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二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_第1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二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_第2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二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_第3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二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_第4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二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二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2分)1.(12分)阅读短文,完成问题。材料一:ㅤㅤ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这是符合事实的。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唯仁者能之。”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ㅤㅤ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二:ㅤㅤ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见得思义。”(《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ㅤㅤ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讲仁,又讲义,但据《论语》所载,孔子未尝以仁义相连并举。我推测,以仁义并举,可能始于孔门再传弟子,但始于何人,由于书缺有间,已难考定。ㅤㅤ孟子多次以仁义并举,如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告子上》)“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尽心上》)“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尽心下》)孟子道德学说的核心是仁义。(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三:ㅤㅤ孔子提出的“仁”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它是“礼”的根本内容,是道德伦理观念的基础,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重视人的世界观的出发点。ㅤㅤ孔子讲到“仁”的地方很多,意思很广泛,从《论语》看几乎是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它包括忠、恕、孝、悌、智、勇、恭、宽、信、敏、惠等等。孔子的“仁”是他的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他以为离开了“仁”,忠、孝、信、勇等都无意义。那么“仁”的最根本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ㅤㅤ孔子的“仁”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含义,这就是“尚贤”的意思。“尚贤”就是要注重个人的道德、学问和才能,而不必管其出身的高低,这个主张在实际上破坏着奴隶主贵族的世官世禄制度。关于“尚贤”,孔子也讲过许多话,例如他说“学也禄在其中矣”“学而优则仕”等等。在孔子看来,要做官就应该有学问,这个看法对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它打破了世官世禄的贵族政治;另一方面它又能吸收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为封建统治服务,但最终又能使知识分子不脱离政治的轨道。(节选自汤一介《“仁”——孔子思想的核心》,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贵仁”,就是因为孔子的重视,“仁”才成为公认的道德原则。B.子贡误以圣为仁,在孔子看来,主要是颠倒了圣与仁的层次。C.在“孔子是否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问题上,张岱年与过去许多学者的观点不同。D.“仁”是孔子的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也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之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不曾以仁义相连并举,真正将仁义并举,是孔门的再传弟子。B.孔子在很多地方讲到仁,意思很宽泛,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C.孟子多次以仁义并举,仁义是孟子道德学说的核心。D.孔子认为选拔人才,既要看其出身的高低,更要注重个人的道德、学问和才能。(3)结合材料内容,判断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孔子“仁”的思想范畴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B.克己复礼。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2自然段的论证思路。(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预谋犯契诃夫法院审讯官面前,站着一个身材矮小、消瘦异常的庄稼汉。他穿着花粗布衬衫和打补丁的裤子,那张鬓须浓重、布满麻点的脸,以及藏在耷拉的浓眉里、让人不易看清的眼睛,露出阴沉而冷漠的表情。“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审讯官开始说,“你走近一点,回答我的问题。本月七日,也就是七月七日,铁路看守人伊凡•谢苗诺夫•阿金福夫沿线巡查时,在一百四十一公里处,撞见你正在拧铁轨上固定枕木的螺丝帽。瞧,这就是螺丝帽……他把你同这颗螺丝帽一齐扣下了。是这样吗?”“啥?”“事情是像阿金福夫说的那样吗?”“没错,是这样。”“好。那你为什么要拧螺丝帽?”“啥?”“你别‘啥啥啥’的,回答我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拧螺丝帽?”“要是用不着,俺才不去拧它哩。”丹尼斯斜眼望着天花板,声音嘶哑地说。“那你要这螺丝帽做什么用?”“螺丝帽吗?俺们拿它做坠子……”“俺们是谁?”“俺们,老百姓呗……也就是克利莫夫斯克的庄稼人。”“听着,老乡,你别跟我装糊涂,说正经的!用不着撒谎,扯什么坠子不坠子的!”“俺一辈子没有撒过谎,这会儿说俺瞎扯……”丹尼斯眨巴着眼睛,嘟哝着,“再说,老爷,没有坠子能行吗?你若把鱼饵或是蚯蚓装到钓钩上,不加上个坠子,难道它能沉到水底?还说俺瞎扯哩……”丹尼斯冷笑道:“鱼饵这东西,若是浮在水面上,能顶什么用!鲈鱼,梭鱼,江鳕,向来往深水里钻。鱼饵若漂在水上那只有赤梢鱼才来咬钩,再说那种事也少见……俺们那条河就没有赤梢鱼……这种鱼喜欢大河大水。”“你跟我大讲赤梢鱼干什么?”“啥?这可是您自己问的呀!俺们那儿,连地主老爷们也都这么钓鱼的。最不懂事的娃娃没有坠子也不去钓鱼。当然啦,也有一种人啥也不懂,嘿,没有坠子也去钓鱼。傻瓜蛋可不管章法不章法……”“那么你是说,你拧下这颗螺丝帽是为了拿它做坠子的?”“不为这个又为啥!”“可是,你要做坠子尽可以拿铅块,子弹壳……或者钉子什么的……”“铅块在大路上可找不着,得花钱去买。说到钉子,那不管用。螺丝帽这东西最好不过了……又重,还有个小洞。”“你装什么糊涂!难道你不明白,笨脑瓜,拧摔螺丝帽会造成什么后果?要不是看守人及时发现,火车就要出轨,许多人就会丧命!你就成了杀人凶手!”“上帝保佑,可千万别出这种事,老爷!干啥要去害人?难道俺们不信教,或是什么坏人?谢天谢地,好老爷,别说俺一辈子没害死过一个人,就连这种念头也没有转过……求圣母娘娘保佑,饶恕……瞧您说的,老爷!”