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方案TOC\o"1-2"\h\u6215第一章智能电网概述 2282741.1智能电网的定义与发展 271151.2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330371第二章分布式能源概述 497622.1分布式能源的定义与特点 4239312.2分布式能源的发展趋势 45151第三章智能电网架构与规划 539913.1智能电网的体系结构 5242453.1.1概述 535203.1.2体系结构层次 5185883.1.3体系结构特点 5103633.2智能电网的规划与设计 6241213.2.1规划原则 6268483.2.2规划内容 63753.2.3设计要点 665263.3智能电网的技术标准 618869第四章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 7141054.1分布式能源的接入方式 724.2分布式能源的并网技术 742184.3分布式能源的调度与控制 8557第五章智能电网通信技术 8219375.1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8275195.1.1通信技术概述 867755.1.2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场景 861665.2智能电网通信协议与标准 9114125.2.1智能电网通信协议概述 9545.2.2主要智能电网通信协议 9262255.3智能电网通信设备与系统 948785.3.1智能电网通信设备概述 9100465.3.2主要智能电网通信设备 9135095.3.3智能电网通信系统 109563第六章分布式能源优化配置 10250346.1分布式能源的优化模型 10135316.2分布式能源的优化算法 11188726.3分布式能源的优化应用 1111107第七章智能电网调度与控制 1216167.1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250377.2智能电网调度策略与方法 12305537.3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的关键技术 1313944第八章分布式能源市场运营 13210948.1分布式能源市场的发展与政策 13275678.2分布式能源市场的运营模式 13117218.3分布式能源市场的交易机制 1432265第九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安全管理 14185069.1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安全风险 14318649.1.1概述 1469929.1.2物理安全风险 14286889.1.3网络安全风险 15296039.1.4信息安全风险 15251859.1.5人为因素 15278909.2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安全防护措施 15162089.2.1物理安全防护措施 15201529.2.2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15140589.2.3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15320679.2.4人为因素防护措施 1599469.3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应急预案 1520169.3.1应急预案的制定 1541869.3.2应急预案的执行 15259809.3.3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 161750第十章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未来展望 161516110.1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发展趋势 16938210.2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关键技术展望 16942110.3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政策与市场前景 16第一章智能电网概述1.1智能电网的定义与发展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电力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智能电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电力系统发展模式应运而生。智能电网是指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可靠、环保运行。智能电网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技术层面:智能电网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将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电力电子设备等与电网紧密结合,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化、互动化的新型电网。(2)功能层面:智能电网具有监测、预测、控制、优化等功能,能够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的高效、安全、可靠、环保。(3)应用层面:智能电网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多元化、个性化、高质的电力服务,推动能源消费方式的变革。智能电网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当时国际上开始探讨智能电网的概念。我国在21世纪初开始关注智能电网的发展,并逐步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国家层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2)技术创新:我国在智能电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如特高压输电、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等。(3)试点示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智能电网试点项目,积累经验,为大规模推广奠定基础。1.2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关键技术的支撑。以下列举了智能电网的几个关键技术:(1)通信技术: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等。这些通信技术为电力系统提供了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通道,为智能电网的运行提供了基础。(2)控制技术:智能电网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自动控制、优化控制、预测控制等。这些控制技术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3)监测技术:智能电网的监测技术主要包括遥测、遥信、遥视等。这些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4)分布式能源技术:智能电网的分布式能源技术主要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燃料电池等。这些技术能够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分散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的储能技术主要包括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等。这些技术能够平衡电力系统的供需关系,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6)需求响应技术:智能电网的需求响应技术主要包括需求侧管理、需求侧响应等。这些技术能够引导用户合理消费电力,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策略。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应用,智能电网将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可靠、环保运行,为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第二章分布式能源概述2.1分布式能源的定义与特点分布式能源,顾名思义,是指将能源生产与消费过程分布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通过多种能源的集成利用,实现高效、环保、经济的能源供应方式。与传统的大型集中式能源系统相比,分布式能源具有以下定义与特点:定义:分布式能源系统主要包括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储能和分布式能源管理三个部分。