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选必2)—统编版—历史—第一单元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标要求: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学习重点: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和其他地区食物物种交流的表现和影响;
食物物种交流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学习难点:食物物种交流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这些食物最早的产地都是中国吗?
它们是何时来到中国人的餐桌上的呢?这些食物最早都产自欧洲吗?它们又是何时到欧洲人的餐桌上的呢?材料一:从人类产生直到公元前1万年左右,物种交流都是罕有的。自人类开始驯化动植物,并开始大范围迁移后,物种交流逐渐增多。但这一过程时断时续,并不连贯。物种交流大幅增快的时期和主要表现如下表所示:食物物种交流提速的时期食物物种交流的主要表现公元前100年到公元200年(汉朝和罗马帝国时期)葡萄、高粱传到中国;樱桃、杏、桃、核桃等传入罗马。公元7—8世纪(唐兴盛时期)唐政府大量进口外来动物、香料植物、棉花等。13—14世纪(元朝)胡萝卜、柠檬传入中国;粟从中国传入波斯;糖、棉花、大米、柑橘类水果等传入埃及、地中海地区。
——摘编自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思考1: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交流有哪些特点?交流范围有限,集中在亚、非、欧洲之间;在邻近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
交流物种较少;存在少量跨洲的交流。一、食物物种交流的发展张子平:《食物的发源地与传播》传播物种传播途径食物物种交流概况美洲物种的外传
、
、
、
、
等在欧洲由
人和
人将美洲物种带到欧洲。16世纪中期
在南欧广泛种植,
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16世纪末
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18世纪中叶
开始食用栽培;经过改良培育,
世纪新品种又传回美洲;15世纪
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在中国多种途径:从西亚、中亚传入
;从印度、缅甸传入
;从菲律宾传入
地区。玉米、马铃薯、甘薯:
朝时传入中国,先在边疆或
地区种植后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
: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长期当做观赏和药物植物;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辣椒:
朝时传入中国,称为“番椒”,
、
地区气候潮湿,辣椒较为流行。在非洲
将美洲物种带到非洲。不同种类的
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
等农作物;
、
等禽畜由
将欧亚物种带入美洲。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如粮食类、经济类、水果类、蔬菜类;
和
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大洲间食物物种的交流传播物种传播途径食物物种交流概况美洲物种的外传玉米、甘薯、马铃薯、番茄、辣椒、南瓜等在欧洲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将美洲物种带到欧洲。16世纪中期玉米在南欧广泛种植,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18世纪中叶番茄开始食用栽培;经过改良培育,18世纪新品种又传回美洲;15世纪辣椒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在中国多种途径: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玉米、马铃薯、甘薯:明朝时传入中国,先在边疆或丘陵地区种植后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番茄: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长期当做观赏和药物植物;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辣椒:明朝时传入中国,称为“番椒”,西南、中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较为流行。在非洲欧洲殖民者将美洲物种带到非洲。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小麦、水稻、咖啡等农作物;鸡、牛等禽畜由欧洲移民将欧亚物种带入美洲。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如粮食类、经济类、水果类、蔬菜类;小麦和水稻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大洲间食物物种的交流范围具有全球性;交流具有双向互补性;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思考2: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有哪些特点?中国地图出版社:《“物种大交换”示意图》中国地图出版社:《新航路开辟后的主要物种交流示意图》材料一:从人类产生直到公元前1万年左右,物种交流都是罕有的。自人类开始驯化动植物,并开始大范围迁移后,物种交流逐渐增多。但这一过程时断时续,并不连贯。物种交流大幅增快的时期和主要表现如下表所示:食物物种交流提速的时期食物物种交流的主要表现公元前100年到公元200年(汉朝和罗马帝国时期)葡萄、高粱传到中国;樱桃、杏、桃、核桃等传入罗马公元7—8世纪(唐兴盛时期)唐政府大量进口外来动物、香料植物、棉花等。13—14世纪(元朝)胡萝卜、柠檬传入中国;粟从中国传入波斯;糖、棉花、大米、柑橘类水果等传入埃及、地中海地区1500年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被带到欧洲,后传入亚洲、非洲等其他洲。欧亚作物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柠檬、经济类的甘蔗等传入美洲思考3.历史上的食物物种交流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历史上的哪些大事对食物物种交流的提速有重大影响?为何新航路开辟对食物物种交流造成的影响最大呢?趋势:交流范围从局部到全球;交流食物物种由少到多。事件:古代中国的统一和强盛;丝绸之路的开通;古代帝国的建立和扩张;新航路的开辟等。
新航路开辟对物种交流影响最大的原因:新航路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材料二:
四川仁寿“邑人于沃土种百谷,瘠土则以种苕(番薯),无处不宜”,“山坡土埂屋畔垄头尽堪布种”;陕西石泉“乾隆三十年……其后川楚人多,遍山漫谷皆包谷。”湘赣山区“斜坡深谷,大半辟为藷(番薯)土”;鄂西山区“巨阜危崖,一望皆包(玉米)也”;浙西山区“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整理自乾隆至同治各地地方志“本县业分头遣差买备薯苗,发交乡耆、保甲领出散给,仍照春耕劝农例,躬行阡陌,慰劳辛勤。”——(清)谢仲坃《劝种杂粮示》
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闽人种红薯”;江西大庾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等。——据《清史稿》等整理思考4:阅读材料二,分析材料反映的现象及其成因。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的推广会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呢?