“那么依你看,火车是怎么出事的?告诉你:你拧下两三颗螺丝帽,火车就要翻身!”丹尼斯嘿嘿冷笑,咪起眼睛,瞧着审讯官。“得了吧!这些年来,俺们村的人拧下的螺丝帽不少,上帝保佑,可从来也没见翻车,这会儿说什么出事,害人……我若把铁轨搬了去,或是,比方说吧,扛一根大木头横在铁路上,噢,那样的话,火车倒兴许要出轨,可是……呸!不就是少一颗螺丝帽吗!”“你要明白:那些螺丝帽是用来固定铁轨和枕木的。”“这个俺们也懂……俺们又不是把所有的螺丝帽都拧下……还留着许多呢……俺们办事也不是不动脑筋……俺们也懂……”“去年这地方有一列火车出轨了,”审讯官说,“现在知道是什么原因了……”“您说啥?”“我是说,现在知道了,为什么去年有一列火车出轨……我弄明白了!”“您念过书,所以才明白事理……您刚才评判了一大通,是怎么回事,可那个看守人也是庄稼汉,就知道一把揪住俺的后脖领,拖着俺就走……你先说出个理来,再拖人也不迟呀!俗话说得好,庄稼人有庄稼人的道理……”“搜你家的时候,又搜出另外一颗螺丝帽……那颗螺丝帽你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拧下的?”“您是说小红箱子底下的那一颗吧?”“我可不知道它放在哪儿,只知道又搜出一颗。你什么时候拧下的?”“俺可没拧,那是伊格纳什卡给我的,他么,就是独眼龙伊凡的儿子。俺说的是压在小箱子底下的那一颗,至于院子里雪橇上的那一颗是俺同米特罗凡一块儿拧的。”“哪个米特罗凡?”“就是米特罗凡•彼得罗夫呗……难道没听说过?他在俺们村编大鱼网,卖给老爷们。他需要很多这种螺丝帽。编一张网,估摸着也得十来颗……”“你听着……刑法第一千零八十一条规定:凡营意破坏铁路,致使该路上行驶中的运输工具发生危险,且学事者明知该行为的后果将造成不幸——听明白了吗?明知!而你不可能不知道,拧掉螺丝帽——肇事者当判处流放并服苦役。”“当然,您知道的东西多……俺们是无知无识的人,这个俺们哪能弄懂?”“你什么都懂!你就会瞎扯,装糊涂!”随后是沉默。丹尼斯不知所措地倒换着脚站定,啾着蒙上绿绒布的桌子,使劲眨巴眼睛,仿佛他看到的不是身前的绿绒布,而是红太阳。审讯官很快写着什么。“俺可以走了吧?”沉默半晌后丹尼斯问道。“不行。我得把你押起来,再送进班房。”丹尼斯不再眨眼,抬起浓眉,怀疑地望着审讯官。“怎么要去班房?老爷!俺可没有这个闲工夫,俺得去赶集。伊戈尔欠俺三卢布的腌猪油钱,俺得去讨回来……”“住嘴,别碍事。”“坐班房……要是真做了坏事,去也行啊,可是……活得好好的……犯什么罪啦?俺又没有偷东西,好像也没跟人打过架……您若怀疑俺拖欠税款,老爷,那您千万别信村长的话……您一定得问问常任委员先生……他,那个村长,没有良心……”“住嘴!”“俺也没说啥……”丹尼斯嘟哝着,“村长尽造假账,这个俺敢对天起誓……”审讯官叫道,“把他押下去!”丹尼斯继续嘟哝,这时两名壮实的士兵押着他走出审讯室,“什么法官!俺东家是将军——可惜死了,但愿他升天——要不然他会给你们这些法官厉害瞧瞧……审案子也得有本事,不能胡来……”一八八五年七月二十四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身材矮小”“消瘦异常”“鬓须浓重”“阴沉而冷漠”等,通过外貌和心理描写刻画了庄稼汉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的形象。B.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拧下铁轨上固定枕木的螺丝帽用来做坠子,但他肯动脑筋,不是拧下所有的螺丝帽,火车出轨与他无关。C.“俺可没拧,那是伊格纳什卡给我的……院子里雪橇上的那一颗是俺同米特罗凡一块儿拧的”,这表明破坏铁路不是个别现象。D.“什么法官……审案子也得有本事,不能胡来……”,可见法院审讯官对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的审讯不成功,不能使其认罪。关于小说中审讯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认为钓鱼需要用坠子,他拧下螺丝帽用来做坠子是正当而合理的行为。B.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说他们村的人拧下的螺丝帽不少,但他认为这样做不会导致火车出轨。C.审判官认为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对拧掉螺丝帽的肇事者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装作不知道。D.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揭露村长尽造假账,审讯官却置之不理,旨在表现法院审判不公平。(2)面对法院审讯官的审问,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简要说明。(3)本文塑造的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与《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的别里科夫是不同类型的形象,请简要概括二者的形象。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课内基础知识(每题2分)3.(2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敏于事而慎于行敏:勤勉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言:一个字为一言③天下归仁焉归:归属,归依④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安:安逸⑤迩之事父迩:近⑥君子喻于义喻:比喻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概,一律⑧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A.①⑤ B.②⑦ C.③⑥ D.④⑧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②是以圣人欲不欲③吴王使之将④不贵难得之货⑤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⑥其坚不能自举也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⑤ D.①/②③/④/⑤⑥5.(2分)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A.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B.治之于未乱 C.仁以为己任 D.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6.(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子墨子言曰:“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昔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湛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听治不强。’必曰:‘吾命固将失之。’虽昔也三代罢不肖之民,亦犹此也。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选自《墨子•非命下》,有删改)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选自《墨子•兼爱》,有删改)(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聪明深察A而近B于死者C好议D人者也E博辩广大F危其身者G发H人之恶者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家,是纪传体史书《史记》为历史人物作传时采用的一种体例,一般是给诸侯王作的传。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C.毕弋,毕为捕兽所用之网,弋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泛指打猎活动。D.国家,国是指大夫封地,也有国都的意思。家指诸侯的封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在鲁国时,鲁国国君和孔子共乘一辆马车,带了两匹马,一个童仆随从,一起去周朝廷学礼,主要是去见老子。B.