其中,分布式电源是指分布在用户侧的小型电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气、煤层气等非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储能是指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以便在需要时供应给用户;分布式能源管理则是指对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优化调度,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特点:(1)灵活性: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能源资源分布情况进行调整,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2)高效性:分布式能源系统将能源生产与消费过程紧密结合,减少了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3)环保性: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可再生能源为主,有利于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4)经济性: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降低能源传输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用户能源消费成本。2.2分布式能源的发展趋势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分布式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提高: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比重逐渐增加,特别是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分布式能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能源多元化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不仅包括可再生能源,还涵盖了天然气、煤层气等非可再生能源,实现了能源的多元化发展。(3)微电网建设加速:微电网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微电网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供需平衡。我国高度重视微电网建设,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推动微电网快速发展。(4)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能源调度更加灵活、高效。(5)市场化程度提高:分布式能源市场逐渐开放,竞争机制逐步建立,分布式能源项目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6)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分布式能源发展,包括补贴、税收优惠、绿色证书等政策措施。第三章智能电网架构与规划3.1智能电网的体系结构3.1.1概述智能电网的体系结构是构建智能电网的基础,它涵盖了电力系统各环节的技术、设备、信息和控制系统。智能电网体系结构以用户为中心,通过高度集成和协同的各个环节,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开发和可持续发展。3.1.2体系结构层次智能电网体系结构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物理层:包括发电设备、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网络和用户终端等实体设备。(2)信息层:涵盖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应用等环节,为智能电网提供信息支撑。(3)控制层:实现对电力系统各环节的实时监控、优化调度和故障处理等功能。(4)业务层:包括电力市场运营、电力服务、能源管理、负荷管理等方面。(5)管理层:负责智能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等管理工作。3.1.3体系结构特点智能电网体系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集成:将各种技术、设备、信息和控制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的协同运行。(2)开放性:支持多种通信协议、技术和设备,便于系统的扩展和升级。(3)可扩展性:可根据需求调整系统规模,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智能电网建设需求。(4)安全性:采用安全可靠的通信协议和加密技术,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3.2智能电网的规划与设计3.2.1规划原则智能电网的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2)充分考虑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接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3)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的高度集成和协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4)注重环境保护,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5)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3.2.2规划内容智能电网的规划与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电源规划:包括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发电设备的布局和容量配置等。(2)电网规划:包括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网络和用户终端的布局、容量配置和优化设计。(3)信息通信规划:包括通信网络、数据采集与处理、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4)控制策略规划:包括电力系统运行控制、负荷管理、故障处理等。(5)业务与管理规划:包括电力市场运营、电力服务、能源管理等。3.2.3设计要点智能电网的设计要点包括:(1)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系统功能和可靠性。(2)注重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满足未来发展需求。(3)强化网络安全,保证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4)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3智能电网的技术标准智能电网的技术标准是保障智能电网建设、运行和维护的重要依据。以下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1)通信标准:包括通信协议、接口规范、网络架构等。(2)设备标准:包括发电设备、输电设备、变电设备、配电设备、用户终端等的技术规范。(3)控制系统标准:包括控制策略、监控设备、数据处理等的技术规范。(4)安全标准:包括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设备安全等的技术规范。(5)测试与验收标准:包括系统功能测试、设备验收等的技术规范。通过制定和完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有助于推动智能电网的健康发展,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第四章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4.1分布式能源的接入方式分布式能源的接入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交流接入方式:该方式通过将分布式能源的交流输出与配电网的交流系统并联,实现能源的输入。其优点在于接入简单、投资较低,适用于小型分布式能源系统。(2)直流接入方式:该方式通过将分布式能源的直流输出与配电网的直流系统并联,实现能源的输入。其优点在于接入效率高、损耗低,适用于大型分布式能源系统。(3)混合接入方式:该方式结合了交流接入和直流接入的优点,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接入方式,实现能源的高效输入。4.2分布式能源的并网技术分布式能源的并网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并网保护技术:为了保证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并网过程中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过电压保护、过电流保护、短路保护等。(2)并网控制技术:通过合理控制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输出,使其与配电网的频率、电压等参数保持一致,实现稳定并网。主要包括频率控制、电压控制、功率控制等。(3)并网通信技术:为了实现分布式能源系统与配电网之间的信息交互,需要采用高效的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方式。4.3分布式能源的调度与控制分布式能源的调度与控制是保证能源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预测:通过对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输出进行预测,为调度和控制提供依据。主要包括风速预测、太阳能预测等。