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卷(6)-【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职教高考)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5/2C/wKhkGWdZSLGAMNDJAAK5sjVFtgg556.jpg)
![模拟试卷(6)-【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职教高考)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5/2C/wKhkGWdZSLGAMNDJAAK5sjVFtgg5562.jpg)
![模拟试卷(6)-【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职教高考)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5/2C/wKhkGWdZSLGAMNDJAAK5sjVFtgg5563.jpg)
![模拟试卷(6)-【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职教高考)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5/2C/wKhkGWdZSLGAMNDJAAK5sjVFtgg5564.jpg)
![模拟试卷(6)-【中职专用】2025年职教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职教高考)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5/2C/wKhkGWdZSLGAMNDJAAK5sjVFtgg55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职教高考模拟(6)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C)A.绯红(fěi)袅娜(nà)朱拓(tuò)卓有成效(zhuó)B.铁臼(jiù)监生(jiān)戕害(qiǎng)豁然开朗(huò)C.休憩(qì)百舸(gě)谬种(miù)游目骋怀(chěng)D.缄默(jiān)缂丝(gé)城隅(yù)纤腰束素(qiān)1.答案C【解析】:A项,“绯红(fěi)”应为“绯红(fēi)”,“袅娜(nà)”应为“袅娜(nuó)”,“朱拓(tuò)”应为“朱拓(tà)”。B项,“监生(jiān)”应为“监生(jiàn)”,“戕害(qiǎng)”应为“戕害(qiāng)”。D项,“缂丝(gé)”应为“缂丝(kè)”,“城隅(yù)”应为“城隅(yú)”,“纤腰束素(qiān)”应为“纤腰束素(xiān)”。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远离尘嚣才俊倍出了然于胸青山绿水B.穷形尽相曲高合寡出奇制胜天理昭彰C.铤而走险高潮叠起苇编三绝同仇敌忾D.摄人心魂鸠占鹊巢姹紫嫣红栽赃陷害2.答案D【解析】:A项“才俊倍出”应为“才俊辈出”。B项“曲高合寡”应为“曲高和寡”。C项“高潮叠起”应为“高潮迭起”,“苇编三绝”应为“韦编三绝”。3.下列加点字词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D)A.浪遏飞舟(阻止)云蒸霞蔚(弥漫)恻隐之心(怜悯)B.天翻地覆(转回)后患无穷(穷尽)杂乱无章(条理)C.残曛烛天(映照)各得其所(处所)义无反顾(回头看)D.残羹冷炙(烤肉)无足轻重(足够)琳琅(美玉)满目3.答案D【解析】:D项“无足轻重”的“足”意思是值得。A、B、C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都是正确的,这些词语的解释是根据常见的文言词义和成语意思来判定的。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D)____现在我也常常出席剧场的各种各样的演出,___,剧情必须由一位同伴拼写在我手上。____,我多么想亲眼看看哈姆雷特的迷人的风采,____穿着伊丽莎白时代鲜艳服饰的生气勃勃的弗斯塔夫!A.如果虽然但是或者B.如果但是而且还有C.即使虽然然而还有D.即使但是然而或者4.答案D【解析】:“即使……但是……”表示让步转折关系,说明尽管“我也常常出席演出”,但还是需要同伴拼写剧情。“然而”进一步转折,“或者”表示选择,体现了“我”对于看到哈姆雷特或弗斯塔夫风采的渴望。A、B、C选项关联词搭配和语义表达不如D选项准确。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最近,市政府为塑造济南市良好的城市形象,大力推行文明用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B.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C.失业不能失志,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D.为了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5.答案A【解析】:B项,“任务就是……问题”句式杂糅,应删去“的问题了”。C项,“聪明能干的手”搭配不当,可改为“勤劳能干的手”。D项,“严肃地研究”搭配不当,应改为“认真地研究”。6.下列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其他人的轻松自如,更衬托出我的窘迫来-而我却是为了放松才到这里来的。B.水果摊上摆着很多水果,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路过的人都能闻到诱人的香味。C.有些恒星-超新星-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在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D.多美呀!这多姿多彩的秋天。6.答案:A
【解析】B项,“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C项,分号应改为逗号,因为这里不是并列的分句关系,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D项,句子应改为“多美呀,这多姿多彩的秋天!”。7.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药物喷洒的整个发展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比喻)B.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夸张)C.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那样绚丽烂漫的动人景色了。(引用)D.十九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讳饰)7.答案:B