三代圣王主持天下政事时,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与三代暴君耽于酒乐,不顾国家百姓形成鲜明对比。C.选段中墨子的“非命”观是对那些拿“命运”来说事,但自身不努力也不试图改变的统治者和百姓的批评。D.第三则材料从正面立意,指出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大家将心比心、以己度人,做到互相爱护,就能消除乱象,使天下大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②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5)简要概括墨子的“非命”观给了你哪些为人的启示?(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诗和苏词都属于悼亡之作,表现了两位诗人对妻子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B.元诗善用典故,开篇化用孟子之言和巫山神女故事暗喻两人之间爱情的神圣。C.苏词中处处实写死别之悲、独处之苦和世路艰辛,道出生死相隔,深情不减。D.苏词善于刻画形象,“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便道出了十年间岁月沧桑。(2)这两首悼亡之作结尾处表达情感方式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题,11分)8.(11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和“”。(2)作为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名著,《礼记•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的宗旨是“,”,最终达到善的最高境界。(3)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老子>四章》中写道“,”。(4)《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5)黄河文化博大精深,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来深受诗人喜爱和重视,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如“,”。(6)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开遍鲜花的树林闪烁着雪珠般的光芒的句子是:。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一)9.(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第70届法兰克福书展上组织了一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出版业影响的在线讨论,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认为,全世界出版业都在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尽管出版业没有像其他一些行业经历需求崩溃,但疫情对该行业的影响是①_____的。疫情影响雪上加霜,再加上数字经济方兴未艾,社交媒体信息过载,三重冲击,对于传统书业的经营者来说,在制定经营战略时,他们不得不②_____,因为一旦决策错误,情况则会更糟。尽管书业相对新闻报纸、广播电视、大众杂志等与读者近距离、即时性产生连接的“热媒介”而言,其以专业性、深度性和长时效的“冷媒介”特点,尚存优势。但无论是“热”媒介还是“冷”媒介,在社交媒体迅速崛起的时代,读者纷纷“离场”转向“屏读”,却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读者“转场”,传统的书业并没有做好准备和预案。当新东方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转型时,董宇辉的直播带货成为社会热点,特别是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化石成金的主播卖书案例,竟然生发了社会对于读书价值的讨论。人们普遍认为董宇辉“出圈”的根本原因是他读了太多的书,很快形成了“你在读书上花的时间都会在未来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的共识。社会大众纷纷点赞,书业专业人士也对董宇辉③_____,认为董宇辉的直播卖书,才是真正的“读书人”卖书。(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A.书业相对……而言,其以专业性、深度性和长时效的“冷媒介”特点,尚存优势。B.面对读者“转场”,传统的书业并没有做好准备和预案。C.人们很快形成“你在读书上花的时间都会在未来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的共识。D.人们普遍认为董宇辉“出圈”的根本原因是他读了太多的书。(二)10.(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孟子批评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禽兽”理论,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在反驳中所使用的方法是归谬法,即将墨家的兼爱理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错误结论,从而证明兼爱是不成立的。这里孟子运用的是一个隐藏了结论的三段论推理,而且把小前提前置了,还原一下这个三段论就是:无父(无君)是禽兽,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所以,墨家的兼爱是一种禽兽理论。那么孟子的这个推断成立吗?当然不成立,因为这个小前提本身就是不真实的。为什么说小前提不真实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这个小前提是如何得出的,便应该清楚了。墨家的兼爱强调无差别,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而儒家的仁爱则强调有差别,①。孟子因此认定墨家的兼爱是无父,以三段论推理形式可作如下分析:()。()。因此,墨家的兼爱是“无父”。这个推论在结构上没有问题,但是它的大前提换一种表达就是: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有差别就是“有父”。这显然是儒家的观点。孟子批评墨家“兼爱是无父”的观点,却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而非从共识出发,这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此孟子的整个推论也就不能成立。墨家和儒家之间,互相批评、相互指责,从而构成了彼此之间长期的思想论争。其实,墨家和儒家,在“爱”的思想上,一个从外到内,一个从内到外,②,将有可能产生出更加合理而全面的思想。(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2)参照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三段论推理结构,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补充完整孟子另一个推断的三段论推理分析。五、作文(60分)11.(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提示写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译文:季文子办事,要反复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如何把握思与行?品读这则《论语》,对照现实的社会和人生,请你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观点明确;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800以上。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二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2分)1.