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苦难与新生
语言文字运用一、(2024河南洛阳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待青年,对待在思想战线上一起作战的人,鲁迅先生是热情的,保持着平等待人的态度。他和青年们谈话的时候,__________不说“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一类的话,他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做出形象的暗示,让人体会到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有些青年不懂得当时政治的腐败,光在文章里夸耀中国地大物博;看得多了,鲁迅先生就叹息说:“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有些青年一遇上(A)的学者,立刻便被吓倒,自惭浅薄;这种时候,鲁迅先生便又鼓励他们说:“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__________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
鲁迅先生对待变坏了的青年,是决不宽恕的。对社会观察的深刻,往往使他的批判(B)。鲁迅先生的后期杂文,几乎都是讽刺文学的典范,他的谈话,也往往表现了同样的风格。日本占领东北以后,国民党政权依赖美国,宣传美国将出面主持“公道”,结果还是被人家扔弃了。当宣传正在大吹大擂地进行的时候,鲁迅先生说:“我们乡下有个阔佬,许多人都想攀附他,__________以和他谈过话为荣。一天,一个要饭的奔走告人,说是阔佬和他讲了话了,许多人围住他,追问究竟。他说:‘我站在门口,阔佬出来啦,他对我说:滚出去!’”听讲故事的人莫不大笑起来。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A.从来
倘是
甚至
B.一直
倘是
乃至
C.一直
即使
甚至
D.从来
即使
乃至【解析】
观察选项可知,选项中的词语均为近义词,因此需要结合语境来判断。第一处,从来:从过去到现在(多用于否定式)。一直: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是说鲁迅和青年们谈话的时候,从没有说过“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一类的话,是否定语境,所以应用“从来”。
第二处,“倘是”与“即使”的不同在于:“倘是”表示假设,“即使”表示承认某种事实,暂让一步。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是一种假设语气,应用“倘是”。
第三处,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乃至:甚至,也表示递进。两相比较,“甚至”更进一层的意味更浓。“许多人都想攀附他”和“以和他谈过话为荣”二者之间是递进关系,且“以和他谈过话为荣”意味更进一层,相比之下,用“甚至”更合适。2.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案】
A.夸夸其谈
B.入木三分【解析】
A处,此处要填一个形容学者的成语,根据后文的“立刻便被吓倒,自惭浅薄”可知,此处的学者应是指那些大发议论的学者,根据后文鲁迅的“烂泥塘”的比喻来看,此处要填的成语应该是贬义的,故可用“夸夸其谈”之类的成语。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B处,应填写一个修饰“批判”的成语,由前面的“对社会观察的深刻”可知,此处是说鲁迅因为对社会的观察非常深刻,所以他的批判往往也非常深刻,故可用“入木三分”之类的成语。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3.文中提到鲁迅讲的“狮子”和“阔佬”这两个故事,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答案】
①借“狮子”的故事,比喻在当时中国政治腐败、国力衰弱的情况下,自夸地大物博是极其危险的,表现出鲁迅与青年谈话时不是用教训的口吻,而多是做出形象的暗示。②借“阔佬”的故事,讽刺国民党政权对美国政府的依赖不过是奴才对主子的幻想,体现了鲁迅对社会认识的深刻,也体现了鲁迅杂文讽刺性强的特点。【解析】
从题干问法可知,这道题为分析作用题,我们要分析鲁迅讲的两个故事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可以从内容、修辞、阅读效果等角度入手。
分析鲁迅讲“狮子”故事的表达效果。从内容上看,面对当时中国腐败、国力衰弱的状况,有些青年却在文章中夸耀中国地大物博,鲁迅认为这样是很危险的,所以鲁迅讲了“狮子”这个故事来对青年们进行暗示。从修辞上看,鲁迅讲狮子的故事其实用了比喻的手法,比喻在当时中国政治腐败、国力衰弱的情况下,自夸中国地大物博是极其危险的,生动形象。同时,联系上下文可知,“狮子”的故事照应的是前文“他和青年们谈话的时候……他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做出形象的暗示”,所以这一故事也能从侧面凸显鲁迅(写作对象)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即鲁迅与青年谈话时不是用教训的口吻,而多是做出形象的暗示。