【解析】:此句把石岩垂入江心的样子比作惊叹号,是比喻手法,并非夸张,夸张是夸大或缩小事物特征,这里不符合,所以判断错。8.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C)A.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议论)B.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议论)C.生物学的发展,现在达到了研究分子的水平,也要归结到物理上面。(叙述)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抒情)8.答案C【解析】:应为说明,介绍生物学相关情况,非叙述。9.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和作者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获得教养的途径》随笔赫尔曼·黑塞瑞士B.《化装舞会》散文亨利希·曼德国C.《伯格曼法则在北极》说明文位梦华中国D.《神的一滴》小说亨利·戴维·梭罗美国9.答案D【解析】《神的一滴》是散文,不是小说。10.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过去的年》既是一个文学文本,也是一个文化文本,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B.《寂静的春天》以科学详实的资料、实事求是的精神,分析了人类广泛使用化学农药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呼吁人们要善用科学,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C.《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是一篇文化随笔,作者从平常事物中把握其本质,把针对具体事件的讨论和总结普遍意义的理性思考结合起来。D.《茶馆》以裕泰大茶馆的兴衰为主要情节,以王利发为核心人物,反映了旧中国从戊戌变法失败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社会面貌。10.答案D【解析】:《茶馆》展示了从戊戌变法失败后、军阀混战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三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不是到新中国成立前夕。A选项,《过去的年》文化内涵丰富。B选项,《寂静的春天》的内容和呼吁符合描述。C选项,对《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的文体和内容概括正确。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一)要使思维深入,一是坚持刻苦钻研,二是注意思想方法。人们追踪一种新事物,往往起源于好奇心。好奇心愈强,钻研劲头愈大,甚至遇到巨大困难也置之度外,一心一意要搞个水落石出。因此,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之一,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等都很重视它。的确,很难设想,一个对什么事情都觉得无所谓的人会有强烈的探索热情。有些重大问题,需要长时间的苦战攻关。艾立希失败了605次,才制成药物六六;居里夫妇从数吨铀矿残余物中提炼出只有几十毫克纯镭的氯化物。可以想象,他们付出了多么大的劳动。“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前人刻苦钻研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长时间的刻苦钻研是成功之母,也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基本条件。然而,如果辅以正确的思想方法,收效就会显著得多。当我们的思维难以深入时,可以向群众学习,向书刊学习,但有时不如直接向大自然或社会请教更为有益,这就需要通过观察和试验。大自然常会教给我们一些完全出人意料的新事物。1928年,英国人弗莱明正埋头于研究对付葡萄球菌的方法,他曾用了几年时间,仍然无计可施。一天,他忽然发现碟子里的葡萄球菌几乎全死亡了,同时附近又长出了一团团青绿色的霉花,他想,也许是这些霉菌杀死了葡萄球菌吧!正是他这一重要观察和设想导致了青霉素的发现。或者说,大自然告诉了人们灭菌的方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的自然科学知识都是大自然教给我们的。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如此。11.对选文出处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选段出自王梓坤的《贵在一个“新”字》,该文详细阐述了创新的方法和必要条件。B.这是一篇介绍学习方法的普及读物,文本列举了大量的实例阐述独立思考能力是如何锻炼出来的。C.文章采用谈话的方式,侃侃而谈,自然亲切,通俗平易。有些论述具体而微,实用性很强。D.文章认为,要创新,就必须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11.答案A【解析】:这段文字不是出自王梓坤的《贵在一个“新”字》。B选项,正确指出文章性质和内容特点。C选项,对文章风格和实用性的描述符合实际。D选项,准确把握了文章关于创新和独立思考关系的观点。12.下列各项中,是选段论述的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A.要使思维深入,一是坚持刻苦钻研,二是注意思想方法。B.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之一。C.长时间的刻苦钻研是成功之母,也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基本条件。D.大自然常会教给我们一些完全出人意料的新事物。12.答案A【解析】:文章重点围绕使思维深入的两个要点展开,A选项符合主旨。B选项“好奇心”只是部分内容,不是主要观点。C选项“刻苦钻研”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不够全面。D选项不符合主要论述的思维深入的观点。13.对选段使用的论据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A.爱因斯坦非常重视好奇心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B.艾利希和居里夫妇的经历说明了只有坚持刻苦钻研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取得成果。C.“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是说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不要分散精力,要专心,因此,这个引用在此处不妥当。D.青霉素的发现过程说明了思想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方法也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13.答案C【解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在这里是合适的,它强调了在钻研过程中专心的重要性,与文章提倡的刻苦钻研观点相符。A选项,从文中可看出爱因斯坦对好奇心的重视。B选项,例子能体现刻苦钻研的重要性。D选项,对青霉素发现的分析正确。14.本段没有使用的论证方法是(D)A.引用论证B.举例论证C.类比论证D.比喻论证14.答案D【解析】:文中引用了爱因斯坦的话,属于引用论证;列举了艾利希、居里夫妇等例子,是举例论证;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类比,有类比论证。