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论语》十二章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0B/29/wKhkGWdYCaqAAo0SAAHId_35o3c293.jpg)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0B/29/wKhkGWdYCaqAAo0SAAHId_35o3c2932.jpg)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0B/29/wKhkGWdYCaqAAo0SAAHId_35o3c2933.jpg)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0B/29/wKhkGWdYCaqAAo0SAAHId_35o3c2934.jpg)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0B/29/wKhkGWdYCaqAAo0SAAHId_35o3c29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徒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简介孔子的一生幼年—青少年—中年—做官—55岁—晚年3岁丧父,生活贫苦15岁立志于学广泛学习,开办私学离鲁
适齐,受谗返鲁未得
重用,周游列国理想破灭办教育,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都是其晚年整理的典籍“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Tips:我们所不了解的孔子《史记》中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史记》里记载孔子: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其实真实的孔子身高,是以东周早期的古尺为参照,差不19~20公分为一尺,九尺六寸相当于现在的1米9左右。
关于孔子,另外有趣的一点是,在历史记载里面,他酒量非凡,从未醉过。
东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及:“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一觚约为两升,“百觚”极言孔子酒量之大。
另据《论语·乡党篇》所载,孔子曰:“惟酒无量,不及乱。”(我到底能喝多少酒,我也不知道,但我喝酒从没失过态)
《论语》简介《论语》命名由来:仑
古字
————甲骨文从亼(表聚集),从册(编竹简),会集合简牍编排次序之意。《论语》——装订成册的言论作品介绍:《论语》,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文学常识“子”,这里指孔子。
周代分封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本来是其中的一种爵位。后来它作为一种称谓保留下来,成为对有道德、有学问、有地位之人的尊称。“仲尼”古代兄弟排行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这550年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合,百家争鸣。“仲尼既没,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
——(西汉)刘向《战国策》
道德沦丧,民生凋敝,周朝礼制日渐崩坏,名存实亡。在生活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春秋战国背景第一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于工作勤勉,对于言论谨慎(小心
),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状语后置”敏于事而慎于言对于工作
勤勉,对于说话
小心谨慎状语谓语状语谓语
状语后置中,最重要的是“介词”。1.谓语+【介词“于”+名词】以其无礼于晋2.谓语+【介词“以”+名词】申之以孝悌之义。3.谓语+【介词“乎”+名词】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思考: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好学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第一条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第二条是在言行上做事勤勉、说话谨慎第三条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重在排除干扰重在实践锻炼重在虚心请教阐明
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第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如何对待乐呢?”八佾: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士大夫四佾,三十二人。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仁(内在核心)
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思考:“仁”、“礼”“乐”是什么关系?礼(外在表现)分等级,讲秩序
乐(外在表现)抒情感,促和谐
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因此,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第二章:谈论礼乐,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重视仁德第三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孔子说:“在早晨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拓展: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真理所在之地,即使有千军万马的人来阻拦,我也要勇往直前。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真理”具有怎样的态度?
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第四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孔子说:“君子知晓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拓展:孔子对“义”与“利”的态度: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在“义利观”上应该有什么不同?
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1)小人追求个人利益;2)君子追求个人利益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这种义利观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第五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这句话反映出孔子的什么思想?
从学习的方法和心态的角度,点明人要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这样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从而改掉自己的缺点来不断地完善自己。君子要善于反省,见贤思齐第六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分析“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从“文”与“质”在君子成才过程中的辩证关系角度出发,点明文质不可以相胜,就是指它们要均衡,哪个都不能够过多。君子就是要做到“文”与“质”的平衡。君子的理想人格:文质彬彬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第八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持的。”本章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比喻论证。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个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进,吾往也”是在提醒我们,是否追求仁道、坚持不懈,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个人的主观努力决定自己的一生。君子做事要持之以恒第九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感到疑惑,仁德的人不会感到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智者”为何“不惑”?“仁者”为何“不忧”?“勇者”为何“不惧”?请谈谈你的看法。
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他知道事务的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
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行忠道(立人、达人)则会令人感激,人际关系处理完善了,就不会忧虑。
真正的勇者不在于行为的壮烈,而在于内心的强大,不存惧怕之心,当忧患来临时,能淡然处之。第十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颖,愿意实践这些话。从孔子的回答看,达到“仁”的境界的纲领是什么?
