳更多的地表水,大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河流,③正确;植被主要是阻碍地表径流,降低汇流速度,对每一次降水的阻碍作用没有差异,④错误。12.(1)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夏季降水量多,冬季降水量少;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大。(2)主要补给类型: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理由: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气温升高时会有季节性融水,靠近高山地区,多高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来自北冰洋的湿气有较多的大气降水。(3)因为6月份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是大气降水,6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增量为负值,且6月气温高,蒸发量大。全球变暖,冻土减少,下渗量增加。6月主要是该流域的耕作季节,气候变暖后耕地会增加,流域内农业用水量增加,所以径流增量为负值。【解析】(1)由图可知,勒拿河的气温和降水量在夏季时都达到最大值,而在冬季都比较小,季节变化明显。(2)由材料可知,勒拿河发源于西伯利亚中南部,注入北冰洋,受来自北冰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且集中在夏季,降水是河流的补给来源;河流发源于高山上,流经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有大量的冬季积雪,夏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补给河流。(3)结合图中信息,从自然原因来分析:该流域在6月份之前河流主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为主,流量比较大;6月份以降水补给为主,降水增量为负值,且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从人为原因来分析:全球变暖,流域内农业用水量增大,故径流量的增量为负值。13.(1)“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含沙量大。(2)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导致地下水水位低于河流水位。【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北地区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所以千流东侧降水多,导致了“东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