但没有使用比喻论证来阐述观点。(二)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时,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还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光亮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而不同。旧籍记载荔枝,说到有的品种皮粗厚,刺尖,唐代徐夤诗云“龙绢壳绽红纹粟”,就已观察到这种构造。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长在树头,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说它是“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明郭子章),“红云几万重”(宋邓肃)那样绚丽烂漫的动人景色了。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明陈辉)正是指的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15.下列关于选文出处及相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A.选文出自贾祖璋的科学小品文《南州六月荔枝丹》。科学小品文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B.课文按照逻辑顺序准确详实地依次说明了荔枝的生产及生态知识,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密。C.文章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最突出的是引用。文章引用的材料既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也充实了文章内容。D.课文语言讲究科学性和文学性。其中科学性主要通过精确、条分缕析的语言来表现。15.答案B【解析】:文章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说明荔枝的生态知识,不是生产及生态知识,逻辑顺序表述不准确,所以B有误。A选项对文体的判断正确。C选项说明了引用的作用,是正确的。D选项对语言特点的描述也无误。16.关于选文第1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选段引用《荔枝图序》的文字和向老师质疑的故事,意在引出“荔枝”这个话题。B.引用故事开头,符合学生寻求解答的阅读心理,也使文章显得亲切活泼。C.《荔枝图序》中的比喻句准确说明了荔枝的形态结构,让读者对荔枝有了初步的印象。D.引用诗文也为后文写与白居易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来释疑提供了依据。16.答案C【解析】:文中作者指出白居易用比喻笔法描写荔枝形态有不足,所以“准确说明”错误。A选项,引用确实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B选项,从读者角度看,故事开头很有吸引力。D选项,为后文对比释疑提供依据的说法正确。17.关于选文第2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本段主要介绍了荔枝的外壳,突出了外壳粗糙的特点。B.本段照应了上段“壳如红缯”的说法,验证了白居易说法的正确性。C.中国人在唐代就已经对荔枝壳的外形构造进行了细致观察。D.本段运用了打比方、引用等说明方法介绍荔枝外壳的构造。17.答案B【解析】:此段主要是指出白居易“壳如红缯”说法的不足,不是验证其正确性。A选项,准确概括了段落主要内容是介绍荔枝外壳粗糙的特点。C选项,从文中可知唐代就有对荔枝壳外形构造的观察。D选项,对说明方法的判断正确。18.关于选文第3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本段主要介绍了成熟荔枝的颜色、成熟期和主要产地。B.为了说明荔枝成熟后的颜色,作者运用了打比方、引用等说明方法,达到逼真、鲜明的效果。C.选段中引用的诗文,照应了课文的题目。D.选段中所写的荔枝的成熟期的日期与题目所示时间不一致,反映了古人对事物的观察不够细致。18.答案D【解析】:日期不一致是因为古今计时方式不同,不是古人观察不细致。A选项正确概括了段落主要内容。B选项,对说明方法及其效果的描述正确。C选项,引用诗文照应题目这一点是正确的。19.下列对荔枝相关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年时作者认为荔枝干壳和肉都是棕褐色,与白居易《荔枝图序》中描写的荔枝形象差异很大。B.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像龟甲,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即片峰,其大小疏密和片峰尖平因品种而异。C.成熟荔枝多为深红色或紫色,如“绛囊”“红星”“珊瑚珠”等形容,也有淡红色如“三月红”“挂绿”以及淡黄色带淡红的黄荔。D.荔枝的成熟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以八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中的“六月”指的是农历六月。19.答案:D【解析】:原文明确提到荔枝在广东的成熟期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而不是八月为盛期,且“南州六月荔枝丹”中的“六月”指的是公历七月左右,并非农历六月。A选项与原文中幼年对荔枝干认知和对《荔枝图序》描写的疑惑表述相符;B选项准确概括了荔枝壳的构造特点;C选项对荔枝不同颜色品种的描述也与原文一致。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20.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C)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B.当是时也,商君佐之C.于是废先王之道D.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20.答案C【解析】:A项“而”表假设,“如果”;B项“也”用于句中,表停顿;C项“于”是“于是,就”;D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B、D项虚词用法有相似之处,C项与它们不同。21.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项是(C)A.鼓瑟希,铿尔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D.暴秦之欲无厌21.答案C【解析】:A项“希”通“稀”,稀疏;B项“受”通“授”,传授;D项“厌”通“餍”,满足。C项没有通假字,句子通顺自然。2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B)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C.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D.而今安在哉22.