克己复礼,即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
克己对内,复礼对外,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追求。第十一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去实践它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到别人身上。第十二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孔子说:“年轻人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讽刺时政。从近处讲可以懂得怎样侍奉父母,从长远将可以懂得如何侍奉君主。而且能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思考:孔子认为《诗经》的作用是什么?1.兴
朱熹解《论语》中“可以兴”为“感发意志”。激发人们的广泛联想,调动内在情感,很多人都是受《诗经》的感召,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志向。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2.观
观是“观风俗之得失”。“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经》是有感而发的产物,因而必然是对它所诞生的时代的真实反应。而学习《诗经》,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以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掌握全面的社会历史知识,了解各种各样的风俗民情。
学习《诗经》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盛衰和政治得失,提高现实观察力,提高洞察人情世态、分辨是非的能力。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
溱(zhēn)与洧(wěi),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jiān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cú,且往观乎?洧之外,洵(xún)訏(xū)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洧》
溱河,洧河,春来荡漾绿波。男男,女女,手拿兰草游乐。姑娘说:“去看看?”小伙说:“已去过。”“请你再去陪陪我!”洧河那边,真宽敞,真快活。少男,少女,互相调笑戏谑,送一支芍药订约。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春秋时期,郑国三月上巳节的习俗风情。这一天,青年男女手持兰草来到河边相会,洗衣濯足、游乐祈福。3.群
帮助人们沟通感情,切磋砥砺,提高修养,可以使人们聚积起来,具有团结民众的作用。
例如《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地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种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精神与气势,读来让人热血沸腾。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4.怨
怨,不满。有注家说怨是“刺上政”的意思,即是对社会政治以及上级统治者的不满,比如《诗经》中的《硕鼠》等篇目。
但《诗经》中还有其他的不满情绪,因而“怨”并不局限于“刺上政”。比如《采薇》表达的是人民遭受战争痛苦后的不满,《氓》表达的是弃妇的不满……文学作品的社会批判作用
5.“事父、事君”:是从人伦上说的。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需要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每个人都要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孔子曾经说过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在其位,各行其是,才能确保整个社会安定有序,而学习《诗经》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这种精神,在家则孝,在外则忠,体现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6.“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从知识的获取上说的。古代获取知识的渠道并不像现代这么多,信息也没有现在这么集中,获取起来也没有这么方便。而《诗经》中恰恰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地学、博物学、本草学无所不包,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方便。所以孔子特别提倡学《诗》,就是为了让弟子们获取这些知识。孔子曾对自己的儿子孔鲤强调:“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经》,就不能提高与人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学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总结:《论语》十二章分别主要阐释了什么观点?内容主要观点
第一章安贫乐道,就有道而正(谨言慎行)第二章礼、乐以仁为基础(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7.3 有几瓶牛奶(4)》北师大版
-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乘法口算试题
- 公司厨师聘用合同范本
- 任务二贸易合同范本
-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3课共3课时听课评课记录
- 2025年度股权增资扩股协议-创新科技研发合作
- 2025年度返点合作协议版:人力资源服务销售返利合作方案
- 2025年度污水管安装工程进度与结算合同
- 2025年度股东对公司无息借款及财务支持合同
- 2025年度老式摩托车俱乐部会员权益续费合同
- 2025公司借款合同范本借款合同
- 闽教版(2020)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2课《人工智能在身边》说课稿及反思
- 语文-百师联盟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五)试题和答案
- 地理-山东省潍坊市、临沂市2024-2025学年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
- 正面上手发球技术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佛山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人教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第6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课件
-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月统计分析表
- 2024年中国黄油行业供需态势及进出口状况分析
- 永磁直流(汽车)电机计算程序
- 中学学校2024-2025学年教师发展中心工作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