分析鲁迅讲“阔佬”故事的表达效果。内容上,结合鲁迅讲“阔佬”故事的背景来看,鲁迅用一个要饭的将阔佬骂他滚的话当作炫耀的资本,来讽刺国民党政权对美国政府的依赖不过是奴才对主子的幻想。联系前文,文中说鲁迅对社会观察的深刻,往往使他的批判入木三分,鲁迅的杂文具有很强的讽刺性,鲁迅讲“阔佬”故事的这一个例子恰好佐证了这一点,既体现了鲁迅对社会认识的深刻,同时也体现出了鲁迅杂文讽刺性强的特点。二、(2024河南许昌阶段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猹在咬瓜了”“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成为T恤上的印花,“你是个好人”“从来如此,便对么?”成为书签上的sloɡan……当与鲁迅同时代的很多作家都已被年轻人敬而远之时,鲁迅依然①________________。
一个“梗”的诞生,首先要有广泛的认知基础和认同度,这也从侧面说明,鲁迅的文本②________________。这一届年轻人,与鲁迅的亲密接触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语文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记念刘和珍君》……那是一个③________________的“鲁迅”;一个是网络段子,很多话都可以是鲁迅先生说的,闰土与猹也成为一种CP,那是一个被亚文化解构的“鲁迅”。
然而,当《觉醒年代》一类的影视作品横空出世时,这些年来我们与鲁迅之间的一种不同以往的关系就显露昭昭。他说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兼具理想与现实,那两株枣树也超越了“梗”的价值,站成一种永恒——年轻人有了重构鲁迅的可能性。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答案】
①走在时尚前沿(或“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②依然被年轻人阅读
③被教科书建构(或“被语文课本建构”)【解析】
第①处,由前文“当与鲁迅同时代的很多作家都已被年轻人敬而远之时”可知,与鲁迅同时代的很多作家已经不受年轻人欢迎了,而后文“依然”一词含转折之意,说明鲁迅依然受年轻人欢迎。因此,此处可填“走在时尚前沿”之类的句子。
第②处,由第一段可知,鲁迅的一些作品已经成了“梗”,再由第②处前文“首先要有广泛的认知基础和认同度,这也从侧面说明”可知,这里应该填鲁迅的作品依然被大家阅读和熟知,而阅读的主体就是横线后面提到的“这一届年轻人”。因此,此处可填“依然被年轻人阅读”之类的内容。
第③处,根据前文的“一个是语文课本”可知,此处应填和教科书(语文课本)有关的内容。再结合分号和后文可知,此处所填句子与“那是一个被亚文化解构的‘鲁迅’”内容相关,且句式类似。内容上,“解构”与“建构”相对,必须先建构,就是先要建立一个大众熟知的“鲁迅”,然后才能解构,对严肃的“鲁迅”进行剖析,让他成为网络段子中的常客。因此,此处可填“被教科书(语文课本)建构”之类的内容。建构: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解构:对某种事物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剖析。填写时注意每处不超过8个字。5.有人认为,文中年轻人对鲁迅的解构看似“亲密”,实则“远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100字以内)【答案】
示例一
我认为这是一种“亲密”。首先,任何作品都不止有一种解读方式,年轻人也拥有阐释经典的权利;其次,这扩大了鲁迅及其作品的群众认知基础,提升了人们对鲁迅的认同度;再者,拓宽了鲁迅作品在当下的阅读广度。示例二
我认为这是一种“远离”。首先,这种解构十分浅薄,未必能达到鲁迅那样的深度;其次,这种解构是对鲁迅的泛娱乐化,容易损害鲁迅作品的战斗力;再者,这种解构是对鲁迅不加节制的误读,容易削弱鲁迅的批判性。【解析】
对于题干中“看似‘亲密’,实则‘远离’”这一观点,可以有两种看法:一是赞同(认为是“远离”),二是不赞同(认为是“亲密”)。只要摆事实,讲道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如果赞同(认为是“远离”),可以抓住鲁迅作品被广泛地娱乐化是对经典的不尊重这一角度进行论述。结合材料第2段提到的“一个是网络段子,很多话都可以是鲁迅先生说的,闰土与猹也成为一种CP,那是一个被亚文化解构的‘鲁迅’”分析,“CP”一词是近些年的网络流行词,是一种非健康的“亚文化”,是对经典作品的浅薄理解,是对原作品的不尊重。
如果不赞同(认为是“亲密”),可以抓住年轻人对鲁迅的解构能够提升经典作品的阅读广度和认知基础这一角度进行论述。随着网络的发展,快餐式文化不断涌现,对经典作品进行新的解构,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经典作品,是扩大这些作品的群众认知基础的方式。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林语堂
