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_第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_第2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设置议题,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由此得到重视。而如何向学生提供议题,如何发挥议题对学生思辨的最佳引领作用,都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策略。一、甄选议题需科学,多元思辨显奇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的本质,是以具有可议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进入思辨式学习情境,然后使学生在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辨中,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的人文内涵。而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辨是否具有多元性,是决定思辨深度的重要因素。教师应由此改进议题甄选方式,通过多视角的议题开发,促进学生多元思辨。1.生活化议题:让学习真实。生活化议题即紧密关联学生生活的议题。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多是基于真实的社会生活设计的,也要求学生展开真实的课堂学习。教师应科学设计生活化议题,让课堂学习更加真实,并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深化知识理解和学习体验。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友谊与成长同行》一课时,教师可设计“真朋友,同成长”生活化议题。从幼儿园到初中,学生的交友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对“什么是真朋友”有了一定的思考。接下来的生活中,学生需要继续扩大“朋友圈”,建立“真友谊”。于是教师聚焦学生真实生活设计此议题。学生可讨论“我的真朋友对我带来了哪些影响”,也可以分享“假友谊为我带来了哪些烦恼”。无论在哪个视角下,思辨都紧密关联生活,使学生基于真实的个人经历,深入理解友谊的力量和特质,学会分辨真假朋友,维护平等的、有原则的、忠诚的宝贵友谊。2.矛盾性议题:引观点交锋。矛盾性议题与辩论话题相似,通过制造矛盾能引起学生的观点交锋,而思维碰撞则能引导学生感悟道德与法治课的人文内涵,升华情感品质。基于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视角,教师可设计矛盾性议题,打造可引发充分辩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例如,教学九年级下册《与世界共发展》一课时,教师可设计矛盾性议题:“有人认为在当今世界的舞台上,中国不应该过多帮助发达国家,防止被过河拆桥。也有人认为,当今世界以和平发展为主旋律,中国应当发挥大国的示范作用,积极帮助其他国家,哪怕是国力强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于这样的争论,你怎么看?”学生根据争议性问题,提出矛盾观点,教师可在他们简单陈述观点后,将其划分为两个队伍,使学生有序阐明提出观点的理由。虽然在观点交锋中,学生提出的理由可能是片面的、主观的,但是这些观点都表明学生对“与世界共发展”的深度思辨。观点交锋越激烈,学生越能深入体会当今中国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理解全世界携手发展的美好愿景和现实难度。随着思辨的开展,学生也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3.开放式议题:使思维发散。开放式议题是指尚未形成定论的议题,此类议题虽然无法使学生对事物统一观点,但是可使学生大胆发散思维,形成多元思考。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开放式议题的相关思辨,使学生避免在现实生活中过度追求观点和结果的统一,并且形成多元思考习惯。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绽放生命之花》一课时,教师可设计开放式议题“生命之思”。由于对“生命的意义”存在不同理解,以及生命在自然界中的不同表现形式,人们常常对生命产生不同的思考。如:有人认为生命不仅是人类的专属,动植物的生命也应该被尊重;有人认为享受当下是感受生命意义的最好方式,人们应该尽情享受生活,不留遗憾;有人认为珍视生命的根本是珍惜时间,只有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实现更多的理想,才是真正的珍视生命。教师可由此设计开放式议题,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多元思辨。有的学生通过流浪动物思辨生命的意义,提出“我们很难对生命的意义下定论,但是看看流浪在城市中的猫猫狗狗,我们至少不应该随意丢弃生命”;有的学生结合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提出“生命只有一次,许多突发事件都在提醒我们尊重生命、珍视生命”。自由的思辨不仅能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深入、严肃的反思,也能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做出选择时更加审慎。二、思辨材料需丰富,议题探究更生动议题式教学的实施,要求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能持续进阶思维,教师在给出具体议题后,应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进行议题探究。教材内容能够为思辨提供依据,但是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让教材内容与生活经验成为共同的思辨材料,进而使议题探究更生动,并自然走向更深层次。例如,教学九年级上册《守望精神家园》一课时,为使学生自觉延续文化血脉、凝聚价值追求,教师可设计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何在”,让学生以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据,联系周围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深度思辨。1.以教材内容为思辨依据。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何在”议题,教材内容链接如下:(1)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也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质……;(3)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2.以生活经验为思辨起点。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何在”议题,生活经验示例如下:(1)书法学习经历;(2)文学鉴赏经历;(3)文物参观经历;(4)美德传承经历。教材为议题式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知识依据,能启发学生从正确的角度探究问题;生活为学生提供了探究议题的生动经验,使学生在理性和感性、主观和客观的不断转化中,提高思辨深度。因此,教师可通过课件适度整理教材内容,提示学生正确的思辨角度,再通过示范、对话等方式,激活学生生活经验。此外,教师也可以提前发布议题,让学生预先收集生活资料,为课堂探究作准备。三、任务支架需递进,螺旋上升得发展纵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习情况,学生普遍呈现螺旋上升的发展特点,这对议题式教学提出了“递进式”要求。教学时,教师应通过环环相扣的任务支架,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地成长。例如,教学八年级下册《理解权利义务》一课时,教师可依据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内在联系,设计“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议题,以及以下任务支架。(1)观看“百善孝为先,桃李满天下”视频资料,畅谈感想:乡村教师黄登科,坚守山村教育,母亲生活不能自理,黄登科便将母亲带到学校,两人都住在学校宿舍。夏天每到半夜,他都要去母亲房间看看;冬天山区潮湿阴冷,担心母亲受凉,他就陪母亲住在一个房间。(2)结合材料讨论:黄登科和他的母亲分别享受了什么权利?履行了什么义务?(3)黄登科权利的实现,需要母亲付出哪些努力,又发挥怎样的作用?(4)母亲自觉履行抚养教育黄登科的义务,有哪些作用?(5)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联系生活中的一些权利和义务,举例说明其他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任务支架由真实情境引出,将单元主议题分解为多个话题。于是,在对真实案例的层层剖析中,学生掀开权利与义务的神秘面纱,深刻感悟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内化“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等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