(2)调度策略:根据能源预测结果和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调度策略。主要包括经济调度、安全调度、环保调度等。(3)控制策略:通过实时调整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运行参数,实现能源系统的高效运行。主要包括最大功率跟踪、负载均衡、故障处理等。(4)能量存储技术:为了提高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调度灵活性,可以采用能量存储技术。主要包括电池储能、燃料电池储能等。(5)微电网技术:将分布式能源系统与负荷整合为一个微电网,实现自我调度和自治运行。主要包括微电网运行控制、微电网保护等。第五章智能电网通信技术5.1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5.1.1通信技术概述通信技术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信息传输与交换的途径。在智能电网中,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方式。有线通信主要采用光纤、电缆等传输介质,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好的优点;无线通信则利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具有部署灵活、覆盖范围广的特点。5.1.2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场景(1)电力系统监控与调度通过通信技术,智能电网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与调度。通信网络将各个变电站、发电厂、配电网和用户等信息进行汇总,为调度人员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2)分布式能源接入与管理分布式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具有波动性强的特点,通信技术可以帮助实现分布式能源的实时监测和调度,提高能源利用率。(3)智能metering通信技术为智能metering提供数据传输通道,实现用户用能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节能建议。(4)电力市场交易通信技术在电力市场交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市场主体提供实时信息,协助电力市场调度和交易。5.2智能电网通信协议与标准5.2.1智能电网通信协议概述智能电网通信协议是电力系统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规则和约定。为了保证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智能电网通信协议需要遵循一系列国际和国内标准。5.2.2主要智能电网通信协议(1)IEC61850IEC61850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电力系统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变电站自动化领域。该协议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能够满足智能电网对通信的需求。(2)MODBUSMODBUS是一种简单的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在智能电网中,MODBUS协议主要用于底层设备的通信。(3)DL/T634.51042009DL/T634.51042009是中国电力行业通信协议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之间的通信。该协议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靠性。5.3智能电网通信设备与系统5.3.1智能电网通信设备概述智能电网通信设备主要包括通信控制器、通信接口、通信传输介质等。这些设备负责实现电力系统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与交换。5.3.2主要智能电网通信设备(1)通信控制器通信控制器是智能电网通信系统的核心设备,负责实现通信协议的转换和数据的处理。(2)通信接口通信接口是连接通信控制器和传输介质的设备,包括光纤接口、串行接口等。(3)通信传输介质通信传输介质包括光纤、电缆、无线电波等,用于承载电力系统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5.3.3智能电网通信系统智能电网通信系统由通信设备、通信协议、传输介质等组成,为电力系统提供高效、稳定的信息传输服务。在智能电网中,通信系统需要具备以下特点:(1)高可靠性通信系统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保证在恶劣环境下仍能稳定工作。(2)高实时性通信系统需要满足实时数据传输的要求,为电力系统调度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3)高安全性通信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性,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信息泄露。第六章分布式能源优化配置6.1分布式能源的优化模型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智能电网的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化配置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布式能源的优化模型旨在通过对能源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成本的降低。分布式能源优化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函数:目标函数是衡量优化效果的关键指标,通常包括能源成本、碳排放、能源利用率等。在优化模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设置目标函数。(2)约束条件:约束条件是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则,包括能源供需平衡、设备容量、运行条件等。(3)决策变量:决策变量是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配置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参数,如能源设备安装容量、运行策略等。6.2分布式能源的优化算法分布式能源优化算法是解决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化配置问题的关键技术。目前常见的分布式能源优化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和较好的收敛性。在分布式能源优化配置中,遗传算法可以有效地搜索到最优解。(2)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通过个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局部搜索,实现全局优化。在分布式能源优化配置中,粒子群算法可以快速找到近似最优解。(3)模拟退火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基于物理退火过程的优化算法,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和避免局部最优的能力。在分布式能源优化配置中,模拟退火算法可以有效地找到全局最优解。(4)神经网络算法:神经网络算法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结构的优化算法,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在分布式能源优化配置中,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实现对复杂问题的建模和求解。6.3分布式能源的优化应用分布式能源优化配置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微电网优化:通过优化微电网中分布式能源的配置和运行策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成本的降低。(2)工业园区能源优化:针对工业园区内能源需求,优化分布式能源设备的配置和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3)城市能源规划: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根据能源需求预测和资源分布,优化分布式能源的配置,实现城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4)农业光伏发电优化:针对农业光伏发电项目的特点,优化分布式能源设备的配置和运行,提高光伏发电效率,降低光伏发电成本。通过以上应用案例可以看出,分布式能源优化配置在电力行业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促进能源结构的转型。第七章智能电网调度与控制7.1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的构成与功能智能电网调度系统是智能电网运行管理的核心,其构成复杂而精细。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信息采集层:负责收集电网各节点、线路的实时数据,包括电压、电流、频率、温度等。