现象:乾隆至同治年间,我国的西部、中南部和东部地区,包括中原地区的河南,都在种玉米和甘薯,各地政府在推广红薯种植。玉米、甘薯得到大规模种植。
原因:由于较长时间的社会安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等因素影响,中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甘薯、玉米、马铃薯等具有易种植、产量高、易烹煮、味道好等优点,官方和民间推广种植。
影响:
提高了粮食产量,丰富了粮食种类;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材料三:
嘉庆初年,浙江开始下令“不得仍种苞芦”;
道光初年,陕西西乡县令方传恩下令“永将北山封禁”,以禁止玉米种植;
道光十三年,有御史上奏朝廷,请求通过禁止“棚民开山”、“种植包米”。——摘编自汪元方《请禁棚民开山阻水以杜后患疏》等思考5:材料所示,从嘉庆到道光,清政府对玉米种植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三十年前,从无开垦者。嗣有江苏之淮、徐民,安徽之安庆民,浙江之温、台民,来杭湖两属之各县,棚居山中,开种苞谷(玉米)……近已十开六七矣。每遇大雨,泥沙直下,近于山之良田,尽成沙地;远于山之巨浸,俱积淤泥,以致雨泽稍多,溪湖漫滋,田禾淹没,岁屡不登……他日之钱粮何出,犹其后焉者也。
——汪元方《请禁棚民开山阻水以杜后患疏》(1850)变化:从推广种植到禁止开山种玉米。原因: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水土流失,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思考6:阅读教科书中“历史纵横”与“问题探究”中的文字描述,欣赏梵高的画作《吃马铃薯的人》,分析食物物种的交流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荷兰画家梵高1885年创作的油画《吃马铃薯的人》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思考7:马克思很早就发现了研究社会生活史的意义,请根据材料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研究社会生活史的意义何在?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意义:在历史的诸内容中,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基础;物质决定意识。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食物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活动促进了食物的交流,食物的生产、交流又深刻着人类的社会生活。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本课小结交流的概况带来的影响历程特点趋势提高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改变饮食习惯,丰富食物种类推动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美洲物种的外传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积极消极双向、互补范围由局部到全球,物种由少到多课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观看!
高二(选必二)—统编版—历史—第一单元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答疑1.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根据材料,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解题关键认识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和影响。1.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根据材料,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思路引领
从欧洲发挥的作用、内容、范围、时间及历史影响等方面归纳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物种交流及人类生活丰富多样化、世界经济联系及文明的交流融合等方面分析积极影响。1.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根据材料,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答案提示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
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世纪以后,中国的甜橙传入欧洲,哥伦布将其带到美洲。在甜橙基础上培育出的脐橙成为美洲重要品种。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奥斯贝克在广州记录了当地柑橘品种,并把标本带回国。19世纪初,英国从广州引进宽皮柑橘。
中国良种的引进,使欧美柑橘从药用、装饰转向食用为主,并形成商品化消费。西班牙在18世纪末就出现了商业化柑橘种植园。20世纪初,美国植物学家施永格在中国发现了宜昌橙等耐寒柑橘品种,将其引入美洲,用于改良品种。
《橘录》在欧、美、日均有流传。1923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 易折易碎塔主要应用于哪些场景
- 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 幼儿园大班数学6的分解
- 西华大学学生休学报批表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第4版 课件 第6章 电力变压器保护
- 点亮文明 课件 2024-2025学年苏少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2024届江苏省无锡市石塘湾中学高三2月适应性月考卷(六)数学试题试卷
- 重庆市黔江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
- 偏微分方程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师范大学
- 数值计算与程序实现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临沂大学
- 1 场景歌 教学课件
- 国开《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形考任务3-磁盘存储与文件服务实训
- 露天矿山安全风险分级评分表
- 康养旅游项目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分析
- 诉讼方案流程范文
-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课件
- 钢板桩加预应力锚索联合支护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
- 砖胎膜专项施工方案
-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台帐(参考模板)
-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程序实验
- 少先队大队委竞选笔试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