今日是星期日,稍得闲暇,很想拿起笔来,写我这三天内心里的沉痛,但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三天以来,每日总是昏头昏脑的,表面上奔走办公,少有静默之暇,思索一下,但是暗地里已觉得是我有生以来最哀恸的一种经验;或者一部分是因为我觉得刘杨二女士之死,是在我们最痛恨之敌人手下,是代表我们死的,一部分是因为我暗中已感觉亡国之隐痛,女士为亡国遭难,自秋瑾以来,这回算是第一次,而一部分是因为自我到女师大教书及办事以来,刘女士是我最熟识而最佩服嘉许的学生之一(杨女士虽比较不深知,也记得见过几回面),合此种种理由使我觉得二女士之死不尽像单纯的本校的损失,而像是个人的损失。
三月十八日即她死的早晨八时许,我还得了刘女士的电话,以学生自治会名义请我准停课一天,因为她说恐怕开会须十一时才能开成,此后又恐怕还有游行,下午一时大家赶不回来。我知道爱国运动,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素来是最热烈参加的,并非一般思想茅塞之女界所可比,又此回国民大会,纯为对外,绝无危险,自应照准,还告诉她以后凡有请停课事件,请从早接洽,以便通知教员,不知道这就是同她说话的末一次了。到下午二时我因要开会到校,一闻耗即刻同许季茀[许寿裳(1883—1948),浙江绍兴人,教育家]先生到国务院。而进门开棺头一个已是刘女士之尸身,计前后相距不过三数小时。闭目一想,声影犹存,早晨她热心国事的神情犹可涌现吾想象间,但是她已经弃我们而长逝了。
刘女士是全校同学钦爱的领袖,因为她的为人之和顺,及对于校事之热心,是全校同学异口同声所称赞的。功课上面,是很用功,是很想自求进益的一个人,看见她的笔记的人大都可以赞同,而且关于公益事宜尤其是克己耐苦,能干有为,是称为中国新女子而无愧。我本知她是很有希望的一个人才,但是还不十分知道底细,到许季茀先生对我详述,才知道她是十分精干办事灵敏的女子。上回女师大被章、刘摧残,之所以能坚持抵抗,百折不馁而有今日者,实一大部分是刘女士之功,可称为全学校革命之领袖。处我们现今昏天黑地,国亡无日,政治社会思想都须根本改造的时期,这种热心有为,能为女权运动领袖的才干,是何等的稀少,何等的宝贵!
记得有一天很冰冷的晚上,到十时,刘女士才独自一人提了一个极大的皮箱来我家里。这是两月前女师大演剧的第二天,是为还借用的衣服来的。因为到各家去分还,所以跑到这里来已经时候很晚而十分疲倦了,但是她还是说“不累”,仍旧满面笑容地谈到前夜演剧的情况,个人的劬劳,好像全不在心上。我方明白女师大之所以能有奋斗到底的成绩,是因为有这种人才。
在我的书桌上,有一本刘女士的英文作文簿,是她死的前一日交来的,一直到现在总是不忍翻开看。今天毅然打开看,最后一篇的题目是Social
Life
in
the
College,后记Mar.16,1926,就是她死前两天做的。刘女士总是懊恼自己的英文程度太差,以前旷课太多,其实一看她的英文倒是很流畅通顺的。这一篇文中有很多可以引起我们感叹之语,很可以使我们知道她求学的心切,及上回因受摧残而旷学是如何逼不得已之事。里头有一段说(尽依原文,未改只字):[篇幅所限,以下三段英文原文删去,只保留本文作者的汉语译文——编者注]
“人常说,学生时期为最快乐之日,但是我不敢赞同。我相信世上永无快乐之日,而学生时期,亦多纷扰。
“譬如吾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自从我进校以来即永未见宁日。我不敢回忆我在校过去的生活。
“现吾校已比较安静,我正预备静心求学。但是又风闻新教育总长马君武氏又正在阴图扰乱教育界。若今日之安宁,我们又不能享受了。啊,这是何等可怕!”
从这一篇中就可知道刘女士求学的热心及她受章士钊摧残的困苦。同时也可以看见她对于政治的识见,远在一般丧家狗之文妖与名流之上。本学期创办英文自修室,她就很高兴地来预备努力研究,屡次来问我如何可以进步英文。我所说应买的书如Oxford
Dictionary,她都很快就买来,果真如她所预料,自章士钊、马君武再讲整顿学风,“若今日之安宁,我们又不能享受了。啊,这是何等可怕”。
杨女士我虽然不深知,不能够详细表述,总也是女师大革命先烈之一。我希望有女师大同学能把她的生活较详细地叙述出来。
刘杨二女士之死,同她们一生一样,是死于与亡国官僚瘟国大夫奋斗之下,为全国女革命之先烈。所以她们的死,于我们虽然不甘心,总是死得光荣,因此觉得她们虽然死得可惜,却也死得可爱。我们于伤心泪下之余,应以此自慰,并继续她们的工作。总不应在这亡国时期过一种糊涂生活。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一日(二女士被难后之第三日)(选自《林语堂文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A.在林语堂看来,遇难的刘杨等人是秋瑾以来第一次为亡国遭难的女性,这是作者悲恸的根本原因。B.在林语堂看来,纯为对外的国民绝对不会有什么危险,这也是他批准刘杨等人停课请求的原因。C.刘和珍学习上用功,并且能对校事热心关注,又为人和顺,得到不少老师与同学的表扬和称赞。D.作者对杨德群为人处世的事情了解较少,没法详细描写,但期待女师大有人能对她的事迹进行写作。【解析】