(12分)阅读短文,完成问题。材料一:ㅤㅤ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这是符合事实的。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唯仁者能之。”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ㅤㅤ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二:ㅤㅤ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见得思义。”(《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ㅤㅤ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讲仁,又讲义,但据《论语》所载,孔子未尝以仁义相连并举。我推测,以仁义并举,可能始于孔门再传弟子,但始于何人,由于书缺有间,已难考定。ㅤㅤ孟子多次以仁义并举,如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告子上》)“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尽心上》)“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尽心下》)孟子道德学说的核心是仁义。(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三:ㅤㅤ孔子提出的“仁”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它是“礼”的根本内容,是道德伦理观念的基础,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重视人的世界观的出发点。ㅤㅤ孔子讲到“仁”的地方很多,意思很广泛,从《论语》看几乎是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它包括忠、恕、孝、悌、智、勇、恭、宽、信、敏、惠等等。孔子的“仁”是他的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他以为离开了“仁”,忠、孝、信、勇等都无意义。那么“仁”的最根本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ㅤㅤ孔子的“仁”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含义,这就是“尚贤”的意思。“尚贤”就是要注重个人的道德、学问和才能,而不必管其出身的高低,这个主张在实际上破坏着奴隶主贵族的世官世禄制度。关于“尚贤”,孔子也讲过许多话,例如他说“学也禄在其中矣”“学而优则仕”等等。在孔子看来,要做官就应该有学问,这个看法对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它打破了世官世禄的贵族政治;另一方面它又能吸收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为封建统治服务,但最终又能使知识分子不脱离政治的轨道。(节选自汤一介《“仁”——孔子思想的核心》,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孔子贵仁”,就是因为孔子的重视,“仁”才成为公认的道德原则。B.子贡误以圣为仁,在孔子看来,主要是颠倒了圣与仁的层次。C.在“孔子是否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问题上,张岱年与过去许多学者的观点不同。D.“仁”是孔子的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也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之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孔子不曾以仁义相连并举,真正将仁义并举,是孔门的再传弟子。B.孔子在很多地方讲到仁,意思很宽泛,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C.孟子多次以仁义并举,仁义是孟子道德学说的核心。D.孔子认为选拔人才,既要看其出身的高低,更要注重个人的道德、学问和才能。(3)结合材料内容,判断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孔子“仁”的思想范畴D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B.克己复礼。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2自然段的论证思路。【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诗文名句及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材料内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诗文名句,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段落,理清段落的层次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就是因为孔子的重视,‘仁’才成为公认的道德原则”因果关系错,原文为“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B.“颠倒了圣与仁的层次”错,原文为“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可见不是“颠倒了”圣与仁的层次,而是“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C.正确。D.“核心之一”错,原文为“孔子提出的‘仁’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故选C。(2)A.“真正将仁义并举,是孔门的再传弟子”说法错误,原文是“可能始于孔门再传弟子”,选项表述绝对了;B.“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错,原文为“从《论语》看几乎是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选项扩大了范围;C.正确。D.“看其出身的高低”错,原文为“‘尚贤’就是要注重个人的道德、学问和才能,而不必管其出身的高低”,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3)孔子“仁”的思想范畴包括材料一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材料三的“忠、恕、孝、悌、智、勇、恭、宽、信、敏、惠等等”,“它是‘礼’的根本内容,是道德伦理观念的基础”。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属于学习方面的,不属于孔子“仁”的思想范畴。故选D。(4)由“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可知首先,提出观点: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由“《论语》记载……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可知,接下来作者运用引证法,论述了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指出了子贡的错误,并采用了确立界说的格式。由“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可知作者最后总结,得出结论。答案:(1)C(2)C(3)D(4)首先,提出观点: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然后,运用引证法,论述了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指出了子贡的错误,并采用了确立界说的格式。最后,总结,得出结论。(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预谋犯契诃夫法院审讯官面前,站着一个身材矮小、消瘦异常的庄稼汉。