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寿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月考试卷(二)(解析版)-A4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寿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月考试卷(二)(解析版)-A4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寿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月考试卷(二)(解析版)-A4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寿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月考试卷(二)(解析版)-A4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寿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月考试卷(二)(解析版)-A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合肥寿春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二)九年级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P-31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答案】A【解析】【详解】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高温煅烧石灰石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2.我国是今年“世界环境日”活动主办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生活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上班上学时,鼓励低碳出行C.工作学习中,提倡纸张双面使用 D.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肥【答案】D【解析】【详解】A.生活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能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可减少“白色污染”,选项正确;B.上班上学时,鼓励低碳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防止温室效应,保护空气,选项正确;C.工作学习中,提倡纸张双面使用,能节约纸张,可减少对森林的砍伐,选项正确;D.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能够提高粮食的产量,但现阶段并不能禁止使用化肥,选项错误,故选D。3.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闻药品气味C.过滤 D.倾倒液体【答案】B【解析】【详解】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故A错误;B、闻气体气味应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数气体飘入鼻中,故B正确;C、过滤时,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故C错误;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D错误。故选B。4.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答案】A【解析】【详解】A、尘土是宏观物质,不是微观物质,不能用微观粒子来解释现象,符合题意;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不可分,不符合题意;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不符合题意;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5.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甲元素的名称是溴,带“氵”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B、甲是溴(Br),溴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乙元素是钠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乙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乙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不是中子数为11,错误;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甲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错误。故选B。6.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科学家发现瑞德西韦这种药物对抵抗病毒有一定的作用,其化学式为C27H35N6O8P,下列有关瑞德西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属于化合物B.由五种元素组成C.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27:35D.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化学式可知,瑞德西韦是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化学式可知,瑞德西韦是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故B不符合题意;C、瑞德西韦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故C符合题意;D、瑞德西韦中碳、氢、氮、氧、磷元素质量比为,则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理论上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A.部分氧气溶于水 B.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C.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 D.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答案】D【解析】【详解】A、在室温下,1L水中能溶解约30mL氧气,而氢气难溶于水,室温下,溶解的比氧气少,故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不符合题意;B、碳能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能是部分氧气与碳棒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C、碳棒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能会吸附一部分氧气,不符合题意;D、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氧气在正极生成,氢气在负极生成,故氧气与氢气不可能重新生成水,符合题意。故选D。8.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C.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A、物质分为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错误;B、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错误;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正确;D、氧化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也可能不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反应,也可能不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错误;故选C。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C.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答案】B【解析】【分析】由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详解】A、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正确;B、由上图可知,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3,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正确;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分子都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都是单质,正确。故选B。10.如图是铁元素和氧元素常见化合价的坐标图,试判断b点上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A.Fe B.FeO C.Fe2O3 D.Fe3O2【答案】C【解析】【详解】b点上物质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b点上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C。1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其中正确的是A.因为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的一定是金属元素B.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C.因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粒子,所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定是分子D.因为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没变,所以分子种类没有改变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A、通常情况下,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的不一定是金属元素,也可以是非金属元素,例如:非金属氧化物中的非金属显正价,故不符合题意;B、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以是电子,故不符合题意;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一定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不符合题意;D、因为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没变,所以分子种类没有改变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12.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a=56% B.b=6% C.c=17% D.d=8%【答案】A【解析】【详解】对比图1、图2和图3得,反应后甲和乙质量减少了,丙质量增加了,丁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则甲+乙丙。A、甲由70→42,减少了28,图2应减少14,a=70%-14%=56%;B、乙由14%→11%,减少了3%,图3应减少6%,b=14%-6%=8%;C、丙由6%→40%,增加了34,图2应增加17,c=6%+17%=23%;D、对比图1和图3得,丁反应前后质量分数没有改变,d=10%。故选A。二、填空题(共计25分)13.根据要求写出化学式或者化学符号。(1)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2)三个硫酸根离子______。(3)两个铵根离子______。(4)碳酸钠______。(5)氢氧化钙______。【答案】(1)(2)(3)(4)(5)【解析】小问1详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废金属元素为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其化学式为,故填;【小问2详解】离子符号书写时,在原子(或原子团)右上角标离子带电量和电性,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可以省略,表述多个离子时,在离子符号前加对应数字即可,故3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故填;【小问3详解】离子符号书写时,在原子(或原子团)右上角标离子带电量和电性,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可以省略,表述多个离子时,在离子符号前加对应数字即可,故2个铵根离子可表示,故填;【小问4详解】碳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离子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和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原则可知,碳酸钠的化学式为,故填;【小问5详解】氢氧化钙中氢氧根离子化合价为-1价,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和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可知,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故填;14.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认识水,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请根据问题回答。(1)所用电源是______(填“交流电”或“直流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2)试管______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当a中气体的分子数为n时,b中气体分子数为______。(提示: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和分子个数成正比)【答案】(1)①.直流电②.③.分解反应(2)①.b②.【解析】【小问1详解】电解水所用电源是直流电,与电源正极相连一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一端产生氢气,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故填:直流电;;分解反应。【小问2详解】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电源正极相连一端产生氧气,试管b与电源正极相连,所以试管b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一端产生氢气,则a中气体是氢气。电解水生成的氢气体积和氧气体积比为2:1,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和分子个数成正比,所以当a中气体的分子数为n时,b中气体分子数为。故填:b;。15.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1)写出a仪器的名称______。(2)写出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已知实验室常采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你觉得可以选择的制取装置为______。(4)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______。(5)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请写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______。【答案】(1)锥形瓶(2)(3)BD##BE##BF(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端,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5)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解析】【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小问2详解】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已知实验室常采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D或E或F,故填:BD或BE或BF;【小问4详解】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应从a端通入,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端,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小问5详解】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该装置的缺点是无法控制反应速率。16.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现象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我______(“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______。(3)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为什么呢?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答案】(1)①.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②.(2)①.不同意②.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镁条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解析】【小问1详解】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2详解】镁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是因为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故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小问3详解】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是因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镁条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17.某实验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中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最佳质量比。实验中采用图1实验装置,取20g氯酸钾,分成10等份,每份2g,分别装入10支试管中。在10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分别测量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在不同质量比时,生成200mL氧气所消耗的时间。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实验编号12345678910二氧化锰的质量(g)0.100.200.330.400.500.671.001.332.003.00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1﹕201﹕101﹕61﹕51﹕41﹕31﹕22﹕31﹕13﹕2所用时间(秒)235186162147133117143160211244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为完成本实验,方框内应选择图2气体收集装置中的是______(填字母),收集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3)分析上述数据,你认为利用此方法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______。(4)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更好,请写出一个优点______。(5)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反应物的浓度(或质量分数)、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分析表中数据,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①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质量比高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率变小的原因是______。②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低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率变小的原因是______。③还可以通过______比较反应快慢。【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