“这是作者悲恸的根本原因”不正确。由“悲恸的根本原因”可定位到第1段,在文章的第1段中,作者从三个方面对哀恸的原因作了阐释,“一部分是因为我觉得刘杨二女士之死,是在我们最痛恨之敌人手下,是代表我们死的,一部分是因为我暗中已感觉亡国之隐痛,女士为亡国遭难,自秋瑾以来,这回算是第一次,而一部分是因为自我到女师大教书及办事以来,刘女士是我最熟识而最佩服嘉许的学生之一”,原文并没有说到“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DA.作者开头用衬托的手法,先写自己内心的悲痛,再指明原因,以颂扬刘和珍等人伟大的精神。B.该文多用短句,其效果与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短句基本相似,便于抒发悲哀之情。C.该文以回忆的方式叙述刘和珍的相关事迹,刻画出一个学习上进、热心国事、坚持抗争的刘和珍形象。D.作者借助对刘和珍等人的纪念,以点带面地为革命青年指出了未来斗争的方向,不可无谓牺牲。【解析】
“以点带面地为革命青年指出了未来斗争的方向,不可无谓牺牲”错误。文中提到与“未来斗争”有关的内容在原文的最后一段,根据“所以她们的死,于我们虽然不甘心,总是死得光荣……总不应在这亡国时期过一种糊涂生活”可知,作者只是表达了要在伤心之余继续革命事业的观点,并没有指出“未来斗争的方向”,也没有说“不可无谓牺牲”。8.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散文在选材与叙事等方面的艺术特色。【答案】
①注重选材的详略,因为作者对刘和珍很熟悉,对杨德群不熟悉,所以其对刘和珍的相关事件作了详细介绍,对杨德群仅作了简略介绍;②倒叙与插叙相结合,文章先从自身的悲痛写起,其间穿插了对刘和珍事迹的回忆;③以记叙为主,中间融入抒情,记叙了刘和珍的若干生活细节,表现了刘和珍的高贵品质和作者对英才早逝的痛惜之情。【解析】
看题干,找关键词。根据题干中的“选材与叙事”“艺术特色”可知,这道题属于手法题,主要考查的是表达方式中的叙述手法。定内容。根据题干问法可知,我们要立足整篇文本进行分析。选手法。从选材和叙述详略来看,文章标题虽为“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然而在叙事的过程中,作者并非对两人都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而是根据对刘和珍、杨德群熟悉程度的不同安排详写、略写,详写了作者熟悉的刘和珍的事迹,略写了作者不熟悉的杨德群的事迹,在内容安排上,注重选材的详略。
从叙述方式来看,作者先从自身的悲痛写起,接着在叙述中穿插对刘和珍事迹的回忆,这使用了倒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方式,记叙了刘和珍的若干生活细节。
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大部分内容为作者对刘和珍及其生前相关事迹的叙述,表现了刘和珍克己耐苦、热心国事、坚持抗争的高贵品质。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又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如第3段中“处我们现今昏天黑地,国亡无日,政治社会思想都须根本改造的时期,这种热心有为,能为女权运动领袖的才干,是何等的稀少,何等的宝贵”,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学生逝世的悲痛和惋惜之情。由此可知,整篇文本以记叙为主,中间融入抒情,表现了刘和珍的高贵品质和作者对英才早逝的痛惜之情。3W1H。作答时,使用“3W1H”的方法来组织语言,先点出手法,再分析如何应用,有什么效果,实现了什么目的。9.本文与《记念刘和珍君》是同一时期、针对同一事件的两篇纪念性散文,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与《记念刘和珍君》有哪些异同?【答案】
①相同之处:二者都包含“悲伤”与“悲愤”的情感,包含对学生遇害的悲痛之情和对反动政府的批驳之意。②不同之处:《记念刘和珍君》中表露更多的是“悲愤”的情感,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内部培训师招聘合同书
- 水泥行业托盘租赁协议
- 2024年软件开发合作合同3篇
- 影视基地建设管理策略
- 汽车维修质量异常处理要点
- 临时演员加入企业年会合同
- 网络教育副总经理招聘合同
- 停车场导向牌安装协议
- 城市绿化施工总承包合同
- 泥水匠劳动合同模板
- DB45T 2760-2023 电子政务外网网络技术规范
- 2025版中考物理复习课件 09 专题五 类型3 电学综合应用题(不含效率)(10年6考)
- 2024年度承包合同:石灰石生产线承包2篇
- 2024年度社区养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协议书3篇
-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
- 人力资源规划
- 《北京大学介绍》课件
- 夜泊牛渚怀古
- 关于家长与学生评议教师制度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教案
- (038)工程施工合同(简明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