他穿着花粗布衬衫和打补丁的裤子,那张鬓须浓重、布满麻点的脸,以及藏在耷拉的浓眉里、让人不易看清的眼睛,露出阴沉而冷漠的表情。“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审讯官开始说,“你走近一点,回答我的问题。本月七日,也就是七月七日,铁路看守人伊凡•谢苗诺夫•阿金福夫沿线巡查时,在一百四十一公里处,撞见你正在拧铁轨上固定枕木的螺丝帽。瞧,这就是螺丝帽……他把你同这颗螺丝帽一齐扣下了。是这样吗?”“啥?”“事情是像阿金福夫说的那样吗?”“没错,是这样。”“好。那你为什么要拧螺丝帽?”“啥?”“你别‘啥啥啥’的,回答我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拧螺丝帽?”“要是用不着,俺才不去拧它哩。”丹尼斯斜眼望着天花板,声音嘶哑地说。“那你要这螺丝帽做什么用?”“螺丝帽吗?俺们拿它做坠子……”“俺们是谁?”“俺们,老百姓呗……也就是克利莫夫斯克的庄稼人。”“听着,老乡,你别跟我装糊涂,说正经的!用不着撒谎,扯什么坠子不坠子的!”“俺一辈子没有撒过谎,这会儿说俺瞎扯……”丹尼斯眨巴着眼睛,嘟哝着,“再说,老爷,没有坠子能行吗?你若把鱼饵或是蚯蚓装到钓钩上,不加上个坠子,难道它能沉到水底?还说俺瞎扯哩……”丹尼斯冷笑道:“鱼饵这东西,若是浮在水面上,能顶什么用!鲈鱼,梭鱼,江鳕,向来往深水里钻。鱼饵若漂在水上那只有赤梢鱼才来咬钩,再说那种事也少见……俺们那条河就没有赤梢鱼……这种鱼喜欢大河大水。”“你跟我大讲赤梢鱼干什么?”“啥?这可是您自己问的呀!俺们那儿,连地主老爷们也都这么钓鱼的。最不懂事的娃娃没有坠子也不去钓鱼。当然啦,也有一种人啥也不懂,嘿,没有坠子也去钓鱼。傻瓜蛋可不管章法不章法……”“那么你是说,你拧下这颗螺丝帽是为了拿它做坠子的?”“不为这个又为啥!”“可是,你要做坠子尽可以拿铅块,子弹壳……或者钉子什么的……”“铅块在大路上可找不着,得花钱去买。说到钉子,那不管用。螺丝帽这东西最好不过了……又重,还有个小洞。”“你装什么糊涂!难道你不明白,笨脑瓜,拧摔螺丝帽会造成什么后果?要不是看守人及时发现,火车就要出轨,许多人就会丧命!你就成了杀人凶手!”“上帝保佑,可千万别出这种事,老爷!干啥要去害人?难道俺们不信教,或是什么坏人?谢天谢地,好老爷,别说俺一辈子没害死过一个人,就连这种念头也没有转过……求圣母娘娘保佑,饶恕……瞧您说的,老爷!”“那么依你看,火车是怎么出事的?告诉你:你拧下两三颗螺丝帽,火车就要翻身!”丹尼斯嘿嘿冷笑,咪起眼睛,瞧着审讯官。“得了吧!这些年来,俺们村的人拧下的螺丝帽不少,上帝保佑,可从来也没见翻车,这会儿说什么出事,害人……我若把铁轨搬了去,或是,比方说吧,扛一根大木头横在铁路上,噢,那样的话,火车倒兴许要出轨,可是……呸!不就是少一颗螺丝帽吗!”“你要明白:那些螺丝帽是用来固定铁轨和枕木的。”“这个俺们也懂……俺们又不是把所有的螺丝帽都拧下……还留着许多呢……俺们办事也不是不动脑筋……俺们也懂……”“去年这地方有一列火车出轨了,”审讯官说,“现在知道是什么原因了……”“您说啥?”“我是说,现在知道了,为什么去年有一列火车出轨……我弄明白了!”“您念过书,所以才明白事理……您刚才评判了一大通,是怎么回事,可那个看守人也是庄稼汉,就知道一把揪住俺的后脖领,拖着俺就走……你先说出个理来,再拖人也不迟呀!俗话说得好,庄稼人有庄稼人的道理……”“搜你家的时候,又搜出另外一颗螺丝帽……那颗螺丝帽你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拧下的?”“您是说小红箱子底下的那一颗吧?”“我可不知道它放在哪儿,只知道又搜出一颗。你什么时候拧下的?”“俺可没拧,那是伊格纳什卡给我的,他么,就是独眼龙伊凡的儿子。俺说的是压在小箱子底下的那一颗,至于院子里雪橇上的那一颗是俺同米特罗凡一块儿拧的。”“哪个米特罗凡?”“就是米特罗凡•彼得罗夫呗……难道没听说过?他在俺们村编大鱼网,卖给老爷们。他需要很多这种螺丝帽。编一张网,估摸着也得十来颗……”“你听着……刑法第一千零八十一条规定:凡营意破坏铁路,致使该路上行驶中的运输工具发生危险,且学事者明知该行为的后果将造成不幸——听明白了吗?明知!而你不可能不知道,拧掉螺丝帽——肇事者当判处流放并服苦役。”“当然,您知道的东西多……俺们是无知无识的人,这个俺们哪能弄懂?”“你什么都懂!你就会瞎扯,装糊涂!”随后是沉默。丹尼斯不知所措地倒换着脚站定,啾着蒙上绿绒布的桌子,使劲眨巴眼睛,仿佛他看到的不是身前的绿绒布,而是红太阳。审讯官很快写着什么。“俺可以走了吧?”沉默半晌后丹尼斯问道。“不行。我得把你押起来,再送进班房。”丹尼斯不再眨眼,抬起浓眉,怀疑地望着审讯官。“怎么要去班房?老爷!俺可没有这个闲工夫,俺得去赶集。伊戈尔欠俺三卢布的腌猪油钱,俺得去讨回来……”“住嘴,别碍事。”“坐班房……要是真做了坏事,去也行啊,可是……活得好好的……犯什么罪啦?俺又没有偷东西,好像也没跟人打过架……您若怀疑俺拖欠税款,老爷,那您千万别信村长的话……您一定得问问常任委员先生……他,那个村长,没有良心……”“住嘴!”“俺也没说啥……”丹尼斯嘟哝着,“村长尽造假账,这个俺敢对天起誓……”审讯官叫道,“把他押下去!”丹尼斯继续嘟哝,这时两名壮实的士兵押着他走出审讯室,“什么法官!俺东家是将军——可惜死了,但愿他升天——要不然他会给你们这些法官厉害瞧瞧……审案子也得有本事,不能胡来……”一八八五年七月二十四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CA.“身材矮小”“消瘦异常”“鬓须浓重”“阴沉而冷漠”等,通过外貌和心理描写刻画了庄稼汉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的形象。B.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拧下铁轨上固定枕木的螺丝帽用来做坠子,但他肯动脑筋,不是拧下所有的螺丝帽,火车出轨与他无关。C.“俺可没拧,那是伊格纳什卡给我的……院子里雪橇上的那一颗是俺同米特罗凡一块儿拧的”,这表明破坏铁路不是个别现象。D.“什么法官……审案子也得有本事,不能胡来……”,可见法院审讯官对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的审讯不成功,不能使其认罪。关于小说中审讯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认为钓鱼需要用坠子,他拧下螺丝帽用来做坠子是正当而合理的行为。B.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说他们村的人拧下的螺丝帽不少,但他认为这样做不会导致火车出轨。C.审判官认为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对拧掉螺丝帽的肇事者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装作不知道。D.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揭露村长尽造假账,审讯官却置之不理,旨在表现法院审判不公平。(2)面对法院审讯官的审问,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简要说明。(3)本文塑造的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与《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的别里科夫是不同类型的形象,请简要概括二者的形象。【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分析概括。迁移训练注意结合文本,切忌脱离文本。(3)本题考查分析探究小说人物心理和情感态度变化的能力。首先通读小说,梳理有关审讯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的内容;然后审明题意,分析其心理和情感态度的变化;最后简要概述,分点作答。(4)本题考查比较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比较阅读两篇小说,梳理有关内容;然后分析人物形象,比较不同之处;最后概括答案,简要作答。【解答】(1)A.理解错误,不是“心理描写”,而是“神态描写”。B.“但他肯动脑筋,不是拧下所有的螺丝帽,火车出轨与他无关”不合文意,由原文“我是说,现在知道了,为什么去年有一列火车出轨……我弄明白了”可知。D.“可见法院审讯官对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的审讯不成功”分析不当,不是“审讯不成功”,而是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胡搅蛮缠。故选C。(2)D.