答案B【解析】:A项是定语后置句,“利”“强”修饰“爪牙”“筋骨”;B项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咸阳聚之”;C项是状语后置句,“于殊俗震”;D项是宾语前置句,“在安”。B项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C)A.风乎舞雩B.沛公军霸上C.为国以礼D.吾得兄事之23.答案C【解析】:A项“风”,名词作动词,吹风;B项“军”,名词作动词,驻军;D项“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C项“以礼”,用礼义,没有词类活用。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是(C)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B.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D.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24.答案C【解析】:A项“神明”,古义指人的智慧,今义指神的总称;B项“以为”,古义是“把……制成”,今义是“认为”;C项“狼藉”古今都表示杂乱不堪;D项“美人”,古义指所思慕的人,今义指美貌的女子。2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D)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是《论语》中一篇具有比较完整的结构的一章,它记叙了孔子师生在一起谈论各人政治抱负的情景。B.《鸿门宴》主要塑造了项羽的形象,集中表现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C.《师说》批判了唐代中期以来社会上逐渐产生的以相师为耻的社会习气,倡导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的思想。D。《六国论》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这一观点与历史事实不符,这体现了作者分析问题不够全面的缺点。25.答案D【解析】:《六国论》认为六国灭亡“弊在赂秦”,这是作者基于借古讽今目的的观点,并非分析问题不全面。文章重点是通过这种观点来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赂敌,有其现实意义。A、B、C选项对课文的分析是正确的。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8小题,共20分。)(一)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________,___________。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6.请默写诗中所缺的句子。(2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27.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分)上片写的是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28.“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柳永的千古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首先,词人把杨柳、晓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在一幅画面中,“杨柳”与别情有关,“晓风”,拂晓的风更凉,“残月”,残缺的月亮,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特别凄凉,使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独。其次,这幅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借酒消愁愁更愁”,特别是酒醒后的惆怅和眼前景交融在一起,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悲凉情怀。答出一点即可。29.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略(二)甲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鲁侍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有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乙周朴园:(打量大海)你叫什么名字?鲁大海:你不要同我摆架子,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么?周朴园;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鲁大海:对了。一点儿也不错,所以才来拜望拜望你。30.“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表现出周朴园此时的什么心境?(32分)30.这两句话表现出周朴园复杂而紧张的心境。一方面,他害怕鲁侍萍是来纠缠他或者揭露他过往的丑事,威胁到他现在的地位和名誉。多年来他一直努力维持自己的形象,鲁侍萍的出现让他感到潜在的危机,所以语气严厉,充满了警惕和猜忌。31.“我以为你早死了”的含义是什么?(2分)31.这句话的含义是鲁侍萍多年来一直希望和过去的痛苦经历告别。她曾遭受周朴园的抛弃,在长久的岁月里,内心怀着怨恨与绝望,潜意识里希望周朴园已经不在人世,这样自己就不用再面对曾经的伤痛和不公,体现出她复杂的情感。32.“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只知道”三字的潜台词是什么?(2分)32“只知道”的潜台词是周朴园故意忽视鲁大海是自己儿子的身份,仅仅把他当作一个带头闹事、给自己带来麻烦的工人。这显示出周朴园作为资本家的冷漠和无情,他一心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威,将亲情抛之脑后。33.从第二组对话中可以看出鲁大海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33从第二组对话可以看出鲁大海性格直爽且充满反抗精神。他面对周朴园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说话毫不客气。他直接表明自己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身份,还说“拜望拜望”,言语中充满了对周朴园的嘲讽和挑衅,体现出他作为工人代表反抗资本家的坚定意志。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题,共10分。)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3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臣舍人相如止臣止:阻止(2)曲在秦曲:理亏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来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2)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城不给赵国,我就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赵国。