(2)通信网络层:实现各信息采集点与调度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保证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3)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调度决策提供支持。(4)调度决策层: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制定调度策略,实现电网的优化调度。(5)执行与反馈层:执行调度决策,并将执行结果反馈至调度中心,形成闭环控制。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实时监控: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预测分析: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对电网未来状态进行预测分析。优化调度: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制定优化调度策略,提高电网运行效率。故障处理: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快速响应并采取措施,恢复正常运行。7.2智能电网调度策略与方法智能电网调度策略与方法是保证电网高效、安全运行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调度策略与方法:(1)负荷预测:通过历史负荷数据、天气状况、节假日等因素,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负荷变化,为调度决策提供依据。(2)分布式电源管理:对分布式电源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与电网的协调运行。(3)储能系统调度:合理调度储能系统,平衡电网负荷波动,提高电网调峰能力。(4)多目标优化:在满足电网安全约束的前提下,实现多个目标(如经济性、环保性等)的优化。(5)智能算法应用:运用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粒子群优化等智能算法,提高调度决策的智能性和准确性。7.3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的关键技术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实现电网高效、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以下是一些关键技术:(1)大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调度决策提供支持。(2)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调度系统的弹性扩展,提高系统处理能力。(3)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电网各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协同控制。(4)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负荷预测、故障诊断等,提高调度决策的智能化水平。(5)网络安全技术:保证调度系统的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泄露。第八章分布式能源市场运营8.1分布式能源市场的发展与政策分布式能源市场作为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高度重视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分布式能源市场的繁荣。在政策层面,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地方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建设和发展。8.2分布式能源市场的运营模式分布式能源市场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分布式发电项目运营模式:主要包括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运营模式。集中式运营模式以大型能源企业为主导,投资建设分布式能源项目,实现能源的统一调度和分配。分布式运营模式以个体用户或小微企业为主,自建分布式能源设施,满足自身能源需求。(2)分布式能源服务模式:能源服务企业通过为用户提供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服务内容包括能源审计、设备安装、运维管理等。(3)分布式能源交易平台:通过建立分布式能源交易平台,实现能源的在线交易和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8.3分布式能源市场的交易机制分布式能源市场的交易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集中交易机制:通过能源交易平台,将分布式能源项目产生的电力或热力集中进行交易。交易价格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和指导价格确定。(2)双边交易机制:分布式能源项目与用户直接进行交易,双方协商确定交易价格。这种机制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分布式能源项目产生的绿色电力可以获得绿色证书,用户可以通过购买绿色证书来实现绿色能源消费。绿色证书交易机制有助于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发展。(4)需求响应机制:通过需求响应政策,鼓励用户在分布式能源项目并网时降低用电负荷,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分布式能源市场的发展与政策、运营模式和交易机制密切相关。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应进一步优化政策体系,创新运营模式,完善交易机制,推动分布式能源市场的持续繁荣。第九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安全管理9.1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安全风险9.1.1概述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的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物理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以及人为因素等。9.1.2物理安全风险物理安全风险主要包括设备故障、自然灾害、外部攻击等。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电力系统运行异常,甚至引发大面积停电;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可能导致电力设施损坏;外部攻击则可能导致设备破坏或系统瘫痪。9.1.3网络安全风险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涉及大量的通信设备、控制系统和监测设备,网络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网络攻击、病毒感染、数据篡改等。这些风险可能导致电力系统运行异常、信息泄露、系统瘫痪等。9.1.4信息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数据泄露、非法访问、恶意软件攻击等。这些风险可能导致电力系统运行数据被窃取、系统控制权被篡改等。9.1.5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误操作、恶意破坏、管理不善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电力系统运行异常、设备损坏等。9.2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安全防护措施9.2.1物理安全防护措施为应对物理安全风险,应加强设备维护、监测和预警,提高设备抗灾能力,加强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作研发协议书
- 高新科技研发成果转让合同
- 公司场地长期租赁合同
- 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案
- (高清版)DB2104∕T 0007-2021 抚顺煤精
- 2025年吉林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技巧答案大全
- 小学三年级口算题
- 2025年道路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考试复习题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细胞的增殖第1节第1课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练习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教案新版浙教版
- 2022年高考湖南卷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 GB/T 20909-2007钢门窗
- GB/T 17854-1999埋弧焊用不锈钢焊丝和焊剂
- GB/T 15593-2020输血(液)器具用聚氯乙烯塑料
- 直线加速器专项施工方案
- 联苯二氯苄生产工艺及产排污分析
- 储能设备项目采购供应质量管理方案
- 2022年全国卷高考语文答题卡格式
- 美国房地产市场特征、框架与周期演变
- 复旦大学简介 (课堂PPT)
- CKD马达使用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