“旨在表现法院审判不公平”错误,不吻合文章内容和主题表达,本文的主题不是表现审判不公,是暗指政府职能部门只知简单粗暴的执法。故选D。(3)结合“那张鬓须浓重、布满麻点的脸,以及藏在耷拉的浓眉里、让人不易看清的眼睛,露出阴沉而冷漠的表情”“‘要是用不着,俺才不去拧它哩。’丹尼斯斜眼望着天花板,声音嘶哑地说”可知,刚接受审判时他表现出冷漠,无所畏惧;结合“这个俺们也懂……俺们又不是把所有的螺丝帽都拧下……还留着许多呢……俺们办事也不是不动脑筋……俺们也懂……”“铅块在大路上可找不着,得花钱去买。说到钉子,那不管用。螺丝帽这东西最好不过了……又重,还有个小洞”“俺可没拧,那是伊格纳什卡给我的,他么,就是独眼龙伊凡的儿子”可知,在他听说火车事故和他偷拧螺丝有关时,他狡辩,强词夺理;结合“随后是沉默。丹尼斯不知所措地倒换着脚站定,瞅着蒙上绿绒布的桌子,使劲眨巴眼睛”可知,当得知要被判刑后他沉默,不知所措;结合“怎么要去班房?老爷!俺可没有这个闲工夫,俺得去赶集。伊戈尔欠俺三卢布的腌猪油钱,俺得去讨回来……”“坐班房……要是真做了坏事,去也行啊,可是……活得好好的……犯什么罪啦?俺又没有偷东西,好像也没跟人打过架……您若怀疑俺拖欠税款,老爷,那您千万别信村长的话……您一定得问问常任委员先生……他,那个村长,没有良心……”可知,他最后是怀疑审判结果,胡搅蛮缠,虚张声势。(4)结合“法院审讯官面前,站着一个身材矮小、消瘦异常的庄稼汉。他穿着花粗布衬衫和打补丁的裤子,那张鬓须浓重、布满麻点的脸,以及藏在耷拉的浓眉里、让人不易看清的眼睛,露出阴沉而冷漠的表情”“俺们,老百姓呗……也就是克利莫夫斯克的庄稼人”可知,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从身份上看,他是一位农民,朴实无华;他拧下铁轨上的螺丝钉去钓鱼,却坚信他的行为不会对铁轨和列车有大的危害,认为列车事故跟他无关,在被指控后还一直狡辩,可见其顽固狡猾,愚昧无知又自私自利,法律观念淡薄而无敬畏之心,是顽固愚昧、无知无畏、自私自利的可怜人。结合“他姓别利科夫,希腊语教员……把自己包在壳里,给自己做一个所谓的套子,使他可以与世隔绝,不受外界的影响。……他总是赞扬过去,赞扬不曾有过的东西。就连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实际上也相当于他的套鞋和雨伞,他可以躲在里面逃避现实”可知,他反对一切创新,认为接受自行车这种新事物就是叛逆、向上级打小报告以压制他认为不合旧理的一切行为、最终被吓死等内容分析可知,他一位教师,他因循守旧,保守僵化,充满奴性,惧怕变革,是被“套子”箍住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答案:(1)C(2)D(3)①开始表现出冷漠,无所畏惧;②然后是狡辩,强词夺理;③随后是沉默,不知所措;④最后是怀疑审判结果,胡搅蛮缠,虚张声势。(4)①本文塑造的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是一位农民,他朴实无华又顽固狡猾,愚昧无知又自私自利,法律观念淡薄而无敬畏之心,是顽固愚昧、无知无畏,自私自利的可怜人。②《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的别里科夫是一位教师,他因循守旧,保守僵化,充满奴性,惧怕变革,是被“套子”箍住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课内基础知识(每题2分)3.(2分)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敏于事而慎于行敏:勤勉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言:一个字为一言③天下归仁焉归:归属,归依④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安:安逸⑤迩之事父迩:近⑥君子喻于义喻:比喻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概,一律⑧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A.①⑤ B.②⑦ C.③⑥ D.④⑧【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解答】⑥喻:明白、通晓。译文:君子懂得、通晓的是道义。所以只要选项中含有⑥的就能选。故选:C。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②是以圣人欲不欲③吴王使之将④不贵难得之货⑤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⑥其坚不能自举也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⑤ D.①/②③/④/⑤⑥【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类活用。活用是指词语在句子中的此行改变的临时用法,所以需要辨别其原意和临时意,及其词性。掌握句子中不同成分对应词性,可快速判别句中词语的词类。一般规则是主语和宾语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由动词形容词充当,能带宾语的谓语一定是动词。【解答】①树:名词作动词,栽种;②欲:名词意动,把……作为自己的欲望;③将:名词作动词,率兵打仗;④贵:形容词意动,以……为贵;⑤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方面,大处;⑥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程度。故选:B。5.(2分)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A.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B.治之于未乱 C.仁以为己任 D.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文言句式有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对各种句式特点有明确的了解。【解答】例句:状语后置句,应为“古之欲于天下明明者”,译为:古时候想要在天下推广彰明的天赋的人。A.判断句,“也”表判断。译为:谦让之心是礼的开端。B.状语后置,应为“于未乱治之”,译为: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C.宾语前置句:应为“以仁为己任”,译为:把实现仁德用来作为自己的责任。D.省略句,应为“或以之封”,译为:有人靠它得到封赏,有人却只会用于漂洗丝絮。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6.(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子墨子言曰:“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昔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湛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听治不强。’必曰:‘吾命固将失之。’虽昔也三代罢不肖之民,亦犹此也。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选自《墨子•非命下》,有删改)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选自《墨子•兼爱》,有删改)(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聪明深察A而近B于死者C好议D人者也E博辩广大F危其身者G发H人之恶者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世家,是纪传体史书《史记》为历史人物作传时采用的一种体例,一般是给诸侯王作的传。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C.毕弋,毕为捕兽所用之网,弋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泛指打猎活动。D.国家,国是指大夫封地,也有国都的意思。家指诸侯的封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孔子在鲁国时,鲁国国君和孔子共乘一辆马车,带了两匹马,一个童仆随从,一起去周朝廷学礼,主要是去见老子。B.