36.选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蔺相如“有智谋?(2分)36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②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③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7.结合全文来看,你认为文章开头交代廉颇的功绩和地位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文章开头介绍廉颇的战功赫赫、地位显贵,与蔺相如的地位卑微、不为人知形成对比,将两人结合起来描写,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为下文叙述廉颇与蔺相如的矛盾、恩怨,并进一步刻画蔺相如的形象作铺垫。六、口语交际。(8分)38.王明是某公司前台接待人员。某天,公司来了一位客户张某,向他投诉从该公司购买的产品具有质量问题,希望公司能够给予解决。王明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解之后发现,该客户所购商品并不存在质量问题,而是因为客户没有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因自身使用不当而出现问题。在王明耐心解释并提出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之后,客户非常满意地离去。请你写出王明和客户张某之间的对话。要求:语言得体,符合场景要求。六、示例:张某(生气):“你们这产品质量太差了,根本没法用!”王明(微笑,温和):“先生您先别着急,我来了解下情况。请问您具体是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张某(激动):“用了没几次就坏了!”王明(耐心):“先生,经过核实,产品本身质量没问题,是您没按照说明书使用。不过别担心,我给您个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安排专人指导您正确使用,或者给您换一个新的,并附上详细的使用说明,您觉得怎么样?”张某(态度缓和):“那行,这样处理还不错。”王明(微笑):“感谢您的理解,祝您之后使用顺利,再见!”七、综合实践(8分)39.你所在的社团拟开展一次“流行与古典的碰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写出本次活动的两个主要目的。(2分)(2)请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富有吸引力的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洁且能体现活动主题。(2分)(3)请选择一首你非常熟悉的流行歌曲,详细分析其中体现古典元素的地方,如歌词引用古诗词、旋律带有古典音乐风格等。(2分)(4)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三种具体的活动形式来开展本次活动?请详细说明。(2分)七、(1)目的一:引导社团成员感受流行文化与古典文化的交融之美,提高成员对不同文化的感知能力。目的二:通过对流行和古典文化的探究,激发成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2)“流行碰撞古典,奏响文化交融新乐章!”(3)以周杰伦的《东风破》为例。歌词方面:歌词中“古道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带有古典诗词的意境,“荒烟漫草”让人联想到古代送别诗中的萧瑟场景。还有“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离愁”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主题,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表达的也是离别的愁绪。旋律方面:这首歌采用了古色古香的五声音阶,二胡的运用更是点睛之笔,二胡音色悠扬婉转,带有浓厚的古典音乐色彩,仿佛能将听众带入古代的情境之中。(4)活动一:举办“流行与古典”歌曲分享会。让社团成员分享自己喜欢的带有古典味的流行歌曲,并详细讲解其中的古典元素,如歌词中的古典诗词引用、古典乐器的运用等,同时可以播放歌曲片段,增强大家的直观感受。活动二:开展“流行与古典”文化知识竞赛。设计一些关于流行文化中古典元素的知识题目,例如流行歌曲中出现的古诗词原文填空、古典乐器在流行音乐中的音色辨别等,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流行文化和古典文化的结合点。活动三:组织“流行与古典”创意写作。要求社团成员根据一首带有古典味的流行歌曲进行创意写作,可以是改写歌词,让古典元素更加突出;也可以是根据歌曲的意境创作一个古代小故事,然后在社团内分享交流,进一步体会流行与古典碰撞产生的火花八、应用文写作40.2024年12月7日,王华向李明借了人民币4800元,双方约定在两年内还清全部款项。请你以王明的身份向张鹏写一张借条。八、借条借款人:王华身份证号:[具体身份证号码]出借人:李明身份证号:[具体身份证号码]因资金周转需要,本人王华于2024年12月7日向李明借到人民币肆仟捌佰元整(小写:4800元)。双方约定在两年内还清全部款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训班开班讲话稿15篇
- 感恩活动总结(集锦15篇)
- 年会企划方案(7篇)
- 第六单元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学前教育老师如何做好校车安全工作
- 智研咨询重磅发布:中国机场地面特种车辆行业供需态势、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辐射源识别与超视距直接定位算法的研究
- 2025版能源行业数据采集与节能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住宅小区物业接管与维修基金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行业数据录入与旅游体验优化服务协议3篇
- 宏观利率篇:债券市场研究分析框架
- 六年级语文(上册)选择题集锦
- 2024年海口市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1套
- 一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卡打印
- 2024年中科院心理咨询师新教材各单元考试题库大全-下(多选题部分)
- MOOC 材料科学基础-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真人cs基于信号发射的激光武器设计
- 2024年国信证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道医馆可行性报告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护理查房课件
- 全球职等系统GGS职位评估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