三代圣王主持天下政事时,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与三代暴君耽于酒乐,不顾国家百姓形成鲜明对比。C.选段中墨子的“非命”观是对那些拿“命运”来说事,但自身不努力也不试图改变的统治者和百姓的批评。D.第三则材料从正面立意,指出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大家将心比心、以己度人,做到互相爱护,就能消除乱象,使天下大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②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5)简要概括墨子的“非命”观给了你哪些为人的启示?【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启示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对问题看得清楚、深刻却走投无路的人,是因为喜欢评价别人。能广博地辨别是非善恶却面临险境的人,是因为喜欢揭露他人的丑恶。两个“……者,……者也”是两个判断句,应在“者”和“也”后均断开。故选CEG。(2)D.“国是指大夫封地”“家指诸侯的封地”错。国是指诸侯的封地,也有国都的意思。家指大夫的封地。故选D。(3)A.“鲁国国君和孔子共乘一辆马车……一起去周朝廷学礼”错。由“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可知,应该是鲁国国君给了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而不是跟他一起去。“与”是“给”的意思。故选A。(4)①已而:不久;斥:被排斥;逐:被驱逐;于:表被动;反:通“返”,返回。译文: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遭排斥,在宋国、卫国被驱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过围困,又返回了鲁国。②视:看待;恶施:怎么实行;慈:慈爱;亡:同“无”。译文:看待弟弟、子女、臣下就像看待自己,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所以不孝不慈爱的现象都没有了。(5)由“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可知,要掌握自己命运,不可怨天尤人。由“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可知,要善待亲人君长,勤劳简朴。答案:(1)CEG(2)D(3)A(4)①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遭排斥,在宋国、卫国被驱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过围困,又返回了鲁国。②看待弟弟、子女、臣下就像看待自己,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所以不孝不慈爱的现象都没有了。(5)①掌握自己命运,不可怨天尤人。②善待亲人君长,勤劳简朴。参考译文:孔子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成年以后,曾任过季氏家中管仓库的小吏,将财物管理得准确公平:曾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官,在他的管理下家畜繁殖,数量增多。从这做起,升为掌管工程事务的司空。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遭排斥,在宋国、卫国被驱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过围困,又返回了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大个子”,认为他与众不同。鲁国依然善待孔子,因此他就返回了鲁国。鲁人南宫敬叔对鲁国国君说道:“请允许我和孔子去周地。”鲁国国君给了他们一辆车、两匹马,一个童仆随从,让他们去周朝廷学礼,主要是去见老子。告别的时候,老子为孔子送行,说道:“我听说富贵之人拿财物送别,而仁人用有益的话赠别。我不是富贵的人,但是还虚有‘仁人’的称誉,那就送你几句话吧:‘对问题看得清楚、深刻却走投无路的人,是由于喜欢评价别人。能广博地辨别是非善恶却面临险境的人,是由于喜欢揭露他人的丑恶。做孩子就要一切为了父母,不考虑自己:做臣子就要一切为了国君,不考虑自己。’”(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墨子说:“过去三代的圣王禹、汤、文、武,刚主持天下政事的时候,说:务必举拔孝子以鼓励人们侍奉父母,尊重贤良的人而教导人们做善事。因此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假如按圣王说的去做,则天下的动乱将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理,社稷的危险将可得到平定。假如认为不是这样,古时桀时的混乱,汤治理了:纣时的混乱,武王治理了。那时,这个世道没有改变,人民也没有改变,君王改变了政务,人民就改变了风俗。从前三代暴君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在那时不能矫正他们耳目的欲望,而放纵他们内心的邪念。在外驱马打猎射鸟,在内耽于酒和音乐,而不顾念他的国家百姓的政事,过多地做无用的事,残暴地对待百姓,就失去了国家。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我治政不强。’一定说:‘我命里本来就要失国。’即使是三代时疲弱无能的百姓,也是这样。不能好好地对待亲人君长,很嫌恶恭敬俭朴而喜好简慢粗陋,贪于饮食而懒于劳作,衣食财物不足,所以自身有饥寒冻馁的忧患。他们不说‘我疲弱无能,不能努力地劳作’,也说‘我命里本来就穷’。”(选自《墨子•非命下》,有删改)考察这是因何而起的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假使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会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长与君主就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子女、弟弟、臣下就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所以不孝不慈爱的现象都没有了。还会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吗?看待别人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偷窃?看待别人如同自己一样,谁还会劫夺财物?所以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没有了。还会有大夫互相侵扰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如同自己的封地一样,谁还会发动祸乱?看待别人的封国如同自己的封国一样,谁还会发动攻伐?因此大夫互相侵扰封地,诸侯互相攻伐封国的现象就没有了。假使天下之人相亲相爱,封国与封国之间不互相攻伐,封地与封地之间不互相侵扰,偷盗抢劫没有了,君臣父子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安定了。(选自《墨子•兼爱》,有删改)(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元诗和苏词都属于悼亡之作,表现了两位诗人对妻子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B.元诗善用典故,开篇化用孟子之言和巫山神女故事暗喻两人之间爱情的神圣。C.苏词中处处实写死别之悲、独处之苦和世路艰辛,道出生死相隔,深情不减。D.苏词善于刻画形象,“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便道出了十年间岁月沧桑。(2)这两首悼亡之作结尾处表达情感方式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处处实写”错,纵观苏词,上片纪实,下片梦中还乡,是典型的的虚笔想象,“处处”太过绝对。故选C。相同:苏词和元诗结尾都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苏词“料得年年肠断处”用“肠断”表明思念之久,肝肠寸断。元诗“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不同:苏词“明月夜,短松冈”结尾写景凄清幽独,以景结情,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思念,更加令人黯然魂销。答案:(1)C(2)相同:苏词和元诗结尾都直抒胸臆,苏轼的“料得年年肠断处”一句表明思念之久,肝肠寸断;元诗直接检讨自己懒于流连花丛,一半原因是参禅悟道,一半原因皆是思念你。不同:苏词尾句重在以景结情,“明月夜,短松冈”意境凄清幽独,相思之深,死别之痛,黯然魂销。译文:(一)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二)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昨夜在梦中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赏析:(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上是说看过“沧海水”“巫山云”之后,其它地方的水和云已经很难再入诗人的眼底了,实际上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让诗人动心的女子了。诗人借“沧海水”“巫山云”这世间绝美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爱妻坚贞不渝的感情,表现了夫妻昔日的美好感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境深远、意蕴颇丰,情感炽烈却又含蓄蕴藉,成为人们喜欢借用的一副联语,后来不仅用来表达爱情深厚坚贞永固,还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阅历丰富而眼界极高。这首诗也从客观上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沧海之水巫山之云的认识。“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第三句以花喻人,即使走进百花盛开、清馨四溢的花丛里,也懒于回首无心去欣赏那些映入眼帘的盛开的花朵,表示对女色绝无再留恋眷顾之心。第四句承上“懒回顾”的原委,含蓄地说:一、他对世事看破红尘修道的缘故;二、因为失去心爱的人,再不会动心于其他的芳草繁花,这是悲痛无法解脱的感情上的一种寄托;“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修身、修德、治学的一种自我操守。“半缘修道”“半缘君”所表现的忧思之情,完全是一致的,这样写更觉意蕴深厚。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二)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不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确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常怀念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落。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题,11分)8.(11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仁以为己任”和“死而后已”。(2)作为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名著,《礼记•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的宗旨是“在明民德,在亲民”,最终达到善的最高境界。(3)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老子>四章》中写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4)《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王于兴师?与子同裳。”(5)黄河文化博大精深,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来深受诗人喜爱和重视,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6)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开遍鲜花的树林闪烁着雪珠般的光芒的句子是:月照花林皆似霰。【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重点字:己)(2)在明民德在亲民(重点字:明)(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重点字:知)(4)王于兴师与子同裳(重点字:裳)(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重点字:复)(6)月照花林皆似霰(重点字:霰)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一)9.(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第70届法兰克福书展上组织了一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出版业影响的在线讨论,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认为,全世界出版业都在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尽管出版业没有像其他一些行业经历需求崩溃,但疫情对该行业的影响是①_____的。疫情影响雪上加霜,再加上数字经济方兴未艾,社交媒体信息过载,三重冲击,对于传统书业的经营者来说,在制定经营战略时,他们不得不②_____,因为一旦决策错误,情况则会更糟。尽管书业相对新闻报纸、广播电视、大众杂志等与读者近距离、即时性产生连接的“热媒介”而言,其以专业性、深度性和长时效的“冷媒介”特点,尚存优势。但无论是“热”媒介还是“冷”媒介,在社交媒体迅速崛起的时代,读者纷纷“离场”转向“屏读”,却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读者“转场”,传统的书业并没有做好准备和预案。当新东方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转型时,董宇辉的直播带货成为社会热点,特别是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化石成金的主播卖书案例,竟然生发了社会对于读书价值的讨论。人们普遍认为董宇辉“出圈”的根本原因是他读了太多的书,很快形成了“你在读书上花的时间都会在未来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的共识。社会大众纷纷点赞,书业专业人士也对董宇辉③_____,认为董宇辉的直播卖书,才是真正的“读书人”卖书。(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CA.书业相对……而言,其以专业性、深度性和长时效的“冷媒介”特点,尚存优势。B.面对读者“转场”,传统的书业并没有做好准备和预案。C.人们很快形成“你在读书上花的时间都会在未来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的共识。D.人们普遍认为董宇辉“出圈”的根本原因是他读了太多的书。【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成语的含义,再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学生要明确病句的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修改。(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引号的用法,再判断选择。【解答】(1)第一处,根据语境可知,疫情虽然没有让出版业“像其他一些行业经历需求崩溃”,但影响非常明显而且巨大,因而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